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三聲夸克》的教學設計
《叫三聲夸克》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了解科學家在認識客觀世界過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發觀察和了解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2、認知目標:體會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語言介紹深奧難懂的科學知識的寫法。
3、技能目標:學習說明文的一些基本寫作技巧。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感知科學家敢于懷疑、敢于創新、大膽想象的精神。
2、學習說明方法,了解多層次復雜分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簡介有關知識,并從課題入手,了解學生預習情況,設計如下問題:
1、“夸克”是什么呀?長詩《芬尼根之覺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起這樣的名字?
2、為什么只叫“三聲”夸克,叫“七八聲”不行嗎?
學生討論發言明確:
1、“夸克”是譯音,意思是海鳥的叫聲。長詩《芬尼根之覺醒》中有一句話:“向麥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學家蓋耳曼借其中的“夸克”為自己的假象命名。實際上“夸克”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因科學家研究的“夸克”與“三”特別有緣,再加上詩句中有“三呼”兩字,作者便借用了,應該說一語雙關,用“七八聲”則毫無意義。
二、整體感知
讀課文,應掌握以下知識點:①物理學家對物質的認識是不斷深入的,在不同的階段對物質的結構會有不同的認識。②本文介紹的是人們對物質世界認識的最新成果。采用以下方法突破:
1、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什么?讀完課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2、課文中提到了許多的“盒子”,請你列舉出它們的名字。
3、請你給這些“盒子”排個隊,簡要說明排隊的理由。
4、目前,人類對物質結構認識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
1、人們對物質結構探索研究的過程,說明了人們在不同階段對物質結構的不同認識,介紹了物質結構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發人們對物質結構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研究。
2、“盒子”有:原子、電子、原子核、質子、中子、光子、介子、強子、夸克等。它們的大小可用下圖表示:原子——原子核——強子——夸克
理由:見課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的內容闡述。
3、人類對物質結構認識的最新成果是夸克。
三、心智啟發
這篇課文在說明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寄寓著科學精神,這種精神正是當代青少年需認真學習的,有了這種精神才會去探索科學秘密。同學們讀完課文一定會有許多的感想,讓他們暢所欲言,相互啟發。可設計以下問題激發興趣:
1、請同學們算一算,夸克的研究與發現經歷了多少年?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發與認識?
2、你認為科學家發現夸克的過程有何特點?
3、你認為“叫三聲夸克”是誰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應該做怎樣的人?
4、探究課文結尾,鼓勵想象,發表見解。提出新的疑問:課文最后寫到“物質的最小結構就是夸克嗎?盒子里還有盒子嗎?”對你有什么啟發與認識,為什么?
學生討論,明確以下要點:
1、科學研究要有強烈的好奇心,并且堅持不懈,能夠吃苦。(發現夸克花了近一百年。)
2、敢于懷疑、敢于創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學精神。(提出假想——研究——證實。)
3、科學家們。(或善于探索之人)
四、探討藝術特色
一篇好文章尤如一杯香茶,細細品味,才覺回味無窮。教師引導學生領悟此文語言所表達的精妙之處。
設計如下問題:
你讀這篇文意感覺有沒有興趣?如果有興趣,請說出理由。
小組討論發言之后明確:
理由:①課文所介紹的知識結人一種新鮮感和神奇感。
②課文本身寫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具有趣味性與可讀性,具體表現在:
A.運用比喻說明和分類說明。B.運用設問,發人深思,把讀者引向深入。
五、布置作業
對“物質的最小結構就是夸克嗎?盒子里還有盒子嗎?”進行聯想式的片斷寫作訓練,200字以內,把自己的大膽想法寫出來。
【《叫三聲夸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叫足球》教學設計(通用5篇)06-27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