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5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
人才是第一資源,教育需優先發展。近幾年來,我市確立“以人為本,教育為先,成才為根,創業為要”的教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教育事業初步實現了量的擴張、質的提高、結構優化和效益提高,教育發展成果惠及了百姓,改革創新經驗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和認可,教育人才隊伍建設也得到了加速和加強。到20xx年底,高中、初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由20xx年的40.1%、85.9%、94.5%提高到81.1%、95.9%和97.7%。進入“十一五”,要建設教育強市、打造教育產業集聚城,需要一支強有力的教育人才隊伍作保障,更需要優秀教育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和制度。我們將圍繞教育發展目標,全面啟動教育人才資源開發戰略,建設一支數量適當、師德高尚、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努力構建教育人才高地,濾布全力加快教育產業集聚。
固本培源,打造教育人才團隊
目前我市專任教師達到48048人,這支隊伍水平多高、素質怎樣直接關系到全市教育的現在和未來,我們將實施“四大工程”,全面固本培源,積極打造教育人才團隊。
一是素質培訓工程。
當前,“回到學校”已經成為教師培訓的世界性選擇。我們將著力強化校本建設,積極落實以實踐為導向的“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的教師校本培訓模式,全面開展師德修養、新課程、教育科研、教學基本功等培訓,切實培養既有理論水平,更有實踐經驗的教育專家和教育名家。到“十一五”末,評選三千名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全市每個鄉鎮都有名教師,努力培養一批國家級科研型教師和省級特級教師。在推進校本培訓的同時,切實加強非校本培訓,強化教育人才的專業引領。我們將充分發揮教育系統高校多、專家多、科研單位與人員多的優勢,積極開展專家學者講學、科研單位與學校共建、科研人員進校等活動,不斷引領教育人才專業發展,全面提高專業水平。“十一五”期間,實現在職教師全部輪訓一遍,其中市級培訓20000人,省級以上培訓3000人。
二是學歷提升工程。
多途徑、多方法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進修,特別是高一層次的學歷提升。積極爭取支持,利用市內外高校資源開辦在職教師本、專科學歷教育。到“十一五”末,使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達到100%,其中小學和初中45周歲以下的教師學歷分別提升到專科和本科層次;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其中研究生學歷達到4%以上;職業學校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提高到90%以上,其中研究生學歷達到2%以上。
三是對口支教工程。
建立城區學校和農村學校、示范學校和農村薄弱學校“一幫一”制度。所有城區學校的教師和教干,年齡在45周歲以下,沒有農村學校任教經歷的,都要參加一年以上的支教工作。同時,從農村學校選派一批專任教師到城區學校“學教”。在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選派教干掛職交流,組織名師送教,定期開展送課、送專題講座下鄉活動,開展行政管理、教育教學、教學科研、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農村學校師資水平和辦學質量。
四是團隊塑造工程。
教育發展需要教育人才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力量,我們將通過“我校的教育理念”、“我的教育信念”、壓濾機濾布“教育需要熱愛”等系列專題,全面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教育共同遠景建構,形成熱愛教育、奉獻教育、發展教育的團隊精神和勇于創新、拼搏進取、善于學習的團隊文化,積極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教育人才團隊。
招才引智,優化教育人才資源
針對我市教育發展加快,教育人才供給不足、結構還不盡合理、整體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的實際,我們將切實加大引進教師、引進學生、引進投資的“三引進”力度,擴大開放,全面出擊,招才引智。一是筑“巢”引“鳳”。積極優化我市教育發展環境,改善教育教學條件,提高全市教育辦學水平,用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發展水平吸引人才。二是待遇“引”才。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引進人才的獎勵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層次教育人才匯聚___。三是擴大開放。在充分利用國內、國際資源培訓師資,加速骨干教師成長的同時,積極聘請國內外專家到我市從事教學和培訓活動,促進我市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外”才和“外”智的引進,不斷壯大和優化全市教育人才資源,積極推進教育人才高地建設。
完善制度,發揮教育人才才智
有了人才,關鍵在用。用人對了頭,一步一層樓。在人才資源開發和建設中,關鍵要創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和才盡其用的良好機制和制度。針對教育系統人才多和需求量大的實際,我們將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創新,不斷激發教育人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開創教育人才輩出的新局面。
一是完善管理體制。
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育人才中心運作體制,充分發揮教育人才服務中心職能,開展政策咨詢、轉崗培訓、教育系統人事代理、人事托管等服務工作,并與有關部門積極配合,推動校際、區域、公民辦之間教師的合理流動。
二是完善用人機制。
按照“教師不調配,進市場;校長不任命,搞競爭”的思路,全面推行和完善以“科學設崗、以崗定酬、競爭上崗、合同管理、人事代理、人事仲裁”為主要內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激勵機制,形成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要求的中小學師資和人事管理新模式。進一步完善教干選拔任用制度,校長和中層干部實行競爭上崗、公推直選、平等競爭、擇優聘任。通過平等競爭,擇優聘用,讓能者上崗,弱者離崗。
三完善激勵制度。
以評激勵。健全和完善特級教師、名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教壇新秀的評選和考核工作,讓教師有成就感、成功感。以待遇激勵。改革分配機制,實行結構工資制和特級教師、名校長、名教師特殊津貼制,全面落實多勞多得、優教優酬的分配制度。以情激勵。全面推行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大力實施民主管理、情感管理,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常規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規范要求,是學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關系到學校教學秩序的正常運行,規定和制約著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新一輪的基礎課程改革已在全國范圍內次第展開。近兩年來,教研室因勢利導,廣泛宣傳現代教學理念,全市上下積極地呈現出整體推進課改的態勢。在此課改過渡時期,新的教學觀念勢必不同程度地滲透到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在教學常規執行過程中有了哪些新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否影響已有的教學常規條例的落實?學校該如何突破率由舊章的限制,實現科學有效的常規管理?教育管理部門又該怎樣根據新的課改精神調整、修訂教學常規?
