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調研報告
在當下社會,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返鄉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返鄉調研報告1
近年來,農村電商產業得到快速增長,其中返鄉青年成為主要的從業群體,是電商創業創新的生力軍和主力軍。引導和幫助廣大返鄉青年投身電商創業,可以促進地區電商產業發展,推進電商模式創新,營造良好的電商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推進地區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好返鄉青年電商創業服務,激發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熱情,充分發揮返鄉青年在活躍農村經濟中的主力軍作用,對于帶動更多群眾實現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團縣委開展了“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專題調研“促進返鄉農村青年電商創業”。調研情況如下:
一、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一)農村青年電商創業技能不足,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積極性不高。很多返鄉青年沒有經過專業的電商培訓,專業技能缺乏,電商創業等于“紙上談兵”。同時,受年齡、學識、經驗的限制,風險承受能力弱,而創業初期又面臨著網站設計制作、工商稅務登記、物流選擇和成本控制等問題,這些從未打交道的事情只能靠自己摸索,存在較高風險,讓很多青年望而卻步。
(二)農村青年電商缺乏創業資金扶持,返鄉青年創業信心不足。一些返鄉創業青年靠向朋友借錢和使用自己的儲蓄籌集創業初始資金,但這種單一的融資方式勢必難以滿足農村電商企業后續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導致返鄉青年電商創業信心不足。
(三)農村電商創業政策環境有待優化。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地區網民比例相對低造成網站建設相對不均衡,物流網絡還不夠發達造成配送難度相對更高進而造成物流成本負擔較重。同時,農村青年電商創業者對政府相關創業政策的認知度相對較低。另外,返鄉青年電商創業還存在銀行貸款難、融資渠道不通暢等問題。電商企業屬于輕資產,沒有抵押物,創業風險大,金融機構對其貸款積極性不高,即使偶有小額貸款政策支持,也只是杯水車薪,并且申請手續繁瑣、操作難度大。
(四)農村網絡覆蓋率低,對電商創業有所制約。近年來,我縣農村網絡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受農村點多、面廣、用戶分散且網絡入戶資金、網絡維護等方面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總體發展滯后,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網絡發展的.不平衡已成為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突出問題。大數據時代,我們的工作生活都與網絡息息相關、須臾難離,但農村網絡入戶率不高,網絡發展滯后直接導致電商發展后勁不足,發展乏力。
(五)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物流配送是電商發展的重要環節,物流的發展直接推動電商的發展。然而由于農村地區電商發展較慢,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還沒有覆蓋到農村,不方便還費用高,同時農產品保質期短、容易變質,對物流的速度和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些都成為制約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的重要因素。
二、促進返鄉農村青年電商創業的對策
(一)加快返鄉青年電商創業平臺建設,營造濃厚的電商創業氛圍。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讓電商企業與本地政府之間進行交流合作,建立電商創業孵化基地,以此吸引有志青年創業。在此基礎上,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同時,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也不能忽視,鼓勵郵政系統和其他社會資本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形成城鄉商品配送網絡。引進不同層次和規模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使返鄉創業青年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物流服務企業進行合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決返鄉青年電商創業“資金難”問題。由政府牽頭,聯合金融機構,根據電商創業青年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不同層次的電商創業信貸產品。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免費向返鄉電商創業青年提供電商培訓,定期開展電商技能和模擬實戰演練,舉辦電商創業進農村、進社區活動,發揮活動在信息信息交流、創業輔導、政策咨詢等方面的作用。
(三)培育返鄉青年電商創業典型,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具體做法有:發放青年電商創業倡議書,積極引導,號召返鄉青年結合自身特長,投身電商創業中來;評選優秀青年網商,通過表彰和宣傳,擴大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的影響力。同時,加強電子商務人才的儲備和培育,逐步建立起一套電子商務人才培訓體系,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輸送人才。
(四)完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電商的發展環境,在硬環境方面,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寬帶普及率,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提高農村物流配送能力;在軟環境方面,加強政策扶持,加強人才培養,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返鄉調研報告2
**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共有人口97.6萬人。全縣共有農業人口82.3萬人,農村勞動力46.3萬人。20xx年,全縣外出農民工達19.8萬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去年年底以來,我縣大量農民工陸續返鄉。20xx年4月,**縣婦聯全體干部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和座談等形式,對近年返鄉女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進行了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800份,走訪了5個相關單位和8個典型鄉鎮的20個村,召開座談會10次,調查對象達540人,了解了我縣返鄉女農民工的就業創業的基本情況,現將情況綜合如下:
一、 返鄉女農民工就業創業現狀:
(一)、返鄉農民的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3月底,**縣累計返鄉農民工8.9萬人(其中女性占40%),占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總數(19.8萬人)的44.9%,其中,其中珠三角地區就返鄉6.6萬人,長三角返鄉0.8萬人,其他地區返鄉1.5萬人。從地域分布來看,返鄉農民工以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為主,達7.4萬人,占返鄉總數的83%;從年齡結構來看,16—30歲以下民工返鄉5.86萬人,占總數的65.8%,30一50歲以上民工返鄉3.04萬人占34.2%,產業熟練工人、企業老員工返鄉比例比較低。
(二)、女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在我們調查的返鄉女性反映的情況來看,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企業受到嚴重沖擊,有的企業甚至倒閉。有的農民工無法找到工作,有的農民工工資普遍降低,勉強能夠維持個人生活,不如回家發展產業計劃。二是解決留守在家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前夫妻雙方在外務工,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老人照看,造成了這些留守孩子心理上的陰影、人格上的不健全和學習上的欠缺,在社會、家庭和子女的強烈要求之下,很多返鄉的女性留了下來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三)、返鄉后的就業情況:
我縣各級各單位采取積極措施促進返鄉人員再就業,通過加強信息服務“找崗”、加強區域合作“保崗”、推進新型工業化“增崗”等形式不斷強化職業培訓、鼓勵返鄉創業,解決了大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我縣將多家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整合,構建了一個中心(縣就業培訓中心)、一所職校(縣職業中專)、一支團隊(全縣7家定點社會培訓學校)的“1+1+1”縣級職業培訓網絡,形成了集電腦操作、基礎英語、車鉗電焊、電子應用、駕駛汽修等多項職業技能于一體的就業培訓體系。今年來,通過職業培訓網絡,已累計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513人,開展陽光工程培訓400多人,較大地提高了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截至20xx年4月底,全縣返鄉的8.9萬農民工中,已有7.4萬人再次外出務工(其中實現省外務工5.1萬人,省內務工2.3萬人),部分留鄉創業、和就地4轉移就業,部分仍在觀望。
(四)、返鄉女農民工的創業現狀:
返鄉女性積極自主創業:在我們調查過程中發現,返鄉女性在家留守責任田和責任山務農的只占到10%,90%的女性回家后用自己在外打工積攢的儲蓄作為原始基金發展自己的創業計劃。20xx年,車湖垸鄉高湖村1組的覃曉芳前幾年和丈夫在外開餐館積攢的19萬元,作為創業基金,在娘家青林鄉開辦了大型養雞場,年出產3300羽蛋雞,現在已基本實現盈利;該鄉長堰村的41歲的覃清香20xx年前隨丈夫在一家電池廠打工,為照顧臨近高考的孩子學習,回鄉投資12萬元辦起了生豬養殖場,年出欄100頭生豬,9頭母豬。鐘家鋪鄉林場村36歲的.徐紅群,20xx年冰災市和老公回家,在朋友的推薦下利用本地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投資近50萬元辦起了環保木炭加工廠,銷路好,利潤豐厚。創業的基本要求帶動了她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近年來返鄉的多數女農民工已經接受了勞動部門、“陽光工程”等提供的技能培訓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術。在我們調查的540名對象中,40歲以下的女性100%接受了補貼的電腦、家政、烹飪等技能培訓項目;40歲以上的女性100%接受了畜牧、農業等部門組織的送科技下鄉的養殖等專業技能培訓;100%的女性希望接受政府組織的收費偏低的技能培訓。今年42歲的太平橋鄉九樁堉村的張一萍,養殖了80頭波爾山羊,一直以來她跟著飼料店的技術員學些技術,在實踐中摸索,縣畜牧局的技術員到他加上了一堂課后,她深有感觸地說:“真正掌握一門技術對養殖業是大有幫助啊!”
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創業:年初縣委下發了《關于鼓勵全民創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將返鄉農民工創業納入全民創業扶持范圍,制定出臺了《**縣創業引導資金管理實行辦法》、《**縣創業實體聘用本縣從業人員補貼試行辦法》、《**縣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構建起了以小額貸款擔保為主,稅費減免為輔,社會保障為補充的農民工創業配套扶持政策體系。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各部門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特別是對有資金技術和創業意愿的返鄉農民工,免費開展創業培訓,免費提供創業服務。沙坪鎮返鄉女農民宋智慧,今年2月在該鎮創辦牲豬養殖合作社,順利獲得了4萬元的小額貸款擔保;漳江鎮返鄉女性伍惠英在本鎮創辦惠源制衣廠,相關部門齊上陣,僅用時5天就將證照辦理、貸款申請、用地劃撥、稅務登記等手續全部辦理完畢,勞動部門還主動為其招滿了103名員工,這些激勵舉措極大的激發了返鄉農民工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熱情。目前,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潮正在逐步升溫,現已相繼有819位返鄉民工創辦了經濟實體,實現了從“打工者”到“創業者”的轉變。
(五)、返鄉女農民工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困惑與需求:
通過調查走訪,發放問卷,被調查的540名女性在創業的要求上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擇業上希望得到指點:部分返鄉女性帶著“落葉歸根”的思想和積累多年的心血回到家鄉,她們已經不習慣被限制在幾畝良田上,她們更想做點能夠有較大收入的創業,但是限于對市場了解程度,在選擇項目上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她們極想得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選擇一門前景可觀、效益不錯、投入不是太大的項目。
2、技術上希望得到指導:調查中,已經在進行自己創業計劃的女性普遍反映,自己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是在摸索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希望得到有關部門一對一的技術服務和指導。太平橋鄉的孵化大戶李志華、鐘家鋪鄉駱松枝,在選擇了土雞孵化和生豬養殖項目后,自己買了相關資料學習,然后遇到困難在飼料供應商的指導下學習了一些防疫知識,基本能夠應對一般的疫情和小的病害,但是她們仍然想得到最優質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希望有關單位能夠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相關技術的培訓。
3、資金上希望得到扶助:返鄉創業女性在創業過程中,初期可能會遇到市場了解不夠、技術跟不上等問題而出現虧損情況,這種時候她們最期望得到政府在資金周轉上的扶助,幫助她們度過難關,緩解因經濟上的壓力帶來的創業積極性的挫敗導致最終放棄創業計劃。
4、組織上希望得到關愛:創業過程中,這些女性不希望孤身作戰,她們希望有協會或者專業合作社這樣的組織給予技術、資金、流通上的各項幫助,希望得到組織的關愛和溫暖,希望周邊產業能形成一個極大的產業鏈。
1、 加強服務協調,促進婦女就業創業:
1、強化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繼續積極推進“政府買單、部門領辦、婦女受益”的培訓模式,依托培訓基地,結合當前形勢變化,開展具有市場導向性的就業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多形式、分層次開展培訓,大力提高婦女的創業就業能力,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機制。適時舉辦巾幗創業培訓班,幫助有創業需求的婦女學習新知識、引進新技術,改進管理方式,提高經濟效益,有效發揮婦女在促進發展、拉動內需、維護經濟社會穩定中的作用。
1、 著力培育項目,拓寬婦女創業就業渠道。
一是大力發展本地工農產業,增加本地就業的吸附能力。要積極探索“離土不離鄉”的就業模式,留住返鄉農民的智慧和經濟實力。太平橋鄉中心村1518人,20xx年之前,每年外出打工人數為110人左右,20xx年下半年以來,中心村周圍的中小企業從以前的3個增加到今年的5個,且新增的文源油茶開發公司需要大量勞動力,據統計,今年該村外出人數減至50人(均為常年在外打工者)。二是以家庭致富促進靈活就業。繼續發展特色女性就業品牌,通過聯系外包加工業務等形式為農村失地女性、返鄉婦女創造就業崗位。形成培訓-實踐-就業模式。
3、搭建服務平臺,促進婦女創業就業
一是積極引導農村專業合作社和相關協會的建立,縣農業協會組織要繼續加大對農村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形成協會幫助會員實現多贏的服務渠道,讓協會成為農村產業大戶的娘家和“貼心人”。二是建議加大對中小企業和農村產業大戶的金融扶持力度。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相當突出,授信門檻高、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等現實問題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發展。金融部門要積極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降低信貸門檻,放寬評級標準,并適當擴大縣級貸款審批權限。對生產項目具有發展前景的創業婦女進行信貸扶持,幫助她們爭取貸款、減免稅費、簡化手續,扶持婦女創業就業。三是聯合勞動保障等部門,舉辦就業專場招聘會,開展春風送崗位就業援助活動;聯合女企業家,為更多女性提供咨詢、項目、實習和見習等服務;建立婦女創業項目庫,推介創業項目。
4、加強宣傳,營造婦女創業就業的良好氛圍
一是組織政策宣講團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為婦女分析形勢、講解政策,開展法律咨詢、政策援助、法制宣傳等活動,幫助協調解決婦女勞資糾紛問題。借助女企業家協會平臺,開展專題講座,引導鼓勵女企業家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勇擔社會責任。二是繼續培植和宣傳一批優秀婦女創業典型,通過宣傳活動,大力弘揚創業精神,實施以點帶面計劃,帶動更多女性積極就業與創業。三是大力宣傳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與勞動部門聯合進行督促檢查,努力消除用人單位招聘招工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努力推動實現女性與男性擁有同樣平等的就業機會;積極關注女農民工的土地權益,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熱情關心家庭困難的失業婦女,努力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返鄉調研報告3
按照省回鄉調研活動的要求,我對我的家鄉×××市的部分群眾進行了調研走訪,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廣泛聽取了群眾意見建議,并認真做好記錄,現將群眾提出的建議、疑惑以及自己的看法等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開展調研活動情況
