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說課設計:角的分類
數學教學說課設計:角的分類
教材分析:
關于角同學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于直觀的描述,本冊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籠統出圖形的特征,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本單元第三課時,是在同學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同學情況分析:
同學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籠統。小學四年級的同學籠統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教學設想:
本著“讓數學課堂成為同學活動的陣地,讓同學感受數學,經歷數學, 體驗數學”的思想,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一些設計:
一、找準知識的生長點, 協助概念的建構。
角的分類是本單元第三課時,是在同學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認識平角和周角。所以本節課一開始,我就組織同學復習舊知“關于角你知道些什么?”,為促進概念的同化,認識平角周角作好鋪墊。
二、在“做”字上下工夫,設計各種學習活動,為同學提供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協助同學空間觀念的建立和形成。
要讓同學學會“做數學”,就要在“做”字上狠下功夫,做足文章。只有放手讓同學“做”,讓同學動起來,才干從根本上改變同學被動學習的局面。因此,讓同學采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學習數學,是“做數學”的關鍵。
心理學家皮來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在此課之前,同學已經初步認識了角,另外在生活中同學已接觸了很多的角,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一些相關角的知識。為此,我為同學提供充沛的操作機會,提供了展示的平臺。我讓同學利用活動角找到很多的角,再在其中選擇自身最喜歡的角畫下來,丈量出角的度數,為角的分類作好了素材的準備。同時,在操作中同學必定會發生很多的疑問——平角、周角這兩者是不是角?這樣,疑問在操作中發生,角的概念的理解在爭辯中升華。這是一種學習數學的新境界。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類局部,根據不同的規范,必定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另外由于中年級的同學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較弱,難免出現思維的漏洞,邏輯的錯誤,這就需要老師為同學提供實踐操作的時間,合作學習的機會,相互交流的平臺。于是,老師組織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再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這樣,同學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在小組交流中發現思維的漏洞,不時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修正自身的知識建構,數學學習變成同學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時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在鞏固練習局部,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各層次的同學都能體會勝利的喜悅。除了最基本的概念的區分外,也設計了大量的活動。如:用一副三角板拼角,并說出角的度數和名稱;按一定的度數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角等等,極富思維的挑戰性。
三、“做”要讓數學與生活相聯系,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事實上,數學學習應該是小朋友自身的生活實踐活動,數學教學應該與小朋友的生活充沛地融合起來,從小朋友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動身,向他們提供充沛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小朋友們在自身的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數學和掌握數學。為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需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取材于同學的生活實際,讓同學置身于實際的問題情境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數學知識能較好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發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在本課的結束局部,我與同學一起尋找生活中的角。將課本的知識有效延伸。
【數學教學說課設計:角的分類】相關文章:
人教新課標《歡慶》教學設計(精選11篇)11-09
《春望》教學設計及教后反思(精選13篇)03-24
簡單的三角恒等變換教學設計09-15
數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幾分之幾》的說課設計02-12
教科版《宿新市徐公店》優秀教學設計10-24
關于《別了,語文課》的教學設計02-14
小學數學教學評課范文總結09-25
數學1至5的教案設計03-20
大班數學教案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