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旅游調研報告

時間:2024-11-13 10:18:11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優選)旅游調研報告12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旅游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選)旅游調研報告12篇

  旅游調研報告 篇1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xx縣切實搶抓云南旅游“二次創業”的大好機遇,突出重點打造鳳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區,整合帶動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一、鄉村旅游發展優勢及前景

  (一)發展優勢

  xx位于滇桂兩省結合部、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縣國土面積2783平方公里,轄4鎮(丹鳳、雄壁、彩云、葵山)4鄉(五龍、竹基、龍慶、高良),104個村委會、5個社區786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38.7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縣。東與羅平縣接壌,南與文山州的丘北縣毗鄰,東南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林縣一水相依,西南和紅河州的瀘西縣連接,北倚陸良縣。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區中,xx處于滇中與滇東南兩大旅游片區的結合部,是滇東南旅游精品線路中的連接環。

  1、交通區位優勢。xx不僅區位優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國道324線(高速化)穿越xx境內,省道以(且)馬(關)線連通文山、鳳凰谷、菌子山兩大景區和五龍旅游集鎮,師(宗)彌(勒)公路貫通紅河州周邊縣市,形成了較為理想的旅游交通網絡,而四通八達連接全縣4鎮4鄉的鄉村公路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條件。

  2、旅游資源優勢。境內群峰疊翠,溪流縱橫,“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氣候特征的真實寫照。這里自然風光優美,旅游資源豐富,類別組合好,具有獨特性、差異性和唯一性的鮮明特征。菌子山景區享有“天然奇石園、天然大花園、天然野果園、天然動物園、天然植物園、天然菌子園”等美譽;鳳凰谷景區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門,傳說中鳳凰涅磐的地方,中國唯一生命文化主題公園”。隨著旅游基礎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宣傳營銷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步擴大,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xx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歷史文化積淀較深,民族文化濃郁。“帝師故里,楹聯之鄉”的美譽、“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總結以及保留完整的壯、彝、苗、瑤、回等少數民族的民居、服飾、語言、歌舞、禮儀習俗、婚喪嫁娶、節慶活動、生產、生活場景使xx鄉村旅游發展底蘊不斷增強。

  (二)發展前景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關心扶持下,xx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依托獨特、豐富的旅游資源,把旅游業作為全縣新興后續產業加以培育。到目前為止已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高起點、大手筆打造旅游產業,品牌效益初步顯現,2008年接待國內外游客56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1億元。2007年7月,劉平副省長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到xx調研時強調指出:雖是初步開發,但搞得很好,很有氣魄,很有水平。按現在的發展思路,再精心規劃,加大投入,重點建設,xx就會快速崛起,成為一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要把xx旅游列為旅游‘二次創業’的重點地區來支持、培育”。xx旅游業已受到廣大游客、旅游企業的廣泛關注,市場前景廣闊。

  二、鄉村旅游發展新亮點

  (一)五龍旅游小鎮

  五龍鄉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森林覆蓋率達71%。由于氣候濕熱、生態植被好,天然形成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境內自然風光優美,山、林、水、峰、洞、峽、霧等自然景觀,集雄、奇、險、峻、秀為一體,融山水田園風光為一色。匯集了xx的主要景區景點,不僅有菌子山、鳳凰谷風景區,鄉政府駐地1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自然景觀還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龍云海,萬畝柑桔圓、滿目青衫林,芭蕉滿坡、緬桂飄香,奔波不息的南盤江,萬種風情的五龍河旁,火紅的攀枝花,蒼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龍民族風情濃郁,壯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獨特的壯族服飾、飲食文化體現了華夷交融與民族凝聚的縮影,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是壯家人的傳統節日,也是壯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臺,“三月三”也成為五龍鄉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靚點。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游集鎮規劃建設會上五龍被列為全省重點規劃建設的60個旅游小鎮之一,2007年10月經考評驗收被繼續列為全省的重點旅游小鎮。一是明確旅游發展思路。制定了“轉變觀念建新村、打牢基礎興旅游、依托優勢強產業、改善環境引外資、明確責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優質煙菜米,遠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礎水電路,穩抓三產游玩樂,達到農業穩鄉、林業強鄉、旅游富鄉、人才興鄉的目標。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創造特色田園風光,鞏固提升農業觀光品位和檔次。二是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新農村建設,重點加快民族文化廣場建設,投資1500萬元,建設集體閑、民族文化表演等為一體的民族文化廣場,并對水寨實行舊村改造,完善五龍集鎮功能。三是做好旅游“水”文章。依托五龍豐富的水資源,加大水資源的保護力度,開設水上娛樂、漂流項目,創造名副其實的高原水鄉。四是成立五龍文工團。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為主的民族文化,讓游客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體驗壯家獨特的民居、民俗文化,營造濃郁的民族風情旅游氛圍。五是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結合旅游業開發,走建管并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蓋率。六是品牌營銷、以節促旅不斷提升五龍旅游知名度。自2001年以來,持續成功舉辦了九屆“三月三” 民俗文化旅游節。在壯族傳統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節日里,開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會,情歌對唱,潑水狂歡,竹筏漂流等特色鄉村旅游活動,吸引大批游客紛至沓來。已成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節慶活動之一。七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抓好旅游文化產業“六個一”的開發利用,即開發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肴、一本畫冊、一個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紀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藝品、壯族服飾等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力度。

  (二)特色農家樂

  隨著xx旅游的不斷升溫,采取政府扶持發展、農戶自主經營的模式,一批傳承了壯族桿欄式建筑風格,兼具休閑、娛樂為一體的休閑度假型“農家樂”和家庭式“農家樂”迅速發展。由于獨特的壯家風味和優質的服務,生意異常火爆,深受游客歡迎,五龍水寨、菌子山小法塊80余家具有“農家樂”特色餐飲企業,成為xx鄉村旅游的新亮點。

  三、存在困難

  一是xx旅游產業發展資金嚴重緊缺,以旅游開發公司等為業主單位開發建設的項目欠債3000余萬元,欠債壓力過大。

  二是對鄉村旅游投入不足。我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縣,財政十分困難。在對主要景區投入的同時,對鄉村旅游的發展投入不足,不適應鄉村旅游發展的趨勢。

  三是對鄉村旅游發展引導不夠,農戶投入自覺性較差。

  四是鄉村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還未形成良好的產業格局。

  四、請求事項

  (一)請省市旅游主管部門把xx鄉村旅游列為全省重點地區給予項目資金扶持。

  (二)請省市旅游主管部門加強指導,特別是市場拓展方面的扶持幫助。

  旅游調研報告 篇2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旅游業已經連續四年保持了世界第一大產業的地位,近幾年來我國旅游業增長速度超過GDP的平均增長速度,占GDP的比重快速攀升,中國旅游的發展舉世矚目,旅游經濟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其產生的連帶效應顯著,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一、調研目的

  我國十一五時期旅游業的發展目標,目前已經確定,據國家旅游局的公布的信息,就是:實現入境旅游人數和入境過夜旅游者人數年均增長8%,國際旅游收入年均增長12%;國內旅游人數年均增長8%,國內旅游收入年均增長10%;旅游總收入實現年均增長10%。到20年,國際旅游收入達到530億美元,國內旅游收入達到8500億元,旅游總收入達到12700億元。每年旅游業新增就業50萬人,到20xx年旅游直接就業人數達到1000萬人。

  世界旅游組織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到20xx年,中國就接待1.37億入境旅游者,占世界旅游總額的8.6%,超過英國、法國、美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國。中國就接待東亞三分之一的國際旅游者。到20xx年,中國將成為世界十大客源國之一,出境旅游達一億人次,居世界第四位。到20xx年,中國的國內旅游可望達30億人次。海外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國內旅游三者協調發展,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旅游大國。

  為了更加發揮資源優勢,調整經濟結構,形成特色經濟;關聯輻射功能顯著,帶動第三產業,促進傳統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增加外匯收入,是非貿易創匯的重要來源;擴大國內消費,促進市場繁榮;創造新的市場勞動崗位,可為城市下崗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旅游引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促進觀念更新;提升焦作整體形象,促進傳統文化、名勝古跡和民俗風情的保護和開發,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優化生態質量,促進環境保護;建設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城市標志性的景觀帶;確立城市標志物和市樹、市花,組織地方的旅游節慶活動,形成獨特、鮮明、富有個性的城市旅游形象。暑假期間我對附近市區的旅游情況進行了調研。

  二、調研內容

  針對該處的自然旅游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旅游宣傳活動,該地周圍的環境以及旅游團的收費標準和服務態度進行了全面的調研。現在的城市經濟發展、文化建設、市政建設、環境保護和城市風貌、都要考慮到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并與之相結合,所以這些也要進行調研。

  三、調研方法

  第一、我采用取樣拍照的方式,對有代表性的地區的環境,景色和人流進行了拍照。

  第二、我還采用了問卷調研的方式。分別在各個景點給游客發放200份問卷。問卷調研題目有10道題目,分別如下:

  1、您對此地的了解程度。A比較清楚。B大致了解C、印象模糊D、很不清楚

  2、您在景點會選擇什么樣的住宿地點A、回家睡B、民居C、便宜的旅店D、賓館酒店

  3、您覺得這的旅游消費是否合理A合理B偏低C偏高

  4、您最近一次在此地旅游花費為多少?A50-100B、100-200C、200-500D、500以上

  5.、您已經或計劃去那些景點?(自寫)

  6、您這次旅游采用何種交通方式?A。步行B、包車C、自駕車D、路邊找車

  7、您認為這的旅游資源如何?A、豐富B、中等C、一般

  8、您認為這的旅游資源的優勢在于?A、山水自然風光B、少數民族特色C、氣候條件

  9、您對這的旅游資源開發規劃及管理的認可程度A、開發充分,管理到位B、開發不足,管理到位C、開發充分,管理缺陷D、開發不足,管理缺陷。

  10、您認為這的景點缺乏的是哪些方面?A導游服務B景點整體規劃及安排C、基礎配套設施D、地方特色購物E、文化背景挖掘F其他。

  四、調研結果及分析

  通過調研結果分析,近5年的入境旅游者人數都在1000人次左右,其中多為臺灣及港澳的旅游者,海外旅游市場的開發還很滯后。旅游者在景點的停留時間短,不過夜的旅游者占51%,停留1夜的旅游者占38%,過境觀光游的特征十分明顯。旅游者在景點的消費少,景區門票、餐飲和住宿占了絕大部分(76%),這表明該地旅游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明確的旅游消費導向,如購物、娛樂等比例過小。旅游者感受的一致性很高,即:對旅游景區質量及導游等景區服務感到滿意,對住宿、購物、餐飲、娛樂等印象一般,對長途交通(外部交通)條件感到失望。

  通過調研還得出,旅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該市共有200多家旅行社,但企業規模實力小,經營管理分散,體制不活,營銷手段滯后,技術依托和網絡化水平低,市場尚不規范,絕大部分的旅行社為小作坊經營方式,只有幾個員工,服務質量低下,這些旅行社從表面上看隸屬于不同的行業和部門,關系錯綜復雜。

  任何一個旅游產品都不可能滿足所有旅游者的需求,所以應該綜合分析興此地旅游產品特性和旅游市場這兩個因素,確定旅游產品的目標人群作為長期營銷的方向。

  在過去的旅游發展中,部分景區無意中造成重開發輕保護的現象,出現了一些掠奪性經營如過多的停車場和日益寬敞的景區道路及游步道公園化現象嚴重等,同時在風景區的亂搭亂建現象日趨顯現,正逐步擠占核心景區。景區各生活接待區的'空氣質量堪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城市水源面臨威脅。旅游資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壞,景區的保護問題已經顯得非常重要了,不能僅局限于內部的精耕細作,部分園區旅游設施已超越限度,對景區的美學價值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此外,我們應該設計自己的旅游精品,推出的為我獨有的特色產品,使我們的產品成為面向國內外的名牌產品,這些應該由精選的旅游景點、合理的旅游線路和出色的服務六要素構成。旅游精品應該成為是旅游業形象的集中體現和王牌產品。

  五、調研的意義

  經過此次調研,我們知道:旅游業是由食、住、行、游、購、娛等多種要素組成的綜合性產業,旅游購物不僅是旅游者消費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旅游目的地創收的重要來源。該市旅游商品和旅游購物目前仍屬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品牌,也未能成為焦作旅游獨具特色的吸引因子之一。該市旅游商品目前品種單一,供游客選擇的范圍狹小,產品檔次低,新面孔少,難以吸引游客目光。

  旅游產業政策缺乏有力的體制保障,旅游景點建設開發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各景點規劃沒有形成層次,重復建設現象依然存在,歷史文化旅游市場開發力度較小,()開發體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閑置。當前焦作旅游機遇大于挑戰,景點硬件設施已能滿足需求,亟需進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標準,加大在吃、住、行、娛、購這五個方面的開發力度,一方面要打造出焦作的山水品牌、太極文化品牌,另一方面還要借此契機全面提升焦作市旅游文化品位。

  現在的我們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旅游發展全局,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精旅游業精神為指導,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大發展的戰略思想,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基礎、以效益為中心,積極進行資源整合和市場化運作;加大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力度,豐富焦作山水品牌的文化;全力發展具有該市特色的旅游商品;進一步強化宣傳目標,開拓高端國際游客市場。未來五年,是該市旅游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采取超常發展的戰略。首先是產業化發展觀念必須超前,樹立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發展觀。其次產業政策也會隨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予以調整和完善。