春節期間,我在×××市羅浮、新城區等地對多戶人家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活動采取了實地查看、入戶走訪的形式,向群眾了解家鄉的發展變化和生活狀況,宣傳了上級黨組織的方針政策,聽取了群眾對交通規劃建設領域的意見和建議。群眾們都贊賞這次調研活動,感謝政府對他們生產和生活的關心,普遍反映近年來在中央、省、市強農惠農政策扶持下,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勤勞致富奔小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群眾種植養殖技術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發表了一些意見。
二、存在的問題
經過匯總和提煉后,在交通運輸方面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新景區景點連接的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緩慢,影響新景區發展。
2、×××旅游集散中心規劃建設滯后,選址不合理,預計不能很好實現客運快速換乘的要求。×××旅游集散中心20××年立項開工建設以來,選址從×××市“白銀湖”改至×××市羅浮,兩次選址都與×××新城區的火車站、汽車站等需要旅客集散的站場相距較遠,目前羅浮離火車站大約二十公里,且羅浮目前沒有開發出新的景區景點,無法使游客實現順暢的換乘。
3、由×××高速通向景區的高速公路連接線管理主體不明確,導致按照高速公路標準建設的高速公路連接線隨意開口,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從××高速×××收費站下高速至羅湖段,當地群眾為方便自己出行,自行拆除高速公路連接線護欄,將通村公路直接通向高速公路連接線,目前仍沒有相應的安保措施。
4、通村公路雖然建設成效顯著,但是當時建設時由于資金等因素的制約,缺乏相應的標志標牌、路面標線等交通工程設施建設,安保工程與會車道的建設在設計時考慮不足,不能滿足當前及未來人民群眾出行的需求。
5、×××通25戶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設雖然穩步推進,但是隨著地方城鎮化的推進、危房改造項目等民生工程的推進、偏遠自然村整體遷移,必然會有部分自然村存在消亡的情況,可能導致通25戶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設總量無法完成。
三、建議
1、在交通硬件設施方面,加快與新景區連接公路的建設,盡量做到同步規劃建設,實現旅游經濟效益最大化;公路網建設方面加強安保設施建設,通村公路增加相應的標志標線、會車道的建設。
2、在交通軟件設施方面,即將建設完工的×××旅游集散中心,加強配套軟件方面管理,使游客在火車站、汽車站與游客集散中心之間實現更加順暢的換乘,同時進一步對交通基礎設施選址方面進行科學的管理,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以人民群眾利益最大化為唯一目標。
高速公路連接線應明確管理主體責任,杜絕高等級公路私自拆除護欄開口的現象,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沿線交叉口,渠化交叉口并進行交通控制,既方便老百姓出行,又消除安全隱患。
通村公路如需要通客運班線的路網可以考慮增加交通控制手段,在現有單車道公路的情況下,增設會車道,并在農村公路路網中規劃實施單行道、交通監控等手段,使現有道路發揮更加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人暢其行、物暢其流”。
通25戶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設方面應科學合理的核定建設需求,將以目標為導向的建設轉化為以需求為導向的建設,在建設時統一采取“以獎代補”的原則,適當加大補助力度,作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在完成通25戶以上自然村的工作同時,引導建設完成一批為“農、林、牧、漁”發展服務的公路。
返鄉調研報告4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繼續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高等教育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一舉跨越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截止到20xx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突破700萬,再加上往屆未能就業的,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受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的經濟形勢影響,結構性就業和失業正在趨于常態化,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再就業職工等多種類型、層次和結構性的就業矛盾等必然會在較長一段時期存在,高校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必然成為一種普遍自然現象,返鄉就業創業正在成為70%農牧民生源大學生面臨的選擇。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已成現實,雖然有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想過自主創業,認為自己缺乏工作實際經驗,就業成功機會小,相反作為新崗位的開拓者,選擇自主創業不僅能為自己解決就業,更可能為社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但資金缺乏和經驗不足依然成為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最大瓶頸。為解決農村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難題,找到大學生到農村自主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
團委針對大學生基層就業計劃和留藏志愿者群體的發展權益的情況,對青年就業創業進行了研究。針對大學生村官的萌芽、探索、發展和普及四個階段進行了研究。
二、調查策劃與實施說明
(一)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大學生畢業返鄉的意愿和留藏志愿者群體的發展及影響大學生畢業返鄉創業的因素,從而提出可行的方案,促進大學生畢業返鄉,達到發展落后地區的目的,我們開展了這次大學生畢業返鄉意愿和留藏志愿者群體的發展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建立在隱私保護的基礎上,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有大學生的基本信息、調查對象家鄉的經濟水平、調查對象的主觀看法及主觀評價、大學生的就業觀、影響大學生返鄉的因素、政府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扶持政策等。
(三)調查對象及其范圍
本次調查以洛扎縣在外讀大學的大學生和在縣服務的志愿者為調查對象,調查范圍為全縣大學大一到大四的學生跟全縣志愿者及已經參加工作的志愿者。
(四)調查方法
本次調研文獻研究法和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法為輔。
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文獻,了解本課題的學術研究現狀,綜合大量文獻歸納總結有用信息,作為問卷設計與定性研究的基礎。
問卷調查法:通過在全縣鄉鎮范圍內,以大學生為對象發放問卷,直接獲取大學生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本次調研的主要信息來源。
訪談法:通過對幾名農牧民和5名創業青年的訪談,了解他們對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想法。
(五)抽樣設計與調查實施
(1)抽樣設計
抽樣總體:洛扎縣創業青年和在縣服務的志愿者
抽樣方法:簡單隨機抽樣
(2)調查實施
第一階段:由小組成員各自查閱相關文獻,然后匯總從文獻所得信息,進而確定研究方向,設計調查問卷。
第二階段:進行預調研。發放問卷50份,進行問卷質量檢驗。
第三階段:正式發放問卷。調研小組成員分工,通過QQ、微信等發放問卷。
發放問卷80份,回收調查問卷78份,有效問卷75份,對5名農牧民和5名創業青年進行訪談。
第四階段:撰寫調查報告。
三、青年返鄉創業狀況和留藏志愿者權益及分析
(一)大學生畢業返鄉自主創業狀況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與現場采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將實地調查加以運用,以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準確性。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針對在校大學生,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其返鄉創業的意愿和對國家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問題進行調查;二是就已返鄉創業的青年,采用訪談法的方式與其交流了解返鄉創業的信息;三是與新農村的農牧民訪談交流,向其了解相關創業信息和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看法。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調查問卷78份,有效問卷75份,對5名農牧民和5名創業青年進行訪談。
1、大學生畢業去向狀況
從問卷調查結果看,首先在校大學生對返鄉創業的選擇占總體的極少數,其次根據調查在校大學生對返鄉創業有不同觀點,僅14%的人認為是成熟的表現,4%的人認為返鄉創業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是逃避的表現,而70%的人保持中立,認為適合自己就行,最主要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必在乎其他人的眼光。
2、不同年級大學生對限制返鄉創業因素的認知
調查顯示,大學生返鄉創業困難重重。大學生返鄉創業 17.4%以上是為了改變家鄉的舊貌,改變家鄉的傳統產業,期望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父老鄉親發家致富。而返鄉創業大學生一般都具備某一種技術,或在某一領域具備較高的造詣,有可能帶領父老鄉親利用新技術改變落后面貌,提高農民收入,但是現實中卻還存在很多制約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因素。
其一,閱歷不夠,經驗不足。其二,創業融資難。其三,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其四,政府對返鄉創業大學生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未充分發揮作用。返鄉創業大學生在自主創業的大軍中所占的人數并不多,地方政府部門對大學生畢業到農村創業還沒有足夠重視,企業制度、人事制度、投資制度上也未見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多給予政策優惠,目前還沒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和法規。
3、家鄉的經濟、創業、發展前景、政策等條件是否對畢業大學生的返鄉意愿產生影響進行了分析
從統計分析可以得知,受訪畢業大學生對家鄉的發展前景和經濟狀況的滿意度評價相對較高,對創業環境和政策環境的滿意度評價相對較低。高達72.8%的受訪者表現出了對家鄉未來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表示完全沒信心的只有1.0%。對家鄉經濟狀況的滿意度評價則呈現兩極分化,表示滿意的受訪者累計達到44.7%,而表示不滿意的也達到了41.2%。對創業環境和政策環境的評價則明顯較為悲觀,表示不太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比例均接近50.0%,表明縣、鄉鎮的創業環境和政策環境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對家鄉發展前景、經濟狀況、創業環境、政策環境的各項滿意度評價均與返鄉意愿存在顯著相關。由此可見,家鄉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相關政策的改善對吸引畢業大學生返鄉工作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4、對家鄉的主觀依戀極大地影響著返鄉
在本次調查中,畢業大學生對家鄉的主觀情感依戀與返鄉意愿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即越是對家鄉表現出強烈依戀的人,越是傾向于返回家鄉發展。在對家鄉表現出較為深厚的情感依戀的畢業大學生中,有超過40.0%的人打算回家鄉發展;而對家鄉情感較為淡漠的人群中,這一比例均沒有超過20.0%。由此可見,主觀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在鄉意愿的抉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畢業大學生的返鄉意愿并非僅僅是理性思維的結果。
(二)訪談結果分析
1、從對已返鄉創業大學生的訪談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主要幾點:
(1)、在訪談過程中,他們普遍表示,從開始創業到現在,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不后悔創業,他們仍以高度的熱情回答我們的問題。
(2)、受訪談的大學生提到有知識、有眼界是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最大優勢,同樣的創業項目在大學生的手里做起來就會顯得更加有品位,返鄉創業最重要就在于大學生自己。
(3)、隨著城市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大學生返鄉創業需要政府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優惠扶持政策。已經返鄉創業的劉某在訪談中給我們說到,創業并不是賽跑,想跑就跑,它必須具備諸多條件后才能進行創業,并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創業的魅力所在。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富有理想的群體,但往往過于理想化,使他們缺乏對市場的敏感度,缺乏市分析場和開拓市場的能力,易忽視潛在的風險,考慮不周全,社會人際關系也較為缺乏。實際上,創業靠團隊,靠社會大環境,創業初期必須得到扶持,企業才能發展壯大。“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返鄉創業必須考慮多方因素。
2、對村干部進行訪談時,我們觀察發現,新農村渴望大學生返鄉創業。隨著近幾年來國家對農村發展的大力扶持,返鄉創業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考慮,而且受到國家重視。中央就有會議指出,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廣袤鄉鎮百業興旺,可以促就業、增收入,打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新局面。之后各個地方都響應號召,出臺了許多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
我們了解到農村對大學生的需求量很大,村干部表明村里是需要大學生這樣新鮮的活力注入的,同時也希望大學生返鄉創業,推動新農村建設。而問卷數據顯示,大學生愿意創業的人少,返鄉創業的人更少。影響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因素如下:
(1)、優惠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本次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對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知道得很少,所以不選擇創業,而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有的是一開始不知道,后來了解到了,得到了很多幫助,有的是一開始就知道,依據那些優惠政策,對他們的創業帶來了方便。所以還應該加大一下政策的宣傳力度,鄉鎮政府、高校等都宣傳,大學生了解的多了,選擇返鄉創業的幾率會更大。
(2)、家長觀念及學生觀念很多農村的家長把上學看成是一種出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孩子說些,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走出農村等等,家長說得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以后要去城市打工,生活在城市里。因為這樣的觀念,導致許多大學生都沒有考慮過要返鄉創業,而是直接選擇就業。
(3)、資金的來源問題對于農村的大學生,家里供他們上學都已經是很大的負擔,又哪里有多余資金來給予創業的基礎資金,而大學生自己呢,他們也是剛剛畢業或是還沒畢業,手里也沒有過多的資金,所以資金的來源問題對于返鄉創業來說是很大的阻礙。雖說國家有很多貸款政策,可是那一部分貸款只是可以減輕負擔并不能成為全部資金的來源,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對了農村的大學生返鄉創業的一些項目,都是以大筆的資金為起點。
四、相關建議
調查農村籍大學生的畢業返鄉創業意愿,其目的就是為了給農村地方政府,高校、乃至家庭和大學生個人提供有用的參考和發現。通過前文的統計分析和回歸分析,歸結出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總體特征,并深入探究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不強的原因,從而提出促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相應對策建議。
(一)縣、鄉鎮政府方面
政府在促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很大的號召力,首先明確農村地方政府在就業中的責任范圍,鼓勵自主創業等措施吸引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本。
1、明確地方政府在創業中責任范圍和職能定位
明確地方政府的責任范圍和職能定位就是要求政府要適度調控,同時樹立服務的理念。同時政府應該營造一個鼓勵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良好環境。在促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方面,農村地方政府要健全其市場化就業機制,實施積極的創業促進政策,建立健全相應的就業服務機構,加強就業及創業信息的時效性,解決就業信息不對稱。
2、加強創業服務體系建設
促進畢業生就業的另外一個渠道,就是鼓勵其自主創業,通過自主創業產生新的就業崗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產生“第二次就業效應”。要注重創業文化的培育,建立激勵創業的政策體制,加強創業服務體系的建設。鼓勵畢業生返鄉創業,為其創業提供一定的政策保護和資金支持,合理解決創業和就業二者的關系,通過創業第二次就業效應,來帶動進一步的就業。
3、構建評估體系,及時做出政策調整
強調市場化機制在勞動力市場中的作用,就應該指導市場機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供需不斷尋求平衡的這一動態過程而調整,因此相關的政策體制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市場機制的變動不是直觀可洞察的,需要通過建立相關的可操作的指標體系、政策評估法律與制度體系來反映。建立和完善針對上述就業相關的政策體制的評估和監督,一方面保證其運行效率和落實程度,另一方面通過評估體系對市場機制進行動態的跟蹤和觀察,為上述政策體制的調整提供依據。
