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國的教學設計(精選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美國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國的教學設計 1
七年級《地理》下冊(人教版)
第七章 西半球的國家
第二節美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美國的位置、自然概況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知道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條件、分布及主要特點。
2.了解美國經濟對世界資源與環境造成的影響。
3.了解美國農業地區專業化,理解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4.理解農業地區專業化,學會分析影響農業帶(區)的主要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分析美國發展工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以及自然條件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
2.學會分析圖像、表格等各種信息的方法。
3.通過學生閱讀各類地圖,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用圖、分析地圖的能力。
4.通過學生收集美國經濟發展對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等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5.通過學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間、自然條件與工農業生產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生了解有色人種在美國社會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認識種族歧視與貧富懸殊是資本主義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學生感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通過學生了解美國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等事例,使學生能夠全面、客觀地認識美國的繁榮和發達,樹立全球意識、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
3.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美國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農業生產特點、工業特點以及種族構成等。
(二)教學難點
1.揭示美國農業帶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2.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的推動作用。
3.認識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世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的保護應負的責任。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探究法,討論分析法。
四、課時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第一課時
老師:在前邊幾章學到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都是屬于東半球的,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一個嶄新的章節西半球的國家。大家看地圖冊上的世界地圖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板書: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在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美洲,美洲又分為南美洲與北美洲。南美洲與北美洲是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以北為北美洲以南是南美洲。人們還習慣把美洲分為北美和拉丁美洲。大家在地圖上找找屬于拉丁美洲的國家和地區?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北美與拉丁美洲主要以美國與墨西哥的分界線為界,以南的部分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主要說拉丁語。
講授新課:近來一部《阿凡達》掀起了一股看3D電影的熱潮,大家都知道是哪產的這部電影嗎?
學生回答:好萊塢
教師:大家還看過好萊塢的哪些大片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大家知道不知道好萊塢位于哪個國家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好萊塢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市區西北郊,是世界著名的電影城市。今天咱們就一起走進美國,了解美國的一些基本情況。大家看書圖
9.5、圖9.12和地圖冊找出美國有那幾部分構成。
板書:第一節 美國
一、美國的疆域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大家在地圖上看一個國家的領土構成時,要注意補充框圖所指示的海外領土。美國的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
以下是美國領土的歷史演變:
美國獨立戰爭后,當時的領土僅限于加拿大以南、密西西比河以東、佛羅里達以北的大西洋沿岸地區。奴隸主和資產階級為了自身利益,竭力進行領土擴張。
1803年,美國用1500萬美元購得法屬路易斯安那。
1818年,取得英屬殖民地俄勒岡。
1819年,從西班牙手中購買佛羅里達。
1836年在美國的支持下得克薩斯宣布為“孤星共和國”,并申請加入美國,1845年7月美國正式吞并得克薩斯。
1846年,美國以戰爭相威脅,迫使英國放棄了北緯49度以南的俄勒岡地區。 1846年,美國挑起了對墨西哥的戰爭,緊接著又在加利福尼亞鼓動叛亂,宣布成立“加利福尼亞共和國”,1847年9月,美軍侵占墨西哥城。1848年2月,墨西哥被迫簽約,割讓了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和新墨西哥。
1853年,美國又以1000萬美元強購了新墨西哥以南的一塊墨西哥土地。 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的代價從沙俄手中購得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 1898年吞并了夏威夷群島。
美國獨立后,它的領土不斷向西擴張。西部有著廣闊無垠的土地,富饒的資源,那些破產農民、失業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壓迫的勞動人民都把西部看作謀生之路,他們不惜變賣家產,帶著自己僅有的家當,趕著牛車、馬車、羊群成群結隊地向西挺進。當時稱之為“西進運動”。在西進運動的過程中,印第安人因反抗而被屠殺,或被驅趕到更偏遠的地區。西進運動成了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 教師講述:再講下邊之前,咱們先明確一個概念——移民。所謂移民就是指由于各種原因離開自己的家鄉遷移到其他國家去定居且加入該國國籍的人。比如說因為婚姻、就業、親屬等許多原因而在外國定居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取得外國國籍。我說幾種情形,同學們說是否屬于移民。出國留學。
教師板書:移民國家
學生回答:(略)
教師接著提問:到中國駐外使館工作。
學生回答:(略)
教師接著提問:出國旅游。
學生回答:(略)
教師接著提問:在國外工作并拿到綠卡。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他們都不是移民,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取得外國國籍,只有當一個國家主體人口(大多數人口)為移民時這個國家才可以稱之為移民國家。美國的土著居民(祖祖輩輩都居住生活在美國本土的,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是印第安人。大家根據圖9.2美國人口構成,還有黑板上美國的人口構成表。結合剛才的概念判斷一下美國是不是移民國家?
學生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總結:由于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只占美國總人口的0.78%,而其他地區的人卻占了99.22%,所以美國的主體是移民,即為移民國家。
教師講述:在美國的華人有160多萬,看書上介紹找出華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在這些華人聚集的地方形成了唐人街。總的來說,現在“唐人街”還是要比“中國城”常用。唐人街也被稱為華埠或中國城,是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地區華人店鋪聚集的地區。唐人街的形成,是因早期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證。在唐人街時常看到很多唐人餐館,而餐館和洗衣鋪皆為早期華僑主要的營商行業。一些歷史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舊區,環境較為擠迫,治安和種族問題亦是某些華埠要面對的問題。多年來,憑著、隨著華人的富裕,華僑在外國的地位漸漸提高,新一代的華人移民會選擇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區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現華人人口遷離﹑人口老化的現象。現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經成了中華文化區的代名詞。無論商業,還是娛樂,以及各種文化設施,都體現東方華夏色彩,并沒有華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名稱的由來: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強盛的朝代。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往往稱自己是“唐人”, 他們聚居的地方便稱為“唐人街”。 美國最大的`“唐人街”在舊金山。舊金山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當年開發美國西海岸的華工初來異國,人生地疏,言語不通,因此他們便集中住在一起,團結互助,休戚與共 。起初,他們開設方便華工的小茶館、小飯鋪,接著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漸形成了華工生活區。后來,越來越多的當地人,也經常光顧這里,他們稱這里為“中國鎮”,愛上了這里的中國飯菜。后來,“唐人街”成了繁華街道,街上除了飲食業外,刺繡、中國古玩等也都在當地享有盛名。同時,唐人街辦起了華人子弟學校,從事中文教育。還有各種同鄉會 、俱樂部、影劇院等,成了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區。 每逢春節,這里均耍龍燈、舞獅子,爆竹聲中除舊歲,保留著中國傳統的種種風俗。事實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許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這么叫就是了。
教師講述:看書上P81的閱讀材料,大家分組討論總結一下華人在美國哪些
方面有突出的貢獻?展現了華人的什么品質?