  旅游扶貧是一種投入較少、效果較好、返貧率較低的新型開發性扶貧方式。它通過發展貧困地區的旅游業,使經濟文化較發達地區的資金、信息、技術、觀念隨著游客的流動引導貧困地區,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機能,實現脫貧致富。通過這次調研,我們更能了解到濟扶貧與精神扶貧相結合。要通過深入細致的宣傳教育和典型引路,讓貧困地區的農民擺脫傳統自給自足的小農意識,破除多年來養成的等、靠、要思想,樹立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信念,逐步樹立旅游意識、商品意識和競爭意識。使貧苦人們找到更好的致富方法。

  旅游調研報告 篇3

  一、主題:XX區鄉村旅游

  隨著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漸成熟趨向多元化,旅游過程更注重對相互文化的體驗,農村和郊區相對于城市來說,天地光闊,自然風光秀美,空氣清新,加之和城市相異的文化,對于生活在緊張、擁擠、繁雜、宣囂、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當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產生了鄉村旅游。鄉村旅游是現代旅游業中的一項新事物,然而它卻以極快的速度在各國發展起來。鄉村旅游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閑產品,而且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資源,維護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調研方式

  調研采取座談會、查閱史料、實地察看和走訪群眾的方式,對我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發展優勢和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

  三、調研情況

  (一)XX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XX區旅游是伴隨著人民小康生活的到來而應運而生,沐浴著舊改的春風春雨而茁壯成長的朝陽事業,它的發展現狀呈現出幾個特點。

  1、因地制宜,農家游樂應運而生。每到周末節假日,終日埋頭在都市打拼的人們到鄉村山間休閑度假漸成時尚。一些農戶就根據自己條件,開發出了以農家樂為主的休閑旅游產品。如對應景區觀光休閑、游客食宿需求的“大客天下”、 “年代秀”、“阿陳草堂”等。因為市場有需求,景區周邊的農家樂一產生就顯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現已成穩步發展趨勢。

  2、因陋就簡,不記成本廉價經營。起步階段的多數旅游經營者由于資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設施都顯簡陋。一些農戶因陋就簡上陣,主要靠低廉的價格吸引游客。雖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務農為本農民嘗到了甜頭。

  3、因人成事,各自為政短線為主。景區農戶在完全沒有看到過農家樂是什么樣子,沒有什么經營經驗的情況下,自己認為該怎么做就怎么做,把一個個農家樂辦了起來。他們大多以接待游玩一天的旅客,為其提供餐飲為主的短線經營。在不斷的探索中他們闖出了除種田、“吃山”之外的掙錢路子。

  4、因勢利導,點多面廣漸成氣候。以農家樂為主的旅游一經出現,相關部門就給予了它足夠的關愛和照顧。在大力宣揚鼓勵的同時,還給予了經驗指導和相關優惠政策等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扶持,因勢利導,全方位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如梅嶺獅子峰景區內的泮溪村現已打造成了一個農家樂村。據統計,該村現有農家樂30余家。

  (二)XX區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

  我們認為,XX區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突出優勢。XX區發展旅游起步還算是比較早的,19xx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將梅嶺批準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3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1998年已申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XX市在“十五”規劃中已把灣里定位為XX市的后花園來加以建設。但由于之前經驗不足等原因,旅游景區沒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實發展鄉村旅游是一種以鄉村特色風光和文化活動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滿足旅游者休閑娛樂和回歸自然等為目的的一種旅游方式,也是各地市民需要、景區農民受益、前景無限廣闊的新興互利共贏的產業。

  1、優越的地理條件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

  過去,灣里通向南昌的唯一公路是昌灣大道。隨著南昌城市的發展,著力改造、升級、規劃昌灣公路、云灣公路、紅灣公路,這3條公路的建設,已“打通”了灣里的價值,為灣里納入南昌城區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條件。20xx年1月南昌西外環高速的開通,使灣里進一步連通了外界。灣里至昌北國際機場開車只需15分鐘左右,比XX市區至昌北國際機場的距離還要近。作為贛粵高速公路的一段,西外環還連通了福銀高速公路。今年XX區還開通了周末及節假日南昌城區至梅嶺旅游景區的160路公交專線為居民來灣里休閑旅游提供了方便。便捷的交通為我們的旅游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2、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利條件

  全區山丘起伏,河谷縱橫,整個地貌屬丘陵低山區。西南部以低山高丘為主,東北部多為低丘崗地,東南部為低丘平原。海拔最高峰地洗藥湖為841.4米。全區山地占72.3%,耕地占12.7%,水面占4.9%,故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日照豐富。全區年平均氣溫14.5℃—17.6℃,氣候涼爽,特別是梅嶺一帶,氣溫比市區低3—5℃,素有“小廬山”之美譽。森林覆蓋率為73.7%,是最適宜人類和動植物生長的地方。良好的生態和宜人的氣候環境為我們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3、豐富的旅游資源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巨大潛力

  灣里境內層巒疊嶂,高山田園,風景如畫,是一個山林秀色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旅游勝地,它是古“豫章十景”中“洪崖丹井”和“西山積翠”所在地。岳飛、王安石、歐陽修等230多位歷史名人曾到此游歷,留下名詩佳作480多篇。梅嶺擁有大小山峰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余個。整個梅嶺森林秀茂、植被繁盛,屬國家保護的就有銀杏、紅豆杉、三尖杉、鵝掌楸、金錢松等,古桂銀杏、蒼資勁態、蘭花杜鵑、幽香亮彩、松濤竹海、無風自涼、山花野果、撲鼻聲生香,是全市唯一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是XX市的“后花園”等。這些都是發展旅游的巨大潛力。2015年完成的梅嶺古鎮一條街,大大改變了梅嶺集鎮面貌、景區環境,景區別具一格的仿古建筑,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農民朋友,都是極好的旅游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為我們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4、深厚的鄉村文化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形式

  我們除了擁有已被列入民俗類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羅亭上坂曹家村的“關公燈”以外,還有為古“豫章十景”之首的“洪崖丹井”,它是黃帝樂臣伶倫煉丹之處,是中華民族音樂發祥地,南昌“洪都”稱謂亦由此而來。皇姑墓、林彪別墅、秦人洞、紫陽宮、望云閣、翠巖寺、天寧寺等一批歷史古跡是打造鄉村旅游的珍貴文化資源。獨具特色的太平心街溯溪節、潑水節、啤酒節、納涼節和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的農民,都是發展鄉村旅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 XX區鄉村旅游發展存在問題

  1、認識不足,市場觀念不強。首先是對景區發展鄉村旅游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游廣闊的市場前景。認為旅游只是風景名勝區的事,窮鄉僻壤的農村沒什么可游的,從而忽視鄉村旅游的發展。再就是缺乏對鄉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認識,在開發鄉村旅游產品時忽視有效地保持“鄉村性質”和“鄉村意象”。

  2、基礎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XX區還有部分村莊無線信號接收不穩定,大部分村落沒有建成集中供水體系,未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廁所的沖水、洗浴條件沒有改善,接待游客的硬件設施、景點建設、環境打造等總體上講還比較差,整個基礎設施的配套不全,還不能很好地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規劃,零亂無序開發。因為沒有一個規劃作指導,各村的農家樂都是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于他們各方面的局限性,導致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費,也出現了無序開發、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

  4、產品初級,特色不夠鮮明。由于缺乏市場理念、產品定位不準、大都缺乏文化內涵、多數是個體經營,大部分農家樂的規模小、檔次低,且多以副業形式開展,故經營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不少農民小農意識濃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農家樂建設和經營中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只顧賺錢,有的還破壞生態,污染環境。不是真正的農家樂。

  (四)XX區鄉村旅游發展目標與定位

  如前所述,XX區完全有條件依托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建設形象鮮明、風貌獨特、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旅游強區。我們認為XX區旅游總的定位是建成XX市的后花園。這個總的定位又可分為四個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對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休閑度假勝地、納涼避暑重地、戶外運動場地。

  1、四大基地的市場定位

  其一、觀光農業基地。依托羅亭生態有機蔬菜大觀園、現代化藥材種植示范地、高山生態有機茶園、高山養殖場、純天然有機果園、花卉苗木園、生態水產養殖場等一系列農牧水產業作載體,不斷擴大種植、養殖規模,提高檔次,增強觀賞性與參與性。逐步形成大規模的大棚時鮮蔬菜,時令水果,藥材和高山養殖場,其他大小水庫的生態水產養殖等一系列極富觀賞性和參與性的知名品牌項目,使之成為建XX市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

  其二、休閑度假勝地。依托風景名勝地等生態良好、環境宜人的地方,建設一批不同檔次的度假村、休閑山莊和農家樂。形成對應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人群、不同年齡對象消費群體的規模不同、檔次不等的休閑度假場所。其中重點是環境的建設、特色的出新和服務的提升,給人以生態良好、環境優雅、獨具特色的飲食起居環境,安全衛生、細致如微、熱情周到生活與出行服務。使之不僅能留住游客,還要能吸引回頭客,甚至能成為他們定期或長期休閑度假的場所,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

  其三、納涼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廬山”之稱的梅嶺,夏季的氣溫要比火爐XX市低十多度,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設納涼避暑重地。要根據不同的資源開發各具特色的消夏納涼項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邊草房、巖洞居室、竹林小院、溪邊吊腳樓、林間別墅等納涼度夏的場所;配套開發一些適合夏季的體育健身與游樂的項目,如水庫垂釣、游泳、溪流戲水、林間游戲、散步、棋牌等;還可為一些人士提供諸如網上辦公、交易、科研、藝術創作的條件,為殘疾和康復病人提供療養、康復治療的條件,使他們都能較長時期的住下來,輕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其四、戶外運動場地。著力打造在全市都有影響力的山地戶外運動場所。既可舉辦如市際市內的山地越野車賽、山地自行車賽、徒步登山比賽等體育賽事;也可為廣大的“車友”、“騎友”、“驢友”等戶外運動愛好者提供活動場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驢行”活動,他們就特別鐘情于梅嶺等一些空氣新鮮人跡罕至的地方。可以設計若干條或長或短、或難或易的線路,沿途村農民、農戶為他們提供食宿、生活物資補給、向導護送等服務,也是高山偏遠地方開展特色鄉村旅游的一條路子。

  2、典型引導樹立樣板

  XX區的旅游發展了許多年,但是由于沒有很好的引導,大多數都辦成了農村飯館。我們可借鑒江西省旅游辦的好的鄉村旅游經驗,如鷹潭的龍虎山、上饒的三清山、九江的廬山等,它們都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門的引導下,有效發揮資源的作用,極大地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在旅游開發和實踐中得到實惠,旅游業才能可持續發展。我們建議在梅嶺立新村做鄉村旅游試點,該村在梅嶺主峰景區內,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好、有高山生態養殖場、人口較少等良好條件。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在交通設施給予支持,即在主峰景區出入處開通一條旅游專線或增設旅游觀光纜車,既能接送游客進村,又能方便農民下山采購必要的生活物資。此外,還需組織當地老百姓學習和打造該村的特色文化品牌,如竹席、沙箕、筆筒等竹制產品,年糕、紅薯片、印米團等一系列地方特色糕點小吃。這些都需要政府在基礎設施、資金方面給予扶持和旅游部門專人指導,抓好樣板帶動XX區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

  (五)XX區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我們認為XX區鄉村旅游的發展應當走好四條路,鋪好四條道。

  1、走好四條路

  其一、走好鄉土特色的路。對于都市人群來說,旅游就在于鄉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鄉村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鄉村旅游資源的原汁原味。

  其二、走好保護與開發并重的路。要遵循“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原則。開發是目的,保護是前提。必須要保護好鄉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資源和農耕民俗等鄉村文化資源。要維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防止人為的破壞和污染。

  其三、走好自然美與人工美相協調的路。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風景基礎上進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機的結合起來,協調二者的發展,使其變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接待服務設施,游覽標志、標牌的設置等,都要既考慮服務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慮與鄉村景觀協調,使之具有濃郁鄉村特色。

  其四、走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路。既要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注意投入、產出的測算和經營管理,也要注意社會效益,要考慮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要考察接待人數、旅游收入等經濟指標,又要考察基礎設施改善、民間文化的發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社會指標,做到兩個效益的雙豐收。

  2、鋪好四條道

  其一、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要把鄉村旅游納入農村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以謀劃。要在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訂出XX區鄉村旅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要對這些地域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作出計劃安排,對旅游資源的利用進行統籌協調,對旅游產品的開發進行細致謀劃,對旅游景點和接待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對旅游風貌的設計加以規范。在規劃的引領下,合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民俗文化、傳統飲食和制作工藝等資源,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閑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農家樂。

  其二、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內聯開發。發展鄉村旅游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首先,政府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移民資金、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資金,用于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各金融部門要大力支持,給鄉村旅游的各種項目發放更多的就業創業貸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資,以一些大項目吸引城市資本和工業資本投向鄉村旅游的開發。與此同時,要充分調市民和農民的主體積極性,以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為契機,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通過以項目換土地、土地作價或土地使用權為籌資方式,采用股份制開發等形式吸引外部資金。此外,還可以讓農民以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資,以勞動力轉化為股份等形式,共同參與鄉村旅游的開發。

