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一:“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學期數學第一單元《小數乘法》的知識共有以下內容: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倍數是小數的實際問題和小數乘法驗算、求積的近似數、連乘連加乘減、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本單元的知識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內容看似簡單,可是卻是很麻煩的一個單元知識。因為和計算打交道,本來就比較乏味,再加上因數又是小數,所以,小錯誤比較多。根據平時上課和作業反饋,總結起來學生出錯的情況有以下幾個方面:
“整數乘小數、小數乘小數”中,大部分是方法上的錯誤:1、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有一部分學生弄不明白小數乘法其實就是根據一個轉化思想——先把小數轉化成整數來計算,最后再在積的準確位置點上小數點,他們會把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或小數點對齊。2、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3、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闯烧麛党朔ㄋ愫煤,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在5.06×3.8的豎式下直接寫出19.228,無每個數位上的數字相乘的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這些問
題,隨著平時的糾錯和學習的升入,漸漸消除了,老師在剛開始這一單元知識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策略引導) “求積的近似值”這小塊的知識中,學生從買東西切實感受到生活中的許多小數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們的準確值,買東西一般情況下是保留一位小數比較符合生活實際,也理解了在解決許多現實問題的過程的過程中,當求出小數的積后,也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數位數,而是要在筆算出準確積的情況下按要求保留相應的小數位數。可是學生們在運用這方面的知識的過程中會忽略得數保留幾位小數而準確計算,這是其一;其二、在解決相應的生活問題中,學生也習慣準確計算。所以,要特別加強審題訓練。
“連乘、乘加、乘減”中,學生有整數四則運算的基礎,相對而言知識很簡單,只要切實明白“小數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的道理就行了。但對于這樣的乘加算式學生很容易出現這樣的錯誤:
7.3+2.7×20
=10×20 =200
要特別注意類似的糾錯練習。
“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主要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這部分內容是四下“整數的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的延伸,對于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學生運用的較好,對于乘法分配律的運用相對而言靈活性不夠。主要有以下的主要錯誤:
。1)10.01×4.5
=10×4.5+0.01
=45+0.01
=45.01 (忽略了要用10和0.01分別去乘4.5,再相加。對于乘法分配律的變式運用不靈活)
(2) 8.8×12.5×0.6
=(8×12. 5)×(0.8×0.6)
=100×0.48
=48(想當然的把8.8看成8+0.8,又運用的是乘法結合律,混淆了知識)
(3) 0.98×3.2,部分學生選擇筆算,不知道把0.98看
成10-0.02的差,再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巧算。
對于以上的問題,關鍵還要在平時注重專項知識的強化訓練,加強學生的簡算意識。
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自己總是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急于給他們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他們自己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思考,然后再跟錯題比較一下,我想有的學生很有可能自己能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另外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篇二: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
《小數乘法的計算》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小數乘法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首先安排了“小數點搬家”,通過這個內容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了小數大小的變化。并且掌握了能引起怎樣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學習小數乘法的計算。
在每節新知教學后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造成錯誤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1)、計算上的失誤: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打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計算過程中字跡不清或丟三落四現象。(2)、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
面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并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薄⒓訌妼W生口算能力的培養!缎抡n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間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高學生口算的正確率以及加強學生口算的速度,對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一定會幫助。
。病⒅匾晫W生的作業習慣培養。我把學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現的錯誤,都簡單的歸罪于“馬虎”,其實加強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習慣不但能一改學生“馬虎”的毛病,它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助。它體現在我們平日數學教學的點點滴滴中,需要我們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激勵。
。、指導錯題改正。學生在計算出錯后,我往往讓學生馬上去訂正。其實可不用急于一時,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找出錯誤,也可通過學生自查來發現錯誤。
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還覺得自己思想不夠解放,走不出傳統教學模式的影子,影響著新課標、新理念的實施。
針對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認真反思了我的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注重了讓學生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忽視了計算方法的強化;二是注重了學法指導,只關注了部分學生,忽視了學困生的指導;三是為了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忽視了學生的鞏固練習。計算教學看起來是個很簡單的內容,要能讓學生很好的掌握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想法,學生的任何錯誤都是有原因的。作為教師要特別關注。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篇三: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朱君潔
