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不應是“斷章》的教案設計
《語文不應是“斷章》的教案設計
語文不應是“斷章”
【引子】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讀完卞之琳的這首韻味無窮的《斷章》,我看到了宇宙萬物息息相關,互相牽連,不可分割的美。新黑格爾主義哲學家布拉德雷告訴我們,“絕對”是在無數的“相對”中呈現的,誰孤獨誰就失去世界。是的,世界是一個完美的存在,我們應該看到樹木,更應關注整片森林。由此,我想到課改的春風吹拂下的我們深愛著的語文。它應是學習活動的“整個世界”,是各學科的“領頭羊”,語文學習不應“斷章”于課本、課堂,它應在豐富多彩、鮮活生動、富有強大生命力的課本和課堂之外汲取營養。
一、語文教材——應是“千樹萬樹梨花開”
“課本無非是個例子”,“小學語文教材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憑借”,“我們的教材有弊端”,“教材太老了”……這樣的呼聲,在教學中已經司空見慣了,但又有多少教師真正地行動起來重新審視教材,或靜心靜氣地去動教材的“奶酪”呢。大家怨過恨過,仍舊是我拿我的舊船票,登我的舊客船。其實大家都知道再好的教材也有其局限性。我們應當樹立新的教材觀,使有限的教材(幾十篇課文)發揮出無限的育人功能和無限的價值來。另外,我們不應老關注教本,一個個有生命有靈氣的學生才是我們真正要關心的“教材”,學生對教材才有真正的發言權、選擇權和主動加工權。我們應把課本徹底地放給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興趣學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成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讓教材之樹開放出芳香的“梨花”來。
。保耙驗閻鬯詯邸
新學期伊始,當同學們興趣盎然地拿到新書時,我讓每位學生利用一周的時間通覽教材,從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課文,進行精讀。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或讀、或背、或講、或演,學得有滋有味,在疑難處還請求老師或別組同學幫助。當我問起一位一向討厭背書的學生為什么也背得這樣投入時,他的回答是:“因為愛所以愛!”每次上語文課,孩子們都爭著向我推薦他們想學的課文?此麄儗W習的情緒那樣高昂,學得那樣投入,我也常常沉浸在激動與幸福之中。正如《論語》中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挑戰無處不在”
新課改下的孩子應是挑戰、質疑型的,課堂中敢于向權威、向教材、向老師挑戰。如在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最后一段時,學生認為“……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可是靈車漸漸地遠去了,終于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學生閱讀中提出,言靈車之消失而選擇“終于”一詞不大合適,因為這樣好像是我們在期盼靈車早點過去的感覺,不能準確地表達當時為總理送行的人們的心情,應改成“最后”。我接受了學生的看法,并同意他們對教材進行修改。又如,學生在讀到“這時,黃繼光身負七處重傷……”時,學生提出,黃繼光去炸碉堡,最后不是與敵人同歸于盡了嗎,那么作者怎么會知道這么準確?另外,在當時敵人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作者后來怎么知道那“七處”是“舊傷還是新傷呢?……”我深深為孩子的智慧所折服,欣喜孩子不迷信教材和權威。同時也相信把教材徹底地放手給學生,學生便真的成了研究者和發現者。
3.“走進編輯部的故事”
“回眸文化經典,親近文學大師”。學生進入高段,不應只停留在課文,更應把學習的觸角伸向文學深處,去熏陶,去感染。首先我讓學生走進一些文學大師,如冰心、巴金、茅盾、高爾基、馬克·吐溫等,讓學生閱讀他們的優秀作品;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中外名著名篇以及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學精品;到報刊上找格言、成語、名言、警句等;從中外寓言、童話、詩歌中選出美文,裝訂成冊。然后自己制定背誦計劃,每天背上一句、一條或一篇。最后把自編的教材與全班同學交流,實現資源共享。讓孩子在經久不衰的古今精品和人生格言警句中漫游、熏陶、汲取養分。讓古今中外遺留下來的巨大精神食糧如同陽光一樣照徹孩子稚嫩的心靈,讓每個學生在健康理想中成長。另外,我還經常與學生共同商定刪除文質不美的課文,進行重組教材。
為了放飛孩子的心靈,發揮孩子們的睿智,培養他們的想象力,我嘗試通過收集資料,重組教材,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空白填補。如《小鎮的早晨》第三自然段是通過人多、沿街擺滿各種土特產、趕集的農民訴說自己的產品價廉物美、寫出小鎮早晨的熱鬧的。教學時,我抓住了農民“甜甜地訴說”這一詞,再現生活場面,創設交際情景。
師: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趕集農民,你會如何向顧客推銷自己的產品?顧客又是怎樣表現的呢?(生思考兩分鐘,紛紛舉手表演)
第一組:
生1:來,看一看,瞧一瞧,不看“蝦”一跳,一看就知道,我的魚蝦都是剛捕撈的,鮮著呢, 這位老大爺,你買幾斤?