(二)大學生個人方面
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作為一名大學生都有自己的目標,所以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明確目標,然后做出自己的生涯規劃。根據調查顯示,愿意返鄉的大學生有很多,但是選擇就業的多,創業的少。但是無論怎樣選擇,作為大學生,首先,要不斷學習,從各個方面補充自己的知識,自覺加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然后,要強化競爭意識和市場意識,要預見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做好擇業時的心理、精神準備,提高自身抗壓性。
最后,要有自主創業的意識和準備。現在大學生就業,一屆比一屆難,而自主創業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自主創業所產生的“第二次就業效應”更是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和更多的工作崗位。各級政府為了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也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農村籍大學生應具備一定自主創化的意識和準備,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更要有自主創業的勇氣的魄力,在充分就業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至于起步的資金有三個渠道,一是自籌,二是借貸,三是風險投資。自籌數量有限;借貸一則資信不足貸款不易,二則有期限要求,不能滿足創業的長期投資需要;風險投資是最好形式,特別適合大學生創業者。但我國目前的風險投資市場還很不成熟:一是投資者少,資金有限;二是管理不規范,投資風險大;三是上市條件高,投資不能及時抽出,繼續其他項目的投資。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投資者很少,數量也有限。為此,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支持風險投資的發展。另外,在當前風險投資市場很不成熟的情況下,針對大學生創業問題,國家應專門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但是作為意欲創業的大學生來說,不能等靠國家的扶持,而應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業。
五、總結
本次調查通過對調查對象來源地經濟情況、調查對象的返鄉意愿以及調查對象在大學中的表現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對農村大學生畢業返鄉創業意愿進行了研究。通過了解大學生畢業返鄉創業狀況及其多方面影響因素,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此次調查能引起廣大農村大學生的思考。希望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想想畢業以后的出路,能更加注意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服務。
返鄉調研報告5
一、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的具體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xx街道切實把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民生工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著力優化服務,創優環境,在制定優惠政策、破解資金難題、加強創業培訓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每年春節期間,以“春風行動”為平臺,開展以“關愛農民工”為主題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宣傳月活動,廣泛宣傳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政策規定,發布創業信息,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成功人士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
二是制定落實優惠政策促創業。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開通返鄉農民工創業“綠色通道”,為他們提供全程服務。
三是加強技能培訓,夯實創業人才支撐。20xx年以來,街道組織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60余人次,創業能力培訓40余人。目前,街道返鄉創業人員達到150余人,直接帶動500余人就近就地創業就業。
二、當前影響農民工創業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融資難,阻礙農民工創業熱情
據調查,返鄉農民工80%以上都反映創業初期融資難的問題。農民工雖然在外積累了一定資金,但還是要依靠貸款和向親朋好友借錢才能使經營項目正常運轉,返鄉創業投入很大,加上農民創業尚未樹立起自己的信譽和知名度,吸引投資和融資能力差。另外,銀行部門擔保貸款手續比較復雜,農村承包地不能作為有效抵押物,找到符合條件的擔保人比較困難,致使農民工返鄉創業融資很是困難,即使得到貸款,資金成本也比較高。發展資金不足,已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最大障礙。
(二)綜合素質較低,抗風險能力弱
據統計,在我街道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中,60%以上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40%,他們外出務工大都是從事重體力、低技術的勞動,整體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偏低。多數返鄉農民工接受過創業培訓,但創業知識、財務管理、市場運營等方面的知識還是相對欠缺,難以滿足創業不斷發展需要,加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待遇較低,先進企業技術和優秀管理人才十分缺乏,致使企業投入見效慢、回報率低,抗風險能力較弱,企業生存前景堪憂。
(三)要素保障不足,創業環境較差
由于農民工返鄉創業大部分涉及以農為主的基礎產業領域,創造的稅收相對較少,導致用地難比較突出,辦理審批時間長,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大多又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需要返鄉農民工自己修路,錯失了市場機遇,又增加了企業成本。受制于收入低、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后、服務條件不完備等問題,創業者在聘用管理和技術人才組建創業團隊上存在很多困難。盡管政府出臺了一些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服務措施,但有些新辦企業并不清楚自己可享受哪些服務,減免哪些稅費。總的來看,支持農民工創業的氛圍還不濃,創業環境需進一步優化。
(四)創業意識不強,成功率較低
由于部分返鄉農民工思想保守,觀念落后,缺乏長遠的目光和規劃,缺乏闖勁,即使有創業意愿,也是瞻前顧后,畏首畏尾,加之掌握創業的信息渠道不暢,不能把握市場風向,導致創業產品不暢銷或滯銷,企業發展壯大比較困難,創業成功率不高。
三、進一步推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的政策措施及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創業服務和指導
要把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發展開放型經濟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采取多種措施“引鳳還巢”。
一是全面落實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制度,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資金短缺問題。
二是成立農民工返鄉創業服務指導中心,為農民工創業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指導。
三是結合實際,引導返鄉農民工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發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項目;發展“互聯網”和農村電子商務,拓寬農民工返鄉創業新領域,提高創業的層次,促進農民創業、創新蔚然成風。
(二)進一步強化返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根據返鄉農民工創業特點、需求和地域經濟特色,緊扣精準扶貧攻堅,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實現就業為目標,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等培訓計劃,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因人施教,真正做到培訓形式多樣化、培訓對象層次化、培訓方法多元化、培訓內容實用化。積極協調各相關部門,有效整合培訓資源,提升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內在熱情,為促進農民返鄉創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三)切實改善農民工返鄉創業環境
要全面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方面的利好政策,放寬門檻,完善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審批一站式服務,指派專人全程跟蹤服務。整合各項涉農資金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一些村莊水、電、路、訊仍較落后的問題。建設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孵化基地,聚集創業要素,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綜合服務平臺。
(四)大力營造創業氛圍
大力宣傳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方針政策,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典型,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激發返鄉農民工的創業熱情,使創業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中來。
返鄉調研報告6
創業,是時代的音;返鄉創業,是當今的熱話題。做好返鄉創業工作、破解返鄉創業難題、加快返鄉創業進程,對加快地方經濟發展、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做好這篇文章、做活這個工程、做大這塊經濟?是每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關注和深思的課題。遵照縣委主要領導交辦的調研課題,縣政協專門召開主席會,及時部署相關調研工作,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專題調研組。調研組還邀請縣工商聯、中小企業局、勞動就業局分管領導參與,通過遠赴沿海地區、深入鄉鎮基層、進駐企業車間,組織召開多種多樣的座談會,廣泛接觸各行各業的創業者等形式,開展了從XX年11月11日至26日為期半個多月的返鄉創業專題調研,深入了解務工者的心愿,認真傾聽創業者的心聲,深刻查找返鄉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積極探討加快返鄉創業的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返鄉創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1、巨大豐富的勞務資源是滋生返鄉創業的不竭源泉。我縣是個勞務輸出大縣,勞動力資源豐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縣富余勞力遠赴沿海開放地區務工就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縣現有22萬余人長年在外務工、創業和發展,遍布全國10多個省(市),他們在社會大熔爐的歷煉和市場大風浪的搏擊中,開闊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本領,積累了資本。他們中有部分優秀分子敢闖敢干,捷足先登,在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后,就開啟了自主創業的征程,成功實現了由務工者向創業者的跨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老板。據調查,全縣共有XX多人在外地成功創業,他們具備返鄉創業的條件和實力,是我縣推進返鄉創業的主體和力量,這巨大豐富的勞務資源已成為培育創業主體的不竭源泉。
2、根深蒂固的故土鄉情是拉動返鄉創業的緊密紐帶。故土鄉情是每個人一生的牽掛和思念。我們在溫州和義烏同外出成功人士座談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想回歸故土,回報家鄉,想為家鄉發展多作一份貢獻,為鄉親致富多盡一份力量。他們認為故土難舍、鄉情難忘,在家鄉發展將是他們二次創業的第一選擇,隨著我縣加快返鄉創業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臺,他們實施返鄉創業的愿望更加強烈。他們表示,將做到以鄉情為紐帶,以商會為載體,組織更多的籍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充分發揮人經濟的優勢,全力支持返鄉創業經濟的大發展。
3、地大人廣的特定區域是承接返鄉創業的廣闊舞臺。我縣幅員廣闊,縣域面積位全省之首、人口居全市之最,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勞力資源,是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選擇。境內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是一塊神奇的天然寶地,令人向往,叫人留連。隨著全球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生產力分布凸顯新的格局,沿海發達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加快向內地轉移,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包括我縣在外創業人員面臨新的抉擇,都在尋求二次創業的著陸點。我縣特定的區域條件和豐富資源,將為我縣在外成功人士新的創業提供廣闊的舞臺。
4、逐漸回歸的創業典型是帶動返鄉創業的新型龍頭。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返鄉創業工作力度,特別是隨著縣委、縣政府《關于鼓勵扶持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出臺,以及組織“一名縣領導、一個鄉鎮、一個包村掛鄉部門”對接在外成功人士活動的深入開展,各類創業主體得到了全面激活,返鄉創業風生水起,熱浪涌動,已成星火燎原之勢,一批返鄉創業先進典型不斷涌現。縣委、縣政府在今年春節隆重表彰18名返鄉創業的典型,在全縣上下以及在外籍人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一個個返鄉創業的成功典型,正成為我縣引領返鄉創業的領頭雁。扶持一個返鄉創業典型,就會帶來一個返鄉創業團隊的乘法效應正在我縣逐步釋放。在這一新型龍頭的帶動下,從而激活了創業要素,激發了創業熱情,激起了創業勁頭,使我縣返鄉創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5、不斷改善的發展環境是吸納返鄉創業的強大磁場。環境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哪里的環境好,生產要素就向哪里聚集。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經過的武吉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貫穿的柯龍線公路改造升級即將竣工,跨越的咸吉鐵路已通過國家立項,的交通瓶頸將會得到極大改觀。同時,我縣按照“完善老城區,提升南城區,決戰良塘區”的戰略思路,拉大縣城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打響“四創工作”攻堅戰,抓好修河周邊大治理,縣城面貌得到極大改善。我縣還按照搭建創業平臺,鋪平發展路子的要求,全面加快我縣工業園和鄉鎮創業小區的建設,我縣工業園已形成“一園四區”(即何家店返鄉創業園、蘆塘項目區、吳都項目區、太陽升項目區、高新技術項目區)的發展新格局,我縣鄉鎮已建成8個初具規模的創業小區,工業園和創業小區已吸納一大批返鄉創業人員投資創業,已成為返鄉創業人員回報家鄉、發展自己的投資沃土。我縣在十分注重硬環境建設的'同時,還按照“硬環境不足軟環境補,大環境不夠小環境輔”的要求,積極打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陽光高效的政務環境,貼心周到的服務環境,把我縣逐步建設成為生產要素聚集的“洼地”和返鄉創業發展的“高地”。
二、推動返鄉創業的成效初步顯現
近年來,我縣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緊緊抓住人才這個新經濟社會的第一資本,積極發掘人經濟這座豐富的寶庫,全力實施“返鄉創業、富民興縣”戰略,加快推進返鄉創業進程,掀開了返鄉創業發展的新篇章。返鄉創業呈現以下變化:
1、返鄉創業的勢頭逐漸增強。我縣XX年引進返鄉創業人數1286人,創辦項目111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2億元,創辦其它經濟實體1175個。今年至10月底止全縣引進返鄉創業人數1704人,創辦項目159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8億元,創辦其它經濟實體1486個。從數比較中看出,今年1至10月份引進返鄉創業人數較去年全年增加418人,創辦企業數較去年全年增加48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較去年增加1.6億元。如石坳鄉在今年4月份才啟動創業小區建設,至現在已引進4家返鄉創業企業落戶小區,總投資4000多萬元,其中3家已開工投產,還有3戶企業即將進駐小區。四都創業小區建設如火如荼,古市創業小區機器轟鳴,全縣各地呈現一派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的創業場面。
2、返鄉創業的規模逐漸擴大。今年1—10月份全縣新上返鄉創業項目159個,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51個,占項目總數32%,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個,如黃坳鄉成功人士王真等投資1.2億元創辦義烏飾品加工項目,太陽升成功人士鄒樹喜投資1.5億元創辦太陽升返鄉創業園,上衫成功人士朱小湖投資1.2億元創辦贛西北汽車貿易綜合服務中心。