  其三、重大項目帶動,輻射引導發展。灣里鄉村旅游發展應當堅持“大項目、大投入、大營銷”的戰略。要利用大項目擴大影響,發揮它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大批中小項目和農家樂的發展,使鄉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其四、加強宣傳推介,實施品牌營銷。首先要做出如太平心街的“啤酒節”一樣的幾個精品項目,緊接著就要大力宣傳推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消費低廉、綠色健康、田園風光、農家美食、周末休閑、回歸自然等為賣點對外營銷。要在對旅游精品線路和項目進行整體包裝的基礎上,舉辦旅游展示會、新聞發布會加以宣傳推介,并以各種節慶活動促銷,促進XX區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

  旅游調研報告 篇4

  建始縣旅游局

  如何借助滬渝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即將建成通車、省委省政府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國家擴大內需等機遇,以旅游景區和小城鎮為依托,加快發展適合我縣特色的鄉村旅游業,促進全縣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我局于4月8日—5月5日,組織專題調研工作專班,深入到業州、高坪、紅巖、花坪、景陽等鄉鎮實際調查走訪,并到恩施、咸豐、利川等旅游業發展較快和鄉村旅游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學習考察,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建始縣鄉村旅游業發展專題調研報告。

  一、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基本概述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生產形態、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鄉村文化等)為對象,進行觀光、度假、娛樂或購物的一種旅游形式。從鄉村旅游發展上而言,其主要以農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領略農村鄉野風光、體驗農事生產勞作、了解風土民俗和回歸自然為旅游目的的一種旅游方式。對于我縣而言,在加快旅游景區開發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村就業崗位,提高農村居民收

  入,有效擴大內需及拉動消費,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以旅促農、以旅帶農、以旅富農、以旅富農,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游作為旅游業發展的一種新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旅游消費者的普遍青睞,成為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二、建始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一)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我縣自然生態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交通區位條件優越,旅游資源開發起步較快,這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顯現出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1、自然生態資源豐富。豐富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氣候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利條件。我縣山嶺縱橫、河谷幽深、流泉飛瀑、植被繁茂、景致眾多。這里有聞名全國的南方最大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林場,有原汁原味原生態的野三河,有清江畫廊之稱的景陽河,有奧陶紀石林代陳溝,有山水風光獨特的大沙河等等。縣內最高海拔2090米,最低海拔308米,立體氣候明顯。加之我縣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森林覆蓋率達70%,是最適宜人類居住地,有湖北后花園之稱,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2、民俗文化底蘊深厚。獨特的民俗民間文化是打造鄉村旅游的重要載體。我縣除了擁有“建始直立人”這一世界級特質旅游文化品牌外,這里還有蜚聲中外的民歌《黃四姐》,有收入《中國名勝辭典》中的石通洞、石柱觀等名勝古跡,有被譽為土家交響樂的絲弦鑼鼓、鬧年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政要吳國楨故居、朱和中故居、五陽書院等一批歷史古跡。同時,我縣屬于少數民族集聚地。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是鄉村旅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3、交通區位條件凸顯。滬渝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即將建成通車,318國道、209國道、清江黃金水道貫通全境,全縣已構成立體型交通網絡。我縣已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時經濟圈,建始大部分的鄉村距縣城都在一小時車程內。鄉村旅游的客戶群主要是大都市生活人群,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將為建始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氣,從而為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4、地域人文環境優越。我縣廣大農村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山清水秀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農家小院,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鄉村居民,這些都是極好的鄉村旅游資源,適宜打造出高質量的旅游產品。

  (二)旅游景區開發起步較快,發展平臺初具

  我縣旅游業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野三河景區由武漢志順房地產公司投資開發,規劃總投資2.2355億元。該景區地跨花坪、景陽、高坪三個鄉鎮,規劃總面積155平方公里。野三河景區現

  已步入全面開發建設階段,計劃于2011年試營業,2012建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被業界認為是湖北省最具成長的旅游景區之一。云霧靈山景區由恩施今大集團投資開發,規劃總投資1.32億元,規劃總面積100多平方公里,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啟動,計劃2011年底試營業。該景區是恩施州最具后發優勢的城郊公園,景區所在的代陳溝村已申報為湖北省旅游名村。長嶺崗林場則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度假旅游圣地。旅游景區的開發建設,必將為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效的平臺。

  (三)鄉村旅游發展業已起步,發展勢頭良好

  我縣通過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發展觀念得到了較大的轉變,一部分農戶依靠自家的基礎條件,開辦起了農家樂,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游便應運而生,成為我縣鄉村旅游發展的基本形式。2000年,業州鎮就與旅游局共同發起在野韭池村辦起了農家樂試點。隨著城里人到鄉下休閑娛樂漸成時尚,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游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對應城區休閑需求的“野韭池農家樂”、紅土坪的“泳豐山莊”等,對應景區觀光游客食宿的“黃鶴橋農莊”、對應新農村建設的高坪“八角人家”、“偏溝灣農莊”等。為引導鄉村旅游的規范發展,高坪、花坪等鄉鎮還召集各農家樂主協商制訂服務規范,舉辦農家樂從業人員培訓等。據統計,我縣現有農家樂100多家,每年農家樂綜合接待收入近千萬元。農家樂

  從一產生就顯現出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三、建始鄉村旅游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鄉村旅游業發展的認識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夠。根據調查走訪,目前在鄉村旅游業發展上,對鄉村旅游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游廣闊的市場前景。我縣現有的農家樂,基本上都是農戶借助自己家的優勢和基礎條件,自發的發展起來的,鄉鎮政府和旅游職能部門缺乏強有力的引導和指導,在發展上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由于對鄉村旅游的內涵認識不足,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點,盲目引進都市化的旅游產品形式,盲目建設現代化的接待設施,出現了建筑城市化、活動簡單化等趨向,鄉土特色不明顯,致使以農家樂為主體的鄉村旅游出現了盲目趨同發展的現象。

  二是鄉村旅游發展規劃不到位,缺乏科學指導。我縣在鄉村旅游業發展上,主要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目前還處在散亂狀態,絕大多數農戶一般是在原有基礎設施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游客,出現了無序開發、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不利于鄉村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是鄉村旅游產品開發不到位,發展活力不強。近幾年來,我縣鄉村旅游業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從目前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而言,僅僅只能提供餐飲住宿、娛樂為主的短線經營服務。

  旅游調研報告 篇5

  按照邵局長對云南省昆明市旅游產業發展狀況進行全面調研的指示精神,中國旅游研究院組成了以戴斌院長為組長的專題調研組,對昆明市旅游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為期3天的全面調研。期間,專家組先后考察了滇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世博集團、石林5A級旅游區以及陽宗海旅游度假區等景區(點)和企業,并召開3次座談會廣泛征詢和聽取了昆明市各級領導、主要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調研組又在中國旅游研究院召開了2次內部研討會,最終形成了《昆明市旅游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一、昆明市旅游產業發展的成就與經驗

  (一)主要成就

  1、旅游業確立了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

  “十一五”期間,昆明市接待旅游者突破1億人次大關,旅游總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分別是“十五”時期的1.51倍和1.52倍,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8%以上,旅游總收入約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2011年,昆明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突破百萬大關,累計接待海外旅游者100.4萬人次,同比增長16.66%;接待國內旅游者突破4000萬人次大關,達4002.1萬人次,同比增長15.29%。旅游總收入達到367.2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8.95%,旅游直接就業人員達到12.8萬人。旅游業已經成為昆明市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2、旅游業在全市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綜合作用穩步加強

  在“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的工作思路導向下,昆明市培育了一大批以石林、陽宗海為代表的具有較好發展前景和市場競爭力的精品旅游區和以世博旅游集團為代表的具有較好投融資能力的產業主體,洲際、豪庭、豪生、希爾頓、索菲特、溫德姆華美達等國際酒店品牌也相繼落戶昆明,昆明市成為全國五星級酒店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2年3月,全市投資額3億元以上的開工在建重大旅游項目達23個,計劃投資額62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額146.37億元。有力地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當地老百姓的就業,旅游業在昆明市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凸顯。

  3、旅游業對“春城”城市形象品牌的提升發揮了關鍵作用

  昆明市在旅游業發展初期就在國內外游客認知體系中形成了“春城”的城市品牌。在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昆明市不斷通過舉辦世博會、國際旅游交易會等方式,強化游客對這一品牌的認知。春城”、“好客春城”、“浪漫春城”等口號和四季如春的城市旅游形象不斷在游客群中得到傳播和強化。昆明市先后被評為“歐洲人最歡迎的中國旅游城市”、“ 中國青年喜愛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國十大休閑城市”等榮譽,知名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不斷的得到提升。

  4、旅游業成為云南省“橋頭堡”戰略的重要支撐

  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全面改善,昆明新國際機場將建設成為南亞地區最大的航空樞紐。一方面,昆明對省內西雙版納、麗江、騰沖等主要旅游目的地之間的客源組織與輸送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昆明作為旅游交通集散中心的作用日益強化。另一方面,昆明市作為中國連接東亞大陸腹地與東南亞、南亞次大陸以及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門戶,旅游業的發展不斷擴大昆明與東盟國家的聯系,中國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旅游業在“把云南省建設成為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的作用持續加強

  (二)主要經驗

  1、發揮市委、市政府對旅游業發展的主導作用

  昆明市歷屆市委及政府始終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并重的原則將旅游業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在政策法規、戰略規劃、市場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要持續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成立市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等方式,發揮該機構的牽頭作用,及時研究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并充分利用昆明作為全省綜合改革試點市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爭取更多旅游業改革發展先行先試權。這些措施為昆明市旅游業的加快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2、重視規劃編制對旅游科學發展的指導功能

  “十一五”期間,昆明市編制完成了《昆明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等各項規劃。通過這些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一方面統一了全市上下對旅游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重要性地位的認識,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昆明市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體制機制等重大問題;另一方面,發揮規劃在整合資源,實現省會城市區域集散中心和“龍頭”作用的同時,促進了昆明市與周邊區域旅游合作,為云南在東南亞旅游圈、大湄公河次區域旅游圈、泛珠三角區域旅游圈、滇西北-川西南-藏東南旅游圈發揮主導作者用創造了條件,為國際、國內旅游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空間。

  3、持續通過重大事件推動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

  自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成功舉辦以來,昆明積累了通過重大事件、節慶活動持續推動旅游業發展的成功經驗。除了兩年一屆的昆明國際旅游交易會之外,近年來,昆明市還通過承辦2008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游節昆明狂歡節、亞太旅游協會2008旅游戰略論壇等大型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地向中外游客展示了云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獨特的旅游魅力。以這些活動為契機,昆明市一方面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另一方面,不斷擴大在海內外的知名度,提升國際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地位。

  4、不斷尋求旅游發展與城市功能提升的銜接

  按照昆明市加快構建以“一湖四片”、“一主四輔”為骨架的區域性國際城市新格局的空間布局,昆明市不斷尋求旅游業發展過程中與城市功能完善與提升的銜接,城市旅游景觀的打造與城市化過程的結合。先后打造城市南部湖濱旅游景觀帶和海埂、大漁兩大旅游休閑度假片區以及城市北部的世博新區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隨著大量城市旅游新景觀和新地標的出現,已經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獨特城市景觀,在為游客提供高品質旅游產品的同時,為昆明市民創造了游憩空間,創造了城景交融的和諧發展模式,并形成高原山水旅游城市建設的典范。

  二、昆明市旅游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問題

  (一)面臨的新形勢

  1、國家戰略對昆明的城市旅游定位提出新要求

  2011年《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正式出臺,標志著云南省作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地位正式確立。隨著國家門戶樞紐機場、泛亞鐵路和昆曼、昆仰公路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的建成,昆明作為云南省的省會城市,將由我國國土的西南邊緣變為面向東南亞開放的前沿,并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印經濟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昆明不僅要在省內經濟發展中發揮省會城市的作用,更要在國家戰略體系中承擔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功能,在中國與東南亞、南亞次大陸發展區域經濟合作中不斷發揮優勢產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2、國民休閑福祉提升對昆明的城市旅游功能完善提出新要求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逐步進入工業化后期,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更關注健康,更追求有益于身心的休閑度假旅游在成為新趨勢的同時,也成為國民福祉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形

  式,《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的即將出臺也將為這種福祉的`實現提供制度保障。昆明市在云南省旅游目的地體系中長期承擔著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樞紐的功能,在國民休閑逐漸成為生活福祉的背景下,以往主要為游客提供旅游產品和吸引物服務的旅游發展目標,將向著同時為游客和當地居民滿意度共同提升的方向轉變,昆明市旅游也發展面臨著功能轉型的任務。

  3、市場需求多元化對昆明的城市旅游產品更新提出新要求

  隨著旅游市場的日益成熟,中國的旅游消費者正逐漸趨于理性和成熟,個性化的旅游消費方式逐漸興起,專題和特種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樂性的旅游內容大大增強,游客的出游方式逐漸形成了隨團旅游、自駕車、自助游等多元化格局,旅游消費需求日益表現出多元化的特征。作為云南省省會城市和區域旅游集散中心,昆明以“春城”的城市品牌著稱,石林、世博園等為代表的觀光旅游產品知名度較高,但隨著休閑度假成為國民福祉提升的重要表現形式,由觀光旅游獨大向觀光與休閑度假旅游并存,由主要服務于外地游客向與市民共享將是未來昆明市旅游發展的方向。加強城市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城市的休閑服務功能,昆明市才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轉變。

