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的教案設計
《想北平》的教案設計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反復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鄉之情;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反復閱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
2.探究與活動,進一步了解古今天涯人孤獨的鄉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思鄉之情,熱愛故土
二、教學重點: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北平的妙處。
三、教學難點:文本的主觀性和讀者的個人體驗結合點的把握。
四、教學方法:反復閱讀,用原句解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廿七(niàn)粘合(niān)什剎海(shí chà)
菜圃(pǔ)空曠(kuàng)橘子(jú)辜負(gū)
2.字形
3.詞語
俊偉:清俊雄偉/均調:配合得均勻合適
愧殺:形容極度慚愧/清福:指輕閑安適的生活
5.閱讀文章,思考老舍與北平的關系,作者為什么愛北平,并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老舍筆下的北平是什么樣子的,它有哪些特點?
6.在對話欄中寫出自己的閱讀體會,課上進行交流。
一、導入:
在人類情感世界的錦囊里,有一顆由甜蜜、溫馨和苦澀凝結成的珍寶,就是鄉情。一條曲曲彎彎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樹,一聲熟悉的吆喝,一陣紅棗米粥的香氣,都是引發游子鄉情的催化劑。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與心靈的歸宿卻永遠指向生養你的那片故土。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對鄉情最精妙的詮釋。
二、作者介紹
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過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過,在他寫作的41年里,大部分時間卻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過的。不論是在倫敦,在濟南,在青島,在紐約,他都在寫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終在北京。
據統計,在老舍的作品中 共有240多個北京的真實地名。這種細節上的真實是老舍作品的現實主義風格的顯著特點之一。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搖籃,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鄉。北京是老舍創作的源泉。
他生于北京西城舒姓的貧寒家庭,滿族。父親舒永壽清朝皇城護軍,正紅旗。母親馬氏,貧苦出生,正黃旗。(所以我們在課文中看到的北平更多的是屬于平民的北平。)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因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當“立春”。老舍是他的筆名。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后旅居美國從事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應 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 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點是,大部分是寫北京的。它們的“北京味兒”(即指用提煉過的普通北京話,寫北京城,寫北京人的遭遇、命運、希望。)很濃。代表作,一般公認的有:長篇小說《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中篇小說《微神》、《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話劇《龍須溝》、《茶館》。全是寫北京的。
三、解題:
1.“想”。(標題的“想”為什么不換成“寫”?)
明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想”帶有濃烈的主觀情感。“寫”可能只是客觀的描寫,“想”表明作者不僅要告訴讀者北平是什么樣,而且還要人們分享他對北平的愛。文章開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說:“我真愛北平。”但馬上又說:“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說不出”三個字,在兩段文字中四次出現,表明老舍難以用有限的文字道盡自己對北平的愛。
2.“北平”。(學生研讀1-3節思考,作者筆下的北平是怎樣的北平?他對北平有著怎樣的“愛”?從1-3節中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是“我的北平”(第一節);“我愛我的母親……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等(第二節);“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第三節)
四、研讀課文4—6節,回答問題
1.“寫什么”
寫什么(作者筆下北平的特點)(3—6節)景物復雜有邊際(形散)人為之中顯出自然/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其它地方
2.“怎樣寫”
(1).上海、天津
巴黎熱鬧——北平安靜
(形散)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
四大歷史都城
美國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對比襯托手法
(情) (情)
我真愛北平 真想念北平
(神聚) (神聚)
(2).語言特點:幽默詼諧,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鮮明生動。如“差點事兒”,“擠得慌”,“帶霜的玉李兒”,“還不愧殺”等蘊含極其深刻思想的話語經老舍說出,卻是極平常普通,通俗易懂,顯示了語言大師舉重若輕的功力。
例:“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俏皮,但通過這兩件典型的事物的對比,透射的是老舍對于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眷戀,也有老舍的一種民族自豪感在里面;
例:“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平淡似水如菊,不矯情,不故作姿態,沒有激情昂揚的贊美,也沒有自怨自艾,僅僅是沁入骨髓的思念。
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語言樸素中蘊含典雅。
“面向著積水潭……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這幾句話,描繪了環境氛圍,自然景物,又寫了樂在其中的人,景語、情語融為一體,富有生活氣息,具有詩情畫意,言淺而旨遠,令人回味無窮。
句式靈活,整句的運用,使語言抒情味更濃。
3.“為什么這樣寫”明確:《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現北平,老舍覺得很難:“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寫什么?他又不愿“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掛一漏萬,埋沒了北京的種種好處。如果只是機械的羅列平鋪直敘寫成一篇北京地方風光的指南就更沒有味道了,因此,老舍決定寫出“我的北平”,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他拋開一切美好的詞語,用最通俗質樸的言辭,用最能引人共鳴的表達方式,通過與巴黎等城市的比較突出北平的特點,表明北平與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為一體的關系,表達“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
4、揣摩關鍵語句的含義和情感。
①真愿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北平的偉俊。啊,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
答:此句道出了作者對北平的那種難以用語言表達,難以割舍,刻骨銘心的愛。
②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
答:本句在突出北平的與眾不同時,道出了作者對北平的喜愛之情。
5、體會最后一句話的深層含義。
明確:這篇散文寫于1936年,作者當時不在北京。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的簽訂,適應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都說明華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為一個熱愛北京的愛國知識分子憂心如焚,思今家鄉之情,較平日更為強烈,這一聲呼喚,充滿了民族憂患意識,震人心弦。
小結:1.文章中流露的感情; 2.給我們寫作的啟示。
四、布置作業:就一些具體的人、事、物寫一篇有關家鄉的散文,要做到言之有物,真情流露。
附:板書設計
景物 俊偉 上海、天津(情) 復雜有邊際 巴黎 (情) 我真愛北平 人為之中顯出自然 四大歷史都城 真想念北平 (神聚) 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其它地方 (神聚)(形散) 對比手法
【《想北平》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想北平優秀教案10篇05-20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