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社區調研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區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區調研報告 篇1
黨的十六大把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政府高瞻遠矚提出的戰略決策。當今人類社會無論是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參與國際競爭,還是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而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則在于教育與學習。社區教育作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個重要載體,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關注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區在實施“兩加快,一統籌”戰略,建設大都市中心城區,開展社區教育工作更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意義,對于培育城區人文精神,提高城區品位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努力下,近年來我區推進社區教育發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20xx年被省教育廳評估認定為首批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主要的工作和成績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宣傳理念,提高認識
20xx年區教育局、區文明辦共同策劃舉辦了江干區社區教育論壇,邀請省、市專家作專題發言。區領導、各部門、鎮、街道以及基層有關干部參加論壇,初步了解社區教育的概念及其意義,逐步引起重視。20xx年部分街道社區在教育局的指導下開展了社區教育節和社區教育宣傳咨詢活動。20xx年區教育局與街道聯手開展了大型廣場社區教育宣傳周活動。通過文藝演出、板報宣傳、咨詢活動、現場書畫等多種形式,宣傳理念,營造氛圍。活動中有180多名專兼職和志愿者參加活動,吸引了廣大市民參觀。還在江干教育網建立了社區教育網頁,宣傳社區教育,報導社區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先進事跡。通過這些活動和載體宣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區教育在我區上下漸入人心。
二、構建社區教育三級網絡
構建網絡是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基礎。20xx年10月我區社區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訓中心的基礎上籌建并經市教育局批準成立,社區學院定名為江干區社區學院(籌)。閘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凱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區學校。基層社區先后成立市民學校,至今全區49個基層社區成立市民學校41個。4個鎮則依托化學校,拓展社區教育的功能。全區46個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學校,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區城鄉的社區教育三級網絡。
三、建立專兼職和志愿者相結合的工作隊伍
我區重視社區教育、成人教育隊伍建設。已建立起由專職、兼職和志愿者三部分組成的干部師資隊伍。目前全區有專職人員16名,其中區社區學院6名,各鎮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區教育局委派。1名由鎮解決。兼職人員主要由各基層社區、村文教委員擔任。目前社區文教委員49名,村文教委員46名,共計95名。20xx年通過舉辦兩期文教干部崗位培訓班,提高了他們的教育理論和實際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師資和志愿者,根據教育活動的內容需求,隨時聘請參與工作。
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進工作深入發展
(一)近年來我區推動社區教育工作出臺的文件如下:
20xx年:
由區教育局起草并由區政府下發了《江干區社區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20xx年:
區教育局下發了《江干區中小學參與社區共建、學校資源向社區開放的實施意見》。
20xx年:
1、區教育局向區政府報告申請社區教育專項事業經費并經同意按我區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財政預算。
2、區教育局起草并由區政府辦下發《江干區企業職工“雙證制”教育培訓的實施意見》
3、區教育局與文明辦、民政局聯合下發《江干區示范市民學校的評估認定的意見》,同時下發了《江干區示范市民學校評估細則》。
20xx年:
1、區教育局起草并由區政府辦下發了《江干區關于加強社區教育工作,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并召開江干區社區教育工作會議。
2、區教育局下發《關于社區教育券發放方法的通知》。
(二)為了貫徹落實有關文件,采取了以下一些舉措
1、20xx年起,區教育局就分別對閘弄口、凱旋、采荷三個街道派出專職干部到街道承擔基層社區教育的指導工作。從近兩年半的工作來看,工作成效是明顯的,在指導網絡建設、活動開展、規范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區的歡迎。
2、20xx年起全區中小學場地等資源向社區開放。區教育局統一制作銅牌向社會公布,統一印制市民活動卡,大部分學校開放工作比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獎勵。
3、加強對基層市民學校的管理。教育局統一印制社區教育工作臺帳,規范基層工作計劃的制定,工作過程的記載和年度工作和小結,并通過例會,調研等形式了解基層工作情況,加強工作指導。20xx年通過創示范市民學校活動并進行評估,評出十所首批區級示范市民學校,區教育局分別授予銅牌并予以5000元的獎勵。這些措施的落實,在促進基層市民學校向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方面起到較好的作用,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基層社區工作的積極性。
4、20xx年試行江干區社區教育券制度。采用學習者自己出一點,社區教育券補貼一點的辦法,激勵市民參與學習,提高素質。全年共計發放社區教育券16萬元,已基本回收。社區教育券主要用于市民三項等培訓。1000余名市民受益,其中600名市民通過培訓拿到市教育局頒發的結業證。從試行的情況看,收到一定的效果。市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一定的調動,同時也調動了社區學院和各成校、社區學校的培訓的積極性。
五、教育培訓活動蓬勃開展,我區成員和市民素質得到提高
隨著社區教育三級網絡的形成,各層面均開展了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區社區學院成立一年來,舉辦了成人業余高等、中等學歷教育11個,學員500余人;面向我區機關公務員開展電子政務培訓班9期,360余名學員培訓結業;舉辦“十萬家庭網絡行”培訓,1997名市民通過培訓結業;還舉辦了基層文教干部崗位培訓班等等。
各街道社區學校在區教育局的指導下,也舉辦市民三項培訓、中老年書畫班、文史知識、外語等各類培訓班。市民參與率不斷擴大,有些班級學員報滿供不應求,還涌現一大批學習積極分子和動人事跡。各基層市民學校也開展了“百場講座”活動,內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識、環境保護、科學發展觀、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鎮和社區把青少年的教育納入社區教育范疇,利用暑假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了廣大青少年的參與,據統計參與率達到80%以上。活動的形式有很多創新。例如:“家門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論壇”、“青少年模擬法庭”、“我愛家園演講比賽”,給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體的報導。社區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全區還出現了一些較為固定的學習型團隊。例如:景新社區的書畫社、慶春門社區的集郵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點名聲。農村成校僅20xx年舉辦成人業余中專學歷班學員298名,大專學班學員135名,其它培訓班培訓人數1690人,還配合鎮各有關部門開展各類培訓達12500人次。開展農民素質培訓有1099名獲得技能證書或學歷畢業證,大大超額完成區今年下達的200名指標。社區教育活動開展為提高我區城鄉人員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我區社區教育工作雖然收到一些成效,但還存在一下制約發展的問題,需要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并予以解決。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運行機制不夠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區教育以提高轄區全民素質為宗旨,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落實各級的目標任務,并健全有效機制。目前,街道、鎮和基層總體講發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開展主要靠領導的意識和重視程度。因而在社區教育的人員、經費、場地、設施、工作的落實上隨意性很大,個別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區學校正常地開展社區教育。隨著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調整并統一由區管之后,各鎮、街道的教育工作重點,應及時轉到以提高轄區成員的綜合素質的社區教育上來。區政府要起到對全區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和協調作用,落實各級的工作目標責任,建立符合我區、鎮(街道)、社區(村)分級主辦社區教育的運行機制和各層面內部協作機制,分工協作,形成合力,整體推進我區社區教育工作的發展。
二、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區自20xx年起作為區級層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財政預算。這筆經費除了解決區級大型社區教育活動和區社區學院事業經費外,主要用于基層市民學校建設的`獎勵和江干區社區教育券發放,即推進基層工作的規范化和鼓勵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勢群體的教育培訓工作上。與兄弟區相比我區的投入尚存在較大差距,例如上城區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標準列入預算。下城區則把外來人口也列入預算。江干區是個外來人口大區,對他們的教育也關系到我區社會的和諧發展,應該把外來人口列入社區教育經費指標。在鎮和街道層面的投入方面也嚴重不足,較好的鎮和街道除場地設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區教育活動的日常經費就很少,而且沒有一個制度性的規定。至于城區各基層社區市民學校普遍反映經費難以落實,給社區教育工作和活動的開展造成很大的困難。社區教育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除了區級予以投入外,街道、鎮也應該給予基層社區教育工作一定的經費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實專職社區教育人員的編制,理順管理體制。
我區現有社區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專職人員,除社區學院外,其余人員的編制還在原學校。隨著中小學定編工作的開展,如何落實這些人員編制,理順管理體制有利于人員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開展。西湖區、上城區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區教育干部的編制全放到區社區學院。農村成校的編制,兄弟區、縣(市)的普遍做法是規模較大的成校,編制獨立。最近省教育廳、人事廳的文件規定,農村成校編制控制在農村人口的萬分之二。根據上述情況,我區人員編制問題解決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區教育專職干部,其編制統一放入區社區學院,由區教育局職能部門對他們進行工作考核,其工資和政策性補貼、年度獎金由教育局發放,其它每月的獎金福利由街道給予解決。
2、農村成校前幾年已辦妥獨立建制的法人單位手續,其人員應從原單位劃出并劃入成校,同樣由區教育局職能部門對他們進行工作考核,其工資和政策性補貼、年度獎金,由教育局統一發放,其每月的獎金、福利由鎮給予解決。
四、社區教育三級網絡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0xx年10月市教育局批準我區社區學院(籌),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學場地。進修學校、社區學院新場地已在籌建中,內部規劃需充分考慮社區教育的特點、規模和功能。根據市教育局對社區學院的評估指標要求建筑面積要達到4000平方米,在設計上要考慮功能的整合,以便實際使用并能順利通過市教育局的評估認定,正式批準我區社區學院。四個街道有3個建立了社區學校,其余1個至今未建立社區學校。要加大指導力度的同時,把街道社區教育工作列入區級對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標體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資源建立社區學校,并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行分管領導任主任的校務委員會制度,同時實行分管領導任校長,教育局下派專職干部任常務副校長的社區學校管理運行模式,確保街道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區教育局要對各街道社區學校實行督導評估制度,認定合格社區學校。各鎮成校隨著城市化進程逐步向社區教育接軌,現階段成人學校要通過區教育局督導評估增掛鎮社區學校牌子。各街道、鎮也要加強轄區基層市民(村民)學校的建設,整合社區資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學校,開展社區教育工作。區教育局要繼續實行區級示范市民(村民)學校的評估認定工作,進一步推進市民學校建設。
五、打破條條分割,實現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的整合
社區教育是一定區域范圍內面向全體成員的終身教育體系。具有社區教育具有“全面、全員、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說教育內容全面廣泛,包括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社會生活教育、文化藝術教育、休閑娛樂教育等等;教育對象涉及轄區干部、職工、農民、市民、外來人口等等;培訓過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區在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上都存在條條分割的問題。在教育資源上各條線都要基層成立學校。例如;老年大學、婦女學校、人口學校、團校等等,名目雖多其實并不具備必要的人、財、物等條件,而且各條線對下都還要組織考核等,使得基層不得不忙于應付,不但浪費有限的資源而且極大地增加基層的人力、精力上的負擔,還會助長了形式主義。
區、街道(鎮)、基層社區(村)三級都應該在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兩方面加以整合。蕭山、余杭等兄弟區整合電大、職業培訓中心、老年大學等各類教育培訓,統一建造一所區社區學院。規模大、功能全,具有極大的教育培訓優勢,較好地滿足轄區各類人群培訓的需求。我區應該打破條條分割,建設好江干區社區學院,使之成為面向我區干部、職工、市民、中老年等為一體的上規模、設施新、功能全的一個終身教育平臺。
街道(鎮)和基層社區(村)同樣整合有限資源,建設和完善社區學校、市民學校,把其它各類稱呼的學校均納入其中,成為各層面的終身教育平臺。納入之后各條線在管理上要加強協調和整合,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促進各類教育培訓活動的有序進行,真正起到提高轄區成員和市民綜合素質的作用。
六、社區教育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培訓面有待擴大
