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實驗室開放計劃
小學實驗室開放計劃
篇一:開發區小學實驗室開放活動計劃實施方案
實驗室開放工作實施方案
青州經濟開發區小學
開發區小學實驗室開放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濰教實函關于“關于推進中小學實驗室開放工作的通知”精神,為進一步提高我校實驗的管理水平和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室器材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地更好發展。 二、主要任務
按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大綱開齊開足實驗教學課程,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促進實驗教學改革,努力發揮實驗室在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一定實驗技能,培養科學的動手實踐和觀察能力。 三、具體措施
1、成立協調領導小組
根據本次工作的計劃,成立 “實驗室開放活動”協調領導小組,負責統一協調任務落實,督促工作進度。具體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 員:各年級實驗教師
2、開放項目、開放對象、開放時間和開放形式
開放項目:科學儀器室、數學儀器室、科學實驗室 開放對象:全體學生和全體家長
開放時間:周一到周日全天開放,每天8:00——16:00 開放形式:各年級科學和數學實驗觀摩課,參觀儀器室 四、實驗室管理員安排
1、實驗員必須擬定活動計劃,各年級須按計劃進行實驗,實驗需填寫實驗單。
2、在進行實驗前必須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時,應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并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
4、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后,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并認真審閱,引導學生在實驗、觀察中養成科學的自然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五、實驗室器材安全管理
1、實驗室管理人員應管理好儀器地申領、歸還;作好相關實驗器材的申報,采購,登記等工作;每周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并處理好實驗室。
2、安全工作,人人有責。實驗室管理員、實驗指導教師、參加實驗的學生,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遵守實驗室管理制度和實驗操作流程,防止任何安全事故的發生。
3、實驗結束后,實驗指導教師應要求和督促學生關閉所使用的儀器設備,切斷電源、氣源和水源,清理和歸還各種試劑及化學藥品。
篇二:20XX年小學科技創新實驗室建設方案
小學科技創新活動室建設方案
篇三:小學實驗管理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實驗管理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潘家希望小學
潘家希望小學實驗管理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為實現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實驗教師業務素質,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實驗教師認識實驗教學在客車功能改革中的實際意義,熟悉掌握實驗教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根據實驗教學需要,創設生動活潑的實驗教學情景,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和質量,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和理解。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大力提高我小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根據實驗教學特點,堅持骨干培訓和全員培訓相結合,針對性培訓與系統培訓相結合,全面提高實驗教師綜合素質和實驗教學質量。
三、培訓對象
實驗室技術管理人員。
四、培訓內容
1、實驗管理方面
實驗室常規管理;實驗室設施管理;實驗室管理概論、管理方法;實驗室儀器的管理;危險藥品的管理;實驗室技術及儀器的防護和維修等。
2、實驗教學方面
解讀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小學技術教育裝備和配備標準;新課程實驗教學及管理創新;熟悉和掌握儀器、設備的技能和方法;掌握先進的實驗教學模式、技能和方法;新課程重點實驗、疑難實驗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探究性實驗和創新實驗等。
3經驗交流
4、參觀師范學校和實驗室工作先進學校。 五、培訓方式
堅持目標性培訓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專家講授與研討相結合,集中陪尊與校培訓相結合。
篇四:創新實驗室建設方案
創新,從小學開始 ——創新實驗室建設方案