學生討論后選出小組代表回答:(略)
教師總結:華人在美國的交通建設、醫學、航天、物理、建筑設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做出了巨大貢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勞、勇敢、聰明、認真等。
教師講述:.課本圖9.3中的活動,找四個學生分別扮演黑人、印第安人、華人和白人根據課本中的文字描述設置情景。
同學設置情景表演
教師提問:幾個人的對話反映了美國一個什么社會問題,并說說你的感受?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黑人、印第安人還有包括華人在內的黃種人,他們在政治、經濟、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國社會存在著嚴重的種族不平等、貧富相差懸殊等社會現象。
(二)第二課時
在上一節我們知道了美國的疆域居世界第四位,那么在這么的地域內地形有什么差異呢?我們就在下邊的內容中學習。
讀圖9.5找出美國主要山脈、河流和地形區?
教師板書:美國的地形
學生讀圖回答:(略)
教師講述:主要的山脈有:科迪勒拉山系一部分、落基山脈和阿巴拉契亞山脈。
河流: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長河,僅次于尼羅河、亞馬孫河和我國的長江。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
地形區:中央大平原、墨西哥灣沿岸平原、太平洋沿岸平原。平原面積占全國的一半以上,約占世界平原面積的10%。
讀圖說出五大湖的名稱?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在加拿大和美國交界處,五大湖總面積約2456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也是最大的淡水湖群。它們按大小分別為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湖水大致從西向東流,經圣勞倫斯河注入大西洋。其中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綜合以上所述總結一下美國地形的特點?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美國的地形明顯地分為西部高大山地、東部低緩高地和中部廣闊平原三部分,各部分呈南北縱向分布。
美國的教學設計 2
認識國家——以美國為例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美國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人口人種特點。
2、美國的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環境特征。
3、美國的農業生產的布局與特點。
4、美國的工業布局及高科技的特點。
(二)能力目標
1、運用美國的地形圖、氣候圖和農業帶的分布圖,揭示地形、氣候兩個要素對美國農業分布的影響。
2、運用美國的礦產資源圖以及美國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圖,揭示美國工業區分布的區位影響。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2、增強對資源環境、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教學重點
美國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農業生產特點、工業特點以及種族構成等。
(二)教學難點
1、揭示美國農業帶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2、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的推動作用。
(三)教學突破
1、利用地圖說明美國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等自然狀況。
2、利用圖表等資料,說明美國的工、農業生產特點以及種族的構成。
3、使用美國的地形圖和氣候圖,揭示美國農業帶的分布。
4、利用數字等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的推動作用。
三、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世界政區圖、美國的地形圖、美國的氣候圖、美國的農業帶(區)圖、美國的工業區與主要城市圖、美國的礦產資源圖、相關圖片、課件等。
(二)學生準備
地理填充圖冊、地理圖冊,收集華人對美國的貢獻的材料和了解美國的課外資料等。
四、教學過程
(一)第一課時
一、位置和領土
1.導人新課
導語:今天,我們將要認識一個國家,他是個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他雖只有兩百多年的建國歷史,但他的足跡對世界都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就是美利堅合眾國。
提問:同學們請談談你眼中對美國的認識(學生發言:有舊金山,唐人街,好萊塢,美國白宮,福特汽車,哈佛大學,海灣戰爭,奧巴馬等等)
2.展示世界政區圖(見地圖冊)
觀察地圖,說說美國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臨國位置。(美國位于西半球的北溫帶,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西南與墨西哥相鄰,北臨加拿大,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3.展示美國國旗
問:你知道美國國旗的含義嗎?(美國國旗的左上角藍色星區內,一共有50顆白色五角星,他們分別代表美國的50個州;星區以外還有13道紅色白色相間的條紋,他們又代表美國最初獨立時的13塊英國殖民地。)
4.除了本土外,美國海外的兩個州分別位于什么位置?屬什么溫度帶?(阿拉斯加,位于北極圈附近,大部分屬北溫帶,少部分屬寒帶。夏威夷,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熱帶太平洋地區,屬熱帶。美國橫跨北美洲和大洋洲兩大洲)
二、人口與人種
創設情景:請大家先看一段錄像(播放美國街頭隊伍錄像片段),看看在美國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膚色的人?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說明美國是一個由各種人種構成的移民國家。)
總結:美國建國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說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
2.你所熟悉的美國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國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華盛頓:美國人。愛因斯坦:德國猶太人。楊振寧、李政道:中國人。喬丹:非洲人。)
3.展示“美國的人種構成餅狀圖”,看看在美國什么種族的人口最多? (白種人占80%,最多;其次黑種人占13%;黃種和其他占7%。)
4.閱讀教材16頁,分析美國人口分布特點(美國人口分布不均,一半以上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區域,東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
問:近年來美國人口從東北部向南部陽光地帶遷移主要因素為?(氣候因素)
5.情景教學。
(1)展示唐人街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2)展示華人在美國工作、生活的資料。
問:華人對美國的建設都有哪些貢獻? (西部開發,修筑鐵路;科學界獲諾貝爾獎的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等;)
過渡:有眾多的中國人生活在美國,那么美國的地形和氣候條件等自然環境與中國有哪些異同?
