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

時間:2023-10-20 00:51:34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通用8篇)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龜雖壽》這首詩是長春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的第五板塊中第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四言詩,作者是曹操,詩中抒發了詩人雖已暮年,但仍然“志在千里”的壯志豪情。它與《十六字令三首》和《少年中國說》共同組成了本版塊。這三篇文章分別從老年、中年、少年的角度,生動具體地詮釋了板塊主題——“胸懷壯志”。

  學習者特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獨立閱讀古詩詞的能力,在學習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來了解古詩的大意,這樣既節省時間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于本詩的相關知識薄弱,所以,教師要對對作者和寫作背景做一些交待。學生朗讀古詩詞水平較強,教學中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弄懂詩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2、過程與方法:利用工具書及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在交流與討論中,深入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充分感受詩中所表達的詩人樂觀自信的豪情壯志;初步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實現理想的信心

  教學方法

  教學時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反復朗讀,在讀中感悟,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深入理解詩意。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將情感教學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當中。

  教學過程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1、引導學生說說你對詩人有哪些了解。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手機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詩的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作者及寫作背景進行相應的了解,使學生能入情入境地理解、品讀詩文。

  二、學習新課。

  1、聽朗讀錄音,初步感受意境。

  【設計意圖】讓學生聆聽名家配樂有感情地朗讀,初步感受詩文的意境,同時掌握字的讀音。

  2、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詩文。發現四言詩的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四言詩的特點,提升學生的文學積淀,為終身學習奠基。

  3、理解感受詩文

  分小組、利用百度探究學習。

  【設計意圖】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對于詩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礎,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加上百度的輔助,學習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4、分組朗讀,體味意境。

  學生兩人一組,帶著對詩文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互讀互評,爭取做到入情入境。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射深入體會是的意境。

  三、拓展。

  1、作業。

  (1)將這首詩讀給父母聽并用自己的話與父母交流詩的大意。

  【設計意圖】鞏固對古詩的學習,與家長分享,得到家長的肯定與支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在百度中搜索有關曹操的音象資料。

  【設計意圖】讓學生真實、全面、客觀地認識這位梟雄。

  2、思想教育,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在音樂中試著用四言詩的格式寫寫自己理想與志愿。

  【設計意圖】教育學生不怕困難,樹立遠大理想。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文中兩個二類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注意節奏和語調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表達的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在把握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圖片以及相關的人物介紹。

  教學方法:

  古詩四步法

  教學過程:

  一、讀題解題,走近作者。

  1、板書課題

  2、組織學生介紹相關資料。

  3、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自己介紹自己制作的課件。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

  二、自學古詩,了解詩意。

  1、播放范讀錄音。

  2、指名讀詩

  3、組織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讀詩、訂正。

  4、組織學生同桌之間自學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前四句為第一層: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意思是說神龜雖然長壽,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云駕霧,然而一旦云消霧散,和就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這四句詩說明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這在當時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緊接著在第二層中,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中,慷慨高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在這幾句詩中,曹操自己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認為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的追求永不會停息啊!

  后四句為第三層。這首詩始于人生哲理的,繼發壯懷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最后再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能善自保養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壽。這里的“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國,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組織學生匯報。

  6、指導朗讀

  三、創設情境,朗讀感悟。

  1、教師進一步介紹寫作背景,結合圖畫引導學生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情感。

  2、組織學生有感情朗讀。

  四、背誦古詩

  五、課外延伸

  六、作業:

  1、默寫古詩

  2、解釋書后兩句詩句的意思。

  七、配題:

  1、區別字。

  瀝()驥()怡()

  櫪()冀()貽()

  2、正音字。

  乘霧(chéng)盈縮(suō)

  八、課后小結: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背誦這首詩

  2.體會達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達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課前準備:上網搜查曹操生平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曹操的詩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后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曹操的《龜雖壽》為什么能如此震撼人心?

  二、學生展示課前搜查到的曹操生平及寫作背景:

  明確: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是一位頗有作為的政治家。他20歲時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后遷頓丘令。據《曹瞞傳》云:“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懸門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后任濟南相,轄十余縣。其時“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斷淫祀”,使社會風氣大大好轉。35歲時被征為典軍校尉,次年參加討伐董卓的斗爭。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遷都許昌,受封為大將軍兼丞相,開始掌握中央大權。當時全國處于大分裂局面,各地軍閥擁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從這時起他用了整整11年時間,逐步消滅了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龜雖壽》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復門行》中最后一章。寫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凱旋歸來,他躊躇滿志、樂觀自信,便寫下了這一組詩。當時他已經五十三歲了,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而又任重道遠,應抓緊時間干一番一統中原平天下的事業。雖然他時值暮年,還是老當益壯、壯志雄心。這首詩正是他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

  三、誦讀詩歌

  1、初讀,讀準字詞和節奏

  2、再讀,感受作者的心情

  提示:作者雖已人到暮年,但一心統一天下,野心勃勃,躊躇滿志。怎樣讀才能將詩人的這種心情表現出來?