基于以上思考,圍繞我局今年”爭創素質教育示范縣”這一工作重點,我室小學組三位同志深入各所小學進行調查,了解各小學常規教學執行情況。從三月份開始,我們先后前往集里、荷花、赤馬、淮川、太平橋、鎮頭、關口、永安等八個鄉鎮街道辦事處聽課,所到的十多所學校中既有城區的(黃泥灣學校)、也有邊遠山區的(赤馬學校)、既有中心完小(田坪學校)、也有片完小(升田學校)、村小(羅直學校)。由于時間、人手的限制,這次調查以了解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狀況為重點,同時對常規教學中備課與作業批改這兩個重要環節的情況進行調查。通過座談、走訪、聽課、查閱資料等方法獲得了許多一手的材料。
二、現狀調查分析
1、關于上課
按照“爭創素質教育示范縣”的要求,課堂教學質量與否是衡量當地素質教育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標。本次調查活動共聽課 8節,包括部分鄉鎮組織的課堂教學賽課36節,隨機抽查常規課76節,教學研討課6節,涵蓋小學語文、數學、美術、音樂、體育、社會、自然等多個科目。依照常規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結合新理念中的發展性評價觀點,我們聽課評價后統計出以下數據:優秀課22節,優秀率為 9.5%;合格課83節,合格率為69.2%;不合格課 3節,不合格率占 .3%;有突出教學改革意識的創新課 2節,占 0.2%,能充分使用電教手段(含錄音機、幻燈、電腦課件等)且有教好效果的電教課37節,占32%;此外,有教育觀念陳舊落后,教學效率低下的課 節,占9.8%,出現知識傳授錯誤課8節,占6.9%。
根據以上統計分析,我們總結了目前我市小學課堂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正在逐步更新,慢慢開始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上少有訓斥、批評、挫傷學生的現象,老師們正努力做到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是面向全體,尊重差異的學生觀在課堂教學中仍沒有建立,由于班額人數過多,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根本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在課堂上沒有任何的進步和發展。
⑵、在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能自覺地進行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把教學過程看作師生互動的過程。注意學習方法的滲透,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一些創新課上,有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趨向。但是,這些教學觀的變化更多地停留在認識的層面上,沒有真正地把新的觀念貫徹到教學實踐中去。因此,大部分教師的教學仍然是老套套,以講解為重點,以傳授知識為目的,重結論,輕過程。課堂上教師啟發不夠,學生參與不夠,學生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同時,教師缺乏教學機智,對學生反饋注意不夠,影響教學效率。 ⑶、絕大多數教師教學準備充分,教學方案設計能體現學情與教情。老師們能依據自己熟悉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具體內容確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有效處理,根據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容量和進度,突出重點。
但是,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們使用的各科教材每年均按新的課程標準作了很大程度的調整、刪減、增補,這給我們這些尚未進入課改實驗區的教師教學帶來很多問題。很多鄉鎮學校還沒有組織教師進行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有的教師根本沒見過任教學科的《課標》,見過的也理解不深,這就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現行的教材給予了教師很大的創造空間,但農村學校教師課業負擔重,對教材鉆研不深的現象比較普遍,對教材的處理和知能結構缺乏足夠的認識,所以出現了不了解教學要求,把不準教學目標和學科特點的現象。如學習課文不敢串講又不知如何感悟?數學習題不能機械練習又不會設計情境訓練。
在教學改革的新思潮沖擊下,部分教師感覺課堂教學無法定位,不知如何進行教學,這說明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離新課程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⑷、部分教師有了進行學科間知識滲透的意識,認識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綜合能力的重要。由于教學資源的限制,教學條件的簡陋,有些課程中安排的綜合實踐性的教學活動不能落實。美術、音樂、自然等學科的教學無法體現其趣味性、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的特點,影響學生素質的提高。
(5)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了學習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的重要性。很多教師也很努力地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本次調查活動中,荷花、集里等辦事處的課堂教學評比課,有80%以上教師自制電腦課件、利用音像材料,投影燈片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常規課堂中的現代化教學狀況卻不容樂觀。有近一半的教師反映學校沒有現代教學設備,或沒有投入使用,或有質量問題。加上使用極復雜,教師的操作能力不強,有了設備,使用率也很低。
2、關于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大多數教師備課重視學情的研究,教學方案的設計講究科學性、實效性。各學校對教案編寫的考查管理均比較明確,很多學校明確規定:“上課必須要有教案,沒有教案不能進教室。”從抽查情況分析,95%以上的教師備課認真,教案編寫規范、完整,約有60%的教案有教學后記的記載。根據任課教師對教學內容熟悉程度的不同,出現了詳案、簡案、摘要式編寫等多種形式的教案。兼任多門學科的教師,靈活采用了備好“主科”,簡寫“副科”的方法,既減輕了教師繁重的.寫教案負擔,又達到了備好課的目的。
備課不是抄教案。雖然老師們均有此共識,但我們仍在赤馬、鎮頭、荷花等不同地區看到了同一學科同一課時的完全相同的教案。雖然《常規》中對教案編寫有了科學合理的要求,但仍沒有改變備課就是抄教案的現實狀況。一些教師為了應付檢查,一味追求形式,忽視備課的本質,并且單純依賴教參,不去尋找其他源頭活水。從教案抽查中不難看出,教參仍是教師放之四海皆準的備課法寶。很多教師教案寫的是一套,上課教的是另一套。把大量時間放在毫無意義的抄教案上。雖然有些好的教案編寫得很科學,但操作過程中受條件制約,執教者本身素質限制,教案也很難執行。
3.關于作業布置與批改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工作在我市小學階段已取得了實質性的效果。通過座談,走訪,查閱材料,我們了解到目前各小學作業批改情況良好。體現在:
①作業量適當。95%的學生認為教師布置的課外家庭作業量不多,練習本大都能在課內完成。
②作業形式靈性多樣。過去的那種機械性重復抄寫作業減少了,受學生喜愛的實踐性、開放性作業增多。
③作業批改認真負責。大部分學校堅持進行每期兩次的常規檢查,很好地保證了教師批改作業的數量和質量。85%的教師每天都給學生批改作業。盡管老師們感到每天批改作業工作量大,但大部分老師認為每天的批改是必要的,充分體現了多數教師良好的敬業精神。此外,作業批改形式逐漸體現出新的教學思想,作業批改中描述性評價增多,有的學校(如鎮頭田坪完小)還出現了分層批改、發展評價等真正促進學校發展新形式。
在走訪中,我們也了解到部分家長為教師不布置或少布置、不批改或少批改學生作業有看法,擔心孩子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同時也因此質疑部分教師的敬業精神。不可否認,有些老師借作業改革之機放松懈怠,沒有真正落實好常規教學。許多活動性、實踐性的作業,只布置不檢查,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沒有在這種開放性的作業中得到培養。
三、幾點建議
(一)轉變觀念,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增強責任感
認真執行教學常規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常規工作是為了應付檢查,是處于一種迫不得已的境地,甚至還有7.9%的教師說如果不要檢查教案可能不會備課。備課是教師的職業勞動,有些教師雖然檢查時有教案可查,但同樣沒有備課,其教案是來自于教學參考資料或教案集中,沒有經過自己的比較分析、深思熟慮、全盤照抄,以致于進教室后隨心所欲另搞一套。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持這種不負責任的常規教學觀的教師必將受到淘汰。教師必定要走出封閉、狹隘的視野,在新課程環境下重視塑造自己。新課程將會讓教師們認識到:認真執行教學常規的過程就是教師自我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定位,教學重在如何促進學生“學”的重心轉換,將使得教師在常規工作中產生強烈的緊迫感。廣大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增強責任感。
(二)根據課程改革精神,對教學常規的內容和要求作新的調整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一次根本性變革。新的課改觀念中將滲透到我們教學常規的每個細小環節中。我市現行使用的《常規》是經過 997年和XX年兩次重新修訂頒發的。在過去的實踐中,《常規》對規范我市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我市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新的教學需要新的常規。“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所以新的教學常規制定一定要指向學生的發展,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新的常規量化指標和管理條例的制定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作。這項工作需要教育和管理部門準確把握課改精神,深入了解教學現狀,綜合課改實施過程中具體問題科學制定,以保證《常規》條款的正確有效。
我們本次調查只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前的一次“小分隊行動”,針對目前教學常規執行狀況作以下建議:
⑴、備課
首先要堅持“不備課不得上課”的原則,任何人是任何課都得備課才能進教室授課。其次,要正確理解,處理備課與編寫教案的關系。我們要強調備課的內容。備課中心任務應是鉆研教材和撰寫教學過程,主要精力應放在明確教學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規劃教學目標,理清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化解教學疑問,促進學生心智發展上。備課是教師個性智慧的結晶。不要機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設計符合學科特點、滲透新教學理念、體現個性的教案。要廢除假教案,力求多一點實質少一點形式。