三、優越的自然條件
1.導語:美國地跨寒溫熱三帶,國土面積遼闊937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因此美國的自然地理環境也豐富多樣
2.展示美國的地形圖
同學們,從圖上找出阿巴拉契亞山脈、落基山、內華達山,海岸山,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勞倫斯河和五大湖等地。
問:美國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哪種地形面積最大?(美國的地形東西高,中間低,即:西部為高大的山地,中間為平原,東部為低矮的山地。其中,平原面積最大,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
(展示課件相關圖片)科迪勒拉山系:由多條平行山脈組成,綿延與南北美洲西部,是世界上最長的山系,山間多盆地和高原。問形成原因(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擠壓碰撞而成) 科羅拉多大峽谷: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峽谷,由河流切割而成,谷壁可見從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個地質時期的地層。
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各湖湖水相通經圣勞倫斯河流入大西洋,具體有蘇比利爾湖(世界最大淡水湖)、密歇根胡、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
密西西比河:北美第一大河。僅次于尼羅河、亞馬孫河和長江,居世界第四位。
3.展示美國的氣候圖
引導:美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三面環海,對氣候影響非常大。大家觀察圖,看看美國有哪些氣候類型?最主要的是哪種?(溫帶大陸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溫帶海洋氣候、高山氣候、地中海氣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溫帶大陸氣候。)
問:請同學們分析美國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二)第二課時
四、專門化經營的農業
1.引導:農業生產條件主要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其中的,自然條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氣候、地形、河流、土壤等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主要包括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條件、市場、技術、國家的政策與法規等。接下來,我們一起先分析美國農業生產條件。
2.自然條件:水熱條件適宜——(緯度位置)
地勢平坦廣闊——(平原面積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機械化作業)
土壤肥沃——(溫帶草原氣候區的黑土和密西西比沖積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經,五大淡水湖附近)
3. 社會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
交通運輸條件:運輸網絡完整而便捷
先進的技術、管理和機械化水平
國家的政策與法規扶持
4.過渡:我們分析了美國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那么美國農業到底有什么特點? 回答:“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
5.展示“美國農業帶的分布”圖
師生總結:
6.小結:美國優越的自然環境,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其專業、高效的生產特點,值得我們借鑒。
五、高度發達的工業
1.導入:日常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產品是美國生產的?請列舉一些產品或品牌。(可口可樂、摩托羅拉手機、福特汽車、柯達膠卷等。)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它的工業產品遍布世界,我們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今天我們就來全面認識美國的工業狀況。
2.引導:你知道美國有哪些主要工業部門嗎?(鋼鐵、汽車、化學、電子、宇航、石油、飛機制造、等。)
3.展示“美國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圖。(見地圖冊)
引導:請同學們在圖上指出下列工業城市:底特律、紐約、休斯頓、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底特律:汽車。紐約:紡織、化工。休斯頓:石油、宇航、飛機。舊金山:電子。洛杉磯:宇航、電子、電影。西雅圖:飛機。)
部、西部“陽光地帶”轉移,這兩個地區逐步發展成為以新興工業門類為主的工業區。
6.引導:有人說:“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你同意嗎?你能列舉一些有關高新技術的產品和其他事物嗎?(航天飛機、微軟公司、彼爾·蓋茨、愛國者導彈、硅谷等。)
7. 美國“硅谷”以微電子工業為主導,集中了數千家電子工業企業,既是美國微電子工業的發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電子工業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三次電子工業技術的創新:20世紀周年代的半導體、80年代的個人電腦、90年代的互聯網,都發生在硅谷。微電子工業是高技術工業的核心,“硅谷”創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推動了全世界電子工業技術和產品的更新換代。
點撥:區位條件分析:1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2氣候宜人。這里屬于地中海氣候,溫暖濕潤,適宜居住。
3交通便捷。“硅谷”鄰近舊金山的航空港,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4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硅谷’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科技雄厚。
5市場穩定(軍事訂貨)。
6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美國的教學設計 3
《美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內容來自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九章第一節,本課是一節學習與探究課,主線是探究美國成為世界惟一超級大國的主要原因。教材重點讓學生從當今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四個部分(移民國家、農業地區專業化、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資源消耗大國)來探究這一主線。這四個部分是美國成為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不可或缺的。但是在探究這一主線少不了另一重要因素:優越的地理位置。因而學習美國時,首先要了解美國的自然環境。這一節內容的知識結構如下: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初級中學,隨著省政府把教育投入向蘇北地區傾斜,學校在硬件設施上與城市中學的差距越來越小,不僅有專門的多媒體教室,而且有覆蓋全校的無線網絡,并在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大屏幕多媒體設備。這極大提高了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本人任我校七、八年級共六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各年級學生在地理學習上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學習特點:雖然地理目前沒有正式列入中考課程,但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必須得到全面發展,通曉地理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每節課之前我都要精心制作通俗易懂、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課件,因而學生在很喜歡上地理課。
2、學習習慣:由于學生對地理興趣較高,因而上課時能認真做好課堂筆記,但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差,需要教師不斷加以引導。
1
[設計思想]
由于本節課旨在了解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原因,同樣也是學生第一次學習西方國家,這有利于教師教法的選擇和學生學法的多樣化,通過各種手段去獲得他們所想知道的知識。當然,這是在不偏離課程標準的`要求這個前提下進行的。
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會學生利用現代網絡收集資料,并教會他們如何處理信息,指導他們運用發現、探究、協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利用網絡課件自主學習,合作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多渠道學習地理的習慣,以及學以致用的品質。 [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1、美國的位置及領土組成
2、移民國家
第二課時:美國的農業地區專業化 第三課時: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第四課時:資源消耗大國 [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2
3
4
5
美國的教學設計 4
美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
2、知道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條件、分布及主要特點。
3、通過學生收集美國經濟發展對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等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類地圖,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分析地圖的能力
2、通過學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間、自然條件與共農業生產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有色人種在美國社會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2、以強國經濟為特征,增強學生愛國意識。
3、通過學生了解美國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等事例,使學生能夠全面、客觀地認識美國的繁榮和發達,樹立正確的全球意識、資源觀和環境觀。
重點
1、 美國農業地區專業化
2、 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難點
1、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影響農業帶的影響因素
2、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
展示圖片:1、美國自由女神,2、美國居民?? 這些圖片中展示的是哪個國家?下面我們將走入美國。(展示圖片:美國大街上各種不同膚色的人們)圖片說明美國的人種有哪些呢?
【合作達標 】
一、移民國家
1、人種組成
看圖9.2“美國的人種構成”,白種人占84%,黑種人占13%,其他占3%。說明美國是一個由各種人種構成的移民國家。美國建國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說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
2、種族歧視
看圖9.3,印第安人、黑人和華人的對話,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對話反映了美國社會存在著一個什么問題?對此談談你自己的感想?
