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版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 1
算法多樣化是數學新課程的一個亮點,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敢提異議創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教學《捐書活動》一課時,我就抓住這個情境對學生進行敢提異議創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利用捐書的情境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學習中嘗試算法的多樣化,注意營造了一個認真傾聽和積極評價的氛圍,本節課全班交流時學生竟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8種甚至更多的算法,不能不說是這節課的一個高潮。在比較各種算法,我提問:“小朋友們能想出這么多的方法來計算,那你在這么多的算法里最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我過早地對各種算法做出了評價:“老師感覺用豎式計算簡便而且準確。”接下來在計算“我們學校四、五、六年一共捐書多少本”時,幾乎大半的學生和老師一樣選擇了豎式的方法進行計算。看著那么多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的心中特別后悔自己說的那句引導的話語。
因為老師的一句話,學生的思維被教師善意的引導給束縛住了,學生自然不可能也不敢再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行為我想,我們的老師暗示學生個體關注速度與準確度,不斷優化自己的算法,提高計算能力。這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如果學生拿出方法后,教師馬上進行優化,學生就會覺得:既然我的方法不是最優的,干脆還是學老師的方法吧!所以就出現了剛才的一幕。如果讓我再教一節課我會注意以下兩點,做好算法的優化引導:
1、創設寬松的學習氣氛,促進自主優化。
優化算法不是老師認為優化就優化,優化算法的標準應該是學生,是以學生認為優化為主。所以我們力求優化的過程由學生來完成。如果學生們能夠在平等的環境中學習,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充分的合作與交流,學生自然會找到好的、適合自己的方法。
2、營造積極的評價氛圍,促進主動優化。
在課堂中我利用分等級進行評價,獎給全對的學生五顆星,錯兩題的三顆星,錯三題及以上的兩顆星”。教師營造促進學生優化自己算法的氛圍,能促進學生通過比一比他人看到自己在速度上的差距,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
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 2
本節課在設計上,盡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過動的體驗,營造了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做數學,想數學,在思考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數學學習過程成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體驗的過程。但是在運用階段中,我們發現在練習中,大部分學生不管怎樣的習題,都只用豎式來計算,而不能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地選擇算法。
經過反思,出現了這種情況,正是我們進行算法優化所帶來的,這又使我們進行了深思。提倡算法多樣化到底用不用優化?如果優化,又應該怎樣來優化呢?經過討論研究,我們一致認為,計算時雖然沒有適合全體學生的最優算法,但并不等于沒有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最優方法,所以還是應該有算法的優化的。
事實上,多樣化與優化之間并不存在矛盾,兩者可以而且應該統一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之中。但這種優化并不是教師“灌”的,優化算法的主體應是學生。優化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過程,教師應致力于讓學生在用自己的方法在計算過程中發現差距,產生優化算法的'內在需要,自己選擇好的方法。所以在學習之初面對各種又多又雜的算法,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回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而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去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方法。
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 3
在最新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課程中,我們進行了一次捐書活動,讓學生們將自己不需要的書籍捐給需要的人。在這個活動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
我們需要更好地引導學生捐書的意義和目的。在活動開始前,我沒有很好地向學生介紹這個活動的意義和目的.,并且沒有很好地讓學生理解捐書的價值。因此,一些學生僅僅是因為老師的要求才參加了這個活動,而不是真正理解捐書的意義。
我們需要更好地安排時間和地點。由于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了捐書活動,時間和空間都有些局限。一些學生因為時間緊張而沒有帶夠書籍來捐,還有些學生因為書籍太多而沒有地方存放而沒能參與捐書活動。因此,我們需要更好地安排時間和地點,讓學生們可以更方便地捐書。
最后,我們需要更好地組織和管理捐書活動。在活動進行過程中,有些學生捐的書籍并不是很合適,比如一些過時的教科書、小冊子和雜志等。這些書籍雖然也有一定的閱讀價值,但并不符合捐書的意義。因此,我們需要更好地組織和管理捐書活動,讓學生們捐出更有價值的書籍。
捐書活動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社會和愛心,但我們在進行這個活動的時候需要更好地引導學生、安排時間和地點,以及組織和管理捐書活動。
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 4
在本節課中,我創設了通過為地震災區的學生捐書的情境使學生進入到具體的環境中,并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估測。從學生生活實際引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首先,我通過課件展示捐書情況的統計表,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為學生創設了探索新知識的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去。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基礎去探索多種算法,并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多種算法的交流、比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助于學生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意識。整節課的每個教學層次都有明確的要求,既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和教材的編排意圖,又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其次,我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這節課,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還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獻愛心的教育。
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 5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中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相對其他學習內容來說稍顯枯燥。這節課,學生在各方面的精彩表現著實讓我感到欣喜,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數學源于生活,它是從現實世界里抽象出來的,因此,我根據教材創設了捐書活動這一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情境之中,去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進而解決數學問題。
2、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從而體現出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與他人交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這節課,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
