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教學設計
北大荒的教學設計
本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在講課、引導同學理解課文時,張麗娜老師采用的以讀為經、以悟為緯的教學方法,十分適合本篇課文的特點,主要表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上,老師給了同學充沛讀書的時間,讓同學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和表達的情,同時也比較注意引導同學發現和選擇文本中有價值的、關鍵的詞語、句子,采取“抽絲剝繭”式的方法引導同學感悟,接著指導朗讀,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符合三年級同學的認知特點,易于同學接受。
二、課堂結構清晰,條理分明,層層遞進,以一條主線“作者介紹了北大荒的哪些景物?哪里最美?”貫穿課堂,重點突出,脫繁就簡。
三、課堂上,老師十分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和課本與生活的聯系,如“無字詞典”在本節課的運用,以和對“熱鬧非凡”一詞的理解,不生搬硬套,符合新課標“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
四、在理解第三自然段,也就是描寫“小河“一段的課文時,老師的引導多了一些情感體驗,少了一些理性理解,比較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體現了同學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當然,作為一名年輕老師,課堂上難免會出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現提出來,僅供參考:
一、節課給人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氣氛不活躍,同學不積極,讀書不動情。我想原
因有二,第一,對于三個重點段落的處置,老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把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身手里,牽著同學走,很少給他們主動探究知識的機會,所以,顯得課堂上同學活動的空間太小了;第二,作為引導者,老師首先應融入文本,進入角色,激發起自身的感情,但在本節課上,老師的語調一直平緩,缺少激情,語言欠缺感染力、穿透力,就會壓抑同學的情感。
二、理解課文時有幾個環節處置不當:①開始老師的范讀沒有意義,既然是第二課時,同學讀書已較為熟練,老師應在同學感情不到位,欠缺朗讀技巧時進行范讀。②在理解第四自然段課文時,問題針對性不強,引導有些牽強,沒有讓同學體會文字背后的豐富內涵,可讓同學由表和里,聯系體會人們的心情,穿透兩層,以達到培養同學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教學目的。
【北大荒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軍神》教學設計03-30
《灰塵的旅行》教學設計03-03
《郵票的張數》教學設計06-15
《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03-24
復習除法的教學設計03-30
環境問題的教學設計03-23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長江》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精選12篇)07-21
《黃繼光》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05-27
小學美術《團扇》教學設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