區社區學院成立以來,延續了原成人教育培訓中心和進修學校的學歷教育的同時,也拓寬了一些培訓內容,例如十萬家庭網上行。但總體來說,培訓面尚不寬,且主要是政府推動的項目。社區教育從培訓目標和內容來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對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識、綜合素質要求的教育培訓活動;另一部分則是公民為了提高自身學歷、技能、專長、生活質量的培訓,這一部分則應該引進市場機制,作一些有償的服務。區社區學院更要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深入企事業單位、深入基層、了解需求,搞好課程開發,搞好教育服務不斷提高知名度。各鎮街道社區學校除了大量開展面向轄區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訓活動外,也應該發揮地緣優勢,加強與社區學院和各類培訓機構的合作,開展教育服務。各基層市民學校則主要開展轄區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動,以提高市民的素質,促進轄區的文明建設。通過各層面的共同努力,不斷擴大市民參與率。
七、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網絡在農民素質工程中的作用問題
我區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初步形成,這是我區提高城鄉市民素質的主力軍。我區社區學院和農村成校,均有開展教育培訓的場地,教育培訓的設施設備,還有計算機等專用教室,也有專門的干部師資隊伍。社區學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訓中心和農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辦班培訓的經歷,不但開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學歷教育,也開展了10多個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還與省、市高校,技術學院和職能技能培訓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完全有能力承擔和組織我區勞動力素質培訓和失土農民的技能培訓。可是20xx年我區失土農民培訓卻通過招標方式,讓民辦教育機構承擔。據了解,民辦教育機構也無專門的培訓人員,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員,而且在我區并無健全的網絡和基地,最后還是租用我區的成人學校的場地設施并由成人學校參與管理來實施培訓工作。我區既然構建起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應整合培訓資源,發揮我區自己網絡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強對學習型組織創建工作的領導
黨的十六大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而建設學習型社會則要從創建學習型的組織起步。要通過學習型組織的創建活動促進我區各類人員和廣大市民素質的提高。這是一項社會的系統工程,靠個別部門的努力是很難奏效的,黨委、政府必須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我省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鄞州市和下城區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的經驗是成立黨委、政府牽頭的社區教育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教育局)領導和統籌社區教育工作,制定學習型組織創建的實施意見,并落實有關部門職責,負責指導、檢查、評估工作。例如:機關由區黨工委、學校由區教育局、企業由區計經局、街道、社區由民政局等職能部門指導、檢查和評估。
我區今年也成立了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是由區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對加強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在學習型組織創建作用的發揮上還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學習型機關創建方面。建議社區教育領導小組增加區委領導成員,并出臺不同部門、系統學習型組織創建的目標和考核體系,進一步加大指導檢查力度為我區學習型城區的創建發揮應有的作用。
社區調研報告 篇2
“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格局”是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的根本要求。縣委、縣政府順應時勢,綜合判斷新的形勢和任務,明確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實施“1630”工程的工作思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白河的縣情實際,順應了全縣人民的殷切期待。怎樣實現城鄉一體化,實施“1630”城鄉規劃體系,建設社區化生態新村,受到全縣社會的普遍關注。根據縣政協20xx年重點工作安排和縣政府郭德林縣長親自點題,經縣政協主席會議研究決定,由縣政協副主席薛黎明同志帶隊,成立政協專題調研組,從20xx年3月23日開始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對縣政府確定的30個社區化生態新村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保障機制等方面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形成以下調研報告。
一、我縣在統籌城鄉發展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值得肯定
一是統籌協調的發展思路逐步清晰。縣委、縣政府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把握全局,審視縣情,完善思路,圍繞構建和諧白河的總目標,順應民生需求,作出了突破勞務經濟、創建“村民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生態新村、建立“聽解幫促”工作機制等系列重大決策,在實踐中勇于創新,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呈現出發展提速、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喜人局面,得到了群眾擁護、上級肯定和社會各屆的廣泛關注。工作上始終圍繞統籌城鄉一體化這一核心,把工業與農業、城鎮與鄉村、居民和農民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新型工業、新農村建設和勞務經濟的同時,把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資源、更優的服務投向農村,惠及農民,讓城鄉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踐證明,提出的思路和目標符合縣情,順乎民意。
二是城鄉經濟結構形成新格局。項目拉動增長,工業向園區集中為白河持續發展積蓄了堅實的后勁;把勞務經濟作為“龍頭”產業,惠民工程,特別是“一個都不能少”的政策安排,全縣全力抓職教、強培訓、促輸出,推進勞務轉型,農民向市民轉化,大批技能型人才融入城鎮,安家立業,對于白河今后的長遠發展起到了關鍵性推動作用;突出“一縣一業”和“一村一品”,推進以土地流轉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各項農村改革,有效引領特色農業示范帶動,農業向產業化邁進,組建了各類專業協會,幾大產業都建成了與之對接的龍頭企業,
工農互動,產業互補,城鄉整合的關系日趨緊密;新村建成社區,創建的村民綜合服務中心,打破行政區域界限,跟進政策、措施和公共服務,形成了“四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吸納周圍群眾搬遷居住,如中廠石梯村、卡子友愛村、茅坪棗樹村、四新彭家村、桃園聯合村、宋家光榮村、西營蔓營村、倉上農莊村、小雙小雙村、大雙花灣村、麻虎金銀村等社區化生態文明新村建設已彰顯雛形。
三是民生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健全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低保擴面、五保戶集中供養、城鄉合作醫療、義務教育階段實施“蛋奶工程”、城鎮廉租房建設和農村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深入人心;省級衛生縣城通過評估驗收,“雙創”工作長效機制、生態化理念漸入人心;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創建蓬勃開展,平安建設卓有成效,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四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面貌大為改觀。城鎮開發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村村通水泥路,城區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全面啟動,農村無線數據電視擴容,安全飲水工程覆蓋面加大;以村民綜合服務中心為紐帶,捆綁資金建設生態新村,城鄉差別逐步縮小,縣域城鎮化率逐步提高。
二、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基層干部群眾對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概念仍比較模糊。調研中了解到, 有不少干部群眾在思想上對推進城鄉一體化,實施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偏差,認識不清。一是對什么是城鄉一體化,怎樣建設社區化生態新村的含義有些誤解和曲解。有相當部分人認為建個樓、架座橋、修條路就是城鄉一體化,就是社區化生態新村。二是部分村認為建設社區化生態新村任務重,投入資金多,感到壓力很大。三是有的村民認為集中居住雖好,勢必會造成距土地較遠,生產上極不方便,擔心搬遷后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四是安于現狀,故土難離。許多村莊雖然規模小,人口少,基礎差,但大多數村民世代居住在中后高山,建一座普通房屋投入少,生產上也很方便,不愿意搬離。五是部分群眾對建房手續辦理和占用好田好地較多反響很大。農民申請建房在手續審批過程中,因涉及相關部門較多、手續較為繁瑣、收費標準較高且審批周期過長有一定的怨言(辦建房手續快的需要2-3個月,慢的是農戶已搬遷新居手續至今還未辦理)。
2、社區化生態新村發展思路和規劃尚不夠明晰。縣上雖然對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方面作出了安排部署,但很多鄉鎮、村組干部對建設生
態新村的任務、標準、思路感到茫然,加之對確定的30個生態新村總體規劃還在編制當中,當前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感到無從下手。
3、城鄉二元結構影響城鄉一體化發展。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和體制的原因,我縣與其他縣市一樣,城鄉二元結構非常明顯,農村依然落后,城鄉發展不均衡,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和矛盾依然突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0xx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6元,確定的30個重點生態新村中20xx年人均純收入最高為5140元,最低的為3045元。新型工業化、縣域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建設任務相當繁重,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骨干企業和重大項目仍然缺乏;產業類項目問題仍然不足,稅源支撐型項目匱乏,縣域經濟發展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城鄉居民收入偏低,改善民生的任務非常繁重;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服務功能不完善,政策性扶持力度較小,農村各項社會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城鄉一體化發展和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
4、農民綜合素質較差,思想觀念仍很落后。在我縣農村人口中,文盲、科盲、法盲仍占一定的比重。主要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相差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受保守和小農意識影響,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追求現代生活理念,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而不能集約經營,靠賣苦力打粗務工,嚴重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三、加快推進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的關鍵時期,一場涉及資源要素整合、經濟布局優化、思想觀念轉變、領導方式創新的重大變革,更是經濟結構協調安排、社區秩序的合理構建、利益關系的和諧調整。全縣上下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根本,以經濟發展、精神充實、民主健全為主要內容,堅持規劃引導、統籌安排、明確職責、項目帶動、創新機制的原則,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社會發展條件,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把生態文明新村建成農村小康建設、村鎮基層組織建設、農業產
業化經營、農村資源整合、發展循環經濟的示范,協調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一)應該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
1、堅持立足實際,科學規劃的原則。社區化生態新村規劃必須從本地出發,遵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做到統籌安排,科學布局,結構合理,資源綜合利用,效果整體發揮。既要著眼于長遠發展,又要立足現有基礎,防止不顧客觀條件的盲目建設,要體現階段性和側重點。
2、堅持試點示范,點面結合的原則。以縣上先行確定的30個重點生態新村為基礎,首批抓好15個基礎條件較好的村作為示范試點,在立足抓好試點,典型引路的基礎上,分期分批,逐步推進。通過點上的示范建設和面上的廣泛推進,從而加快全縣生態文明新村建設進程。
3、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要依據各村不同情況,堅持分類指導,梯次推進。對確定的.重點村都要從群眾的現實要求出發,尊重群眾、尊重創造,積極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發展模式,確保生態文明村建設在梯次推進中不斷得到提高。
4、堅持統攬全局,注重科技的原則。各鄉鎮黨委政府要以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統攬農村工作全局,堅持政府引導與依靠群眾的有機結合,全力推進生態新村建設各項工作。增強農民的科技意識,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使農民群眾在建設中嘗到科技增效的甜頭,體現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實效。
5、堅持拓寬思路,創新機制的原則。優化配置和積聚整合各種項目、資源和生產要素,集中投入,重點建設。創新經營機制,用市場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來管理社會、服務經濟,確保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順利進行。
(二)明晰社區化生態新村的建設標準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居住集中化、生產精益化、社區生活化”為模式,把易地扶貧搬遷、村民綜合服務中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堅持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原則,確定我縣社區化生態新村的建設標準。
1、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村容村貌整潔優美。通過農村水利、土地整理、道路硬化、供排水設施、集貿市場、停車場、環衛設施,“三改三建”(改廚、改
