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全解《洲際導彈自述》
課文,漢語詞語,指教科書中的正文;推敲文字;督促讀書做文章;窗課,習作文字。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全解《洲際導彈自述》,歡迎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背景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種子選手:體育比賽進行分組淘汰賽時,被安排在各組的實力較強的運動員。這里是比喻說法。
比擬:比較。
貽y誤:耽誤。
首屈一指:彎下手指頭計數時,首先彎下大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
威懾:用武力使對方感到恐懼。
鞭長莫及:比喻力量達不到。
我行我素:照著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
先發制人:先動手以制服對方。
措手不及:臨時來不及應付。
高不可攀:高得無法攀登。形容很難達到。
搖身一變:神怪小說中描寫人物或妖怪一晃身就變成別的形體,現指壞人改換面目出現。
防不勝防:要防備的太多,防備不過來。
一紙空文:指沒有效用的文書。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朱毅麟,男,研究員,1934年8月17日生。1953年畢業于南京工學院土木系,1959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研究班,1955~1957年任大學助教;1958年起從事火箭與人造衛星的研究設計工作,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設計部科技委副主任、國家高技術航天(863-2)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綜合專題組成員:89年至今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學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我國“實踐2號”一箭三星衛星系統的主要設計者之一,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2等獎,立2等功;早年主持完成了“長征1號”運載火箭和返回式衛星的方案設計。1987年以來,主要從事我國空間技術和人造衛星的發展戰略研究,多次獲部級科技進步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64年起從事業余科普創作,編著出版“太空中的多面手”等航天科普書7本;發表航天科普文章250多篇,多次獲全國及省、部級優秀科普作品獎,《洲際導彈自述》一文被作為范文收入多種中學語文課本。現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和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
2、我國核武器與航空航天技術發展概況
20世紀50~60年代,面對西方霸權主義和技術封鎖,我國核工業的科技人員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于64年10月16日我國在西北地區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當量2萬噸級,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1967年6月17日,我國在西北地區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爆炸當量為百萬噸級。
1958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指示,成立了由錢學森、趙九章領導的581組,開始進行人造衛星的研制工作。隨后建立了651設計院(衛星設計院),有30多個研究所投入651任務。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這在中國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自從1970年中國第一星“東方紅”一號升空以來的20多年間,中國獨立研制、成功發射了42顆國產衛星,其中通信衛星7顆、氣象衛星4顆,返回式遙感衛星17顆,科學實驗衛星14顆。這些衛星大多數是發射成功后,便投入了國民經濟的實際應用,從試驗階段向應用階段過渡時間之短,是世界上少見的。
【第二部分: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本文采用自述的方式,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生動活潑而又通俗易懂地說明了洲際導彈的相關知識。
二、文章脈絡
本文先介紹洲際導彈的誕生時間、地點及巨大作用,然后分別介紹了洲際導彈的類別、構造、使用的燃料等,再簡要說明了洲際導彈的外形、速度、威力及發展變化等,最后指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是導致洲際導彈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
全文共15段,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簡要介紹洲際導彈誕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巨大作用。
第二部分(2~8),分別介紹洲際導彈的類別、內部構造、彈頭、使用的動力燃料、發動機、制導系統等內容。
第三部分(9~14),介紹洲際導彈的身高、體重、射程、威力、飛行速度、發展變化等內容。
第四部分(15),指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是導致洲際導彈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
三、寫作方法
1、生動的說明方式
本文以“自述”的形式成文,全篇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擬人化的手法來說明,用“現身說法”的形式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洲際導彈的相關知識。
2、擬人化手法的運用
本文采用第一稱的方式,用擬人化的寫法將洲際導彈說明得生動形象,細致具體。這種寫法使得文章通俗易懂,被說明的事物也變得親近可感。
四、重難點導析
1、根據課文內容,簡述洲際導彈的發展過程:
洲際導彈的發展過程為:1957年在蘇聯誕生;20世紀60年代從地面發射改為地下發射,后又改為機動發射;70年代發展為“分導式多彈頭”。
2、文章在說明洲際導彈時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⑴分類別:按起飛位置和攻擊對象可分為地對地、地對空、空對空、空對地等。
⑵作比較:我們導彈和炮彈雖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卻有著本質的不同;不僅外形尺寸比炮彈大得多,而且內部構造的復雜程度也遠非炮彈所能比擬。
⑶列數字: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圍三五米,使用液體發動機體重一百多噸,使用固體發動機時體重二三十噸。
【第三部分:類文品讀】
載人宇宙飛船是一種能保障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以執行航天任務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我國研制的載人宇宙飛船的主要用途是進行近地軌道飛行,試驗載人航天技術;考察軌道上失重和空間輻射等因素對人體的影響,發展航天醫學;對地球資源進行勘測,為經濟建設提供資料。
我國研制的“神舟”號載人宇宙飛船,由乘員返回座艙、軌道艙、服務艙和應急裝置等部分組成。返回座艙是飛船的核心部位,它是飛船上升和返回過程中宇航員乘坐的艙段,也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不僅要求和其他艙段一樣能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階段的各種應力和環境條件,而且還要求能經受再入大氣層和返回地面階段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軌道艙是宇航員在軌道上的工作場所,里面裝有各種實驗儀器和設備。服務艙安裝推進系統、電源和氣源等設備,對飛船起服務保障作用。應急救生裝置保障能在應急情況下使宇航員安全返回地面。
此外,載人宇宙飛船還采取如下措施以解決一些特殊問題。一是環境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調節艙內和航天服內的溫度、濕度和壓力,保證宇航員所需的氧氣量、通風量、用水量,并吸收和處理廢物。二是人工控制措施,主要是在自動系統失靈的情況下,由人參與操作和控制飛船,處理應急狀態下的一些情況,免生意外。三是安全返回措施,主要是確保宇航員安全返回。這除了設置可靠的防熱保護層保證返回艙不致被燒毀外,還要使返回過程中的制動過載裝置非常有效,以保證宇航員的身體能夠承受;同時還要提高落點精度,以便及時發現宇航員。四是高可靠性措施,主要是力爭萬無一失。為此,在把宇航員送入大空之前,飛船各系統和設備均要進行可靠設計,關鍵部件采用雙備份或三備份,飛船須在嚴格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地面測試,并進行模擬飛行試驗。
1.上文三段依次介紹了我國研制的載人宇宙飛船的、和解決飛船一些特殊問題的措施,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
2.從第二段看,對載人飛船各艙段的共同要求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3.為確保宇航員安全返回,文中介紹了哪三點措施?
