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情最快樂》公開課教學反思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公開課教學反思
課堂結構的安排千差萬別,然而“寓教于樂”一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所追求的。它是教與學中活力的積極體現。《做什么事情最快樂》中貫穿全文的就是對“快樂”的一種具象理解,有個性的體驗而又不失理性的思考。“快樂”是這篇課文課堂教學的精靈。它不僅要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體驗,還應該在其理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將課堂氣氛始終保持在一種歡快愉悅的狀態之中。
1、快樂地走進課文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課題的揭示上, 以我和一只“小青蛙”(玩偶)的對話開始的。“小青蛙”依在講臺旁,用手托著下巴作思考狀。我上前尋問:“咦!這不是小青蛙嗎!你在這兒干嘛呢?”“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哦,是嗎。在思考什么呢?”“我在想究竟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由此一下子點到課題,于輕松愉快中提出討論主題和大家一起來探討。當然這是要有一定的預習基礎的。然而這一設計就在于縮短課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有一個愉快的開始。
2、快樂地參與理解 前文所說的"預習基礎"不僅是指學生對課文本身的了解,我還鼓勵學生在課前收集課文中有關動物的資料,讓他們在課前就儲備了一定的知識量。這也是我對減負后學生自由學習空間的一種引導性充實。讓學生參與了備課,使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空間擴大了,變以前讀講課文的問答式而成為一種知識交流式。鼓勵創新思維的發展,參與課文理解并能有創造性地發表自己見解。例如:在讓學生從課文中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后,就為什么喜歡小蜜蜂一問,學生就發表了諸多見解:“因為它們勤勞。”“因為它們團結。”“因為它們可在花叢中自由自在地飛舞。”“因為它們采的蜜很甜。”……雖然由于年齡的原因理解還很膚淺。可他們真正體驗了一種參與理解的快樂。
3、快樂地“飛出”教室 語文學習不僅在于對某方面知識的積累。還有學習方法的掌握,思維能力的訓練。因為這篇童話故事所涉及的動物具有代表性。啄木鳥代表飛禽類,蜜蜂代表昆蟲類,水牛代表家畜類。而這三類動物本身又代表著大自然界的所有動物。所以給學生留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我引導學生快樂地暢游于無限的自然之中。于不自覺中有了經驗積累,更有了理性的思考。教學中,我讓學生不僅尋問了啄木鳥、水牛和蜜蜂,還去訪問了布谷、老馬、蜻蜓等動物,讓它們也來參與討論,加疊了理論積累的厚度。使學生毫不費力地得出了青蛙媽媽的話:“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樂。”
一堂精彩的課應該出在讀上。本課在讀上欠缺火候,影響了學生更深層次的閱讀和理解。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公開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關于《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03-19
《天窗》公開課教學片斷反思(精選13篇)02-21
關于做個快樂鳥教學反思(精選5篇)03-11
《快樂的暑假生活》教學反思(通用9篇)06-26
《相互幫助真快樂》教學反思(通用6篇)04-23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