小數乘法是這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我原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可事實的情況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次的練習中,學生計算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幾乎只有三分之一個同學全對。造成錯誤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1、計算時粗心:按整數乘法算好后,忘記給積點上小數點;寫完豎式,有沒有寫橫式的得數;計算過程中字跡不清而導致自己看錯數字,還有個別學生抄錯數;極個別差生加上小數點后就不會算了。
2、方法上的錯誤。部分學生把乘法豎式和加、減法的豎式相混淆。在寫乘法豎式時,有的學生按照加、減法起對準兩個因數的小數點,也有的把兩個因數最前面的數字對齊,結果算出得數的小數點和上面的小數點對齊了。
3、在簡便運算中,學生看不出簡算方法,不知道怎樣簡算;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還不太明白,掌握的不牢固,總有人把加號改寫成乘號,還有的只去乘括號里的一個數。
4、部分學生(徐文麗、劉國志,等)的乘法口訣還不過關。 面對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重審自己的課堂和學生,今后還得從以下方面著手:
1、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多做一些口算題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2、重視學生的作業習慣培養。要求學生做作業要按時,字跡工整;當他們出現錯誤時,我們要正確引導和激勵。
3、多加強練習,使所學知識和理論得以充分運用。
4、對后進生多加以耐心輔導。
通過一單元的教學,自己也存在不少缺點,自己的教學經驗及方法還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力爭好成績。
篇四:小學五年級數學《小數乘法》單元計劃與教學反思
一、教學內容
1.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積的近似值
3.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
4.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二、教學目標
1.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4.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三、教學措施
1.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由于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學時應緊緊抓住這種聯系,幫助學生將未知轉化為已知。
2.指導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簡單的推理能力。
本單元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到困難的不是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對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學時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對計算的過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釋。
3.注意引導學生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規律。
讓學生學會探求模式、發現規律是數與代數領域學習的重要目標。在組織學生自主小結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同時,應注意引導他們去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規律。教學時,應重視練習一中第4題、第10題的練習,以此為載體,培養學生養成探索隱含在數字、算式后面的規律的習慣。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除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
。病⒛苷_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能正確應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會應用所學的運算定律及其性質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在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礎上,掌握確定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點位置。
教學課時:小數乘法(9課時左右)(機動3課時左右)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進入五年級第一個單元安排的是小數乘法的計算,小數乘法是在整數乘法的基礎進行的。原本以為學生已經對整數乘法非常的熟練,學習其小數除法應該不會有什么困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順利。
首先我認為是對算理不理解。如:0.75×0.3,先把0.75擴大100倍,0.3擴大10倍,按照75×3來計算得225,再將得數縮小回去1000倍(即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得0.225,就是0.75×0.3的結果。學生會出現因數3與因數中的0相乘的現象,說明他們沒有看成75與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數乘法的順序兩個因數中的每個數字都依次相乘一遍 。 這就違背了小數乘法的算里與計算方法。不但使計算過程繁雜了,而且小數點位置也出現問題,在因數相乘過程中就將小數點點上了。
其次,是 計算馬虎。(1)忘記進位。滿十進一學生清楚得很,可是計算過程中丟三落四的毛病屢犯,不是不會,就是粗心。(2)忘記點小數點,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完后,忘記向左移動小數點。(3)橫式忘記寫得數,或者橫式沒有化簡。
再次,學生不會對位。如:32×0.006,應該末尾對齊,有的學生開頭對齊、有的學生末尾對齊了,前面的三個0都與3對齊。
這是我在教學小數乘法時遇到的一些問題,在反復的強調與練習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個別學生仍會出錯,還需要繼續練習,在習題中逐步改掉不足。
篇五:第一單元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
根據平時作業和此次考試,總結起來學生出錯的情況有兩種: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2、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闯烧麛党朔ㄋ愫煤,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面對這種嚴峻的情況,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并對此深刻的進行了反思:
一、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強
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依據因數變化與積的變化規律,而我在復習這部分知識時,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變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傳統模式,出示問題——找答案——分析原因,以達到掌握某知識點的目的,抑制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舉例子說明積的變化規律,這樣獲得的積的小數點與因數的小數點的關系才是主動的。
二、教師主導性太強
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于給同學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后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蛘哌可以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三、新授前相關復習不夠到位
對于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就應該先為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復習,而不應該急于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好計算關,給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的話,就不致于出現正確率較低的現象。
四、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五、沒有抓住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根本