在美國社會中,黑人、印第安人和華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即美國存在種族歧視問題。
3、華人的貢獻
(1)展示唐人街的圖片及文字資料,(2)展示華人在美國工作、生活的資料。問:華人對美國的建設都有哪些貢獻?
看閱讀材料,關于華人對美國的貢獻:西部開發,修筑鐵路;科學界獲諾貝爾獎的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
過渡: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擁有發達的農業,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而自然條件對美國的農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學習美國的農業。
二、發達的農業
承轉:要了解美國的農業生產狀況,首先來了解影響美國農業的氣候和地形等條件。
展示圖片:圖9.4,“美國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學生觀察地圖,說說美國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以及鄰國國家。
(一)優越的自然條件
1、地理位置
(1)緯度位置:美國位于西半球的北溫帶
(2)海陸位置: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西南與墨西哥相鄰,北臨加拿大,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領土組成:除本土外,還有阿拉斯加,位于北極圈附近,大部分屬北溫帶,少部分屬寒帶。夏威夷,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熱帶太平洋地區,屬熱帶。
展示美國國旗,分析:美國國旗的左上角藍色星區內,一共有50顆白色五角星,他們分別代表美國的50個州;星區以外還有13道紅色白色相間的條紋,他們又代表美國最初獨立時的13塊英國殖民地。
3、氣候
展示美國的氣候圖,引導學生認識美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三面環海,對氣候影響非常大。主要氣候類型有溫帶大陸氣候、亞熱帶溫潤氣候、溫帶海洋氣候、高山氣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溫帶大陸氣候。
展示圖9.8“美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分析其降水的分布規律:東部多,西部少。
4、地形和河流
展示圖9.5“美國的地形圖”,讓學生從圖上找出阿巴拉契亞山脈、落基山脈、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勞倫斯河和五大湖。
美國的地形東西高,中間低,西部為阿巴拉契亞山脈,中間為中央大平原,東部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其中,平原面積最大,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
根據以上的知識,總結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的自然條件:美國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緯30°~50°之間,光熱資源豐富。美國平原面積廣大,占全國總面積的'—半;耕地面積廣大,約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美國主體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的水氣可以深達內陸,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縱貫于南北,為灌溉和航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過渡:美國作為農業大國,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外,還有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
(二)農業特點:
1、農業機械化
展示圖片9.6“正在收割的大型聯合收割機”,以及資料:美國從事農業人口,不到全國總人口的3%,卻耕種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國,一個農業勞動力可以養活76個人,比世界每個勞動力供養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從相片和資料中,可以看出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效率高,產量大。機械化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節約勞動力。
2、農業專業化
展示圖9.9“美國農業帶的分布”,本區根據各種自然和經濟條件,形成了一些農業區,主要有6大個農業帶:乳畜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混合農業區、亞熱帶經濟作物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
其形成主導因素是:
乳畜帶:位置偏北,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生長,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氣溫較高。
小麥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帶: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緯度低,夏季氣候濕熱。
【互動展示 】
1、交流收獲與體會。
2、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檢查自己是否達到學習要求。
【反饋交流】
做中考精典相關習題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導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與練結合較好,學生牢固掌握相應的知識點。
3、注意知識的連貫性和遷移,引導學生應用地理知識去分析地理現象。對于提高學生的分析總結歸納能力較有益。
不足之處
1、一節課內容較多,學生活動時間相對較少。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需進一步精選材料,切實指導學生做好預習,注意圖文結合以及過渡環節的設計,加強各環節時間的計劃性,先學后教,注意挖掘學生的潛能,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切實注意啟迪學生思維,重點知識要落實到位,不能喧賓奪主,精心提煉問題導學,注意提高知識的當堂達成度。
2、語言精煉度不夠,針對本身存在問題,不斷提升教師語言技能,不斷提高教學能力。
3、課堂活躍度不夠。在以后教學過程中,注意語氣和激情,不斷提高課堂活躍度,提高教學質量。
篇五:美國 教學設計
第一節 美國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美國的位置、自然概況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2. 理解農業地區專業化,學會分析影響農業帶(區)的主要因素。
3.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利堅民族是人種融合民族。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分析美國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以及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學會分析圖像、表格等各種信息的方法。
3.通過閱讀各類地圖,逐步培養和提高讀圖、用圖、分析地圖的能力。
4.通過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間、自然條件與農業生產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習美國機械化和專業化的農業,意思到我國農業發展需要借鑒先進的農業技術,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2.通過了解有色人種在美國社會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認識種族歧視與貧富懸殊是美國社會的矛盾,使學生感受到我國政策和社會的優越性。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美國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農業生產特點、以及種族構成等。
(二)教學難點
1.美國農業帶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探究法,討論分析法。
四、課時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教師:在前邊幾章學到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都是屬于東半球的,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一個嶄新的章節西半球的國家。大家看地圖冊上的世界地圖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在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美洲,美洲又分為南美洲與北美洲。南美洲與北美洲是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以北為北美洲以南是南美洲。人們還習慣把美洲分為北美和拉丁美洲。大家在地圖上找找屬于拉丁美洲的國家和地區?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北美與拉丁美洲主要以美國與墨西哥的分界線為界,以南的部分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主要說拉丁語。