廁、改圈,建池、建園、建家),綠化亮化、農村無線數據電視擴容、寬帶入戶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康住宅建設,逐步達到小康建設標準。
2、思想道德風尚良好,文教衛體設施健全。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無封建迷信活動;以村民綜合服務中心(亦稱社區服務中心)為核心,建有文化活動室和體育健身場所。形勢政策教育、科技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經常堅持;村辦學校符合標準,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達標;衛生室設施條件改善,群眾疾病預防、保健、常見病治療有保障;無計劃外生育。
3、基層民主制度健全,社會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和村民監督委員會制度落實,村干部依法行政,農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權利得到保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治安防范體系健全,鄰里關系和睦,社會和諧穩定。
4、農村經濟發展壯大,農民生活更加殷實。產業結構合理,特色產業、高效農業和庭院經濟健康發展,“一村一品”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逐步形成,集體經濟實力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健全,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5、領導班子堅強有力,干群關系和諧融洽。強化農村兩委班子建設,徹底從根本上解決有人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問題。拓寬選人用人渠道,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回鄉大中專畢業生、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中選拔干部,及時注入新鮮血液,把那些真正有文化、有膽識、思路新,有群眾威信、有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又具有改革拼搏創新精神的能
人推選為村兩委班子主要負責人,并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誤工報酬待遇,充分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和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帶著作用,用他們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和帶動群眾投身到生態文明新村建設中來。
(三)夯實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的主要任務
開展社區化生態新村建設,經濟是基礎,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重點,農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文明健康生活習慣的形成和民主法制意識的增強是難點。因此,要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發展循環經濟融為一體,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社區調研報告 篇3
2、健全社區矯正工作保障機制。認真落實社區矯的相關規定,加強社區矯正機構、隊伍、場所、經費等保障,為社區矯正工作創造更加有力的發展環境。一是縣應依法設立XX縣社區矯正委員會,加強組織保障,發揮其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二是司法局應提出設置社區矯正機構的意見,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批;縣要妥善解決社區矯正機構固定場所建設問題,依法規范刑事執行工作;三是加強隊伍建設。充實司法所工作力量,切實解決“一人所”問題;以購買服務、專項保障等方式招聘社區矯正輔助工作人員,配齊配強社區矯正執法工作力量。四要進一步加強經費保障。縣要嚴格按《社區矯》的規定,將社區矯正經費單獨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實際工作需要建立社區矯正經費動態增長機制。
3、不斷優化社區矯正工作新機制。一是不斷優化工作制度,全面梳理現行社區矯正工作制度,及時做好廢、改、立工作,進一步規范調查評估、接收入矯、考核獎懲等重點環節的'工作制度,嚴格執法標準、嚴密執法程序,形成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以制度體系建設為依托,全面提升社區矯正規范執法水平,確保《社區矯》在XX落地見效。二是全面推進社會化建設。創新多元化社會主體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模式,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在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基層組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上下功夫,主動搭建平臺、暢通渠道,最大限度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參與,改變以往社區矯正機構唱獨角戲的局面,切實提高社區矯正社會化、專業化水平。
社區調研報告 篇4
為了加快新農村百村萬戶小康住宅工程,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近日,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河東、金沙等10個鄉鎮的13個新型社區,采取實地查看和村組干部、農戶交流等方式對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工程進度、土地利用、資金籌集、基礎設施配套及社區管理運行等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及呈現的特點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后,我區把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做為實踐和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抓手,審時度勢在全區實施新農村百村萬戶小康住宅建設工程,在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迅速推進的新形勢下,按照農民集中居住、生產生活分離、功能配套完善、社區管理規范的目標,采取合村并點的方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今年以來,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范點48個,10561戶,其中動工新型農村社區24個,9983戶,動工小康住宅點24個,578戶。
(一)農村面貌變化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了農村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的變革,社區的建設,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人畜分離,把后院從原來的生產區變為生活區,有效地杜絕了畜禽、秸稈進入小區,影響環境衛生的三堆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城鄉融合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農民將住上單元房,購物有超市,休閑有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二)群眾得到實惠多。幾年來,市、區財政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用于新型農村社區、小康住宅示范點建設。對近兩年20戶以上的小康住宅示范點,今年300戶以上的新型農村社區,每戶給予不少于2萬元的補助,農民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村信用社發放微利、政策性信貸,其它商業銀行積極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如五和鄉為解決群眾資金困難,和建設銀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為社區入住農戶辦理按揭貸款。一些企業集團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減輕了農民負擔。住房一次投入長期使用,據調查,目前我區農宅82%以上是磚土木結構,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農宅基本是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農民在住宅建設上的重復投入。
(三)拉動投資貢獻大。今年以來,全區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范點共10561戶,目前已完工8526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81億元,占同期全區固定資產投資204.86億元的6.74%。帶動了鋼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磚瓦等一系列建材生產消費,促進了家電、運輸、通信、建筑、餐飲等行業發展,拉動了全區經濟快速增長。
(四)土地節約集約化。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以多層或小高層為主,按照小區式集中建設,單體面積在90㎡左右,大幅度節約了土地。如金沙鄉金廈社區,規劃占地1204畝,入住農戶4049戶,可節約用地750畝;河東鄉中心社區一期規劃占地300畝,入住農戶630戶,可節約土地840畝。據區委農辦測算,目前我區農村住宅占地近27.9萬畝,戶均1.5畝,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全區預計占地不到8萬畝,土地節約的空間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入戶和群眾交談以及在鄉鎮召開座談會了解的情況看,群眾對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積極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擔憂,綜合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總體規劃滯后。全區新型農村社區總體規劃還沒有啟動,部分鄉鎮只是依據當地群眾的積極性搞建設,選址的隨意性很大。空間布局輻射人口少,建設規模小,如發放鎮在一平方公里范圍內布局了賈家墩、雙橋和小路社區,造成入住農戶分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和運行成本高。同時,新型社區建設和二、三產業的發展布局統籌考慮不夠。
(二)建設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設手續多,報批困難。如高壩鎮十三里社區報批手續達15項之多,收費平均達到170元/㎡,辦完所有手續時間長達6個多月。有些社區土地使用不規范,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社區后期的運行和管理還沒有深入研究,群眾還存在上水何處來,下水如何排,取暖怎么供,社區誰來管的顧慮。
(三)基礎設施配套緩慢。各鄉鎮普遍重視住房實體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比較緩慢。個別鄉鎮未將基礎設施配套部分計入住宅建設成本,實現完工入住的資金缺口大。如河東鄉前期為鼓勵農戶到中心社區居住,未將供暖、供水、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相關費用攤入房價,建設資金缺口達600多萬元;補助資金、危改資金和其它項目資金撥付和工程建設進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基礎設施配套;已經建成的示范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沒有全面完工,影響了群眾入住的滿意度。
(四)籌資渠道不寬。新型社區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鄉鎮初步測算,每戶建筑面積以80--120㎡計,建房資金需要12--18萬元,主要靠群眾集資和政府補助。建設500戶以上規模的社區,按照目前設計要求,水、電、路、供暖、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戶均需2--3萬元,資金壓力相當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工程質量管理不夠規范。部分社區建設前期工作不細,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個別施工企業技術力量不足,規范性施工不到位;有的鄉鎮工程招標、質量監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監理費用由施工方承擔,工程監理錯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職責;現場監理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施工檢查、旁站監理不到位,資料記載不全,存在質量管理漏洞。
三、對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契機。各鄉鎮、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帶動,用新的理念指導建設,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群眾,形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合力。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組建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建管隊伍,具體負責政策研究、組織協調、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強化聯席會議、一事一議會議制度,凡是區上辦理的各種手續,簡化辦事程序,盡量減免各種規費。市一級報批的建設手續,由鄉鎮提供完備資料,對口區級部門協助報批。同時,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 、村委會、農民群眾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村積極運作、農民主動參與的推進工作聯動機制。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科學合理。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依照《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邀請國內有資質、有影響的規劃單位,打破現行的行政區域界線,采取合村并點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各鄉鎮的詳細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各鄉鎮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積極探索適合我區實際的建設模式,建議城郊和工業園區鄉鎮發揮土地增值優勢,借助相關政策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機遇,以小高層和高層為主;金色大道沿線條件較好的鄉鎮,以高層或多層為主;人口分散,經濟條件薄弱、有荒灘空地的沿山邊緣鄉鎮根據群眾意愿以二層或平頂房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風格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強化產業支撐,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持久動力。農戶入住社區后,雖然生活開支有所增加,但相對完善的服務功能,可以使他們從繁重的家務和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一是注重產業發展。隨著社區規模的擴大,要更大范圍規劃產業布局,加大勞務輸出,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現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催生一批高效節水種植大戶、設施農牧業大戶、特色林果業大戶和龍頭企業,從而使農民群眾既不離鄉也不離土,就近就業,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來源。二是引導好各種農村合作組織在社區中的銜接,發揮優勢,為農副產品的外銷搭建好平臺。三是有針對性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適于松散管理、分散經營或生產的企業,為家庭婦女和居家留守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解決入住的后顧之憂。
