關于莫高窟的教學反思
關于莫高窟的教學反思
【篇一:《莫高窟》教學反思】
《莫高窟》生動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創造力。教學時,重在讀書指導,引導學生與祖國的歷史、祖國的文化藝術史對話。
一、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張揚個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薄皩τ趯W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蔽以谡n堂教學中重視了這一點。如,我在引導學生體會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絕倫和欣賞精美的飛天時,讓學生能體會一點就說一點,喜歡哪里就說哪里。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課文,他們的側重點也就不一樣,進而使課堂充滿生機,暢所欲言,無疑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二、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部分“課程目標”總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本課的學習,不僅要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更要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莫高窟的文字、圖片資料;課上仿照例句,展開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描摹飛天的形象;學完課文后,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比賽,向家長介紹莫高窟,出一張以“莫高窟”為主題的小報……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讓學生自主選擇,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篇二:《莫高窟》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且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點讀書方法和學習方法,如: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讀中悟情,讀中領悟寫作法等。預習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通讀了課文,并在再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又讓學生默讀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什么?引導學生認真、扎實地經歷“初讀”的過程。再加上將利用圖片文字資源,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為主,教學過程中教師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引導學生感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另外,發揮數字化平臺的輔助教學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看、讀、想等方式,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課文重點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藏有數萬件珍貴文物的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生動展示在我們面前。在文本對話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進行了以下語言文字訓練:
(一)、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節、段、全文)大意,是歷次考試學生們失分較多的項目,學生歸納不到位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因此,教學中應經常訓練其概括能力。主要采用兩種概括方法:
1、用課文中的語句來概括。
2、借用課文中的關鍵詞,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
當然,這兩種方法應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初讀感知”的過程中巧妙地滲透。如,先讓學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然后再進行第二步。這樣既鞏固了第一種學法,又適當提高了要求,滲透了第二種學法。以后在歸納段意時,學生自然就會運用這兩種方法,使概括段意的訓練扎實、到位、有效。
(二)、訓練學生使用標點能力
使用標點符號對于學生并不是很難,按理說能得心應手。但歷次加標點測試也是失分較多的項目,因此在教學中也應滲透此方面的教學。這篇課文則是(排比句)加標點的最佳教材。如區別:
l有……,有……,還有……。
l“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
l“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為什么有的加“逗號”而有的則加“分號”,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排比句式加標點的不同處,加逗號的是不同類別的,而加分號的是同類的幾個方面(如同是飛天的不同姿態),句與句的關系是并列的,使學生從中領會了逗號與分號不相同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從而提高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ㄈ、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在同學們領悟課文后,我適時引導學生:你能模仿課文的寫法將家鄉的某處自然景物(或名勝古跡)具體地描寫出來嗎?同學們在廣泛收集資料、參照課文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基本都能寫出比較滿意的習作,達到了語言文字訓練應有的教學效果。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盡量讓學生能夠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更深入地學習課文,提高語文素養。課上,環節清晰,一環緊扣一環。設計的學習活動也很豐富。特別是教學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自由書寫感受發言,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特濃。然而綜觀本次教學過程,學生的確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學習了課文內容,但學習得還不夠深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在于:1、整堂課的設計老師牽的多放的少。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相似的,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后可以總結學法,提出自學步驟,讓學生自學討論,在交流時教師再作適當地引導。這樣,就避免了教師帶著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機械似的走下去。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言文字的工具性體現得不夠。課堂上的朗讀激發不起他們的朗讀激情,學生讀得比較乏味。而這時我非但沒能用慷慨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反而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讀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飛天的那部分積累語言,學生也會背了,但感情地激發還不到位。3、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在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時,好多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一句話,老師也就滿足了,而沒有引導學生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要說明的問題。尤其是教學過程中兩個想象片段的訓練,沒有落實到位。第一處是彩塑神態的想象,學生沒有明白老師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孫悟空”“有豬八戒”等,此時教師沒能很好的把學生引導到進行神態描寫的訓練上,而是進入了下一教學環節,沒能達到真正的訓練目的。另外,這里如果能加進一些圖片的支撐,學生的語言可能會更豐富。
總之,語文課無論怎樣都不能忘了語言文字的訓練,要上出語文味,適時預設訓練重點,不斷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率。
【篇三:《莫高窟》教學反思】
這一堂課不算精心準備,倒也是一種嘗試——“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
這幾天,學校語文教學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各個語文工作室進行了理論學習,同時鉆研教材,研討教案,課堂實施。好些熱鬧!
