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看探究學習的教案設計
關于我看探究學習的教案設計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各種學習途徑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探究學習的主要特征是“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長期以來,在傳統的學習中,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忽視發現與探究的價值,影響了學習的結果和效果。因此,要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基本要求。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
一、培養探究學習意識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說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以適應現代化科技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在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如何進行探究性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從三個方面作了嘗試:
二、激趣引思,創設探究學習的氛圍。
皮亞杰認為:“興趣實際上是需要的延伸,興趣是能量的調節,它的加入便發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語文教學的每一節課應盡可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滿足,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1、創設情境,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調動探究的情感。
如教學《荷花》一課,課前我創設了良好的探究情境,利用錄音朗誦荷塘配樂,老師敘述畫面內容:“在藍藍的天空下,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在愉快的感知后,我因勢誘導:“看了荷塘的美麗景色,此時此刻你最想干什么?”有的說:“我想知道課文中的哪些內容與畫面內容相符?”有的說:“我想快去閱讀課文,并把描寫荷花的好詞佳句積累起來。”于是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的語言文字中,并在探究中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內容,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巧設懸念,引導學生去探究,激發他們無窮的創造潛能。
如教學《灰雀》第2—9自然段時,我故作疑惑:“列寧喜愛的灰雀被男孩捉走了,這是為什么?”這時,學生積極投入到問題情境中探究。他們爭先恐后要發表自己的探究結果。有的說:“男孩關心灰雀,怕灰雀凍著。”有的說:“男孩想研究灰雀的生活習性。”有的說:“男孩想把灰雀養在家里,每天聽它唱歌。”興趣的滿足,思維的激活,使學生個性化的探究得以充分的展現。
三、挖掘教材,教給探究學習的方法。
閱讀教學中學生探究學習的顯著特點是:問題——探究——新問題——再探究。它強調發現,強調質疑能力的培養。在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蘊含著許多有價值的問題。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挖掘教材內容,鼓勵學生大膽圍繞課文題目、課中插圖、課中文字、課中標點、課文空白、課文結尾、課后練習等方面對學習內容產生“再發現”,并選擇個人、小組或群體合作等方式進行探究,變“要我知”為“我要知”。如《小攝影師》一課結尾寫了小男孩去取膠卷,還沒回來,高爾基十分惦念。一個學生向我發問:“老師,小男孩到底有沒有回來?”我抓住契機引導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智慧力量探究以后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有的說:“小男孩拿來膠卷給高爾基拍照。”有的說:“小男孩回去取膠卷時發生了意外。”在熱烈討論的過程中,只要看法合乎情理,我都給予鼓勵與肯定。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又如《“你們想錯了”》這一課,在揭示課題后,教師問:“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學生提出問題的情緒高漲。有的問:“課題為什么要加引號?”有的問:“‘你們想錯了’這句話是誰說的?你們指的是誰?”還有的問:“為什么方志敏說你們想錯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欲望,自然而然就點燃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火花。
四、主體實踐,提高探究學習的能力。
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教師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踐活動,特別是查閱資料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變被動的消極接受為主動的積極探究。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首先學生扣題質疑:“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圓明園毀滅前是什么樣子的?要不要重建圓明園等。”然后教師歸納總結重點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探究方式上,學生提出了自學、合作、交流的方法;在獲取知識的途徑上,學生提出了閱讀課文、到圖書館查閱資料、觀看影視作品等方法;在朗讀方式上,學生提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默讀,可大聲讀,可對讀;在理解課文內容上,學生提出抓重點詞句談體會,邊讀邊想象,勾畫圈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結合導讀與課后思考練習題抓住重點內容學習。根據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法,讓學生充分自學后,我通過“我怎么知道你們讀懂了?”這一問題引導交流,有的回答問題的答案;有的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有的通過想象把圓明園昔日的美景描述出來;有的談自己對句子的領悟等。課后,我讓學生繼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收集圓明園的資料來探究圓明園的相關知識,這樣學生在相互合作中不僅扮演了發現者、研究者的角色,而且在自主、寬松的閱讀實踐中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實踐的學習狀態,探究能力在自主實踐中得到提高。
實踐證明,在和諧、平等、互動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展的權力,使學生擁有主動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參與中主動發展,在發展中獲取新知識,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主體實踐.