今天咱們就一起走進北美洲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美國,了解美國的一些基本情況。
展示圖片:圖9.4,“美國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學生觀察地圖,說說美國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以及鄰國國家。
一、發達的農業
(一)優越的自然條件
1、地理位置
(1)緯度位置:美國位于西半球的北溫帶
(2)海陸位置: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西南與墨西哥相鄰,北臨加拿大,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領土組成:除本土外,還有阿拉斯加,位于北極圈附近,大部分屬北溫帶,少部分屬寒帶。夏威夷,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熱帶太平洋地區,屬熱帶。
展示美國國旗,分析:美國國旗的左上角藍色星區內,一共有50顆白色五角星,他們分別代表美國的50個州;星區以外還有13道紅色白色相間的條紋,他們又代表美國最初獨立時的13塊英國殖民地。
3、氣候
展示美國的氣候圖,引導學生認識美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三面環海,對氣候影響非常大。主要氣候類型有溫帶大陸氣候、亞熱帶溫潤氣候、溫帶海洋氣候、高山氣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溫帶大陸氣候。
展示圖9.8“美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分析其降水的分布規律:東部多,西部少。
4、地形和河流
展示圖9.5“美國的地形圖”,讓學生從圖上找出阿巴拉契亞山脈、落基山脈、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勞倫斯河和五大湖。
美國的地形東西高,中間低,西部為阿巴拉契亞山脈,中間為中央大平原,
東部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其中,平原面積最大,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
根據以上的知識,總結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的自然條件:美國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緯30°~50°之間,光熱資源豐富。美國平原面積廣大,占全國總面積的—半;耕地面積廣大,約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美國主體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的水氣可以深達內陸,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縱貫于南北,為灌溉和航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過渡:美國作為農業大國,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外,還有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
(二)農業特點:
1、農業機械化
展示圖片9.6“正在收割的大型聯合收割機”,以及資料:美國從事農業人口,不到全國總人口的3%,卻耕種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國,一個農業勞動力可以養活76個人,比世界每個勞動力供養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從相片和資料中,可以看出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效率高,產量大。機械化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節約勞動力。
2、農業專業化
展示圖9.9“美國農業帶的分布”,本區根據各種自然和經濟條件,形成了一些農業區,主要有6大個農業帶:乳畜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混合農業區、亞熱帶經濟作物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
其形成主導因素是:
乳畜帶:位置偏北,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生長,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氣溫較高。
小麥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帶: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緯度低,夏季氣候濕熱。
展示“美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圖表,美國玉米、小麥、大豆、棉花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小結:我們理解了美國的移民國情,了解了美國的位置范圍。農業生產中優越的
自然條件和專業、高效的生產特點,農業的生產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
二、移民國家
出示:美國城市街景圖(圖中內容突出大街上各種不同膚色的人們)。
教師:這是一幅美國城市人口景觀圖。這幅圖反映了美國人口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美國人口大約有2.78億,在世界上居于第五位。在美國眾多人口中,有許多膚色不同的人種。
教師:美國都有哪些不同的人種?
學生回答:(略)
出示:“美國的人種構成”示意圖
教師:美國都有哪些人種?人口最多的人種是什么?
學生觀察圖并回答:(略)
教師講解:美國當地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他們在美洲曾創造過燦爛的文化。而今天美國居民卻不是一個由人口眾多的民族和若干少數民族共同組成,而是世界許多國家移民及其后裔的大匯集。現在居住在美國的白人、黑人和黃種人都是在近200年的時間內移入美國的。
教師板書:一、移民國家
(一)外來移民的大匯集
教師:在你所熟悉的美國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國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 學生回答:(略)
出示:教材P80的資料“美國幾名公民的祖籍”,也可出示與其有關的圖片 教師講解:各國移民移居美國后,經過長時期融合,在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逐漸趨于一致,共同接受了美國的生活方式,成為美國公民,形成了美利堅民族。當然,在美國眾多的居民中,也有大量來自中國的華人和華僑,在華人、華僑聚居的地方,有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唐人街”。
教師:向全班同學介紹你所知道的有關“唐人街”的內容。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解:在美國一些大城市,如舊金山、紐約、洛杉磯等都有華人聚居的“唐人街”。
出示:資料或圖片
舊金山“唐人街”是美國各大城市中最大的“唐人街”。華人在這里除開設餐館、飲食店外,還經營中國刺繡、古玩、中藥材等行業。唐人街上的建筑都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街口矗立著高大的中國牌坊,沿街的店鋪懸掛著繁體漢字招牌,門口張貼著吉祥如意的對聯,大紅宮燈飄著絲穗,漢語方言、江南民歌、粵語清唱、四川茶館、中文報刊等隨處可聞可見。這一切都讓人們感受到是在中國國內。
教師講解:現在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和華僑,大多是20世紀30年代從我國廣東、福建沿海一帶,被招募到美國的華工后代。大批華人移居美國,為美國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閱讀教材P81材料,并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華人和華僑對美國發展做出的貢獻。
學生活動:(略)
教師:是的,從歷史上的華人勞工,到今天的李政道、楊振寧博士等,華人
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都有杰出的表現。前不久,美國紐約各界人士在唐人街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紀念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中舍己救人的華裔青年曾哲犧牲一周年。當烈火沖天、人潮奔逃的時候,他卻逆人流而上,勇敢地沖入事故現場救助他人,最后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出示:投影或多媒體課件,或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81中印第安人、黑人和華人的對話,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反映了美國社會存在著什么問題?對此談談你自己的感想。
學生討論并回答:(略)
教師總結:黑人、印第安人還有包括華人在內的黃種人,他們在政治、經濟、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國社會存在著嚴重的種族不平等、貧富相差懸殊等社會現象。
教師板書:(二)種族之間的不平等
教師:同學們總結一下,我們這節課主要的知識要點。
課堂思考: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為什么美國的許多黑人卻在貧困中掙扎?