我要上“三個一”了,與他們一起學習了“言意兼得”的教學理論知識,聽了幾節課。倒有幾許激動,如果高年級的閱讀教學如此精益求精地一路走下去,不僅對老師是一種提高,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一種飛躍。
那么,何謂“言意兼得”呢?我的理解是:言,文本的語言形式;意,文本的思想內容。兼得,即同時得到,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再說的直白些就是,語文教學中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下面結合《莫高窟》的備課、上課情況,談談如何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
一、抓規律性語文,入“意”入“言”
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自覺地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文本情境中,在“言意兼得”的閱讀過程中,適時且適度地把一些有“規律”的語言點到、點破、點透。有時候要點到為止,有時候要點破明了,有時甚至要達到點透運用的程度。
學習《莫高窟》課文時緊抓“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边@句話。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聯系全文看一看,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個什么句子?這個過渡句承上的部分是——;啟下的部分是——。
師:可見,課文前面部分寫的就是彩塑。彩塑的特點——精妙絕倫。(板書:精妙絕倫)接下來課文要寫的一定是壁畫,壁畫的特點是——宏偉瑰麗。(板書:宏偉瑰麗)
師:那么彩塑的精妙絕倫和壁畫的宏偉瑰麗分別表現在哪兒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畫出你感興趣的句子,寫一寫你的感受,最后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
師:(指板書)你覺得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畫”,哪一種更得作者鐘愛?
師:再讀讀這句話,看看句中是怎么比較“彩塑”和“壁畫”的?
師:“不光……而且……”這個關聯詞就是表示意思更進一層的,它更強調的是后面這一層意思。我們在讀的時候,也要注意強調后者。
……
上述教學指導,我緊緊扣住文本中帶“規律性”的語言現象,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言意兼得”的閱讀歷程。這段話中“規律性”的語言現象主要是:一、過渡句“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背猩蠁⑾,結構清晰。二、關鍵詞“精妙絕倫”、“宏偉瑰麗”承接前后文,內容豐富。三、關聯詞“不光……而且……”的解讀,從文本的感性體悟,到語義的理性揭示,水到渠成,點到為止。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著學生在這些“規律性”的語言現象中,既“入乎其內”得意,又“出乎其外”得言。
二、注意標點,再獲“言意”妙處
文本豐富的情感往往不僅僅是文質兼美的語言文字,不同的標點符號,也有著豐富的內涵,巧妙地引導學生關注它們,不僅能披文入情,也能更深入地研究語言形式。
學習《莫高窟》“壁畫”這一段:
師:同學們,壁畫內容講完了,作者用的什么標點符號?飛天呢?你對哪個標點感興趣?為什么?
師:既然飛天的優美動態還有更多,請同學們先美美誦讀文中飛天的優美姿態,再大膽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寫一寫飛天。出示:壁畫上的飛天,有的,;有的,……
師;噢?同學們對彩塑的神態描述完后用句號有異議?你認為用什么標點?那你還能仿造課文的寫法,用“有……有……還有……”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彩塑神情或樣貌或動態嗎?
