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14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幽靜、清幽、純熟、霎時“等詞語能夠運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學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落大意。學習生字新詞和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嗎?它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7課《月光曲》。
板書課題:17月光曲德貝多芬
2.學習后就知道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故事,還可以從中初步認識貝多芬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簡介貝多芬的生平。
二、聽課文錄音,整體感受。
三、初學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按思考題思考。2.檢查自學生字詞的情況。3.指名接讀課文,讀后評議。4.課文主要寫什么?5.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兩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簡單介紹著名鋼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詳細介紹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第二段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6.提出自學中不懂的問題。
四、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第一段,想想這段與第二段是什么關系?2.”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這是一個過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代學習目標。
(學習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還要繼續學習用回答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初學第二段,歸納主要內容。
1.帶著課后第1題3個問題默讀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題的自然段,并自己試說課文的主要內容。2.檢查自學情況,初步歸納主要內容。
三、細學第二段,歸納主要內容。
1.學習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讀2-5自然段。
思考:a.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寫什么?b.劃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鋼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討論思考題,邊讀邊理解句子意思。(3)貝多芬為什么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4)有感情地朗讀2-5自然段。
2.學習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讀6-8自然段。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劃出貝多芬彈完一曲,為什么又彈一曲的句子。
(2)邊交流,邊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純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聽出貝多芬鋼琴彈得純熟,感情深,說明什么?“您,您......表達了盲姑娘怎樣的感情?”
b.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以后的心情怎樣?會怎樣想?
(3)貝多芬彈完一首,為什么又彈一曲
(4)感情朗讀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寫出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彈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6)有感情地朗讀6-8自然段。
3.學習第9、10自然段。
(1)課文的哪一部分描寫了(月光曲》所表現的內容?(2)輕聲朗讀第9、10自然段,劃出兄妹倆被美妙琴聲“陶醉”的詞句,兄妹倆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3)討論交流,理解“陶醉”、“恬靜”意思。(4)有感情朗讀第9自然段。個別讀同桌互讀,集體:讀等形式,讀后評議(5)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下來的`?
三、運用方法,總結課文。
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以及《月光曲》所表現的內容,還再一次運用回答課后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我們下節課學習。
四、課堂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第4、5題。
一、復習檢查。
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指名接讀全文,讀后評議。
2.指導朗讀貝多芬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第2-5自然段應怎樣讀?
(2)第6-8自然段,重點讀好盲姑娘,貝多芬的話,體會應怎樣讀?
(3)第9自然段,重點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應怎樣讀呢?(結合插圖體會感情)
聽錄音、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評議。
三、指導背誦第9自然段
1.談談怎樣才能背得快?(談談背誦方法)
2.運用理清寫作思路背誦。
3.練習背誦,自我試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四、總結全文。
1.輕聲有感情朗讀。
2.學習課文后,你覺得貝多芬是-位怎樣的音樂家?
板書:同情勞動人民
五、課堂作業。
復述譜寫《月光曲》傳說的故事。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2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師:課件播放音樂《致愛麗斯》,剛才這一首優美的曲子,你們聽到過嗎?那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嗎?師: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覺得她很聰明啊,她是想當然的認為是《月光曲》,因為今天我們學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聽過嗎?據我所知,這是《致愛麗斯》,也就是獻給愛麗斯的意思,那這首曲子的作者是誰?你們知道嗎?生:貝多芬(師板書“貝多芬”)
師:貝多芬是一位非常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這首曲子是怎樣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貝多芬的《月光曲》,板書:月光曲
二、檢查預習。
1、交流資料。你們對貝多芬有哪些了解?請簡單地講一講。
2、檢查讀課文。糾正字音。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貝多芬在萊茵河散步時,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被盲姑娘熱愛音樂的情感感動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動了琴鍵,創作了這首月光曲。
三、自主探究,讀書感悟
1、抓住重點問題,引導學生讀書體會,經歷情感體驗的過程
我們知道貝多芬為窮兄妹倆彈了兩首曲子,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前8個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他為什么要彈第一首曲子?又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呢?然后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畫出來反復讀一讀,試試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默讀,師巡視,師插話:恩,有的同學很自然地拿起了筆,把一些句子畫了下來,我相信有他的理由,他或許覺得這些句子所描寫的情景打動了貝多芬的心。)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交流,哪段話所描繪的情景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請你先讀一讀,誰先來讀,好,請你讀吧。
生:讀“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師:這個同學讀得這段話就是兄妹倆的對話,被站在茅屋外的貝多芬聽見了,我們再往具體想,你認為貝多芬是聽到了兄妹倆的哪句話時,就開始心動了呢?
生:我認為應該是這句話“這首曲子多難彈啊,那有多好啊”師:同學們,請你們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讀一讀這段話,注意,要能打動貝多芬的心啊,讀一讀,來,讀出聲音來。
(生讀。)
讀了這兄妹倆的對話,你體會到什么?