板書:
一、發達的農業
(一)優越的自然條件
(二)農業特點 1、農業機械化
2、農業地區專業化
二、移民國家
(一)外來移民的大匯集
(二)種族之間的不平等
教學反思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世界區域地理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美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許多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特點十分突出,是西半球國家中較為有代表性的一個國家。
本課時主要通過講述當今美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兩部分內容:移民國家、農業地區專業化,來說明美國的社會現狀和經濟發展特點。
移民國家重點介紹了美利堅民族的構成,不同民族、種族在美國各行各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從側面說明全世界不同民族、種族帶來的多元文化為美國獨特文化的形成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教學這一部分內容,要讓學生意識到世界多元文化對美國經濟和社會做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美國還存在種族歧視的問題。
美國的教學設計 5
學習目標
1、北美地形的特點。
2、北美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3、北美氣候類型及分布特點。
知識內容
北美地區位于美洲北部,主要包括美國、加拿大,以及屬于丹麥的格陵蘭島。該區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墨西哥灣。
南北縱列的地形
北美的地形明顯的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高山區、中部平原區、東部高原山地區。 西部地處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受兩個板塊擠壓的影響,這里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脈,山脈之間分布著寬廣的盆地和高原。這些山脈形成較晚,很多山峰超過4000米,與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共同組成了科迪勒拉山系。該區域由于處于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是世界上地震、火山多發地區。
中部平原區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灣,地勢北高南低,地勢平坦,為中央大平原。平原北部多湖泊,其成因多與冰川活動有關;南部是密西西比平原;西部是地勢較高的大平原。
東部高原山地地區包括加拿大的拉布拉多高原和美國的阿巴拉契亞山。這些高原和山地比西部的.山脈形成要早得多,久經侵蝕,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河流和湖泊
北美的淡水湖面積居各洲之首,該區的湖泊以冰川成因為主,尤其是在加拿大境內,各種大小的冰成湖廣泛分布。其中最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該湖群位于美加之間,由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個冰蝕湖組成,其中的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五個湖泊的湖面高度由西向東降低,湖與湖之間有狹窄水道相連,形成急流和瀑布,其中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就位于伊利湖與安大略湖之間。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為美國中南部農業區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除干流外約有50條支流可以通航,并有運河與五大湖相通,航運價值很大。
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的氣候
北美的氣候受地形的影響很大。該區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脈對太平洋上來的濕潤氣流阻擋明顯,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脈西側地處迎風坡
,形成多雨的濕潤氣候,沿岸有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呈條帶狀南北延伸。而海岸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的山間高原盆地,水汽都難以進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氣候。東部低緩山地對大西洋水汽的阻擋不顯著,降水從沿海向內陸遞減。
中部平原縱貫南北,冬季極地冷空氣可以從北冰洋直達墨西哥灣,導致沿途氣溫迅速
下降,中央大平原冬季氣溫比東西兩側氣溫略低,夏季墨西哥灣暖濕氣流可以自由北上,使中部和東部普遍暖熱。因此,北美氣候的大陸性特征顯著。
移民匯集的大陸
在美洲各地,因紐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人數很加拿大和美國的居民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組成。其中歐洲各國移入的白人占80%以上,英裔和法裔人數較多,還有來自非洲、拉丁美洲、亞洲一些國家的移民及其后裔。
當地土著居民是印弟安人和因紐特人(過去叫愛斯基摩人)。他們是1萬年前,從西伯利亞踏著白令海峽上的冰橋,來到美洲的黃種人。印弟安人分布少。
學生活動
活動一: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墨西哥灣。
2、找出美國、加拿大、格陵蘭島。
3、找出海岸山脈、落基山脈、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中央大平原。
4、描述北美的地形特點。
5、找出五大湖的具體分布位置。
6、找出圣勞倫斯河及注入的海域。
活動二: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讀北美氣候圖,指出北美的氣候類型有哪些?哪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范圍最大?為什么?
美國的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美利堅民族的形成。英國對殖民地經濟發展的壓制。第一屆大陸會議。來克星頓之戰。第二屆大陸會議。華盛頓。《獨立宣言》。薩拉托加戰役。約克鎮戰役。1787年憲法。美國聯邦政府的成立。
思想認識:
通過美國獨立戰爭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獨立戰爭是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義戰爭;既是民族解放運動,又是資產階級革命戰爭。戰爭的結果,摧毀了英國的殖民枷鎖,贏得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同時,對歐美的革命特別是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能力培養:
美國獨立戰爭是以弱勝強的戰爭。通過作戰雙方力量的對比,可以培養學生的辯證認識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美國是世界上的重要國家,綜合國力強大。它為什么能夠在短短200多年的時間內有如此迅速的發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從美國的起點入手。而獨立戰爭正是美國的起點極大地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從當時大的歷史環境看,美國獨立戰爭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重點分析:
北美獨立戰爭的起因。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有所不同。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不是受到本國封建勢力的阻撓,而是受到外來勢力英國的壓制。這是美國獨立戰爭區別于英國和法國的重要特點。了解它就可以理解美國獨立戰爭為什么具有雙重性質。對于把握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亦有很大幫助。
難點分析:
種植園經濟的性質。種植園雖然是用黑人奴隸勞動但種植園進行的是商品生產,生產的直接目的是面向市場,它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形式。不明確這一條就無法理解北方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南方種植園經濟為什么在這一時期的反英斗爭中能夠達成一致。當然這兩種經濟形式的巨大差異又為日后的美國內戰打下伏筆。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在敵強我弱,戰爭形勢極端險惡的情況下,美國能夠反敗為勝絕對不是偶然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這樣的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明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不可以簡單化。
重點突破方案:
教師在授課中可以要求學生自己總結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培養他們自己閱讀教材并提煉知識點的能力。然后提出問題:
美國獨立戰爭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相同的地方有哪些?
明確一點,即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是資產階級革命出現的共性。學生由此得出一些規律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分析兩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的差異有哪些。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前提下,教師進行總結。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時候北美地區并未形成統一國家;美利堅民族在這一過程中形成,民族意識加強;在獨立戰爭爆發前,北美人民的反英斗爭已經出現高潮;北美人民的斗爭是反對外來壓迫而非本國封建勢力。
難點突破方案:
a種植園經濟的性質涉及歷史概念,和后面的內容有必然的聯系。宜以教師講述為主。
b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原因的分析對初中學生有一定難度。教師在設問的時候不宜過于直白,要引導學生通過美國相對弱小但最終獲勝而英國強大卻最終失敗的原因的探討,明確“孤證不利”的觀點。即分析戰爭勝負要從史實出發,從戰爭對立雙方的具體情況去尋找原因。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北美獨立戰爭的起因
難點:種植園經濟的性質。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歷史情境設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讓學生回憶前課《歐洲殖民擴張和殖民主義罪惡》情況。引出新課。
教師首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的課前提示,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學。同時教師應當指出,美國的獨立戰爭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一次必然的事件,這是為什么呢?