一、建設背景
20XX年新任國家主席提出中國夢的概念,而實現中國夢、強國夢需要大量的創新型人才做支撐,而創新型人才需要靠創新教育來培養,可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小學階段成了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必須為培養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二、建設意義
1、為天文小組提供必要設施
小學部的“探索者”天文小組成立于20XX年,在過去幾年中涌現出了一批對天文感興趣、有一定天文素養的學生,也在競賽中獲得了較好成績,興趣小組還被評為楊浦區二星社團,但設備的陳舊,資源的匱乏,使得活動的開展受到了制約,很多內容只能靠教師講解,學生難有實踐機會,使得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的發展受到限制,如今,實驗室的建立使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2、為課程建設提供配套資源
學校的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探究型課程等也需要先進的設備和教學資源的幫助來提高課程實施的多樣性和有效性,總之小學階段的創新教育不僅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更需要與新課程標準、新課程建設、新教材相配套的教育裝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培養創新
型人才的新要求。
三、建設目標
1、提供學習、實踐、探究、創新的場所。(諸如藝術素養的培養需要音樂教室、舞蹈房的支持,信息技術能力提升需要信息資源教室的支持,體質健康的加強需要運動場地的支持,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樣需要一定的環境支撐才能更好的開展。)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走向實驗中學、做中學、探究中學,培養一定的創新意識。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無法想像,老師不應該再是傳遞知識的工匠,更應該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指引者,創新實驗室中的資源、設施恰巧為教師、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更豐富的方式。)
3、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因此創新實驗室不僅服務于學生,對教師的創新能力提升同樣具有意義。它為提升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及素養創設良好的空間環境,探索培養創新人才的新路)
4、為課程建設增添活力。(可以根據創新實驗室設計專門的特色課程,也可以利用創新實驗室讓現有課程內容更豐富,教學形式更多樣) 建設創新實驗室的目的并不是要讓學生在小學階段真正創新出什么東西(現階段所謂的小學生“創新發明”中,小學生只是有一個想法,最后實施的主要還是靠家長、老師),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觸而就的,因此,培養創新意識,為真正創新打好基礎才是本實驗
室的建設目的。
四、建設方案 1、建設思路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實驗室以“地球與宇宙科學”為主題,并配以一定數量創新實驗設備,形成一座以天文學和地理學為主,創新實驗為輔的多功能、綜合性創新實驗室。 2、建設內容
(1)天文:多媒體球幕投影演示儀、天文演示穹頂:用以播放相關球幕電影資源、模擬星空等,學生可以足不出戶,任何時間“仰望星空”。其他天文設備:折射式天文望遠鏡、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太陽儀、月球儀、三球儀、天球儀、太陽系模型。
(2)地理:數字立體地形,它由立體模型(中國/世界)、推拉白板、投影機、互動模塊、應用軟件及演示內容構成。教師通過手中的控制筆點擊模型或電子白板上的功能按鈕,即可演示地形、河流,降水量、植被、溫度帶、氣候等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地理信息,數字立體地形全方位地將模型的課件內容展示給學生。
(3)創新實驗設備:發電輪、聲懸浮、九連環、雙曲狹縫、同自己握手、水漩渦、循環小球、無線電能
(4)其他:平形四邊形拼桌、知識幕墻、展示臺等
五、使用方法
創新實驗室以小學科學與技術學科為突破口,以天文小組為主要服務對象。作為一座多功能創新實驗室,應該最大限度地為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服務,同時為學校課程建設添磚加瓦。 1、為基礎型課程提供拓展內容
基礎型課程配有二期課改的教學具,但這只是最基本的裝備,有些甚至不全,對于教材中的一部分內容來說,沒有相關資源的支持是難以開展教學的。
(1)科學與技術
《科學與技術》教材是比較新的,很多方面還不是很完善,尤其是配套資源上,漏洞較多。但創新實驗室里的很多設備資源恰巧可以彌補這一不足,甚至有更多的補充,以下是科學與技術課程中所有利用創新實驗室的內容,涉及面相當廣。
(舉例:“電的產生與傳輸”中電的無線傳輸在生活中不多見,幾年前在準備教學內容時候,網上幾乎沒有什么相關信息,只有幾張圖片,幾段文字,更別提有什么實驗裝置讓他們看,現在網上資料雖然比較多了,但學生僅僅通過文字圖片、視頻資料,沒有直觀的認識,甚至會問我:“這是假的吧”,“這是魔術嗎?”,根本無法真正認識這種新型技術,而有了“無線電能”裝置,效果就大不一樣了,雖然文字解釋對于小學生來說難以理解,但他們可以近距離接觸無線輸電技術,這種體驗也是很有意義的。