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里又太窮無法滿足妹妹親耳聽曲子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反過來叫哥哥別難過,安慰哥哥說自己隨便說說罷了。
師:貝多芬被兄妹倆的互相體貼的手足之情感動了。
師:貝多芬彈完了一首曲子之后,有沒有離開兄妹倆的家啊?(生答)他為什么不離開?(他被姑娘熱愛音樂的精神所感動,想為姑娘再彈一首曲子。)
2、細讀第八自然段
1)、感受情景
師:你們可真會讀書啊。貝多芬多想再為姑娘彈一首他自己的曲子啊?可就在他要彈奏的時候,卻出現了一點小小的意外。到底是怎樣的意外啊?(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蠟燭滅了以后是怎樣地一副情景啊?(出示課件)請你用橫線劃出描寫當時情景的句子。
2)讀句子
a、默讀,想象當時的畫面。
b、齊讀,要求讀整齊,語調輕柔。
3)、理解詞語
師:那在這里的“清幽”一詞是什么意思呢?(秀麗而幽靜)能不能給它找個好朋友啊?(幽靜)
4)、點明〈月光曲〉的由來
師:當時貝多芬按鍵彈起的是哪首曲子啊?(月光曲)能談談你的看法嗎?(因為當時貝多芬是借助月光彈這一首曲子的,因此命名為〈月光曲〉。
3、細讀第九自然段
1)、整體感知
師: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出示課件,教師范讀)
2)、理解曲調
師:你們覺得這首曲子的曲調應該是這樣變化的啊?(出示課件)(舒緩—明快—高昂)老師這里有三副畫面,你們能不能根據剛才的文字的描述,把這三副畫排排順序?(312)(小組討論)
3)、整理畫面
a、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b、月亮升高,穿過微云
c、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師:你們想聽這首〈月光曲〉嗎?那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吧。(播放flash)請你一邊欣賞,一邊把重要的句子劃出來。(一邊欣賞,一邊介紹)這是第一副畫,它描繪的是月亮剛剛升起的畫面,曲調非常的輕柔;這是第二副畫,描繪的是月亮漸漸升高的畫面,曲調漸漸明快起來了;這是第三副畫,描繪是海風吹來時的畫面,曲調就變得十分高昂了。
師:下面我請同學把你劃出來的句子讀一讀,并對照一下,是描寫哪一副畫面的。
4)、讀句子
a、自由朗讀,要求讀通順。
b、齊聲朗讀,要求讀整齊。
c、個別朗讀,要求語調的`變化。
5)、感情升華
師:當皮鞋匠看著妹妹的時候,他看到了什么?(月光正照在她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他想到了什么?(她仿佛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相信同學們聽完以后肯定也有感想,跟大家說說你的感受吧。
4、讀第十自然段
1)、接近尾聲
師:同學們,你們被這美妙的音樂陶醉了嗎?(生答)正如你們一樣,
這兄妹倆也被這美妙的琴聲陶醉了,你們從哪里可以看出他們陶醉了呢?(他們連貝多芬什么時候離去都不知道。)
2)、點明主旨
師:那你們知道貝多芬為什么會匆匆離去嗎?(他要把《月光曲》〉記錄下來)
四、欣賞音樂
師:〈月光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今天我們正好有這樣的機會,就讓我們再來領略一次這首樂曲的美妙之處吧。(播放音樂)
五、拓展升華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的作品,希望你們課后能多去搜集貝多芬創作的歌曲,多聽聽他的樂曲,體會一下他的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
六、布置作業
完成作業本中的作業。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3
【教學目標】
1、學習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重點)。
2、感受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意境、內容,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以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創設情境,整件感知
1、初步感知:
看畫面,感受情境,談體會。
2、合作學習:
用兩分鐘時間讀第9自然段,組內交流討論: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說你知道了什么?教師指名反饋。
板書: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3、品讀體會:
根據月亮、海水的變化,把三種層次的感覺讀出來。
4、深入研讀:
個體朗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層來讀一讀。
⑴第一層:
自由讀→談體會→重點指導“微波粼粼”“霎時間”→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⑵第二層:
自由讀→談體會→重點指導“忽然”“刮”“卷”“涌”→自由讀→指名讀→站起來讀。
⑶第三層:
引讀→談體會→重點指導“波濤洶涌”→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三、回顧小結
過度:
好一幅美妙絕倫的海天月夜景!兄妹倆真的看到了嗎?
1、看板書、理思路。
2、朗讀:
⑴指名讀。
⑵接讀:
女→男→全班。
⑶齊讀:
配樂朗誦。
四、學習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
1、想象說話:
貝多芬美妙的樂曲深深感染了兄妹來,貝多芬離去后,盲姑娘兄妹可能會說些什么?
這時貝多芬,心潮澎湃,飛奔回客店,他一邊寫,一邊想,他想了些什么呢?
2、情感升華:
穿插再讀貝多芬的話,體會情感。
【板書】
樂曲聯想
柔和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月亮升高
月光曲
風卷巨浪
高昂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六年級月光曲練習題
一、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清幽()
恬靜()
照耀()
陶醉()
蘇醒()
二、閱讀下面的段落,完成練習。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的地方升起來。()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①月光照進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過輕紗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3.用“___________”在文中畫出實際事物,用“~~”畫出聯想的內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聯想描繪了三幅畫面,它們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從沒看見過的景象?
三、你還了解到貝多芬的什么故事?和大家說一說吧。
參考答案
一、幽靜安靜照射沉醉醒悟
二、
1.水天相接微波粼粼一縷一縷恬靜波濤洶涌
2.③
3.略
4.(1)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2)月亮升高,穿過輕紗似的微云
(3)海面波濤洶涌
5.因為盲姑娘是看不見的,但是她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再一次聽入神了,也襯托貝多芬創作的成功。
六年級月光曲知識點
生字組詞:
譜:譜曲譜寫歌譜棋譜樂譜年譜
萊:萊卡萊塞萊茵河
茵:茵褥綠茵茵綠草如茵
盲:盲人盲目盲道盲從文盲色盲
純:純熟純潔純藍純凈清純純真
鍵:按鍵琴鍵鍵盤關鍵鍵入
霎:霎時一霎霎時間
縷:縷述一縷炊煙條分縷析一絲一縷
陶:陶醉陶瓷彩陶陶器陶俑陶土
多音字:
樂:yuè音樂lè快樂
彈:tán彈力dàn彈弓
形近字:
鍵(鍵盤)健(健康)
霎(霎時)霧(云霧)
陶(陶瓷)淘(淘氣)
詞語解釋:
幽靜:寂靜。
斷斷續續:時而中斷,時而繼續。文中指琴聲不連貫。
清秀:美麗而不俗氣。
純熟:很熟練。
清幽:(風景)秀麗而幽靜。
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恬靜:安靜;寧靜。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記錄: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
反義詞:
幽靜——喧鬧微弱——強烈
陌生——熟悉純熟——生疏
斷斷續續——接連不斷
近義詞:
——聞名清秀——秀麗
激動——興奮純熟——熟練
恬靜——安靜照耀——照射
陶醉——沉醉
詞語搭配:
(幽靜)的小路(清幽)的月光
(美妙)的琴聲(波濤洶涌)的大海
課內問題:
1、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答:這篇課文講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倆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2、體會貝多芬和兄妹倆的品格。
答:貝多芬:同情勞苦大眾,具有音樂天賦和卓越才華。
兄妹倆:雖然生活艱苦,但熱愛音樂,對生活充滿樂觀態度;相互關心、體貼.感情深厚。
3、貝多芬為什么彈琴給盲姑娘聽?