  3、范讀,優秀學生范讀,并說說這樣處理的理由。

  四、理解詩歌

  根據注釋談談詩歌大意。

  五、賞析詩歌

  1、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這首詩的感悟,教師作點撥: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這兩句以神龜和騰蛇為喻,借神龜騰蛇起興,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和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規律的限制,更何況人呢!但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這四句表達了詩人為統一全國而繼續奮斗的雄心壯志,是全詩的`核心。詩人寫此詩時已53歲,故以“老驥”自況,又稱“暮年”,但他還要繼續奮斗,所以又說“志在千里”“壯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他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需要的,決心為此奮斗終生。

  (3)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治之福,可得永年。

  這四句呼應詩的開頭,在承認壽命有限這一客觀事實的前提下,強調發揮人的主觀作用,反映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4)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配樂時加上去的。

  2、哪些詩句最能引起你的感慨和共鳴?為什么?

  六、齊讀詩歌,概括主旨:

  這首詩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寶貴的,人們應不斷積極進取、建立功業。表現了不甘衰老和壽命不全由天決定、主觀努力也起作用的達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七、背誦大比拼(檢查學生對這首詩的背誦情況)。

  八、拓展思考:

  提示:這首詩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你能列舉出哪些深受曹操精神影響的英雄志士?并說說理由。

  1、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知道的有關英雄志士。

  2、誦讀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體會年近七旬的陸游不甘衰老,一心建功立業的光輝思想。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背誦全詩。

  2、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

  3、體會并學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并學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世說新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詠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并以鐵如意擊打酒壺,以致于酒壺全部缺了口。王大將軍為何對這段文字情有獨鐘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曹操的《龜雖壽》。

  二、介紹作者及背景

  1、學生介紹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曾歷任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魏武帝。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代表詩作有《步出夏門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2、介紹背景

  《龜雖壽》是《步出夏門行》的則是最后一章。這兩首詩遙相呼應,寫下《龜雖壽》時,詩人已經53歲了,他的北征雖然歷盡艱辛,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為統一北方掃除了最后的障礙。他在為新的勝利所感奮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認識到,大業未竟,任重道遠,應當乘勝前進,不斷進取。(漢朝人的平均壽命:24——27,西漢平均壽命二十歲;東漢平均壽命二十二歲。)

  三、朗讀詩歌,糾正字音。

  1、聽范讀,教師明確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

  3、齊讀詩歌。

  四、研讀詩句,品味賞析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明確:以神龜和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和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規律的限制,更何況人呢?但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

  他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他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需要的.,決心為此奮斗終生。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明確:這四句表達了詩人為統一全國而繼續奮斗的雄心壯志,是全詩的核心。

  寫詩時詩人已經53歲,因此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老了,但仍然有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于干一番大事業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但一顆雄心不會消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不會停息。

  3、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明確:人的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身心修養得法,樂觀豁達,就能夠延年益壽。這里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和樂觀精神。

  4、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明確:這是配樂時加上去的。

  五、感悟情感

  提問:全詩抒發作者何種思想感情?

  明確:表現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壽命不全由天決定,主觀努力也起作用的積極奮發的精神。

  六、拓展積累

  積累下面表現年老仍壯心不已的句子:

  1、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3、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宋)陸游《書憤》

  七、作業:

  1、熟背本詩,并能理解式默寫。

  2、讀《三國演義》多角度了解曹操其人。

  板書設計: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騰蛇為喻壽命有限

  老驥、暮年自況繼續奮斗

  在天、永年否定延年益壽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 篇5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據兗州,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份,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軍閥袁紹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于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背景介紹: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而《龜雖壽》則是最后一章。這兩首詩遙相呼應,寫下《龜雖壽》時,詩人已經53歲了,他的`北征雖然歷盡艱辛,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為統一北方掃除了最后的障礙。他在為新的勝利所感奮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認識到,大業未竟,任重道遠,應當乘勝前進,不斷進取。

  自主學習:

  1.課前查找相關資料,從多方面了解曹操其人。并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曹操進行評價。

  2.讀準字音:

  碣石澹澹竦峙蕭瑟老驥伏櫪

  課文探究:

  1.《觀滄海》中實寫觀海所見景色的詩句是哪幾句?所寫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2.《觀滄海》體現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龜雖壽》前四句修辭?說明什么道理?

