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的教學反思
觀察的教學反思
篇一:觀察教學反思
我所教學的《觀察物體》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在四年級下冊“空間與圖形”領域設計的一個單元內容。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通過一、二、三年級對系列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經驗。本課教學內容就是要求學生通過透視二維的畫面解決三維空間的問題,這是對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培養。本課教材內容都是利用照片或畫面這樣的二維平面來反映現實的三維世界,且照片(畫面)的取材對我們學生來說都較為陌生。這就使學生難以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空間想象,進行合情推理;難以準確判斷出拍攝點和照片的對應關系。一般傳統教學的策略是:用一些物品,設置虛擬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進行觀察和體驗。但模型與現實物體之間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所以必定會引起觀察的誤差。加上我們實行的大班教學制,實際也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體驗需要。
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應用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進行本課教學。
一、應用網絡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生成性的學習興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記得這首古詩,描寫的就是廬山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美景。本課的教學就是從這首詩描繪的情境出發,引導學生到虛擬網上搜索、瀏覽“廬山美景”,讓學生在美景、佳名的欣賞中真實感受到,因為我們觀察位置不同所以看到了如此不同的美景,這便自然引出了“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研究主題。在此通過網絡這一信息技術平臺,方便快捷的將教師需要的信息、情境,直觀、形象的呈現出來,而且這樣的創設過程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所以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激發學生自主的學習熱情。
二、應用視頻突破教學重、難點,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傳統教學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所采用的策略存在著耗時多,誤碼率差大的敝端。為此教師應用了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錄像取代傳統的模型,讓學生進行觀察、體驗。在教學第1個例題“生日>禮物”時,教師將課本上靜態的圖片換成了真實小狗的演示錄像,引導學生邊觀看,邊思考“小狗在每個位置看到的生日禮物是什么樣的?”因為有了動態的錄像,學生很容易就認清小狗的觀察位置與觀察對象的關系,進而展開空間想象,很快做出準確判斷。教學第2個主題“天安門廣場”時,教師用真實的校園照片取代原教材中的天安門廣場照片,這樣更好調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和生活經驗,進行空間想象和推理。對缺乏判斷經驗的學生,每張小圖片旁的“幫助”又以錄像方式,記錄下不同位置的拍照過程,可以讓學生真實體驗到位置變化帶來的建筑物形狀變化,這就更好給學生提供了進行空間想象的直觀經驗,豐富了表象,促進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地發展,為學生展開合情推理提供了有力依據。在鞏固提高環節中,為了幫助學生解決“觀察靜態圖判斷圖片拍攝前后順序”這一難題,教師特別利用我們柳州市的本地資源,增加了一組看柳江河游覽錄像,判斷照片拍攝前后順序的題目。這正是讓一些缺乏游覽體驗的學生,也能在有限時間里真實感受到游覽中所見景物的相對位置發生的連續變化情況。為判斷連續圖片的前后順序提供了必要的直觀經驗。信息技術在這些教學重要環節
中地整合運用,將觀察情境大量、真實地呈現在每個學生面前,使觀察材料更具有活動性,可視性和空間立體感,有效培養了學生空間想像力,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應用網頁型設計,支持學生個別化學習需求。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怎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統一知識內容時,都能得到有效發展呢?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網絡的出現,讓我們欣喜地看到,計算機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處理數據能力,快速實現內容的切換和選擇。我們把這一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上,不就能很好解決個別化學習的難題了嗎?在《觀察物體》這一課教學中,我就把整個教學內容放置到虛擬網上,學生運用已有網絡操作技能,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也可以進行自學。在探索發現的討論部分,我利用網上留言的形式,充分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對觀察規律進行交流、討論。在練習應用部分,充分利用網絡強大的交互功能,將課本中單一且難度跨越大的兩道練習題,結合本校、本市環境設計成一組有三個層次的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在練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網頁鏈接的數據庫,及時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由此可見網絡技術地應用,充分滿足了學生學習多樣化、區別化的需求,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讓教師也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
四、應用信息技術,有效節省了教學時間。
按計劃本段內容的教學是3個課時。而信息技術的運用,省去了課堂教學中繁鎖、耗時的組織觀察環節,將大量的觀察情境,觀察信息用計算機快速、清晰地呈現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能將更多的時間集中到空間想象,推理判斷中。在問題反饋時,教師著重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出推理判斷依據,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真正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彈性化,學生發展空間的擴大化。讓學生在1個課時里就達到了原來3個課時的學習目標。
總之,信息技術在本課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能在一個寬松、愉快、有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學習內容更加貼進生活實際,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真正地落實了新課改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二:觀察教學反思
《紙的觀察》是從“觀察一張掛歷紙”開始,讓學生詳細觀察描述一張掛歷紙有哪些特點,然后比較兩張不同紙的主要區別,能用數學的測量方法科學的比較紙的厚薄,進而尋求各種紙的共同特征: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為重點。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并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整個教學設計主要由三個觀察活動組成,以紙的觀察為主線,把重點放在比較各種紙的不同及觀察紙的纖維上,把難點放在尋求紙的共同特征上。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能做到依據新課標要求,運用發現法,引導學生進行創設情境——觀察思考——預測論證——總結深思的四步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開展學生活動,為學生搭建探究活動的平臺,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品嘗成功的喜悅。
如果,能在小組活動中,完成觀察報告,并在小組內進行自評與互評,由學生自己為自己的報告評分。培養學生在觀察后及時進行記錄的良好習慣,就更完整了。
篇三:觀察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選定一個角度觀察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捐款箱、電視柜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離開位置觀察、拍照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文具盒、小正方體等實物,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物體,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復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本節課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不過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實驗中,教學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
篇四:《觀察》教學反思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的學習方式不能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它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教師的教學設計應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自主探究,猜測驗證,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
因此,我在“找規律”教學中,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組織學生展開自主合作活動:
(1)注重知識前后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一年級已經學過圖形的簡單排列規律,因此,課的開始我設置了幫老師設計廚房墻面的情景。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從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新知識。
(2)呈現問題情景,提出思考問題。參觀小東家,引出問題:小東家在墻面和地面的設計上隱藏著什么規律?