答:因為貝多芬聽到茅屋里傳出自己的鋼琴曲,又聽到兄妹倆的談話,他為他們生活在窮苦中卻仍熱愛音樂、追求藝術所感動,所以要彈琴給盲姑娘聽。
4、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答:一個雙目失明的姑娘,這么愛音樂,又這樣懂音樂,這是知音啊!正因為遇到了知音,貝多芬才產生要為她彈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一一創作的激情油然而生。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4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了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并體會二者結合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彈奏第二音樂曲時的情和景。
三、教具準備:
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一)提出單元訓練重點分辨事物和聯想
(二)簡介音樂家貝多芬,導入新課。
板書:9.月光曲
(三)講授新課。
1.弄清彈奏第一音樂曲的經過。
(1)一天夜晚,音樂家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么?
(2)這琴聲為什么引起他的特別注意?
(3)音樂家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么?(指名讀這一段話)
弄清這段話中的.重點詞,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4)音樂家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
(5)音樂家貝多芬走進茅屋干了什么?
(6)他為什么彈琴?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說的?
(7)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應?
(8)為什么盲娘推測出陌生人是音樂家貝多芬呢?
(9)這時音樂家貝多芬用什么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
2、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的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的環境。
(2)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著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象看到什么?
(3)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放錄相,老師范讀,學生體會。)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怎樣?
(5)樂曲彈奏完了,音樂家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沒有?為什么?
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有關詞句。
(6)音樂家貝多芬飛奔回旅店干什么?
(7)記的是什么曲子?
(8)為什么要連夜把它記錄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音樂家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要創作《月光曲》?
(四)歸納小結:
歸納本課三個要點,并強調單元訓練重點。用以聯系后面幾課。
1、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聽彈記),是《月光曲》的譜寫經過。
2、按事情的發展,了解貝多芬感情的變化。(同情激動激情)
3、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文章中運用事物和聯想這種知識,究竟有什么好處呢?寫文章時,我們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從而幫助我們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寫文章時,在記事中,加上自己合理的聯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分辨事物和聯想,是這課的重點,也是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今天,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種知識,在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還要進一步學習。并把它運用到寫作中去,使這種語文知識轉化為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五)練習
1、學生朗讀《月光曲》8、9自然段。
2、布置片斷練習:《貝多芬回到客店》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并認識貝多芬是一個具有卓越才華和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偉大的音樂家。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鋼琴奏鳴曲《月光曲》錄音磁帶,投影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聽一段音樂(《月光曲奏鳴曲》第一樂章前四小節)說說聽后感覺。
2、學生介紹《月光奏鳴曲》。
3、一起來了解《月光奏鳴曲》背后動人的故事。
二、匯報預習
1、生字:
⑴指名讀字說部首,組詞。
⑵正音:券、縷、陌。
⑶正形:券的形近字:卷、拳、眷、豢、謄。蠟的形近字:臘。幽的筆順。粼、盲、瞎、茵的注意的部分。
⑷齊讀生字。
2、指名說主要內容。
三、讀中感悟,直奔重點
1、自由讀課文,哪幾段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8、9、10。)
2、自主學習8、9、10三段,你讀懂了什么?標記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組討論。
4、匯報:
⑴為旋律是怎樣的?應該怎樣讀?
(弱──強。)
指導讀“忽然……”有氣勢,高昂。
⑵作者是怎樣借助語言來表示音樂描述的意境的?
(聯想。)
畫出聯想的內容自由讀。
⑶這些聯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實在的事物。)
去掉聯想的句子再讀,這樣好嗎?
⑷練習對比讀,體會聯想內容的必要性。
5、小結:
作者正是通過對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的描寫,通過對月光下大海的描寫來表達音樂的內容、意境、感情,以具體的形象來展示音樂以景美寫音樂美。我們再讀,試背誦。
6、《月光曲》的教學反思
佳寧的老師利用過渡語將整個故事連起,讓學生自比貝多芬,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的情境,從而感受貝多芬迸發的靈感,聆聽優美的《月光曲》。按照這一宗旨,我們一同聽了佳寧老師的《月光曲》。不得不感嘆,美女與這篇課文的氣質就是絕搭,佳寧的老師的循循善誘,漸漸使學生走進了曲子。然而,我所思考的是,我與佳寧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如果照著她的風格上課,起到的效果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改——
課堂伊始,我引導學生思考貝多芬共彈了幾曲,此時拋出問題:為何彈了一曲再彈一曲?讓學生明確貝多芬彈兩首曲子的初衷是有差別的。此時我利用語言,將學生帶入情境,感受彈奏第一曲的原因。想象自己此時就是徜徉在萊茵河畔的貝多芬,享受寧靜的同時,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會想到什么呢?讓學生從文中找到答案,并將揣測到的貝多芬的心理披露在書中。學生通過畫句子,品詞語,讀片段,感受到了彈奏第一首曲子的原因——同情窮兄妹。
趁熱打鐵,我引導學生“大音樂家貝多芬這么忙,彈完一曲得走了”,學生此時一起否決,“沒走,又彈了一首”。我在這時恰當地問,你為什么不走呢?彈第二首前又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呢?學生畫句子,品詞語,讀片段,感受到第二次彈奏的原因——感激知音。