  課堂練習:

  1.以觀滄海。山島竦峙。

  2.神龜雖壽,終為土灰。

  3.《觀滄海》中借助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

  4.《龜雖壽》一詩中的高潮和核心的句子:

  拓展閱讀:閱讀毛澤東的相關詩詞,初步感受毛澤東詩詞和曹操詩歌的異同點。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表達與交流:

  曹操是一個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的任務。他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狡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可以說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請結合自己的閱讀積累,寫出你對曹操的評價。

  作業:1、背誦兩首詩。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3、做練習冊。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 篇6

  教材簡析:

  《龜雖壽》是我國古代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的詩作,對曹操的詩歌學生并不陌生,上學期就曾經學過他的《觀滄海》。對這首詩歌,學生借助書本上的注釋應該完全能讀通能理解好,一則我們學生的基礎都比較好,另外單純從字面上來解讀也確實很簡單,但曹操的詩歌如果深入地體味,那可以咀嚼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從我的角度來說,曹操是我最喜歡的古代作家之一,而且當時在學習《觀滄海》時我就非常詳盡地介紹了曹操其人,其詩歌在中國文學的杰出地位,其大體的詩歌風格等,如果本堂課再來炒一下陳舊的知識,學生肯定不會感興趣,也不能從課堂中多有獲益。

  因此我考慮從另外的角度、以全新的方法來進行本課的教學。

  設計理念:

  怎么上這堂課?我想到了學校在初二階段開展得轟轟烈烈的研究性學習,初一的學生雖然沒有正式開展這一工作,但參與觀摩了初二年級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環節:課題的選擇、開題報告會等,對研究性學習也很感興趣,心向往之。我就設想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打消“研究”的神秘感,感受“研究”“發現”的樂趣,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也為以后正式開展研究性學習積累一些感性的認識。

  這樣的考慮也具備一些前提條件:首先就是學校研究性學習開展的良好氛圍,初一學生一直耳濡目染,對研究性學習也是躍躍欲試;其次,我校的校園網絡設施較好,加上學生中的有不少電腦高手,上網檢索、PowerPoint幻燈制作、演示都非常容易上手;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利用每天的晚讀課時間,將毛澤東詩詞全部介紹給了學生,并且學生都能背誦,而我設想中的研究重點正是毛澤東詩詞和曹操詩歌的風格比較研究。最后,對研究性學習這一新型學習方式的改革、實驗、操作,我是個新手,我也想通過這樣的嘗試將平時學習的一些理論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提高自己。

  老實說,我對這堂課的教學嘗試心中還是有點底的,我從來不小看學生的能力。我還想:只要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研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初步掌握學習策略,懂得學什么、為什么學和怎樣學,哪怕失敗了也能得到一些有價值的教訓,那這樣的嘗試實驗就是有意義的。我更深信“下個世紀,受教育著不再是一個只會吸納大量事實信息的人,而是一個知道如何檢索、評價和應用所需信息的人”。彼得克萊恩《每日天才》中早就說過:“當孩子們在幫助下自己去發現那些基本規律時,他們學得。”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再現詩歌的動人情景,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

  2.深入研讀,比較閱讀,探討曹操詩歌與毛澤東詩詞的異同。

  教學過程:

  1.入題: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世說新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詠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并以鐵如意擊打酒壺,以致于酒壺全部缺了口。王大將軍為何對這段文字情有獨鐘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曹操的《龜雖壽》。

  2.(幻燈展示書法作品《龜雖壽》,學生欣賞)

  高聲示范朗讀詩歌;再全體學生齊讀,要求投入情感,讀準節奏。

  3.教師:去年我們學過了一首曹操的詩歌《觀滄海》,有同學能背誦嗎?(請一學生背誦)

  提問:這首詩歌表現了曹操怎樣的情感呢?

