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學反思精選
《理想》教學反思精選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理想》,是流沙河同志在 革結束后復出提筆寫的一首哲理詩,本詩多角度比喻理想的內涵,贊美理想對于人生的深刻意義,從而號召人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并為之拼搏奮斗。
詩是好詩,但卻令教師和學生均頗感棘手。雖然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還是抽象和深奧了些,教師不好找突破口,學生可能理解的較膚淺。但對初一學生來說,如果學生不能真正與文本、與同學、與教師互動,所以引導學生成功參與是讓學生品味透此詩的必走路徑。在備課的時候,我就確定用例證突破抽象。兩課時下來,本人、聽課教師、學生都頗覺效果不錯。今反思如下。
1、導課自然。第一課時導課時,我讓學生聽與唱了《敢問路在何方》,簡評并贊美了玄奘的追求理想的執著。第二課時讓他們聽了鄭智化的《水手》,讀了鄭的自傳,了解了鄭兩歲患小兒麻痹癥的歷史。兩次導課都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聯系了詩文內容,讓他們自然的理解了相應詩節的內容,不知不覺中就解決了兩個難點。
2、教學環節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地位,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整個教路有兩條線構成,一為質疑,一為解答——或者提出你發現的疑難問題,或者表述你解讀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中,問答不只,以問者居多。后來,有膽大的學生開始講述自己理解的內容。她講的是第六節(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但她理解的并不透徹,我在此基礎上適時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作者為何把理想比喻成鬧鐘和肥皂?鬧鐘和肥皂有和功能?結果,學生很快明白了理想對人靈魂的警醒和凈化作用。
3、學生思維火花的閃現與燃燒。一學生對“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提出質疑,說為何不是磚頭石塊?磚頭石塊的力度大,可以雜碎黃金夢。一同學說夢一般都晚上做,所以用鬧鐘敲與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大家對此很感興趣,也參與其中,有修有改,思維靈活。
4、教學機智的靈活。一學生在“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時出現了偏差,我馬上想到她的爸爸。她爸爸是檢察系統的一位同志,辦案能手,榮立一二三等功多次。敬業精神非一般人所能有,新婚第二天,新娘找不著新郎官了。多方打聽,沒有結果。一周后,他回來了。原來接上級通知,辦案去了。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學生聽,大家都明白了詩中所述道理。我有給他們講述了霍金等的例子,學生也都明白了“大寫的人”的含義。
總之,我把第四次反圍剿化整為零的戰術運用到本課教學中,采用先局部后整體的教學思路,兩課時成功完成了教學任務,有些做法還是很有價值的。
【《理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