⑵、上課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地,是學校工作重點。在執行教學常規中,全體教師要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應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應大力推進多媒體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實現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幾個轉變:重視講授知識結論轉變為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由重視學生記住現成知識轉變為重視引導學生再現和重組知識;由重視書本知識轉變為重視讓學生聯系社會生產、生活實際
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和靈活地解決問題;由重視單科獨進、單個知識點的教學轉變為重視學科間和知識之間的綜合貫通;由重視統一要求轉變為重視學生的差異資源和個性發展。
⑶關于作業布置和批改。提倡練習性的作業在課內完成,課外以活動性、實踐性作業為主。作業的設計既突出學科特點,又注意學科綜合,培養學生實踐運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創新意識。作業要求要注意學生個別差異,實行分層練習、分層作業。作業批改與評價注意過程評價,習慣養成,促進學生的發展。批改形式靈活多樣,引導學生參與,師評、立評、自評相結合。分數量化與描述性評語相結合。
(三)、改革教學常規管理督查的方式方法
常規工作的管理以學校為主。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工程。學校要實現科學有效的常規管理,一方面要重視常規管理的規范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學校要營造開放,寬容的氛圍,促進教師進行創造性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各學校要根據本校教學實際出發,在常規教學管理上形成特色。要充分尊重教師,對敢于打破常規,有教強改革意識并注意實效的教師,實行免檢、獎勵。總之,要用有創造性的管理機制保證教學常規活動的生命活力。
中心學校要加強對教學常規工作的督查,加強對教學常規工作新的發展的指導。一般采取不定期抽查。抽查的項目重在上課、備課、輔導與作業批改,抽查的形式以聽課、走訪學生為主。學校檢查與中心學校抽查的情況要及時通報、反饋,真正起到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此外,教研員在下基層開展教研活動的同時,要隨時了解、督查教學常規工作的落實情況,并及時發現教學常規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對被督查教師的常規工作作出客觀的評價并通報學校。
(四)常規工作必須與教學研究緊密地結合
常規為本,教改取勝。認真落實教學常規工作是開展教研教改的有力保證。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在執行常規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這也就是提倡教師在常規工作中進行“行動研究”,即不脫離教學實際而是為明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常規工作中“行動研究”意識的樹立是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對重視在常規工作中進行行動研究的教師,學校應樹立典型,大膽激勵,給予獎勵。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3
各位領導:
當前農業現代化的特出問題之一是農業和農村的快速發展與人才隊伍的相對滯后。基層和農業部門反應很大,進一步強化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刻不容緩。根據這次主任會議議題,我局進行了專題調研,召集部分鄉鎮分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分管領導和基層農業服務單位同志進行座談,并赴x學習先進經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經過多年摸索、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公益性、經營性和幫扶性三種推廣模式,較好地發揮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了農技推廣的針對性,也兼顧了新技術應用的導向作用。通過積極開展宣傳發動、技術培訓、試驗示范等活動,推廣了適用于我市的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在水稻新品種及其機插高產載培技術、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蔬菜新品種及其無公害優質栽培技術、穴盤育苗技術、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綜合防治技術,在畜禽、水產新品種及其集約化飼養技術、健康生態養殖技術等方面收到良好成效,奠定了我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這其中,農業部門和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付出了辛勤勞動,通過包村聯戶、“一村一品”,技術培訓等扎實工作,有效推進了農業技術進步,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存在問題
應該看到,農業人才隊伍建設仍然是我市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薄弱之處,從市、鎮、村,農技人員呈倒金字塔形,基層農技人員嚴重缺乏。一是鎮(街道)農技人員編制偏少,同時,非農專業人員占編超編情況較為普遍。二是基層農技人員隊伍不穩,存在隨意抽調農技人員從事其它工作,事實上忽視了農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專業性。三是基層農技人員逐步老化,年齡老化,知識老化,
結構老化,約XX%農技人員超過45歲。四是農技推廣經費得不到保障,基層農技單位要兼顧經營創收,人心不穩,精力不夠集中。五是農技推廣機制也不夠完善和靈活,難以適應實際需要。
三、幾點建議
1.定編
定崗,定責,職責到位,貫徹執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從人員落實開始,人員不落實,一切都是空談。一是人員落實,定編定崗。疏理一下各鎮(街道)農技人員編制情況,盡快恢復和落實到位,做到定編定崗、在編在崗,落實到位后,人員崗位上墻公示。做到這一點,首先市里要有明確意見,明確要求,其次各鎮(街道)要有明確態度,明確觀念。人員落實是檢驗各級政府是否真正重視農業的一桿標尺。
二是明確職責,職責到位。農技人員崗位職責一定要明確,崗位的技能要求一定要明確,做到人員精干,服務優質,運行規范,有效履行職能。
三是明確服務內容,強化績效考核。明確崗位農技員的服務責任區域、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服務時間,并量化考核指標,將考核結果與獎金分配、職務晉升、職稱評聘、崗位續聘等掛鉤,有效激發農技人員積極性。
2.特點、特色、特出,統籌服務。
由于農業的多樣性,基層農技服務機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實行各鎮(街道)特出重點,彰顯特色,統籌服務。一是各鎮(街道)根據自有農技人才專業特長和本地農業產業特點,特出一至兩個農業技術重點,強化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形成農技服務特色。二是統籌農技服務資源,實現跨區域農技服務。市級統籌協調,各鎮(街道)農技服務面向全市,提高服務能力,綜合服務資源,提高服務效能。三是形成政府主導的農技推廣體系。按照“提高市一級、強化鎮一級、發展村一級、延伸戶一級”的總體思路,通過理順管理體制、優化服務條件、完善運行機制、暢通技術渠道、強化隊伍建設等措施,建立起市級主導、鎮級主體,村級配合,戶級參與的“四級聯動”農技推廣體系。
3.政府主導與市場化相結合,構建社會化服務體系。
堅持以政府構建為主體,以強化公益職能為主導,以開展多元化服務為宗旨的新型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一是不斷提高和完善上述“四級聯動”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能力與水平,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二是充分發揮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生產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的農業技術優勢,通過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專業生產組織進行農業技術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倡導成立合作聯社、產業聯盟、公司+農戶等聯合聯營的生產組織方式,實現專業生產組織的社會化技術服務,可以極大完善、覆蓋和提高農業技術服務水平,促進農業技術進步。第三是推進示范園區和標準化建設。通過科技示范園區以點帶面,推進農業技術進步,通過農業標準化,推進農業創新和實現高品質、高效益、生態循環和可持續農業發展。
4.強化人才政策保障,為農業科技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拓寬思路,完善政策,營造良好氛圍,讓農業人才引得進,留得住一是鎮(街道)農技推廣部門運行經費全部納入當地財政預算,保證農技人員工資、福利和辦公設施,實現基層農技人貝留得住。用得上,穩得住,做到愛崗敬業,經費落實是檢驗各統政府是否真心重視農業的塊試金石。
二是實行農業科技學培養農技人才,人才定向養策略。通過高考體制規范操作,邦優錄取,吸引一本優秀人才進入農技推廣領城,收到極好效果。三是強化農業技術和技能培訓工作。即加強農技推廣人員的再教育培訓,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加強農業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推廣,關健是因地制宜,務求實效。
5.務實創新,以信息化促進農業現代化。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點很多,科技創新是重要一環,其中,互聯網+時代的農業信息化對于農業技術推廣尤為重要。充分利用各級政府和農業組織的互聯網信息平臺、各種服務于農業農村的電子商務平臺,對于提高農業的組織化、專業化、集約化水平十分重要,對于全面推廣農業技術、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擴大農產品銷售和增強
農業核心競爭能力都十分重要。要善于開發新技術、應用新技術,實現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有機結合,形成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理想格局,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偉大目標。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4
