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高中歷史《梨園春秋》的教學設計

高中歷史《梨園春秋》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6-30 15:37:22

高中歷史《梨園春秋》的教學設計

高中歷史《梨園春秋》的教學設計

高中歷史《梨園春秋》的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A 、指導學生課前閱讀教材,列出本課的知識框架,了解中國傳統戲曲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脈絡,熟悉京劇的形成與特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B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戲曲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2、過程與方法

  A 、通過課堂上的分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識。

  B 、通過觀看戲曲錄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C 、通過引導學生表演,加深學生對京劇藝術的理解。

  D 、通過引導學生設計臉譜和服裝,激發學生對學習戲曲的興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明確中國古代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引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戲曲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京劇的形成和特點。

  教學難點:京劇在形成的原因及藝術成就。

  課時:本節教材用一課時。

  板書設計

  一、戲曲的起源

  1.“儺”、“梨園”、瓦舍、“南戲”

  2.中國戲曲的起源、中國戲曲的發展

  二、元雜劇與昆曲

  1.元雜劇:標志、手法

  2.昆曲:興起、主要特色、“百戲之祖”

  三、“國粹”京劇

  1.原因

  2.藝術特征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請同學們閱讀本課的引言:中國古代戲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的舞臺上,濃縮著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記錄著中華傳統文化演進的軌跡,堪稱窺探傳統社會發展軌跡和古人生活的窗口。它以優美動人的劇情、富于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們所喜聞樂見。你知道最早的中國戲曲是怎樣產生的嗎?號稱“國劇”的京劇又有什么特點?今天,我們學習第10課梨園春秋。

  一、戲曲的起源

  請同學們閱讀本目內容,弄清楚幾個關鍵詞:“儺”nuó、“梨園”、瓦舍、“南戲”。

  板書:1.“儺”、“梨園”、瓦舍、“南戲”

  “儺”:先民們帶有巫術色彩的儀式活動被后人稱為“儺”,其中蘊涵著戲曲的萌芽。

  “梨園”:唐代宮廷中設有教練歌舞藝人的專門場所,稱“梨園”,表演的歌舞戲有一定情節性、敘事性和戲劇沖突。

  瓦舍:宋代出現了許多喧鬧的集市和專門的娛樂場所——瓦舍。

  南戲:兩宋之際,在浙江溫州一帶流行起一種戲曲,稱“南戲”。南戲用多種表現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節,形成完備的戲曲形式。

  上述幾個在戲曲發展中的關鍵詞,都出現在哪些朝代呢?儺:先秦;“梨園”:唐代;瓦舍:宋代;“南戲”:兩宋之際。

  如果將上述四個關鍵詞選出兩個與下面的詞對應的話,你認為應該選擇哪兩個?

  板書:2.中國戲曲的起源、中國戲曲的發展

  中國戲曲的起源——先秦儺儀

  中國戲曲的發展——宋代南戲

  請同學們看教材P41圖《西漢墓壁畫〈儺戲圖〉》。

  下面我們來介紹幾個在中國戲劇發展史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劇種。

  二、元雜劇與昆曲

  關于元雜劇教材上的內容可簡化為一標志一手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標志何在,手法何來?

  板書:1.元雜劇:標志、手法

  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依據:元雜劇將詩詞、歌唱、對白、音樂、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結合起來,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角色配合。

  手法:用演員虛擬動作表現劇中時空場景更替,后形成了中國戲曲時空自由和以象征虛擬動作表意的特殊傳統。

  元雜劇的代表人物教材的小字介紹了兩位:關漢卿、王實甫。請同學們閱讀并看相關的教材圖片。

  元雜劇的黃金時代當然是元朝,而昆曲的鼎盛時期是明中葉到清中期,教材上的內容你可總結出幾個關鍵詞?

