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教學設計
書憤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感,
2,了解七律的特點用用典的含義。
教學要求
1,背誦全文,提高對、研討的鑒賞能力,
2,了解陸游愛國主義詩歌的特點,
教學方法
誦讀 分析 比較
課是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關于陸游
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高宗時,試禮部,名在前到,因觸怒秦檜,被罷免,孝宗時,賜進士出身,歷官隆興,夔州通判,并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 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監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后被去職,歸老故鄉。
二 解題,誦讀
本詩寫于1186年陸洲居山陰時所作,詩中追求壯歲心情,自傷遲幕,致慨世事多艱,小人誤車,恢復中原的時機,一去而不可沒,結尾詩人并不消沉,以贊頌的口吻表達了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
誦讀 (教讀,齊讀,背誦)
三 分析
(一) 釋題
書,寫,憤,憤懣,悲憤。
(二)請學生朗讀“畝撂崾盡;
(三)詩歌分類
1,詩歌分類簡表(見投影)
2,研討分類 (見投影)
3,七律常識
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計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韻。一二句稱首聯,二四句稱頷聯,五六句稱頸聯,七八句稱尾聯,對句最后一字為平聲字。講究平仄相間。
(1)問:本詩抻何韻、?有什么好處?
答:每聯第二句押an韻,天成節奏和韻律,讀起來回環上口,具有音樂美,給人以情韻流容的藝術感受。
(2)問: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答:用了兩個典故:塞上長城,出師一表!叭祥L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出師一表” 出自《三國志》。用典使詩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聯用典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的推崇,諸氏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統一中原為其終身大業,盡管蜀漢地狹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頌古為了非鄰居作者 自負為衛國良將,卻“報國欲死無戰場”。結句揭示全詩“憤”的由來,將全詩批判的矛頭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載”名反潔,到現的委婉含蓄,憤慨之情溢于言表。
(3) 問:這自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從早年豪邁到晚年 的悲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負,洋溢燥熱的愛國熱情和滿膛的悲憤。
四 簡析陸游愛國詩歌
陸游詩歌成就顯著,現存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其中最突出 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愛國詩篇,這些詩歌,興溢著燥熱的愛國熱情,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具有強烈的戰斗性。
(一)體現那種”“鐵馬橫戈”、“氣吞殘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
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戰死士所有,恥復守妻孥;《夜讀兵書》
常恐埋山丘,不沒委鋒鏑,《書悲》
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老馬引》
(二)對投降派的堅決斗爭和尖銳諷刺;
褚只尚守和親策,志士虛捐少壯年!陡袘崱
諸公可嘆善謀身, 誤國當時豈一秦《追感往事》
公卿有黨椰宗澤,惟 無人用岳飛《夜讀范玉能攬轡錄》
(三)從幻想或夢境里寄插花了的報國理想,
三更撫忱忽大叫,夢中奪沒權亭吳《樓上醉書》
夜闌臣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五 布置作業
1,背誦《書憤》
2,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讀后感
《書憤》教案設計之二
【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語言,感受詩歌意蘊美。
2、理解詩人陸游的愛國主義情懷。
3、掌握詩歌借景抒情、運用典故等表達情感的表現手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一、導入新課
愛國主題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源遠流長,每當國家面臨危亡時這種主題總會在詩壇上大放異彩。屈原、杜甫和陸游是有代表性的三個詩人。
在屈原的作品中我們學習了《湘夫人》,杜甫的作品中我們學習了《蜀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陸游的《書憤》。
二、作家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時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
陸游出身于一個愛國家庭,父親陸宰,有堅定的民族立場,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常常談論國難國恥以至痛哭流淚,飯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關系,陸游從小接觸的都是愛國人士,他的老師也都是有骨氣的人。
陸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淪陷的時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變,跟隨家人顛沛流離,從小飽受戰亂的苦難,他在國難中誕生、成長直至逝世。紹興二十三年(1153),他到臨安應進士試,因“喜論恢復”,受到秦檜的忌恨,復試時竟被除名。直到秦檜死后三年 (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歷任鎮江、夔州通判,并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后被劾去職,歸老山陰故鄉。他“身雜老農間”,為農民送醫送藥,與農民結下濃厚的情誼。嘉定二年 (1210),八十五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他生當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那時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陸游主張抗金,觸犯了朝廷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擊排斥,多次被罷官?墒,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
家庭的教育,使陸游從小就樹立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志。他自幼好學不倦,“年十二能詩文”,他還學劍,鉆研兵書。二十五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曾幾學詩,受益不淺,從此確定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詞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后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毛晉《放翁詞跋》說:“楊用修(慎)云:‘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秦觀),雄慨處似東坡。’予謂超爽處 更似稼軒耳!钡乃纳⑽某删鸵埠芨,被前人推為南宋宗匠。所寫的政論、史記、游記、序、跋等,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飭。