(四)拓寬融資渠道,破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瓶頸。資金短缺是制約目前我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最大因素。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建設扶持政策,探索市場化融資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資金。一是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逐年穩步增長機制。區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用于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用足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以地生財,借地發展,對集體建設用地,除統籌安排好農村社區及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置換為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使用。對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國家規定用途外,其余部分應優先用于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三是整合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多個部門涉農資金捆綁使用,按照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統一撥付、集中投放的原則,用于農村社區建設。四是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行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五是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社區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擔保方式、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多方化解資金難題。
(五)保證工程質量,不斷提升農村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須自始至終堅持高質量建設。嚴把質量安全關,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滿足群眾的購買能力而忽視工程質量。繼續嚴把施工圖審查、招標、監理、質監等重要環節。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監管作用,對在建工程進行安全、質量、手續、監理、節能方面的全面檢查,切實搞好建筑質量監理和工程驗收。要按照建設集約化、居住生態化、管理科學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電、水、沼氣、電話、有線電視、寬帶網、科技信息網絡)、五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凈化)、三有(休閑廣場、農家店、農家書屋)、一集中(垃圾集中處理), 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休閑娛樂、綠化美化、生產布局等通盤考慮,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確保群眾買著放心、住著舒心,把好事辦實,讓群眾滿意。
(六)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還將引發農村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社區建成后,幾個村集中居住,村級組織如何設置、集體資產如何管理、物業和社區服務如何開展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因此,在社區建設的同時,就要提前思考社區管理工作。建議有關部門和鄉鎮及早研究農村社區管理的新途徑,培養一批指導社區管理及服務的人才,為新型農村社區管理蓄積力量。
社區調研報告 篇5
一、基本情況
宣威市社區矯正工作于XX年開展了社區矯正試點,今年以來,在全市26個鄉(鎮、街道)全面推開社區矯正工作,進入矯正實施階段。通過近三年的社區矯正實踐探索和全面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的情況,目前的社區矯正取得了初步成效,可慨括為三個基本,一是基本上構筑了社區矯正工作管理組織,具體表現為全市26個鄉鎮街道都成立了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從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上對社區矯正工作給予保障;二是基本上按照中央、盛市上級部門的要求,認真貫徹宣威市社區矯正工作會議精神,全面開展了社區矯正工作。三是基本上制定了工作流程、職責、制度,部門銜接、隊伍建設、保障措施等制度框架,對社區矯正對象實施了有效的監督管理、教育矯正、獎懲考核、幫助服務。但由于社區矯正立法滯后,目前社區矯正工作的具體管理和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規定比較原則,責權不夠明確,實際操作性不強,在社區矯正推進過程中,時常會在制度設計和實際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
二、現階段社區矯正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執法與執行上分離。
現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目前適用社區矯正的“五種對象”即被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被暫予監外執行、被裁定假釋和被剝奪政治的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下發的(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則要求,司法行政機關具體承擔社區矯正對象的日常監督管理和幫助教育工作。由此,社區矯正從過去的公安機關單一管理改為公安機關與司法行政機關共同管理體制。從形式上說,作為執法主體的公安機關不再是社區矯正對象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的具體承擔者,但仍然是“五種對象”監督管理工作目標管理考核的責任單位。而從事社區矯正具體指導、管理、組織工作的司法行政機關在法律上卻沒有刑罰的執行權。這種狀況既影響了社區矯正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也影響了刑罰執行工作的嚴肅性和實際效果。
2、監督管理措施乏力。
由于現行法律法規對“五種對象”的監管規定存在一定缺失,導致當前的社區矯正工作缺乏應有的強制力和必要的工作手段,一些具體的監督管理措施和教育矯正手段難以落實到位。一是獎懲考核乏力,現行法律法規規定,“五種對象”能夠獲得減刑、假釋獎勵的實際上只有管制和暫予監外執行對象。至于緩刑對象必須要“重大立功表現”才可以獲得減刑,假釋對象“一般不得減刑”,剝奪政治的權利對象則沒有減刑獎勵。二是監督管理手段乏力,現行法律法規規定,“五種對象”違反監管規定可予以收監執行的只有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對象。對判處管制、緩刑、剝奪政治的權利的對象就沒有相關規定,實踐中,外出打工或下落不明時,見檔不見人的,見人不見檔的,占有相當比例而無相應處置措施。三是部分矯正手段乏力,現行法律法規對“五種對象”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的相關規定中,沒有明確規定必須參加勞動的內容。雖然刑法第46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但在實際執行中,該規定是否適用社區矯正對象以及目前適用社區矯正的管制、剝奪政治的權利對象是否屬于“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還存在比較大的爭議。
3、銜接工作缺乏有效機制。
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涉及國家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具有相對復雜性。實際運作過程中,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統一思想、形成共識難度較大。目前,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法律文書的傳遞、社區服刑人員的交接、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等銜接工作,經常出現不到位、不合拍、不重視等情況,特別是鄉鎮司法所與派出所的協調、溝通,由于職能轉變還存在思想認識上偏差,以及司法所人員裝備上的.嚴重不足,脫管、漏管對象還占相當大的比例,部分鄉鎮街道至今還沒有移交檔案,更不用說對下落不明的矯正對象的跟蹤查找,影響了刑罰執行的效率與質量,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也常常比較被動。
4、社區矯正隊伍素質不高。
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不僅要對社區矯正對象實施管理考核、獎懲及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和公益勞動,還要幫助矯正對象解決心理、生活、就業、上學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這就要求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應具備一定的法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和組織協調能力,才能較好地勝任工作。但從目前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結構看,不同程度存在問題:司法所因為受編制限制工作人員較少,部分工作人員學歷、業務能力和文化素質較低;公安機關仍為執法機關,負有協助義務,但常因人員、經費等原因,工作銜接時常脫節;有的街道、鄉鎮領導思想不重視、派人不積極,組織領導、經費安排也存在問題,尤其是村(居)委會治安調解員的素質急待培訓提高。
三、關于社區矯正制度建設的幾點思考
1、明確社區矯正執行機制,構建統一的行刑權。
目前,我國的刑事司法體制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行使公訴權, 公安機關行使偵查權,司法行政機關行使部分刑罰執行權。但現行法律又規定“五種對象”由公安機關執行,這種狀況不利于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的互相監督和制衡,也不符合國際上刑罰執行一般統一由司法行政機關承擔的慣例。從執行權的屬性和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的分工負責和相互配合的司法體制看,社區矯正的執行權交由司法行政機關統一行使較為科學合理,有利于政法各部門的相互監督制約,符合執行權的本質屬性,符合我國刑罰執行的原則要求。因此,應當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積極推進社區矯正立法,將行刑權賦予司法行政機關行使,逐步規范我國行刑權的運作,形成監禁刑措施與非監禁刑措施良性互動的、統一的刑罰執行機制。同時,應在司法行政機關建立與社區矯正工作相適應的,自上而下的統一協調的專門工作機構。可在司法部設立社區矯正管理局,負責全國社區矯正工作的指導、管理和協調;在省級設立社區矯正處,縣級設立社區矯正科,管理社區矯正工作;街道、鄉鎮司法所直接負責社區矯正工作。具體地講,就是要修改現行刑事法律,將“五種人”的非監禁刑罰權由司法行政機關行使。
2、完善監督管理措施,促使監管有章可循。
監督管理是社區矯正工作的基礎,監督管理措施的完善對于社區矯正工作的推進顯得尤為迫切,彰顯重要。針對“五種對象”獎懲中存在的“懲處多、獎勵難”現象,以及緩刑、假釋在減刑方面,既存在條件過高,又有實際執行中認定“立功表現”或“重大立功表現”比較困難的問題,應及時推動立法就獎懲原則、種類、考核、條件、辦理及審批等內容和程序進行相應規定,適度突破完善。針對“五種對象”外出打工問題,在健全幫教小組、落實社區矯正責任人,嚴格請假報告制度,及時掌握其動向的同時,切實加強與社區矯正對象外出目的地公安、司法行政機關等社區矯正職能部門的聯系和溝通,落實異地委托管理制度,對外出打工對象的個別談話教育,要緊緊抓住其外出與回村兩個時段以及傳統節日時機實施相關教育。針對“五種對象”下落不明問題,可制度創設其嚴重違反監管規定,即構成重新犯罪,對其實施網上追捕。針對“五種對象”參加勞動的問題,仍可制度創設規定社區服務,由法院判決犯罪人到社區進行一定時間無償勞動。
3、加大部門銜接工作,確保對象接收和矯正實施。
社區矯正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系統工程,離不開相關職能部門的參與,特別是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機關的協作配合。加大部門銜接工作,關鍵要做到兩個確保。
一要確保具備“兩個要素”(戶在人在、法律文書齊全)的社區矯正對象全部接收和采取集中交接和日常交接方式進行接收,統一由移交方向社區矯正對象宣讀社區矯正宣告書,告知其必須接受社區矯正,責令其做出書面保證,在規定期限內向居住地司法所報到接受社區矯正,并移送相關法律文書。對社區矯正工作啟動時現有社區矯正對象的集中交接,由派出所宣告,一次性移交司法所。對社區矯正工作啟動后新增社區矯正對象的日常交接,屬于本地人民法院判處或決定的,由本地人民法院在宣判或作出決定時宣告;屬于本地看守所出所的,由本地看守所宣告;屬于外地人民法院判處、決定、裁定,或屬于監獄出監,或屬于外地看守所出所,向居住地派出所報到登記的,由派出所宣告;原不具備“兩個要素”的社區矯正對象,經派出所繼續查找回所報到的,由派出所宣告。
二要確保社區矯正對象接受監督管理,防止脫管漏管。在社區矯正“執法主體”與“工作主體”適度分離、配合時期,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應加大銜接工作力度,制定規范性文件界定具體職責和工作程序。凡涉及社區矯正對象的報到、請銷假、行為和心理矯正、參加公益勞動、匯報思想以及就學、就業、家庭事務等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負責;凡社區矯正對象不接受、不服從監管或違反監管規定,需要采取強制措施、提請收監、重新追究刑事責任的,則由公安機關負責。
4、強化隊伍建設,培育一支高素質的社區矯正隊伍。
強化隊伍建設,建立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高素質的社區矯正隊伍,是社區矯正工作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對于保障社區矯正工作的順利開展非常重要。
重點把好三大關:
一是嚴把選人關。司法行政機關要整合現有工作人員,把政治業務素質強的同志充實到司法所;公安機關要抽調專人協助司法行政機關指導司法所和派出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派出所也要確定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民警主動搞好對接;街道、鄉鎮要抽調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的人專職從事社區矯正工作。針對本地實際,認真做好對社會志愿者的選聘工作,廣泛動員和吸收社區內熱心矯正工作的社會團體人員、社區服務人員、專家學者、離退休干部、教師、社區干部等,充實社區矯正工作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二是嚴把學習關。積極組織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學習培訓,掌握專業知識,或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法,汲取借鑒各地的成功經驗。及時調整工作方法上的偏差,彌補工作措施上的不足。
三是嚴把管理關。嚴格遵守各項工作制度,制訂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并將其作為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獎懲、提拔、評優的重要標準。
社區調研報告 篇6