小數加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后,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我想如果我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預設,在課上作好強調,學生的出錯率也會降低。經過此單元的教學,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學提了一個醒,使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精心的備課,就沒有高效的課堂。沒有了反思,就沒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遠成不了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教師。
第二單元 《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即一個數除以小數”,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的重點知識之一。本節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小數點的移位法則。其關鍵是根據“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教學中我認為成功的關健在于:教師的“教”應立足于學生的“學”。 由于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被除數可能出現以下情況:被除數仍是小數;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在教學時針對這些情況我作了以下專項訓練:
、.豎式移位練習。練習在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后
的小數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后點。這種練習小數點移位形象具體,學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橫式移位練習。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由于“劃、移、點”只反映在頭腦里,這就需要學生把轉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在直觀認識了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它是“空間與圖形”中新增加的一個內容。以前的幾何教學,教材上主要是對形體的具體認識的設計,對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培養沒有一定的落實措施,教師在教學中的隨意性較大,而現在根據“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編排的“觀察物體”,就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從學生思維特點的角度看,在我們的環境中,除了看不見的空氣,不定型的水之外,絕大部分東西都有形狀,只是有的形狀簡單,有的形狀復雜,因此,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置身于三維世界之中。他們具有較多的關于形狀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經驗,上小學后,隨著兒童思維能力的提高,他們漸漸將這種感性經驗發展為抽象的概念,漸漸獲得了簡單的幾何形體的概念,這是一個體驗、積累和升華的過程,是建立在對周圍環境直接感知基礎上,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個包括觀察、想像、比較、綜合、分析,不斷由低到高向前發展的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
本節觀察物體的課,內容接近于實際生活,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交流觀察物體的感受,并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1、本節課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先出示實物,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從面認識物體的上面、正面和側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并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讓學生觀察、想象,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說出從某個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是觀察物體的前提。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我以“簡單的活動,真實的感受,有效的學習”這一想法為指導,引導學生逐步認識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由于學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時看到正方體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這一資源,巧妙設問,讓學生在觀察中產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不僅認識了抽獎箱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更身臨其境地體會到觀察的位置決定著觀察的結果,為后面的學習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但是因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費了時間。
第九冊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
現行第九冊數學是新課程標準教材實施改革新內容,其中的利弊在于:
1、教改方向有點聚向七年級的教學方法,意圖是與七年級的教學接軌,這種設計本來是一件好事,讓小學生盡快接受初中一年級(七年級)教學方法,并為七年級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2、課程改革改在五年級第一學期就有點不夠恰當了,因為五年級第一學期既沒有學約分,更沒有學六年級的倒數,這樣使教師教起來非常困難,學生對這個知識的掌握也十分艱難。如:解方程:20÷2X=10如果用舊知識來解答是非常容易的,是根據“除數=被除數÷商”,就可以求出2X。再根據“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就可以求出X了。而新教材的教法是方程兩邊同時×2X,先把方程左邊的2X消去,而20÷2X×2X從小學的算理上講,應該是從左往右算,(在三至五年級學混合運算都是這樣要求學生計算的)這樣就會使學生在心理上出現矛盾,很難接受這種算法;即使學生接受了這種算法,方程的右邊出現了10×2X,這時又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除以10,便得到2=2X,再把2X和2調換位置,成為2X=2,然后再方程兩邊同時除以2,才求出X=1,這種算法既費時,對成績中等以下的學生又難理解,就會導致相當部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落下,并對今后的學習會都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在稍復雜的方程的內容安排上也欠妥。在這一內容上,學習解稍復雜的方程的方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同時進行,在同一節課要解決兩個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是難點的學習內容,至于教師是沒問題的,但對學生來說難度就大了,首先,前面所說的解方程是比較簡單的方程,相當部分學生學得一塌糊涂,再進行學習稍復雜的方程更難掌握。其次,正是有稍復雜的方程解答方法不能完全掌握,在學生的心理上就有解不開的結,所以對怎樣運用好的方法去進行列出解應用題的方程,那就更難掌握,因此,有部分學生把這一知識采用的學習方法的放棄,這就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更不能達到為七年級打好基礎的目的。
以上三點是本人在教簡易方程中感受最深的淺見,不知各位同行是否有這種感受,請各位同行多提這新教材好教學方法,本人樂意接受。謝謝!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
這次公開課,我上的是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找規律》這一節知識,這節課從開始上時就很輕松,課也按照我的意思往下走,這堂課上下來總的感覺還是不錯的。 回顧這節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
1、關注新舊知識聯系,促進新舊知識合理溝通。精心預設生活場景,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所隱藏的數學因素,感知 “規律”,就本教學內容而言是讓學生感知事物排列的“序”。