(1)戰爭的起因
邊演示課件邊講述
1.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與從歐洲來的大批移民共同開發,經過一百多年的開拓、各地經濟往來與交流,北美十二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展,特別是北部資本主義工商業比較發達,造船工業成為主要的工業部門。南部種植園經濟,主要種植煙草、藍靛、甘蔗等以商品為主的經濟作物,主要供應歐洲市場。這里教師應當提出:種植園經濟性質是什么呢?教師接著指明,它進行的是商品生產,它又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種植園主既是地主、奴隸主,又是農業資本家。這就是它的'性質。
2.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從歐洲到北美殖民地移民主要是英國人,其次還有德、法、荷蘭、瑞典等國人。他們經過長期開拓和經濟的頻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統一市場,英語作為統一的語言,這樣就由來自歐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堅民族形成了。
3.英國殖民壓迫、掠奪
英國政府面對著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疑問性的提出問題后,教師指出:是嚴厲地采取了掠奪、壓迫的高壓政策,對北美人民的反抗斗爭,派軍隊武力**。北美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組織起來準備武裝斗爭。
4.北美人民積極要求擺脫英國壓迫爭取民族獨立
北美殖民地人民,對英國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發展和永遠把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作為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表示極大不滿,反抗斗爭日益高漲。讓學生看課本84頁《波士頓傾茶事件》插圖。教師指出:北美人民的反英怒火,到了一觸即發的時刻了。這樣,波士頓的傾條事件就成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
綜合上述因素,美國的獨立戰爭這一事件的爆發不是偶然的。1775年4月來克星頓的槍聲,是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
教師可以將美國獨立戰爭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進行比較。培養學生比較問題的能力。
(2)獨立戰爭的經過
1.爆發—一來克星頓的槍聲
由于人民群眾的積極參戰,在來克星頓打敗了偷襲康科德的英軍,這一戰役就是獨立戰爭的爆發。讓學生記住"1775年4月"這個戰役的時間。它也是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時間。教師結合自制的教學課件讓學生明確來克星頓的位置。
2.建軍—一大陸軍、華盛頓
教師講述,獨立戰爭爆發后,1775年5月在費城召開了第二屆大陸會議。會議決定建立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教師疑問性的提出:華盛頓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設計讓學生講述,然后教師補充。
3.建國——《獨立宣言》發表
大陸會議于1776年7月4日發布了《獨立宣言》。利用課件講述。
4.轉折——薩拉托加大捷
這次戰役增強了美國人民爭取戰爭勝利的信心,也為美國抗英戰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5.勝利——約克鎮戰役
6.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3)1787年憲法的制定和聯邦政府的成立
教師結合以文簡要講述這兩個問題,向學生交待清楚即可,不必過多的展開。教師只說明:美國獨立后。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憲法,歷史上稱"1787年憲法"。現在的美國憲法,就是1787年制定的。根據憲法的規定成立了聯邦政府.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讓學生閱讀課文小字,加以理解。
(4)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性質及其意義
1.勝利原因
教師講述勝利原因時,首先啟發學生分析戰爭初期美英雙方力量的對比,美方處于不利地位,教師利用教學課件中的柱狀示意圖分析英美雙方的力量對比,通過數字加深學生的印象。即分析戰爭勝負要從史實出發,從戰爭對立雙方的具體情況去尋找原因。對北美獨立戰爭勝利原因的探討可采取歷史情境設置的辦法。將全班分成兩大陣營分別代表美英雙方。站在本方立場上總結得失。為活躍氣氛可以選出兩方的統帥整理本方觀點。
2.意義
教師啟發性提問,大家分析思考獨立戰爭的意義影響是什幻回答課本上提出的間題。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如下;(1)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美國贏得了獨立;(2)有利于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開辟了道路;(3)對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明確美國獨立戰爭具有雙重性質。這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突出特點。
【鞏固小結】
美國是世界上的重要國家,綜合國力強大。它為什么能夠在短短300多年的時間內有如此迅速的發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從美國的起點入手。而獨立戰爭正是美國的起點極大地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從當時大的歷史環境看攔懶⒄秸竊縉謐什準陡錈鬧匾槌剎糠鄭謔瀾緗飛險加兄匾匚弧?
探究活動
北美獨立戰爭時開國元勛故事會
步驟:
1、教師選出有一定水平的同學幾名。
2、分配任務:查找華盛頓,富蘭克林,杰斐遜,漢密爾頓等開國元勛的資料。
3、在教師的指導下,加以整理,口語化形成故事稿件。
4、選擇時間和教室。
5、開展故事會。
北美獨立戰爭勝利原因
采取歷史情境設置的辦法對北美獨立戰爭勝利原因進行探討。將全班分成兩大陣營分別代表美英雙方。站在本方立場上總結得失。為活躍氣氛可以選出兩方的統帥整理本方觀點。
美國的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通過地圖了解美國的地理位置、領土構成、地形、河湖等自然環境概況。
2、利用資料,說出美國的民族、種族構成。
3、運用地圖和資料,理解解美國農業生產特點和主要農業帶的分布。
4、運用地圖和資料,理解美國工業的特色和主要的工業城市。
教學重點
星條旗飄揚的國度、多民族的國家。
教學難點
高度發達的經濟。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問題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綜合比較法。
課時:2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同學們,對于下面展示的圖片你一定不陌生,它是一個國際著名公司的商標。你知道這個公司的名稱嗎?它的產品有哪些?總部位于哪個國家呢?
板書:一、多樣的自然環境“星條旗飄揚的國度”
1、出示美國國旗圖案,指名學生說說美國旗圖案的含義。
2、講解美國國旗與其領土組成成和擴張歷史之間的關系。
3、觀察美國全圖找一找:美國的位置、組成領土的三個部分及主要城市。
4、師生補充和交流相關知識。
結合課本89-91總結美國多樣的.自然環境。完成學案內容
1、讀下圖中美國本土簡圖回答問題:
在圖中填注: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灣、加拿大、墨西哥;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落基山脈、大平原、阿巴拉契亞山脈、密西西比河;
城市:紐約、華盛頓、芝加哥、圣弗朗西斯科(舊金山)、洛杉磯、休斯敦。
領土組____________,南鄰(國家)____________。半球位置位于______半球,______半球三大地形區西部高山區:____________山系中部平原區:面積廣大的中央大平原東部山地及沿海平原:____________山脈、沿岸平原地形呈_________分布,_________面積占全國總面積一半以上,耕地廣大,約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美國地勢表現出東西兩側,中間的特點。河流____________是北美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四長河,注入。湖泊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__湖全部位于美國境內。1、蘇必利爾湖2、密歇根湖3、休倫湖4、伊利湖5、安大略湖(將數字在圖中相應位置標注)
2、美國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有哪些氣候類型,其中以什么氣候為主?
