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教學反思三篇
《杠桿》教學反思三篇
篇一:杠桿教學反思
杠桿是初中力學部分的重要內容,它是學習其他簡單機械的基礎。因此,學生對杠桿相關的知識理解與掌握程度,對學習簡單機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教材在杠桿的定義、杠桿的五要素兩個內容安排上篇幅較小,重點突出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但結合我校的學生實際,對于力臂的理解、實際作圖都需要強化訓練,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而杠桿的平衡條件研究是本節課的重點,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徹底解決為什么一定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就必須要先弄清力臂的概念和畫法。在此基礎上本實驗的目的是通過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處理數據的基本技能,最終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簡單應用。
在把握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方面,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收獲和感悟:
1、通過探討這節課,我再次深刻領悟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心智互動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又要適時點撥、引導、講授,為學生順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幫助,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表揚激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2、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常見的問題“假如有一大石頭擋道。我們用手搬不動,手邊只有一根木棒,你們有沒有辦法將它搬走呢?”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大膽猜測、探索的欲望,然后出示課件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工具讓學生觀察并利用杠桿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理念;在學習杠桿種類之前,先讓學生通過實物、多媒體畫面、實驗、觀察進行大膽的猜想,一改學生以往被動接受的狀態,他們大膽猜測,敢于提出自己的驗證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認識主體的作用,給學生提出問題、充分思考討論交流解答問題的時間,盡量在課堂上解決有關問題。我預設到學生對于畫杠桿的力臂會犯難。故在這個問題處理上用時較長,學生不僅深入了解了杠桿的五要素,也進行了畫力臂的有效訓練。
4、存在的不足:
(1)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上較緊張,對于杠桿的平衡條件的研究沒能在本節課進行,造成了本節課不夠完整,這是本節課最大的缺憾。
(2)課堂上我用問題引入,但現在想來,如果能把讓學生嘗試使用羊角錘、虎口鉗和剪刀等工具解決拔木板上的釘子等實際問題放在課前引入,那么問題更為直觀,也更能體現“STS”的有效融合,效果也將會更好。
(3)盡管我對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過預設,但是對于學生認知水平預估過高,這是導致本節課時間緊張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扎實抓好備學生這個環節,設置有坡度的練習,逐步推進,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進一步拓展。
篇二:杠桿教學反思
上完《杠桿》這節課,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悟:教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又要適時點撥、引導、講授,為學生順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幫助。
杠桿這節教學重點是要求學生根據杠桿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桿模型和理想的理論模型結合起來,比如剪刀、夾菜的筷子、指甲剪等。這節還有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畫支點和力臂,這里既牽扯到數學點到直線距離,又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點和力的示意圖,學生感到非常困難。畫力臂并比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桿分類的基礎,一定要多練并讓學生過關。
在對于杠桿五要素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桿的五要素。 這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緊密,通過列舉生活中的杠桿,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哦!原來物理就在我身邊,原來物理這么有用!極極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們在每節課上都不斷的給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而不僅僅只教給學生死板的知識點,那么,現在的課堂還會象現在這樣毫無生機嗎?
篇三:《杠桿的科學》 教學反思
《杠桿的科學》 教學反思
本學期新接手的這5個班級,在經過了兩堂課的課前交流后,決定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習慣入手安排教學。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因為杠桿的發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課堂上簡單提一提阿基米德這個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動地球的“大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在于杠桿上的三個位置的教學,分析這三個點的位置關系,結合平時學生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讓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別將用力點放在杠桿前后不同的幾個位置,那我們的用力情況會費力一點還是省力一點。如此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力的體驗過程,在這同時也分析一下用力點離支點的距離關系是近了還是遠了。這樣的分析有助于學生理解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的那些距離關系。等弄清楚這些關系之后再讓學生在杠桿尺上掛一個省力杠桿和一個費力杠桿。把全班同學的省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再把全班同學掛的費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費力杠桿。
最后總結科學概念。這一環節讓全班同學共同完成表格,相當于把每位同學自己掛的鉤碼平衡狀態的情況讓大家一起來記錄并分析,然后讓學生自己再體驗掛不同省力情況的鉤碼。這樣的操作時間上會比較節約,匯報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同類型的情況,有助學生仔細分辨。嘗試的發現,第一個班是讓學生隨意掛一個平衡杠桿,然后分析自己的杠桿是屬于費力的還是省力的,這樣的教學有阻礙教學概念的混淆,難以達成教學目標。所以從第二個班起我改為讓學生先分析省力杠桿的情況和費力杠桿的情況,然后再來掛杠桿尺上的鉤碼。
【《杠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