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的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
紡織業的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
一、全市紡織工業發展現狀及運行特點
紡織工業是的傳統產業,也是的4大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紡織業(含服裝工業、下同)已成為擁有最初的化纖原料織造到最終的后整理和服裝加工等門類齊全的產業群體,其內容已涵蓋化纖、織造、針織、脫漂、服裝五個重要的紡織領域。
截至年,全市擁有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29家,占全市規模工業總數的18.1%,單位個數居市縣市區之首,主導產品有棉紗、藥紗坯布、醫用紗布片、服裝、滌綸短纖維、防護口罩等若干個品種,全市紡織行業已涉及紡紗(6家)、醫用紗布(5家)、棉布(12家)、化纖(2家)、服裝(3家)等6大門類,現有紡紗能力30萬錠(其中:朝陽紡織5萬錠、凱達紡織5萬錠,中冠紡織11萬錠),資產總額91408萬元,從業人員7099人,占市屬規模工業從業人員數的30%。年底,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86697萬元,其中:奧美、朝陽公司分別突破億元大關;實現利稅總額13000萬元,入庫稅收3000萬元以上。主導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年產混支紗3萬噸,藥紗坯布2.75億米,醫用紗布片7033萬包,各類服裝500萬件,滌綸短纖維3500噸,防護口罩6000萬片。與此同時,經過多年的技改上檔升級,紡織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織造行業擁有各類織機1500臺,其中:噴氣織機80臺,劍桿織機110臺;擁有各類細紗機480臺套(按420錠1臺車計算),位居國內領先水平。擁有中高檔縫紉機700臺套。
(一)產業鏈條比較完整。
紡織業已成為擁有從最初化纖原料織造到最終的后整理和服裝加工門類齊全的產業群體。依托豐富的棉花資源進行紡紗→織造→脫漂→制造。朝陽紡織、中冠紡織、森達紡織、金格紡織等4家主要棉紡織企業全年耗用本地棉花1.5萬噸,紡紗后鏈接到下游衛材行業,衛材行業全年耗用棉紗1.4萬噸,以此生產制造醫用藥紗布、帆布,然后鏈接到服裝企業生產服裝。
(二)塊狀特色比較鮮明。
城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醫用衛生材料為主導,江南產棉大鎮百里洲鎮以棉紡織業為主,仙女經貿區以服裝制造業為主,尤其是開發區工業園特色鮮明,已形成織造、折疊、脫漂一條龍生產體系。
(三)紡織行業外向度較高。
近幾年,我市堅持“工業立市、開放活市”發展戰略,積極吸引外資,努力擴大出口,外向型經濟尤其是紡織產業對全市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年全市紡織服裝類產品出口2849萬美元,紡織服裝業成為我市四大出口創匯支柱產業之一。
從我市紡織工業發展現狀看,影響紡織工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問題有四個方面:一是生產規模偏小,缺乏帶動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二是技術裝備水平雖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三是產品檔次偏低、附加值不高;四是創新和市場應變能力不強。
二、準確把握紡織工業發展趨勢,合理定位我市紡織行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
隨著社會進步和紡織后配額時代的來臨,紡織工業的發展受消費需求變化、國際競爭和科技進步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總體來看,目前國際國內紡織業總的發展趨勢表現為四點:項目注重高起點,產品注重高品質,技術注重快創新,產業注重大集群。我市紡織工業的發展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找準自己的定位,合理選擇發展方向和重點。
(一)我市紡織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未來五年,我市紡織工業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培養優勢企業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的,堅持科學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集約經營,突出發展“專、精、特、新”產品及本地優勢產業,努力爭創名牌,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紡織工業。
(二)我市紡織行業的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紡織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0億元以上,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以上,實現利稅5億元以上,出口8000萬美元以上。紡織企業主要生產設備和工藝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高新技術產品產量占總產量的40%以上,新創省級知名品牌5個以上。年銷售收入過10000萬元的紡織企業發展到15-20家。紡織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總產值/全部職工平均人數)達到25萬元以上。
(三)我市紡織行業的發展重點
1、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調整
紡織工業要追蹤國際新技術的發展,繼續淘汰落后設備和工藝,圍繞品種、質量、效益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棉紡織:加快更新改造落后的紡錠生產能力,淘汰有梭織機,提高清鋼聯機組、精梳機、自動絡筒機、電子清紗器、無梭織機等新型技術裝備的比重,使60%左右的紡紗設備在室國際20世紀90年代先進水平,精梳紗比重達到30%以上,無結頭紗、細支紗的比重達到50%以上。
化纖及化纖原料:根據市場需求,通過對現有優勢企業的改造和提升,形成技術創新機制,擴大生產規模,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改造現有裝置,調整產品結構,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針對市場需求,適時擴大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搞好上下游產業鏈的結合,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積極開發產業用紡織品,使之成為紡織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發展醫療衛生保健材料、環保材料、防護材料、包裝材料、汽車內飾材料等。
印染后整理: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響到最終產品的色彩、手感、風格,要繼續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在引進必要的工藝技術軟件的同時,積極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同時,要切實解決印染的環保問題,要選擇合適的原材料和染料助劑,制訂較為合理的印染工藝,重點提高化學類(如重金屬殘留、含氯酚、氣味等)、ph值、色牢度、甲醛、azo(禁用偶氮染料)等紡織品生態檢測項目的合格率。
服裝:優化服裝加工能力,搞好服裝研究設計、流行趨勢與生產加工的結合,搞好生產與營銷的結合,積極推行品牌戰略,提高原創品牌在國內外市場中的份額,注重開發品牌服裝、童裝、中老年服裝和特種服裝,研制開發生態、保健服裝,開發適合農村消費的服裝,使服裝生產適應國內市場多層次消費需求和擴大出口。