司法行政隊伍是政法隊伍的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七大為我們描繪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藍圖,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隊伍建設既是司法行政機關適應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的根本要求,也是正確履行職責,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貢獻的關鍵和保障。根據縣委政法委關于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實踐教育活動調研工作的指示精神,近期我們對全縣司法行政隊伍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司法行政隊伍建設的概況
全縣隊伍包括司法局機關工作人員、鄉鎮司法助理員。目前全縣司法局機關工作人員xx人;鄉鎮司法助理員xx人;從業基層法律工作者xx人。從年齡結構上看,30歲以下的有x人,占xx%;30-40歲的有x人,占xx%。從文化程度上看,大專以上學歷x人。黨員x人。
近幾年來,我縣司法行政系統在上級業務部門和縣委、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按照新時期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以“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目標,采取重學習、嚴制度、抓整建、造氛圍等措施,為打造一支政治上堅定、業務上精通、作風上優良、紀律上嚴明、執法上公正的司法行政隊伍作了不懈努力。具體來說,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了司法行政隊伍的政治和業務學習。幾年來,在機關干部隊伍中,先后開展了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黨員先進性教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大學習大討論、創先爭優等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教育活動,大大地提高了司法行政機關干部隊伍的政治思想素質。同時,在全體司法行政隊伍中還針對不同人員,開展了多種類型的業務練兵和學習培訓活動,使司法行政隊伍的業務水平、業務能力得到了不斷提升。
二是建立了規范司法行政隊伍行為的各項規章制度。我們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警”的指導思想,把建章立制作為加強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幾年來,先后建立了《學習制度》、《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度》、《執法執業檔案》、《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度》、《司法局工作規則》、《司法局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制度》等等。通過建章立制,規范了司法行政隊伍的行為,使隊伍的紀律和作風都有了較大改善。
三是營造了爭先創優的司法行政隊伍建設氛圍。我們在重學習、嚴制度、抓整建三管齊下抓隊伍建設的同時,把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爭先進、創先進、促先進作為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抓建設在隊伍中樹立弘揚正氣、愛崗敬業、克己奉公、無私奉獻、清正廉潔、服務為民、執法公正的好思想、好作風,促進隊伍建設取得實效。
通過加強隊伍建設,使全縣司法行政隊伍在政治素質、紀律作風、業務水平、社會形象等方面都有了提高。
二、當前我縣司法行政隊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及對策
雖然近幾年在加強隊伍建設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我縣司法行政隊伍中仍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司法行政機關干部隊伍中,部分干部身上存在著工作的責任心不強、積極性不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對本職工作缺乏應有的熱情。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由于有少數干警本身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在隊伍建設中消極應付、敷衍塞責,或存在著“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不思進取;二是領導班子不能完全發揮出應有的凝聚力、號召力、向心力、戰斗力,領導干部自身對工作缺少誠心,奉獻精神不足。因此,要改變機關干部隊伍中存在的這種狀況,就必須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加強領導干部自身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重聚人心,重樹信心,重朔司法行政機關干部隊伍的形象。
二是在基層司法行政隊伍中也存在著一些現實問題,主要一是有的鄉鎮司法助理員中有的不熟悉工作、有的不盡心工作,形成了“有事沒人干、有人沒事干、有人不干事”的局面;二是鄉鎮司法助理員都是身兼多職,影響了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職能的發揮。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鄉鎮司法助理員大部分都剛進入到崗位,很多都不太熟悉業務,加之人員管理體制、經費等問題。因此,要解決這支隊伍目前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及時加強業務培訓,其次多方聯動、上下配合,與有關部門進行協調,盡量爭取把人員管理體制、經費理順,把能干事的、會干事、想干事的的選進來,充實基層司法行政隊伍的力量,充分發揮好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職能。
三、關于改進和加強司法行政隊伍建設的幾點探討
(一)抓好學習教育,不斷提高司法行政隊伍的各項素質。隊伍建設,素質是根本。只有提高司法行政隊伍的整體素質,隊伍建設才能真正搞好。因此,要把素質教育作為隊伍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一要組織隊伍成員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以及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理論著作和文件規章,在全體隊伍成員中開展宗旨教育、法制教育、廉政教育、風紀教育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提高隊伍成員的政治思想素質、理論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素質。二要組織隊伍成員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素質,讓隊伍成員能夠以熟練的專業知識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二)加強班子建設,增強各級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班子是隊伍的核心。隊伍建設搞得好不好,班子建設是前提是關鍵。要在隊伍建設中堅持“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結目前開展的“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的建設,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把各級班子建設成為團結、實干、廉潔的堅強集體,充分發揮班子在隊伍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三)堅持兩個原則,促進隊伍建設取得實效。一是要堅持“從嚴治警”的原則。隊伍建設的成效如何,要看社會各界的評價和反映,社會的評價和反映怎樣,來自于隊伍中是否存在突出的`問題。因此,要加強對隊伍的監督管理,要認真做好隊伍的執法檢查和信訪查處工作,要及時解決隊伍中出現的各種不良傾向和問題,要把這些不良傾向和問題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消滅在萌芽狀態。對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決不能姑息遷就,養成后患。二是要堅持“從優待警”的原則。從優待警,從善待警,是搞好隊伍建設的一項政治武器。要認真關心和愛護司法行政隊伍中的每一名成員,思他們所思,想他們所想,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想方設法解決他們的政治經濟待遇,讓他們能夠安心投入到工作當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干無所憂、干有所為。
(四)結合開展“發揚傳統、堅持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認真開展各種創建活動,在司法行政隊伍中形成正確的精神導向。創建活動是隊伍建設的精神載體,開展創建活動是搞好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司法行政部門要在抓隊伍建設的過程中,適時開展各種類型的創建活動。如創建“五型”機關、創建文明單位、創建優秀司法所、創建執法先進單位、創建“人民滿意的司法行政單位和司法行政工作者”等等。
通過開展這些創建活動,在司法行政系統內營造一種健康的精神氛圍,激發和調動廣大司法行政隊伍成員在工作上奮發圖強、積極向上、開拓進取、求實創新。
(五)強化工作機制,使隊伍建設能夠長抓不懈。機制是隊伍建設各項舉措能夠有效落實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才能使隊伍建設長抓不懈。一是要強化領導責任制。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隊伍建設的領導工作機制。單位的一把手要對本單位的隊伍建設負總責,班子成員中要安排一人專抓隊伍建設。要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要逐層逐級地落實好本地本部門的隊伍建設各項任務。二是要建立工作協作制。要充分發揮機關職能科室在隊伍建設中的職能作用,切實做到隊伍建設工作的統一部署、分工負責、相互協作、齊抓共管,確保隊伍建設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促進隊伍建設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5
一、xxx鄉農村基層人才隊伍現狀
1、我鄉各類人才總量、結構、分布情況
xxx鄉人才重要集中在鄉機關黨委、政府和其他事業單位,約占73%左右,只有少部分分布于各村,其中村班子人才隊伍占有比例月8%。人才中有已具有高中、中專和大專的為多,農村種養殖或加工基層人才很少,只占總人口的2.5左右。同時學業有成的人才基本上都在其他地方發展,回到家鄉的很少,更由于大面積的退耕還林和基礎條件的制約,更難留住農村人才。
