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與山為鄰》教學設計
初中歷史《與山為鄰》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思想
1、教材分析
《熱鬧的山谷》側重于講述山區旅游業及其對山區發展的影響。山區自然景觀千差萬別,有的地方資源短缺、交通不便;有的地方則善于利用本地自然條件,開發旅游業,F代化的科學技術和社會化大生產條件,擴大了人類活動領域,增強了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使旅游業成為不少地區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它在給人們帶來大量財富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問題。由于人類某些活動沒有遵循自然規律,隨意破壞自然環境,導致水土流失、森林破壞等一毓環境問題,阻礙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協調好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眾多旅游勝地面臨的重要問題。它要求學生明白: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堅持走一條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條件進行生產和生活活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正確認識環境發展規律,趨利避害,造福人民,而不能隨意破壞自然環境。
2、課程標準
能根據資料、地圖和圖片描述,獲取有用用信息,分析盧卡索包含的地理環境優勢,熟悉在這種環境下人們的生活圖景,形感性認識。
通過學習盧卡索利用自然條件來發展本地旅游經濟的內容,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自然條件在人地關系系統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一個地區的區域特色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相互聯系共同作用的結果。
通過對盧卡索利用自然條件來發展本地旅游經濟過程中帶來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盧卡索人民利用自然資源來開發旅游來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問題。
教學難點:產生這些問題的內在原因以及如何解決的看法。
教學關鍵:從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相互協調的角度分析區域的經濟發展。
4、教學方法
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教學。
5、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有關滑雪運動和介紹盧卡索自然景觀的錄像資料,《歐洲地形圖》、盧卡索地理位置圖,盧卡索村莊的景面圖片,有關旅游活動三要素的文字資料、破壞旅游景點行為的系列圖片等,并制作成課件。
二、學與教的過程
播放:錄像《滑雪》片段,導入。
敘述: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游覽在法國的一個理想的滑雪勝地----盧卡索。這是一個熱鬧的山谷。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76頁,我們從盧卡索的位置、地理環境、對它的開發以及產生的問題等幾個方面來學習。
展示:位置 自然條件 開發 產生的的問題
總結:盧卡索是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區的山谷中的一個小村莊。坐落在群山環抱的山谷中,也是一個與山為鄰的地方。
敘述: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南部的高大褶皺山脈。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位于瑞士南部、意大利北部,東到奧地利的維也納。山脈呈一弧形,長1200多千米,寬150千米至300千米。山勢高而雄偉,平均海拔3000米,主峰勃朗峰。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山谷冰川廣布,山坡森林茂密,亦多草地。
播放:我叫勞娜,家住盧卡索。這時耕地地很少,也沒有可供開發的礦產資源,過去人們生活一直不富裕。十幾年前,這時發展了旅游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謝大自然賜予我們財富和幸福。歡迎你們到我們盧卡索來休閑游覽。謝謝!
歸納:盧卡索從自身的自然優勢出發,也就是從當地的實際出發,積極開發休閑滑雪的旅游項目。
問:有關與盧卡索這樣相類似的例子,同學們還知道哪些?
敘述:旅游來雖然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被子稱為“無煙工業”的這樣一個特點,但是,它在給區域經濟帶來顯著效益、產生積極因素作用的同時,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特別是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盧卡索在發展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這方面的問題?
展示:某旅游景點出現的污染環境,破壞動植物資源、背景環境和文物古跡,沖擊正常的社會秩序的系列圖片或錄像片段。
問:從以上資料看,同學們都有什么想法?
敘述:大家發表的看法真是太好了,歸納起來,就是要在兩大方面做好工作。一方面是開發旅游秋天的有關政府或行業部門,應注意加強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另一方面作為游客也要注意文明,認識到保護和愛惜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總結:這節課就學習到這里。通過學習,我們了角了盧卡索的自然環境,也就是發展旅游來的自然條件,也了解了旅游業的發展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更知道了旅游業的發展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人們要協調好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對自然資源要合理利用和開發,因地制宜地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問題研討
本節課的內容離我們比較遠,讓學生找資料的數量不會太多,可老師多找,讓學生遷移思考,開闊視野。
【初中歷史《與山為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清朝的文化》教學設計02-27
山市教學設計參考模板03-20
品德與社會《我為家庭添歡樂》教學設計范文10-0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