(3)觀察猜測,發現規律。A:觀察思考: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秘密”,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B:討論交流,驗證規律。在學生充分觀察和思考后,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匯報自己想法,最后全班師生共同驗證。
(4)抽象歸納,應用結論。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圖中排列規律,并讓學生動手創造“規律”。這樣的教學,把教材中抽象的規律引發為一個過程,一個讓學生參與觀察、猜測、驗證、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學習過程。
本課由于創設了學習情境、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引導自主探究
等新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仍有一小部分“學困生”跟不上學習進程。在鞏固練習這一環節中,我發現他們不能獨立做題,或是出現較多的錯誤。分析原因:在大部分學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活動中,一小部分“學困生”由于接受能力、反應能力較慢,跟不上教學步伐。因此,無形中受到了忽視,不能較好地參與探索過程,這也進一步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少數"學困生"的關注,給予他們更好幫助和引導。
篇三: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選定一個角度觀察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捐款箱、電視柜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離開位置觀察、拍照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文具盒、小正方體等實物,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物體,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復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本節課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不過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實驗中,教學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
篇四:《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在本冊教材中這部分是難點,它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礎上,對學生空間概念的培養,現對教學中的不足做以下幾點反思、整理:
一、教學目標定位為: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左側面、右側面、后面、上面、下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目標的定位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對于本課時來說我的教學目標定的有些過高,本節課的難點過多,尤其是被觀察物體的選擇,涉及到了透視圖,所以部分同學出現了問題,學生對于左右面的認識和親自實踐觀察其實都是沒有問題的。
二、教學中的課堂組織
本節課大部分學生都是隨著老師的教學在聽課,但本節課在觀察物體的實踐活動環節中,由于給學生的改錯時間太過局限,所以有幾個同學沒有改完錯,在一直改錯,沒有注意聽老師下面的環節。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留給學生更多的自我改錯時間。
三、細節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從整體上來說還算緊湊,但有些環節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這些點需要教師在備課中自己挖掘,一節課的點不能太多,但對于教學中的重點是必須要深入挖掘的。
四、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本節課中針對難點,我是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但一節課下來,發現還是自己說的較多,給學生們“留白”的時間較少。
一節課下來,總會讓自己有些收獲,我相信一份收獲就是一份成長,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的!
篇五: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本課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我用自己膚淺的眼光總結其優點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曾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須有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常老師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和生動的猜謎游戲結合起來,并帶領大家領略大自然的奇妙,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進而引發濃厚的興趣,也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出了小豬存錢罐這個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學生。繼而通過小豬存錢罐這條主線,很好的把教學的各個環節串連起來,深深的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在練習中以不同的方式提問,既全面又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興趣,因此學生的學習情緒都很高漲。
二、注重體驗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體驗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條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并通過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的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科學的過程和
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里常老師極力為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參與、表現的機會。在觀察美羊羊這個環節中,設計“位置換換換”讓學生順時針換位置觀察,親自體會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得樣子是不一樣的。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交流,同時對自己的感悟加以驗證。使學生充分感受蘊藏于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愉悅,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
三、及時了解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圍繞“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這一主線,結合多媒體讓看到圖1的同學舉手,看到圖2的同學舉手……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做到了心中有數,是一節既實在又有實效的好課。課堂上學生在活動情境中充分地體驗,自主思索,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和諧的交流與合作。這節課中師生都是觀察著的,也是思考著的。
本節課教學我個人認為有兩點不足:
1、利用存錢罐這個喜聞樂見的玩具作觀察對象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但如果存錢罐的左側面和右側面能區別大點效果就更好了,它將更便于同學分辨。
2、課堂上重點研究了從正面、后面、左面、右面幾個方向所觀察到的樣子,對于從上面觀察探究的比較少,其實好多的練習題都有從上面觀察的要求,所以是不是也應重點學習呢。
【觀察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觀察植物細胞》的教學反思09-29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