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課程教學反思
《乘法》課程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我在備課時,鉆研教材,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基礎出發,精心編寫學案,力求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上都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以一個生動的例子引入課題,使學生對有理數乘法有較好的認識,達到在觀察中感受、在嘗試中探索、在練習中發現、并自主歸納的目的。學生剛認識負數這個新朋友,在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后,學習有理數的乘法,會有一定的困擾。預期學生會在符號上出現問題,故在學案的編寫中,注意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的把問題呈現,我及時發現并糾正這些問題,體現為每一個學生著想的理念。
一節課下來,學生初步掌握有理數乘法法則的關鍵所在符號的確定,然后就都是小學的乘法知識,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自主學習。同時,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有效地進行分層,完成強化練習,有效地開展課內技能訓練。
二、由情景引入,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提高了本節課的教學效率。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施中自始至終引導學生探索、歸納,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本節課特別注重過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教學效果令人比較滿意學生從例子中發現有理數乘法區別,自主歸納出法則。對有理數相乘法則的探究過程中,運用了分類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體現了數學建摸的過程和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兼顧思想、方法和趣味。例題,練習以及思考探究題目的選擇,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在討論發言中的各種靈活方式成為課堂上的亮點。
三、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探索有理數乘法法則是本節課的重點,同時它又是一個具有探索性又有挑戰性的問題,因此在這一教學環節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心設計了問題訓練單,將學生分學習小組開展學習合作學習,使學生經歷了法則的探索過程,獲得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為了讓學生將獲得的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便于記憶和提取,在教學的最后環節,我組織學生對有理數的乘法和有理數的加法進行對比,通過討論、比較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從而使自己的認知結構不斷地得以優化。學生自己建構知識,是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基本觀點,當新知識獲得之后,必須按一定方式加以組織,為新知識找到家,并為新知識安家落戶。
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學生間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為了尊重學生的差異,以學生個體發展為本,我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個人性格不同,采用異質分組,使不同性格的學生組對交流、互換角色,達到了性格互補的目的。采取分層作業的方式,讓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使每個人的認識都得到完善,這正是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具體體現。
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我們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深加工、再創造,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自主學習。
不足之處:
(1)在探究法則的過程中,盡管在情景中的實際含義是由學生完成的,但教師的教學痕跡還是比較明顯,可以更加開發一些;探究的程度不夠。
(2)總體設計前輕后重,而且對學生字母表示數的掌握水平估計過高。
(3)對學生靈活方法的鼓勵和及時評價,還要進一步提高。
(4)由于時間緊張沒有及時進行課堂反饋,課下需要及時收集反饋意見。
【《乘法》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2、3乘法口訣》的教學反思02-26
音樂課程的教學反思03-20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課程教學后的反思(通用10篇)06-08
數學《表內乘法二》教學反思02-02
不進位乘法教學反思(精選10篇)11-21
《用7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教學反思03-19
新的課程改革之教學反思03-20
《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10-18
《棗核》的課程教學反思(精選9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