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好餓的毛毛蟲》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語言《好餓的毛毛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語言《好餓的毛毛蟲》教學反思 1
這個活動的主要目標是閱讀故事,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 能有興趣地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的內容,欣賞畫面造型美和色彩美。閱讀過程中樂意點數,對故事中的數量關系感興趣。因此對于這樣一個活動我是以早期閱讀的形式來進行的。我首先先將書本發下去,讓幼兒自己來閱讀將自己感興趣的一頁留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大部分的幼兒都對毛毛蟲吃了很多東西的.那一頁非常好奇。為什么毛毛蟲肚子里面會有這么多的食物。因此,我就將這一副圖畫掛到黑板上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在看清楚這幅圖片以后,幼兒對于這個故事的好奇心又更加的強烈了。
所以,我就開始講述這個故事。經過前面的鋪墊,再加上夸張的聲音和動作,深深吸引了幼兒。他們很快就進入情境,于是,和他們一起伸出食指,變成毛毛蟲吃東西,聽故事的時候都非常的認真。在點數的這個環節,幼兒比較難理解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循環關系,雖然知道毛毛蟲吃了哪些東西,但是卻弄不清是在什么時候吃的。
當說到毛毛蟲為自己蓋了一座小房子,名字叫做繭,最后從里面爬出來的是蝴蝶的時候,我發現每個幼兒臉上都露出一副驚奇的表情,但是我卻沒有對幼兒的驚奇的事物作出相應的解釋,直接帶了過去,我覺得這個環節我可以拿出繭的照片讓幼兒來觀察一下,滿足其好奇心。
最后,我請幼兒上來用肢體語言來表演毛毛蟲從卵變為蝴蝶的過程,再請大家集體表演,以來鞏固毛毛蟲變蝴蝶這個知識難點。這個活動初步的激發了幼兒喜歡閱讀圖畫書的動機和興趣,培養幼兒閱讀的習慣。
小班語言《好餓的毛毛蟲》教學反思 2
喜歡模仿是小年齡段的孩子最突出的特點,《好餓的毛毛蟲》正是從這個角度,結合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配合可愛的動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觀察講述、充分體驗的空間。對于托班來說,教與學的過程應當是快樂的和有益的,教師重要的是以各種形式帶領幼兒來閱讀圖書,讓幼兒感受圖書帶給他們的樂趣。
托班幼兒正處于口頭表達能力發展,開始對故事、圖畫書產生興趣的重要階段。托班的.教學屬于早期閱讀的啟蒙階段,它必須為幼兒階段系統的閱讀學習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好餓的毛毛蟲》這個讀本的重點是發展幼兒的理解、講述和表達能力,因托班幼兒知識面窄、講述單一,我在課前嘗試為幼兒準備了毛毛蟲的圖片、蝴蝶等的教具等,我想:孩子通過參與體驗、了解了毛毛蟲餓了,會吃很多好吃的東西,還會自己造房子——“繭”,最后變成了漂亮的蝴蝶的知識點后就會容易接受。課前設置時,我還思考:這些環節是否會起到作用?通過課堂教學可以看出,這些環節的鋪墊非常必要,而且為幼兒理解圖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閱讀大書環節,教師引導幼兒拓展講述時,孩子們比以前講述積極,特別是平時很少發言的幾個寶寶也積極參與了教學,并通過講述在活動中得到了老師和小朋友們的鼓勵,獲得了自信和積極講述的喜悅,這是意料之外的收獲。從這也可以看出前期鋪墊環節在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教育價值。
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對圖書產生興趣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讓幼兒既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提高了閱讀水平。
