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有多長》教學反思
《桌子有多長》教學反思
《桌子有多長》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觀察與測量》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在全冊教材中為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以他們的觀察、操作活動拉近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從有別于數的另一個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桌子有多長”則是學生在測量中首先從厘米引發的對測量的理解,包括對為什么測量,用什么測量,怎樣測量和如何記錄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頭腦中建立起最初的長度單位——厘米的空間概念,使學生能夠自己估計出一定的長度,經歷由知到識不斷明確的過程。
學生年齡雖小,但都已經大略認識尺子,以他們的經驗出發,知道尺子能用來做什么,怎么使用,比如說,在完成課本第7頁第3題“連一連”的題目中,有的學生就用尺子畫線,他們知道,尺子可以用來畫直線;在裁紙活動中,有的學生沒有剪刀,為了將紙撕齊,以尺子壓紙邊進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見,學生對尺子并不陌生。
鑒于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我盡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比如說:學生在集體中具體認識尺子后,說明尺子上數字的作用;教師指明“從一個數字到下一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及時加深學生對厘米的認識,鞏固、肯定(或糾正)他們原有的看法,利用這點使他們做到舉一反三。
認識尺子之后,是練習鞏固。由學生自己測量同一物體,出現不同答案時,討論找出原因:怎么會這樣?起點位置對嗎?無論討論是否能立刻給學生一個結果,起碼每個學生都動腦筋思考了這個問題,達到了討論的目的——參與、思考。這也就是讓他們先自己探索獲取信息的一種途徑,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此時,我再以一句簡練、切中要害的話總結和提示,順利地達到讓每個學生理解和牢記的效果,比起教師限制學生活動,先做示范,再讓學生模仿完成,要來得生動得多,積極得多。
上完課,我反思發現,有些情況是教師始料不及的,有時教師原先設計好的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課上雖也根據突發情況靈活變動了,但因種種原因,變動后課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許多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能激活課堂氣氛的構想沒能淋漓盡致發揮作用。面對突發事件,課堂的駕馭能力還要提高,備課時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不斷提高自己的“二度設計”能力。
【《桌子有多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鉛筆有多長》優秀教學設計02-15
《它們有多大》教學反思(精選20篇)02-14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