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設計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19 14:12:48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設計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設計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設計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愛國主義篇章,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寫就的民族精神頌。文章讀下來,極具感染力,可讀可誦可探討。如果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與學生能互動交流,平等對話,那么,這樣的一篇氣魄雄健豪壯的民族精神的頌歌,在學生的心里一定能激發出滿腔豪情和愛國熱情來,在課堂上呈現一片生機和活力。

  因此我設計了這么幾個教學環節,架構師生之間的對話平臺,以期實現我的活力語文課堂的構想。

  【導入環節】

  師:同學們,當我們耳邊響起《國歌》的時候,當我們唱著“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向著五星紅旗行注目禮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或感想?

  生1:我心中升起一股自豪的感情。

  生2:我的內心是激動的,豪邁的。

  生3:我想起了我們民族屈辱的歷史,以及不屈不撓的抗爭的歷史。

  生4:我就想著自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為祖國爭光。(師生笑)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偉大的革命家李大釗同志在20年代,即在我國處在艱難中的時候,寫下的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國歌》一樣激勵著中國人民努力沖破一切困難,奮勇向前。

  請同學們讀課題,根據課文的主題,指導學生應該重讀“雄健的國民”,凸現文本的豪邁氣概和強烈的愛國情懷。

  【整體感知環節】

  師范讀,再讓學生們放聲自由朗讀,談:你讀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1:我感受到文章透出一種強烈的雄健的精神。

  師:感受深刻準確,雄健的精神在文中具體指什么精神,知道嗎?

  (生1作沉思狀),

  師:還沒想好,是吧?

  (生1向我微笑點頭)

  師:等下考慮好了再來說,好嗎?(點頭坐下)

  生2:我從文中感受到,愈是艱難困苦,我們愈要堅強勇敢,才能戰勝一切困難。

  師:這也就是雄健的精神的涵義。

  生3:我讀到一個民族同一個人是一樣的,民族的進程不可能是平坦的,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

  師:從民族的進程聯想到人生道路,都需要雄健的精神支撐。

  生4:我發現本文運用一系列的比喻來說理,使文章生動起來。

  師:真是慧眼識珠,從本文比喻的妙用來談自己讀后的第一感受,與眾不同。

  生4(急忙的):而且作者選擇了一些具有民族標志性的事物,如長江、黃河、揚子江等來比喻民族精神,十分恰當。

  師:評析得很到位。

  ……

  【體驗與反思環節】

  1、“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生1:有。碰到一道數學難題,想了很久,想了很多方法,終于解了出來,那一刻感到很快樂,很自豪。

  師:這是經過自己不懈努力取得的成功,為自己驕傲,給自己增添了無窮的信心。

  生2:去挑戰某一種活動,也會帶來快樂和美好的趣味。

  師:比如說呢?

  生2:比如說我學習籃球投籃,一次一次地投,都投不中,堅持到第十二次,投出的那個球才投中了籃。這是我遭遇了無數次失敗之后而品嘗到的美好的趣味。

  師:在失敗面前,堅持,不氣餒,最后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生3:有一次參加詩歌朗誦比賽,發現對手們實力很強,因此賽前心理壓力很大,生怕自己競爭不過別人,會名落孫山。幸好自己還能頂住內外壓力,把比賽進行到底,結果取得了很好的名次。我的感受是:面臨困難和挑戰,如果能戰勝他們,就會體驗到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應該就是文中所指的美趣,一種壯美的趣味。

  師:是的,這種美趣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幸福,能催生出強大的自信心和人內在蘊藏著的力量,能帶給我們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去體驗這種趣味,去勇敢地面對困難,迎接挑戰,它能讓勇敢者更勇敢,讓懦弱者變堅強。讓我們像高爾基筆下的“海燕”一樣,“戰斗著,快樂著!”

  2、文章結尾說:“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這個看法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大多數的看法是贊成,覺得用雄健的精神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其樂無窮,對國對人也有很多的益處。有少數學生持不同的看法,也說出自己的理由。

  【教后感】

  面對愛國主題的文章,心里總是沒底、發怵:因為“愛國”這一主題實在太大,太空泛,一則很容易上成政治課或說教課,枯燥乏味,別說學生不愿意聽,連執教老師也可能是在課堂上勉強支撐著,苦熬著,心里與學生們一樣,巴不得下課的鈴聲早點響起。

  針對這一點,教師對文本的把握,對教材的處理、問題的設計,就顯得尤其重要。

  二則學生不大愿意談“愛國”,有時是覺得沒話可說,談來談去就那么幾句話;有時是認為在同學們面前談“愛國”,怕別人會笑話,說他(她)假等等。總之,在這樣的課堂上,較難調動學生們參與的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

  基于以上兩點的考慮,我在三個主要的教學環節設計了四個開放性的問題:

  1、在導入環節,請同學們聽《國歌》,談感受。學生會圍繞愛祖國、愛人民等主題展開,先在上課初營造一份與祖國緊密聯系的情感氛圍。

  2、聽讀、初讀課文后,談談你對課文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3、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4、文章結尾處的看法對不對?為什么?

  這些開放性的問題留給學生一定大的答題自由度,并聯系到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給師生之間的對話帶來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能在文本的基礎上生發、擴展,談出自己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暢所欲言,無所拘束,這為構筑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奠定了基礎。

  因此,在這節課上,老師教得投入、彰顯活力,學生的生命活力也在愛國篇章的激情感染下迸發出來,師生和文本不留痕跡地交融、互補。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