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傳世。
三、背景介紹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四、課文誦讀
五、整體感知
1、首聯
詩的開頭兩句回憶過去,塑造了詩人早年的形象。
那時他遙望被金人占領的北方,滿腔憤恨,氣勢如山,渴望一舉收復故土,卻不懂得世道的艱難。
2、頷聯
詩的三、四兩句將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
這兩句詩寫了發生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詩人36歲時)的兩次戰斗,一次是在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一次是大散關失而復得,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衛自己的國家。詩人很想投身到這樣的戰斗中去。
3、頸聯
詩的五、六句是寫現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詩人的豪情壯志付諸東流。只好徒自抒發歲月蹉跎、壯志未酬而鬢發先斑的感慨。
“塞上長城”這個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憤怒地說:“乃壞汝萬里長城!”詩人雖然沒有像檀道濟一樣被冤殺,但因為主戰而屢次被貶斥,“塞上長城”只能“空自許”。這種“憤”多么強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長嘆。
“塞上長城”,是詩人畢業的抱負。陸游不僅是詩人,而且是戰略家!翱兆栽S”,與上文“世事艱”照應,是對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憤怒控訴和強烈指責。
4、尾聯
最后兩句詩人表明自己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仍以諸葛亮為榜樣,鞠躬盡瘁,至死不放棄恢復中原之志,干一番報國大業。
這首詩以“憤”為意脈,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第三、四句尤其寫得大氣磅薄,筆力雄健,是廣為傳誦的名句。
六、問題探究
1、短詩的起句、結句十分重要,尤其是起句、結句與詩的主旨、意境的關系。請解釋此詩起句和結句的意思,并說說它們好在哪里?
【明確】《書憤》的起句,“世事艱”,暗批投降派把持朝政,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從章法上說,點明了詩題中的“憤”字,這“憤”是貫穿全詩的意脈。結句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詩人以《出師表》中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棄恢復中原的大志。詩人悲憤而不絕望。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
2、除了這首詩,陸游還在不少詩中述及諸葛亮的《出師表》,稱頌諸葛亮的出師北伐(參見“相關鏈接”)。聯系歷史背景,想一想,陸游為什么特別喜歡吟詠諸葛亮?
【明確】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茍延殘喘,處于存亡危急之境地。陸游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一生以抗金復國、建功立業為已任。而諸葛亮為蜀漢丞相,“功蓋三分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當然最為陸游所欽慕,陸游往往以諸葛亮自況,所以喜歡寫詠諸葛亮的詩。
七、延伸拓展
1、近人梁啟超在《讀陸放翁集》中稱贊陸游:“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又說:“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明胡塵意不平!闭n外搜集陸游的愛國詩詞,選擇你喜歡的一兩首推薦給大家。
【明確】陸游的愛國詩詞很多,最為著名的,如: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選一)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湖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比較閱讀
(1)聯系社會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較陸游此詩和杜甫《蜀相》,說說它們在歌詠諸葛亮功績、抒發個人感情和表現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明確】《書憤》和《蜀相》有相似之處,要說不同,在歌詠諸葛亮功績方面,《蜀相》著重諸葛亮的“功蓋三分國”,“天下計”和“老臣心”;《書憤》著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現出的精神品格,“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抒發個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達對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而陸游則以諸葛亮自況,渴望北征復國,建立功業。在表現手法上,《蜀相》先寫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發感慨,全詩寫祠堂與寫人和諧結合,寫景與抒情融合無間,憑吊古人與悲嘆自己渾然一體,內涵豐富,感情真摯,格調沉雄。而《書憤》先回憶自己過去,然后寫自己現在,最后以諸葛亮自況,全詩著重寫自己的“憤”,寫得大氣磅礴,筆力雄健?梢姡瑑稍婏L格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區別。
(2)《臨安春雨初霽》(參見“相關鏈接”)與此詩作于同一年,詩中也有對“世事”的感慨,請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談談這兩首詩的表現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
【明確】這兩首詩都寫于1186年,陸游在被罷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權(代理)知嚴州(現在浙江建德)軍州事。《書憤》這首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雙重感情。全詩以“憤”為意脈,沉郁頓挫,深沉蘊藉。
陸游去嚴州赴任前,先到臨安(現在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等候召見。宋孝宗召見時對他說:“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憋@然不想重用他。他對這個職位不感興趣,但迫于“圣命”,又為了維持生計,也只好接受下來!杜R安春雨初霽》這首詩就是在這種心情支配下在臨安寫的。這首詩的首聯表示對仕途的厭倦與失望,并透露客居京華的懊悔;頷聯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頸聯呈現一個極閑適的境界,卻在背后,藏著詩人壯志未酬的感慨與牢騷;尾聯是自我解嘲,悲憤之情見于言外。可見,在內容上,這首詩借寫江南春雨和書齋的閑適生活,表達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和不得志的悲憤與牢騷,在風格上,如果說《書憤》近似杜甫的話,這首詩更近似蘇軾的一些作品,寫得優美動人,富于情趣。
【書憤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書憤》陸游07-1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