此時,文章進入高潮。我恰當地收回我的風趣,讓學生在悠揚的音樂中讀第九自然段,并思考,這段中有幾個畫面。音樂停止時,我用四個字概括出了第一個畫面的小標題“月灑銀光”,讓學生照樣子寫出另兩個小標題,以鍛煉學生概括小標題的能力,生補充的為“月穿微云”、“月照浪花”,我隨后將其板書。引導學生讀三個片段,邊讀邊感受節奏,同時播放音樂驗證,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將音樂表現出來。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互相評價,音樂的節奏漸漸在班級上空盤旋,我再次將朗讀引入佳境,男女生配合讀,齊讀,由于本段需要背誦,考慮到這段給學生的印象已經很深了,所以我還設計了補充讀的環節。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完成了背誦。
“貝多芬”我隨手叫起了一名學生,“你的這首曲子是為謝知音而作吧?”學生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繼續追問“為什么這大段描寫卻出自皮鞋匠的聯想呢?”語文課,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們“知其所以然”,只有在問題難度的漸次升級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才會有所提高。“妹妹是盲人,沒見過這樣的景色”、“連不懂音樂的哥哥都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想來貝多芬彈奏的一定非常好”……見學生沒有感受到我預設的一個重要的答案,于是我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詳略得當的寫法。此時課堂上出現了小斷層,顯然這個引導破壞了故事的整體性。之后我引導學生將《月光曲》的節奏與貝多芬今晚的際遇相聯系,說說自己得到了什么。學生很自然地想到,貝多芬走在萊茵河畔,心情恬靜,如音樂的第一樂章——舒緩;聽到窮兄妹的談話,看到貧困的佳境,內心泛起漣漪,如音樂的第二樂章——波動;得知這位盲姑娘竟堪稱自己的知音是,內心激動,正如音樂的第三樂章——激昂。本環節的設計還是很合本節課的節拍的,但是我只將表面想象給予了解析,卻沒有深究到問題的實質,“藝術源于生活”,這應該是為學生總結藝術來源的一個絕好的契機,可惜,我卻將這個機會付諸東流了。
我認為本堂課的一大敗筆還在于課后作業,我的想法是,突出聯想,讓學生敢于想。但過后想來,本單元的主題是藝術,本課要表達的也是音樂美,而“99”這個數字卻無論如何也融不進這節課,反而為本堂課留下了一個不協調的尾音。
我執教本堂課,得到了范老師、趙老師及中心組成員們的支持,他們課后為本堂課做出的評價為我留下了思考(優點略而不談):當教師的風格與文章風格不符時,何去何留?既然貝多芬的心情與音樂已經吻合,何不一句話將藝術的創作規律揭示一下?第九自然段是一個動態的景象,說成“畫面”會不會有失偏頗?學生概括的第三個小標題“月照浪花”不足以表現第三樂章的激昂時,師何不引導下去……當課下學生追著我要聽整篇的月光曲的時候,我才恍然,課上不曾播放過一整篇的音樂,這不僅是學生上本節課的遺憾,更是我的課堂設計的失誤。老師們和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是我課前所沒有想到的,我為她們呈現了一節缺憾的語文課,她們卻為我打開了語文課堂的天窗,我的受益豈止用“匪淺”來形容?
7、《月光曲》的教學反思
《月光曲》一文是關于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故事。文章生動地記述了貝多芬譜曲的經過。
全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開始敘述。貝多芬來到小鎮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當貝多芬被盲姑娘懂音樂、愛音樂而感動,即興為她演奏時,一陣風吹滅了蠟燭,屋里灑滿了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使我們仿佛身臨其境。
對于《月光曲》的內容、意境、情感,作者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月下的一切是那么幽靜。月亮“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著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我們在體味作者用詞精妙的同時,更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所感動。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里“又太窮”,無法使妹妹得到滿足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反過來溫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別難過”。兄妹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夢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于凄楚中飽含了對音樂的喜愛。當貝多芬充滿激情地彈奏曲子時,盲姑娘聽得那么入迷。“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正是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感動了貝多芬,使得他主動為盲姑娘即興創作《月光曲》,并為之演奏。貝多分悄然而來,悄然而去,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8、《月光曲》的教學反思
教學完《月光曲》,我個人認為我在教學中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重視預習:
上《月光曲》這課前,我提前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通,進行三查一想:一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現在課文中的什么地方,組成哪些新詞;二查字典、詞典,弄懂自己不懂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三查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貝多芬;一想是想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預習中把遇到的問題做上記號,課堂上與同學、老師一起討論。
2、創設情境,以情激趣,張揚個性:
《月光曲》這課的情境教學,我主要采用語表情境和音樂幫助想象情境。第八自然段采用語表情境,學生才能把當時的情景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第九自然段采用音樂幫助想象情境,學生才能體會樂曲由舒緩到明快到激昂,從而才能把九自然段讀得有滋有味。
3、以讀為主,重視熟讀成誦的指導,充分感悟語言:
教學中,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讀中進入美的意境,在讀中感悟美的語言,以至熟讀成誦,熟讀成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4、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所產生的感悟、體驗并不全面、合理時,教師及時、積極地指出來,靈活地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飛揚。
5、體會聯想,拓展思維,創新教育:
聯想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非常重要。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入、豐富多彩的聯想,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使學生對聯想的含義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教完全文后,問學生:“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呢?”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疑,鼓勵他們敢于超越課本,敢于超越教師,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發現問題,這不僅無礙于對書本知識的掌握,還會在此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所以,鉆研教材,吃透文本是一切生成的基礎,也是教學創新的基礎。
9、《月光曲》的教學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老的不能再老的課文吧。一拿到這樣的課文,我就急于上網,想去看看對這篇課文的不同設計。一搜索,名師的教案多如牛毛。特別吸引我的是將軍晶全國閱讀課的教案和視頻。于是,靜下來看了一堂他上的《月光曲》。一開始的音樂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喜歡;用“觸動”點起火花,品讀對話,有味;通過對“您”的設疑,深入理解“知音’激起又彈一首的激情;結尾的音樂出去,又一次激起了學生的情感。看著看著,心里有股莫名的沖動:就按他的上,一定出彩!