小班語言《好餓的毛毛蟲》教學反思 3
創造性活動《好餓的毛毛蟲》在小班組開展得轟轟烈烈,數學《喂毛毛蟲》是其中一個預設活動。今天,我組織了此活動。在導入環節,我用物卡和點卡復習目測5以內物體的數量。接下來,我出示毛毛蟲卡片,讓幼兒嘗試喂毛毛蟲,在操作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得出一條毛毛蟲吃一片葉子。最后拓展到6個和7個物體的匹配,并且結合生活聯系實際,讓幼兒知道物物匹配在生活中的作用。
這樣的流程下來,看似一切順利,但總感覺少了什么。其實,在設計活動時我也是花費了心思的,我反復修改教案,請有經驗的老師幫助研討,為什么結果并不理想。我在反思:活動孩子喜歡嗎?雖然我在活動設計中努力地加入游戲,表面看似游戲化的教學其實是老師生搬硬套的,物物匹配一定要是給毛毛蟲喂樹葉嗎?小碗配小勺、寶寶坐椅子都是物物匹配,我的這種設計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
活動給了孩子什么?在操作中,孩子都很熟練地完成,不存在任何難度,這和教學設計“跳一跳,摘個桃”的理念是不符的。可以看出,孩子目前對于5以內數量物體的匹配已經掌握得很好,活動中不存在任何挑戰,因此也沒有活動組織的必要。
活動中的操作材料作用如何?活動中,我用的是打印操作材料,身體較小的毛毛蟲和大大的樹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樹葉重疊覆蓋,幼兒不能對自己的`匹配結果一目了然。打印的黑白材料缺乏童趣,也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活動中的先學后教在哪里?目前,我們的教學活動都是采用先學后教的模式,因此我先讓幼兒嘗試操作,然后再集體交流、總結方法,由于幼兒人數較多,因此,我在幼兒操作過程中并不能關注全體,只看到了部分幼兒操作情況,交流環節也只是請幾個幼兒介紹,那么這樣的流程是不是先學后教,如果是難度較大的操作,這樣能行得通嗎?
我在備課之前仔細閱讀了《指南》的數學領域目標和指導要點,由于對其解讀不深入,對幼兒的已知經驗缺乏了解,在活動設計中沒有從幼兒角度出發,心中目標不明確,才導致活動的失敗,失敗讓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小班語言《好餓的毛毛蟲》教學反思 4
一本好的讀物,帶給孩子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當我瀏覽《好餓的毛毛蟲》的時候,我就喜歡上這本讀物了。它的畫面色彩鮮艷、故事富有童趣,用一種讓幼兒便于理解的形式去感受毛毛蟲生長的過程,非常適合孩子們閱讀。繪本內容看似簡單,清晰易懂,但是小小的一本書里包含了語言、數學、科學、健康等領域的內容,也成為一本值得教師深深挖掘的'幼兒讀物。于是我特別想把這本書介紹給孩子們,和他們一同分享故事帶來的快樂。
首先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閱讀能力制定活動目標,教學重點就是讓孩子們感知、理解繪本的內容,帶領幼兒通過觀察、傾聽、講述,等方法感知繪本中毛毛蟲的成長過程。為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初步的閱讀技巧,我著重介紹了繪本的結構是由封面、環襯、扉頁、封底組成,介紹了繪本的作者、出版社,并且教育幼兒翻書時要一頁一頁翻等。這樣在幼兒初次接觸早期閱讀繪本的時候就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其次就是帶領幼兒挖掘繪本的內容,這也是本節活動的難點。繪本中的毛毛蟲,從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都在吃東西,我把繪本中的水果和食物挑出來做成圖片,讓幼兒觀察,發現數量的遞增關系。在本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幼兒欣賞同伴成長過程的照片,成為本節課的亮點,正好與繪本的故事內容相呼應。當播放課件的時候,孩子們很興奮,照片里的小主人公也很自豪,都能夠積極地跟著我運用肢體模仿小毛毛蟲,由蛋到出生,再到結繭,最后破繭成蝶的過程。整個活動孩子們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我的教學活動中,積極與我配合,較好地完成了教學活動。