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是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和創新社區管理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進一步做好我區的社區管理服務工作,根據《花都區人大常委會20xx年度工作要點》的安排,區人大常委會成立調研組,對我區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常委會領導范記珍、徐兆東、蘇木桐、畢演洲、韋家政參加了調研活動。調研組分別于20xx年5月5日、5月9日、5月16日到區民政局、新華街、獅嶺鎮聽取了關于我區、新華街以及獅嶺鎮關于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報告,并到新華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城西服務站實地調研。經過調研,調研組基本掌握了我區開展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總體情況、存在問題并收集了一些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基本情況
(一)整合管理服務平臺,推進社區居委會改革。按照管理、服務、執法 “三位一體”的思路,我區目前對街道管理、服務、維穩和執法等機構進行整合,形成了“一隊三中心”組建政務服務中心、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綜合執法隊,形成各有側重、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綜合管理服務格局,較好地提高了街道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此外,為了更好地實施社區管理和服務,我區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將現有的社區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轉換為社區工作站,同時,將社區居委會現在擔負的行政職能分離出來,轉交給社區工作站。按照專干不單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則,社區工作站在社區黨支部的領導和管理下開展工作,形成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工作站“三位一體”、交叉任職、合署辦公的新格局。
(二)創建特色社區,完善服務體系,開展各種形式的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和便民利民服務。近年來,我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社區創建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20xx起,經過區政府及各相關職能部門及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我區有30個社區被省評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3個社區被評為省“宜居社區”,3個社區被省、市評為“文明社區”,9個社區被市評為“綠色社區”,駿威社區還被評為了全國和諧建設示范社區。年內,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活動經常、個性鮮明、深受群眾歡迎的特色社區將在我區逐步形成“一社區一品牌”的格局。
除發揮街道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作用、開展專業社會工作外,還注意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積極開展社區服務,努力將社區打造成為幸福花都的第一個平臺。近幾年來,我區建成27個星光老年之家;為43名老人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出資為44戶獨居和“空巢”老人開通了“平安通”緊急呼援服務系統;在每個社區建立了衛生服務站。可以說,在政府及社區的努力下,我區的社區便民利民服務和設施、網點得以逐步完善。
(三)加強建章立制,加大投入,社區管理服務制度日趨完善,各項工作開展有序。今年4月6日,經由區委和區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關于深化街道社區管理服務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實施。通過《意見》的方式,將深化社區服務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以文件的方式固定下來,為今后一段時期內開展該項工作提供
政策依據和各項保障。與此同時,區政府已將社區建設和管理服務工作經費納入到區、鎮(街)兩級財政預算,以財政資金的穩定性確保了社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從今年開始,區政府每年投入到社區管理服務的經費已不少于1000萬元。
總的來說,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關注下,區政府各部門之間、部門與社區之間、各網絡服務平臺之間正朝著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方向邁進,社區居委會的自治機制逐步完善,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不斷增強,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意識明顯提高,社區各項管理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也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同。
二、存在問題
一是缺乏專門的服務機構和人員,社區建設水平與老城區存在差距。我區是一個新城區,社區管理服務工作起步遲,服務理念與先進城區有一定的差距。我區專門從事社區服務的工作人員和社會工作者,無論是在素質、規模,還是結構、功能上都與現代服務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難以適應現代社區服務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各鎮下面的社區,建設水平不高,管理欠規范,服務理念相對欠缺,工作人員的素質仍有待提高。
二是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工作經費緊缺。目前,全區50個社區有34個靠租房辦公,不僅每年要支付租金100多萬元,而且不利于辦公場所的和整體規劃。還有23個社區沒有建立星光老年之家含新建社區,31個社區沒有殘疾人康復活動場所,33個社區沒有戶外活動小廣場,還達不到有關社區硬件配套的要求。盡管我區社區工作經費已納入財政預算,但各社區開展便民利民服務的經費以及日常辦公經費仍十分緊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肘了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開展。
三是社區管理服務方面的宣傳仍不到位,各職能部門參與社區共建的主動性不強。目前,相當一部分的市民與所在社區間缺乏應有的溝通,社區主動開展的關于管理服務方面的宣傳還不夠,市民對各種各類型的社區服務不甚了解,不知道要不要收費;對新投入使用的城西服務站也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利用率不是很高;我區在創文期間各職能部門都與各社區進行了聯系共建,但以搞清潔衛生為主要內容的占了相當一部分,沒能與各社區的創建“一社區一” 活動很好地結合起來。
四是城鄉二元結構的管理服務發展不均 。總體上,新華街社區居委會建設較好,管理較規范,服務較周到,工作人員素質較高,經費保障到位,而城中村、附城村以及農村的管理服務相對較差。村改居的工作推進緩慢,基礎設施落后,規劃布局不合理,村民和外來人員的管理服務不到位。
三、一些意見和建議
1、要提高認識,從觀念上重視解決好“單位人”變成“社會人”再到“社區人”的服務和管理問題。目前,大量“單位人”已經向“社會人”轉變,給社會管理帶來了許多新問題、新難題,傳統社會管理模式和方法受到嚴重挑戰。省、市領導對此十分重視,汪洋同志就如何加強社區建設與管理服務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強調要解決好“單位人”變成“社會人”后的服務和管理問題,要求各級在面對越來越多的人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的趨勢時,要創新方式方法,努力實現對人的管理“社區化”。
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深化社區管理服務,著力解決好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要根據管理服務主體、管理服務對象以及管理服務內容的變化,采用創新的管理服務理念和管理服務方式,不能為服務而服務、就服務講服務,要從培育社區意識、社區精神的高度來逐步解決好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再到“社區人”這個過程中凸顯的管理服務難題。
2、要大力提高社工隊伍以及居民的素質,培育發展社會工作組織和工作人才隊伍。不可否認的是,我區目前的社區工作者的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的需要,必須對現有社區工作者加強培訓,可通過邀請香港等地的資深社工來輔導講授社區管理服務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以及引進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的辦法,盡快提升我區社區管理服務者的素質,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具有活力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在引入高質量的社區中介服務機構后,要加大對其服務質量和居民滿意度的考評,使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發揮最大的效用。同時,社區居委會也要在開展居民自治和創文宣傳等工作中注重居民素質的提高,宣傳發動更多的居民參與社區共建活動,共同把居住的社區建設成高素質的生活區。
3、要大力提升社區服務質量,拓展服務領域。區民政部門及各鎮街要充分利用社區、家庭服務中心的平臺,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提升社區服務質量上來。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重點在服務,難點也在服務。因此,我區的社區建設應以服務為中心堅持為居民提供高質量的社區服務為最終目的。在具體操作上,要注重整合社區資源,充分利用社區、家庭服務中心這兩個優勢平臺,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健全服務網絡,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同時,還要建立居民對社區服務滿意度評估體系,將社區建設成效評價權交給社區居民,從制度上促進社區服務的發展,提高為居民服務的質量,拓展服務領域,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4、要大力加強社區治安工作,開展社區治安群防群治。安居才能樂業,才能增強社區居民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建議各鎮街、社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健全社會治安防范體系,強化治保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實現好群防群治;要充分發揮社區警務室、物業小區治安聯防隊伍的`作用,加大社區面的巡邏布控力度,提高社區在預防、控制、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居民的安全感。要切實抓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5、要不斷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有規劃有步驟地解決社區辦公用房及服務網點的建設問題。首先,是要按照上級的相關要求,加快推進街道社區“五個一”(一個家庭服務中心、一個小公園、一個群眾娛樂場所、一個衛生服務機構和一個治安視頻監控中心)工程建設,突出抓好社區家庭服務中心建設,確保今年內全面完成。我區今年擬建設的3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選址要盡快確定落實,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功能設置一定要詳細、最大化,要強調花都特色一站式的便民利民的宗旨;爭取能走規劃建設的綠色通道,加快推進規劃、用地、辦證工作,力爭年內動工建設;建設及運營經費建議按照區、鎮8:2的比例投入。此外,要大力推動其他鎮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規劃建設工作。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省、市都十分重視,對于促進社會和諧、構建幸福花都意義重大,建議除新華、獅嶺以外,其他鎮也要加強調查研究,借鑒成功經驗,結合實際制定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計劃,推動社區管理服務向全區推廣,使全區人民均能享受到優質的社區服務。其次,是要整合現有場地資源,為社區辦公和居民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對一直以來靠租用場地辦公的社區,區政府要有個3-5年的工作規劃,力爭在未來幾年內分步分批通過購買、整合現有場地資源等辦法解決社區居委的辦公場地和服務網點的建設問題。再次,區政府要按照相關的要求,將社區工作用房與居民公益性設施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土地用地規劃,并要明確驗收責任,確保新建社區有相應的硬件設施。
6、要大力美化社區環境,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區政府要繼續完善區直單位聯系社區,參與社區共建的工作制度,支持和幫助聯系社區做好社區綠化、美化工作,建設社區無障礙環境,大力整治臟、亂、差,努力提高社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建設干凈、整潔、優美的文明社區。
7、要繼續加大對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資金投入,保障社區管理服務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要按照市委關于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在把社區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納入財政預算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社區經費投入,以保障社區基本建設和各項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社區調研報告 篇7
一、問題
珍惜地壞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這是20xx年中國地球日的主題。也許,有兩個字眼大家會覺得很陌生:低碳。什么是低碳?生活中可以怎樣低碳?低碳對人類只是一個空概念嗎??低碳生活?是不是離我們很遙遠?
二、調查分析
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習慣: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擦家具,干凈衛生,自然滋潤;
2、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嘲,還能吸收衣柜中的異味;
3、喝過的茶葉渣,把它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又能幫助改善睡眠;
4、出門自帶水懷,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5、養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浪費用電;
6、用節能燈替換60瓦的燈泡。
三、調查結果
在中國,從倡導環保到減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中國人的追捧。在民間,有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隊伍中來了。不久前,一項涉及1.5萬人的網絡低碳調查顯示,73.08%的人有雙面使用紙張的習慣,83.33%的人自備購物袋,83.34%的人愿意參加環保志愿者組織的`環保活動。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會記下自己的?碳足跡,并由此督促自己減碳。有的人會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減碳小妙招,而且還經常參加?舊物交換?、?綠色出行?等活動。
四、體會
走路還是開車??爬樓梯還是坐電梯???室溫28℃還是27℃??……這些都是進下許多年輕人正在認真考慮的問題。他們以實際行動減少生活中的碳排入,支持中國政府提出的低碳減排目標。前些日子,白領們見面就問:今天,你‘偷菜’了沒有??而眼下,?今天,你減少了多少碳排放??正成為時尚的問候語。