  回答、明確:表達了作者統一天下,吞吐日月的雄心壯志和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4.一學生小組簡介曹操其人其作:(這一環節由學生課后通過網上及圖書館的資料查詢,用Powerpoint幻燈片展示)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氣韻沉雄,質樸簡潔,大巧若拙是曹操詩歌語言藝術上的重要特點。鐘嶸《詩品》謂之“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而《龜雖壽》則是最后一章。這兩首詩遙相呼應,寫下《龜雖壽》時,詩人已經53歲了,他的北征雖然歷盡艱辛,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為統一北方掃除了最后的障礙。他在為新的勝利所感奮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認識到,大業未竟,任重道遠,應當乘勝前進,不斷進取。

  我們看到的幻燈片上的曹操是一副帝王之像,說實話和我們腦海中的曹操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我的頭腦中曹操應該是個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慷慨悲歌的曹操,因為他一生都有著統一天下的雄心抱負。

  [解析:學生能夠分析到這么多,其實可以說對詩歌主題思想已經完全理解了,特別是對曹操形象的認識很有意思,也很到位。這是我課前沒有預料到的。]

  5.全體學生再次高聲朗讀全詩。

  研究文章主題的小組上臺報告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們首先把握了本首詩的核心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從這四句話當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前四句講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都到處求取仙丹企圖長生不老,但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情醒的認識,在那個時代是可貴的。但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人生,他想讓自己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

  中間四句:寫詩時詩人已經53歲,因此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老了,但仍然有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于干一番大事業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但一顆雄心不會消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不會停息。

  后四句回到了一種哲理的思辯。雖然人總是要死的,但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人不能全憑上天安排,如果善于保養身心,也是可以延年益壽的。

  揭示主題:強調了發揮人的主觀作用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解析:依靠網絡資源和每個人手頭可能都會有的這樣那樣的參考資料,得到這些分析難度并不大,但這一研究小組在語言的組織和任務的分工上還是很花了一番工夫,動了一些腦筋的。]

  6.再次高聲朗讀。

  7.教師講解:讀曹操的詩歌,不但可以體會他悲涼蒼茫的風格,還可體會他直抒胸臆,博大雄偉的特點。我們這學期給大家介紹了毛澤東的詩詞,大家都能很好地背誦,很多同學覺得毛澤東詩詞和曹操詩歌有很多可比之處,因此他們做了一些研究,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研究成果。

  (展示《沁園春長沙》《蝶戀花答李淑一》《滿江紅和郭沫若》《清平樂六盤山》等毛澤東手書的書法作品幻燈片,大家或朗誦或背誦,初步感受毛澤東詩詞和曹操詩歌的異同點)

  A.教師:有同學認為毛澤東和曹操詩歌風格上有很多的相似點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都具有獨一無二的身份。

  景白云小組上臺交流研究成果。

  B.教師: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曹操給人的印象總是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但毛澤東在生活中卻對曹操其人和其詩歌推崇倍至。

  糜天衢小組上臺交流:《毛澤東生活中的曹操》

  C.教師:還有同學在比較兩人的作品時發現毛澤東就有一首詩歌直接點評了曹操并在文章中運用到了曹操的詩句。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發現。

  周陽陽小組交流他們的發現: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中寫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對歷史與現實進行了抒懷,發表了感慨,可以感受到他對曹操這個歷史人物還是褒揚得多一些,也可從這首詞當中感受到曹操詩歌的那中慷慨悲壯。

  D.教師:剛才看到毛澤東的書法作品,大家都驚呼起來,常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你們能從毛澤東的書法上看出毛澤東可能有的詩詞風格嗎

  許銘煒小組交流研究成果。

  E.周春梅小組上臺談如何對毛澤東詩詞和曹操詩歌進行朗讀處理。

  [解析:因為學生交流的內容很多,因此我略掉了很多他們的研究成果,但學生在研究中所體現出來的才能每每令我感佩不已,學生們談到的很多知識是教師所第一次聽到,其中當然有一些現成的資料,但都帶上了他們自己的思考,很多研究成果我認為他們完全是在較好地把握了兩位詩人的詩詞風格的基礎上做出的,此誠可喜可賀]

  8.結束語:剛才大家對毛澤東和曹操的詩歌風格等的研究做得很好,雖然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如……但確實體現了我們班級學生認真思考的學習態度和不斷進取的學習作風。大家開了一個很好的頭,希望大家平時的生活中能更好更多的做這樣的研究,讓我們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在研究中收獲成功。研究著是快樂的,讓我們研究著,快樂著。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設想:

