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內能的教學反思
關于內能的教學反思
篇一:內能教學反思
內能教學反思
內能是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即內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教科書上沒有提出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只說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的能。在教學中提出內能實際是分子的動能和勢能,采用類比的方法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物理概念。但接下來內能和溫度的之間的辨證關系,學生理解起來存在相當大的難度,有些云里霧里的感覺。為了幫助學生理順溫度和內能之間的辨證關系,采用層層設問的方法,使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這一知識結構,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子運動的快慢和什么有關? (物體的溫度有關)
當物體的溫度升高時 ,分子運動速度怎樣變化?(變快)
當分子的運動速度變快時,所有分子的動能如何變化?(變大)
分子的內能是由哪兩部分組成?(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
當所有分子的動能都變大時,物體的內能就會怎樣變化(增大)
反之呢(減少)
這是我只要稍加整理如下:
物體的溫度升高→ 分子運動速度加快→所有分子的動能增加→
物體的內能增加 分子動能↑+分子勢能→=內能↑
順理成章得出結論:當物體的溫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加,當物體的溫度降低時,物體的內能就減少。
溫故而知新:冰熔化時有什么特點?(吸熱,但溫度不變)
冰熔化時吸收了熱量意味著內能如何變化(內能增加)
溫度不變→所有分之運動快慢不變→所有分子動能不變
增加的內能是通過增加分子的什么能而得到的?(分子勢能)
解釋冰吸熱熔化,冰由固態變為液態,狀態變化了,使分子之間的作用變化,從而使分子的勢能增加。因而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卻可保持不變。增加的內能是由增加分子勢能獲得。內能↑=分子的動能→+分子的勢能↑
結論二:當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物體的內能減少,溫度不一定降低。
內能與溫度關系的教學始終離開學生熟知的概念,內能是分子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從這一熟知概念出發,層層相扣,將其演繹成小學的數學方法。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和(內能)。通過使一個因素變大而不改變另一個因素,從而增大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接受。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這一關系,學生容易記住結論且記得牢。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學會,才能達到會學的目的。
篇二:第二節內能的教學反思
第二節內能的教學反思
尹洪艷
物體的內能是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微觀世界的知識,不像機械能那樣直觀。內能是指物體內部的能量,是和物體內部的分子有關的能量。物體的內能是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物體內部的分子的能量越大,它的內能就越大,即內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教科書上沒有提出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只說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的能,其實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的時候就同時具備了動能與勢能,故在教學中提出內能實際是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采用類比的方法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物理概念。
在引入物體內能的時候,我是采用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中具有的機械能為背景,提出:“那么微粒的運動也具有能量嗎?”從而引出物體的分子的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之為內能。但是,內能與機械能是不同的,內能是分子在物體內部自身不停的“分子運動”而不是隨物體整體一起運動所具有的能。機械能則是物體作為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物體的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物體的內能當然也就包括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兩個方面。動能跟微粒的運動的激烈程度有關,這點學生很容易從機械能中的動能進行遷移,勢能是指微粒間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就跟機械能中物體由于被舉高或是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就難以遷移了。
但接下來內能和溫度的之間的辨證關系,學生理解起來存在相當大的難度,有些云里霧里的感覺。為了幫助學生理順溫度和內能之間的辨證關系,還是帶著類比的思想,微粒的動能與溫度的關系學生能很快的直觀的理解,因為溫度越高,微粒的熱運動就越激烈,學生的感覺就是微粒的運動就越快,那么自然就是動能在增加;但是微粒的勢能怎么跟溫度有關,那是因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溫度越高,
物體的體積在增大,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就是微粒間的距離在增大,也就是微粒間的吸引力在增大,那么微粒的勢能自然也在增大。隨著溫度的升高,微粒的動能和勢能都相應增大,自然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對同一個物體,溫度越高,物體的內能越大。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借助多媒體將微觀粒子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直觀的感性認識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三:《內能》教學反思2份
《內能》教學反思
惠農中學 王玲
本節知識點均屬“了解”“認識”“初步認識”的層次,考慮到農村初中的學生剛剛接觸熱學知識,內能熱量等概念都比較抽象,因此教學時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采用“類比”“聯想”等方法引入概念,不追求概念過分嚴密的表述。教學時不比讓學生死記硬背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注重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對相關現象進行歸納概括,進而形成概念。具體教法安排如下:
本節課我首先通過常見的有關內能的圖片引入新課,然后通過與機械能的類比,建立內能的概念,再結合分子動理論說明物體內能與溫度的關系,最后通過演示實驗展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我個人覺得教學方法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識過程,教學思路比較順暢,有助于學生逐步建立內能的概念。本節課中,學生在認真閱讀分析的基礎上充分交流討論,親身實驗,感受體驗,例舉實例,強化應用。具體教學過程:
(一)本課我是這樣引入的:展示三幅圖片:1、鉆木取火;2、小女孩點燃火柴取暖;3、警察在冰雪天向過路司機遞上一杯熱水;提出:熱是一種能量嗎?把圖片作為引入的主體,避免了枯燥、冗長的文字陳述。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經歷與體驗,這個引入比較容易貼近學生,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引發共鳴,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對于內能的概念這節教學,宜采用“談話聊天的方式,與學生共同研討內能與機械能有什么樣的區別和聯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1、教學時不必讓學生死記硬背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對相關現象進行歸納、概括,進而形成概念。
2、教學活動中,要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盡量減少教師的包辦代替。從一開始就使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怎樣改變物體的內能,這段內容的教學,采取讓學生親自實驗,感受體驗,再從生活體驗、身邊事例入手列舉事例分析解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注重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去感受、領會知識,使知識化難為易。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首先根據前面物體內能跟溫度有關自然引出內能是可以改變的,然后提出這一段的核心問題:“怎樣才能改變物體的內能”。讓學生針對這個話題分組用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組織學生匯報展示,引導學生梳理歸類各種不同方法,明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讓學生動手做一個實驗:熱傳內可以改變內能:[想一想] 你怎樣讓一段50cm的鐵絲溫度升高呢?