(2)品德與社會
《品德與社會》在高年級內容中引入了很多地理知識,但由于品社學科不配備地球儀、世界地圖等地理學設備,因此類似的課堂教學開展比較困難,而借助創新實驗室中的設備和資源就方便的多了,
如“睦鄰好友”和“走向世界”的內容中,教師可以展示世界地圖立體模型,讓學生認識到在歷史長河中,中國與哪些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數字化立體圖形中的配套資源也能讓學生簡單了解這些國家的概況。
當然,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中的部分內容也可以借助創新實驗室開展課堂教學,但是,基礎型課程在使用創新實驗室時需要對設備和資源進行甄選,不能拿來即用,要有針對性,如“人類面對自然災害”中可以使用《水資源》,但《水資源》中內容及其豐富,只要選擇“水循環”這一部分即可。
2、為拓展型課程(興趣小組)提供教學資源
拓展型課程(興趣小組)所需的教學具并不是統一配備,需要教師根據自己所開展課程的實際需要進行訂制,有些教學具比較少見,使得課程由于缺乏設備支持難以開展,創新實驗室的出現大大滿足了拓展型課程開發的需要。 (1)數字天文
(舉例:以往數字天文的視頻資料都是網上下,多為英語原版,內容也比較深奧,中文視頻比較滯后,清晰度也不高,有些好的資源網上根本找不到,而創新實驗室的配套資源是根據中小學生特點專門制作的,比較有針對性,另外球幕投影與普通投影相比,視覺的沖擊力也是不言而喻,對學生來說,這種體驗是全新的) (2)慧眼識星
(說明:以往慧眼識星課程都是用計算機模擬星空,學生通過電腦屏幕辨認星座,導致的后果就是,計算機上能認得出,到了天象廳就認不出了,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楚,平面和穹頂完全是不一樣的,更別說在自然環境下,有了創新實驗室球幕和穹頂,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模擬自然環境下的星空,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3)天文觀測
(說明:以往天文觀測的課程中,教師只能紙上談兵,通過圖片讓學生學會如何操作天文望遠鏡,學生得不到動手實踐的機會,效果很差,偶爾只能前往少科站進行操作一下,一學期一次。小學階段開展天文活動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多深厚的天文知識,知識不斷在更新,不斷變化著,是學不完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天文興趣,激發探索欲望,提升創新意識,因此學會使用天文望遠鏡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其實天文學上的每次突破都是通過天文望遠鏡做到的。)總之,拓展型課程可以完全根據創新實驗室所提供的設備和資源進行相應調整,讓實驗室的作用最大化。
3、為探究型課程提供活動場所
探究型課程要求學生小組合作進行,非常需要一間擁有小組式課桌椅的場所,并且不會被外界打攪(如之前創意游樂場后,由于科技教室的使用率較高,幾乎每天有好幾節課,使得學生的半成品難以保存,搬上搬下非常麻煩,使得活動無法延續),有了創新實驗室的存在,學生可以在此開展長周期的探究活動。 4、為專題教育提供有效素材
專題教育可以是一次講座,也可以是一次交流,創新實驗室里的很多資源都可以成為環境教育、安全教育、德育課程、科普教育的素材。
“水資源現狀”讓學生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厄爾尼諾現象則讓學生知道人類破壞環境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宗教信仰的認識可以擴充學生的課外知識。 5、為博物館課程提供更多選擇
豐富多彩的博物館課程讓學生有了前所未有的體驗,楊浦區的流動科技館也為學生提供了課外學習的機會,去年我校學生前往控二小學進行參觀,由于時間倉促,學生看到實驗現象以后直接就在“說明板”上找答案,缺少了探究思考的過程,非常可惜。如今創新實驗室建立后,我們有了自己的“科技館”,學生完全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到實驗室觀察奇妙的實驗現象,同時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微型課堂,探究科學的奧秘。
此外,我校還可以與其他同樣擁有創新實驗室的學校(復旦科技園)建立互訪機制,相互學習,不斷改善,學生也能通過更多的參觀活動,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體驗更多的探究樂趣。 6、為校園活動提供優質的舞臺。
放置創新實驗設備的臺面在必要時可以成為學生作品的展臺,如:科技節期間展示科技作品,藝術節期間展示藝術作品,此外,實驗室也可以作為學生創造發明的展示廳,效果類似于創新大賽現場,臺面作為展臺,知識幕墻可以放置作品、作者介紹等,相信隨著創新實驗室的建成,會有更多的小朋友在創新發明上有所自己的想法,到時候實驗室必將成為他們互相學習,切磋交流,展示自我的大舞臺。
以上就是本人對小學部創新實驗室的介紹以及使用方面的想法,在今后使用過程中我們還會不斷改進,讓創新實驗室與學校課程緊密結合,為學生、教師提供一個學習、探究、創新的快樂世界!
【小學實驗室開放計劃】相關文章:
家長開放日活動教案03-20
原創實驗室監督報告02-16
文化館免費開放總結范文06-08
學校場地開放情況的總結12-25
談家長開放半日活動感想(精選10篇)06-15
初中化學實驗室總結三篇02-13
小學閱讀校本計劃03-26
小學秋季工作計劃07-31
小學推普活動計劃范文03-19
小學文體的工作計劃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