理出了將軍晶的教學設計,我正沉醉其中,又開始猶豫了:三個都這樣上呢?放棄吧,上出自己的特色!冷風冷雨中冒出的花兒需要勇氣,同樣跳出精彩的教學設計,也需要勇氣。華燈初上,我開始了自己的教學設計之旅。依據課文的寫作特點,不上前面,只有后面的教學設計了。初次朗讀月光曲意境美的部分,思緒亂成一團,直接跳到這里,學生能入情入境的去朗讀和理解嗎?心中頓時沒有了底氣,而且這類課文也不是我上課的風格,所以越感心虛。但越讀后面的月光曲畫面,越覺得非上它不可。其實月光曲的意境美,不僅僅是對月光曲給人畫面的美,能成為名曲,還有是美麗的傳說和里面蘊含的內涵。但一切都可以在這一段層層品讀進去: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確定了目標和教學內容,我開始了具體的教學設計。
一、利用音樂及相關的圖畫讓學生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將人之創造潛能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由于《月光曲》所處的環境相對我們的學生而言,實在太過于遙遠了。所以,在教學中,我采用“體驗探究法”閱讀課文,即課堂上讓學生從感官上感受《月光曲》清幽,洶涌澎湃的意境,而這正是課文教學的難點。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自由去讀,去想象腦海中看到了什么畫面,然后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來談:哪些語言文字讓你讀出了畫面?接著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到《月光曲》的魅力,再讓學生閉眼細心聆聽《月光曲》,讓他們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與之前所見的畫面相對比,讓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然后,通過指導閱讀把人物的“感情線”和音樂的“樂曲線”有機地交織起來,巧妙地化難為易,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既理解了樂曲的發展層次,又弄清了貝多芬感情波瀾的推進,還在發現美、感悟美的閱讀中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完成了學習語文與欣賞藝術的完美結合。
二、以自己的理解滲透入學生當中。
課前,我曾多次聽《月光曲》這一首曲,覺得這曲中所展現出來的優美、和諧的旋律是非常動聽的。因此,在教學中,我也同樣地讓學生多次聽這首曲子,讓他們從感官中理解這首曲子,讓他們在讀和聽的過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麗景象劃分成三個畫面(第二次“三步分解”樂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變化線):
第一幅:月亮剛從“水天相接”處升起,海面上“灑遍銀光”;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現了“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
這不僅是聽,還要讓學生想象,讀出來。在充分理解之后,還讓學生根據我所出示的畫面哼出相應的旋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在教學當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及聲音高低、面部表情來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感染到自己情感,從而融入自己的激情當中,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而學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漸地理解《月光曲》,并有了自己的觀點及感受,再利用朗讀來充分表達出來,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發泄,以達到情感上的升華。最后,讓學生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以“讀”為本。分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指導表情朗讀至誦讀。學生在感受文本的文字之美、音韻之美、表達之美、意境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同時,亦提升了自我的精神境界和生命的價值。
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們從各種感官中都得到相應的理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有力地促進學生思維及想象力的發展。
但課堂的變化總是無法預設的:
一、讀詞理解,插曲遺憾
在讀詞理解的時候,有個學生說:“這些詞語都是描寫水的。”當時,我的心里猛地一怔:幽靜、恬靜、清靜,怎么可能是描寫水的呢?我再次發問:“同學們,你們同意嗎?”這時,我多么想聽到異類的聲音:“老師,我不同意,他們都是描寫靜的。”但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的同學都同意,而且不少學生都一個勁兒的點頭。如果是平時的上課,我一定會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個詞所在的句子,然后讓學生讀中理解它的意思。“結合課文內容來理解詞語,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因為是公開課,所以我猶豫了:如果去找,那一定時間不夠,但就這樣一個勁兒地問下去,以詞解詞,很難體會。因為我的顧慮,所以我還是選擇了讓學生從字的意思上找區別。雖然后來學生都理解了,但這種以說來代替自己理解的方法,對于學生而言只是一種表面的理解現象。
二、畫面理解,散亂不集中
在品讀月光曲畫面美的時候,因為自己心中對三幅畫面的句子,要抓住哪個重點詞來進行品讀,不是理解很到位,所以有點兒給學生拽著走的味道。如學生在月光除灑畫面品讀時,一個學生說:“我喜歡一個灑字,因為灑滿了銀光。”其實灑是一種大面積的播撒,銀光是一種顏色。完全可以結合“霎時間”來體會時間短暫,但一瞬間海面由黑暗變成了銀色,一切一切都是在一眨眼之間發生了變化。應該引導讓學生結合“霎時間”來體會那種神奇的美麗,再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句子中的情感。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6
一、教學目得要求:
1、了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得,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得思想感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得事物,哪些是由實在得事物引起得聯想,并體會二者結合得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音樂曲時得情和景。
三、教具準備: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一)提出單元訓練重點——分辨事物和聯想
(二)簡介貝多芬,導入新課。
板書:9.月光曲
(三)講授新課。
1.弄清彈奏第一音樂曲得經過。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得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么?
(2)這琴聲為什么引起他得特別注意?
(3)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么?(指名讀這一段話)
弄清這段話中得重點詞,體會這段話得含義。
(4)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
(5)貝多芬走進茅屋干了什么?
(6)他為什么彈琴?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說得?
(7)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應?
(8)為什么盲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9)這時貝多芬用什么來回答盲姑娘得問話?
2、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得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得內容。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得環境。
(2)在這清幽得月光下,聽著美妙得琴聲,皮鞋匠好象看到什么?
(3)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放錄相,老師范讀,學生體會。)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得神態怎樣?
(5)樂曲彈奏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沒有?為什么?
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有關詞句。
(6)貝多芬飛奔回旅店干什么?
(7)記得是什么曲子?
(8)為什么要連夜把它記錄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要創作《月光曲》?
(四)歸納小結:
歸納本課三個要點,并強調單元訓練重點。用以聯系后面幾課。
1、掌握文章得主要內容(聽——彈——記),是《月光曲》得譜寫經過。
2、按事情得發展,了解貝多芬感情得變化。(同情——激動——激情)
3、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文章中運用事物和聯想這種知識,究竟有什么好處呢?寫文章時,我們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從而幫助我們很好地了解文章得思想感情。寫文章時,在記事中,加上自己合理得聯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分辨事物和聯想,是這課得重點,也是這個單元得訓練重點。今天,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種知識,在這個單元得幾篇課文還要進一步學習。并把它運用到寫作中去,使這種語文知識轉化為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五)練習
1、學生朗讀《月光曲》8、9自然段。
2、布置片斷練習:《貝多芬回到客店》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2、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繼續練習標畫重點詞句,練習品詞品句。
4、認字8個,寫字7個,繼續練習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教學重點
1、了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2、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教學難點
1、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了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教學準備
1、貝多芬的資料。
2、奏鳴曲《月光曲》。
《月光曲》預習學案
一、我會讀
萊茵河蠟燭陌生入場券盲人琴鍵
飛奔遇難恬靜霎時波光粼粼波濤洶涌
二、我會讀(在括號中填上恰當的詞語)
()的樂曲()的小路()的燭光
()的舞姿()地傾聽()地彈琴
三、我知道
1、《月光曲》講述了國著名音樂家因同情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的傳奇故事。
2、在這個故事中,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首曲子?第自然段寫了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
四、我不解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月光曲》導學案
一、小組合作探究: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一想貝多芬為什么要彈第一首曲子給盲姑娘兄妹聽?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呢?