2、xxx鄉黨政人才隊伍情況
我鄉黨委編制6人實有6人,其中聘用1人,31歲至40歲4人,41歲至55歲2人,大專文科2人,中專文科4人。xxx鄉人大編制1人實有1人,年齡41至55歲之間,學歷大專文科。政府編制5人實有5人,其中31至40歲2人,41至55歲3人,中專學歷1人,大專學歷2人,本科學歷2人。辦公室編制2人實有7人,其中聘用及臨時人員3人,女同志2人。30歲以下3人,31歲至40歲2人,41至55歲2人,高中2人,中專4人,本科1人。工青婦編制2人實有2人,其中:31至40歲1人,41至55歲1人,學歷大專1人中專1人。人武編制1人實有1人,年齡41至55歲,學歷高中。計生編制2人實有2人,其中:30歲以下1人,41至55歲1人,高中1人,大專1人。民政編制1人實有1人,年齡31至40之間,學歷中專。國土資源編制2人實有2人,年齡31至40歲2人,學歷中專2人。公安司法編制6人實有6人,其中30以下2人,31至40歲24人,41至55歲2人,學歷高中1人,中專4人,大專1人。
3、事業單位人才隊伍情況
全鄉事業單位編制133人實有人員138人,其中鄉中學1所,編制29人實有31人,其中:本科1人,大專25人中專5人,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25人,未聘人員3人,30歲以下人員19人,31至40歲10人,41至55歲2人。小學編制69人實有64人,其中:大專3人,中專55人,高中6人。中級職稱13人,初級職稱51人。30歲以下31人,31至40歲16人,41至55歲16人,55歲以上1人。農技、農機、林業、牧業、水利等站所編制7人實有7人,其中:管理人員2人,年齡31至40歲和14至55歲各1人。初級職稱1人,年齡31至40歲之間。工勤人員4人,其中大專2人中專2人,年齡30歲以下2人,31至40歲2人。醫療衛生單位編制9人實有9人,其中管理人員1人,年齡31歲至40歲。學歷9人中專,9人為初級職稱,9人30歲以下。文體、計生站所編制6人實有6人,大專1人,中專5人,30歲以下1人,31至40歲5人。其他公益管理和社會組織編制13人實有13人,其中:管理人員2人中專12人,大專1人,初級職稱9人,年齡31歲至40歲8人,41至55歲1人,工勤人員3人,30歲以下2人,31至40歲1人。
4、農村實用人才情況
我鄉農村實用人才32人,其中:中專10人,高中7人,初中及以下27人,40歲以下27人,41歲以下5人,近三年農業技術專業培訓5人。32人中,生產能手26人(種植能手10人,養殖能手11人,加工能手5人),能工巧匠6人(技能勞動型人才4人、文體藝術類人才2人)。
5、縣級層面人才
我鄉無縣級層面人才。
6、人才需求情況
我鄉需求人才為黨委2人學歷本科和大專各一名。政府1名本科。辦公室1名本科學歷。文化體育1名本科學歷。中學2名學歷本科。小學1名學歷大專。醫療衛生單位2人,學歷大專,農業等單位2人學歷大專。文體等2人大專學歷。其他公益管理1人學歷大專。共計15人。
二、xxx鄉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經驗和做法
1、在吸引、培養、使用和穩定農村人才等方面,我們認為要認真作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要提高領導對人才作用和價值的認識觀念。樹立人才是社會發展和進步、是推動工作保質和高效完成的基礎和保障,充分肯定人才對推動社會發展的貢獻和作用,全面樹立人才第一的用人、選人和培養、任用思路。二是加大人才的社會認可氛圍。對開發新產品、推廣應用新成果獲得經濟效益的人員要大力鼓勵和宣傳,在群眾中形成好的輿論氛圍,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發揮人才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形成全社會共同尊重人才、渴望人才、培養人才的好的社會機制,全面推動全社會重視人才的好的環境。三是做好農村基層人才隊伍的培養。對農村基層人才我們要利用有效的途徑和手段,加大對他們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他們的政策、法律法規素質、提高他們的知識和技能,以便適用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四是強化激勵機制。對做出貢獻,推動社會文化、衛生、經濟、教育等各方面有較大發展的人才進行必要的獎勵和鼓勵,并有效的為他們更好的發展才能和優勢作用創造良好的.條件,改善他們的環境,穩定人才的數量和結構,以便發揮更好的人才效益和人才優勢。
2、我鄉在鼓勵農村各類人才流向農村、服務基層政權服
務方面,有以下經驗和實例:首先,在培養黨員和村干部工作上,重點考慮把優勢人才吸收進來,并為人才創造好的技能發揮條件,讓人才發揮他們的特長和優勢,帶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如:我鄉壩子村的謝榮昌同志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他非常有經營和管理的才能,曾任過原箐口焦化廠副廠長。但90年代之初,因政策和體制不健全的影響,焦化廠倒閉了。我鄉看到了他的管理和經營能力,他是農村非常缺乏的人才,便積極發展培養他加入了黨組織,現他已成為了一名群眾信賴的村支書,發揮出了領導和管理的能力,把壩子村管理的井井有條,帶動了社會、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多項工作在全特區各村中名列前列,在村班子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人才的作用。又如:荒田村小屯組的周光云同志是一名普通的村民,他善于學習和鉆研,勤于苦干,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和掌握了一套非常適用的養殖技能,為了發揮他的人才優勢和作用,我鄉多次派他參加特區和市舉辦的技術培訓班,逐步提高了他的技能和水平,更多的掌握了畜牧養殖知識,同時在他所在的小屯組修建了總面積20xx平方米的養殖場,并調運南疆黃羊和種公牛給他飼養,協調信用社發放貸款,以他的帶動組織農戶發展養殖也,充分發揮出了人才的優勢,穩定了人才在本鄉發揮作用。
3、農村基層人才在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和建設中發揮出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這些人有思想、有素質、有頭腦、有意識、有文化、懂技術,在群眾中大多數有很高的威信,有帶動作用,是群眾的代言人。其次,他們是社會效益的創造者,是帶動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全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他們,并需要激勵發揮他們的作用。三是他們是社會全面進步和發展的推動者,農村社會的文化、衛生、教育等重要事業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他們。四是黨的事業的發展更離不開他們,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堅持黨的政策、路線不偏移,鞏固黨的領導地位不動搖更需要他們。從以上我們便可以看出,他們在農村基層建設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和發揮好農村基層人才隊伍,農村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才能更快更好,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農村基層人才隊伍的發掘和培養,并建立有效的機制,激勵和發揮農村基層人才的優勢和作用,更好的建設好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三、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導致農村基層人才流失、缺乏和穩定的原因是:一是農村基礎條件差,發展經濟條件受到一定的制約。二是農村人口素質低發展經濟和發揮才能的社會環境不好,發展較困難,保障機制不健全。三是資金來源少、途徑少,農戶的分散經營不利于人才規模化經營。四是政府對人才的培養和支持不夠,沒有良好的激勵機制,沒有創造良好的發揮空間。五是村級組織人員有限,并且報酬低少,不能留住更多更好的人才。以上因素都是造成農村基層人才隊伍流失、缺乏和不穩定的重要原因。
2、影響農村基層現有人才健康成長和積極發揮作用的環境因素是:一、農村社會觀念陳舊,許多地方落后思想還主宰農村的社會文化環境,不利于農村基層現有人才發揮作用和健康成長。二、農村群眾群體素質低,對人才在社會發展中作用和能力認識不到位,只重生、不重教育和培養,只重眼前、不重長遠的觀念也限制了農村基層現有人才的健康成長。三、現在還沒有一套健全的農村基層人才培養和能力發揮激勵機制,一定程度的制約了農村基層現有人才的健康成長和能力發揮。
3、市場配置和政府宏觀調控等手段的作用:農村市場基礎薄弱,發展空間不大,對農村基層人才的容納也相當有限,配置的量和需求都沒有多大的空間,制約和迫使農村基層人才的流失,并且農村市場對農村基層人才需求不明顯,效益也不能讓農村基層人才滿足,更加快了人才的缺乏和流失。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也相當有限,政府不具有企業一樣的優勢,不能更多的安置和吸納農村基層人才,并且財力有限不能滿足農村基層人才對薪酬的要求,制約了農村基層人才的留用,致使大量的人才流失,甚至導致人才缺乏。
四、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1、出臺適宜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的政策。認真完善和實行農村“3+1”教育班和技能培訓班,大力開展以村為主、為單位的適用技術培訓夜校,傳授新型農村種養殖新技術,廣泛的開展農村群眾培訓工作,更好的建設和培養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同時,建立完善的農村基層人才吸納機制,把農村基層人才吸納進村班子。另外,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鼓勵農村基層人才發揮才能,政府協調鼓勵人才致富,獎勵能人,為人才和能人創造發揮才能的條件(如大力推行綠色證書優先承辦制度、實行資金和項目人才優先機制等),形成良好的人才優先社會輿論氛圍,激勵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能。
2、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后應大力實施項目、資金農村基層人才優先機制,鼓勵農村基層人才留在農村發展,加大獎勵和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和創新的農村基層人才大力給予思想獎勵和經濟獎勵,穩定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并努力爭取機會,加強農村基層人才的培訓和提高,建立和完善農村信息網絡,加強農村基層人才的聯絡,加強農村基層人才與外界社會和市場的聯系,形成外界互通的環境,有利于人才素質的提高,更好的發揮創新能力。
3、政府宏觀調控改善和吸引農村基層人才隊伍的意見和建議
一是政府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和優化產業布局,投放適宜于經濟發展,要求技術含量高,管理要求高,效益高的項目,以有方向的加大對農村基層人才需求,吸引農村基層人才的加入項目建設。二是積極鼓勵個人創建村級企業,給予優惠政策,幫助協調各種問題,政府做