課堂上,引導學生從標點探究,想象說話,質疑課本,發現這里的言語表達也可從標點中體會如此妙趣,給學生帶來一番別樣的言語體驗,語文課的情趣味道于此就能得到更濃的詮釋。
三、觸動“矛盾、發現”,進行言意兼得
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感悟語言的過程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的基本方法時,老師要善于發現其間的矛盾處,引導學生說服你,學生會很感興趣,以能說服老師,質疑課本而自豪。
例如學習了《莫高窟》的藏經洞后:
師:這么多的珍寶被掠奪了,同學們,敦煌的莫高窟還能稱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嗎?
生:莫高窟雖然經過千百年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但它仍是世界上現有規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人類藝術的殿堂”。
生齊讀: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
師: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自豪地說——
生(齊讀):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智慧的結晶。
師:這句話與“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狈謩e在課文的哪兒?意思重復嗎?為什么如此安排?
師:看看其他段落,你還發現了什么?
學生在文本矛盾的激烈討論中,結合課外知識,自然而然地走進藝術寶庫,又一次回觀了課文,又一次觀賞、品味、享受藝術的無窮魅力,深得我國悠久的燦爛文化,為祖國的輝煌藝術成就贊嘆不已!澳呖呤亲鎳鞅钡囊活w明珠!薄澳呖呤桥e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智慧的結晶。”讀得深情、讀得激昂。
而對這兩句總結性語句的安排,學生的詮釋緊扣文本,詮釋得透徹、靈動。“明珠”詮釋結合莫高窟的地理位置,處于“絲綢之路”上,位于廣闊的沙漠地帶;結合莫高窟輝煌的藝術成就。而“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智慧的結晶!敝攸c放于總結上文,點明中心的作用上。
其他段落的發現,學生緊緊抓住文本的語言形式,如文本的段落結構特點;“四字詞”的妙用;排比句的節奏韻律之美等等,這些語言形式的發現,無疑給了學生學以致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所以——“練筆訓練:模仿“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寫法,將家鄉的某處自然景物寫具體!币簿退角!
“言意兼得”是一種教學理念,它打破了一味追尋“意”的解讀平衡,構筑起在文本語言文字叢林中走進走出,走一個來回的新解讀平衡!把砸饧娴谩币彩且环N教學策略,尋找言意兼得落腳點,設計言意兼得路線圖,展開言意兼得閱讀場,實現言意兼得最優效。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得知文本內容涵義,得見文本形式秘密,語文老師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篇四:《莫高窟》教學反思】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文章從彩塑、壁畫和藏經洞三方面為學生作了介紹。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這部分知識離學生的生活較遠,自學能力有待加強,因此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曾藏有許多珍貴文物的“藏經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莫高窟宏偉、神奇的魅力,讓他們銘記:這一切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因為,只有讓學生通過媒體,借助范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學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體驗莫高窟的美。這一點,我從學生的眼神、贊嘆中得到了肯定。并且在講到藏經洞的地方,運用多媒體放了一段莫高窟被帝國主義破壞的錄像。這樣就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那段屈辱的歷史,激起了他們悲憤的心情。并且進行適當地引導,更能讓他們懂得努力學習,振興國家的重要性。這樣,就完成了“三維目標”之一的情感價值觀目標。
在帶領學生深入走進課文的同時,我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的訓練。比如:課堂上讓學生選擇“壁畫上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練習說話。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注意將文章的結構反復強調。不足之處是每一段的結構交待得不夠清楚。
對于課文中的過渡句進行了重點講解,告訴他們什么是過渡句,作用是什么。并且通過一個小練習,幫助他們真正理解與掌握。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每次教學結束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時,好多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一句話,我沒有引導學生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要說明的問題。由于有些學生課前對莫高窟壁畫內容了解不深,在練習說話的環節中,出現了內容單調的現象,在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還不到位。
另外,學生朗讀水平的培養仍是重中之重。該怎樣朗讀,朗讀這一環節究竟該怎樣穿插在課文中還需要好好去摸索。對于課文背誦,在課堂上沒有能設計出一些好的環節來進行檢測。
以上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好好總結的經驗,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反思,自己能從中有所得,為今后的教學添磚加瓦。
【莫高窟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方虒W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