  關于曹操,學生們并不陌生,因為在此之前剛學過曹操的另一首詩《觀滄海》。因此學習本課要從舊有的知識入手,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和關注,同時也把各個獨立的知識點串連起來,更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形成規律性的東西。

  教學目標:

  1、鞏固有關古典詩歌的知識;

  2、鑒賞古典詩歌的語言、表達技巧,把握古典詩歌作品的形象、思想內容;

  3、在感受藝術美的同時,接受人生價值教育。

  教學重點:

  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把握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對詩人、詩作的影響,把握詩歌所體現的思想內涵與社會內涵

  課后反思:

  學習此古詩,我堅持“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直至背誦”的一貫主張。此詩為二組,先充分朗讀,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交流經驗、理解詩意,接著再讀,直至背誦。這樣學生在課堂里真正活躍起來,成為課堂的主體,在參與中獲得最大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不足主要是讀不到位

  《龜雖壽》譯文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教學反思

  《龜雖壽》是一首慷慨激越的抒情詩,體現了建安風骨的鮮明特點,沒有纏綿凄惻的情調,讀起來鏗鏘有力,格調高遠,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詩情與哲理交融,構思新巧,語言清峻剛健,將詩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氣雄力堅。

  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誦讀先從字面上解析詩意。翻譯詩歌很多詩詞的思想感情往往通過詩眼體現出來。然后再抓住詩眼去深入的理解詩意。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了曹操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積極進取精神,抒發了他那變革現實、統一國家的豪情壯志。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1.朗讀《龜雖壽》和《石壕吏》這兩首詩。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目標1 目標2

  教學難點 :

  目標2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老驥(ji) 伏櫪(1i)逾墻走(yu)鄴城戍(shu)

  老嫗(yu)幽咽(ye)翁媼(ao)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課外閱讀讀后感)3'

  二、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請一學生背誦上一單元學的一首古詩,以次導入 新課。

  三、正課

  (-)龜雖壽

  1、聽錄音朗讀這首詩。(目標1)

  2.教師簡介作家作品

  本首詩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復門行》中最后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國游縣(今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步出夏門行》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龜雖壽》表現了作者的雄心壯志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3、教師評點:(完成目標2)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意思是神靈的龜雖然是長壽的動物,但也有死亡的時候,騰蛇雖能興云駕霧,最終也會死亡后化為灰塵。這兩句借神龜騰蛇起興,說明作者明知人的壽命終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難免要死,但他絲毫不因此而頹喪。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馬老了,伏在馬槽里,但它仍舊有馳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壯志的人雖到晚年,更應該老當益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長壽。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和樂觀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配樂時加上去的。

  這首詩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寶貴的,所以人們應當不斷地發揚積極進取的朝氣建立功業。在結語中,作者還指出事在人為,命運可以改變。這種積極奮發、老當益壯的精神是很可貴的。

  4、學生齊讀。

  (二)石壕吏

  1.聽錄音,學生自由朗讀。(目標1)

  2.作家作品簡介

  《石壕吏》選自《杜工部集》。758年,為平息安(祿山)史(思明)之亂,唐將郭子儀、李光粥等九位節度使,率兵二十萬圍攻安慶緒(安祿山的兒子)所占的鄴郡(現河南省安陽縣)。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后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后軍全線崩漬。郭子儀等退守河陽(現河南省孟縣西),并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這時剛好從洛陽回華州,途經新安、石壕、渲關等地,根據自己目睹的事實,寫了一組詩《三史三別》,《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這首詩,敘述差變乘夜捉人,連衰年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長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官致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在文學史上,他把現實主義傳統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階段,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有《杜工部集》。

  3、教師評點(目標2)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開頭四句是全篇的第一部分,寫故事發生。四句各寫一人,各自身份、舉動和彼此關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預示將有一場災難降臨。

  交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寫故事的展開。在差役怒呼、老婦苦蹄聲中,一個飽受戰禍的家庭的種種不幸,一步步展示出來。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第一層:從老婦自敘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說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見戰爭之慘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活著的人茍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遠地去了。可見戰爭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婦希望以自家處境來搏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完裙。

  差史并不領會老婦人的哭訴,仍然通老婦家出差役。老婦人只得回答,家里沒有男人了(隱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孫子和喂奶的母親,寡媳衣不蔽體,貧困可知,也見得戰爭破壞之嚴重。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差吏仍是追問不放。老婦自請赴役,仍從掩護老翁出發。力雖衰而請赴役,并請即刻動身,故作懇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騷亂終于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聽到抽泣之聲,也許是寡媳.在哭泣,也許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詩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時,只跟老翁告別。一夜之間,經此巨變,凄苦、悲憤,盡在不言中。