  4、區域旅游競爭對昆明的城市旅游市場拓展提出新要求

  “十一五”以來,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周邊省份對旅游業發展重視程度不斷加深,昆明市的旅游業也面臨著來自于省內外各種類型旅游目的地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四川省、廣西省均將旅游業納入到全省重要的產業形態中,不斷開發出九寨溝、陽朔等新興旅游產品,沖擊著云南省既有的旅游市場格局。另一方面,隨著麗江、騰沖等一大批新興旅游目的地的開發和建設,昆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地位更加強化,進一步弱化了昆明市作為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昆明欲在國內旅游客源市場中占一席之地,面臨強大的國內和省內競爭壓力,需要適時調整旅游市場營銷的方向和戰略。

  5、旅游投資不斷加大改變昆明的城市旅游項目支撐體系

  “十二五”時期,昆明市計劃投資近千億元,將一批經過長期建設、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旅游品牌,整合提升或新興開發為國際旅游精品,包括石林-九鄉旅游區、昆明世博園及新區、環滇池旅游圈、昆明轎子雪山旅游區、陽宗海旅游度假區。將一批經過一定建設或已具備較好開發條件、特色鮮明、具有較大影響的旅游項目,培育提升或新建開發為全國旅游精品,包括五華環翠湖文化休閑旅游區、盤龍城市商務聚集區、官渡生態濕地公園旅游區、西山森林公園旅游區等。通過開展精品旅游吸引物建設工程,實施龍頭項目帶動戰略,昆明市的核心旅游吸引物體系格局將面臨重組,昆明市旅游業發展的市場支撐將發生重大變化。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省會城市的龍頭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昆明市是國家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戰略實施的前沿,是聯接東南亞、南亞旅游圈各國家和地區的樞紐,是旅游目的地體系建設的區域旅游中心。但一方面,受到出入境簽證政策的限制,沒有能夠較好地發揮橋頭堡的作用,融入到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旅游、東南亞旅游的格局中的能力不強;另一方面,也沒有理順昆明旅游與各地州的旅游競合關系,主要承擔了全省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旅游目的地的產品建設和吸引力打造明顯不足,甚至落后于一些地市州的發展水平。區域旅游中心潛力沒有完全轉化為市場優勢,龍頭效應沒有充分發揮。

  2、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經濟效益較差

  以石林、世博園為代表的觀光型旅游產品成為赴昆游客的首要旅游吸引物,并占據昆明旅游產品供給體系中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長期以來對觀光旅游產品的路徑依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的開發以及城市旅游旅游綜合吸引力的提升,造成旅游產品和項目結構單一,對“春城”的城市旅游品牌支撐不夠等問題。隨著市場資本的不斷注入,盡管先后有滇池旅游度假區、陽宗海度假區等新興旅游度假項目的不斷出現,但這些品牌的影響力在昆明屬于觀光型旅游目的地的市場認知情況下,仍與石林、世博園等傳統品牌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市場最終表現為留不住客人,單位游客的旅游花費較低,經濟效益差。

  3、產業要素發育不均衡,游客滿意度水平有待提升

  昆明市旅游業的各產業要素發育程度不一,呈現結構性失衡的狀態。從調查結果來看,游客對昆明旅游的“吃、住、娛”認可度較高,但對“行、購、游”的認可度則較低,特別是對散客服務的滿意度較差,對旅游性價比、旅行社、交通等方面的評價相對較低。認為景區基礎設施較差,配套服務能力不強、購物環境差。315熱線、人民網旅游投訴平臺、各類微博等非官方渠道針對昆明市的投訴數量較多,投訴比率在中國旅游研究院游客滿意度調查的樣本城市中相對較高。盡管2010年以來,昆明市游客滿意度呈現提升的趨勢,但總體排名仍然不高,在樣本城市僅處在中游位置,與知名旅游城市的要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4、缺少旅游發展的宏觀政策配套與創新體系

  缺少旅游發展的宏觀政策配套與創新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昆明市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旅游行政管理分屬多個地區、多個部門和多個企業負責,各地區和部門之間

  沒有形成旅游資源統籌發展機制和發展利益共享體制,全市旅游業發展沒有形成合力,難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開放型旅游業的需要;二是旅游投融資體制僵化,缺乏全國一流的大型旅游集團公司和市場主體營造大型旅游發展平臺,旅游業的綜合投資能力較弱,產業整體素質較差,抵御各種類型似乎長風險的能力較差。

  總體來看,昆明市旅游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并積累了一系列寶貴經驗。但在全新的發展形勢下,特別是在國家將云南建設成為面向西南橋頭堡的戰略體系下,昆明市旅游產業已經進入了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能否順應新形勢對昆明旅游產業發展的新要求、能否對發展中的問題適時解決,不但關乎到昆明市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關乎到云南省旅游產業“二次創業”目標的實現,更關乎到國家戰略的實施。發揮區位交通優勢、省會城市優勢、旅游資源優勢,走出一條省會城市旅游創新發展的新路子,對全國類似區域的發展均具有顯著示范意義和借鑒價值。

  三、昆明市旅游產業發展的目標、戰略與核心工程

  (一)發展目標

  依托氣候和資源優勢,面向國內外旅游市場,構建以城市休閑、溫泉度假、湖濱康療、高原養生等為代表的多層次、多類型的觀光、休閑、度假產品體系,打造國際化的高原湖泊型休閑旅游度假地和面向東南亞的世界城市旅游目的地。

  (二)發展戰略:統籌好四個關系

  1、統籌好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的關系

  依托區位優勢和交通樞紐優勢,以旅游業發展為紐帶,帶動和推進中國東盟旅游聯盟的實施,切實發揮旅游業在推進“橋頭堡”建設中的功能,將昆明市建設成為連接東盟旅游區和中國旅游圈的樞紐,以及東南亞、南亞地區著名的國際旅游城市。將云南省建設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國家戰略轉化為昆明市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區域發展優勢。

  2、統籌好資源、產品、市場、品牌的關系

  充分利用氣候和資源優勢,面向昆明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的雙重需求,做好城市休閑旅游產品、濱湖度假旅游產品、康體養生旅游產品的系列開發。以這些產品的開發為契機,一方面積極打造

  “春城”的城市品牌和形象,一方面注重市場主體的培育。實現資源、產品、市場和品牌的銜接,構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體系,實現旅游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釋放。

  3、統籌好產業集聚與項目雷同的關系

  旅游產品開發和旅游項目落地要與市場需求規模相結合。一方面,把握好旅游集聚過程中的項目差異化發展,加強獨特性;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旅游產業拉動作用,實現旅游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使旅游項目的開發和布局由平鋪向縱深轉變。在發揮產業集群優勢的同時,重視單體項目的細分市場開發和競爭力塑造,避免同質化發展。

  4、統籌好城市發展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堅持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在政策制定、土地供給、空間配置上與城市整體規劃和發展相結合,針對轎子山景區、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世博新區旅游改革試驗區、鳳龍灣等景區旅游開發給予相應的政策配套與資金扶持,在完善旅游區服務功能的同時,從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對滇池度假區、世博新區等進行開發規劃,妥善處理好與周邊區域發展的關系。

  (三)核心工程

  1、存量調整與增量優化工程

  理性引導大項目與大投資的差異化布局,通過大項目、龍頭項目的帶動,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在發揮集散中心功能的同時,強化昆明市作為目的地的功能。

  一是從昆明旅游戰略支撐板塊的角度做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的整體和專項規劃。將滇池度假區內現有度假酒店、高爾夫和天堂島會展旅游綜合體等項目與西山文脈連接起來,延長游客停留時間、聚集人氣,培育游客與市民共享的旅游空間。

  二是做好陽宗海區塊生活氛圍和文化氛圍的營造,提供并完善與設計容量相符的商業服務和公共服務,以昆明本地消費為基礎做大市場,打造游客度假、市民共享的高原湖泊旅游度假地。 三是調整經營思路,重估世博園的土地價值,培育有特色的市民休閑載體,將該區域打造為昆明的城市會客廳,以滿足中產階層的休閑和商務需求,打造市民與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間。

  2、品質提升工程

  圍繞市場推廣和產品開發,挖掘目的地與客源地的相似性,提升與游客尋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要素品質。建立市委市政府統籌、部門和區、縣聯動的旅游市場規范和品質提升機制,規范市場秩序,提高旅游服務質量。轉變工作方式,重點建設和完善面向散客市場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包括旅游咨詢服務、旅游安全保障服務、旅游交通便捷服務、旅游便民惠民服務等,提高游客滿意度,把昆明打造成品質旅游的樣本城市。

  3、“主體”培育工程

  培育本地旅游市場,以當地居民自助旅游方式為依據,面向當地居民家庭,開發家庭休閑旅游產品;充分發揮旅游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調整城市商業體系、餐飲體系、景區和公園體系,以適應游客及本地市場對觀光需求的滿足;依托都市休閑生活構建多層次、多類型的觀光、休閑、度假產品體系,培育大眾旅游市場,以大眾的、日常的、持續的消費支撐起戰略性支柱產業。

  4.國際化工程

  發揮地緣優勢,把握中國—東盟戰略合作的政策機遇,以世界性的眼光運作昆明城市旅游,以文化的軟實力培育和資源的硬基礎建設為抓手,把昆明市打造成依托國內市場、面向東南亞和南亞的世界城市旅游目的地,實現昆明旅游的全面國際化發展。

  四、支持昆明市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建議

  1、在昆明面向西南橋頭堡建設過程中旅游業作用的發揮給予宏觀指導。從國家戰略層面對在云南省建設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過程中旅游產業的功能、戰略定位、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等給予昆明市更多的研究和指導,協助昆明市的旅游業積極融入東盟貿易區建設,特別是在昆明建設面向東南亞地區的國際會議會展中心過程中給予支持與幫助。

  2、在昆明建設國際化高原湖泊型休閑旅游度假地過程中給予智力支持。幫助昆明市以及市內重點景區的旅游發展編制一套全面、系統的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在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昆明市支持和幫助。在合理引導旅游投資和旅游市場監管等方面為昆明提供技術和智力上的支持。

  3、在昆明旅游市場規范和游客滿意度提升過程中給與技術上的幫助。在國家旅游局進行的各種國際、國內旅游市場營銷推廣,以及旅游項目招商引資活動中為昆明提供便利。重點關注昆明市的旅游市場發展狀況與旅游滿意度監測,在技術上為昆明市游客滿意度的提升提供指導。

  4、在昆明旅游業探索體制機制創新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鼓勵和支持昆明市旅游產業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創新舉措,特別是在旅游用地、旅游金融、旅游稅收等方面的創新給予更多支持,并在出入境旅游政策方面幫助昆明市和云南省協調相關部門給予傾斜。

  旅游調研報告 篇6

  (一)調查時間

  2010年10月24日

  (二)調查地點

  內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區扎達蓋公園

  (三)調查人員

  (四)旅游資源調查目的

  1、通過本次的調查,詳細的了解旅游資源的調查手段和注意事項。并通過此次調查,掌握旅游資源調查報告的編寫。達到學以致用。

  2、詳細學習和運用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對旅游資源進行評分從而進行判定。

  (五)旅游資源調查要求

  1、從指導老師手里拿到旅游資源分類表,粗略了解表中種類和填寫事項。

  2、實地游覽并根據實地情況填寫旅游資源分類表。進行整理。

  3、根據實地的考察進行討論,找出有點并加以規劃和利用,找出缺點來進行改善。并提出今后的發展方向。

  4、完成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第一章、調查區旅游環境

  (一)調查區位置、行政區劃與歸屬

  扎達蓋公園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與北二環路交匯北路東,區域與廠漢板鎮,攸攸板鎮相接。屬回民區管理。

  (二)交通狀況

  扎達蓋公園臨近交通網健全。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達便利。南有通道北路直達市中心。且附近與北二環路交匯,方便抵達市區內任意位置。

  (三)自然資源

  扎達蓋公園自然資源豐富,園內有扎達蓋河穿過,也形成了扎達蓋湖,河湖邊蘆葦叢生,造就了豐富的觀光游憩旅游資源。同時,園內有可觀的動植物資源,草地和以松樹為主的林地面積大。并有喜鵲棲息地供游人觀賞。地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200mm到400mm之間,四季景觀不同。地處城市邊緣,大氣污染小,空氣質量良好。

  (四)人文資源

  扎達蓋公園以扎達蓋河穿過得名,而該河又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扎達蓋,蒙古語意為“寬闊”,扎達蓋河即寬闊的河。它的本身就是一部呼和浩特市的通史。另外,園內有設有廣場,涼亭,閣樓,塔式建筑等人文建筑,游覽價值高。其次,扎達蓋公會在設計伊始就設有老年活動中心等公眾文化設施,還在發展中規劃了釣魚點等游覽設施。人文旅游資源數量極多。

  第二章、旅游資源開發和歷史現狀

  (一)旅游資源開發歷史

  扎達蓋公園中流趟著的扎達蓋河原來并不是現在這個模樣,它有三個源頭:一個是公主府東邊的大水泉,一個是公主府西邊的小水泉,還有一個是新、舊兩城中間姑子板申村(現巴彥塔拉飯店一帶)的水泉。公主府東邊的水泉較大,人們叫它“大府河槽水”;公主府西的水泉較小,人們叫它“小府河槽水”;姑子板申的泉水東西流向,穿過從前清時期“歸化營”的營坊(現回民區營坊道)門前,經禮拜寺巷到小教場、牛橋東河沿、城隍廟的霸王橋,而后與“大府河槽水”主流相匯,人們叫“營坊門前水”。其余的水和“營坊門前水“小府河槽水”在天主堂和北茶坊關帝廟南邊合流,匯集成了扎達蓋河。