3、返鄉創業的領域逐漸拓寬。創業領域已由初期商品銷售、飲食服務、資源利用等傳統產業向機械電子、服裝鞋帽、建筑建材、工藝飾品、家私制造等產業拓展,如今年新上返鄉創業項目中,服裝鞋帽類項目61個,占38.4%;建筑建材類項目26個,占16.4%;工藝飾品類16個,占10.1%;機械電子、家私制造、食品加工等其它項目31個。
4、返鄉創業的質量逐漸提高。今年1—10月份新上項目中,二產項目134個,占項目總數84.3%,這些項目都是有生產廠房、有加工設備、有主導產品、有銷售市場的加工企業,如石坳鄉朱還后投資XX萬元創辦的浩淇塑料玩具有限公司、新灣鄉饒紹彬投資5000萬元創辦的創新標準件制造有限公司、四都鎮黃穎投資4000萬元創辦的群力石材有限公司等。
5、返鄉創業的效益逐漸趨好。今年返鄉創業人士創辦企業和經濟實體,共帶動15276人就業。返鄉創業企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重要來源。從調查中了解到,返鄉創辦企業訂單不斷,產銷兩旺,預計今年返鄉創辦企業實現稅利達8000萬元,直接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達9500萬元。如渣津鎮XX年新上返鄉創業項目8個、安置就業人數600人、實現稅收62萬元,XX年新上返鄉創業項目11個、安置就業人數950人、實現稅收220萬元;古市鎮XX年新上返鄉創業項目20個、安置就業人數800人、實現稅收50萬元,XX年新上返鄉創業項目35個、安置就業人數1200人、實現稅收120萬元。返鄉創業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已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我縣在推進返鄉創業工作中有很多好的做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利用鄉情這一紐帶,拉動返鄉創業。縣鄉領導經常聯系走訪我縣在外成功人士,縣委、縣政府在春節期間,為在外成功人士和務工人員寄去新春賀卡和慰問信,并由縣四家班子領導帶隊走訪慰問在外創業人員,召開返鄉創業懇談會,了解他們的心愿想法,征詢他們的意見建議,從而激發了他們返鄉創業的熱情和動力。二是借助商會這一載體,推動返鄉創業。我縣在籍人員較集中的溫州、深圳成立了商會,積極借助商會這一載體,組織和動員人參與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充分發揮其在推動返鄉創業中的組織作用。如溫州商會、深圳商會經常組織成功人士了解我縣工作大局和發展情況,積極支持縣里的各項工作,今年就組織部分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溫州商會計劃創辦三個項目,即建設溫州商會總部大樓,創辦投資公司和擔保公司,深圳商會朱小湖投資1.2億元創辦贛西北汽車貿易綜合服務中心。三是依托能人這一龍頭,帶動返鄉創業。王真是在義烏成功創業的領頭人,也是在義烏商會副會長,縣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我縣通過王真的帶動作用,吸引13位義烏創業成功人士“抱團”返鄉創業,共投資1.2億元創辦義烏飾品加工項目。四是圍繞資源這一優勢,吸引返鄉創業。充分發揮我縣豐富的資源優勢,吸引一批勞力密集型和資源加工型的創業項目。五是立足園區這一平臺,助推返鄉創業。我縣按照“筑巢引鳳”的理念,高標準建設我縣工業園和鄉鎮創業小區,尤其是何家店返鄉創業園的建設,有效降低了我縣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的成本和風險,助推返鄉創業的快速發展。六是緊扣服務這一關鍵,拓展返鄉創業。返鄉創業人員能否留住、返鄉創業項目能否做大,關鍵在服務。服務優才能人心留,留住人才、留住項目。我縣通過出臺扶助返鄉創業政策措施十七條,建設項目準入“一站式”服務快捷的“綠色通道”,建立返鄉創業項目跟蹤服務制度等,得到了返鄉創業人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許,拓展了返鄉創業的發展空間。
三、制約返鄉創業的因素不容忽視
我縣返鄉創業工作雖然取得較大成效,但由于我縣基礎較差,起步較晚,在加快返鄉創業進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影響了我縣返鄉創業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一)返鄉創業現狀存在的不足,影響我縣創業經濟的發展質量
1、經濟總量不大。近幾年,我縣共有返鄉創業人數近5000人,占外出務工人數22萬人2.27%,新上創業項目380個、創辦其它經濟實體3980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5億元。而河南省固始縣也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至XX年就有2萬人返鄉創業、累積投資達40億元,相比之下,我縣返鄉創業經濟總量還不大。
2、項目起點不高。由于受資金、廠房、勞力等生產要素的影響,我縣大多數返鄉創業項目起點較低,缺乏一些關鏈度高的產業、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和知名度大的產品,特別是一大批勞力密集型產業項目,呈現經營規模小、生產條件差的現狀,從而導致因規模小而不敢接大的貨單,因條件差而留不住生產的工人,影響了企業的做大做強。如西港鎮一些服裝鞋帽類企業都擠在集鎮的居民房內。
3、產業布局不優。由于我縣缺乏科學的引導規劃,致使返鄉創業項目落戶時呈現零亂狀態,無法形成產業集群優勢,沒有發揮經濟規模效益。主要表現在:
一是全縣沒有形成特定的產業區域,項目安置有隨意性,有些地區還出現了食品加工企業同化工企業相鄰安置的現象。
二是鄉鎮沒有一個長遠的產業發展規劃。我縣已有8個鄉鎮建設了創業小區,但多數鄉鎮在引導返鄉創業時沒有一個長遠規劃,都是按照先后順序在創業小區建設廠房。如大橋鎮引進小區5家企業,卻是從事5個不同產業的企業。
4、產業鏈條不長。從調查中了解到,我縣當前返鄉創業項目剛落戶不久,企業還處于成長階段,各企業之間的產業關鏈度不高,產業鏈條不長。
5、支柱產業不壯。我縣返鄉創業的產業中,大多數處于覆蓋面小、關鏈度小、帶動力小、貢獻率小的狀況,沒有形成強大的產業支柱,還缺乏如武寧縣節能產業這樣的產業支柱。
(二)返鄉創業過程存在的問題,影響我縣創業經濟的發展效益
1、創業選項難的問題。我縣許多成功人士都有返鄉創業的愿望,但苦于難選好的創業項目。如從事潔具、拉鏈等行業的人員,認為我縣沒有電鍍企業,無法到家鄉發展,如從事其它行業,又怕擔風險。
2、發展融資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金融部門貸款指標較緊、手續麻煩。調查反映,金融部門貸款規模一般在幾萬元,與返鄉創業貸款額度要求相差較大,且手續繁瑣,又要財政工資擔保,貸款非常困難。如古市鎮全體鎮干部都為返鄉創業人員擔保了貸款。二是民間籌資利率較高,增加了企業成本。如石坳鄉朱返后創辦的浩淇塑料玩具有限公司,目前投入了1000多萬元現金,都沒有享受到貸款的政策。
3、建設用地難的問題。因國家嚴格控制土地政策,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致使返鄉創業建設用地非常困難。主要表現:
一是土地使用總量不夠,導致創業用地緊缺。
二是土地使用安排不當,致使創業用地緊缺。如部分鄉鎮有用地指標而沒用地企業,有的鄉鎮有用地企業而沒用地指標;有的企業超標占用土地而有土地多,有的企業缺少用地而出現搶地等地現象,從而影響返鄉創業項目建設進度。如工業園出現項目等地進駐、企業等地擴建現象,大橋鎮創業小區規劃面積80畝,目前只有5畝用地指標。
4、生產用工難的問題。主要表現:
一是招工難。由于我縣青壯年勞力在外務工,家中都是一些老弱人群,因此招工比較困難。有些企業因招工緊缺,被迫把一個加工企業分成幾個加工點,有的企業因工人緊缺,很多訂貨單都不敢接。
二是培訓難。由于招進工人需要進行上崗培訓,使其盡快掌握生產操作技能,這項技能培訓只能在生產企業內進行。而勞動就業部門開辦的培訓卻不管用,到縣城參加培訓也不方便。
三是管理難。由于在家這部人要兼顧家里農活,他們閑時就來企業做事,忙時就回家干活,所以難于管理。還有部分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有時成天打麻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給企業管理帶來不便。如渣津一家鞋廠反映,廠里花錢培養了50個技工,現在只留下10人。
5、運輸物流難的問題。物流難是大家普遍反映的問題,也是制約我縣返鄉創業快速發展的障礙。主要表現在:
一是物流不便。目前,我縣到深圳、上海等地都沒有直達物流車,產品運出去要幾經轉運,很不方便。
二是物流成本過高。由于到很多城市沒有直達物流車,企業產品運出去只能通過長途客運車,但由于客車通過聯營手段,恣意漲價,造成物流費用過高。據古市一家五金針配企業反映,原來貨運費為1元/公斤,現在漲到6元/公斤,企業都承受不起。
三是物流不暢影響企業生存發展。加工企業每接一個貨單,都要進行樣品送檢,由于我縣物流不暢,加上送檢時間緊迫,多數企業只能專門開車送檢,費用很大,有時還會錯過時機。據古市一家返鄉企業反映,他有一個樣品送南昌檢驗就專門跑了3趟,他說在外地十多元錢就可辦成的事,在要花上幾千元,他目前正在想是否繼續出去辦廠。
(三)返鄉創業環境存在的差距,影響我縣創業經濟的發展速度
1、社會認同有差距。少數人只看到返鄉創業者投資賺錢,卻看不到他們創業的艱辛,看不到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對創業成功者存在“嫉富心理”,懷疑創業者錢財來源不明、手段不正;少數人對創業失敗者缺乏同情、理解和支持,在全社會還沒有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尊重創業的大環境。
2、公平待遇有差距。部分人反映,我縣對待返鄉創業人員待遇不公平。主要表現在:一是招商對象不同待遇不同,主要領導招的項目比一般領導招的項目待遇好得多,辦事方便快捷、服務熱心周到,一般領導招的項目比普通干部招的項目待遇也不同;二是投資規模不同待遇不同,投資大的項目比投資小的項目待遇好得多,有些部門對投資不大的項目不屑一顧;三是投資主體不同待遇不同,外商投資項目比返鄉創業項目待遇好得多;四是進駐先后不同待遇不同,新上項目比老企業待遇好得多。
3、政策兌現有差距。我縣在加快招商引資、返鄉創業和工業園區建設方面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但在政策宣傳、落實、兌現方面還有一定差距。多數人認為,我縣政策很好,但兌現困難;少數人認為,我縣政策沒有沿續性,經常隨意變動;還有少部分人反映,我縣木竹資源砍伐指標分配不合理,有的企業吃不飽,有的企業消不了,一定要根據企業資源利用率和利稅貢獻率進行合理分配。
4、服務到位有差距。近年來,我縣服務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但由于少數部門缺乏大局觀念,只顧部門利益,在服務返鄉創業工作中,言行不一、陽奉陰為,導致職能缺失、服務低劣,影響了我縣的創業環境。部分人反映,有少數部門負責人不負責任,講大話、亂表態,造成無法兌現,給企業帶來損失。有人反映,在辦事很不方便,關鍵出在“股梗阻”上,有些重要崗位經常出現缺位掉崗現象。調查反映,我縣每個項目簽約要跑7個部門,手續繁瑣,很不方便。石坳返鄉創業人員反映,他申辦再生資源認定書和一般納稅人認定書,跑了半年都沒有辦下來。工業園返鄉創業人反映,少數部門經常到企業檢查、恐嚇和罰款,并希望縣里盡快解決工業園企業的消防驗收。
四、加快返鄉創業的舉措有待強化
返鄉創業,富民興縣。面臨新形勢,實現新發展,我們一定要以開放的思維、開闊的眼界、開明的心態、開拓的精神,搶抓發展機遇,強化發展舉措,全力推進我縣返鄉創業快速發展。
1、積極鼓勵,營造返鄉創業的濃厚氛圍。
一是要搞好創業宣傳。充分利用報、電視臺、政府網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我縣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和優良環境。同時,要利用主題報告會、創業宣講會、經濟研討會和交流懇談會等形式,廣泛深入地進行創業動員教育活動,讓想創業、議創業、盼創業的氛圍日益濃烈起來。
二是要培育創業文化。創業文化是返鄉創業經濟的精神內核和思想動力,要讓創業文化主導社會思潮,讓全民創業的主流意識奔涌起來。大力弘揚“開明、開放、奮進、和諧”的創業精神,樹立永不滿足、永不停步的開拓理念,樹立甘冒風險、敢于突破的歷險理念,樹立自力更生、奮發進取的自強理念,樹立工商皆本、義利皆容的道德理念,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尊重商家、崇尚創業的社會風尚,形成人人爭做創業主體、個個都是創業環境的發展局面。
三是要激勵創業典型。要對返鄉創業人員,堅持做到經濟上給實惠、社會上給地位、政治上給榮譽,在評選勞動模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時,給予優先考慮。每年組織開展“十大創業明星”評選活動,對評選出的創業明星在縣三級干部大會上予以表彰,要建立創業明星檔案,對他們的創業事跡、創業成果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建立和健全創業明星享受待遇的有效機制,在全社會形成支持創業者,褒獎創業者、尊重創業者的濃厚氛圍。
2、正確引導,拓展返鄉創業的廣闊空間。
一是要把返鄉創業作為富民興縣的一項戰略舉措。返鄉創業人員帶回了資金、信息和技術,也帶來了商機、項目和產業,為農民增收、財政增長拓寬了渠道。我們要認識到返鄉創業“三步跳”的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即第一步把全縣富余勞力輸出務工,讓其積累資本、增長本領,第二步把在外成功人士引回創業,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增強產業要素的吸引力,第三步把返鄉創業成長起來的領軍人物引向全國、走進世界,增強地方經濟在國際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每一步轉化都是一個驚險的飛躍,都會帶來一次經濟騰飛,如溫州就是走這個路子發展起來的。我們要正確引導,始終把返鄉創業作為我縣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納入全縣目標管理單獨考評;把返鄉創業作為我縣“xx規劃”一個戰略重點,制定完善其發展的總體規劃。只有把返鄉創業工作擺正位置、正確引領,我縣發展返鄉創業經濟就會生機無限、潛力巨大。
二是要把返鄉創業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主攻方向。發展經濟,主要還是要靠人,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要把返鄉創業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主攻方向,打好親情、鄉情、感情牌,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要在人較集中的地方,盡快建立商會,借助商會的組織推動作用,開展招商引資和返鄉創業活動。要把外地商會在建設總部大樓,創辦總部經濟作為招商引資一個新亮點,積極引導在外成功人士把企業總部放到、把經營稅收留在。要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考評體系,注重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成效。
三是要把返鄉創業作為解決就業的一條重要渠道。就業是民生之本。返鄉創業項目的實施,帶來很多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我們要完善人力資源市場,拓寬社會就業渠道,加強人力供求聯系,建立就業保障機制,真正使社會富余勞力能快就業、就好業,使返鄉創辦企業能好用工、用好工,特別是農民工能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社會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雙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互惠。
3、科學規劃,發掘返鄉創業的強大動力。既要發展鋪天蓋地的項目,又要培植頂天立地的產業,充分發揮產業集群效應,積極培育發展比較優勢。
一是要確立我縣返鄉創業的發展方向。根據我縣縣情,要把啟動文化旅游業、主攻加工制造業、規范商貿物流業、發展生態種養業、鼓勵新型服務業作為我縣返鄉創業的發展方向,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要在主攻加工制造業的同時,大力規范商貿物流業,加快培育建設幾個大型專業市場,積極扶持發展2-3家大型物流公司,引導創業資本向生態種養業傾斜、向新型服務業投注、向文化旅游業釋放,高標準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觀光農業基地,創辦幾家總部經濟公司、投資服務公司,創建一批文化旅游景點、旅游休閑山莊。
二是要制訂我縣返鄉創業的總體規劃。建議再通過3年努力,使我縣返鄉創業總人數達到1萬人,創辦企業總數1000個,投資總額達到50億,年交稅收達到5億元。建議在渣津創辦一個服裝鞋帽產業園,以帶動大橋、白嶺、渣津、馬坳等片區的產業發展,使產業園建設企業達到300戶以上。要舉全縣之力,加大對縣工業園、渣津產業園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園區功能,使之成為我縣東西互動、前后呼應、整體帶動、促進我縣經濟發展的兩大產業園區。
三是要謀劃我縣返鄉創業的產業布局。目前,我縣返鄉創業主要從事產業為服裝鞋帽類、建材類、工藝飾品類、機械電子、食品加工、家私制造等,我們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鄉鎮界限,整合現有資源,科學謀劃我縣產業布局,建議機械電子類、工藝飾品類項目逐步向縣城附近聚集,以何家店創業園和義烏工藝飾品創業園為核心;服裝鞋帽類、家私制造類項目逐步向大橋、渣津、白嶺、馬坳片區聚集,圍繞渣津服裝鞋帽產業園主導產業的上下游產品,大力引進創辦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和產品依存度大的項目;食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項目逐步向黃港、何市聚集;建筑建材類項目逐步向太陽升、四都聚集,以太陽升項目區為核心,盡快形成產業集群。
4、大力扶持,促進返鄉創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對我縣出臺的優惠政策認真進行疏理,特別是對扶持返鄉創業政策措施十七條要加大宣傳落實力度,切實按照政策要求予以兌現到位。對返鄉創業項目,只要不是國家明令禁止的產業和產品,在符合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條件下,做到不管招商對象、投資主體、規模大小、建設先后,都要按照政策要求,予以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大力扶持。建議縣優化發展環境領導小組要盡快建立優惠政策落實投訴懲處機制,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優惠政策落實自查活動,確保出臺政策用活、用好、用足,取信于民,充分發揮政策的推動作用。
二是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強政府、銀行、企業的協調工作,在充分挖掘現有幾家貸款擔保公司潛力的同時,要積極組建新的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切實為返鄉創業企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要鼓勵金融部門擴大信貸規模,加大貸款產品宣傳力度,加強銀企溝通協作,打通融資快捷通道,努力為返鄉創辦企業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
三是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要進一步落實留住人才的優惠政策,鼓勵優秀人才扎根企業,與公司共成長,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要開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積極做好人才培訓工作,根據產業培育和企業發展的需要,不定期組織各類管理技能培訓,為企業發展儲備智力資源。
5、全心服務,保持返鄉創業的良好勢頭。堅持做到你創業、我服務,你發展、我鋪路。
一要健全完善行政服務中心的功能。要按照規范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許可、審批和x手續的要求,對返鄉創辦企業,在項目審批、企業設立、x辦照等方面,實行“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次性辦結。