1、對于整節課的時間把握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在處理民族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時明顯節奏有點慢,從而耽誤了點時間,以致后面的解決問題沒有時間處理完;
2、對于估算的處理不是很到位,以后要加強學生對于估算方法的選擇,以及合適與否的判斷,逐漸像學生滲透估算的意識。
在以后在教學中還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尤其是教學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方面,培養自己的反思意識,做一個有自己思想的老師。
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 6
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學習了百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本節課是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學習。因而部分學生具備綜合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從而正確地進行計算的能力。所以,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
1、充分挖掘教材和學生身邊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學習生活化的數學,本節課就選取我校為希望工程捐書這一真實的活動素材,讓學習材料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貼近生活,增加了學生的信息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達到數學學習生活化的目的。
2、突出估算意識的培養。培養估算意識是《課程標準》在計算方面強調的內容之一,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努力為學生創造估算的機會和交流估算方法的時間,同時在問題解決后,用計算的結果對估算進行檢驗,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估算的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現先學后教的理念,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數。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最后讓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算法。在交流時,不僅讓學生積極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思考過程,還要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斷比較、分析、完善、優化自己的思維過程,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計算的基本思路。
4、練習中鞏固,學生在掌握了計算方法后,完成試一試。在學生獲得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后獨立解決,既能使計算方法遷移,得以靈活運用和鞏固,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注重了學生價值觀的培養。
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 7
這節課上的內容是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連加,在書本的第76--77頁。因內容較多,我設計是用兩個課時來完成這個內容的教學。這是第一課時,在這節課開始時,我用情境的方式導入,同時也對孩子進行了品德教育,但在導入過程中,語言應注意再準確些。通過一段時間的數學行動小組活動的學習,對于我們所確立組織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數學活動的課題,我有了初步的理解。我認識到數學活動的途徑與方法,有外顯的(包括操作、實驗、觀察、描述、交流等),有內隱的(包括猜測、驗證、推理及反思等),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都是一種活動。然而要體現其價值所在,就需要教師對教學的設計上有所把握了。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我設計了捐書活動這一課,本節課的活動設計上,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推理、驗證及交流,理解并選用不同的算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生活經驗,創設捐書活動的情境,這個問題情境很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親切。并能在自主提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法。
學生已具備了3個較小數連加和2個三位數相加的'計算基礎,本課的教學中,學生依靠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的遷移自主探索三位數連加的方法的計算順序。先通過獨立思考,進行演練;我讓學生自己獨立做,沒想到我班的學生列出了五種計算方法。在匯報的過程中,我用了命名的方式,哪個同學做的方法我就給他命誰的名字,沒想到學生的興趣很高。如:蔣雨時辰同學用的是脫式的方法計算這道題,我就說這種方法我們就說是蔣雨辰方法。最后再全班交流體會算法多樣化。這個活動的設計學生能全員參與,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同樣的具有價值的。
3、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第三個活動的設計,學習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購物中的問題,在購物過程中體會到估算的重要性,并培養學生養成先估算,再計算的習慣。
我自認為這節課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但由于學生的差異及心理素質不高,個別學生的表現不如平常,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耽誤了時間。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關注每個細節,多為學生提供機會,鍛煉學生的膽量;并努力提高自身教學以及處理事件的能力。
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 8
本節課是在的學生學習過百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及其應用基礎上繼續學習。教材用圖表呈現了一個捐書的情景,授課時我先讓學生根據圖表給出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已經能夠非常熟練的提出數學問題,并且能提出多個不同的問題。在解決“三年級、四年級哪個年級捐的書多?”這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一二年級的估算經驗,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整十數整百數的估算方法,還有部分學生說出了課本呈現的'估算方法,把相對應班級逐一比較,將比較結果進行綜合累計,還有一種方法是去掉兩組數據中相同的部分,比較不同的部分。
但是在巡視中,我發現有一個孩子估算方法是錯誤的,他雖然也是一一進行比較的,但是他認為三一班比四一班捐的書多,三二班比四二班捐的書少,三三班比四三班捐的書少,有三年級有兩個班都比四年級捐書少,所以三年級捐書比四年級少,我把他的想法在全班展示,讓學生自己修正這個錯誤。這個環節我花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和展示,目的是讓學生自己探索估算的多種方法,培養估算能力。第二個環節計算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并提示他們可以嘗試用多種方法(口算、脫式計算、豎式計算、畫豎線圖),我們班的孩子每個人都能用至少一種方法來解決,還有部分孩子用了兩種方法,最后重點講授豎式計算的方法,并讓學生總結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培養他們細心的好習慣。第三個問題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計算。
【數學《捐書活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學活動反思03-19
數學活動《做禮物》教學反思08-15
《數學活動計算規律》教學反思08-18
數學教學反思03-19
蘇教版數學教學反思03-20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時間與數學的教學反思03-19
《位置》數學教學反思09-17
《分類》數學教學反思08-13
《數學廣角》的教學的反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