2、給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充裕的空間,讓小組活動效果落到實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沒有思考的合作與交流是低效與流于形式的,學生將會出現無話可說。為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我做了如下的安排:在解決
盆花問題時,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讓他們在練習本上將自己的思考過程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使學生在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的同時拓寬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而在解決彩燈問題時,我則讓學生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再用自己認為比較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經歷了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學生對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這時,我將彩旗問題交給學生處理,由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我則用“余數是幾時,是紅旗?余數是幾時,是黃旗?”這一問題將這堂課的關鍵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總結,提高認識。
3、合理組合、挖掘教材。如規律練習的拓展,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個情景,引導學生根據所掌握的找規律的知識,自己設計出一個規律,讓學生深刻理解排序中的“組”和“組內事物的個數”及“組內事物的序”,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體驗成功和喜悅。
4、自然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人文價值。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從主題圖――盆花、彩燈、彩旗的出示,到結束時自然界中的規律現象和生活中的規律現象的展示,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用數學知識去改造生活的欲望。
5、關注生成。如在找規律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一次次經歷策略不斷優化的過程,而對于學生的錯誤資源,我能及時捕捉,引導學生通過思辨來糾正。
6、細節決定成敗。在預設中,我比較精心地設計了每一句過渡語和板書。盡量做到簡明不羅嗦,突出重點,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同時在數學課上也能讓學生感受我們語言文字的美。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課中,有些地方我還比較急噪,給予學生探究的時間還不夠,沒有為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供廣泛的可能等。有遺憾,就意味著反省,意味著認識的升華。
多邊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所產生的結果,往往是通過學生的表現體現出來的,所以只有經常反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分析其成因,才能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手段,以增強教學效果,F在結合學生在《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一單元中的學習情況,談一點自己的思考。
(一)多機械記憶,缺靈動思考
應該說,課堂上每一個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是比較清晰的。在推導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學生的參與度是很高的。在課堂上也能從操作、比較到發現前后圖形之間的聯系,最后得出計算公式。但是,課后發現,有的學生對計算公式記得很牢,對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卻表達不清。不能很清楚的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對應相等的。更有甚者,當老師提問:“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他回答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眴柌粚︻}!當一個圖形里面出現幾條高和底時,有較多的學生不能正確的選擇數據進行計算。有些學生甚至把題目中所有的數據都用上了。學生的反應,促使我對課堂教學進行思考:排除一些學生的領悟能力不強這
一客觀因素,作為老師,我有沒有引導學生把探索活動真正落到實處,有沒有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是否有深刻的體會?而學生,對學習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意識如何?是積極地自主探索和思考,還是墨守成規地接受書本知識呢?
反思課堂教學,我覺得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要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對于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能讓學生探索的,教師盡量少干預,使學生通過動手剪拼、猜想面積公式、對比歸納轉化前后的情況,最后抽象出面積公式等實踐活動,理解相關面積公式的來龍去脈,并且產生深刻的體會;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也要讓學生明白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要選擇對應的底和高的,并且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出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練習。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
最后,學生能夠說出來的,作為老師盡量不要代替學生說出來。這是作為新老師的自己所沒有注意到的。老是在擔心學生學生,代替學生給說出來了。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了。
(二)面積單位進率嚴重遺忘
有關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在學生三年級時教學的,現在五年級再用到,學生基本都忘了。作業中發現問題后,我在評講作業時,重新進行了面積進率的推導,以其幫助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但是作業中的情況反應,仍有錯誤存在。因此,在平時的練習中,需要引導學生復習容易遺忘的知識點,達到常溫常新的目的,以減少遺忘。
。ㄈ⿲忣}不清,甚至不會審題
批改學生作業時,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很多學生都沒有仔細審題的習慣。在寫作業的時候常常不注意單位。遇到單位名稱不統一時,應轉化后再計算,結果,很多學生拿起來就做,根本沒注意到這個問題。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習習慣不好;二是學習態度不端正。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糾正不良習慣。
當然,關鍵還是要讓學生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主動產生糾正不良習慣的需求。如針對學生的作業錯誤,讓學生自己分析錯誤原因,想想解決辦法,使學生明白,做作業一定要靜下心來,從認真讀題開始,不讀清楚題目不動筆,只有付出細心、耐心,才能把作業做好等。
