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
一、選材契機
今年帶孩子們出去游玩時,在公園一角看見一處爬山虎,孩子們都非常好奇:爬山虎為什么能夠爬上墻?趁著孩子的求知欲,我選擇了本篇課文:葉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腳》,讓學生們對爬山虎有個更深刻的了解。培養孩子們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二、教材解讀
《爬山虎的腳》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是怎樣用腳在爬的,啟發人們留心和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第七單元是第七冊教材的最后一個單元,訓練重點是“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斷”,除了要從讀到學寫,訓練圍繞一個意思寫片斷之外,還要復習鞏固本學期學到的讀和寫的基本功,使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擔負著學習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斷”的任務,因此在本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很少有見過爬山虎的,對課文可能就不好理解。但是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教學中通過抓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研究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同時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就更了解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然后再讓學生演示,加深理解。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劃、看、討論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詞語,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動詞,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五、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這節課你們想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設計理念】讓學生質疑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地投入到課堂中來,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設計理念】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
【設計理念】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
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我還為孩子準備了一張畫紙,讓他們親手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邊畫邊說出它的正確的位置。這樣既調動了孩子的學習激情,又掌握了知識,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設計理念】圖文結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致。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動手畫一畫、說一說更活躍了課堂氛圍,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交流話題三: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
小組合作討論,劃出相關的動詞,然后匯報。(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設計理念】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多媒體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
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
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現象中滲透人文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內化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三、引導發現,總結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1)觀察細致。(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設計理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方法將是他們受益終身。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2、課外查詢資料:(1)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設計理念】讀寫結合,學有所用,既是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讓學生在練筆中提高了寫作能力。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的學習需要課堂外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查閱資料,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
板書設計:
25 爬山虎的腳
葉子美:嫩紅 嫩綠 新鮮 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么爬:觸--→巴--→拉--→貼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課堂《爬山虎的腳》公開課教學設計(精選12篇)11-07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