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中的教學活動反思
新課改中的教學活動反思
在新課程實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無疑是各位參加課改教學的老師們共同關注和努力想要解決的焦點問題之一。盡管這些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但我以為,在教學實踐中多向自己發問,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下面我就結合我自己的實際,對新課改中的教學活動進行一下反思,歸納如下:
反思一:課堂上你真的關注學生了嗎?
新課程實施中,我們往往會發現,盡管老師們的教學設計很新穎,但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沒有改變,仍然是在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有的老師對學生有創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對于學生有勝過老師的獨到見解也不予以鼓勵。我們往往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這道題就這么答,不能改了”,“教參”便成為問題的標準答案。為什么?因為老師在潛意識里依然關注的是教案,關注的是作為唯一標準答案的“教參”,總希望學生沿著自己事先設定的思路回答問題,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間開展“自主”活動,最后圓滿地實現預定目標。豈不知,這種教學恰恰把學生的學習引入死胡同———為認同而學習,為標準答案而思考。這些看似正確、深刻、全面的標準答案,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
反思二:知識是你直接“給”的,還是經過你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學生的一切活動都處于老師的監控下,課堂教學是一種“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你給我存”的填鴨式教學。老師莊嚴神圣、高高在上的權威角色使學生不敢與其平等對話。有人曾對某市10所學校的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敢于向老師提問的僅占20%,敢于當面指出老師錯誤的學生更是微乎其微。可見,不是我們的學生沒有疑問,而是因為學生“太守紀律”,根本就不敢問,也就談不上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權利了。對此,許多專家呼吁,現代學校老師和學生應當是學習的共同體,老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的,老師講課要以學生為對象,學生并非局外人。因此,我們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不應對學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并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質疑,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
反思三:你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還是只流于形式?
當下,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時尚。教學中,老師們大都采用這種形式,讓學生合作、討論,且無論什么樣的課都采用,應用次數頻繁。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討論時間給得不夠,剛剛分好組,沒說幾句,就被老師止住安排下一項內容了,合作學習顯得匆忙、零亂。這些說明,學習要重視實效,而不能只顧形式,合作學習也不例外。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不能機械地理解,不能認為每節課都要搞小組合作學習,也并非所有的教學任務都要通過小組活動才能完成。班級教學、個人學習仍有著合作學習所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于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老師還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指導,如方法多樣時、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意見不統一時。關鍵在于提出的問題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機,是不是值得討論的問題。如果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老師還要培養學生“三會”: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這樣,合作學習就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點綴,而是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扎實、有效的學習方式。
反思四:你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是否關注了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傳統的課堂教學,重視教學過程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忽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新課程倡導課堂教學要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我以為知識與能力,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是我們應該從傳統教學中繼承的東西;過程與方法,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是在知識與能力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的進一步開發;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理念下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深層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拓展。三個維度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融為一體的,共同構成一個血肉豐滿的生命體。
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把握三個維度目標有機統一的關系,重視讓學生主動經歷學習適應終身學習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過程,積極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發現、總結和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礎知識和適應實際需要的基本技能,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反思五:你在課堂中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新課程要求老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與學生共同進行知識建構的參與者,作為參與者,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而應是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為此,老師必須打破“教師中心論”,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課堂教學“文化生態”,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的自由表達和自主探究學習才有可能。當前許多老師也越來越認識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他們正從習慣于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和學生一道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解決,與學生一起分享問題探究中的快樂,這可以說是一個質的變化。
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
【新課改中的教學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村居教學活動反思03-19
體育課教學中的反思(精選17篇)05-25
《奧運中的數學》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07-29
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學反思(精選5篇)04-15
托班美術活動的教學反思03-20
中班科學活動教學反思03-19
做扇子教學活動方案及反思10-17
大班數學教學活動反思03-19
中班教學活動反思(通用30篇)02-10
圖形寶寶活動的教學反思(通用13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