二要強化職能部門的服務。國土部門要認真研究國家土管政策,分析我縣土地整理開發現狀,引導鄉鎮盤活閑置舊廠房和廢棄老屋場,就企業“用地難”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幫助破解“用地難”難題;勞動就業部門要積極幫助企業招聘、培訓工人,及時掌握用工動態,發布用工信息,加強同縣外就業部門聯系,爭取從縣外引進勞力到我縣務工,要用準、用好小額擔保貸款,努力提高它的使用效益;交通運輸部門要積極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積極引進外地物流大公司進駐我縣,創辦規模較大的物流公司,做大物流產業,創建一個覆蓋面廣、吞吐量大、帶動力強的物流網絡;中小企業局要幫助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擴建力度和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多創名優品牌。
三要規范職能部門的服務行為。各職能管理部門要多服務、少管理;多給予,少索取。堅決制止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活動,切實給企業一個安靜的經營環境和自由的發展空間。要建立企業檢查審批制度和投訴管理制度,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對違規部門負責人,要堅決做到嚴懲不貸,確保制度嚴肅性。要堅持和加強領導與企業的掛鉤聯絡制度和重點企業保護制度,加大企業和周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為企業提供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返鄉調研報告7
受國際金融風暴的襲擾,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正在遭遇新的挑戰,產品訂單減少、企業利潤下滑,限產、停產或者外遷,許多大中型制造企業放緩擴充步伐,大批工人被裁、被迫休假,致使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歸程。最近,我們對桃源農民工回流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全縣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及其成因
1、返鄉回流總人數。我們對調查的8個鄉鎮的8個村進行抽樣調查,返鄉農民工約占全縣外出務工總人數的9.6%.截至20xx年9月末,全縣外出務工人數為22.28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19.8萬人,截至11月底,全縣共返鄉回流約2萬人.
2、返鄉回流時間。今年,農民工返鄉時間明顯早于往年,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后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1個多月,有的長達100天以上。
3、返鄉回流農民工年齡結構。據統計,返鄉回流農民工中,16-25歲占11%,,26歲-40歲占32%,40歲以上占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回流的以36-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是從事高體力、低技能工作的農民,因文化水平較低,失業后,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縣在福建打工的煤礦工人、加工廠工人等。
4、返鄉回流農民工的地域及行業分布。返鄉回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占83%以上,縣內返鄉人員在2%以內;返鄉回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對外出口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其中,從事制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占比例最高,達到66%,其次為建筑房地產業,占19%。
5、返鄉農民工工資情況。調查表明,62%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3.7%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兩者累計,高達85.7%的農民工工資可以得到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經得到較好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項目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調查發現,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被調查者中,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40.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0%,兩者合計,八成以上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1%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分析認為,農民工的月均收入多集中在千余元,這相對于城市用工來講明顯偏低,加之農民工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其付出和收入并不成比例。農民工之所以對其收入狀況滿意度較高,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6、返鄉農民工回流的原因。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二是外出務工相對收入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三是國家最近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存在發展的機會。
二、采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這次農民工返鄉帶回來的不是消費和人均純收入的'增長,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這些思想活躍的農民精英該如何管理成為擺在基層政府面前的新課題。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眾多農民家庭收入銳減。大部分農民工返鄉,讓我們得以再次思考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富余勞力如何培訓,如果行之有效,不失為轉“危”為“機”的新契機。
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縣委、縣政府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為農民工搞好“五送”工作,即:送崗位、送信息、送培訓、送政策、送溫暖。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并采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系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如前不久,桃源縣牛車河鄉組織了600多人到巴基斯坦修路等。
二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農民工暫時回家,利用春節前的空隙時間,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如縣勞動局近一個月就接100多名返鄉農民工免費的計算機、電工電焊、車工等技能培訓,縣唯美學校接納工業設計、電腦軟件高級技能培訓人員10多名,這些必將對他們以后的再次就業增強新的競爭力。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辟“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稅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減負。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如我縣太平橋鄉三姐妹,今年返鄉后就承包了130畝烤煙,現在經營狀況良好。
六是積極幫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其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幫助其向縣小額貸款中心爭取人均不超過4萬元、貸款期限2年的小額擔保貸款。對吸納返鄉農民就業的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并為農民工交納了保險的,通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七是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返鄉農民工,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
返鄉調研報告8
受國際金融風暴的襲擾,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限產、停產或者外遷。出口企業訂單減少、利潤下滑,許多大中型制造企業也迅速收緊擴充步伐,導致大批工人被裁,或被迫休假,致使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路程,提前歸家的現象。最近,我局農調隊對返鄉回流農民工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全縣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及其成因
1、返鄉回流總人數。我們對所轄17個鄉鎮的315個村進行了摸底調查。20xx年前三季度,全縣外出務工人數為9.5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6.5萬人,截至12月底,全縣共返鄉回流約5200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5.5%。
2、返鄉回流時間。今年,農民工返鄉時間明顯早于往年,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后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1個多月,長的達到90天以上。
3、返鄉回流農民工年齡結構。據統計,返鄉回流農民工中,16-25歲占10%,26歲-40歲占32%,40歲以上占58%。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回流的以36-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部分從事高體力,低技能工作的農民,因文化水平較低,失業后,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
4、返鄉回流農民工的地域及行業分布。返鄉回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占65%以上,縣內返鄉人員在2%以內;返鄉回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對外出口和中小型企業,其中,從事制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占比例最高,達到65%,其次為建筑業,占20%。
5、返鄉農民工工資情況。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3.6%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兩者累計,高達88.6%的農民工工資可以得到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經得到較好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項目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調查發現,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被調查者中,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40.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0%,兩者合計,八成以上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1%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調查分析認為,目前全縣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420元,而農民工的月均收入多集中在千余元,這相對于城市用工來講明顯偏低,加之農民工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其付出和收入并不成比例。農民工之所以對其收入狀況滿意度較高,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6、返鄉農民工回流的原因。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松說“: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一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干了。”其所在工廠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采取自然裁員,特別是十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二是外出務工相對收入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太浮鎮王化村的楊振國說,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么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于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雇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三是國家最近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發展的機會。
二、采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這次農民工返鄉帶回來的不是消費和人均純收入的增長,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這些思想活躍的農民精英該如何管理成為擺在基層政府面前的`新課題。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眾多農民家庭收入銳減。大部分農民工返鄉,讓我們得以再次思考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富余勞力如何培訓,如果行之有效,不失為轉“危”為“機”的新契機。
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xx縣委、縣政府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為農民工搞好“五送”工作,即:送崗位、送信息、送培訓、送政策、送溫暖。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并采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系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二是免費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辟“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稅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減負。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六是積極幫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其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幫助其向縣小額貸款中心爭取人均不超過4萬元,貸款期限2年的小額擔保貸款。對吸納返鄉農民就業的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并為農民工交納了保險的,通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七是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返鄉農民工,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
返鄉調研報告9
為及時了解調查春節前農民工返鄉的情況,我單位及時對我區重點企業用工情況及農民工返鄉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回訪,總體來看,全區重點企業用工穩定,通過調查統計,農民工返鄉出現以下幾個方面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農民工返鄉情況及問題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比例較低。我局工作人員運用信息監測平臺跟蹤相關數據變化情況。宿豫區現有人口48.38萬人,勞動力20.11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8.3萬人。今年以來,一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2800人,二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3900人,三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5100人。四季度我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為6900人。每個季度農村勞動力人數都有所增加,但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比例較低。新莊鎮勞保所工作人員李剛介紹道:“我們鄉鎮農民工外出打工返鄉基本上沒有創業的,創業需要本錢,農民工創業不現實。”
(二)就近就業趨勢不太明顯。關廟鎮長興村會計說道:“我們這里地處蘇北地區,村里凡是出去打工的農民工,文化水平不高,也沒有什么手藝,基本上不會去周邊工廠上班的,而且我們這邊工資不高。我們村里人都外出去蘇州,上海打工居多。”
(三)短工化趨勢一直存在。電話調查了50名農民工,有43名農民工選擇打短工。曾經做過農民工新莊鎮朱林圩村蔣斯剛解釋道:“做長期工的話,工地壓工資,一壓就是壓半年。遇到要小孩學費、家里要生活費,手里也沒有錢給。不如做短工,工資現結,隨走隨清,工資還高。像我是干瓦工的,做短工的話,是按計件給錢,短工一天四百到五百的樣子。”
二、原因分析
通過走訪、電話調研等形式,現將原因分析如下:
(一)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缺乏資金是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的首要困難。一方面是個人收入不足,難以支付創業所需費用。另一方面是企業流動資金不足。企業辦起來了,卻因缺少流動資金而運轉困難。
(二)我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人均工資不高,導致農民工更傾向于去蘇南、上海、浙江等地打工,人工待遇高。所以無農民工返鄉潮。
(三)選擇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普遍文化水平低,就業技能薄弱,達不到周邊工廠企業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導致就近就業趨勢不太明顯。
(四)短工化趨勢明顯的原因在于:農民工家里都會種上幾畝田地,田里的莊稼要收的時候,他們還要請長假回家收莊稼,不如選擇打短工這種來去自由的工作。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惠農政策支持力度,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更好的硬件環境。
做好基礎設施的升級,為農民工減輕創業壓力。在稅收方面,地方政府為返鄉農民工創業企業提供鼓勵發展的'政策,如減免稅收等,積極引導和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業資金的缺乏始終是農民工創業的短板。構建多層次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充分發揮好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作用。引導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群團組織、社會投資人等以多種方式向各類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打破農民工返鄉創業者融資瓶頸。
(二)支持和鼓勵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推動農村經濟再增長。
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氛圍。促進返鄉農民創業。對農村里出現的成功創業典型和有影響力的創業起家的農村企業進行廣泛宣傳,在電視臺開辟創業專欄,在廣播電臺開辟創業專題講座,邀請創業專家和成功創業的典型講述和傳授創業成功經驗,帶動更多的農民工積極返鄉創業。
(三)做好創業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工作。
農村勞動者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專門技能,達不到城鎮經濟發展和加工制造業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針對于此類問題,把就業技能培訓作為提升就業質量的重要抓手,依托各類培訓機構開展針對性培訓,突出實用技能培訓;加大創業培訓力度,提升創業培訓成效,增強農民工技能水平提升,增強農民工在行業中的競爭力,盡可能讓農村勞動者就地就業就業。
返鄉調研報告10
近期,XX縣農業局組織有關人員,深入全縣勞務輸出大鄉,就XX縣返鄉農民工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農民工返鄉基本情況
20xx年9月以來,全縣農民工提前返鄉人數逐月增多。據統計,返鄉農民工達29982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總人數的83%左右。其中,因金融危機影響返鄉農民工1080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總人數的2% 。目前XX縣尚未出現農民工返鄉潮。
二、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1、因金融風暴返鄉。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導致沿海地區部分企業倒閉、停產、減產、降薪、減員,全縣因此返鄉農民工達1080人,占返鄉農民工總數的2%。
2、因季節性等因素返鄉。西北、東北等建筑行業受季節影響返鄉農民工達28902人,占全縣返鄉農民工總數的 96%。
3、因災后重建返鄉。5.12地震中XX縣農房損毀多,是省級重災縣之一,政府規劃重建總戶數達8888戶,要求2008年12月底完成,災后重建任務較重,導致農民工提前返鄉達6225人,占全縣返鄉農民工總數20.7%。
4、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具有吸引力。回鄉創業興辦實體130人,占全縣回鄉總人數0.4%。
三、返鄉農民工結構性特點
一是從地域分布上看,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返鄉農民工達1493人,占4.9%。
二是從行業分布上看,制造業、建筑業農民工返鄉達26983人,占90%。從事制造業的`返鄉5696人占19%,從事建筑業的返鄉21287人占71%,從事服務業和其他行業的僅占6%。
三是從年齡結構上看,29歲以下15590人占52%,29歲至40歲10493人占35%,40歲以上的3899人占13%。
四、存在問題
農民工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掌握了熟練的技能技術,帶回了多年積攢的資金,是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股生力軍。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影響。一是XX縣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受金融風暴影響,經濟將持續疲軟,企業用工也會減少,對勞動力轉移輸出影響較大。大量農民工回流,目前只有少量求職者現身人力資源市場求職。由于該縣本身就業崗位有限,加之受金融危機影響能提供的崗位也在減少,預計今年將對該縣人力資源市場構成沖擊,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二是沿海一帶的企業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停產倒閉的速度比較快,面比較大,目前在當地觀望和處于“半就業”狀態下的農民工有可能在后期陸續返鄉。三是當前返鄉農民工大部分年齡偏大,沒什么技術特長,再就業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政府引導。四是近年來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規模小、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不高,面臨融資難、人才缺、土地緊張等困境,急需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扶持。五是如不妥善處理好農民工失業返鄉后的培訓、就業、社保轉移接續、隨返子女入學、土地經營、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等相關問題,將不利于構建穩定和諧的社會關系。
五、決策建議
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認真貫徹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和省、市的部署,積極應對,主動解決農民工返鄉新問題,努力把各種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促進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1. 加強動態監控。在勞務輸出重點地區設立農民工返鄉監測點,做好在外務工人員的穩定工作和在當地的轉崗推薦就業,及時掌握農民工返鄉的規模和速度。各鄉勞務部門每周上報一次本地農民工返鄉情況。為減少農民工返鄉后就業生活困難,要建立農民工返鄉回流基礎臺賬,加強動態監控和統計分析。
2. 搭建就業平臺。加強對農民工的信息引導和就業服務,加強與勞務輸入地區的聯系和銜接,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縣外勞務辦事機構和勞務經紀人的作用,同時合理引導返鄉農民工就業。鞏固與外省大型企業的勞務合作基礎,將輸出重點逐步轉向長三角地區及環渤海灣等受金融危機影響小的地區和行業。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及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的契機,加強區域勞務合作,為農民工外出務工開辟新的渠道。各級人力資源市場要加大收集和發布用工信息量,降低農民工求職成本,暢通求職渠道,充分發揮各類職介機構的中介組織作用。
3.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逐步提高農民工培訓補貼專項經費。動員社會培訓資源,利用農民工大量返鄉時機,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4. 鼓勵和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在全縣確定3個農民工回鄉創業示范鄉,扶植示范鄉創業就業培訓,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吸納當地勞動力。各鄉要在創業場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政策、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等方面,鼓勵扶持有創業愿望和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興辦農產品生產及加工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
5.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推進農民工工傷保險、醫療保險,探索農民工養老保險可接續、可轉移的辦法。切實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加強與勞務輸入地區勞動保障部門的協調配合,督促用人單位按規定支付農民工工資和經濟補償金。多渠道提供和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兩為主”方針,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加強執法監督,依法規范職業中介、勞務派遣活動,嚴厲打擊坑害農民工的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妥善處理因企業裁員發生的勞務糾紛,切實維護該縣農民工合法權益。
返鄉調研報告11
20xx年四季度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伴隨著危機進一步蔓延,對我市農民外出務工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市農民工非正常返鄉人員增加,務工收入下降,農民工外出就業形勢嚴峻,給我市農民持續增收帶來壓力和困難,引起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為了及時了解我市農民工非正常返鄉情況,為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提供決策依據,近日,市統計局采取全面調查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農民工外出務工情況及農民工非正常返鄉人員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從快速增長期轉入到穩定發展期,全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規模不斷擴大,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1.6萬人,占全市農村鄉村從業人員比重38.7%。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鳳臺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13.7萬人,占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43.4%),潘集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8.7萬人,占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27.5%),毛集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1萬人,占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9.8%),大通區、謝家集區、田家庵區、八公山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數及所占比重分別為:2.1萬人、6.7%;1.9萬人、6.0%;1.7萬人、5.4%;0.4萬人、1.3%。
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和建筑業。
二、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市當前農村勞務經濟的影響
據調查,截止到20xx年12月底,受金融危機影響全市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非正常返鄉人數2.1萬人,僅占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人數的6.7%,目前盡管從數量上來看還并未形成大批民工返鄉潮,但綜合多種因素分析,真正對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影響將在春節后,應引起各級政府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一)因所在單位裁員或停產、收入明顯減少成為農民工非正常返鄉的主要原因。
據對全市5732名非正常返鄉人員的問卷調查,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市2.1萬非正常返鄉人員中因為收入明顯比金融危機發生前減少而返鄉的占46.2%,所在的公司(單位)因訂單減少而裁員或停產返鄉的占37.1%,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繼續外出打工不劃算返鄉的占7.6%,所在公司(單位)因經營困難而破產倒閉返鄉的占4.5%,認為所處的打工環境明顯不適應(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學不方便、當地人岐視民工、工資不能足額及時兌現、醫療養老失業保險等政策不配套、在當地受老板欺負等)返鄉的占1.4%,認為其它原因返鄉的占3.2%。
(二)文化程度低的青壯年農民工成為非正常返鄉的主流。
從年齡構成來看,全市非正常返鄉回流農民工20歲及以下的占11.7%,21歲至44歲的青壯年卻高達61.7%,45歲至54歲的占21.0%,55歲及以上者占5.6%。
從勞動力文化素質來看,受教育低的'勞動力返鄉的比重大,其中:小學文化程度(包括文盲)以下返鄉人員占全部非正常返鄉人員的52.4%,初中文化程度占3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0.6%。
(三)經濟發達地區返鄉人員和外出務工時間較短的人員返鄉比例較大。
在調查中從長三角非正常返鄉回流的占全部非正常返鄉人員的30.0%,從珠三角非正常返鄉占23.5%,從本省其它市非正常返鄉回流的占14.3%,京津地區非正常返鄉回流的占8.3%。
據調查外出務工時間的長短也是影響非正常返鄉的主要原因,在調查中發現外出2-5年的勞動力返鄉占到69.5%,20xx年當年外出當年返鄉的占14.5%,外出6-10年的占12.3%,長年在外打工而非正常返鄉回流的僅占3.7%。
(四)從事勞動密集型及外向型產業的人員受到的沖擊最為明顯。
據調查,在我市非正常返鄉人員中從事服裝加工行業的返鄉人員占到22.3%,從事玩具加工行業的占到11.5%,從事電子行業的占到2.8%,從事其他工業的占到3.8%;從事建筑業行業的返鄉人員占到26.8%,從事批發零售行業的回流人員占到19.8%,從事餐飲業的占到3.6%,從事交通運輸行業的占到1.3%,其他行業占到7.4%。
(五)非正常返鄉人員返鄉后收入下降明顯,少數農村居民家庭生計可能發生困難。
據對返鄉人員調查中發現,有81%的人員返鄉后不能馬上就業,僅有19%的人員在返鄉后馬上能夠就業。
工資性收入一直是拉動我市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20xx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約4500元,其中:工資性收入2443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54.1%。據對我市非正常返鄉回流人員調查了解,有95.8%人認為返鄉回流后收入明顯減少,其中:有48.3%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20xx元以上;有27.9%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在1500-20xx元;有9.9%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1000-1500元;只有13.9%的認為每月收入減少1000元以下。
(六)由于金融危機還在蔓延,我市非正常返鄉回流人員春節后繼續外出務工的意愿大大降低。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的形勢愈發嚴峻,我市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的壓力加大。
調查顯示非正常返鄉回流人員中有71%的人員春節過后不準備外出務工,僅有29%的人員在春節過后繼續外出務工,表明絕大多數農民工對金融危機沖擊下,外部打工形勢不看好,對將來感到迷茫。
三、對穩定和發展我市農村勞務經濟的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做好農村穩定工作,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當前經濟運行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宣傳,堅定各級政府與廣大農民發展農村勞務經濟的信心,困境之中困難之時,信心比黃金更加珍貴。同時進一步貫徹中央20xx年一號文件《關于20xx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要求的積極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切實解決當前農民工就業困難和工資下降等問題。中央在20xx年底追加的1000億拉動內需的資金,我市積極爭取了2.9億元,主要用于煤礦棚戶區改造和農村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投資項目的帶動功能,最大限度安置好農民工就地就業,努力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
(二)加強對農民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
“工欲其善必先利其器”,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農民工實用性、針對性的業務技能培訓,幫助提高農民工業務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在調查全市非正常返鄉回流農民工對政府的建議和希望中,首先選擇有關部門加強業務技能培訓的高達64.8%,由此可見農民工對本身職業技能提高是多么急迫與渴望。
(三)強化和完善政府職能,提高為農村勞務經濟服務水平。
