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楊氏之子》一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絕。
這篇文章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畫出停頓,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边@句話,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楊氏之子的聰慧?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我想,學生在領會文章的妙處時,也一定能激發他們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在學完課文后,我創設了一個練習情景,用“張”“李”“劉”等姓氏來替換孔,如,張君平說:“此是君家樹。”讓學生模仿應答,訓練他們的思維,使學生學以致用。這一環節,學生發言積極,對答如流,課堂氣氛很活躍,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古文的濃厚興趣。
另外,我還拓展了《世說新語》中的《謝太傅篇》與《徐孺子篇》作補充材料。有了這篇文章的學習經驗,再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文本的妙處,我發現學生再讀古文時確實老練了許多,而且能饒有興趣地去探索語言的魅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驚喜,同時也充分說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不過,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1、調控學生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每次的課堂教學似乎都只屬于一部分人,還有少數學生一直游離于課堂之外,無法讓他們專心聽講,這真是老師心中永遠的痛。
2、在語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對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我的反饋還不夠全面。其實,這也是教師個人文學修養的欠缺所致。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優點我會繼續發揮,對于不足,我會積極地改正。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通用11篇)05-27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