板書:二、高度發達的經濟
展示課本圖10、53和10、54,了解美國經濟水平。
結合93頁圖10、55“美國本土農業帶的分布”完成“積極參與”
結合94頁10、56了解美國工業發展情況和主要的工業區和城市。
完成學案:
1、農業:美國耕地面積廣大,主要農作物有小麥、_____、_____等。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2、美國自然資源豐富,其中煤、______、天然氣、銅、______等礦產資源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前列。
3、美國工業的特點:工業體系______,技術______,______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板書:三、移民為主的國家
自學課本95-96完成學案:
人口:美國人口約2、9億,是一個移民為主的國家,居民主要是歐洲白人移民的后裔,印第安人是原住______居民。
各國移民移入美國后,經過長時間的融合形成了統一的______民族,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的教學設計 8
課標內容:
1、講述林肯在南北戰爭中的主要活動
2、說出《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
3、理解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了解南北戰爭的過程、性質和作用。
能:認識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理解南北戰爭的歷史意義,正確評價林肯。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探究理解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認識廢除黑人奴隸制度和戰爭爆發的必然性。
(2)通過比較分析理解南北戰爭的性質和意義。
(3)通過展示資料感受林肯對美國歷史的貢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殘暴野蠻的奴隸制度。
(2)、學習林肯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意志。
(3)、培養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統一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林肯及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依據課標)
2、難點: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依據學情)
四、教材分析
世界史上:美國南北戰爭是世界資本主義制度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工業革命后資產階級統治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進一步鞏固與擴大的典型事件。
美國史上:它也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他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掃除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使美國經濟開始走上騰飛之路。
五、教法、學法
(1)教法:
情景創設法、資料引用法、問題探究法、比較分析法。
(2)學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
教學過程:
1、置疑設懸、導入新課----
2、自主閱讀、基礎掃描----
3、合作探究,直擊兩點----
4、小結鞏固,拓展升華
【一】、置疑設懸、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設問導入)
學生觀看: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和他競選獲勝后非洲裔美國人喜極而泣的圖片。
教師提問:圖片中的`美國黑人總統是誰?為什么他競選獲勝后非洲裔美國人喜極而泣?美國黑人是怎樣獲得解放的?
【二】自主閱讀、基礎掃描
分發學案,學生根據自學提綱自主預習,小組內核對答案,然后由小組代表說出答案。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南北戰爭的原因:“一國兩制”的矛盾
1、展示材料,配以解說,形象感受
漫畫展示導入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探究。
2、師生交流,讀文說書,共同感受
學生自主閱讀《史海拾貝》、老師簡介《湯姆叔叔的小屋》
3、創設情境,登臺表演,活動感受
模擬表演廢奴聽證會
4、敞開心扉,你言我語,談談感受
5、探究小結:概括矛盾的主要表現和矛盾的焦點
合作探究二:南北戰爭的意義:一統掃障礙
1、聯系因果,分析意義
2、縱橫比較,加深理解
(1)、比較美國南北戰爭與美國獨立戰爭
(2)比較俄國廢除農奴制與美國廢除黑人奴隸制
合作探究三:感受林肯:“親愛的父親”
1、學生展示:歸納林肯在內戰中的重要活動
2、老師展示:林肯當選總統之前的經歷他人給予林肯的評價
3、活動:我說林肯
七、教學反思
1、教學成功之處:
這節課講《美國南北戰爭》,講了三部分內容:戰爭的原因、戰爭的意義和評價林肯,大膽取舍,直擊兩點(重點和難點)。教學結構嚴謹,條理分明,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合作探究問題,突顯“合作、探究”的課程理念。
教學中的缺憾:
課前準備還是顯得不夠充分,尤其是對學生活動設計,臺詞設計還欠斟酌。
3、從教學中得到的啟示:要在今后我迫切需要不斷學習別人的經驗,多讀書,在平時教學中多下功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水平,讓自己得到迅速成長。
美國的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本課掌握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經過、結果、性質和意義、《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歷史人物評價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評價林肯和分析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大屏幕上觀看奧巴馬的演講部分片段來導入新課、分析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的主要表現,理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及重要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廢除了美國的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美國的統一是用武力解決的,中國對臺灣的統一是主張和平統一,但不放棄武力。臺灣的回歸是中華民族的心愿,歷史發展的趨勢。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大屏幕上看2008年奧巴馬的演講,他說的那么堅決,他讓美國更強大,他給前總統的評價那么高,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那你們尋找答案,學習《美國南北戰爭》就知道了。
南北戰爭的爆發:學生看課本里的部分內容和資料
師:雙方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學生:奴隸制的廢存問題。
師:學生互相討論闡述雙方的'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學生闡述后老師做小結,北方缺勞動力,南方有足夠的勞動力。南北兩種經濟制度間的矛盾激烈,奴隸制的廢存問題。
師:19世紀初開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黑人奴隸舉行過大規模起義反抗奴隸主的統治。
共和黨出身林肯在1860年總統競選中獲勝,成為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當選后,改變了南方種植園主長期控制政府的局面。這時南方奴隸主的態度如何?當然南方種植園主不愿意讓他當總統,在1861年2月,南部各州就宣布脫離聯邦政府。他們建立了一個‘南部聯盟’,定都里士滿,還推選出大種植園主戴維斯當‘總統’,公開分裂國家,所以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成為戰爭的導火線。
南北戰爭過程:(小組合作學習來處理這問題。)南北戰爭爆發的時間:1861年4月,戰爭初期情況。戰爭開始初北方失敗的原因:準備不足;缺乏將領;聯邦政府態度不堅決。北方的勝利:林肯采取措施:林肯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及作用,從而北方轉變了戰爭的優勢。后果:,南方軍隊投降,北方軍占里士滿。
師:師生互相討論林肯為什么受人們的尊敬。關心百姓的生活,意志堅強,維護國家統一大業。讓學生評價林肯。戰爭結束不幾天南方奴隸主殺害林肯的原因讓學生講,老師做小結。
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意義:政治上:廢除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
經濟上: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后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美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美國的建立教學設計示例07-05
九年級上冊《美國的誕生》的教學設計07-19
《美國》教學反思精選10-26
北美與美國的教學反思10-29
《美國的誕生》的教學反思08-21
《校徽設計》的教學設計10-12
《欣賞設計》教學設計05-24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09-02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