  道光、咸豐、同治(1821年至1874年)統治的半個世紀中,扎達蓋河兩岸成了‘南迎里府客’和‘北接外藩財’的商業鬧市區。道臺衙門兩面臨河,衙署四周密植楊柳。乾隆至道光時,即已長成合抱之木。每天拂曉,慶凱橋附近非常幽靜。早起的人們,漫步橋上,憑著石頭橋欄,耳聽淙淙的流水聲,遠眺道臺衙門樹梢上的彎月,別具一番風光。朋蘇召和乃莫齊召則被綠樹環繞,清風掠過。樹枝忽高忽低,召廟忽隱忽現,使人仿佛看到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仙境。于是,‘石橋曉月’和‘六橋溪柳’,便把扎達蓋河兩岸描繪成一幅色彩淡雅賞心悅目的圖畫。”

  民國18年,綏遠建省遇到特大旱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成群的饑民,跑進城里搶食。民國19年,閻、馮聯合反蔣,挑起中原大戰,歸化城失業青年被補征入伍。民國20年,傅作義將軍出任綏遠省主席后,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歸化城的商務中心,已由扎達蓋河兩岸,移到了小南街一帶。那里煙土店林立,綏遠省的軍政機關,都指望鴉片稅款開支,歸化城的各行各業,亦全靠鴉片周轉維持,加之皮毛牲畜來源由蒙古國、新疆縮小到烏、伊兩盟和阿拉善旗,整個扎達蓋河沿岸店鋪房院,都成了外強中干的空架子。

  1949年9月19日,歸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重見天日。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蒙、漢、回等各族人民用自己的雙手醫治戰爭的創傷,文明代替了惡俗,扎達蓋河露出了燦爛的笑臉。1959年,蜈蚣壩山洪暴發水流湍急,洶涌的洪水不僅沖毀了曾經重修了幾次的慶凱橋,而且淹沒了慶凱、太平兩條大街及河東岸的營坊道、通道街。災后,黨和政府給受災居民都蓋了新宿舍,又將壩溝的水完全引入孔家營以西的五里沙河。在扎達蓋河中、上游修建了好多橋梁,方便了人們來往行走和車輛運輸;沿河則砌筑了石堤,加固了原來的土堤,以防山水再次泛濫

  呼和浩特市成立之后,扎達蓋公園所處位置被規劃為呼和浩特市公路管理局苗圃,占地600畝,后在2009年9月正式歸于園林局。改建為公園,原苗圃植被茂密、生態環境良好,但是植物種類不夠豐富。公園因東臨扎達蓋河,扎達蓋公園因此得名。改建后的扎達蓋公園是一個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康體保健、科普教育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公園。

  (二)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2009年呼和浩特市發布的《2009年到2020年總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三軸、四核、六帶的城市規劃理念,將扎達蓋河規劃到六帶中。從此之后,扎達蓋公園開始了飛速發展。2010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歸森”和“新亮美綠凈暢”的發展口號。扎達蓋公園迎來了多次建設。建設之后,扎達蓋公園設計主要以“生態園林”為指導,突出時尚性、生態性、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力求塑造令人耳目一新的集現代化與傳統、藝術與自然、優雅與休閑于一體的現代式生態型休閑公園,使城市社會與自然體系間建立美好的依從關系,為游客創造享受自然、回歸自然的理想生態空間。公園依據不同功能,將公園劃分為四大景區:人工湖景區、健身娛樂區、生態景觀區、采摘區。主要的.景點有很多,包括:木亭、芳草亭、果園、人工小島、主入口廣場、次入口廣場、林蔭廣場、庭院廣場,其中還有一些特色的商店。

  第三章、旅游資源基本類型

  扎達蓋公園以自然資源為主,旅游資源共有5個主類,10個亞類,19個基本類型。詳見(附表扎達蓋旅游資源分類表)

  第四章、旅游資源評價

  (一)自然資源的評價

  扎達蓋公園的自然資源總體呈優秀,有明顯的區域劃分,種類多,且保護度較好,各個部分與整體銜接性良好,部分資源呈現出良好的形象,尤其是以松樹為主的樹林,扎達蓋河邊大量的蘆葦叢,很吸引人。另外,園內的動物生態系統值得稱贊,有諸多的動物棲息。是城市中難得一見的場景。

  (二)人文資源的評價

  扎達蓋公園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還具有濃厚的人文旅游資源。首先是該園內的河流歷史文化沉淀悠久,具有很高的旅游開發價值。其次,園內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值得稱贊,各個人文資源與自然相融合,例如水邊的涼亭,湖邊的假山,廊橋等。值得一提的是扎達蓋公園正門的假山標示,氣勢磅礴,使人提起游覽的熱情。另外,公園內還設有停車場,充分的體現了人性化。

  (三)總體評價

  扎達蓋公園的基本資源價值很高,但是在開發的過程中留下了很多的不足。影響了扎達蓋公園的整體形象和發展。例如扎達蓋公園分成了很多的區域,但是可是各個區域

  旅游調研報告 篇7

  休閑旅游是現代旅游發展中的新形式,特別是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題的休閑旅游方式,越來越受到城市旅游者的青睞,成為旅游發展強勁的增長點。靖安實施“旅游興縣”戰略以來,加速了優良生態條件向發展資本的轉化,旅游業呈現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在三爪侖、寶峰景區漂流、禮佛、度假等短期旅游活動快速發展的同時,中源鄉的中長期休閑度假旅游悄然升溫,成為三爪侖國家示范森林公園旅游發展中新的亮點。

  一、基本情況

  20xx年以來,以喻立新、胡志勇等為代表的農戶,利用中源的這些有利條件,率先在休閑旅游上破題。據調查,20xx年,在中源進行長達一個月以上休閑旅游活動的旅游者達到近200人,最長達到四個月,加上短期休閑居住的游客,超過3000人次。中源休閑度假旅游的興起,不但豐富了靖安旅游發展的內容,拓寬旅游發展的覆蓋面,而且也為山區農民的增收打開了新的一扇門。以喻立新為例,20xx年他接待了十六個游客在他家長住,四個月下來,旅游純收入在13000元以上,十分可觀,這對于一個山區普通農民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更是傳統耕作農業無法比擬的。縱觀中源休閑旅游的形勢,主要呈現以下一些特點:

  (一)生態條件是吸引游客的第一要素。

  中源素有“小廬山”之稱,平均海拔高,年平均氣溫比縣城低2.6℃,就是在驕陽似火的夏季,中源平均氣溫也在16—18℃之間,正如民間所說的那樣,“身上無棉,莫上中源”,是理想的避暑佳地。同時,中源森林覆蓋率高達86%,山俊美、水靈秀,生態條件十分優越,空氣中飽含負離子,對長期在城市生活中的人來說,這是休閑旅游的理想之地。20xx年,第一批旅游者之所以來到中源,就是慕中源生態之名而來,在這里呼吸新鮮空氣,吃無公害農家蔬菜,享受天然空調,體驗農家生活。

  (二)淳樸民風是穩住客源的感情紐帶。

  旅游市場占有度,既要有廣度,又要有深度,對中源的休閑旅游來說,這種深度的占有來自于淳樸的民風。由于村民的厚道樸實,不但從沒有對游客發生過坑蒙拐騙的現象,而且都能用山區特有的民俗禮待游客,并與游客交上了朋友,使得很多游客都是帶著依依惜別的心情離開。所以這些年來,到中源來的旅游者回頭率極高,而且由于他們的口碑效應,后續客源源源不斷。

  (三)低廉價位是拓展市場的制勝手段。

  據調查,在中源進行長時期休閑旅游活動價位低廉。在農戶家中居住一個月,吃住等各種費用450元/人,這樣低廉的價格,對于城市居民來說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有的游客所說:在七八月份的南昌,光使用空調的電費支出都在300元以上,到這里來里,不但生活開支減少了,而且還得到了優質服務,太值了。

  (四)離退休階層是旅游消費的主要群體。

  據調查,來到中源旅游的游客絕大多數都是55歲至85歲的離退休人員。這些來自城市的離退人員,從經濟上看相對寬裕,有充足的渡假時間,迫切向往優良的生態環境,特別是這些游客來到中源后,有了很多與村民、與來自不同地方其它游客的交談機會,城市中老人們特有的孤獨感消失,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慰藉。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中源農家樂休閑度假雖然破題起步,但由于這種開發是一種農戶自我投資、自我管理的自發行為,從客觀上看,還存在起點不高、規模不大、形式單一、投入不足、規范不力等很多困難和問題。

  (一)經營理念上存在差距。

  由于農民自身素質不高,大多數在經營理念上相對落后。一方面缺乏長遠打算,抱著能經營一年算一年,能賺一點算一點的態度,不愿意加大投入,促使基本設施的更新與改善。另一方面不能按旅游市場發展的要求,在強調生態自然的同時,卻忽視了舒適感,如衛生設施條件跟不上旅游者的要求,使很多旅游者在生活上感到不方便。

  (二)集群發展上不成規模。

  目前,中源幾個開展“農家樂”旅游服務活動的點,都是農戶的單個行動,周邊農戶沒有帶動起來,使得地方上的旅游氛圍沒有突顯出來,難于滿足游客長期居住過程中,游客與游客之間社交的需求。

  (三)旅游內容上缺乏創新。

  據調查,旅游者在中源長達數月的居住過程中,基本的活動就是打牌、散步、聊天,內容十分單一,沒有全面地將游客深度融入到農家的生活中,體驗農家之樂。

  (四)發展平臺上不夠理想。

  中源的自然環境為中源的“農家樂”旅游服務活動準備了先天條件,但由于發展硬件不夠好,制約了這一新鮮旅游活動的發展。如閉路電視系統、移動和聯通機站沒有建立,自來水不能入村入戶,村莊周邊衛生環境不好,道路建設滯后,可進入性差、醫療機構不健全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中源旅游活動的開展。

  (五)市場管理上不夠規范。

  中源現在的旅游人數雖然已達到3000多人次,但現在主要還是民間的活動,政府與市場管理部門基本上沒有介入其中,因此價格、衛生等各方面都是農戶的'自發管理行為,沒有納入到市場管理的范圍中來。作為新生事物,放水養魚固然重要,但規范其管理卻也十分必要。

  三、幾點建議

  中源休閑旅游的發展,把離退休人員作為主要客源市場,體現了旅游市場的細分,與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腹地的旅游發展相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為靖安旅游整體發展探索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何提升中源休閑旅游的經營規模和檔次,打造靖安又一張特色旅游品牌,走鄉村旅游產業化發展之路,必須要在以下一些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一)積極引導,加強規范管理。

  為適應旅游市場的發展,對“農農樂”休閑旅游發展的總體思路要鼓勵發展,規范管理。一是要科學規劃,以點帶群。規劃是旅游發展的龍頭,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對休閑旅游規范具有重要意義。在目前,中源鄉在農戶中全面鋪開的條件不成熟,要結合中源各地的發展條件和已有的發展格局來布點,選擇具有一定市場觀念、家庭生活條件較好、在群眾中具有一定威望的農戶來率先垂范,積累經驗,為旅游全面走向農戶打好基礎。二是要加強組織,整合力量。加強組織有利于改善旅游發展各自為戰的松散局面。鄉黨委、政府在加強組織領導,安排專人管理的同時,要注意利用好民間力量來引導旅游發展走向正軌。建議中源以現在從事旅游服務活動的業主為基礎,組建“中源休閑旅游協會”,通過協會的作用,加強業主和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經驗,以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經營檔次。三是要主動做好協調,優化發展軟環境。由于中源的休閑旅游發展時間不長,很多事情有待理順和規范,各級黨組織和有關職能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主動幫助旅游業主協調好與各方面的關系,對農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想法逐步解決,不斷增強農戶和社會各界投資發展休閑旅游的積極性,要完善休閑旅游經營機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打破區域界限,采取民辦、合資、聯辦等形式,廣開融資之道,吸引更多的外部資金,做大休閑旅游產業。四是加強衛生安全檢查。衛生安全是旅游者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也是農戶發展旅游事業的薄弱環節。山區雖然有天然的綠色食品,但由于農家的生活設施條件不健全和一些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衛生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因此,要定期和不定期對開展休閑旅游活動的農家進行衛生安全檢疫,確保游客安全。

  (二)爭取資金,改善發展條件。

  資金是旅游發展的“瓶頸”問題,在加大向上爭資、向外引資的力度,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一是要加緊旅游村公路建設,不但要解決好各旅游休閑區可進入性的問題,還要設法實施路面硬化工程。二是結合沼氣工程建設,加大農村改水、改廚、改廁等力度,改善農村衛生環境,提升生態質量。三是要在旅游發展區域加強醫療保健分布點建設。由于旅游者年齡結構多是老年人,有沒有基本的醫療保健機構,是老年人長期居住比較關注的問題,要使休閑旅游長足發展,這一點特別重要。四是要搞好庭園綠化工程。山區森林覆蓋率高,但對于大多數農戶的庭園卻沒有搞好綠化建設,因此,結合舊村改造工程,發展休閑旅游的村,在注重衛生環境建設的同時,要注重綠化建設,建設出真正的生態家園,以廣納四方游客。

