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美》上課的教學反思
《橋之美》上課的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想
1、《橋之美》收錄在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的第三單元里,這一單元是說明文單元。但是,《橋》這篇課文與一般的規范性說明文不太一樣,它的語言生動形象,帶有一定的文學性。因此,在教讀這篇課文之前,我詳細地分析了單元教學要點,決定對這一單元進行單元文體教學。
2、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學生對說明文已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般說明文的特征和一些常用的說明方法,對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平實的特點也有所體會。因此,對這節課,我首先給的定義就是:它不是一篇一般的事物說明文,它是一篇帶有美學欣賞意味的小品文。基于以上原因,我確定了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品味本文詩意的描寫性語言,與規范說明文的語言作對比;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3、在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始終貫穿“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二、教學收獲
1、成功之處:
⑴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我盡可能地讓學生從自身已有的審美經驗出發,認識橋之美,進而欣賞美,感悟美。據此,我為課堂設計了四個環節:復習導入(出示趙州橋的結構圖)、文本解讀、拓展延伸(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美)、課堂小結。其中重點是第二個環節“文本解讀”。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步驟:
①畫家眼里的“橋之美”
②不同環境中的“橋之美”
③賞析、品味“橋之美”
④我看“橋之美”
⑵“文本解讀”過程中的四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而設計的,有一個由易而難、由淺入深的過程。
首先,畫家眼里的“橋之美”主要立足于課本,要求學生在快速跳讀課文后,能迅速找出作者的觀點。由這一部分,自然導出一些審美的基本原理。在這個環節中,我制作了一張幻燈片(小橋流水人家),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讓學生獲得感性、易于接受的審美感受。
其次,在不同環境中的“橋之美”中,我從網上尋找了許多關于橋的精美的圖片,更結合課本中的內容給這些圖片“歸類分工”,讓同學在觀賞這些美麗的畫面的過程中,真實的感受美,自然而然的收到美的熏陶。這一部分,也是為第三個環節“賞析品味‘橋之美’”做準備。
第三,在品味“橋之美”中,經過了剛才兩個環節,學生對橋的美已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有些學生大膽舉手,發表出自己的看法。我覺得,能夠正確表達自己,有自己的審美理解,就說明了學生是真正的讀進去了課文,我的教學目的正在于此。
⑶拓展延伸部分是我設計的一個較為出彩的地方。這個環節,讓學生從身邊日常事物出發,尋找生活中的美。我想,語文教學,教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做人”。語文的美麗,語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相信,我的學生,經過這樣一堂課,或多或少的,對美,對生活,會有一些新的體悟。
2、不足之處:
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第三個環節“品味、賞析‘橋之美’”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看到這些橋,會有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我的本意是想讓同學就文本來談對橋之美的認識,因此,就文中提到的幾種在不同環境中不同類型的橋,我在課件中準備了相應的文字,并配好了插圖,但實際在課堂討論中,同學們在談感受時大都脫離了文本,僅僅是就自己有限的感受,談有限的認識。而當同學的發言跟我的預期設想不一致時,我馬上就慌了,準備好的課件也忘了拿出來展示。
⑵時間安排的缺陷。由于上一部分討論時間過多,導致整個教學環節的脫鉤,直接的一個結果就是第四個環節“我看‘橋之美’”沒有時間進行下去。
以上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我課前對學情的估計不足有關。課前對學生的預習沒有做足工夫,指導不夠深入,再加上學生的審美經驗確實有限,因此,雖然少數同學有精彩的發言,但整體上,課堂發言的氣氛不夠熱烈。同時,由于對時間的把握不準確,有一個教學環節也沒有深入進行下去,這時,我有點情急心慌,來不及應變,這也反映出我教學經驗的不足,對課堂把握還不夠得心應手。
三、教學總結
總結這節課,有得有失。其一,發現了自己的優點,那就是在對文本的解讀上比較深入,能夠深層次地發掘課文內部隱含著的信息。第二,自覺擔任了學生的“領路人”的角色。我一向認為,學習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語文的學習,更主要的是學生的一種行為,一種習慣,而不是老師的“一言堂”。通過這堂課,我更深切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同時,通過這堂課,我更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對課堂的整體調控上,還缺少經驗,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不足之處更要努力改進。
【《橋之美》上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之方程教學反思03-20
新的課程改革之教學反思03-20
《橋》第二課時教學反思精選03-13
關于家鄉的橋的教學設計03-19
《讓友誼之樹常青》的教學設計10-09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總結03-20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