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爺爺的手》的教學反思
《地球爺爺的手》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所以激發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應始終致力去做的事情。《地球爺爺的手》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桃子熟了自己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在教學時,我們不妨運用這樣兩條規律,使學生對課本上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1)當所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疑問的時候,學習者會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2)當所學知識揭示了自己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的新的含義的時候,學習者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們喜愛玩紙飛機而紙飛機必然落下,這是學生習以為常的現象,誰也沒去考慮過其中的“為什么”,就像課文中寫到的桃子熟透了會自動掉到地上一樣。于是,我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并建構新知的平臺。再加上教師巧妙的“強調”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個平時沒留意的細節,并以此為切人點,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以此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而在設計本堂課的同時,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我,就是如果在一堂課中將識字和閱讀兩不誤。任何老師在上公開課時,都不想把精彩的部分省略,可那樣就會使得眉毛胡子一把抓,課堂中就沒什么重點可言,都是輕描淡寫地過過場。后來經教研員指點,我才覺得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根據新課標規定:小學低年級語文重點是識字,而本堂課,我卻把重點放在了閱讀部分,淡化了識字教學,并且識字的手段也太單一。因我舍不得放棄任何精彩的教學內容,使得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太多,以致課堂時間匆忙,每個環節落實得不扎實,最后連學生寫字的時間都沒有,寫字教學一堂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可偏偏沒了。這節課后,讓我明白,教學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最后只會都落得一場空,要舍得放棄,教學必有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教學要準確把握好教材和組織教材。
【《地球爺爺的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球與地球儀》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09-24
《地球媽媽》教師教學反思04-11
手形添畫美術教學反思01-28
《老爺爺趕鵝》教學反思精選六篇02-28
《爺爺和小樹》課堂教學反思(精選9篇)02-01
地球村主題單元教學反思(通用11篇)03-20
《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04-28
中班主題活動《冬爺爺的禮物》教學反思(精選10篇)07-23
《手的衛生》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