  板書:2.昆曲:

  關鍵詞:興起、主要特色、“百戲之祖”。

  板書:2.昆曲:興起、主要特色、“百戲之祖”

  興起于江蘇昆山。

  主要特色:載歌載舞,將柔美的舞姿融入婉轉優雅的唱腔中,給觀眾以極大的視覺、聽覺享受。

  “百戲之祖”:明中后期,熔詩、樂、歌、舞、戲于一爐的昆曲風靡大江南北,發展成全國性的劇種,對京劇、川劇、湘劇、越劇和黃梅戲等眾多劇種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被譽為“百戲之祖”。

  元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而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可以說,元雜劇和昆曲是中國古代戲曲發展中兩個至關重要的劇種,而集中國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者,非“國粹”京劇莫屬。

  三、“國粹”京劇

  既然稱為京劇,北京當然是京劇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請看教材,歸納京劇是如何在北京成長為一個在人類文化藝術的殿堂上放射著奇光異彩的戲曲劇種的?

  板書:1.原因

  原因:北京是達官貴人的天堂,為滿足這些人及廣大居民的文化娛樂需要,所以四方藝人云集北京;四大徽班進京直接推動了徽戲的改良,經過不斷融合吸收其它戲曲劇種的優點,京劇形成。

  第一個原因很好理解,自明成祖朱棣1421年遷都北京以來,北京作為明清兩朝的都城600余年,官員與商人云集于此,于是頻繁的文化娛樂活動應運而生。

  第二個原因中四大徽班,即三慶班、四喜班、春班、春臺班,因為多以安徽籍藝人為主,故得此名。四大徽班在京演出期間,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了一個新劇種——京劇。因此,四大徽班進京,被視為京劇誕生的前奏,在京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京劇的正式形成大約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至今已有將近200年的歷史。請看教材P42圖《同光十三絕》(也可參看地圖P33的相同圖片),這是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13位昆曲、京劇名家。

  那么,京劇有哪些藝術特征呢?

  板書:2.藝術特征

  關于京劇的藝術特征,我們可以參看教材P42最后一個自然段:(找學生閱讀)京劇集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發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藝術程式,從臉譜、服裝、唱腔、動作等方面將角色劃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在表演藝術上發揚象征虛擬、歌舞并重的傳統,綜合運用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用鑼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節奏、渲染氣氛,在“字正腔圓”的唱腔、念白中滲透詩、詞的文學情趣,亮相和定型則給人以雕塑的美感,在小小的戲臺上隨心所欲地展現大千世界。

  我們下面對京劇的一些基本特點做一下說明:

  四大行當:

  生分老生、小生、娃娃生、紅生、武生等

  旦分青衣、花旦、刀馬旦、老旦、彩旦等

  凈分文凈、武凈等

  丑分文丑、武丑等

  藝術手段:唱、念、做、打

  唱:戲曲中劇中人物進行內心情感抒發或敘事的主要方式。

  念:戲曲中劇中人物進行內心情感抒發或敘事的主要方式。

  做:是對戲曲演員的身段、表情、氣派、風度等表演的總稱。

  打:指戲曲中對戰斗場面的表現手段,也叫“開打”。

  其它:

  舞臺布置:一桌二椅:桌椅具體指什么,起決定作用的是演員表演。

  人物化妝:戲曲臉譜:觀眾睹臉則知其人,這是戲曲簡便、形象的一面。(參看地圖冊P33《京劇臉譜的色彩》)

  人物服飾:長袖善舞:忽略季節、時代等特點,只考慮與人物塑造的相關性及可舞性。

  舞臺行動: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取決于生活實際,而取決于人物和情節的需要。

  京劇是“國粹”,不僅是中華民族也是整個人類文化藝術的珍貴遺產。

  小結:本課只是粗線條的講解了中國戲曲的起源、形成和完善的歷程,為了讓同學們對中國戲曲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43“知識鏈接”《中國的地方戲曲》,并參看地圖冊P32《主要地方戲曲分布》。

  作業:教材P43“解析與探究”2.中國傳統戲劇與古代詩詞、繪畫、園林等藝術門類,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相通之處?

  提示:有學者稱:“中國藝術的最大特點就是對虛無的重視。文學講究含蓄有余味,‘無字處皆有意’;繪畫注重空白處理,‘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書法追求‘潛虛半腹’,‘計白當黑’,‘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建筑提倡‘透風漏日’,從房屋的門窗和亭臺廊榭之空格,去得自然之動景,感宇宙之情韻。”相對來說,戲曲表演受限于舞臺,但又以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超越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上的虛擬性和對寫意的強調與之相通。

【高中歷史《梨園春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教學感想(通用11篇)04-30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