2、默讀課文第九段,說一說聽著琴聲,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畫出有關句子。再談談讀后的體會和感受。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認為值得討論的問題,也可以談談自己對課文內容或者對人物命運的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
課堂檢測
一、讀拼音,寫詞語。
táozuìchúnshúpǔxiěshànàjiàn
()()()()
yōujìnɡsūxǐnɡfēibēnláiyīnhé
()()()()
二、辨字組詞。
蠟()鍵()陌()盲()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難點: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月光曲》,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曲子是什么曲嗎?
2、師:同學們,《月光曲》是誰創作的呢?(作者貝多芬簡介)
3、師相機板書課題
4、師:同學們,當你看到課題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的曲調是怎樣的。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為什么取名叫《月光曲》而不叫別的。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你們最想知道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中隱藏著呢,你們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學習去發現它呢?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理解難懂的詞語。完成導學單中“我能給下列字注音并組詞,選詞填空”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國音樂家()創作()的經過。
3、師:看來同學們都預習得很認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貝多芬創作的這首《月光曲》
4、思考:在這個故事中,文中哪一個自然段描寫了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
5、生:第九自然段。生齊讀第九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悟
1、師: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你們說課文第九自然段就是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可我看了半天,那是寫大海和月光的變化,并沒寫《月光曲》呀!
生:我覺得文章是通過寫兄妹倆的聯想來寫貝多芬的曲子彈得很好的!
2、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九自然段,請用“”畫出文中實在事物,請用“”畫出兄妹倆的聯想。
3、師:請同學們讀一讀朗讀的這部分,想一想課文描繪了怎樣的三幅畫面?生小組討論三幅畫面(用文中的話描述或簡單的話語概括)
4、師:那曲子的旋律、節奏到底是什么呢?你能透過這美麗壯觀的想象聽到月光曲的曲調嗎?請同學們好好地把這段讀一讀,并小組討論,然后有條理地告訴老師。(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四人小組討論老師的問題。)
5、師:誰能說給老師聽?生:我覺得(讀)“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灑遍了銀光”是曲子剛開始時,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這時的曲子一定很慢,而且很靜。
師:那就是曲子很慢,很舒緩,對嗎?(板書:舒緩。)
生:我覺得月亮剛升起時,照得海面一片銀光,這時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貝多芬彈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
師:好,看來這時的曲子是非常舒緩柔和的。(板書:柔和。)那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生:(讀)“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灑遍了銀光。”
6、師:誰接著說,后來呢?
生:后來(讀)“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這時的曲子應該逐漸增強,聲音也高些,節奏也應該快些啦。
生:我覺得除了節奏快,它的力度應該加強了。
生:我覺得這時一定有反復的小節,因為是“一縷一縷的微云”說明曲調有反復。
師:那就是節奏也快,彈得也有勁啦,是嗎?(板書:快速有力。)誰來讀呢?
生:(讀)“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
師:你能告訴大家你為什么這么讀嗎?
生:“月亮越升越高”說明曲子逐漸增強,聲音高,節奏快,剛才說這時的曲子快速而有力,所以我讀“穿過一縷一縷的微云”也讀得快,而且有勁。
師:他不僅讀得好,說得也很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7、師:誰來把“忽然”讀一讀呢?看這時的曲子又是怎樣的?
生:(讀)“忽然”我覺得這兒應該是高潮部分,因為“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涌來”可以看出曲子節奏更快,更強。師:節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緒也就激蕩啦。(板書:高昂激蕩。)
8、師:好,那誰能從頭到尾完整地說一說呢?
生(自由說、指名說):貝多芬面對著月光,面對著兄妹倆,按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舒緩的,接著曲子有了變化
9、師:貝多芬在彈奏《月光曲》時,他的心情怎么樣呢?他的情感會不會隨著曲調的變化而變化呢?
生:平靜——起伏——激昂
10、師:讓我們隨著兄妹倆再來欣賞一下《月光曲》。(播放樂曲,生閉目欣賞。)
11、師:聽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呢?(小練筆)(邊聽邊寫)
生:聽了曲子,我感覺在一個擁有清幽月光的夜晚,我獨自一人來到海邊,雙眼緊閉,感受著大海的呼吸,傾聽著大海的聲音。皎潔的月光給海面披上了銀紗,美極了。忽然,海面失去了平靜,海水變成了巨浪,在咆哮,在翻滾,不停地拍擊著岸邊堅硬的礁石仿佛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海浪。
生:音樂響起來,我仿佛置身在小湖邊,一輪皎潔的明月慢慢升起來,把平靜的小湖,湖邊的蒲草、蘆葦都鍍上銀光,異常美麗。忽然,只聽一聲水花濺落,一條金黃的魚兒躍出水面,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接著又鉆進了水中。接著第二條、第三條一條條魚兒躍起又落下,似乎正伴著月光跳起了“月光舞”,平靜的湖面變得熱鬧非凡
生:聽了曲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探險家在海面上拼搏。傍晚,微波粼粼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海面幽靜而美麗,探險家坐在船艙欣賞著窗外美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快把船都掀起來啦,這時的探險家竭盡全力地擺動方向盤勇敢者終究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12、師:貝多芬的琴聲讓我們也陶醉啦,皮鞋匠正是在這優美的琴聲中看到了慢慢升起的月亮,看到了跌宕起伏的大海,我們能在朗讀的時候把這變化表現出來嗎?(生自己練讀。)
13、師:好,誰愿意讀?這有三幅畫,你愿意讀哪一幅就讀哪一幅。
(指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畫讀。)
師:誰能把整幅畫讀給大家聽呢?這次還要找個人和你比,看誰讀得好!(兩名學生比讀。)
師:你們認為他倆誰讀得好?哪讀得好?
師:他們倆讀得都不錯,各有千秋,我們也一齊讀一讀,好嗎?