1、利用好奇心,引發探究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具有探究意識,首先要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小學生對大自然的一切知識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強。利用這個特點,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如一位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這樣引導學生:語文學習是非常有趣的,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和語文成為好朋友,你會變得越來越聰明,你能像書中的小朋友一樣提一些語文方面的問題嗎?學生爭先恐后發言,有的說:“老師,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寫?”有的說:“語文要學些什么呀?”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后,適當地給予鼓勵,學生的探究興趣越來越濃。再如:《“你們想錯了”》一課,板書課題后,學生就發現這篇課文的課題與以往的課題不一樣,課題上有引號,抓住他們的發現,問:“請大家回憶,什么情況下,要使用引號?”根據學生的回答,再問:“這句話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這樣由學生的發現一步步激起他們學習探究課文內容的興趣。
2、質疑問難,增強探究意識。
探究意識來自于質疑,善于發現問題,才會去探究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好求謀解”來增強其探究意識。漢語中,有很多一字多義,一詞多義的現象,如《邱少云》一課中有這樣兩句話:“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用20分鐘。”這里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燒了半個小時才漸漸熄滅”。這一句的“才”與上一句的“才”一樣嗎?學生通過質疑了解到兩個“才”的意思不一樣,前一句表示時間短,后一句表示時間長。戰斗之所以結束得快,是因為戰士們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勵。再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有這樣一段話:“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哦!我恍然大悟,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來。”抓住人們大笑追問:“人們為什么笑?”“魯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嗎?”在學生探討不出結果時,及時給學生介紹魯迅生活的時代背景,再討論,學生明白,原來四周黑洞洞是指舊社會的黑暗。碰壁指的是與反動勢力做斗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學生完全理解后,繼續追問:“通過談碰壁這件事,你體會到了什么?”進一步使學生了解魯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鼓勵獨特見解,鞏固探究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要使學生不輕易認同別人的觀點,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敢于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有利于鞏固學生的探究意識。如《窮人》一課中,對于桑娜是否應該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老師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把不同意見的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辯論,發表自己意見,深入理解課文。再如教學《狐貍與烏鴉》一課時,對狐貍有什么樣的看法?大部分學生認為狐貍很壞,有個別學生提出狐貍很聰明,善于動腦筋。對不同的看法,教師應予肯定。但指出,狐貍確實動了腦筋,但是它是采取欺騙的手段來達到不勞而獲的目的,這是不好的。再如《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學完后,可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現在有人提出在圓明園的舊址上,重新修建圓明園,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烏鴉喝水》一課,學完后,問:你還有其它辦法讓烏鴉喝到水嗎?
學生通過日積月累,漸漸的會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識。
二、教給學生自行探究的方法
探究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具有主動性、開放性和創造性。教師在教學中不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我對“探究學習”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學習,下面談談一些粗淺認識和體會。
五、要善于引導
強化探究的意識現代教育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寬廣淵博的專業知識、純熟的專業技能和深厚的專業情感,更要求教師能在平凡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究,不斷地創新。教師應從長期的應試教育思想中解放出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站在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角度,認真鉆研教材,善于引導,積極挖掘教材中每一篇課文所蘊含的創造因素和智力價值,有目的的強化學生探究、創新的意識。
在學習《燕子》這一課時,我們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學會用兩雙眼睛讀書,一雙眼睛看字面上的內容,讓學生劃出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的文字,另一雙眼睛搜尋文字后面的內容;讓學生思考小燕子為什么春天才來?同時我們還要引導學生拿起“望遠鏡”,思考一下小燕子時常飛在麥田上,對莊稼有啥益處?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隨時叩問自己學習《燕子》這一課所得到的知識和自己已有經驗有什么聯系?這樣有利于及時內化新知并將其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通過這樣的訓練,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強化了探究的意識。
六、要巧妙設疑
激發探究的興趣疑是一切發現和探究的基礎,學生質疑是他們創造靈感的催化劑。新課改中,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正是把激發學生的探究的興趣放到了重要地位,語文教學中,巧妙地設疑,不但能對文章內容的感悟起到幫助,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思考、樂于探究和討論問題的動機和興趣,從而達到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應該從兩方面入手:
1、設置的問題具有階梯性。手指頭有長短之分,一個班的學生成績及認知能力也因人而異,參差不齊。因此,設置的問題應符合學生年齡和知識特點,做到難易適度,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讓學生樂于探究和討論。如小學語文教育專家于永正老師在教學《驚弓之鳥》這一課時,先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一張弓,讓學生指出哪是“弦”,接著又畫了一支箭,這樣有了弓、有了箭就能射鳥了。可是古時候有個叫更贏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夠把大