  (三)利用資源,豐富旅游內容。

  不同層次的旅游者有著不同服務項目需求。老年游客雖然有好靜的共性,但這種好靜也并不是單一的,一位從2000年就來到中源休閑度假的70歲游客就曾反映,在中源度假時常會感到寂寞,每天除散步、打牌后感到無所事事,度假生活過于單調。由于目前旅游發展的規模不大,缺乏相對集中的旅游集居地,大規模組織長期居住的旅游者進行團體活動可能性不大,但各個旅游集居點,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有利資源,開辟一些適合老年人參加的旅游活動,如整修一些空地,并制造一些簡單的器材讓旅游者開展一些健身活動,開辟一些可以釣魚的水塘,吸納旅游者加入當地的一些適合老年人參加的農事活動,另外中源的山區小吃是獨具一格的,特別是利用一些野果、野菜做的一些山區蜜餞是城市居民難于享受到的,農戶要在這些方面下點功夫,不但讓旅游者品嘗到這種濃郁的山味,而且讓旅游者參與到制作的過程中,為游客的度假生活增添情趣。

  (四)突出文化,鍛造休閑特色。

  文化是旅游特色形成的內核,因為有了文化的差異,旅游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中源文化底蘊深厚,挖掘潛力很大。一方面中源是農民書畫之鄉,鄉村書畫風氣濃厚,這是中源的一大特色,行書作畫,修身養性,對老年人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為此,中源書畫院要注意吸納長期居住且有這種愛好的旅游者為臨時和長期會員,把這種特色要與休閑旅游掛上鉤,成為旅游者休閑度假時的一種精神享受。另一方面,中源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厚重,要注意認真總結和提煉,特別在各種重大民間節日時,注重將旅游者融入到日常農家的生活中,享受農戶的親情氛圍,以此豐富休閑旅游的內容。

  旅游調研報告 篇8

  貴州發展全域旅游之困惑

  最近談旅游必談全域旅游,什么是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貴州目前的景區旅游,更多的是一種門票經濟,景區門票占游客消費比很高,這一直是貴州旅游的短板。以貴州最有代表性的黃果樹景區來說,一日游占比很高,客人玩了黃果樹就回貴陽了,對安安的經濟帶動顯然有限。全域旅游正是強調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這正是可以給當地旅游相關產業帶來聯動式發展,實現游客玩了核心景區,留得下來玩得盡興。目前貴州各地都在積極推進全域旅游的情況,卻有不少環節在影響貴州全域旅游的實施,乞待解決: 一、核心景區門票太高不給力:以貴州最有名的三個景區來講,黃果樹門票含電瓶車230元;荔波大小七孔含電瓶車215元;西江門票含電瓶車120元。一個貴州在省外最有影響力的黃果樹+荔波+西江五日游產品地接1100元左右,僅門票就占535元,將近一半的成本是游客用來買門票消費,這樣的高成本如何來支撐游客在貴州的其它消費。這樣的產品再加上進入貴州的大交通(飛機票、高鐵票)成本一般就2000元以上,組團社利潤一加更高。發達地區經常說的是貴州旅游比出國還貴。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的門票經濟產為模式下,貴州旅游何來比較競爭力?在核心景區帶動下的全域旅游何來競爭力?

  二、車隊每天保底220公里運費結算不給力:全域旅游強調的是區域內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也就是說全域旅游要有一個核心景區帶動區域內旅游業協調發展,一般是以市為區域范圍來統籌旅游資源要素。其空間在以市為單位的話景區與景點之間距離就較近,游客旅游時就會集中于核心景區附近享受綜合產品與服務,體驗不同的旅游風情。可貴州旅游車隊是按天220公里做為車費結算的標準,事實是如果以安順黃果樹為核心設計全域旅游產品,以三天行程來設計,可能三天下來配黃果樹+龍宮+天龍的公里數只有400公里,計算價卻要按660公里結算,這樣每人增加約30-50元的車費,這樣不合理的車費結算造成旅客成本的上升,降低貴州旅游的競爭力。

  三、旅游執法環境不給力:傳統旅游就在講吃、住、行、游、購、娛旅行六要素,在全域旅游概念之下,正是要深入開發全域內社會經濟資源服務于旅游業,并在服務的過程中實現共同的發展。這就要有效的合理的整合區域內吃、住、行、游、購、娛旅行要素來服務于游客,這樣能充分的釋放區域內的以酒店、餐飲、購物、娛樂業的發展,并通過各業態的協同效應合理的控制成本,促進游客的進入與消費,帶動全域旅游經濟發展。可旅游執法環境卻不給力,分享點案例來說明:1、近期貴州某旅游執法大隊在行業內清查低價旅游,本來今年旅游業比預期差很多,同行為以促銷方式進行淡季促銷刺激市場卻沒

  有游客投訴時卻開出了數張罰單;2、全域旅游要求導游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向導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實現導游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貴州某景區卻在淡季清查景區帶團導游的導游證、行程單、旅行社對應情況,對不吻合的給予處罰,這又和全域旅游倡導導游市場化相沖突。

  可喜的是條件相對成熟的旅游城市赤水市,就已出臺一系列方案來加大全域旅游的實施:以季節性促銷的方式來降低游客門票成本,對組織入住赤水的旅行社給予獎勵,加大當地有特色的旅游購物產業的培育壯大并加強監,加大新景點的開發與推廣,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本服務于旅游產業鏈,以組合方式促進全域旅游的積極發展,值得推廣和借鑒。

  旅游調研報告 篇9

  (一)發展機遇發展優勢凸顯

  國內外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凸顯了我省旅游產業的相對優勢與巨大潛力。從資源產品導向向旅游市場導向轉變,我省的區位交通和客源市場優勢不斷凸顯;從淺層觀光旅游向深度文化體驗轉變,進一步凸顯我省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優勢;區域旅游競爭從景區景點競爭向以城市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競爭轉變,進一步凸顯我省城市密集的優勢;旅游產品從觀光產品向多業態轉變,進一步凸顯我省多樣化的資源和產品優勢;隨著休閑度假成為主要旅游方式,我省的山地度假和鄉村度假資源優勢彰顯;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可以充分發揮我省產業門類齊全的綜合優勢。

  發展需求旺盛。年,全國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300美元,我省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500美元左右。“十二五”期間預計我省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0%。旅游消費將進入大眾消費階段,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閑、度假成為居民消費新趨勢,國內旅游成為旅游市場的主體。這種趨勢將促進旅游產業爆發性增長,成為擴內需、促消費、保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發展條件優越。“十二五”時期是我省交通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交通將呈現網絡化、高速化、無縫對接的發展趨勢。我省將依托交通網實現與國內主要客源市場的無障礙對接。京港澳、大廣、二廣、

  連霍、寧洛、滬陜等國家干線高速公路貫穿我省全境,高速公路網絡日趨完善,我省將成為全國自駕游的樞紐。以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和城鐵架構,將形成連接北京、西安、武漢、徐州、濟南、南京、太原、合肥等重要城市的“兩個半小時旅游圈”。至xxx濟源等城市的城際軌道交通線的貫通,將形成覆蓋3000—4000萬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不斷推進,一個覆蓋全省、輻射周邊、涵蓋—2億人口的經濟區域和市場空間正在形成。另外,至首爾、臺北、香港、新加坡、泰國的直航常態化和新鄭國際機場的擴容將促進我省的國際化發展格局進一步改善,我省的游客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與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大西北、大西南的重要城市實現空中對接,將形成兩小時旅游圈。

  發展機遇難得。旅游產業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先導產業,是擴大內需的主導產業。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辦發〔20xx〕41號),確定將旅游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對旅游產業的定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省把旅游產業作為實現中原崛起、振興的一大優勢、一大支撐、一大后勁,作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重點來培育,作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先導產業、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產業、改善民生的富民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引領產業來打造。“十二五”時期,我省旅游產業發展將進入黃金機遇期。

  (二)面臨的挑戰

  旅游市場化程度不高。旅游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多頭管理現象依然存在,部門分割、條塊分割、區劃分割現象突出。旅游市場主體發育不成熟,知名旅游品牌不多,龍頭企業不強,部分景區、星級飯店經營機制不活,應該推向市場的沒有推向市場,應該改制的沒有改制到位。

  旅游信息化水平較低。目前,我省旅游信息化總體上仍處于較低水平發展階段。信息化建設投入少、應用程度低、標準不統一、發展不平衡,信息服務基礎薄弱,信息化專業人才匱乏,電子商務發展滯后。

  旅游人才支撐力不強。全省旅游人才數量少,部分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特別是中高級旅游人才極為缺乏,人才培訓機制不健全、資金缺乏,人才流失嚴重。

  旅游產業鏈條不完善。主要產業要素培育不充分,基礎設施與服務體系不配套,購物、娛樂、餐飲等環節薄弱,產業鏈條短、效益低,總體處于“門票經濟”階段。

  城市旅游服務功能較弱。集散功能不完善,缺少為散客服務的咨詢、標識、食宿、購物、娛樂等完整的服務體系。

  客源結構不合理。國內客源主要依賴省內與周邊省份市場,境外游客比重偏低。游客以觀光為主,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綜合經濟效益差。客源波動性大,節假日熱,平時偏冷。區域旅游整合不足。旅

  游景區(點)布局分散,整合不足,缺少“航母”,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力較弱。

  產業融合發展不夠。旅游與農業、工業、文化、體育、商貿、信息、金融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低,其關聯性、帶動性作用發揮不夠。

  (三)基本判斷當前,我省旅游產業正處于“從點線突破向板塊推進轉變

  從觀光主導向觀光與休閑度假并駕齊驅轉變,從散點布局向集聚發展轉變,從規模擴張向規模與質量并重轉變,從資源依賴型向產品創新型轉變,從旅游要素發展向多產業融合發展轉變,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運作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的關鍵時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旅游調研報告 篇10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委“433”發展戰略及市縣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意見,我們通過觀摩學習、現場查看、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縣旅游產業開發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并結合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以期為推動成縣乃至全市全域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和可資借鑒。

  一、開發現狀

  近年來,成縣把旅游產業開發作為推動全縣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重點,堅持規劃引領,突出因地制宜,積極創新載體,加大資金投入,精心打造了以西峽、雞峰山、杜公祠為主的精品景點,逐步開發了吳挺陵碑、裴公湖、泥功山、浪溝峽、石門溝、五仙山等10多個特色旅游景點,先后建成了棗兒溝、廟灣、李武、龍峽、長溝、草灘等6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完成了70多條通村旅游公路的改造建設,培育發展農家樂特色旅游服務網點130多家,農家客棧10多家,開發了小川大櫻桃、拋沙草莓采摘園,紅川油牡丹、金銀花示范園、陳院垂釣園、天梁農業觀光園等一批體驗類旅游活動項目,建成了東河生態公園、博物館、書畫院、水木鑫城等一大批城市形象提升及美化亮化工程,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旅游產業快速發展。2007年,成縣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授予“千年古縣”稱號。2015年在“21屆亞洲旅游業金旅獎盛典暨2015大中華區旅游文化榜”發布會上榮獲“亞洲金旅獎·首批最富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和首批最美生態旅游目的地”兩個獎項;被中國休閑旅游文化中心等3家單位聯合評選為“中國最美生態宜居旅游名縣”和“中國最美鄉村休閑度假旅游名縣”。2010年至2015年,全縣共接待游客508.78 萬人次,年均增長23%左右;創旅游綜合收入達23.42億元,年均增長25%左右。

  二、存在的問題

  (一)干群思想認識不足。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把全域旅游產業開發當作今后的主導產業這一目標定位在全縣干部群眾中還未形成共識,相關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參與積極性不夠,尚未形成全縣上下齊心協力發展全域旅游的強大合力。

  (二)景區規劃不夠科學。一是缺乏全縣性的總體規劃,景區建設各自為陣,沒有前瞻性和預見性。二是景區規劃缺乏剛性約束,亂修亂建、雜亂無章的問題突出,破壞了自然景觀,影響了景區價值。三是部分鄉村旅游景觀的規劃設計缺乏特色,同質化嚴重。

  (三)基礎設施不夠配套。一是旅游景區道路狹窄,沒有錯車道、休憩點等,影響游客出行。二是景區內沒有賓館、小賣部、醫療點等配套設施,給游客帶來了不便,留不住游客。三是大部分景區停車場、公廁等設施建設滯后,旅游旺季車輛堵塞現象突出。

  (四)專業人才嚴重匱乏。隨著近年來全縣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旅游人才緊缺、人才結構不合理、管理者隊伍學歷偏低、人才開發工作的不平衡性等問題越來越明顯,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旅游業發展。

  (五)文化底蘊有待深挖。對歷史文化的發掘、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做得不夠,沒有將歷史文化遺跡與旅游景區建設結合起來,缺乏有效的載體支撐,千年古縣文化底蘊的挖掘有待深化。

  (六)資源缺乏深度開發。目前我縣旅游業仍然處在外事接待和觀光游覽的初級階段,缺少游客互動、可參與性的消費項目,難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人群的需求。紅川酒、核桃、櫻桃、土雞蛋、土蜂蜜等農副土特產品雖然知名度高,但沒有作為特色旅游商品進行開發,對旅游產業的發展沒有起到拉動作用。沒有旅游網絡信息發布、宣傳推薦、咨詢服務系統。