關于“活動2”,主要介紹用熱傳遞的方式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教學中采用老師演示實驗的方法,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理解做功可以改變內能。要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回答,這要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確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為后面理解熱量概念打下基礎,有助于能的轉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學。
本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本課小結與課后作業。本課小結由學生完成,小結本課的收獲。完成課后自我評價與作業。我自評:
1、這節課較為成功,課件精美,實驗有效開展,啟發引導到位。
2、練習題設計很有針對性,自學導航設計有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3、注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思維的培養。
4、重點突出,難點分散。環環緊扣,板書起到點睛作用。
5、關于壓縮做功,不成功,但用動畫彌補這個遺憾。(下課后,做成功了)
6、氣體膨脹做功講解時,描述不夠準確。有些緊張。
7、關于0℃的物體是否具有內能練習中沒有,有些失誤,在練習課上補救
篇四:內能的教學反思
內能的教學反思
物體的內能是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動能和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具有勢能的總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內能,那么物體的內能再多也毫無意義。要充分利用內能,就必須設法改變內能,將內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功和熱量是內能改變的量度。對于一定質量的物體,物體吸熱或是外界對物體做功,則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熱或是物體對外界做功,則物體內能減少。對于一定質量的物體,物體吸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能減少;物體吸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者物體放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不通過定量計算是不能確定物體內能的增減的。對物體做了多少功,同時物體吸收了多少熱量,則物體內能的增加就是它們的總和,做功和熱傳遞將其它形式的能與內能相互轉化。在轉化過程中總的能量是保持不變的,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篇五:《內能》教學反思
《內能》教學反思
礦區中學 鐘開
內能是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即內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教科書上沒有提出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只說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的能。在教學中提出內能實際是分子的動能和勢能,采用類比的方法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物理概念。但接下來內能和溫度的之間的辨證關系,學生理解起來存在相當大的難度,有些云里霧里的感覺。為了幫助學生理順溫度和內能之間的辨證關系,采用層層設問的方法,使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這一知識結構,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子運動的快慢和什么有關? (物體的溫度有關)
當物體的溫度升高時 ,分子運動速度怎樣變化?(變快)
當分子的運動速度變快時,所有分子的動能如何變化?(變大) 分子的內能是由哪兩部分組成?(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
當所有分子的動能都變大時,物體的內能就會怎樣變化(增大) 反之呢(減少)
這是我只要稍加整理如下:
物體的溫度升高→ 分子運動速度加快→所有分子的動能增加→ 物體的內能增加 分子動能↑+分子勢能→=內能↑
順理成章得出結論:當物體的溫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加,當物體的溫度降低時,物體的內能就減少。
溫故而知新:冰熔化時有什么特點?(吸熱,但溫度不變)
冰熔化時吸收了熱量意味著內能如何變化(內能增加)
溫度不變→所有分之運動快慢不變→所有分子動能不變
增加的內能是通過增加分子的什么能而得到的?(分子勢能) 解釋冰吸熱熔化,冰由固態變為液態,狀態變化了,使分子之間的作用變化,從而使分子的勢能增加。因而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卻可保持不變。增加的內能是由增加分子勢能獲得。內能↑=分子的動能→+分子的勢能↑
結論二:當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物體的內能減少,溫度不一定降低。
內能與溫度關系的教學始終離開學生熟知的概念,內能是分子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從這一熟知概念出發,層層相扣,將其演繹成小學的數學方法。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和(內能)。通過使一個因素變大而不改變另一個因素,從而增大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接受。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這一關系,學生容易記住結論且記得牢。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學會,才能達到會學的目的。
【內能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內能》教學反思(精選5篇)09-26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