2、推進組織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模式,形成整合優勢
繼續支持優勢企業、出口骨干企業的發展,鼓勵企業按經濟規模組織生產,提高生產集中度,增強國際競爭力。加快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加強產品開發與設計、市場營銷與服務兩個重要環節的建設,提高企業快速反應能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跨國投資辦廠和推行國際化營銷。
通過聯合、兼并等資產重組方式,支持化纖企業,建成跨地區、跨行業的集團,向下游整合發展,引導化纖面料開發較好、并有一定市場的占有率的紡織企業向上游整合發展,提高生產集中水平、技術先進和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化纖及化纖原料基地。鼓勵優勢企業在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環節上集中精力發展,而對那些不專長,不便于集中管理的環節進行外包,形成一個優秀企業與多個外圍企業甚至個體生產這個共生體,共同打造我市紡織行業的核心競爭優勢。通過調整,形成2~3家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業主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
中小紡織企業的發展重點是通過調整與重組,向開發型、專業化方向發展,提高與大企業的配套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3、培育核心競爭力
面對“后配額時代”,紡織行業要想求得長遠穩定的發展,必然轉變一味追求擴大產能的發展方式,積極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重點是三個方面:一是提高產品質量,二是增強創新能力,三是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提高產品質量:要從更新設備、應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加強管理、提高技術工種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勞動熟練程度、注重產品的綠色環保等方面下功夫,著力提升紡織品的質量,創優質品牌,以較高的產品品質在市場上站住腳跟,謀求發展。
增強創新能力:一是要加強產學研結合,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要建立企業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二是中小紡織企業要借助大企業的設計研發能力,加強與大企業的聯合與配套協作;三是要注重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的設計能力,逐步發展企業自主知識產權。
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市場瞬息萬變,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是紡織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企業要建立自己的市場信息中心,廣泛收集國際國內政策、行業發展、市場變化、原材料生產與價格等各方面的信息,根據市場變化,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更好地抓住發展機遇,回避風險。
4、推進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是推動工業化的重要手段。傳統產業在加快改造、升級過程中,必須加快推進信息化,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要用信息技術帶動紡織工業調整、發展和產業升級,把信息技術滲透到紡織生產全過程。行業信息化基礎建設要從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改造紡織企業傳統生產、經營和基礎管理模式入手,推廣應用生產集散控制系統(dcs)、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系統(cad/cam)、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以及市場快速反應系統(qr)等。建立企業內部信息網絡,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市場反應能力,提高整體競爭能力,為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跳躍式發展創造條件。
5、加快項目建設
根據國際國內紡織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內在生存、發展要求,我市紡織企業在今后3-5年要重點加快醫用衛材和印染項目建設,拉長延伸紡織產業鏈,填補“印染鏈”的空白,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三、加快紡織行業發展的幾點政策思考
(一)加快紡織工業園區建設
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政府引導、業主開發”的原則,通過高標準規劃、培植地方紡織產業集群,進行上下游資源整合,形成獨具特色的開發區紡織工業園,使我市紡織產業適當集中連片,發揮聚集效應;要按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要求,謀劃、建設一批重大發展項目。要把發展紡織產業集群作為發展我市紡織工業的重要平臺,在發展環境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二)優化服務環境
一是抓重點行業、重點產品和重點企業,進一步整治發展環境,為紡織企業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競爭環境,為其發展提供更廣泛的服務。二是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發展資本市場,支持重點企業上市或“借殼”上市。三是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引進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擴大利用國內外資金,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形成投資多元化格局。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綜合運用計劃、財政、金融等手段,對棉紡生產能力繼續實行總量控制,防止重復建設。
(三)推進配套服務體系建設
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建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通過中小企業擔保體系、中小企業法律服務體系、中小企業信息網、中小企業培訓體系、中小企業創業輔導體系等五大體系對紡織行業進行扶持和引導,促進紡織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紡織業的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9篇)04-04
關于石膏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11-29
關于小雜糧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3-06
關于縣域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2-20
關于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調研報告范文02-04
脫貧攻堅調研報告精選03-19
關于調研報告的寫法03-19
調研報告寫作的格式09-18
調研報告的寫作格式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