  (七)建設資金投入有限。旅游產業項目的申報爭取比較困難。旅游項目建設資金投入有限,渠道單一,無法形成項目和資金的整合效應,主打產品特別是景區建設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三、對策建議

  (一)以轉變思維理念為重點,凝聚全社會共抓全域旅游思想共識。我們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全域旅游產業開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一是要向廣大干部群眾宣傳全域旅游開發的先進理念,在全縣干部群眾中樹立抓全域旅游就是抓產業結構調整、助推精準脫貧、建設小康社會的理念,樹立全域旅游產業開發全縣一盤棋的思想,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齊抓共推全域旅游產業開發的良好氛圍。二是把全域旅游產業開發與航線的培育有機結合起來,用互聯網+旅游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引領和促進全縣經濟結構調整,擴大總量,提高質量。三是推進旅游產業開發從部門向黨政統籌轉變。整合鄉鎮、部門及各行各業的力量和資源,按照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從政策措施、項目資金、人才支持、各類資源利用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為全域旅游產業開發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發展空間。四是通過各種現代媒介,大力對外宣傳推介我縣旅游產品,不斷提升我縣旅游產業在旅游業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五是以健全領導考核機制為重點,成立由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域旅游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將全域旅游產業開發納入全縣目標管理責任書,切實加強對全域旅游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以完善旅游規劃為重點,構建分層次推進全域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加強旅游業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文化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之間的銜接、協調和融合,破除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墻,推進“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游監管全覆蓋。首先要通過實地調研,按照我縣自然生態特點、歷史文化遺址分布,制定一個符合我縣全域旅游產業開發實際的總體規劃,對全域旅游產業的目標和前景進行定位,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其次要制定出片區和精品旅游線路區域規劃,分層次進行開發建設。三是要根據縣上的總體規劃和片區規劃,細化制定鄉鎮的實施規劃和部門的行業規劃,依照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地分年度有序推進。

  (三)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著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務能力。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是發展全域旅游的基礎條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要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一是要加強道路交通建設,改造提升旅游環線道路,加寬鄉村公路,著力提升旅游公路檔次。二是在主要景區,規劃修建標準較高的公廁、停車場、小賣部等基礎設施,提前謀劃好飛機場建成后沿線旅游景區的提升改造和配套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三是深入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加快主要旅游道路沿線的美化綠化。四是堅持建管并重,引導群眾改變落后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

  (四)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發展水平。高度重視旅游人才隊伍的培訓、引進和培養。一是強化業務培訓,對從事旅游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方面的人才要開展政策和業務知識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以師帶徒、以老帶新、舉辦培訓班等方式,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從業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培養傳統文化繼承人,特別是非遺項目傳承人,鼓勵和扶持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各類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通過項目帶動、文化創意、營銷策劃、舉辦文化旅游產業論壇等形式,深入挖掘和整理傳統文化。三是積極引進旅游策劃、管理和營銷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為我縣全域旅游產業的開發會診把脈,提供決策咨詢,幫助開發建設,培養后續人才。四是依托隴南師專文化旅游專業,培養景區管理員、導游等專業人才,優化隊伍結構,強化素質培訓,提升服務形象,推進導游依法有序合理流動,實現導游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

  (五)以產業融合發展為重點,培育打造旅游產業新業態。借力成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成功經驗和運作模式,發揮“旅游+公司+農戶”、“互聯網+旅游”的優勢,加大旅游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等產業的融合力度,促進旅游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轉變,推動旅游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把全域旅游產業的培養與農業特色產業開發相融合,在拋沙等鄉鎮打造建設一批植物園、觀光園、采摘園、垂釣園等農業體驗旅游精品項目。二是把全域旅游產業的培育與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相融合,在城關、紅川等鄉鎮打造一批以漢西峽頌、唐杜公祠、宋吳挺碑等為主題的歷史文化旅游精品項目。三是把全域旅游產業開發與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相融合,以甘肅廠壩、紅川酒業為龍頭,打造環保綠色休閑企業,充分發掘利用王磨、黃渚等地廢棄礦洞和尾礦壩等建設“工業歷史博物館”。

  (六)以突出特色彰顯個性為重點,努力提升鄉村旅游開發層次。一是鄉村旅游產業開發規劃要富有鄉村特色,不能簡單地把景區景點規劃套用到鄉村旅游規劃中來,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二是農村生態旅游要傳承人文風情,保護文化根脈,充分體現當地的風貌特色、歷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和習俗特色等。三是鄉村旅游產業開發要彰顯個性,充分發掘反映村莊個性的耕讀文化、民俗風情,提煉體現地域特色的產業文化、民間技藝,建設農耕文化展覽館、特色技藝體驗館、風味食品品嘗館等場所,打造特色文化村,充分展示山區、丘陵、川壩、城鎮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整體推進古建筑和村莊生態環境的綜合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村落人居環境的科學整治和鄉村休閑的有序發展,既讓廣大游客享受到現代文明的成果,又延續文化底蘊深厚的田園風貌。

  (七)以整合資金資源為重點,切實加大景區建設投入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好國家開發銀行支持成縣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6.5億元的貸款,將全域旅游產業開發與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選擇一些在精品旅游線路上的重點村、特色村重點投入、重點打造,建設一批精品景區、精品景點。二是整合扶貧、林業、水務、水保、交通、住建、文廣體等部門的項目資金,向精品旅游線路、重點旅游景點、旅游村傾斜,集中財力,拉動全域旅游大景區建設。三是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全域旅游產業開發。通過宣傳引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當地的私營企業主將閑散資金投入到全域旅游產業開發中來,形成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多方投資、共同開發的格局。四是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吸引外地企業、私營業主來我縣參與全域旅游產業開發。

  旅游調研報告 篇11

  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加速了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旅游業已逐漸發展成為第三產業龍頭。目前,國家已明確把大力發展旅游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一項重要工作積極推進,針對鎮黨委、政府以“南山竹海”為中心和龍頭培育旅游支柱產業建設華東知名旅游休閑觀光區的決定,全鎮堅持“生態立鎮,旅游興鎮”戰略,按照“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原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逐步形成特色生態旅游新格局,而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游客越來越新、越來越奇、越來越高的欣賞品位,讓我們這一新興的旅游鎮不得不立足鎮情,正確分析旅游業現狀,從而一步一步走好開發路,走上品牌路,這樣才能逐步培育壯大旅游產業,為全鎮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一、發展旅游業優劣勢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地理位置優越

  xx鎮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是溧陽南部丘林山區開發特色鎮,全鎮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0萬畝,轄10個行政村,1。8萬人口。交通便利,距市區30公里,距寧杭高速入口20公里,境內戴橫公路(xx—xx)和平橫公路(xx—xx)貫穿南北。雖身處深山,但便捷的交通使其對接于各大城市旅游黃金通道網絡之中。

  2、氣候適宜

  xx鎮隸屬天目山脈,屬丘林山區,大小山嶺17座,吳越第一峰海拔541米。境內四季分明,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濕,季節特征明顯,年平均氣溫15。4℃,年降雨1200—1300毫米,無霜期為235天。土壤為黃棕壤,呈微酸性,植被豐富,有常綠闊葉林、落葉林、常綠針葉林、毛竹林等廣泛分布。自然條件適宜,形成發展生態旅游獨特優勢。

  3、自然資源富足

  作為xx南部丘陵山區開發特色鎮,茶、桑、栗、果、竹五大優勢產業成為我鎮特色農業支柱與主導,在占全鎮總面積70的山林中,共分布著4萬余畝翠竹、3萬余畝板栗、1萬余畝桑園、1萬余畝茶園、5千余畝果園,正在建設的南山農業生態觀光示范園更是前景喜人。

  3、旅游資源豐富

  境內有國家4A級天目湖——南山竹海旅游度假區,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憑借2萬余畝翠竹這一自然景觀,該景區被外界稱為“天然養吧”,其他還有古松園、南山壽泉、古兵營遺址、古石橋等20余處特色自然景點,與此同時,結合李家園中心村建設,投資6000萬元的田園風光區和投資8000萬元的鄉村旅游區的規劃工作正式啟動,以“農家樂”的形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成為不斷提升xx旅游檔次和內涵的重要內容。

  4、旅游商品開發潛力大

  境內有野竹筍和板栗等真空包裝食品系列,有李子、櫻桃、水晶梨、柿子等四季鮮果系列,有香峰壽眉、南山壽眉、南山黃茶、珍稀白茶等茶葉系列,有土雞、竹雞、野鴨、野山羊等野味火鍋系列,有竹席、竹簾、竹雕、竹鞋等竹制品系列,這些農副產品及特色食品已逐步成為各地游客購物和餐飲的首選,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竹木業、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瓜果、畜牧業、蠶桑業等壯大發展,將為旅游食品、紀念品開發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市場。

  5、政策優惠

  國家已經采取一系列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政策措施,對旅游業升溫具有極大促進作用。我市多次召開旅游工作會議,詳細研究全市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旅游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相應出臺。我鎮全力以赴以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為主要項目廣泛招商引資。這些都為我鎮旅游業發展奠定基礎。

  6、旅游投資熱潮高漲

  憑借20xx年初南山竹海風景區與天目湖旅游公司的.成功聯營,為全鎮旅游產業開發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為止全鎮旅游產業開發累計投資近億元,國內外許多客商紛沓而至,積極加入旅游業及相關產業投資開發,推動了xx旅游業快速發展。

  (二)、劣勢淺析

  1、旅游軟環境亟待改善

  一是景區所在地群眾和景區經營者之間在土地、山林征用及工程項目承建方面矛盾突出;二是旅游從業人員觀念較為落后,對旅游業的認識還未能真正到位,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三是旅游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滿足旅游業日益發展的需要;四是全鎮群眾普遍對旅游產業開發特別是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游開發信心不足,旅游經營意識較差,這已成為制約我鎮旅游業發展重要因素。

  2、旅游硬環境較差

  一是對現有景點完善開發投資力度不足,資金投入不到位;二是仍有多處鮮為人知的自然景點景觀尚未開發;三是通往景區公路等級、通訊等基礎設施比較差,部分景區(點)未通公路或通訊不暢;四是配套設施如賓館、飯店少且檔低次。

  3、旅游資源開發遲緩,很難形成整體優勢

  我鎮境內除南山竹海等少許景點具有接待能力外,其他如古松園、宋朝古兵營遺址、唐代古石橋、清風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觀景點由于種種原因至今還未得到充分開發,尚不具備接待能力,旅游文化內涵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形成橫澗旅游業“資源富集、但亮點少”的格局。

  4、旅游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旅游業宣傳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地方特色,宣傳廣度、深度不夠,缺乏創新意識。

  5、旅游商品開發不力。旅游商品、紀念品開發經營比較落后,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缺乏集中的旅游商品經營店和購物區域。

  6、資金投入不夠

  xx鎮是常州市級貧困鄉鎮,財政收入往往只能解決全鎮機關干部生活和一些小投入的公益事業,而無力拿出更多資金用于旅游業投入,這也是制約橫澗旅游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對策建議

  圍繞“生態立鎮、旅游興鎮”的戰略目標,以生態旅游為龍頭,形成“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項目帶動、整體推動”的生態旅游新機制,高起點做好xx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工作,并認真按照xx鎮旅游產業開發總體規劃的要求,認真進行旅游資源綜合開發和景點建設工作,加大對全鎮群眾的旅游產業開發意識的宣傳教育,逐步形成人人盼望旅游資源開發,個個愿意開發旅游資源的良好氛圍,努力把橫澗鎮建成華東線上生態、文化、休閑、度假旅游新亮點。

  1、提高認識,加強發展

  旅游業是一個涵蓋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具有拉動投資和消費雙重效應,能夠刺激經濟增長,解決社會就業等社會問題,是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強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產業突破口和結合點,同時,旅游業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部門、各行業大力配合支持,因此我們要加強旅游宣傳和引導,從而形成全社會都支持配合旅游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推動旅游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機制

  建立一個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又兼備宏觀調控手段,并有利于對旅游產業開發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又利于旅游業向大規模、深層次方向發展,符合鎮情的旅游管理體制,是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關鍵。為此,針對橫澗鎮情,成立專門旅游產業開發管理機構,負責對全鎮旅游工作實行宏觀管理,制定旅游發展戰略并監督其實施,制定旅游開發規劃并審批實施,同時,協調處理旅游工作中出現的各種重大問題,并監督有關部門執行。

  3、加大政策傾斜力度

  政府應制定專門政策,從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旅游業扶持。如安排一定財力用于旅游基礎設施改善和旅游宣傳工作等,推動旅游業快速發展。

  4、深挖旅游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產品競爭力

  文化在旅游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著旅游業發展方向和興衰。沒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沒有靈魂的旅游。我鎮旅游資源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挖掘潛力很大。因此,必須加強旅游文化內涵發掘、提煉、利用,提高旅游文化內涵,形成橫澗旅游獨特亮點,滿足不同層次游客需求,從而提高xx旅游的檔次及市場占有份額。

  5、加快旅游環境建設,提高橫澗旅游業整體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訊、電力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以賓館、飯店、旅行社為龍頭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三是加強旅游人才引進和現有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為旅游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四是加強旅游宣傳工作,提高xx旅游知名度。

  6、大力開發旅游商品

  一個地區旅游商品開發與狀況,代表一個地區旅游業發展興衰。結合我鎮實際,目前應重點抓好特色農副產品等旅游食品深度開發。同時,立足橫澗資源優勢,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旅游紀念品,提高旅游商品競爭力和吸引力。