14、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也看到了那美麗壯觀的景象,老師仿佛感覺到貝多芬就坐在我們面前彈奏《月光曲》。
15、師:月光曲動聽嗎?景象美嗎?你們想不想把這美好的事物永遠留在你的腦海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背下來。
四、作業布置
能有感情地背誦第九自然段,并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五、教學反思
整節課的教學中我以朗讀貫穿始終,運用了多種形式并且配樂朗誦(《月光曲》),讓同學們在朗讀中感受月光曲的曲調起伏,體會貝多芬在彈奏時情感的變化。在體會感受的同時,又很好地鍛煉了朗讀能力。在教學中我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同學們自讀自悟,培養了他們自主閱讀的能力。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比較合理,清晰明了。在本次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
1、小組討論的任務性不是很明確,老師的表述不夠明確。
2、討論貝多芬的情感變化時,由于學生感受不夠深、不到位,都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3、語文的基本功還不夠扎實,比如評價語和過渡語的運用還不夠熟練優美。
4、貝多芬的介紹稍微多了點,可適當精簡。
5、在討論三幅畫面時,可采用取小標題的形式。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9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券,理解部分詞語及課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課后第1題D小題。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境界,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回答課后1題的第1小題。
2、感受《朋光曲》美的境界,感受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月光曲》音樂帶、投影、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題
聽說咱們五(1)班的同學都很喜歡聽音樂,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誰來告訴大家它是誰創作的?介紹一下貝多芬。
二、新授:
1、不過,今天老師不是上音樂課,而是上有關《月光曲》的`課文。出題、讀題:
17、月光曲。
先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來感受一下音樂的境界。
聽《月光曲》后:在音樂聲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感受到的描繪得如詩如畫,那么,課文又是怎么來描
寫的呢?請找出來自己讀讀,仔細體會一下。(他仿佛看到了大海?)
(1)你讀懂了什么?
霎時:極短的一點時間。
這部分由內容是曲目所表現出來境界,表現在音樂的旋律上該怎么去體會?(曲調是一下子轉入澎湃激昂的?這中間是不是有個過程?樂曲開始是輕而舒緩,后來是澎湃激昂。)
(2)師小結:邊出圖
(3)指名讀(評議),師范讀(伴音),自由讀(你認為讀得好的可站起來讀),齊讀。
(4)試說,結合出圖。
3、這么優雅動聽的曲目,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這其中還有著一個美麗
動人的傳說呢?
4、聽錄音、看課文(29節)
要求:(1)注意生字、多音字、注音,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思考:傳說主要講了什么?貝多芬共彈了幾首曲目?
反饋:(1)正音、提出不理解的詞。
(2)回答兩個問題。(板書:聽到琴聲,看到兄妹,遇到敵意)
5、傳說中,貝多芬并不認識盲姑娘,那他為什么要給盲姑娘彈曲目?你是怎么
看的?(生答)
再看看課文有關段落,劃上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找到了什么?)
(1)讀議:一天夜晚,、、、、、、彈的正是他的曲目。
理解幽靜:幽雅寂靜
斷斷續續:說明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目,但彈得不熟練。
是他的曲目引他靠近茅屋。
(2)讀議兄妹對語。
(聽了幾遍,雖然家窮,買不起入場券,但譜子可以抄或習得起,假如有譜子,就會彈)
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充滿對貝多芬的崇拜,聽曲的愿望。
重點:不過隨便說說:與姑娘內心是矛盾的,但她怕哥哥因為家里窮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而心里難過,所以這樣說,這是勸慰的話。
(窮還表現在哪兒?)
窮:茅屋、舊鋼琴、歌的話。
其實她是十分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說明她很懂了,體諒哥哥,同時也說明她非常喜歡音樂,特別是貝多芬的曲目。
這些對話該怎么讀?(姑娘渴望而又裝作毫不介意,哥哥:失望、難過)
指名讀后:師引讀(分角色)
(3)聽了盲姑娘的話,貝多芬心里會怎么想?怎么做?引讀4、5節。
你讀懂了什么?
讀議:不,我是來彈一首曲目給這位姑娘聽的。
(哪句話最能表達他當時的心情,產生這種心情除了由于聽到說話外,還表現在貝多芬心理活動的直接表達)體現他同情窮人(勞動億)的思想品質,讀出熱情誠懇、充滿激情的語調。
6、學到現在,你們可知道為什么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曲目?(出問題)
7、再讀25節,讀出語氣。(先自由準備讀、后齊讀)
三、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從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的教育;
2、鞏固剛學過的生字,理解"譜寫、傳說、幽靜、恬靜、純熟、陶醉"等詞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自學課文,理清文章層次,范讀課文,講讀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總結課文、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這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傳說,那就是《月光曲》。(板書課題)這篇課文很美,也寫得比較深,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后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二、自學課文(默讀)
三、讀后提問(結合句子訓練,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1、《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傳說”。)
解釋“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于什么的傳說?(揭示句式:《月光曲》是的傳說。)
(懂得《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于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
3、《月光曲》是個什么曲子?看誰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當的附加成分。
(通過練習,懂得《月光曲》是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子。)
結臺學生回答,介紹貝多芬,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
四、講讀第一節
1、學到這里,第一節的內容也懂了。
齊讀第一節。
2、釋“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么?(“譜成”)
(結合板書:譜寫譜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
五、在理解篇章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分段
1、這一節最后說“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一句在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課文從哪兒到哪兒寫了這個傳說?
3、那么課文分成幾大段?
段意:①總的介紹。②關于《月光曲》的傳說。
六、范讀課文第二大段
這是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你們聽老師讀課文。
七、讀后提問,引導分層次
1、現在你們誰懂得了貝多芬為窮兄妹前后彈了幾首曲子?第幾首是彈的《月光曲》,寫彈《月光曲》從哪兒到哪兒?