總之,從這個單元的教學中,發現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有待于今后改進。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準備把做好預習作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策略,并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每日一題”的練習,拓展書本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確保學生扎實、有效地學好知識意味著進步與提高。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努力,不求最好,只為更好。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部分教材的時候,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入手,讓學生親歷擲硬幣,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體驗觀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研究游戲規則的公平性,用分數表示可能性,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活動中,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我采取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孩子都能感悟事情可能性發生的特點,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有著以下一些感受: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中學生親自經歷對隨機現象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學生首先猜測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大;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試驗,通過經歷統計小組、全班的拋硬幣正面向上的次數的過程,讓學生發現當次數增多時,慢慢接近平均數,最后出示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讓學生感受到當次數越來越多時,幾乎等同于二分之一,從而說明規則是公平的。
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有“拋硬幣”、“扔骰子”、“設計轉盤”、 “小小設計師”等活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從而解決問題,交流自然有效,整節課在學生的積極參與、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使學生獲得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和數學知識,讓數學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創造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的玩中學、學中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體現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注重數學學習的情感化。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課堂上,教師要學會尊重并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營造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在學習活動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
上完這節課后,我的感覺就是如果僅僅讓學生活動,有時可能對知識的理解還有困難,因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實際實踐的時候還有一定的誤差?赡苄缘拇笮∈呛茈y通過實驗來得出的。因為做試驗的話,一定要建立在實驗次數足夠多的基礎上,而在課堂上要做大量的實驗那是不可能的,學習了其他教師的課堂后,我想如果把拋硬幣這個實驗留在課前讓學生完成,課堂上讓學生理解他們發生的可能性事相等的就可以了,最后通過例題來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學習目標。
設計本節課時,我在準備上還是挺足的,特別在信息的收集上,花費了一定的心思。用一節課來完成有關編碼的內容,這樣把重點就放在認識與編碼兩塊內容上,一般老師就教學身份證號碼,而對郵政編碼少有涉及,往往是一筆帶過,這樣設計非常有道理。但教材是怎樣的呢?我也查閱了人教版教材,《數字與編碼》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里內容,教材說明把這部分的內容分三節課教學,我個人認為,第一節課教學例1例2,主要是對一些編碼如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的認識,第二課時教學如何進行編碼,第三課時進行綜合練習。所以把這節課著重的放在對編碼特別是身份證號碼的認識上,讓學生初步去嘗試,充分體現教材意圖。
本節課中我還力圖滲透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猜測等方法始終貫穿著整節課。我覺得,如果單單讓學生獲得一些有關編碼的知識似乎意義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編碼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中一一認識,只有具備了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樂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認識編碼乃至認識更多更廣的生活世界,這也是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經常要體現地重要思想。
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數學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數學課堂應富有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
本節課我本著“扎實、有效”的原則,力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體現數學和生活相結合,且面向全體學生來設計教學。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針對性強,開放性的教學。 課后反思自己本課的教學活動,有值得慶幸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方面。
一、盡量體現教材意圖
設計本節課時,我在信息的收集上花費了一定的心思。我把這節課當作實踐活動課來教學,用一節課來完成有關編碼的內容,這樣把重點就放在認識與編碼兩塊內容上。教材中,《數字與編碼》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里內容,教材說明把這部分的內容分三節課教學,我個人認為,第一節課教學例1例2,主要是對一些編碼如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的認識,第二課時教學如何進行編碼,第三課時進行綜合練習。所以我就根據教材的安排,把這節課著重的放在對編碼特別是身份證號碼的認識上,讓學生初步去嘗試,充分體現教材意圖。
二、盡量體現數學的實用性
數學的實用性或者說數學化是現在數學課堂提倡的理念,是我們所追求的,編碼的很多知識都是已定知識,如果純粹讓學生了解這些編碼的話,那么一味講解學生可能更容易獲得知識,但這樣很容易上成是常識課或者生活指導課,怎樣體現出數學味呢,怎樣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與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數字編碼呢?我在本節課做了一些努力,例如,出示不同地區的身份證號碼,讓學生經歷多次觀察、比較、分析這些編碼,在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中,加強橫向與縱向數學化的過程,使學生能從身份證號碼的具體實例中初步了解蘊含其中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探索出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三、盡量體現方法滲透
本節課中我還力圖滲透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猜測等方法始終貫穿著整節課。我覺得,如果單單讓學生獲得一些有關編碼的知識似乎意義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編碼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中一一認識,只有具備了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樂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認識編碼乃至認識更多更廣的生活世界,這也是我們老師要在教學中經常要體現地重要思想?v觀本課,我在學生有所體會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疑難處,再加以引導,經學生以提示,這樣的教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便于學生更好的探究,掌握知識。
當然本節課教完之后,還有幾點考慮,愿與大家思考與討論:
1、怎樣能更科學地讓學生認識編碼?