好各種服務,調動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創業積極性,穩定的留在農村創業。三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強完善農村衛生、醫療、教育、信息和文化等設施,縮短農村與城市的差距,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讓他們感受到農村的優越,讓農村基層人才隊伍能熱愛農村,增強發展農村、建設農村的思想,以能留住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四是建立好的鼓勵和激勵機制,加大對農村基層人才的扶持和貢獻獎勵,逐步形成良好的創業激勵機制,以吸引農村基層人才隊伍的穩定,并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和提高,充分發揮農村基層人才的創造性,給予更多的創業和發展空間,給予更多的關懷、幫助和支持,從情感上留住農村基層人才隊伍的心,增強在農村創業信心。
xxx鄉人民政府
二○xx年六月二十九日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6
根據XX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開展XX市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專題調研的通知》(XX人社辦[20xx]196號)要求,為切實加強我縣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全面完成市局部署的調研任務,我縣積極開展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專題調研工作,深入三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華潤雪花啤酒XX有限公司、四川金易管業有限公司、四川XX鑫光電力鐵塔有限公司)開展調研,采取問卷調查、座談、訪問等多種形式,力求調研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通過調研,總體掌握了我縣企業技能人才現狀和發展要求,分析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并就進一步加強我縣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具體報告如下:
一、我縣企業技能人才隊伍的基本現狀
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我縣已建成一支由企業經營者、技術人員和高級技工三類人才組成的企業人才隊伍,并已具有一定規模,門類比較齊全,結構相對合理,實力不斷增強,為全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1.規模及技能水平
在抽樣調查的三家企業中,現在職職工人數961人,其中技能人才總數290 人,占職工總數的30.2%。在各類技能人才中,高級工65人,占技能人才總數的22.4 %;技師僅5人,占技能人才總數的0.17 %;高級技師4人,僅占技能人才總數的0.14 %,高技能人才嚴重匱乏。
2.文化結構
三家企業現有本科及以上技能人才 17人,占技能人才總數的0.6 %,大專(高職)42人,占14.5 %,高中(中職)98人,占33.8 %, 初中及下133人,占 45.9%。
3.年齡結構
現三家企業290名技能人才隊伍中,年齡35歲及以下的僅30人,占10.3%;36歲至45歲的為180人,占62.1%; 46歲及以上的為 80人,占27.6%。這種結構狀況與目前我縣企業的發展層次基本適應,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人才文化結構還亟待優化。
二、企業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不斷加劇,促使企業的人才觀念發生深刻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人才資源才是各類生產要素中的第一資源,因此在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表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并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
1.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逐步滲透至全社會,初步形成了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良好的成長和工作環境。
企業把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已經擺上重要位置,納入企業重大發展規劃和日常管理之中,像抓經營一樣抓人才工作,在對現有員工積極進行培訓,努力提高能力的同時,多種渠道搭建平臺廣招優秀人才加入企業。企業根據崗位要求,結合企業人才的興趣愛好,組織內部培訓和外部培訓,實施專業職稱的考試和評定,并開設網絡學院在線學習,對技能人才進行培養和能力提升。
成獎勵制度和年利潤比例提成制;對行管系統采用了崗位評估辦法,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工資級序表”,實行崗位工資制,充分調動了企業各類人才的積極性。
三、我縣加強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和成效
多年來,我縣按照“人才興縣”戰略,深入貫徹落實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各項政策法規,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1.大力宣傳,逐步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堅持以科學的人才觀為指導,進一步加大宣傳工作力度,通過各類新聞媒體和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廣泛宣傳黨和政府關于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技能人才在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貢獻,逐步改變了重學歷輕技能、重普教輕職教的落后觀念,提升了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使各級各界能關心和支持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逐漸在全社會營造了有利于技能人才工作的社會輿論氛圍。
2.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技能人才職業技能鑒定得以推廣。近年來,加大縣內職業技術學校資金投入,逐步完善了學校辦學條件,并充實了學校師資力量。縣內各職業技術學校充分發揮在技能人才培養上的主渠道作用,調整辦學方向,強化操作技能訓練,大力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制度,引導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在全縣范圍內實行持證上崗制度。
3.加強“校企合作”,全面發展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政府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鼓勵各類職業技術學校按照“依托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興產業”的辦學思路,與用工企業簽訂“委托式”、“訂單式”培訓協議,形成培訓、就業、輸出“一條龍”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和合作雙贏。目前,我縣各類職業學校開設計算機、電子電工、電焊、家電維修、車工、酒店管理、縫紉、家政服務等訂單專業,并與縣內部分企業形成了廣泛長期合作關系。并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鼓勵各行各業和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參與技能人才培養。
四、當前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主要問題
1.數量偏小不成規模。目前XXX規模以上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寥寥可數,還遠沒有形成規模,總量的不足致我縣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差強人意。
2.人才整體素質不高。一是文化程度較低。從統計數據來看,在我縣抽樣調查具有代表性的三家企業技能人才隊伍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僅占20%。這一數字與發達地區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技能人才數字相比,顯得十分落后;二是專業知識較窄。較低的文化素質導致的必然結果是缺乏所需領域較寬的專業知識,而且我縣經濟體制尚處于轉軌階段,企業各類技能人才隊伍的原有知識結構在轉軌后明顯缺乏效用。三是從業年齡較大。統計標明,我縣抽樣調查的三家規模以上的企業技能人才290人中,36歲以上的有260人,占89.7%,年齡結構嚴重偏老化。四是高技能人才奇缺。尤其是一些關鍵崗位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這是我縣企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的重要體現之一。
3、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一是層級結構不合理,普工多,中高級人才少;二是專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建設需要的適用型人才短缺;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基層特別是企業生產一線人才缺乏,傳統的加工制造業人才較多,信息、新材料、環保等新興產業人才不足,一些大中專院的畢業生錄用到企業后,不愿到生產一線去鍛煉。
4、人才隊伍不夠穩定。一是人才引進難。新增畢業生多數都把報考公務員、進入國有企事業單位或大中城市作為就業首選,大部分企業也不愿到人才招聘會上設攤招聘,一些本縣籍的高校畢業生也絕大多數流向外地發達地區就業。二是企業吸納人才能力較差。我縣多數企業與沿海和周邊發達地區相比,工資及福利待遇相對較低;且人才獎勵和保護機制不夠健全,使人才未能解除后顧之憂,不能充分調動工作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了人才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5、政企合作機制有待完善。一方面,個別企業反映政府文件精神傳不到企業,有些企業時常收不到政府部門的發文。對政府出臺的有關政策和措施不掌握,也就不可能享受或執行。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覺得聯系企業的渠道很少,對企業的情況感到茫然,談不上指導、檢查和督促,企業很多合理的要求和呼聲不能轉化為工作的目標和動力。另外,企業人才開發途徑有待拓寬,目前政府為企業提供人才服務的手段相對單一。
(二)形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完善。受經濟發展條件制約,我縣職業教育學校和培訓機構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部分新興專業沒有開設,尚未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培育培訓體系,中職與高職缺乏溝通和銜接,技能人才成長的道路不夠順暢,部分企業缺乏培養技能人才的積極性。