發展農村勞務經濟是一項巨大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政府多個職能部門和社會方方面面,目前實行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的力度弱,解決困難問題有些力不從心等,建議市政府對現有相關部門力量整合,建立起調度有力協調有序的長效運轉專門機構,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民工的管理和服務,提高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率。我們僅以農民工外出組織化程度為例,據了解當前我市農民工以老鄉親戚介紹方式結伴自發外出務工占絕大多數,而通過政府職能部門或市場中介形式組織外出務工的尚微不足道,我市廣大農民工對外地務工需求準確信息和行情迫切渴求,并希望有關部門搞好信息服務,以便減少外出盲目性及辛苦求職的旅途奔波,減少開支。
(四)借鑒外地經驗與我市實際制定出臺幫扶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
外省、市有許多扶持和幫助農民工就業和創業的先進經驗,我市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制訂相關政策和措施幫助和支持農民工就業和創業。如:我市可否將失業返鄉農民工在城鎮創業就業人員納入小額貸款扶持范圍。是否對誠實守信企業在資金周轉困難時,減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存入等。
注:1、由于目前國家關于農村外出勞動力及非正常返鄉回流尚無統一的界定標準,為此我們結合農村經濟工作特點及本地實際,確定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必須同時符合兩條標準統一調查口徑:一是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在空間上必須達到跨出鄉鎮及以上地域;不包括在本鄉(鎮)內由第一產業就地轉入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因為此方面難以界定統計數據難搞準確),二是外出打工20xx年全年累計時間必須達到3個月及以上,全年累計低于3個月,視為臨時工,屬未成功轉移不在統計之列。
2、對于受金融危機影響造成的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非正常返鄉回流的統計標準我們規定是:20xx年10月至12月份因金融危機沖擊引起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造成的非正常返鄉回流,主要是考慮到了金融危機蔓延負作用于20xx年10月份方才顯現明顯,也考慮到新年返鄉團聚,全國各地于20xx年元月中旬步入春運高峰的民俗傳統等,不包括外出農村勞動力正常返鄉過年,因家中私事或生病返回等。
返鄉調研報告12
隨著國際金融風暴逐漸影響到我國的實體經濟,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產品訂單減少、生產下滑甚至停產,大量工人失業,一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歸程。最近,我們對全市農民工回流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情況不容樂觀。
一、目前全市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
1、返鄉回流人數近一成
20xx年全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人數約110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約95萬。據調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鄉回流約9萬人,約占全市外出務工農民工總人數的8%。
2、返鄉回流時間提前2個月
農民工返鄉時間一般在春節前后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2個月。
3、返鄉回流農民工中年齡偏大者居多
據調查,返鄉回流農民工中,16-25歲占11%,,26歲-40歲占32%,40歲以上占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回流的以40-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這部分農民工大部分因文化水平較低,從事的是高體力、低技能工作,失業后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縣在福建打工的煤礦工人、加工廠工人等。
4、返鄉回流農民工主要來自沿海地區和勞動密集性行業
返鄉回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約占70%以上;返鄉回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出口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從行業來看,以從事制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占比例最高,總數達到66%,其次為建筑房地產業,占19%。
5、大部分返鄉農民工對打工期間的工資待遇較為滿意
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5%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項目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據調查,農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45.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兩者合計,近九成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5%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二、目前農民工回流的原因
1、企業經營不景氣
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臨澧縣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松說“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獨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干了。”其所在工廠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采取自然裁員。特別是x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
2、返鄉回流工的收入相對較低
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臨澧縣太浮鎮王化村的農民工楊振國說,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么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于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雇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
3、政策
國家最近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更好的發展機會。
三、采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當前農民工大量返鄉,帶回來的不僅是消費和收入的增長,更多的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全市部分農民家庭收入銳減。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我市各區、縣(市)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搞好為農民工“五送”活動,即:送崗位、送信息、送培訓、送政策、送溫暖,收到了一定效果。做好返鄉農民工的安置和幫扶工作,關系發展和穩定的大局,為了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建議采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1、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系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2、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農民工暫時回家,利用春節前的空隙時間,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如桃源縣勞動局近一個月就對100多名返鄉農民工免費進行計算機、電工電焊、車工等技能培訓,唯美學校培訓工業設計、電腦軟件高級技能人員10多名,這些必將對他們以后的再次就業增強競爭力。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3、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辟“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
4、積極協調配合稅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
5、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6、積極幫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可以象臨澧縣那樣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幫助提供小額貸款,通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從而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7、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盡早幫助返鄉農民工渡過難關,盡快重新就業。
返鄉調研報告13
農民工是**區的新型勞動大軍,在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經濟和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民工成為一個典型的弱勢群體,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經濟違法犯罪案件屢有發生,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特別是受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大批農民工提前返鄉,對我市的社會穩定和社會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帶著這些問題,結合愛民實踐大走訪活動,就當前**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及因農民工就業困難而可能引發影響社會穩定的傾向性問題進行了分析研判。
一、**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目前,在**區務工的外來農民工約2萬余人,大多從事建筑、加工、服務等勞動強度大、收入報酬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區的建筑工地、工廠、飯店、娛樂等場所。外出務工人員6萬余人,主要是在北京、廣州、深圳、珠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從事制造、建筑、加工、電子產品生產等工作。
當前,**區農民工具有以下特點:
(一)經濟上貧困,生活質量低下
當前,我市60%以上的農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30%左右月收入在800~1200元之間,只有少數能拿到1500元以上的工資。經濟上貧困決定了生活質量的低下,農民工衣著簡樸、粗陋,一般都暫住在工地、廠區或合伙租住于城鄉結合部,由于農民工的勞動強度普遍較大,勞動時間較長,閑暇時間少,基本上處于一種工作、吃飯、睡眠的生活狀態。
(二)中青年居多
**區的農民工中約80%是中青年,留在家種田的大多是老人、婦女。
(三)文化水平普通偏低、職業技能差、謀生能力弱
農民工大中絕大多數為初中畢業,少數為高中畢業,由于文化水平偏低,農民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建筑業和加工業等幾大領域,從事普通的勞務性工作,對職業技能沒什么要求,收入不高,在城市生存能力較弱。
(四)法律意識不強
**區農民工中很多人沒有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學校學到的法律知識很少,從各種途徑接受的法律宣傳教育少,法律意識普遍不強。
(五)具有群體性特征
農民工一般都是屬于一個地方或區域的,經朋友、老鄉等介紹工作的,很少有單個農民出來打工,呈現群體性的特征。
二、農民工返鄉給我市社會治安造成的影響
自20xx年下半年以來,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逐步凸顯出來,一批中小企業倒閉,就業機會減少,**區外出務工人員逐步回流,從而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影響,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外出務工人員大量返鄉的同時,有一部分不良人員也隨之返鄉,并將外地惡習帶回,給本地治安帶來壓力。
(二)外出務工返鄉的人員大多為家里的“頂梁柱”,失業就等于喪失了經濟來源,特別是**區的偏遠鄉村,家庭孩子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增大,部分人容易鋌而走險,產生過激行為,做出危害社會、危害他人的事。
(三)有的外出務工人員長期在外務工,長達數十年之久,在外務工過程中的現實表現本地公安機關不甚了解,可能存在負案在逃或是曾經有過違法犯罪行為人員。
(四)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加之有的單位不講誠信拖欠民工工資,而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和相應救濟手段還很不完善,惡化了農民工生存環境,從而誘發犯罪。
三、關于解決農民工返鄉給我區社會治安帶來問題的對策
(一)充分認識農民工返鄉給我區社會治安帶來的影響。要深入貫徹全國公安機關領導干部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深刻領會孟建柱部長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當前嚴峻的治安形勢,特別是中層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感和社會責任感對待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做好全體民警的宣傳發動工作,切實增強全體民警對此次金融危機的認知,增強對危機帶來的影響的重視,切實提高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以“大走訪”活動為載體,扎實開展農民工返鄉情況的調查工作。結合“大走訪”活動,組織民警深入轄區,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入戶調查,并召開村(居)委座談會等,全面摸清轄區返鄉農民工情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仔細梳理歸納農民工返鄉原因,并全面掌握返鄉農民工在生產、生活方面的現狀,了解其思想動態;加強同返鄉農民工的溝通聯系,交心談心,身體力行為其解決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行動上、言語上正面加以引導。對有不良行為與不良嗜好的人員進行徹底摸排,并積極依托基層群防組織加強情報信息收集掌握,對重點人員要釘死、看牢,防止其趁火打劫,危害社會。
(三)建立情報信息分析研判機制,做好社會輿情的監控工作。對目前尚未出現的但可能會出現的各類突發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制定應對預案,超前采取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力爭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對轄區的社情進行有效監控,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言論,堅決遏制過激行為,確保轄區社會穩定。
(四)強化法制輔導,變盲從為遵從,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遵紀守法意識。加強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的法制宣傳工作,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組織民警將農民工必知的有關法律知識印制成小冊子或卡片發放到農民工手中,讓農民工做法律的明白人,自覺維護其正當權益。建立法制輔導員,定期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組織農民工開展法律競賽等有益活動。切實提高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意識,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失業不矢志”的理念。
(五)加大查處侵害農民工權益案件的力度。積極協助工商、勞動等部門,嚴厲制裁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配合相關部門,為農民工增加就業,并給予有實際困難的群眾以保障、扶持,緩解嚴峻的社會形勢。加強街面及治安復雜場所的治安巡邏及治安防控工作,保持高壓態勢,遏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營造一個有條不紊的、和諧的、良好的外部治安環境。
返鄉調研報告14
20xx年6月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影響,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實體經濟受到較大沖擊,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訂單大幅減少,生產經營困難,部分企業采取減薪、裁員、縮短工時和控制用工需求等措施壓縮成本,出現了停產、半停產、破產和倒閉狀態。一部分內地農民工因失業、收入低而離開務工地,出現了返鄉回流現象。為更好地了解金融危機導致沿海企業經營困難對我市農民工的影響,進一步維護好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市總工會及時組建了專題調研組,從20xx年12月初開始,先后分組深入到我市的萬州、黔江、江津、南川、永川、璧山、銅梁、開縣、云陽、巫溪、豐都、忠縣、秀山、彭水等14個區縣和東南沿海的上海、昆山、廣州、珠海、深圳、東莞等6個省(區、市)進行調研,通過召開專題座談會、走訪企業在崗職工、聽取村社干部情況介紹、面對面與返鄉農民工交流、發放調查問卷、火車站和田間地頭隨機訪談等多種方式,就金融危機導致沿海企業經營困難對我市農民工的影響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 **市返鄉回流農民工的基本概況