小班語言《好餓的毛毛蟲》教學反思 5
我這次的公開課,是繪本故事“好餓的毛毛蟲”,把它定為主題,其實對于我們小班來說是比較難的,畢竟小班的孩子本來就小,他們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發展的不是很好,加上還要孩子拿著繪本材料的自我閱讀,實在是難上加難。而且本來就對繪本教學還不怎么了解,雖然在活動前徐老師給大家做了一次關于繪本教學的講座,但是在自己的實際操作中還是一知半解,摸不著頭腦,總在想:什么是繪本教學?繪本教學的重點在哪?應該發展幼兒的哪些能力?怎么樣才能在幼兒閱讀時能做到收放自如?一個個問題壓在心上得不到解答,于是,翻開聽課本,看看以前聽過的一個個關于繪本教學的聽課筆記,看看她們寫的教學設計思路;看看他們是怎樣定的教學目標(關于這個還在辦公室與全笑、魏一萍他們進行了討論)。這才在心里有了點想法,幸好,我是最后一個上課,還可以慢慢來思考和準備。
《好餓的毛毛蟲》是從卵到毛毛蟲然后再到蝴蝶這樣一個演變過程的故事,我們單看毛毛蟲演變成蝴蝶,這對小班孩子來說并不難,但是現在要加上毛毛蟲從卵里爬了出來這么一個情節,無形中給孩子們增加了理解的難度。而且故事的題目就叫做《好餓的毛毛蟲》,孩子的思維就會定格在“毛毛蟲”這三個字上,他們對于整個的故事內容理解為毛毛蟲吃了好多的東西,然后睡了一覺,變成了蝴蝶,早把“卵”忘記了。而且在這個繪本教材中可挖掘的教學重點很多:可以把重點定在毛毛蟲的生長日期:從星期天開始經過了六天又到了星期天,讓孩子了解一個星期有幾天?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毛毛蟲吃了兩個梨,按照這個可以讓孩子學習數量的一一對應;按照故事內容的發展,讓孩子了解蝴蝶的演變過程,學說故事中的簡單的短句等等。可是最后,我還是把教學目標定在了:
1、了解蝴蝶的演變過程,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2、在閱讀、表演中,學說故事中的短句,了解部分量詞。
3、喜歡和同伴一起讀書,初步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從介紹繪本的封面、封底開始,引導幼兒閱讀的興趣。然后讓幼兒自由閱讀,找找自己喜歡的那一頁,等會把它介紹給大家一起來分享。在這里我考慮到了小班孩子在閱讀時可能出現的拿著書翻個不停,收不回來注意力的問題,在教具的準備上為孩子準備了一張樹葉書簽,告訴孩子,在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頁上夾上書簽,這樣等會介紹時很容易找到,這樣一來,能夠做到避免孩子擺弄圖書的現象。在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那一頁時,我又在制作的ppt上放大該頁,這樣孩子們不用拿著書本,直接看大屏幕,更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了讓幼兒更加深入地了解從卵到毛毛蟲再演變到蝴蝶的整個過程,我在網絡上下載了一個視頻,但是視頻中的故事講述是英語版的.,幼兒聽不懂,因此,我又對這個視頻進行了修改,把背景音樂和故事講述重新配音,這樣在觀看時更加生動、更加吸引幼兒。最后采用故事表演的形式,讓幼兒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在這次的活動中,孩子們從不同的形式中了解了毛毛蟲從卵到幼蟲再到蛹最后蛻變成蝴蝶的整個過程,孩子們感受到了毛毛蟲習性與特征。這無疑是天性愛觀察、天性好奇、天性愛動物的孩子最最感興趣的點。所以,孩子的注意力一直是比較專注的。但是孩子在學習短句時掌握的還不夠好,整個的教學時間還偏長了些,這些都是以后還需要改進的。
【小班語言《好餓的毛毛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音樂活動《不再麻煩好媽媽》教學反思03-19
小小班數學教學反思03-20
《彩虹色的花》小班語言教案08-28
《彩虹色的花》小班語言教案08-28
《彩虹色的花》小班語言教案08-28
《彩虹色的花》小班語言教案08-28
《彩虹色的花》小班語言教案08-28
《彩虹色的花》小班語言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