二是技能人才培養投入資金不足。與沿海地區和周邊發達地區比較,我縣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規模、師資和硬件設施均較落后,部分專業技能人才尚沒有能力培養。另一方面,企業對在職職工在技能培訓投入不夠。按相關規定,企業應按工資總額提取一定經費用于本單位職工培訓。但許多經營者急功近利,錯誤地認為企業的生產目的是盈利而職工教育是消費性投資,屬于政府行為。
三是尊重人才的氛圍還不夠濃厚。全社會還未形成關心人才、愛護人才、依法管理人才的社會風氣,尤其是受傳統觀念和平均主義的影響,“高級人才高薪酬”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規和制度不夠完善;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不足,在穩定本地人才和吸引外地人才方面缺乏優勢。我縣很少有大學生愿意到本地企業工作,大部分畢業生都流失到了外地。
五、今后一個時期,加強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措施及建議
當前,我縣正處于一個良好的快速發展時期,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全縣實現跨越式發展,為縣域經濟快速崛起作出較大貢獻。
1、要廣泛樹立正確的人才就業觀。隨著大中專學校擴招,一方面畢業生就業壓力加大;另一方面企業人才需求增多,引進困難,這主要是長期傳統的就業觀念沒有得到充分的轉變。因此,必須加強宣傳,特別是政府要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引導各類人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積極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本地企業就業、創業,充分發揮他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為他們提供實踐的舞臺,增強實干能力,從而成為推動武勝企業發展的動力。
2、要大力加強企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是全縣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領域,要充分認識做好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性,把企業人才發展規劃納入全縣人才發展規劃中,加大對企業各種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政府要積極創造條件,為企業技能人才的成長提供良好環境。本地區有關職能部門要充分利用職業技術學校等專業平臺,大力舉辦各種培訓班,抓好各類技能人才的培訓,提升技能人員的技術操作水平,全方位增強企業人才綜合素質,使高中級人才所占比重快速提高。
3、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首先,各類企業要依法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并按照國家規定,由勞動人事部門對企業與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進行合同簽證,使勞動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完善各種社會保障制度及福利待遇,嚴格要求非公有制企業及其職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并按國家規定的比例按期繳納社會保險費,以保證職工在退休、下崗、生病、意外傷害、勞動傷殘時能獲得養老金和必要的補貼。第三,大力推行在非公有制企業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切實改善職工的住房條件。進一步完善政府為企業人才的服務功能,勞動人事等有關部門要做好企業人才派遣、人事代理工作,為新進企業工作的各類人才提供檔案保管、轉正定級、職稱評定、計算工齡、保留身份等各項服務,以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要繼續大力支持和鼓勵企業人才申報各類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在評審中要不唯學歷,不唯資歷,注重工作業績和科研能力,為企業人才申報相應技術職務提供便捷、優質服務。
4、要切實加強對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領導。一是要建立各職能部門和企業的聯系渠道。有關部門要定期了解企業人才吸引、培養、使用、流動情況,為企業開發人才資源提供服務。建立政策傳遞渠道,政府相關政策文件通過網站及時發布。定期開展政策法規的宣傳活動,幫助企業熟悉政策。從企業的發展出發,建立誠信、暢通、連續、便捷、高效的工作渠道。二是要加強企業人才資源開發的協調。企業技能人才資源開發工作涉及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各有關部門要在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協調下,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為企業提供各項人才服務。組織人事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的作用,協調解決企業人才資源開發中的重要問題。三要加強企業技能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各有關部門要從有利于全縣經濟發展出發,加強宏觀管理和指導監督,積極引導企業依法、規范地開展人才資源開發工作。要進一步規范企業在人才合同、流動、使用、薪酬、保障等方面的行為,保障企業各類人才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人才資源開發工作有序的開展。四是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通過開展“人才宣傳月”活動,廣泛宣傳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傳企業人才對推動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和作用,大力宣傳企業人才的先進典型。通過強有力的宣傳,充分調動企業技能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利于企業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
20xx年8月21日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7
有西漢陶器窯址,豐家村周家灣菜園內有宋代陶器遺址,有金紫峰寶覺寺,有黃龍山清俊亭等名勝古跡,有王如霆、趙三元、陳荊等歷史名人。目前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人才隊伍現狀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這就要求在農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創新性人才,在農村應該增加農民合作組織,發展規模企業,這就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術,有一定的市場分析能力,把握市場,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多發展有技術含量的生產。
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鄉鎮是最基層的政權組織,與人民群眾發生最直接的聯系,加強鄉鎮政權建設,培養更多的鄉土人才是建設和諧社會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當地發展經濟最急需的工作。 要改變目前一部分鄉鎮干部后繼乏人的狀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應完善對鄉鎮干部、尤其是邊遠地區鄉鎮干部的選拔作用機制,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多渠道選拔;應動員更多的青年干部到鄉鎮鍛煉,把到鄉鎮工作作為干部必須經過的一課;關心愛護基層干部,不僅從政治素質上提高他們,也應從經濟利益上關心他們;對鄉鎮干部缺編人員應有嚴格的.準入制度,不能把縣級安置不了的非干部人員往基層塞,造成基層職工中公務人員比重下降,整體素質下降。鄉鎮人才隊伍當前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總量不足,突出地體現在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嚴重匱乏,基層人才嚴重短缺。為此,在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二是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各級財政每年應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培訓教育工作,建立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負擔的投入機制。
三是實施人才引進工程。以發展為目標,以需求為導向,采取剛性與柔性兩種方式,通過長期聘用、項目指導、學科牽頭、培養人才等形式,聘請高層次人才,切實提高基層人才的素質。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8
為了全面掌握我縣衛生人才隊伍現狀,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認真提高人才應對政策,促進我縣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和衛生事業發展,我局組織人員于5月上旬先后深入縣衛生局、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衛生監督所、縣疾控中心、走馬鄉衛生院等六個單位,就我縣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把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人才基本情況
截止20xx年12月底目前,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4所(個),其中:公立綜合醫院1所、中醫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1所、鄉鎮衛生院、分院16所、村衛生室548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1個,民營醫院1所、個體醫療診所(社會辦醫)41所;共開設床位731張,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數1.7張;現有衛生人員152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328人,衛生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276人,初級職稱456人,未取得專業技術職稱77人。另有鄉村醫生367人。調研單位情況詳見各單位報告。
二、近年在人才培養上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績
