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遠的教學設計
路漫漫其修遠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掌握略讀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擴大閱讀廣度。
2、按總分總的形式特點理清本文的論證結構。
3、分析本文所運用的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
理清作者寫作本文的思路。
教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
字詞解釋:
不甚了了 文情并茂 恰如其分
囫圇吞棗 食而不化 浮光掠影
似是而非
二、 學習課文:
(一) 文學常識:
本文的標題出自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寫的《離騷》,其原句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意思理解為:道路是如此的漫長而艱險,我將上天下地去尋求志同道合的理想中的人。
思考:本文為什么以屈原的詩句作為標題,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閱讀課文。
(二)結構把握:
1、 提問:本文的文體顯而易見是一篇議論文,請大家采用略讀的方法,閱讀本文,請找出本文的論點,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本文的論證結構有何特點?
明確:①論點:學好語文需要長期緊持不懈的努力,要培養多讀、多寫、多思的習慣。
②主要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③本文的論證結構:總——分——總
2、 那么我們就按照總——分——總的結構特點給本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明確:
一、(1—3)總起:提出觀點,學習語文需要“多讀”、“多寫”、“多思”。
二、(4—21)分論:具體論述“多讀”、“多寫”、“多思”的重要性及具體作法。
三、(22—23)總結全文:號召人們繼續學習下去,并指出學好語文是一個長期而堅持不懈的過程。
(二)學習第一部分:
1、 提問:本文的論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種精神也同樣適用于語文學習。” 這句話中作者強調的是哪一個詞語呢?
明確:強調“精神”。
2、 提問: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明確:求索精神,也就是強調語文學習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3、 這里提到的語文能力包括哪幾個部分?那么我們學習語文為什么要強調“求索”精神呢?
明確:語文素養包括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這兩種能力的基本方法是多讀、多寫、多思,這個“多”字就很好的體現了語文學習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4、 提問:課文第三節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從這一節,我們就可以預知下面課文將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這三個方面就是“多讀”、“多寫”、“多思”。
(三)分析第二部分:
1、 課文的第二部分,作者就“多讀、多寫、多思”這三個方面來作具體的論述,按照這三種方法,我們可以將課文的第二部分分為三層:
一、(4—10)多讀
二、(11—17)多寫
三、(18—21)多思
(1)分析第一層:多讀
1.提問:“多讀”這一層作者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來說明“多讀”的重要意義的呢?
明確:例證法
2.提問:這些例子有何特點?
明確:都是作者自己的讀書心得。
3.提問:這些心得在組織材料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以時間為順序。
4.作者的讀書經歷可以概括為哪幾個階段?分別有何心得?
明確:①在私塾讀書時,《四書》、《詩經》等基本上都能背下來,將來再學習時,就省勁多了。
②初中時,廣泛閱讀現當代名家作品,作者的眼前“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③高中時,在老師的引導下閱讀外國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的花園中遨游”。
5.提問:在第9節,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概括出他自己的深刻體會,是什么?
明確:學生時代是讀書怕最好時光。
由此可見我們大家現在就處在讀書的最好時候,那么我們在閱讀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作者有沒有給我們提示?
明確:在第10節中,作者提出了提高語文素養,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它們分別是:
1.對古代漢語有所了解
2.要學好現代漢語
3.至少學好一門外語
6.提問:這些要注意的問題和前面的內容有聯系嗎?
明確:和作者前面的讀書心得相呼應。
(2)分析第二層:多寫
1.在這一層的一開始,作者論述了“讀”和“寫”的關系,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們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嗎?
明確:多讀能使寫作更流暢,多寫有助于閱讀時更容易理解別人的文章。
2.提問:這一部分中作者除了運用舉例論證外,還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引用論證
3.提問:我們如何理解作者引用的這幾句話呢?
明確: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書讀得多了,下筆就會如有神助一樣流暢。
②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少年不懂得什么的愁為了賦詞而故意制造愁緒。
4.提問:在這一層中,作者還是給我們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和經驗,我們能吸取一些什么經驗呢?
明確:①最好能夠養成每天寫作的習慣
②搞點翻譯
③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經歷。
(3)學習第三層:多思
引言:我們已經知道語文素養包括: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所以要提高語文能力就必須多讀和多寫。那么看起來語文能力似乎和“多思”并沒有多大的聯系了,作者為什么還要提出“多思”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這一部分。
1、提問:作者在文章中論述“多思”在語文學習中同樣重要,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論證的?
明確:讀書需要多思,寫作需要多思。
2、提問:讀書不“多思”會犯什么毛病?
明確:囫圇吞棗,食而不化,浮光掠影,掩卷即忘。
3.提問:讀書做到“多思”能有什么好處呢?
明確:能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掌握文章的內涵和精華,并有助于培養和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3、提問:寫作多思和不多思之間會有什么不同?
明確:不多思:結構松散,層次不清,語言乏味。
寫作多思:精心構思,反復修改,能寫得比較滿意,并寫出新意、有自己風格和獨創性的作品。
由此可見,“多思”是貫穿在“多讀”和“多寫”過程中的,它是閱讀和寫作不可少的。
4、提問:這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正反對比論證。
(四)、學習第三部分
1、 提問:在第22節,作者再次提到了“學習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要“繼續學習下去”并以屈原的詩句結了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再次強調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并與第一段相呼應,使文首尾結合,渾然一體。
三、標題含義:
1、 提問:我們已經學完了全文,現在能不能回答作者用屈原的詩句做文章的標題,它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A.指學習語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懈的努力。
B.寫作是一種創造,閱讀是參與作者的創造,因而需要探索精神。
四、 小結本文寫作特點:
A、 總分式的論證結構
B、例證法和引證法的運用
例證的方法采用主要是來源于作者的親身體驗,使文章更具說服力,更能證明中心論點。
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詩詞,既印證了觀點,又增強了說服力,同時也使語言更活潑,富有生命力,避免了干巴巴的說教。
C、 前后呼應,結構嚴謹。
【路漫漫其修遠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天路的音樂教案設計(通用10篇)12-2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