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幾個部分。
在第二段段意后補充板書成為:
⑴總的介紹
第一首
⑵傳說
第二首:《月光曲》
八、讀講課文第一層
1、指名讀本段第一節。
2、通過教師描述,帶入情境:
這個傳說,一開始就給我們描寫了一個非常美湖面:我們仿佛看到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著,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老師的描述,在學生眼前呈現出一個畫面,學生聽著老師的描述開始進入情境,緊接著啟發想象,使畫面更清晰,感情上更接近課文。)同學們想一想,在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么?(一間小茅屋,茅屋的墻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3、這兒離熱鬧的在方比較遠,又給人美的感覺,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我們就可以說“這兒多么幽靜啊!”這小路就可以說“幽靜的小路”。
4、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著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里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誰能猜想到。
5、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來還走進了茅屋。
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呢?(他聽到了一個姑娘和一個男的對話后,他走進了茅屋。)
(通過設問,啟發學生思考)
現在讓我們跟著貝多芬來到茅屋的窗口,便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
⑴男女生分角色讀。
⑵讀后指導:
①“那有多好啊!”“多”表示程度念第二聲,示范,要把這姑娘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彈琴的心情讀出來。
(結合人物說話內容,板書:太貴、太窮)
②一個姑娘說“……”男的說“……”,誰能根據說話的內容,加上適當的提示語,想象他們說話的神情、語氣。板書:
男的()地說
一個姑娘()地說
⑶同座對讀。
⑷指名兩人。現在讓我們大家跟隨著貝多芬來到這小茅屋的窗外聽著屋里的談話。
6、聽到這里,貝多芬可能會怎么想?
(在這樣僻靜的地方,在這樣的茅屋里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說明窮苦的人也愛我的曲子;但是他們又這么窮,票價又那么貴,我應該親自彈給他們聽,用我的琴聲讓他們得到藝術的享受。)
7、從哪一個詞里說明他一點兒也沒有猶豫,(就)說明他對窮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
8、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動,哪些詞語說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確實太窮?自己說說看,把這些詞語畫下來,再練習讀讀。
(一支、微弱、正在、舊、瞎)
指點: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吧,為什么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原來彈琴的是個盲姑娘。
9、下面是貝多芬和他們的對話。
這次老師不指導,你們能不能讀好。
指名分角色讀本段4、5兩節的對話。
10、讀后指導:
指點(結合示范):注意姑娘已經聽得入了神,他是那樣激動地說。
應該怎么讀呢?要讀好,首先要理解。
釋“純熟”:技術高超而又熟練。
重點指導“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技術這么熟練,感情表現得這么深,盲姑娘會想,這彈琴的人是誰?因此課文上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后來她作出了判斷,彈得這么好的,只有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示范:練習朗讀。
通過填充練習,小結課文:()貝多芬走近()茅屋,給一位()()姑娘彈琴,貝多芬的琴聲使盲姑娘()。
〖板書〗
月光曲是曲子/太貴譜寫幽靜純熟
聽太窮譜
譜成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11
教學目標:
1、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
2、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板書課題
放錄音《月光曲》。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誰知道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對,《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月光曲》。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朗讀課文(分節朗讀),正音。
2、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3、學習新詞:
幽靜:偏僻、清靜。
純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練。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記錄:本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課文指貝多芬把剛才彈奏的《月光曲》寫成曲譜。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樣子。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三、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說說課文寫的是什么事,主要內容是什么?
(課文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小鎮上為皮鞋匠兄妹彈琴的事,主要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創作的?把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做上記號,然后讀一讀。
四、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再讀課文,想想本文按總起、傳說可以分為幾部分。
本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1)總起。介紹貝多芬,點明題意。
第二段(2-10)傳說。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找學生讀傳說部分,按傳說的起因、經過、結果把第二部分分層,并歸納層意。
第二部分可分三層:
第一層(2)講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鋼琴聲。
第二層(3—9)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后又即興創作并彈奏《月光曲》。
第三層(10)講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記錄了下來。
五、課堂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指名讀課文,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二、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學習第一段。
讀課文,思考:從這一段中你學懂了什么?(學懂了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傳說。)
2、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一、二層,思考回答:
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從兄妹倆的談話中,你能看出什么?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他會怎樣想?怎樣做?
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彈完了,為什么又彈一曲?
(貝多芬是在秋夜,萊茵河畔一個小鎮的幽靜的小路上。時斷時續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從兄妹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兄妹倆親密友愛,互相關心、體諒,手足情深。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很感動,他想我一定要為姑娘彈琴,于是輕輕地推開門進屋。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彈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彈完了,貝多芬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贊美,想到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琴聲就能分辨出彈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知音,因此貝多芬也很激動,決定再為盲姑娘彈奏一曲。)
(2)閱讀重點段第8、9自然段,聯系上下文回答下面問題:
貝多芬看到了什么?
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聯系?
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3)指導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二層。
注意體現出兄妹倆不同的語氣,盲姑娘與貝多芬的不同語氣。例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不同語氣,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貝多芬說明來意時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贊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認出自己的深深激動等,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三、課堂練習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在事物,哪是由實際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在書上。
2、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感情的變化過程。(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動,即興彈奏《月光曲》,抒發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動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默寫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波光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為它關系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這一點課文沒有具體的答案,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才能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1、搜集貝多芬的相關資料
2、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嗎?它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你們知道貝多芬嗎?學生結合自己掌握的資料,陳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總結歸納: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關于《月光曲》的譜寫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課本上的第28課《月光曲》。
3、板書課題。學習課文就可以了解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故事,還可以從中初步認識貝多芬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閱讀課文,思考: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首曲子?是哪幾首?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
教師重點提醒:
(1)字音方面:茵讀“yīn”,沒有后鼻音。霎讀“shà”不念“chà”。
(2)字形方面:“粼”的左半部分要范寫清楚。“盲”的上面是“亡”,是無、沒有的意思,下面是目。沒有目就是盲人,這正是“盲”的.意思。
4、學生朗讀課文后,交流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
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么?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什么地方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到哪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
2-7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8-10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學習彈第一首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2-7自然段,教師及時正音。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到各處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為不能直接聽貝多芬本人的演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們住在一所茅屋里。
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盲人。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
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彈琴的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小組分段朗讀課文。
四、作業設計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的新字詞掌握情況。
2、學生快速朗讀課文1-7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學習貝多芬彈奏《月光曲》部分
1、指名讀課文8-10自然段,師生評議。
2、貝多芬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么關系?皮鞋匠聽到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交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為什么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當中。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感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
三、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在文中的作用
1、引言: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是與文中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系。
2、閱讀課文,劃出文中運用了聯想的地方?
如: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文章會變得怎么樣?
不那么深刻感人。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語文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教案】相關文章:
貝多芬的月光曲教案設計05-29
語文教案:筷子的傳說06-02
筷子的傳說的語文教案05-30
關于筷子的傳說語文精品教案07-09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案(精選13篇)11-28
《月光曲》的教案05-29
月光曲的教案04-26
《月光曲》的教案04-26
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