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案設計
《乞巧》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六冊29課《乞巧》
【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它想象豐富、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教學目標】
1、會寫“乞”等四個生字。
2、能字正腔圓地誦讀《乞巧》,感受古詩的韻律,并會背誦。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滲透古詩學法,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將古詩置于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蕩漾激情的字里行間中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開神話的面紗
1、課件出示:浩瀚的夜空……
配樂講述,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2、板書:乞巧
師提示學生注意字音變調。
生齊讀。
二、品讀涵詠,漸入古詩意境
【一讀】──讀準確
自由讀古詩。
讀后學生評議是否字正腔圓。
【二讀】——讀得有節奏
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合理停頓。
師生合作讀出節奏
【三讀】——讀出味道
〈一〉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談談收獲和疑問
〈二〉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通過“望文——聯系詩句,生義——體會意思。”感受這兩個字的意思。
課件出示:宵——霄
從篆書到楷體,讓學生對比部首
把這兩個字放回詩句中再細細品味。
齊讀:七夕今宵看碧霄
(2)引讀
〈三〉走進神話意境——“牽牛織女渡河橋”
課件放大兩顆星,簡介牽牛星和織女星
齊讀:牽牛織女渡河橋。
(1)利用插圖,配樂慢慢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
(2)借助故事體會“渡河橋”
(3)了解“鵲橋”這個意象。
(4)把感受帶進詩句讀。(個別指導→齊讀)
(5)
課件出示詩詞剪輯——歷代詩人吟詠“牽牛織女”的詩句:
課件逐句出示:
引讀,讓學生讀出相應詩句。
〈四〉吟詠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齊讀這兩行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讓學生說說地上的人們在做什么:向織女乞巧
(2)課件打出:資料袋的內容
動筆圈圈畫畫學一學資料袋,和同桌交流。
(3)圖文結合想象詩句所描述的畫面。
課件出示:唐朝、宋朝乞巧畫面
交流:你從詩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讀詩句(個別指導→齊讀)
引導學生了解古詩的表達方式
激發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5)女孩子們向織女乞求什么?讓學生填填《乞巧歌》
再打出民間的一首《乞巧歌》。
(6)交流:如果這些愿望都能實現,我們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
小結:對幸福的向往是歷朝歷代人們共有的情感,人類永恒的情感!七夕——乞巧節
〈五〉詠嘆經典
(1)小結誦讀:
師:……仰望清朗的夜空——
生:七夕今宵看碧霄
師:……茫茫的銀河——
生:牽牛織女渡河橋
師:……仰起了頭——
生:家家乞巧望秋月
師:……織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
生:穿盡紅絲幾萬條。
(2)生配樂朗誦。
(3)小結:泱泱中華,悠悠千年,那歷史的長河里沉淀了多少我們祖祖輩輩傳下的經典啊!
(4)配樂背誦后簡介詩人林杰
三、寫字
坐端正、仔細看、認真聽,示范書寫四個字
學生寫字
四、余音繚繞
課件:星空
拓展、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乞巧
鵲橋
智巧
幸福
【設計說明】
本設計意在抓住古詩文的韻味和情味,引導學生走進與乞巧相關的一個家喻戶曉神話傳說“牽牛織女渡河橋”,體會它千古傳頌的魅力,然后一步一步深入人們的內心,感受七夕乞巧節的盛況,品味對幸福的向往之情。在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創設各種情境,使品讀層層遞進,讓學生和作者的心靈得到碰撞。尊重學生的自主體驗,滲透古詩學法,倡導個性化教學,并將古詩置于文化背景之下,詩畫互為補充,在體驗感悟、入境動情的品茗中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課文】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乞巧》教案設計 】相關文章: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
《平面向量》教案設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