**市共有786.2萬農民工,其中有300萬農民工在市外務工。截至去年12月30日,全市返鄉回流農民工47.2萬人,占全市外出務工總數的6%。其中:市外回流37.8萬人,占已返鄉農民工的80%。這其中從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回流的31.2萬人、占66.1%,從**市外其他地區回流的7.3萬人、占15.5%;受金融危機影響的達到20.4萬人,占總數的43%。從調研組在14個區縣抽樣調查6000名農民工的情況看,返鄉回流的農民工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從性別上看,男性農民工較多。共抽樣調查返鄉回流農民工6000人,其中:男性有4182人,占總數的69.7%;女性有1818人,占總數的30.3%。二是從年齡上看,46歲以上的較多。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回流農民工中年齡在29歲以下的有380人,占總數的6.4%;30—45歲的有1190人,占總數的19.8%;46歲以上的有4430人,占總數的73.8%。三是從文化上看,初中以下的較多。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回流農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有5124人,占總數的85.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有876人,占總數的14.6%。四是從行業上看,建筑制造業的較多。抽樣調查顯示,有2802人是從事電子加工、服裝加工、玩具制造和鞋類制造業的占46.7%;從事建筑業的有20xx人,占總數的34.1%;從事餐飲住宿的有945人,占總數的15.8%;從事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的205人,占總數的3.4%。五是從技能上看,未經過培訓的較多。抽樣調查數據表明,外出前參加過工會和勞動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有1434人,占總數的23.9%;沒有參加過技能培訓的有4566人,占總數的76.1%。絕大部分是技能單一的農民工。六是從收入上看,工資足額兌現的較多。抽樣調查有89.3%的農民工的工資是足額兌現的;僅有10.7%的農民工沒有足額兌現。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的群體:一部分是因企業破產倒閉或減薪裁員,有1—2個月沒能足額兌現工資的占6.7%;另一部分是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企業老板“有意”不足額兌現工資,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留住人才,待企業渡過難關后,這部分人員能夠回到企業繼續務工的占4%。
二、對我市農民工造成的主要影響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造成部分農民工返鄉回流,在座談和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既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同時又有積極的作用。
從消極方面看,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影響:一是農民工總體收入明顯減少。絕大部分企業都是采取先壓縮工作時間、減少員工工資、再實行裁員、最終才停產或破產倒閉。大部分返鄉的農民工都經歷了先減薪后裁員的過程。因此,農民工工資普遍為正常標準的80%左右,收入減少大約20%。二是土地轉租矛盾開始凸顯。由于大多數農民工常年在外務工,有的甚至全家外出。家中土地或由本人、或由當地村委會轉租,有的已經轉讓了土地經營權。農民工返鄉后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新的工作,在家又無地耕種,成為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三是生產生活上帶來新的困難。有一部分舉家外出多年的農民工,家中房屋年久失修,有的破爛不堪,有的已經倒塌。這次因失業返鄉,吃住、醫療、子女上學等問題自身無法解決,有的農民工無心也無力重新修建房屋。由于長時間外出,大部分農民工已經習慣城市生活,對農村的道路、照明、飲水等基礎設施和生活方式反而不適應。四是部分青年農民工不愿返鄉。青年農民工多數是初中、高中或者大學畢業就外出務工,他們正處在精力旺盛、頭腦活躍的階段。由于多年在城市務工就業,養成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但在身份上他們仍是“農村人”。企業倒閉失業后,絕大部分青年農民工不愿返回農村,不愿待在農村,繼續留在城市尋找新的就業機會。五是短期內就業和創業較難。返鄉回流農民工數量逐漸增多,且多數農民工文化程度偏低,技能較為單一。由于內地企業和工種與沿海企業的差距,短期內還不能完全適應,加之本地企業也因金融危機的影響,用人單位和工作崗位都較為緊缺,在短時期內農民工將面臨就業難和創業難。
從積極方面看,有四個方面的作用已初顯:一是增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量。通過近年的努力,農村的面貌得到較大改善,但建設力量總體上還較為薄弱。金融危機導致部分農民工返鄉回流,這部分農民工見識廣、觀念新、能吃苦,是新農村建設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骨干力量。二是帶動和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多年的`城市生活,培養了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了沿海農村的生產方式。這次返鄉回流,必將有力地促進新能源(沼氣、太陽能)的利用、農村勞動力貨幣化,帶動農村傳統的種養殖方式方法的轉變,農業機械化設施設備等將得到更加有效的推廣使用。三是促進一大批返鄉農民工就地務工創業。從調研的情況看,我市農民工出現了“回流不回鄉”的現象,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愿望十分強烈。大部分農民工回流后并沒有從事單純的農業生產。他們有的興辦企業、有的從事個體經營、有的承包荒山荒地從事規模種養殖、有的通過各級各部門的聯絡協調,已經就近就地實現了再就業。四是推進了區縣中心城區和小城鎮建設。農民工返鄉回流后,一部分經濟基礎較好、經商意識較強的農民工不愿返回農村,有的在區縣中心城區購置新房,安排子女在縣城入學,在城區周邊的工業園區實現就業;有的在鄉鎮小城鎮買房,有的在交通方便的公路沿線建房,興辦個體經營、開辦“農家樂”等。有的區縣還制定優惠政策,調動返鄉農民工建房的積極性,部分鄉鎮出現了返鄉農民工“建房忙”的現象。
三、幫助返鄉回流農民工的對策建議
一是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多數返鄉民工都準備今后繼續外出務工,但往哪里去和從事什么工作都心里沒數,希望獲得就業引導,避免盲目流動。各級黨政和勞動部門應積極尋求就業信息,加強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用工信息的收集發布,加強與本地相關用人單位的聯系,提供大量的就業信息。既可充分利用電視、手機等現代通訊傳媒,也可在鄉鎮、村社舉辦一些小型的“鄉場招聘會”,讓更多的農民工了解到就業信息。
二是積極開展技能培訓。農民工返鄉回流后,43.8%農民工表示將繼續尋找機會外出務工,但苦于沒有一技之長,渴望在當地學習掌握一兩門專業技術,勞動保障部門及各級工會應針對農民工的特點,就近開展一些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如鋼筋工、焊工、電工、家政服務、種養殖技術等。通過政府部門組織開展訂單式培訓,實現“一人掌握一門實用技術”,不斷提高就業技能水平。
三是廣泛開展創業指導。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對有一定資金實力、又具有創業意愿的返鄉民工,在肉牛、生豬、蛋雞、蠶桑、竹木、苗圃、土地規模流轉等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和飲食、服裝、娛樂、日常用品連鎖超市等私營個體工商項目上加強政策引導。幫助他們選準致富項目,并在資金協調、土地流轉、技術服務、政策傾斜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持。
四是加大幫扶力度。部分農民工由于舉家外出務工多年,家中田地荒蕪,房屋破爛,返鄉后無法居住、沒有口糧,希望獲得政府的幫扶救助。各級黨政應更加重視和切實關心返鄉農民工工資兌現、子女人學、大病就醫等實際問題,為生活較為困難的返鄉民工送大米、送棉被、送衣物,及時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他們心坎上。同時,也希望鄉鎮和村、社在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土地規模經營等政策時,穩定農村土地政策,保障返鄉農民工的生產資料權益。
返鄉調研報告15
縣是人口大縣,勞動力資源大縣,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勞動力75.84萬人,勞動力轉移輸出51萬人,勞務收入47億元。近年來,縣在抓好勞務轉移輸出,發展勞務經濟的同時,積極發展包括引導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在內的“創業經濟”。全縣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點,逐步由“向外輸出”向“全面回引”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轉變,全縣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1.1萬余人,創辦企業2800余家,帶動就業2.5萬余人,年實現產值5.5億元。培育了創業孵化園區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中心,建成創業孵化中心(園區)5家,涌現出了如盛世櫻花園、中研模具等一批返鄉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創業先進典型,全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經驗做法
(一)加大技能培訓。2023年以來,縣依托縣市本級28個職業培訓機構和6個企業,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規范運作流程,以按需培訓為主,采取定向、訂單、定崗、聯辦、自辦等方式培訓各類城鄉勞動者2.3萬余名,已實現轉移就業和自謀職業1萬余人,實現創業1千余人。對經職業培訓結業的人員按照《職業技能鑒定規定》和省市主管部門要求,組織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全縣有經鑒定合格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人員達1萬余人。
(二)提供優質服務。通過開展勞務調研,邀請創業成功人士代表傳經送寶等方式,積極為農民工返鄉人員提供免費創業宣講、創業指導等系列服務,切實做好在外務工人員協調服務,權益維護,糾紛處理等工作。舉辦“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活動,組織縣內外企業參與招聘,為當地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崗位,為企業輸送員工。抓好典型示范,播放王麗蓉等15名創業典型事跡節目,免費發放典型宣傳書籍《創時代創造美好》8000余冊,扎實抓好創業明星和創業能手評選活動,推薦候選人參加省市評選,組織企業積極參與科博會返鄉農民工創業成果展。
(三)搭建創業平臺。依托縣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中心、劉營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園等5類園區,發揮就地就近、配套完善、設施齊全、廠房便利等優勢吸納返鄉農民工入園創辦和發展企業,已培育孵化創業企業92家,其中返鄉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在平臺內創業達20家。縣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是全市首家民營企業投資運營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由縣夢馬商務有限公司租用縣北辰發展有限公司廠房投資1400萬元建立。基地以扶持全民創業為核心目標,是集政策扶持、創業指導,創業培訓和服務一體的創業孵化平臺。前五年北辰公司不收取夢馬公司租金,以鼓勵基地發展,凡入駐基地企業,前兩年免費使用辦公場地,并向入駐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服務。目前該基地已吸納企業30余家,其中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5家。
(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縣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以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帶動主體為主攻方向,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投身到以種養業為重點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去,成效較為明顯。如2023年,返鄉農民企業家成立了“盛世佳農業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以石河水庫為核心、綿三公路為依托,聯袂打造“中國.西部盛世櫻花悠樂谷”大型農業旅游觀光景區。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實現旅游和旅游產品年銷售收入5800萬元,增加就業崗位1000余個,推動當地農民人均年產值達4.5萬余元,多方面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全面啟動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建立支持返鄉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創業聯席會議制度,重點編印好創業政策匯編、項目推介書。結合縣情,及時制定并下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積極探索建立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園、返鄉創業基金和監督管理辦法,建立農民工成功人士庫和創業導師人才庫。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方式,加強外地成功農民企業家的走訪和慰問,推介家鄉的項目,吸引他們到家鄉投資興業。
二、存在的問題
(一)創業資金不足,融資困難。就目前來看,縣農村經濟還不發達,返鄉農民工的家庭資產積累很少,創業資金更加有限。返鄉農民工在創業初期,需要一定的啟動和扶持資金,而新辦企業大部分是租用場地,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又難以找到擔保人,受到農村信貸條件的制約,農民工返鄉創業初期貸款難度大,不但手續繁瑣、額度較小,而且利息也較高。大多數農民工返鄉創業主要依靠自有資金,有限資金大多集中用于租地建廠和設備投資,開業后缺少流動資金的`情況比較突出。
(二)農業創業周期長,風險大。根據對近三年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統計,返鄉農民工創業為種養業的占40%以上。但農業生產周期較長,見效較慢,且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大,不但要承受市場風險,還要承擔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疫病的風險。在創業過程中,如果農產品價格波動太大或因災害等原因,再加之農民工專業技術不過硬,容易造成無法抵制創業風險,個別返鄉農民工創業失敗后甚至可能令家庭經濟遭遇困難,生活陷入困境。同時很多農民工有小富即安思想,返鄉創業和自主創業意愿不強。
(三)創業者經營管理水平欠缺,缺乏人才支撐。對創業者本身來說,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素質和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返鄉農民工都適合創業。當前縣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整體素質不高導致他們缺乏決策與判斷的經營經驗,尤其是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嚴重影響創業的后續發展壯大。而創業培訓資源主要集中在地市級高、中等職業技術院校,縣級和廣大農村地區缺乏符合條件的培訓基地、師資和設施,而多數農民工由于交通及食宿條件的限制,參與培訓的熱情不高。并且培訓時間短、針對性不強,效果差,難以滿足返鄉農民工需求。
三、對策建議
(一)建議拓寬創業資金融資渠道,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一是金融部門要提供專門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信用貸款。對創業的返鄉農民工,金融部門應積極為他們開辟初始創業資金渠道,將法律法規不禁止、產權歸屬清晰的各類農村資產作為抵押擔保品,給予返鄉農民工一定額度的擔保貸款,貸款期限根據返鄉農民工從事創業項目的特點及周期確定,一般設定在3—5年,利率在銀行同期利率基礎上適當優惠(也可由政府貼息)。二是由政府出資設立返鄉農民工創業扶持資金。縣目前正積極探索設立“縣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專項資金”,主要扶持返鄉農民工創辦的小微企業。對符合農村實際能夠輻射帶動引領周邊農戶創業,且經考察評估切實可行的創業項目,可得到專項資金的支持。每個項目提供3—5萬元創業啟動資金借款,使用期限為三年,無利息、無抵押。
(二)建議加強農民工創業保障。一是建立創業風險基金。由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與農業銀行或農村信用社聯合設立,每年金額由農業銀行或農村信用社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協商確定。返鄉農民工在創業初期可暫緩支付利息,幾年后再全額支付利息并分批償還申請資金。二是農業保險經辦機構要開發相關農業保險險種,以保大災、保大戶、保主要品種為重點。堅持政府推動、農戶自愿、市場運作原則,提供保險服務,提高農業創業抗風險能力,保障返鄉農民工創業致富。
(三)建議大力實施農民工創業素質提升工程。一是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有針對性地對回鄉農民工開展實用技術、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二是縣正積極探索建立創業導師指導團隊,由各職能部門技術專家、創業成功人士等組成,為初次創業農民工提供跟蹤指導服務,利用電話解答和上門指導等方式,與返鄉創業農民工建立較長久的聯系,定期走訪返鄉農民工,幫助他們選準創業的產業,給他們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做好創業后的跟蹤服務和指導工作。并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項目信息、開業指導、信貸支持等方面的個性化、精細化和專業化的指導咨詢服務,提高創業的成功率。三是建立企業抱團互派制度,通過大企業管理技術人才定期到小企業指導,小企業定期到大企業學習的方式,為農民創業提供技術支持。
【返鄉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返鄉調研報告05-18
返鄉調研報告(精選15篇)07-20
返鄉大學生調研報告10-18
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情況調研報告11-02
農民工返鄉就業調研報告04-26
返鄉農民工情況調研報告12-29
大學生返鄉社會調研報告04-12
寒假返鄉調研實踐報告(通用10篇)12-14
寒假返鄉調研實踐報告范文(精選9篇)12-09
寒假返鄉調研實踐報告范文(精選9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