  7、加強行業管理,堅持依法治旅

  一是加強旅游產業開發制度建設,促使我鎮旅游業走“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這一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依照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妥善處理和協調旅游產業投資經營者和景點所在地群眾之間的矛盾;三是做好旅游市場整頓和規范工作,嚴厲打擊欺客宰客等違法行為,創好旅游業發展良好外部環境;四是加強涉旅安全工作,強化安全意識,落實旅游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營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圍,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

  8、加強旅游資源整合力度,實現優勢互補

  加快與天目湖旅游區、平橋石壩、蓄能電站等景點串成一線的速度,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本地旅游觀光,使我鎮成為集旅游、度假、娛樂、休閑為一體的華東知名旅游勝地。

  旅游調研報告 篇12

  [摘要]棗莊市具有許多得天獨厚的紅色旅游資源,這里是鐵道游擊隊的故鄉,是臺兒莊大戰的主戰場和八路軍115師的駐地。在紅色旅游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棗莊市和各區市都已進行了紅色旅游規劃,已經或正在建設一批新景點,但如何利用棗莊紅色旅游資源搞好營銷策劃,尚無成熟的研究成果,這也是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意義所在。

  [關鍵詞] 紅色旅游 資源開發 營銷策劃

  棗莊地區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煤礦工運高潮迭起;臺兒莊大戰舉世聞名;鐵道游擊隊名震中外;八路軍115師威震抱犢;魯南戰役決勝千里。棗莊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根據不完全統計紅色旅游景點(區)有70余處。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xx年~20xx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中,全國范圍內重點建設12大紅色旅游區、30條精品線路和100個經典景區,棗莊被規劃在“魯蘇皖紅色旅游區”之中。30條精品線路中,棗莊被規劃在“濟南——濟寧——棗莊——臨沂——連云港”線上。100個紅色經典景區,棗莊鐵道游擊隊紀念地和臺兒莊大戰遺址 名列其中。最近,國家旅游局又把棗莊市列為全國20個紅色旅游景區重點調度觀察報告城市,是山東省惟——個紅色旅游報告城市,與延安、井岡山、西柏坡等著名紅色旅游景區并列其中。在《山東省紅色旅游規劃》的“一個核心,三個區域,一條主線,六條精品線”中,以棗莊和微山湖為中心的鐵道游擊隊活動區為一個區;6條精品線路中棗莊有2條,即“北京——濟南——棗莊——臨沂——青島——上海”線和“濟南——濟寧——曲阜——滕州——微山湖——棗莊——徐州”線。國家和省如此重視棗莊紅色旅游資源,這給棗莊紅色旅游事業帶來了發展良機。

  一、紅色旅游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現狀

  棗莊最著名的紅色旅游景區唯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莫屬,隨之連線的景點有:李宗仁史料館、清真寺、中正門、臺兒莊戰史館即將開發建設的運河風光等。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已經累計完成投資4000余萬元,建筑面積達6000平方米,年接待游客及接受愛國教育的學生30萬人次。臺兒莊重視紅色旅游開發利用,近期即將動工擴建紀念館,整合資源。臺兒莊大戰遺址作為我省的紅色旅游項目,今年被列為全國首批扶持的12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爭取到紅色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國家預算內補助投資1400萬元。建成后,可接待游客60萬人次,實現旅游年綜合收入2.4億元。

  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和知名度的另一紅色旅游資源是鐵道游擊隊,然而由于開發較晚,甚至有的資源還沒有開發利用,其資源開發利用收益較小。隨著2005年電視劇《鐵道游擊隊》的拍攝和上映及鐵道游擊隊影視城的開發建設,以鐵道游擊隊為主體的紅色旅游開始升溫。薛城區抓住契機,打造“鐵道游擊隊”品牌,將原臨山公園更名為鐵道游擊隊紀念園,招商引資5500萬元興建“紅色旅游”風景區。紀念園包括影視城、紀念廣場、紀念碑三大部分。

  棗莊地區紅色旅游的第三個資源是八路軍115師在抱犢崮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歷史故事和舊址。

  運河支隊和魯南戰役也是棗莊有待開發的紅色旅游資源之一。

  與紅色旅游相呼應的的文化、山水、生態、民俗等已經相對成熟的景點有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熊耳山——抱犢崮國家地質公園、萬畝石榴園、微山湖紅荷濕地、省級地質公園——龜山等。

  二、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建議及整體思路

  為了進一步開發利用棗莊的紅色旅游資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建議如下:

  1.利用3年~5年的時間,完善以“臺兒莊大戰”和“鐵道游擊隊”為主題的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強力打造以“臺兒莊大戰”和“鐵道游擊隊”為主體的紅色旅游品牌,逐步探討開發利用以“八路軍115師”、“運河支隊”、“中興風云”及“魯南戰役”為主線的紅色旅游資源。

  2.臺兒莊區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資源整合工作,成立以“臺兒莊大戰”為主打品牌的合作制“紅色旅游協作委員會”,將“臺兒莊戰史館”、“李宗仁史料館”及“清真寺”等紅色旅游景點納入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范疇。

  3.市中區與薛城區聯合成立以“鐵道游擊隊”為主打品牌的“紅色旅游協作委員會”,將“薛城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和即將建設的“棗莊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納入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4.市中區應聯合棗莊礦業集團及所屬新中興公司開發利用以“中興風云”為主體的,圍繞棗莊煤礦發展為主線的歷史文化紅色旅游資源。借助于原棗莊礦務局展覽館的歷史文物和藏品及新中興公司收藏的礦史資料和文物,在新中興公司所在地規劃建設《魯南礦史館》。

  5.山亭區、市旅游局及抱犢崮風景區加強以“八路軍115師”在抱犢崮山區組建抗日根據地為主線的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前期調研和論證工作。借助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的知名度和成熟客源加緊開發建設“革命紀念館”或“羅榮桓紀念館”。

  6.臺兒莊及嶧城區做好開發利用的前期調研和挖掘整理工作,著重保護遺址、收集史料。爭取立項開發“魯南戰役”、“運河支隊”紅色旅游資源,規劃建設《魯南戰役紀念館》。

  7.滕州搞好“善堌抗日訓練班遺址”、“王銘章紀念碑”的保護開發利用工作,挖掘臺兒莊大戰外圍戰場“滕縣阻擊戰”史料及其他紅色旅游資源。 開發利用紅色旅游資源可以采取招商引資的形式經營,誰投資,誰受益。也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TOT、TOB或以土地,旅游資源入股方式聯合經營或組建股份制紅色旅游開發公司。

  三、棗莊地區紅色旅游營銷策劃建議

  棗莊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在重視規劃、開發建設的同時,要搞好營削策劃研究工作,注重形象和管理行為。

  1.宣傳定位:棗莊地區的紅色旅游的宣傳理念口號為:抗戰熱土——紅色棗莊。

  2.客源定位:棗莊地區的客源定位應為江、浙、滬及北京。

  3.在上述地區的主要城市舉辦以“抗戰熱土——紅色棗莊”的紅色旅游展覽。

  4.在棗莊市主要外環入口設立大型POP紅色旅游宣傳牌。

  5.在全國主要媒體(電視、報紙和雜志)廣泛宣傳棗莊的紅色旅游資源。

  6.組織以“臺兒莊大戰”、“鐵道游擊隊”、“抱犢崮革命根據地”、“中興風云”、“運河支隊”及“魯南戰役”為主題的全國紅色旅游學術研討會。

  7.組織“全國旅游社——棗莊紅色旅游大聯展”活動,組織專人到全國各地巡展或參加全國各地旅游博覽會,舉辦“棗莊紅色旅游”專場展覽,同時創辦《棗莊紅色旅游網站》。

  8.印制“棗莊紅色旅游一票通”門票,作為市委、市政府及機關事業單位招待客人和贈送客人的`禮物。一票通可以底價或廉價委托全國旅游社代銷。一票通可以設定有效期兩年。

  棗莊地區的紅色旅游事業方興未艾,我們只要認真研究開發利用,科學規劃,規范管理,靈活促銷,相信不久的將來,棗莊的紅色旅游事業一定會在全國打出一個響亮的品牌。

  四、棗莊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建議

  棗莊市旅游業發展時間不長,還存在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設施不足,旅游產品類型不夠豐富,客源市場不夠穩定等問題,下一步,應在以下方面加強努力。

  一是進一步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設施的建設。將旅游業的發展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結合起來,制定地方性引導政策,鼓勵社會資金和民間資金投入旅游開發,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設施的建設力度。

  二是加快發展高端旅游產品。打造參與型旅游項目,增強游客參與度,豐富旅游購物和娛樂項目,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高游客綜合消費。真正將棗莊打造成集自然山川,生態園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城市。

  三是合理處理旅游發展和煤化工基地建設的協調問題。盡快實現煤化工等高污染企業的區域布局調整和園區集聚式發展。遷建位于市區的污染企業,將企業布局在遠離城市建成區和旅游區的工業園區。

  五、棗莊市旅游業發展對老工業基地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的借鑒意義 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著第三產業欠發達、就業壓力較大和城市功能不完善等問題。因地制宜的發展旅游業,并將旅游業發展作為城市經濟轉型的切入點,將對城市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推動旅游業發展中,棗莊市的以下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一是政府高度重視。在城市旅游業發展的初期,建立旅游業發展的統籌協調機制,多部門共同參與,可以為旅游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是有清晰的戰略謀劃。充分考慮地方特色,明確發展旅游業的定位和發展目標,把旅游業納入資源型城市接續替代產業范圍和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中。

  三是加強宣傳促銷。重視旅游目的地形象宣傳,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在主要客源地組織專題促銷活動,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四是加大旅游開發和管理體制改革力度。設立旅游資源保護、開發專職管理機構,理順各類旅游資源的管理體制。推進旅游資源轉讓、拍賣、租賃等多種旅游經營方式試點,吸引社會資本開發旅游資源。

  五是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特色商品的開發和建設。加強旅游咨詢服務、旅游標識牌、觀景臺、停車場、旅游廁所、重點景區游步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工藝品。

  六是將資源型城市地質災害修復工程和旅游開發結合起來。將過去發展工業造成的礦坑、沉陷區和排土場等,改造成水庫、湖泊、森林、草原和花園等景點,在改造城市環境的同時,發展城市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下崗職工創造就業機會。

  七是注重服務質量。加大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監督,提高旅游從業者整體素質,推進旅游企業品牌化建設。提高游客的滿意度,維護城市旅游整體形象。 報告說,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是棗莊城市轉型的重要核心競爭力。臺兒莊是享譽中外的抗日戰爭故地。但2006年以前,臺兒莊遺址住宅破舊雜亂、市政設施不完善,成為城市低端居住區。經過深入研究,棗莊市決定將臺兒莊古城打造成棗莊旅游的“核心”,按照“大戰故地”的定位,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原則,以“運河文化、魯南文化、大戰文化”為核心,聘請規劃機構高起點編制臺兒莊古城恢復重建規劃,多方籌資高規格恢復重建臺兒莊古城。20xx年,臺兒莊古城共接待中外游客600多萬人,有效擴大了棗莊旅游在國內外的影響力。20xx年,棗莊旅游業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搶抓國家“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的重要機遇,針對“如何從全國旅游業發展激烈競爭中突出重圍”,結合“建立渠道、完善功能、規范市場”三大重點,圍繞“提高游客過夜率、拉動綜合消費”關鍵點,在全國率先策劃了“全方位宣傳、全社會參與、全領域監督、全過程管理”獨具棗莊特色的“棗莊二日游活動”。活動把微山湖濕地公園、臺兒莊古城、冠世榴園、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等13個景區打包銷售,推向全國市場,同時組織全市36個責任單位,對口承包全國36個城市,宣傳推介棗莊二日游。活動自20xx年開展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20xx年全市共接待過夜市外游客15.3萬人,每周來棗二日游游客平均達到3000余人次,推動棗莊旅游市場初步實現了由輸出型向輸入型的轉變。報告強調,精品旅游線路的精準開發成為棗莊這座城市轉型的先鋒隊。除了臺兒莊古城復建,棗莊市近兩年還著力抓好微山湖濕地公園,鐵道游擊隊紀念園,溫泉休閑旅游等旅游景區建設。打造了臺兒莊大古城旅游景區--鐵道游擊隊紅色旅游景區--微山湖紅荷濕地景區等三條精品旅游線路。使其真正成為棗莊城市轉型的開路先鋒。同時,棗莊還結合各精品線路推出“溫泉度假基地、生態濕地之鄉”, “微山湖畔、千年古城”、“大戰故地、江南水鄉”等特色品牌,使棗莊在短短的時間內家喻戶曉。

  報告認為,創新旅游營銷模式成為棗莊城市轉型的最重要因素。20xx年起,棗莊市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銷“棗莊二日游”。在全國選擇了66個主要客源城市,安排對口宣傳推介。高頻率的對口客源城市宣傳促銷、對口宣傳推介使棗莊贏得了眾多的游客青睞。

  最后我覺得這次調研很有價值,很有趣味。

【旅游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旅游調研報告02-20

旅游調研報告06-03

旅游調研報告01-30

鄉鎮鄉村旅游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9-30

旅游發展的調研報告12-04

旅游調研報告【推薦】03-27

旅游調研報告【熱】03-27

鄉村旅游調研報告06-11

旅游發展調研報告02-12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