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范本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范本
課文節選自著名作家魏巍的紀實文學《依依惜別的深情》。文章以道別語“再見了,親人”做為題目,可見全文是以寫離情別意為主,表達了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感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尊重和期待中積極地學、主動地探索。
在開始時,通過圖片把學生帶到抗美援朝、志愿軍回國的場面,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初讀課文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體會,尊重學生的選擇,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能力。遺憾的是,對于自主選擇的內容,學生的交流比較的散,教師要創設一個整體把握的過程,否則有些學生的感受很深刻,而有些學生則似乎有些脫離文本,不利于學生整體的感受。
二、發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情感。
教師給學生比較開放的提問,如:“讀文章后,你的心情怎樣?”“讀文字,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這樣的前提下,結合當時志愿軍離別時的情感變化,對往事的回憶,抓住親人間的情感流露,教師能適時地引導。如大娘與志愿軍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等,讓學生明白,雖然從血緣關系來看志愿軍戰士和大娘、小金花、大嫂她們不是親人,可是她們做到了親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深情。如“雪中送炭”,“為什么昏倒?”學生談了很多,有些扯的比較遠,教師要給予引導,聯系上下文,結合當時志愿軍所處困難,緊緊扣住“親人”這一主題來引導,可能更有實效,理解能更深。
三、抓住關鍵詞,讀懂、讀好句子,教師的適當引導,領會文章蘊含的意思。
在教學中,采用個別讀、齊讀、自由讀等方式朗讀,但是效果不佳,整體朗讀沒有得到逐層提高。教師語言較簡潔,過渡較自然。如:“老師覺得讀好憶,要結合一定的語言環境,要抑揚頓挫,語速上要有快有慢,你自己先試試,讀好這句話!”“是啊,大娘這么大年紀了,還冒著炮火為志愿軍戰士送打糕,這種愛,怎能讓人不感動?”
四、拓展思維
在課堂的結束部分,以通過朗讀或說幾句心里話來表達對朝鮮親人的敬意和感謝,讓學生抒發自己內心體會。并給學生一個關于抗美援朝的網址,以拓寬課外學習的面,給學生課后研究的一個方向。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再見了,親人》重難點分析教案03-20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