有了這些?低碳一族?做榜樣,我相信低碳生活就在眼前。讓我們一起努力,將這百利而無一害的低碳生活傳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吧!加油!
社區調研報告 篇8
摘要:本文以社區居民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參與為主題開展了調研。經過對社區居民教育需求現狀的分析,對社區居民教育參與行為選擇的調查,本文認為當前的社區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社區居民的學習觀念還不夠深;社區居民的社區教育意識還不夠強;社區居民參與教育培訓活動不普及。社區內各種群體層次上的差異,也是影響居民參與社區教育的重要原因。針對上述問題,就今后社區教育工作應如何開展,提出了社區教育應以教為學習者提供服務,以適應學習者特征及其需求為教育培訓活動的目標和內容。社區教育一是要注意針對成人學習需求的特點;二是要引導教育需求,關注弱勢群體,提高社區教育參與率;三是要營造社區教育的良好環境;四是要有財政和政策的支撐,把終身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xx街道位于xx區的xx,是一個典型的老城廂。隨著舊區改造進程的加快,社區中居民的文化層次和文化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建設學習型社區,使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有針對性,讓居民的教育需求得到最大的滿足,我們對社區內居民開展了專項調查。調查方式包括問卷調查、座談調查、典型調查和個別訪談。以下是調研后的反饋結果和情況分析:
一、調研結果及分析
(一) 社區居民基本特點
xx社區居民多元化的生活和教育背景,形成多元的教育需求。調查顯示:
接受調查的社區居民中,以女性居多,女性占xx%,男性占xx%;年齡結構跨度較大,其中30歲以下xxx人、30-40歲xxx人、40-50歲xxx人、50-60歲xxx人、60歲以上xxx人;文化程度不同,,初中文化xxx人、高中文化xxx人,大專文化程度xxx人,大學極其以上文化程度xxx人。接受調查的社區居民的職業分布:黨政機關干部xx人、事業單位職工xxx人、企業經營者xx人、外資企業職工xx人、國營企業職工xxx人、民營企業職工xx人、個體工商業者xx人、自由職業者xx人,下待崗人員xxx人,其他xxx人。接受調查的社區居民的收入分布:家庭年收入3萬以下xxx戶、3-3萬xxx戶、家庭年收入5-10萬xx戶、10-20萬xx戶,20萬以上x戶。每月學習費用支出50元以下xxx人、50-100元xxx人、100-200元xxx人、支出200-500元xx人、500-1000元xx人、1000元以上xx人。調查顯示:(1)社區居民的家庭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多相對穩定;(2)社區居民素質具有基礎性、潛在性、相對穩定性與可發展性,構成了居民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對社區居民的學習活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能動的作用。
(二)社區居民教育需求現狀
1、社區居民的學習觀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在人的一生中接受各種形式的教育正在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改變生活的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大大轉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和學習觀。調查顯示,社區居民中,普遍贊同“活到老、學到老”,認可“工作生活中需要知識和能力,所以要不斷學習”的觀點,選擇“實踐是學習,與人交流也是學習”、“所有人都能學習,但存在個體差異”的主張。只有少數人對學習的本質缺少正確、全面的理解,極少數的人固守“學習就是上學念書,學書本知識”,“學習只是年輕人的事”這一觀念。
社區居民對工作后的繼續學習提高的認同程度有所提升,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是社區居民參與市民學校的學習活動,主動、持續學習的內在動因和決定因素。社區居民比較普遍地認識了繼續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詢問“持續不斷的學習對自己有什么意義”時,根據意義的重要程度排序,列在前3位的是
排在第一位:可以更新知識,增長才干,充實自己,使生活更有意義
排在第二位:不學習就要落伍,會被社會淘汰
排在第三位:提高個人修養,滿足個人興趣、愛好
對于是否有繼續學習和提高的必要,在被訪者中認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xx%,其中前者占xx%,后者占xx%。x%的人認為無所謂,x%的人認為必要性不大或沒必要。文化程度越高的社區居民對終身學習、持續學習的的認同度越高。
2、社區居民對子女的教育期望
社區居民對子女文化程度的預期處于較高的水平。有xx%的希望自己的子女至少要大專畢業,其中,xx%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大學本科及以上的教育。本項調查顯示,被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與經濟收入成正比,與對孩子的受教育期望值也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學歷較低、經濟困難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呈放任態度,認為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個別家庭想讓孩子早些工作,放棄繼續學習的機會。
社區居民對子女教育關注的另一個偏向,就是家庭文化教育消費支出主要用于子女,有xx%的家庭主要用于子女,僅有xx%用于自己。
3、社區居民的社區教育意識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區建設的地位日益突出,社區越來越成為社區居民工作、學習、生活以及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人們的社區教育理想體現出對社區教育價值的追求。經過幾年的廣泛宣傳,社區教育已經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人們的社區教育意識在不斷提升,但離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還存在一定差距。據調查統計,有90%以上的被調查居民知道社區教育,但真正參加社區教育的不足4%。
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抱有多方面的期待,他們企盼“組織更多不同層次的志愿者,參與社區教育”,渴望就近“開辦圖書館(閱覽室),設立少年、老年活動中心”,希望“社區內的教育文化設施向社會開放,方便居民學習、娛樂、健身”,其中最希望解決的問題是“擴大社區教育的受益面,加大資金的投入,使教育設施、活動場地更多一些”。
社區居民不滿足于以往封閉的生活,希望主動參與社區交往和社區活動。選擇愿意參加社區的公益活動的'占xx%,愿意參加社區文化教育活動的占xx%,愿意增進鄰里之間的交往的占xx%。愿意為小區建設出謀劃策的占xx%,
4、社區居民的學習意愿
參與社區教育的目的多種多樣,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以及經濟狀況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影響個體教育需求。人們對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愿望迫切,渴望通過學習,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調節和優化,同時健康觀念在發生變化,珍視生命健康,重視生活質量,關注法律,成為社區居民學習取向和精神追求的主流。
社區居民多元的教育需求中,青年人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愿望強烈,調查顯示,社區中青年人主要青睞計算機、外語和科技,選擇前瞻性和實用性特點突出;中年人傾向于計算機、健康與衛生保健和外語;老年人主要選擇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安全、贍養、醫療保健、心理調適等休閑類課程科目,而且他們希望參加沒有壓力、較少功利性的學習活動。
社區居民選擇社區教育的學習方式呈現分散而多元的趨勢,多數傾向于采用業余的、短期培訓的、講座式的、遠程式的方式進行自主、選擇性學習。
(三)社區居民教育參與行為的選擇
1、看電視、讀書看報是社區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學習方式
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閑暇生活聚焦于學習是一種必然的選擇,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和學習時間的增多,為社區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調查顯示,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是社區居民與社會互動的主要中介,也是他們獲得信息、愉悅性情、追求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
本次調查將社區居民喜愛的余暇活動分為8類,被調查者選擇前5位的排序為:第一,看電視;第二,閱讀書報;第三,體育健身;第四,與朋友交往;第五,文化活動。詢問家庭成員閑暇時間主要的學習活動,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占xx%,在家閱讀報刊雜志,獲取知識信息的占xx%。
看電視、讀書看報作為社區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學習方式,其優勢,具有大眾性、普及性、靈活自主性。其局限性在于,它以散居在家的“受傳型活動為主”,即以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等方式接受大眾傳媒學習活動為主,反映社區居民的教育活動比較單一,學習方式較為被動。
2、社區居民上網學習、獲取信息與年齡成反比,與文化程度成正比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和網絡迅速發展,互聯網進入社區和家庭,使人們實現了信息上的平等和資源上的共享,對社區教育產生全方位的影響,成為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積極利用互聯網,開展網絡遠程教育,創設網絡社區、網絡圖書館,實現教育資源多元化,正在成為社區教育的重要載體和發展趨勢。
互聯網是社區居民接觸較少的媒介,不會使用計算機,對互聯網陌生、文化程度和經濟條件的影響是最主要的因素。要使社區居民盡可能地與時代同步,需要通過社區信息化水準的提升,提高社區居民參與信息化的程度,向社區居民普及網絡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術,增加適合社區居民的網絡內容及信息方式,使有條件的街道都能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搭建起社區居民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平臺。
上網學習,對于較快接受新事物、追趕潮流的青年人,吸引力更大。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有關“社區青年與網絡關系”調研報告顯示:社區青年對信息化服務需求中,位居榜首的是“網絡學習”(xx%),列在2-5位的是:網上交流(xx%)、信息瀏覽與發布(xx%)、網上購物(xx%)、網上求職(xx%)。從中可以看出,網上學習和網上交流是社區青年需求方面的一個特點。
本次調查顯示,社區居民上網學習、獲取信息與年齡成反比,與文化程度成正比。在被調查的社區居民中,個人業余時間選擇上網的僅占x%,家庭成員上網學習知識、獲得信息的占x%。
3、社區居民參與教育培訓活動不普及
社區居民選擇閑暇時間的支配意向比較集中于媒體接觸,對于去社區接受“教育培訓”選擇率偏低,僅占x%。
調查表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教育的廣度和深度相對比較低,參與者的廣泛性不夠,大多數是離退休人員,社區單位參與和在職人員參與率不高。這種狀況的形成主要是目前的社區教育缺乏吸引他們參與的師資和條件。
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各項活動的比率相對也比較低。在調查參加過社區教育中的哪些培訓活動時,參加居委會組織的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的占xx%,參加市民學校學習的占xx%,參加各類社會文化培訓班或講座的占xx%,參加學歷教育、資格證書培訓的占x%,參加社會力量辦學培訓的占x%,參加其他活動項目的占xx%。接受調查者的數據與社區實際居住人口的參與社區教育的比例有較大的出入,主要是接受調查者主要是一些社區活動的積極分子。
4.影響社區居民參與學習的主要原因
影響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教育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工作忙,生活負擔重,沒有精力”,主要集中于31-50歲的社區居民,他們中xx%是在職人員,xx%為臨時工。第二位的是“社區沒有開設所需的課程和培訓項目”,其中,xx%是在學人員,xx%是在職人員。第三位的是“年紀大,記憶力差,學習吃力”,xx%為離退休人員;在離退休人員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怕參與社區教育會跟不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隨機調查的失業或下崗人員中,這部分人群是社區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經濟地位較低,并最容易失業、下崗,自身學歷偏低,技能結構單一、不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是。但這部分人群卻游離與社區教育之外,不愿參加市民學校的學習和接受終身教育的理念。
二、思考與建議
教育是為學習者服務的。學習者的特征及其需求決定教育培訓活動的目標和內容,也應該成為改進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
1、要注意針對成人學習需求的特點
社區教育的主體主要是成人,成人的學習意向產生于生活、職業的實際需要,學習目標和內容與職業需要同步發展,成人學習帶有鮮明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在確定社區教育課程目標時,需要綜合考慮社區居民個體需求、社會需求。因此,社區教育課程要多樣化,學歷的與非學歷的,功利性的與非功利性的、休閑性的與職業性的,基礎性的、提高性的與創造性的統籌兼顧,并形成特色,以適應不同群體、不同目的的需求。
2、引導教育需求,關注弱勢群體,提高社區教育參與率
主動參與是開展社區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這里主動參與既是指學習者參與教學活動,更是指通過學習,提高社區居民對社會以及社區的參與。要研究社區成人學習者的意愿,研究通過什么樣的教學媒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幫助學習者實現自己的目標,并把各種教育資源優化組合,互為補充地提供給學習者。
在引導社區居民教育需求時,要幫助他們排除參與學習的各種障礙,包括學業素質障礙,心理準備障礙和支持體系的障礙等,提高社區居民的培訓參與率。
社區弱勢群體的學習驅動力相對比較低,需要在組織策略、培訓內容、活動方式等方面體現出“教育關懷”。要深入調查和分析弱勢群體的狀況及其分布,掌握弱勢群體對社區教育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各種補償性、提高性的教育培訓,著力開發各種靈活的培訓課程,實施菜單式培訓,以多種途徑滿足需求。同時要認真研究有關的政策。比如學習成果的評估和認定,就業指導,救助性措施等。
3、營造社區教育的良好環境
營造社區教育的良好環境,就是要創造一個充滿學習氛圍和學習機會的環境,以滿足社區成員的學習需求,其目標就是構建學習型的社區。
要強調整個社會的參與,即社會各個部門、單位、組織及社會方方面面均應為終身學習提供服務,充分發掘社會各方面的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教育手段,形成終身學習的網絡。終身學習、多元化學習要求的內涵是“全”,它是通過網絡來實現的,通過技術和組織的網絡來實現。社區教育資源的整合,也需要通過協調、引導、優化來實現。
4、財政和政策的支撐,把終身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目前xx要建設學習型城市,終身教育的理念在廣大市民中正逐步形成,終身教育的工作主體是社區市民學校,但是終身教育并沒有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得社區市民學校在經費、師資、設施上與廣大市民的需求不相適應。在師資方面;市民學校的教師基本上是一些中學教師和社會自愿者,他們精神可嘉但是缺乏市民學校教育的經驗。往往教學都感到很累,沒有一支專業的市民學校師資隊伍。設施方面,市民學校辦學場所主要利用中學的教學場所,在時間和功能上存在著不便和矛盾。市民學校的學員是以55-70歲的老年人為主體,他們普遍反映,雙休日是三代人團聚的時間,也是最繁忙的時間。隨著上海經濟的增長,普教經費也在同步增長,但學生在減少;而社區市民學校潛在學生的增加,則不能得到相應的投入的增長。因此,希望能把市民的終身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以便在經費、師資、設施上得到更好的保證。
