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再讀書》教學設計
《讀書再讀書》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激發興趣
1.師:(1)一位巴格達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個陌生的聲音對他說:“撿幾塊石頭吧,明天,你會既高興又懊悔。”
(2)“懊悔”是什么意思?(懊惱、悔恨)
(3)商人撿了幾塊石頭繼續趕路。天亮了,他掏出石頭,它們都是寶石。商人無比高興,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卻很懊悔。
(4)他為什么高興,又懊悔什么呢?
2.過渡:是啊!像這種既高興又懊悔的事在我們生活中時常出現,好比讀書就是如此。
3.板書:讀書。
二、學習課文第3、4節,揭示課題
1.作者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對我們談了他讀書的切身體會,請你默讀課文3、4小節,用“ ”劃出讀書的好處及作者現在的懊悔。
2.學生讀課文3、4節,并劃句。
3.指名交流。
4.小結,并把課題補充完整。
師:為了使自己在長大成人后,不至于懊悔自己書讀得太少,我們現在就應該“讀書再讀書”。(補充課題,齊讀)
5.過渡: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喜歡讀書,它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三、學習課文第5—11節
1.接龍讀課文6—10節,其他同學邊聽邊用“ ”劃出讀書的好處。
2.課文向我們列舉了讀書的五種好處,它們分別是 。作者用了相同的寫作方法:先 (生答概括)后 (生答具體),分別用5小節詳細介紹了讀書的5種好處。現在分小組學習這部分內容。
3.分小組學習。
各組長打開學習包,選擇你們喜歡的那一節,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
每小節的學習要求分別是:
第6節:造句(閱讀新體驗3)
提示:①讀句2遍;②思考1、2分句是什么關系?3、4分句與1、2分句又是什么關系?
第7節:質疑問難,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
第8節:①理解“悄然”、“賞心悅目”的意思。②如何理解這一節的意思。
第9節:①如何理解這里的“偷”和“裝在自己腦子里”?②既然說“偷”,為什么還說好呢?
第10節:“豐富的人生”指什么?
4.小組匯報學習情況,并作交流。(交流方式自定,朗讀可自讀、挑戰讀、邀請讀;問題可自答,也可考其他小組……)
5.小結:師引讀第11節
課文最后一句“為了明天不致懊悔,讓我們快快來撿寶石噢”。這“撿寶石”與“讀書”有什么關系?
四、拓展練習
1.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父母、朋友、鄰居等等,讓他們談談讀書的體會。
2.仿照課文第6—10節,用總起分述的方法把讀書的好處寫下來。
學習目標:
1.自主積累詞語若干個。理解“懊悔、身臨其境、賞心悅目、囫圇吞棗、悄然”等詞語。
2.正確朗讀全文,知道“商人撿石頭”故事與讀書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
3.了解讀書的五種益處,能根據自己的讀書經驗,總結一、二種讀書的益處,并用“總起分述”的方法寫下來。
【《讀書再讀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