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日》教學反思
關于《春日》教學反思
今天講了古詩《春日》一課,進行了一次新的嘗試。我把學習古詩的方法寫在黑板上,課堂上的學習就按照我寫的步驟去完成。學習的步驟是:1、知詩人,解詩題。2、抓字眼,曉詩意;3、入詩境,悟詩情。
第一步是由我簡單介紹作者朱熹,然后帶領學生先從字面上理解題目,有的說:“春日是春天的節日”,還有的說:“春日就是春天的好日子”……對“春”字理解的對,但對于“日”字理解的不夠準確,這也正是這節課要突破的難點和重點,所以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并沒有急于肯定和否定,而是讓他們帶著這個疑問繼續學習。
第二步的學習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時我提出了幾點要求:1、自由大聲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同組交流讀。2、組內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提出不明白的字詞或詩句,互相補充,互相學習。解決不了的記錄下來,全班一同解決。
這個過程我給了學生很充足的時間,學生學的也很積極。但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學習還停留在利用工具書查找字詞的意思,沒有從內容上去思考問題。而對字詞的理解也脫離了具體的語言環境。這樣的理解顯然是機械的,沒有經過大腦深加工的,學習的效果是低下的。所以,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字詞,從文章的內容去思考問題是我以后在課上需要重點培養和訓練孩子的一個“點”。
第三步是突破難點的關鍵。這個環節沒能完成預定目標。學生乏味,教師枯燥。課堂氣氛一度陷入尷尬。之所以造成這個原因,一是問題提的有問題,而是我沒有準備課件。光憑學生透過文字去理解體會詩的意境是比較難的。我想如果配上圖片,學生的想象和情感會一下子被激發,“入詩境,悟詩情”就會順理成章,迎刃而解了。
為了彌補這個漏洞,并驗證有課件的幫助能輕松的突破難點,我利用中午的時間簡單做了一個課件,下午第一節課又繼續講《春日》這首詩。講完后感覺還可以,下面把過程簡述如下,請個位老師多多指點:
1、齊讀古詩春日
師:作者是在天氣如何的日子里到哪去做什么?你從哪些詞當中知道的?
生: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里,我是從“勝日”這個詞知道的,勝日就是天氣晴朗的日子
生:地點是泗水河邊,我是從“泗水濱”這個詞看出來的
生:作者去尋找春天,“尋芳”這個詞告訴我們的
師:大家理解的非常到位,如果你是詩人,到泗水邊去尋找春天,你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色?
生:我看到了綠綠的小草
生:我看到了小花
生:我看到了小魚在河里游來游去
生:我看到了小花向我露出了笑臉
生:我看到了可愛的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
生:我看到了柳樹綠了
……
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的美,如果把大家說的全放在一起那將會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詩中句子回答我
生: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你們能讀的讓我感受到是無邊的光景嗎?
生讀的很到位
師:你們能讀的讓我感覺到眼前的景色煥然一新嗎
生讀的也很到位
師:大家想不想看一看這春日的美景呢?(師播放課件)
師:從大家的表情和贊嘆聲中我看出大家已經陶醉在這美景中,誰能用詩中的句子來抒發一下自己此時的心情和感慨
生:萬紫千紅總是春(有感情的)
生:無邊光景一時新(有感情的)
師:詩人此時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樣的,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種快樂和陶醉閉上眼睛再一次和詩人一同回到那個美麗的春日。
齊讀全詩(深有感情)
最后進行“惜春教育”,告訴大家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尋找自己人生中美好的春天。
整個過程流暢,朗讀基本上沒有怎么指導,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覺。當然這和上午的學習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上午的學習我想下午也不會這樣順利。這讓我想到,如果上午的第三個步驟像下午這樣來處理,就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了。
【《春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最新《春日》教學設計02-14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