社區調研報告 篇9
按照區委、區民政局關于對社區兩委班子建設情況進行調研的通知要求,社區黨工委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立即抽調專門人員深入各社區開展調研活動,認真查找社區班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訂整改措施,進一步加強和優化社區兩委班子, 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近年來,街道黨委高度重視社區黨組織建設,面對原來后進班子多,干部整體素質弱的實際,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整頓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履行管黨職責。街道黨委領導班子認真履行管黨職責,堅持把加強社區黨組織整頓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根據各社區實際情況,實行了機關干部分工包社區制度。通過落實責任、領導帶頭,調動了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2、狠抓組織整頓,精心選配黨支部班子。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社區領導班子建設,并對各社區班子進行全面的考察,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入戶走訪,全面掌握社區組織建設的情況,找癥結,定重點并確定了“促強、幫弱,配套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
3、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黨員干部素質。針對社區黨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強了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對奉獻意識差的黨員干部,突出加強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大家”與“小家”的關系,發揮帶頭作用;對思想保守、畏難發愁的'黨員干部,突出加強了解放思想的教育,啟發引導他們發揚敢闖敢試、百折不撓的精神。
一、社區兩委班子基本情況
通過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對洛陽路街道辦事處的13個社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研,一半以上的社區黨委對兩委班子建設比較重視,能夠及時處理社區班子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可以說,社區黨委班子建設總的形勢是好的,呈現出了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為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同時發現,社區黨委班子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影響著社區的發展和穩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區領導班子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社區黨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部分社區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體的工作,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三是民主、法律意識淡薄。個別社區干部工作方式簡單,領導方法陳舊,導致工作中與群關系緊張,矛盾增多。
2、社區干部隊伍后繼乏人。一是社區班子年齡結構老化。這一點普遍得到廣大社區干部的重視,有些社區在換屆選舉中及時為班子輸入新鮮血液。但目前領導班子老化現象還比較嚴重,大部分社區黨委干部都在50歲以上。二是社區后備干部缺乏。現如今有頭腦、有能力的年輕人都把眼光放在經濟發展上,真正愿意服務社區、扎根基層的人越來越少。三是社區干部待遇低。社區工作環境艱苦,任務繁重,不少社區干部不安心本職工作,人心思動現象較普遍,甚至干脆“撂擔子”。
3、社區辦公設施不夠完善。雖然近年來,政府在社區發展方面的投資力度越來越大,但由于受到地域差異的限制,建設發展不平衡,如香里社區處在老城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除了完成政府布置的行政性工作外,只能為居民提供一些簡單的社區服務。也有很多社區都建立起社區服務站、托兒所、運動場所、醫院等基礎設施,但與社區居民日趨增長的需求相比,這些基礎設施還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
三、加強社區班子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加強對社區班子建設的重視和領導。加強隊伍建設,努力實現社區工作專業化。建立和完善社區專職工作者的選任聘用、工資福利、考核評議、教育培訓等制度,逐步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進程。特別是結合這次換屆選舉,大膽起用一批年富力強、有思路、有能力、懂經濟、會管理的人才,進入社區“兩委”班子,優化班子結構,不斷提高服務居民、管理社區的能力和業務水平。
2、切實解決好干部隊伍和黨員隊伍老化問題。增強危機感,采取過硬措施,抓好后備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同時注重發展優秀青年入黨,切實改善社區班子和黨員隊伍結構,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整體素質。在黨員發展上,實行指導性和指令性計劃相結合的辦法,限定發展黨員年齡、學歷等結構比例,優化隊伍結構;進一步充實后備干部人才庫,各社區在換屆前,必須充實一名35歲以下的年輕干部,進行重點培養,條件成熟的,盡快吸收進班子,推進班子新老交替, 不斷優化社區班子的年齡和知識結構。
3、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考核力度。要按照“細化、量化、科學化”的要求,確定社區黨委承擔的黨建責任目標。要建立獎懲機制,對完成責任目標好的,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對于不能完成的,實行末位淘汰、黃牌警告、誡勉談話等制度,并與工資待遇掛鉤。充分激發社區干部的工作潛能。要從法律上對社區工作站性質進行明確定位,統一社區工作人員的養老、醫療保險購買標準與方式,徹底消除社區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安心社區工作。
XX年1月8日
社區調研報告 篇10
一、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完善隊伍建設
根據街道、社區班子變動情況,及時調整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指定專人負責社區矯正工作,有矯正人員的社區要建立社區矯正工作站,不斷加強和完善“街道、社區”兩級社區矯正工作網絡,完善社區矯正服刑人員幫教監管機制。抓好社區矯正工作者和志愿者隊伍建,吸收熱心社會人士加入志愿者隊伍。加強對社區矯正工作者業務指導和培訓,確保每個矯正服刑人員都有社區矯正工作者、社區民警、志愿者、監管人組成的幫教小組。
二、加強工作制度建設,促進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
1、嚴格落實排查、走訪制度。街道矯正辦在每月及重大節日和社區敏感時期,對所轄區域內矯正服刑人員報到情況、人數、動態、監管措施的落實以及矯正效果等進行排查走訪,確保矯正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嚴格請示報告督查制度。社區矯正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逐級、及時、如實上報,特別是矯正對象再犯罪、被刑事拘留、受到治安處罰、收監執行等突發事件或緊急情況要邊處置邊上報。嚴格執行請銷假規定。
3、進一步完善檔案臺賬管理制度。社區矯正各項臺賬要整潔、規范、資料齊全、查找方便,按照“一人一檔”的要求,建立每名矯正服刑人員的'個人檔案,及時將矯正服刑人員每月學習情況、請銷假事項等輸入矯正監管系統,并實時更新。
三、加強日常管理,預防和減少矯正對象再犯新罪
1、強化對重點矯正服刑人員的監督管理,每個工作日必須進行定位,發現異常及時上報。按照《社區矯正實施辦法》,抓好社區服刑人員管理,確保做到不脫管、不漏管、不失控,嚴格控制服刑人員再犯罪。
2、嚴格落實電話匯報、書面匯報、集體教育、公益勞動、請銷假等監管措施,確保監管到位。
3、對重點對象建立臺賬,明確監管責任人,由社區民警、司法所、社區工作人員、社區矯正志愿者、家庭監護人共同實行分類掛鉤,加強部門、人員配合聯動,掌握此類矯正服刑人員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狀況,及時發現再犯新罪的苗頭,及時遏制隱患發生。
4、做好適用非監禁刑判前的社會調查,嚴格審查被評估人員和取保人的資格,接收委托調查情況適用前調查評估率達到100%。
5、要組織社區矯正人員參加勞動技能培訓不于1次,社區矯正人員期滿后要及時做好安置幫教工作。
社區調研報告 篇11
為全面了解我縣農村服務中心建設現狀,督促各鄉鎮完成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任務,進一步促進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更快更好地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改善,提高農村村民自治和村級服務水平,促進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建設,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開展此次調研活動。自3月1日至4月1日,縣委組成調研組,利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通過現場查看、與不同層次的人員座談等形式,對全縣14個鄉鎮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情況了一遍。
一、我縣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現狀
其中汶上鎮建成1處,南站建3處,康驛建成1處,南旺在建1處,劉樓鄉在建1處,次丘鎮在建2處,寅寺鎮2處建,郭樓鎮在建1處,郭倉鄉建成1處,楊店鄉建成3處,白石鄉在建1處,軍屯在建2處,苑莊鎮建成1處、在建一處,義橋鄉建成1處。全縣已建成10個,在建11個。
其中南站鎮已建社區3個——辛店社區服務中心、南村社區服務中心和曹堂社區服務中心。辛店社區服務中心屬鎮企共建,三層樓,三十余間,分設為民服務大廳、社區室、警務室、計劃生育服務室;南村社區服務中心為原南站老法庭改建,分設為民服務大廳、社區衛生室、社區警務室、計劃生育服務室,其中為民服務室設立六個服務窗口——窗口、、新農合、土地流轉、經管站、窗口。康驛鎮專門成立了社區建設指揮部,已建社區服務中心一處——三十里鋪社區,為原村委改建一部分、村民共建一部分,三層樓,20余間房,已建成廣場,整合了衛生室、。郭倉鄉已建社區為任倉社區服務中心,四層,60余間,與鎮社區服務中心合署辦公。楊店鄉已建社區3處——廟口,王樓,泗汶社區,其中廟口社區為原預付廠自建,共56間,除預留社區辦公用房外,其余運作,開展社區服務同時利用局駐村契機,共建同心花園(文化廣場)。泗汶社區為四村聯建,各村按人口比例分別籌資,以后四村合署辦公,原集體辦公用戶籍拍賣,擬建三層,1386平方,門前設廣場。門面商業運作,開展社區服務,部分已建成。已建集中居住樓房3幢,是下步社區整合的一個典型代表。白石鄉在建社區為寨子社區,已建成居民樓4幢,門面已開發為各種社區服務項目,并且預留了辦公用房,方式是駐地開發與村民集中聚居相結合,是農村社區中心建設的另一個典范。苑莊鎮已建成社區為前小秦社區,他們利用上級聯社優惠政策,在縣聯社的支持下,社區拿土地,共建成為集、農資、生活超市、飯店、、衛生院、浴池、警務、廣場、閱覽室等為一體的政治、文化中心,目前該中心運作良好,輻射周圍3公里。義橋鄉已建社區服務中心為沈營社區服務中心,四層樓,并以完成集中居住,主要是利用搬遷之際統籌規劃,一步建成。汶上鎮柳行社區服務中心已建成并投入運營。在建社區服務中心情況:劉樓鄉鄉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年底前建完。次丘鄉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和徐村社區服務中心正在籌備。寅寺鎮石樓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寅寺鎮社區服務中心在建,11月份建完。郭樓鎮馬店社區服務中心,年底建完。軍屯鄉:李集社區服務中心,已啟動年底建完;南陶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年底建完.苑莊鎮新苑社區服務中心,年底建完。
二、取得的經驗
(一)拓寬投入渠道。一是縣鄉把財力和爭取的項目資金盡量向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上傾斜,將推進新型社區建設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和公益事業設立專項經費并逐年加大投入。二是部門資源和小城鎮建設、村工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和其他支農經費,與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對接,形成部門齊抓共建的合力。按照“捆綁發展、集中使用、上下齊攻”的原則,將各級各部門用于農村社區的警務室、衛生室、室、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文化站、文化大院、生活超市、農資超市、慈善超市、農家書屋、體育健身設備、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等資金整合在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避免多頭建設、重復建設、分散建設。
(二)整合各種資源。一是農村自有資源整合。各社區利用社區閑置設施、房屋、土地等資源,采取改建、聯建、共建等多種方式改造或改建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二是挖掘社區人才、資金潛力,努力爭取社會各界對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的支持,鼓勵企事業單位、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以資金、設備、技術、信息等方式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興辦各類服務項目。三是整合各種技術、信息資源。市縣包村部門把新型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民政部門督導各鄉鎮把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作為服務于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點,從業務上指導各鄉鎮完成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建設部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協助鄉鎮搞好社區服務中心選址規劃,等等。
(三)多種方式建設。1、政府主建即由政府出資建立社區服務中心,引導群眾聚居。一是政府直接投資興建社區服務中心,義橋鄉沈營社區服務中心就是由義橋鄉政府投資興建的。二是把原來一些公共設施或管區等改建成社區服務中心,南站鎮南村社區服務中心就是利用原法庭改建成的。2、政企聯建即政府與鄉鎮或村辦企業聯合建設。辛店社區服務中心就是南站鎮政府與社區企業高興內飾裝飾
公司聯建而成的。
3、社區自建即基礎比較好的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設新型社區,楊店鄉泗汶社區就是有社區所覆蓋的四個村聯合建成了農村社區服務中心。
4、社會力量興建。有些比較有眼光的個體戶,認識到社區發展的潛在優勢,在政府的幫助下建設社區服務中心。我縣王樓社區、廟口社區、路樓社區、沙溝社區的社區服務中心都是在政府的指導下,由民間力量建設完成的。王樓是利用原預制廠,在政府的指導下,確定建立社區服務中心,政府幫助跑手續,整合土地等,私人投資建設社區服務中心,除預留必要的辦公場所外,他經營超市、飯店等項目,搞的非常成功。郭倉鄉沙溝社區利用本村一個在外經商多年的村民,勸其回家發展社區建設,該老板經過考查,發現投資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既方便了群眾,自己又有利可圖,投資60多萬建大型生活超市、慈善超市、農資超市、幼兒園、衛生室、飯店等。杏林社區是由建筑商,自己投資建商品房、超市、服務中心等服務項目。5、引資共建。苑莊鎮前小秦社區服務中心就是利用縣供銷社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共建成功的。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鄉鎮對社區建設工作認識不夠。部分鄉鎮認為社區建設是一村一社區,因此在社區中心建設時沒有留出足夠的辦公用房,而是停留在村級服務場所建設層面上。部分鄉鎮存在畏難情緒,沒有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存在等靠要思想。有些鄉鎮認為搞社區就是和村并居,或先和村并居再搞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豈不知和村并居需要的不是3年5年的事,而是10年甚至一代人的事。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成功后,服務功能完善,自然聚集人氣、商氣,人慢慢靠攏,反而促進和村并居。