生2:嗯,這蝦確實不錯,我買。
第二組:
生3:這位老奶奶,來,您老人家年紀大了,要注意加強營養噢,快買只家養雞,補補身子,價錢好說!
生4:多少一斤?……
二、語文課程——應是“一支紅杏出墻來”
美國教育家華特也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家庭、社會,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家庭小天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來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的,可傳統式教育卻人為地互為封閉、互為割裂。生活化的課堂則改變了這種傳統模式、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1)了解學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情況及學生和家長的生日。在家長或學生生日前,讓他們想想該向家長說些什么,或家長會你說些什么;如果你送禮物給家長,你會寫什么話;師生合作表演加以訓練。(2)每逢節假日,向學生交代,走親訪友或朋友親戚到你家里去應該說些什么以及怎樣說。開家長會時,我特向家長布置“特殊作業”(如,每周帶孩子去一趟書店等),要求他們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言傳身教”,做好榜樣,并不斷向學生了解家長完成“作業”的情況。(3)學校舉行的一些重要活動、學校的有關通知,我把它當成一項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向家長敘述、轉告,或寫成一段文字交給家長。(4)要求家長尊重孩子,民主地對待孩子,家庭中一些事盡量讓孩子參與,以商量的語氣和孩子探討,讓他們也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請孩子以寫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話告訴父母。另外,如果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家長更是贊許有加。
社會大舞臺。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社會這個大學校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社會上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才都可以請進學校課堂,成為學生的師長和學習榜樣。工廠、田間、福利院等都可以成為教育學生的課堂。我們學校把塘下鑫田集團、瑞安福利院、臨河公園、人民政府等,作為學生的學習基地,讓學生接觸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認識水平。
三、語文學科——應是“采得百花成蜜甜”
新課標中首次提出了學科間的綜合問題,而語文學科是“母語”,是其他學科的“領頭羊”,有其自身的優勢和責任,理應實現與其他學科的主動綜合,使各科教學與語文學習建立緊密的聯系。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使其更具創造性和發展性。
如以低段語文的寫話與數學學科的整合為例談一談我的做法:
1.講故事、激興趣
我用課件向學生介紹了許多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如羅素、華羅庚、蘇步青等。他們不僅研究數學,還寫了許多數學方面的文章,如果同學們也能堅持寫數學方面的文章,不僅可以把數學學得更好,還能把寫作水平提高。學生寫數學作文的愿望被激發起來了。
2.舉例子、做示范
接著,我又引導學生討論怎樣寫數學作文,教給他們一些知識,并親自寫下水文。學生逐漸嘗到寫數學日記的甜頭,如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這樣寫道: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商店買來好多東西,有1箱啤酒,我數一數,一排有6瓶,共有4排,總共有24瓶。我列的算式是6+6+6+6=24(瓶)。爸爸告訴我以后我學了乘法,還可以列乘法來計算:4×6=24(瓶)或6×4=24(瓶)。我看了爸爸給我列的乘法算式,真是太神奇了,我多么希望快點長大,升到二年級。
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后,學生不僅消除了畏懼的心理,還喜歡上作文。此外,語文學習還可以跟自然課、美術課找到結合點。
【結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是源源活水,不應是一潭死水;語文是精彩的“長篇”,不應是“斷章”,唯有這樣,當“語文”站在橋上,不僅自己是風景,還欣喜地看到整個靚麗的世界。
【《語文不應是“斷章》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教案設計《狼》02-15
語文教案設計師生情03-20
復習復韻母語文教案設計03-19
孫雙金與情智語文教案設計02-11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