4.從文中看,宇宙飛船在正式載人飛行之前要完成哪三方面工作?目的是什么?
⑴工作:
⑵目的:
(參考答案:1.主要用途;組成部分;分類別或分類2.能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階段的各種應力和環境條件。3.①設置可靠的防熱保護層。②使返回過程中的制動過載裝置非常有效。③提高落點精度。4.⑴工作:①對飛船各系統和設備進行可靠設計。②在嚴格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地面測試。③進行模擬飛行試驗。⑵目的:保證高可靠性,力爭萬無一失。)
《洲際導彈自述》教案
教學目標:
繼續了解掌握說明文的基礎知識,學習《洲際導彈自述》了解有關洲際導彈的知識,了解我國核武器的發展現狀,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說明文中的擬人手法的運用及作用,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理解科普說明文《洲際導彈自述》嚴謹的科學性和幽默的趣味性。
教學過程:
1.解題:這是一篇介紹核武器的知識的科普說明文。“自述”是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方法,讓導彈自己講述自己,類似人的自我介紹,實際還是作者介紹。這種寫法使得文章生動活潑,形象具體,易于讀者接受。
2.結構:全文有15個自然段,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導彈的誕生。
第二部分(2—8):導彈的類型。
第三部分(9—15):洲際導彈。
3.內容:先從洲際導彈的誕生說起,介紹了它的誕生時間、地點和巨大作用;接著介紹了它的類型、構造、使用的動力燃料,在這里用了分類別、做比較的說明方法;又詳細的說明了它的外形、速度、威力及發展變化,最后又指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軍備競賽是導致洲際導彈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在這里作者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4.了解洲際導彈:
構造:它由發動機、制導系統、彈體結構三個部分組成。
性能:爆炸威力大,速度快,飛得高,命中率高(誤差小)。
發展過程:1957年在蘇聯誕生;20世紀60年代從地面發射改為地下發射,后又改為機動發射;70年代發展為“分導式多彈頭”。
類型:地對地、地對空,空對空、空對地,彈道式、巡航式,近、中、遠程洲際。
5.中心:這篇科普說明文,以擬人的手法,親切自然地介紹了導彈的類型、構造及功能、威力,具體地說明了洲際導彈的外形、速度和威懾力量,并指出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是洲際導彈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
6.順序: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
7.特點: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相結合,從不同角度對洲際導彈作了全面、簡要而又通俗的說明。生動,表現在用擬人手法,采取洲際導彈“自述”的方式,拉近了讀者與洲際導彈這一陌生事物的距離,這樣就使說明更加具體形象,更容易受少年讀者喜愛。
《洲際導彈自述》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科學小品,按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科學、小品。科學,就是知識性;小品,就是文藝性。知識性是知識比較豐富,資料比較廣泛,數據比較準確,能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文藝性是就是運用文藝的手法,如詩歌、謎語等,文筆要輕松活潑,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科學道理通俗形象生動易懂。本文中科技知識比較豐富,講述的是大多數人知之甚少的尖端武器。學習時可以采用分類列表的方式,對課文進行理解。如可以把文章分成構造、性能、類型和發展過程列表,使課文內容一目了然。這是一篇介紹核武器的知識的科普說明文。“自述”是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方法,讓導彈自己講述自己,類似人的自我介紹,實際還是作者介紹。這種寫法使得文章生動活潑,形象具體,易于讀者接受。很多語言生動的文章都運用擬人了手法,課下找出幾篇文章,認真閱讀,體會擬人手法的作用。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全解《洲際導彈自述》】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語文《地毯下的塵土》課文全解12-08
《彩色的夢》二年級下冊語文課文04-14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課文的復習要點03-20
一年級下冊語文全冊備課教案(通用10篇)02-09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日出》課文精講09-26
高中語文《庖丁解牛》教學設計02-24
冀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測試題全冊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