雁射下來,這是怎么回事?名家設計這一系列的問題具有鮮明的階梯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既輕而易舉把學生引入新課,感知了課文的大意,又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2、設置的問題具有啟發性。在語文教學中,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開放性、啟發性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如教學古詞《憶江南》時,我特意設置這樣的引入語:同學們,春天對于大家來說,都很熟悉,一提到春天,我們腦海中就會浮現春暖花開,萬木吐綠,好一派充滿著生機盎然的美景。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贊美過春天,描繪過春天,大家能回憶一下學過的關于“春天”的詩句來,短時間內,“春眠不
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江水暖鴨先知,桃花流水鱖魚肥”、“不知細葉誰栽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等優美名句勾起了同學們對《憶江南》的相關問題深入思考。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了學生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3、讓學生會發現、善于發現問題。學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識后,那么在課堂上會很踴躍的發問,但是有的學生的問題經常停留在一些詞語不懂上,無法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還有的學生根本就發現不出問題,在《撈鐵牛》一課,甚至有學生提出了鐵牛是死是活的問題。這樣,問來問去,既浪費了時間,又沒有什么意義,所以,要讓學生明白哪些問題對掌握課文內容真正有幫助,我們才來解決這些問題。(1)通過課文標題發現問題,《全神貫注》一文,寫誰全神貫注?從哪幾方面知道羅丹全神貫注?有的課文在結尾處發現問題,如《峨眉道上》,最后一句話:啊,默默地付出辛勞的鋪路人啊,你是真正的無名英雄。問:平常,我們把什么樣的人叫英雄?為什么說鋪路人是無名英雄?(2)通過重點詞句發現問題。如:《白楊》一課中,有“沉思”一詞,在文中兩次出現,爸爸這兩次沉思,都想了些什么?說明什么?(3)根據文章前面要求預習的內容發現問題。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每篇課文前面都有預習內容,往往揭示出了問題,要引導學生從中發現。
4、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探究、解決問題。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發現問題后,就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問題。要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嘗試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于自己的獲取新知的途徑。這“新知”可以是對所有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對別人不新,而對自己卻是新的。(1)讀思結合,探究問題。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讓學生仔細閱讀,盡可能從已有的資料中找到答案。對難題要推測幾種答案,經過周密思考,選擇最佳答案。如:《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有這樣一句話,“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連用了兩個“不可估量”是為了()。教師出示三個答案讓學生選擇。①強調說明圓明園的毀滅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難以推算的巨大損失。②強調說明圓明園的毀滅在祖國文化史上的難以推算的巨大損失③強調說明圓明園的毀滅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難以推算的巨大損失。從畫線部分可以體會到()①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②作者對侵略者的仇恨。③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④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贊美之情。學生必須反復閱讀才能得到正確答案。(2)思議結合,探究問題。經過閱讀思考,學生通過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與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與已有答案不一致,這不一致有可能是學生找到的答案錯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個。這時可讓同桌議一議。(3)合作討論,探究問題。我國有句俗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分小組合作互幫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為學生探究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探究氛圍。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傳授與接受的關系。很難形成互動、合作的關系。在新的課程體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對話、合作理解的師生關系。在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時,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1)教態親切,情緒飽滿。(2)多翹拇指,多表揚。(3)發現問題,及時指導。(4)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2、充分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積極探究。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的階段目標中列出了綜合性學習的具體目標。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渠道,在觀察、實踐中,積極探究。如第十冊實踐活動《創辦班級圖書角》,利用班委會,號召全班學生創辦班級圖書角,圖書管理員全班輪流擔任,大家分工合作,討論、探究怎樣為圖書登記造冊,設計制作什么樣的借書卡,制訂書籍借閱制度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激發。再如第十二冊實踐活動《搞一次環境調查》,學生通過調查周圍的人群,對自己居住所在地的環境進行考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著撰寫調查報告。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促使學生積極探究。
3、靈活采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營造探究氛圍。(1)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很容易激起學生興趣,探究氛圍容易形成。(2)開辟第二課堂,在學生中成立文學社、攝影組、宣傳組等課外活動學習小組,教師只當參謀和觀眾,為學生營造探究氛圍。(3)開展實驗活動。如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請學生親自做實驗驗證伽利略的話的正確性。
總之,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我們教師要責無旁貸地擔負起此責,利用語文課堂這塊陣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能夠終生受益。
【我看探究學習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學習動手剝教案設計02-25
她是我的朋友的教案設計03-19
《我的長生果》 教案設計(通用10篇)12-10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教案設計(通用5篇)09-27
大班的活動教案設計之我做奧運小健將08-29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