2、社區規劃不合理。白石27各村規劃了10個社區, 2.7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汶上11個村規劃了4個社區,中都街道11個村規劃了4個社區, 2.75個村和一個社區;南站54個行政村規劃了13個社區, 4.1個村合一個社區;苑莊23個行政村,規劃了6個社區,3.8個村和一個社區;楊店25個行政村規劃了9個社區,2.7個村和一個社區,覆蓋率偏低,服務半徑偏小,建設任務太大,不太符合社區建設的目的。
3、社區建設標準偏低。有些鄉鎮把村委大院當作為民服務大廳,把街上的小買部、小商店、小診所說成是服務項目,認為這就是社區了。
四、意見及建議
1、加大投入力度。從的情況看,大多數的3建社區服務中心的鄉鎮反映鄉鎮資金缺乏,就包括在建和已建成的也反映這一制約我縣社區建設的瓶頸問題,建議上級財政列支一部分,縣財政配套一部分,鄉鎮村自籌一部分。
2、多方式建設,整合各種資源。在現在逐級沒有資金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各鄉鎮社區可以整合各種資源,采取多種方式改建、聯建、共建。苑莊鎮前小秦就是利用縣社爭取上級優惠政策,共建成功的。楊店鄉王樓社區服務中心利用有錢大戶搞開發建設。泗汶社區則采取四村聯建。南站鎮利用原法庭改建,都是比較成功的路子。從目前情況看,采取政府指導,充分發動民間力量也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另外,把上級各種扶持政策,包括派駐工作組,衛生、體育、文化等都往社區傾斜,也是一條可以探索的經驗。從工作方式上抓好四個整合:一是領導力量整合,成立主要領導為,組織、財政、民政、農業、文化、體育、公安、司法、等涉農較為密切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全縣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二是部門資源和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形成部門齊抓共建的.合力,為農村社區建設服務。各有關部門立足自身職能,找準農村社區建設的切入點,主動配合,主動融入,研究支持農村社區建設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在實施鄉村建設、農村工程建設、農村衛生設施建設、農村勞動力工程、文明村鎮建設等項目中,圍繞農村社區建設來進行聯動。三是農村自有資源整合:利用社區閑置設施、房屋等資源,改造或改建成社區服務中心,提升農村社區自我服務的功能。四是社會資源整合:挖掘社區人才、資金潛力,努力爭取社會各界對農村社區建設的支持,鼓勵社會力量捐資興辦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事業,促進農村社區健康發展。
3、建設標準要提高。要想實現社區建設的目的,必須要提高標準,按照上級“一廳九室三市兩欄一園一校一場”的要求建設。“一廳”:即綜合服務廳,主要職責是為居民提供勞動就業、養老、合作醫療、農村低保、農村五保、土地流轉、變動等“一站式”服務;“九室”:即辦公室、服務室、室、調解室、計生室、警務室、衛生室、圖書室、文體活動室;“三市”:即生活超市、農資超市、慈善超市;“兩欄”:即社區事務公開欄、科普欄;“一園一校一場”:即幼兒園、居民學校和文化健身廣場。有條件的社區根據居民需求,積極發展農機維修、、保險、餐飲洗浴等項目,不斷豐富農村社區服務內容。這樣才能把社區建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才有吸引力,輻射力。“服務大廳”以不少于100平方米為宜,提倡社區公共服務用房500平方米左右,占地不少于5畝,位置相對集中的一體化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建設以建立中心型社區為主。
4、加強領導,一口上下。我縣社區建設缺乏統一領導,有十幾個單位部門都在搞社區建設,許多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建議設立農村社區建設的專門組織,一口上下,以便整合資源,加快我縣社區建設步伐。
5、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農村社區建設投入占農村投入和在整個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形成以財政投入為主體、部門幫扶為補充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縣、鄉設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按照“捆綁發展、集中使用、上下齊攻”的原則,切實解決農村社區建設資金不足問題。財政部門牽頭,將各級各部門用于農村社區的警務室、衛生室、計生室、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文化站、文化大院、生活超市、農資超市、慈善超市、農家書屋、體育健身設備、村級場所、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等資金整合在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避免多頭建設、重復建設、分散建設和資源浪費。鼓勵企事業單位、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以資金、設備、技術、信息等方式投資農村社區建設,興辦各類服務項目。
6、推進農村社區生產生活服務。在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農村社區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建設的同時,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支持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以投資入股、合作經營等形式,到農村社區開辦生活超市、農資超市、農機維修、郵政通信、金融保險、文化娛樂、餐飲洗浴等服務項目,最大限度滿足社區居民需求。對開辦商業性服務項目的單位和個人,社區提供平臺,搞好服務,落實相關優惠政策。
7、做好農村社區規劃工作。按照城鄉一體化、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居住社區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堅持高起點、高品位、高標準和適度超前的原則,把農村社區規劃與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新型鄉鎮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充分考慮村莊壓煤搬遷、合村并點、舊村改造、空心村治理、自然村合并等因素,以縣為單位,統一編制農村社區規劃,形成梯次合理的農村社區村莊布局。
8、合理確定農村社區服務范圍。按照地域相近、規模適度、有利于公共服務資源整合的原則,將若干村規劃為一個社區,選擇一個比較便利、班子基礎比較好、發展潛力比較大的村作為中心村,在中心村建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半徑一般掌握在2公里、6個村左右。新型鄉鎮根據規劃要求適當增加村莊個數。規模較大、人口較多、相對獨立的村,也可實行“一村一社區”模式。但主要以“多村一社區”為主。
社區調研報告 篇12
愛民佳苑社區是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理念而建成的一個居民服務中心,在社區干部幾年的團結努力下,取得了各級政府對社區工作的肯定。為更好地加強社區建設,提高社區的工作效率,我社區開展了社區建設調研活動。期間召開社區干部座談會,深入轄區實地調查,廣泛聽取了社區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幾年以來,社區在強化組織領導、著力基礎建設工作上,突出以人為本、堅持居民自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社區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社區在建設工作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現就我社區的基本情況和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加強社區建設的建議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愛民佳苑社區是烏達區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和黃河水利樞紐庫區移民搬遷改造項目之一,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建有居民住宅樓88棟,可容納住戶4046戶,目前居住人口為7067人。轄區有黨員178人,其中支部黨員29人,在職黨員 80人,退休黨員 69人。人口結構復雜,老弱病殘、特殊群體等群體占總人口比重較大,其中老年人1168人,占總人口16.5%,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并且殘疾人較多,患有身體殘疾的180人。愛民佳苑社區具有良好的社區基礎,豐富的社區資源,但是由于人口數量多、老齡化嚴重,各方面工作的開展都有相當大的困難。
二、存在困難
1.社區服務資金來源方面。社區服務是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只有把載體利用的好、作用發揮的好,各項工作才能上一個新的臺階。目前社區服務的開展大都依賴于區、街道籌集資金,缺乏自身發展的能力。由于政府財力有限,導致社區服務硬件設施服務項目及經費周轉明顯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影響社區服務的發展。
2.專業化人才方面。志愿者服務隊伍是社區人才資源開發的有效做法,但因志愿者服務形式具有不穩定性及服務項目的.局限性、服務對象的特殊性,不可能為社區服務提供穩定的、經常的、專業化的服務。
3.網格化管理方面。愛民佳苑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逐步實現了規范化、制度化。但是網格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是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二是網格長時間投入較長,工作積極性高,但是年齡偏大,文化知識水平存在局限,致使工作效率存在一定差距。在部門配合上,社區基本協調溝通解決,下一步考慮相應的提高網格長補貼,保證網格化管理工作不受制約,提高效率。
4.協會組織方面。社區協會組織在社區工作中發揮著很好的作用,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給予了一些人、財、物的投入和幫扶,社區協會組織在不斷擴大。社區黨支部將在下一步工作中引導協會更好地發揮作用,但在協會的培育和扶持上面,希望政府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投入。
5.信息化建設方面。目前,社區職能日漸行政化,承擔著大量的管理工作。社區為了可以合理有效開展服務管理工作,嘗試了一些信息化途徑,例如數據化信息管理(計生、民政、就業等方面),網站建設,短信平臺(手機信息群發)等,針對老年人和弱勢群體較多,還開展了“愛心呼叫器”幫扶業務。但是開展信息化資源共享服務業務,前期軟件開發、業務操作學習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希望政府能在財力、物力上給予一定幫扶,統籌管理,支持社區服務多元化、信息化的工作方向。
6.安全管理方面。為了使小區安全指數更上一個臺階,5月15日,社區在服務中心內添置了機房設施,在愛民小區四個大門、小區廣場、社區服務中心大門、小區內車棚位置,共安裝攝像頭16個。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發現由于小區內路燈未亮,監控設備夜間使用效果不明顯;并且因安裝數量有限,監控設備對小區安全防范起到的作用需進一步加強。
7.醫療衛生方面。為切實解決愛民佳苑社區居民就醫難問題,經烏達區政府和新達辦事處領導多方協調籌措,2月20日,新達辦事處衛生服務中心愛民分站正式運行。社區衛生站配有診療醫師兩人,免費為居民測血糖、量血壓,同時開展注射、輸液等醫療項目。衛生站開展服務以來,已服務居民450人次。但是衛生站任然存在藥品少、床位少的問題,不能滿足居民需求。
8.綠化維護方面。小區綠化工作在市政綠化隊的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小區內綠地的綠化率達95%。但是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三年管理期將到,綠化工作將移交到物業,因此而產生的綠化水費又是物業所不能承擔的,所以綠地很可能會出現無人管理的情形。
三、幾點建議
1.不斷加大社區資金投入。首先,按照社區內居民人數及黨員人數確定資金投入標準,將社區辦公經費、社區黨建工作經費列入區財政預算,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增長。其次,設立社區建設專項資金。建議區財政設立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形式支持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另外,還要動員社會力量捐助、相關部門幫扶,多渠道籌集社區建設資金,形成財政投入一塊,上級民政專項資金爭取一塊,街道辦事處、社區自籌一塊,駐社區單位幫扶一塊,社會籌集一塊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2.不斷強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有效維護社區穩定。社區工作者直接面對居民群眾,他們的工作能力決定著社區的服務質量和學水平。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培訓,將社區工作者的培訓納入干部年度整體培訓計劃之中,每年開展一次培訓,每三年左右時間對在職人員輪訓一次;二要通過公開招考等方式積極引進復合型人才,不斷為社區輸送新鮮血液,充實基層工作者隊伍;三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加關心社區工作者,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用人環境。
3.創新服務理念,拓展服務領域。改變過去以完成政府交辦的工作為社區任務的工作,居民的需求就是社區工作的方向、努力的目標。社區要在做好居民辦證、低保、治安維護、計劃生育服務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擴大服務領域,特別是在繁榮社區文化、增進鄰里和睦、完善便民設施、提供快捷服務、關愛空巢老人、發展社區養老事業等方面,社區要加大探索和嘗試力度,在做好網格化管理工作和協會組織工作的同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同時政府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創新社區服務管理新模式,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和質量,努力構建和諧社區,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4.以服務為手段,保障居民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社會。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社區衛生站、監控技防設備、綠化維護設備,提高對居民的服務質量。一是增加社區醫療設施的同時,在相對集中的居民居住區建立社區完備的大型醫院,最大程度地改善居民就醫難問題。二是加大監控設施投入,實現監控無死角。三是確定綠化管理權的歸屬,實現管理最優,服務最優。
愛民佳苑社區黨支部將不斷奮斗、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用實際行動踐行“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工作理念,詮釋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更加有序、服務更加完善、環境更加優美、治安更加良好、生活更加便利、人際關系更和諧的綜合服務型社區。
【社區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調研社區的報告02-24
社區調研報告08-19
社區調研報告11-03
社區商業調研報告02-03
社區矯正調研報告03-07
農村社區調研報告12-10
村社區調研報告12-08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5-26
社區調研報告(精選20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