2、如何讓學生更有興趣走進編碼世界?
3、一節課就讓學生接觸身份證號碼,對編碼能夠系統認識嗎?
4、在這樣的課中怎樣進行更有效的探究與學習?
5、怎樣教學生查閱資料?
篇六: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本周我們繼續進行小數乘法的學習,同時還有積的近似值,解決問題等內容。 小數乘法
它的內容有:小數乘整數;小數點搬家;小數乘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以及整數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課的開始,出示“超市購物”的情境,使學生了解到其中幾種商品的價格信息,并提出鉛筆1.8元/支,買三支鉛筆要花多少錢?的問題,學生一下子就列出了算式1.8 ×3,我問:1.8 ×3表示什么?然后逐漸開展課堂教學。
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第三步,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 但在每節新知教學后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出現方法上的錯誤、計算上的失誤錯誤現象
面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懂得課堂既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講清算理,又要突出積的變化規律、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突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中小數的位數的關系。
積的近似值:
這節課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學生對于前面學過的球小數的近似值的方法已完全忘記了,而教學新課前我有沒有復習這方面的知識,因此這節課上的不是很順利,因為在發現問題后,我有在新課的教學中穿插了對求小數近似值的復習,所以課不僅不順利,而且沒講完,看來,數學課新授前的復習不管在什么課上都是必不可少的。
解決問題:
我的課前設計是將學生已學知識“整數的簡便運算”與新接觸的小數乘法的知識相聯系,從而遷移到小數的簡便運算內容上來。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本想注重培養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實踐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參與意識,同時培養學生正確地書寫習慣和較快的計算速度。但是對于數學課而言,我對學生的估計過高,如在聽算時缺少策略所以耽
誤了很多時間。同時復習題的針對不強,應把第二道改成一個運用乘法結合律的復習題。對整節課的教學就更有幫助了。還有應及時發現學生共性的問題板書出來,讓學生自己糾正,錯過并改過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就會更深刻,對問題的理解也就會更透徹。說明自己在教學中還要學習很多東西,更要結合新課程的標準深鉆教材,不斷總結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意識和觀念,認真實踐,努力創新更好的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
篇七: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人教課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材第一單元安排的小數乘法主要內容分為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利用小數乘法解決問題、積的近似數、連乘、乘加、乘減、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等幾個知識點!回顧這一個單元的教學,發現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困惑:
一、在小數乘小數的知識點上,學生由于受小數加減法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知識的影響,習慣性的列豎式計算過程中也把小數點對齊了!結果造成計算的錯誤!
二、在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出結果后,末尾出現“0”時,有部分同學沒有掌握好點小數點與去“0”的先后順序!在作業中出現了先把“0”去掉后再點小數點的錯誤!
三、同學能夠理解“一個非0數乘以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要大;一個非0數乘以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要小”這一性質,但不能做到靈活運用!同學們在處理756×0.9○756這一類型題目時,還停留在通過計算得出左邊結果再比較的認識上!
以上是在進行小數乘法這一單元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主要出現的問題!而掌握得比較好的知識點則是積的近似數、連乘、乘加、乘減以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幾點上!
對策:
針對第一種情況,個人認為可以通過專項小數乘法與小數加減法的強化訓練和對比訓練來幫助學生區分小數乘法與小數加減法在計算的過程中的區別!
第二種情況:明確小數乘法計算方法與步驟!
第三種情況:通過例題,幫助學生發現○左右兩邊相同數,再從判斷○左邊另一個因數是否大于1,最后確定選擇大于或者小于符號!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關于認識小數的教學反思03-20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課程教學后的反思(通用10篇)06-08
《2、3乘法口訣》的教學反思02-26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四篇02-17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精選11篇)04-18
數學《表內乘法二》教學反思02-02
不進位乘法教學反思(精選10篇)11-21
《用7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教學反思03-19
《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