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教案參考
吆喝教案參考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
2.分析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介紹復雜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體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關注。
教學重點
1.品味京味語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結構,學習本文在材料安排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列舉的詞語的音、形、義。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販的吆喝聲,并做簡單的描述和評論。
教師
搜集當地的一些吆喝聲,并進行歸類。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廣告可以說是我們現代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我們幾乎每天都接觸到廣告,這一切都源于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那么,在信息技術還很不發達的年代,廣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樣的呢?(學生猜測)對,那就是“口頭廣告”,通俗地說,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廣告的一種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們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樣的一番韻味呢?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蕭乾筆下的舊北京城那悠遠的吆喝聲吧。(教師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情況。
a.為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注音:
局囿()招徠()餑餑()秫()秸
荸薺()()隔閡()商販()蘸()
b.口頭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招徠隨機應變油嘴滑舌隔閡
3.交流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傾吐欲望和閱讀興趣。
a.學生交流各自所搜集到的本地的吆喝聲。
首先在各學習小組內部進行交流,然后各小組推薦到班上進行交流。具體要求有:對此吆喝進行簡單的介紹、模仿和評價。或者先由學生模仿該吆喝聲,然后由其他同學猜猜這一吆喝代表的是哪種商品的經營,最后由學生進行簡單介紹和評價。
b.在學生介紹完各自搜集到的吆喝聲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列出四至五種吆喝聲 (兼顧時間、品種、聲調特點),請2~3名學生嘗試進行介紹。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同學的介紹,并就同學的介紹寫下若干的優點和不足,包括內容、條理、語言等方面的評價。
研讀與賞析
1.自讀課文,通過比較把握課文的內容及結構。
a.自讀課文,就以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
◆課文介紹了關于北京街頭吆喝的哪些內容?與同學的介紹有哪些異同?
◆與同學的介紹相比,課文的內容似乎更為豐富、復雜。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條理清楚、雜而不亂的?
◆你覺得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著怎樣的感情?你能從同學的介紹中聽出這種感情嗎?
b.學生圍繞上述問題思考討論后,在班上進行交流。
相關提示如下:
◆課文介紹的內容:
吆喝所代表的經營品種(4~10段);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11段);吆喝的聲調(12段);吆喝的音韻節奏(13段)等。
◆課文的結構層次:
教師應引導學生找總起句、過渡句來理清文章的脈絡,從而梳理出如下板書:
◆作者的感情:
作者在對老北京街頭吆喝聲的娓娓介紹中,包含著懷念之情,包含著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同時也對這些口頭文化遺產的逐漸消失而感到惋惜。(末段“倒還剩一種吆喝”即可體會出來)
c.在討論、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在對紛繁復雜的事物進行介紹時,如何才能做到有條有理,秩序井然?
參考提示:首先,要將要介紹的事物分成若干“類”(或若干方面的內容);其次,將這些“類”按一定的內在聯系安排好先后順序;最后,應使用一些具有概括作用的總起句和上下連接的過渡句。
體驗與反思
1.模擬吆喝,體味“吆喝”這一口頭文化的獨特魅力。
a.學生自由選擇文中提及的吆喝聲,進行模仿。并由學生從語氣、語速、語調、音量等方面加以點評。(教師也可積極參與其中,進行京味語言的示范)
b.五人一組,請兩組同學分別進行表演,無規律地進行不同品種的吆喝,重現老北京街頭的熱鬧場景。
2.交流與討論:你如何看待當前街頭的吆喝聲?
此題意在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與深度,答案不求同一。教師宜引導學生從現代城市形象的角度來思考,并最終落實到“關注生活”這一目標上去,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課堂討論后,可讓學生以“城市的吆喝”為話題作文,作為課外拓展延伸的作業。批改后,出一期作文展。
【吆喝教案參考】相關文章:
《狼》教案參考(通用8篇)10-05
《秋水》教案參考(通用8篇)10-28
風的觀測教案設計參考04-20
雙語活動教案參考范文(精選6篇)03-15
橙子的教案參考內容(通用11篇)04-14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參考(精選10篇)09-20
《生命離不開水》教案參考(精選5篇)04-28
看云識天氣教案參考欣賞(通用10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