  石壕村這一戶人家,三男被征,兩男戰死,衰年老婦又被抓走服役,留下老翁、寡娘、幼孫三人,在兵荒馬亂中將何以度日?等待老嫗的又將是怎樣的命運呢?詩人的心,是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的。詩人抨擊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

  四、學生齊讀,若有不明白自由提問。

  五、小結

  這兩首詩,《龜雖壽》為樂府詩,《石壕吏》為歌行體古詩。《龜雖壽》抒發了作者積極奮發、老當益壯的豪情。《石壕吏》抨擊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

  六、布置作業 。 1`

  A、 背誦古詩。

  B、 完成課后練習一、三。

  C、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則故事。

  七、說課精要:古詩較難理解,因此以教師講解為主。

  八、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預習

  背誦前兩首詩,朗讀后三首詩。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課外閱讀讀后感)3'

  二、抽查背誦。

  三、正課

  (三)相見歡

  1.聽錄音后,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詞。

  2.教師簡介作家作品。

  《相見歡》選自《南唐二主詞》,作者李煜 (937-978),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后主。975亡國降宋,后被毒死。

  相見歡,詞牌名,又作烏夜啼。這首詞是李煌降宋以后寫的,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

  3.教師點評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上片寫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個皇帝變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另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下片用一個具體的比喻,把離愁比喻成亂麻,剪不斷,理還亂。這離愁,不是一般的暫離故鄉,而是亡國之愁。作者由一個皇帝變成一個囚徒,屈辱的現實生活,迫使他體驗到一般人所嘗不到的生活滋味。這個比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無可解脫的愁苦。

  這首詞寫出一個亡國的皇帝成為囚徒后切身感受。黃昇《后來諸賢絕妙詞選》卷一題往:此詞最凄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

  4、學生齊讀這首詞。

  (四)《觀書有感》

  1.學生集體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節奏、感情。

  2、教師簡介作家作品

  這首詩選自《朱文公文集》,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學家。

  3.教師點評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開句用一個比喻,把半畝方塘比喻成一面剛打開的鏡子。突出水的清亮。第二句寫天光和云影一齊映人水塘,不停地晃動,暗示活水不停地流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者問水塘為什么如此清澈,因為有源頭的活水不斷地流來。詩表面上寫水塘清因有活水來,實際上是比喻作文章如何來的新的材料、新的主題、新的構思、新的手法、新的語言,要靠平時不斷的積累。從生活中積累,從詩書中積累。只有不斷的積累沉淀,才能寫出好文章。設喻巧妙。

  (五) 清平樂

  1.集體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節奏、感情。

  2.教師簡介作家作品

  《清平樂》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

  3.教師點評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寫農家房屋矮小及房屋旁溪邊的自然景色。如水墨畫,幾筆勾出農舍及周圍環境寧靜清幽。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既然有環境描繪,必有人物點綴。作者從帶醉意吳吉入筆,寫出一對白發翁姐說著柔媚的吳語互相打趣。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農家兒忙著各自的農活;最可愛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也在溪頭剝蓮蓬。一個臥字寫出小兒頑皮、淘氣的動作。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農家耕樂團。刻畫了農家信然自樂的生活景象。也表現作者對人民生活的關切。語言清新、活潑、流暢。

  4、學生自由朗讀,若有不明之處提出來,集體解決。

  四、小結

  《相見歡》是詞,寫出一個亡國的皇帝成為囚徒后切身感受的無可解脫的愁苦。《現書有感》用水塘清因有活水來比喻作文章要善于從生活中從書本中吸收營養。《清平樂》描繪農家治然自樂的生活景象,也表現作者對人民生活的關切。

  六、布置作業 。 1`

  A、背誦這三首詞。

  B、默寫詩詞五首。

  C、根據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或詞,寫一段賞析的文字。

  七、說課精要:古詩較難理解,因此以教師講解為主。

【七年級上冊《龜雖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七年級道德與法制的教學設計03-02

七年級英語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設計03-05

初二上冊歷史《戊戌變法》教學設計09-29

五年級上冊《我的戰友邱少云》教學設計08-2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七年級下《短文兩篇》教學設計02-28

八年級上冊《治水必躬親》教學設計03-03

江南逢李龜年教案設計(精選5篇)06-20

一年級上冊《y w》教學設計(精選6篇)10-18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