走人才興昭、強昭之路,是發展壯大昭平衛生事業的必然之路。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加大投入用于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使硬件建設發生根本性變化,為我縣衛生事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面對新的形勢和機遇,如何提高衛生隊伍專業素質,以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保健要求,我們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增加衛生人才數量和提高衛生人才素質。一是在人才培養上采取了重要的措施。采取“引智、引人、引技、引項”的辦法和選優、選專、選高、選特的措施重點培養,重視對學科帶頭人、業務骨干的培養,提高了衛生技術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形成了學歷、專業、年齡、職稱、結構相對合理的人才梯隊。二是采取了縣、鄉鎮內調濟、人才流動中心招聘、外出進修、崗位自學、上級對口支援免費技術培訓和在職培訓、傳、幫、帶等形式為鄉鎮級衛生院、分院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專業技術人才。近3年,送出區內外培訓人員30余人次,在職培訓254余人次。三是有計劃地組織了25余名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鄉鎮衛生院和社區開展技術指導、業務培訓、疑難病例會診、巡回醫療、健康教育和“三下鄉”活動。四是積極爭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技術骨干”和“中醫農村適
宜技術”培訓項目。逐步使鄉鎮衛生院、分院,村衛生室中醫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80%。五是利用衛生廳科技培訓項目,對各鄉鎮的每個村一名鄉村醫生進行了急診急救技術、農村合理用藥知識和有機磷農藥中毒防治知識的培訓,有效提高了鄉村醫生醫療保健技術和服務水平。六是各衛生單位每年有計劃的選派無學歷或低學歷醫務人員脫產參加大中專學歷教育。提高人員專業知識層次。梧州市人民醫院響應萬名醫師下基層服務的號召,派出各科醫療骨干對昭平縣人民醫院對口服務,支持山區醫療衛生工作。七是加強專科專病建設。縣中醫院建立中醫藥特色專科,培養專科專病服務人才,促進了人才成長。拓寬了服務范圍。八是加大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力度,縣以上醫療衛生單位繼續醫學教育覆蓋率達90%以上,鄉鎮醫療機構繼續醫學教育覆蓋率達到80%以上。經過不懈努力,人才培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人才基礎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夯實,人才隊伍不斷加強,人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人才工作措施不斷強化。有效的支撐了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和服務保障。
三、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我縣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五個方面:一是衛生管理者對醫療衛生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沒有把人才工作擺在重要位臵,對人才工作缺乏規劃,缺乏主動性,在人才的教育、培養、引進、管理和使用等方面還沒有切實有效的措施和行動,人才工作相對落后滯后;二是人才嚴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比較突出;三是人才政策和人才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人才進出的體制性障礙還未從根本上打破,人才環境還不盡如人意,聚集高層次人才的能力還不強;四是人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人才短缺與人才浪費現象同時存在;五是人才隊伍學歷普遍偏低,年齡結構不合理,年齡普遍偏高,沒有形成人才梯隊,后繼無人。下面,從五個方面具體談談我縣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一)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及建議
存在的問題
1、引進人才困難,主要是沒有吸引優秀人才的良好環境。(主要是工資待遇,人員編制無法解決,醫療條件差,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原因。)
2、人才流失較為嚴重,我縣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所處地域對人才吸引力不強,工資、待遇相對偏低,子女教育等生活不理想,此外受體制的影響,人員編制身份不能確定,造成部分人才外流。
3、人才總量不足,學歷層次偏低,高、中級人才短缺,大本以上學歷
人員較少,研究生以上人員沒有,接受普招畢業的醫學類大中專生比例不高,相當一部分大中專畢業生屬成人、自考等畢業生,大部分屬工人身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尤為突出。
4、各單位的編制配備不規范,編制數嚴重不足,造成所調研五個的單位普遍存在借調其他單位技術人員工作的普遍現象。借調人員由于編制及待遇多年無法妥善解決,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均受到直接的影響。
5、調研的幾個單位的人才培養、引進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制定。目前對人才只重使用,不重培養。從20xx年至今,部分機構的中層干部除增加了幾個工作人員外,幾乎沒有大的變動,沒有進行任何轉崗、換崗,也沒有對外進行流動交流。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長期固定在一個崗位工作,容易導致思想的固化、惰性的滋生,也十分不利于個人的成長。
意見和建議
1、創立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優勢,增強地方吸引力。要借鑒先進地區的人才引進經驗,進一步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為高層次人才的引進盡可能地制定優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
2、優化軟硬環境,做到“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一要放手讓高層次人才干事業。將他們安排到適合他們發揮才能的崗位上,在科研經費、設施等條件方面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二要從政治上關心他們。對貢獻突出的高層次人才要予以提拔重用,給他們壓擔子,盡最大可能發揮他們的創業積極性;三要落實好福利待遇。以優厚的福利待遇回報他們的突出貢獻;四是堅持用人不疑的原則,對選中的高層次人才,工作上要關心、支持他們,讓他們放心大膽地施展才華;五是建議縣人民政府對高層次人才推行優惠政策,不受編制限制享受現正式職工同等身份待遇;六是加大感情投入,以情動人,使他們愿意來,留得住。
3、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機制,增加高層次人才總量。要把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到戰略高度來認識,作為人才興縣的一個重要環節來抓。要編制合理的.高層次人才發展規劃,通過加大培養力度,鼓勵本地人才參加學歷教育和其它形式的繼續教育,或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在職人員攻讀研究生、簽訂協議回來效力等形式,培養“永久牌”高層次人才。通過以上方式,增加高層次人才總量,建立起一支能夠支持本地經濟衛生事業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4、積極發揮縣醫學會的作用,通過縣醫學會組織全縣衛生人才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引進技術,開闊視野,共同切磋技藝,相互合作,共謀發展。
(二)對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存在問題
1、引進人才不易。一是目前的專科、本科畢業生對就業形勢存在著脫離實際的高期望值,不愿到鄉鎮衛生院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衛生院工作。二是當前鄉鎮衛生院經營狀況普遍不佳,沒有資金用在引進人才上,這就進一步降低了鄉鎮衛生院對院校畢業生的吸引力,更不用說已事業有成的在崗優秀衛生技術人員。三是有的高一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愿意到基層衛生院服務,但鄉鎮衛生院沒有解決各種福利待遇,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積極性。四是鄉鎮衛生院的編制出現嚴重不足。
2、培養人才困難。一是人員緊張。一人多職,派出醫務人員進修、學習,往往會打亂衛生院的全盤工作;若派出學習人員過多,碰到突擊性任務,就會出現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人員緊張,往往使衛生院管理者放棄或壓縮進修人數。二是經費緊張。外出進修、學習需要大量的資金,然而目前基層衛生院虧損現象異常普遍,財務狀況十分嚴峻。在職工工資都無法完全落實的前提下,也就不可能拿出經費來保證醫務人員的進修、學習。三是定位困難。基層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常抱著這樣的想法:“外出進修不學疑難病診療方法,就學常用診療方法,倒不如不去進修。再說,高新技術在鄉鎮沒條件開展,一般技術也就這些。”因此,進修定位非常困難,定得過于普遍,職工興趣不大,缺乏積極性,且進修時工資獎金比在單位正常上班少,職工都不愿去;定得過高,則學不致用。四是內部傳授困難。目前活躍在基層衛生院醫療一線的業務骨干,年齡普遍偏大。他們中有的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專畢業生,基本功扎實、臨床經驗豐富;有的是子承父業,擅長于治療某一方面的疾病或擁有家傳的秘方、驗方,在當地百姓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在傳授醫術方面還遠遠不夠。鄉鎮衛生院的醫師梯隊建設嚴重脫節,中青年業務骨干極其缺乏。
3、留住人才更難。一是技術留不住人。衛生院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醫療水平普遍較低,有技術有水平的專業人才要想在衛生院有所作為非常困難。因此,一旦有大醫院召喚,很少有人能抵得誘惑。二是待遇留不住人。一直以來,衛生院生存艱難,財力有限,入不敷出現象比比皆是。在這種情況下,過分提高醫療技術骨干的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是不可能的。雖然在實行績效工資后,醫療技術骨干的工資收入有了明顯提高,但衛生院退休人員工資、防保經費、發展經費都得自行籌措,衛生院要想留住優秀人才,經費無疑成了最大障礙。三是感情留不住人。優秀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團隊、絕佳的氛圍,但衛生院顯然不具備這方面的條件,
既缺少醫院文化建設,也缺少團隊協作氛圍。目前基層衛生院職工的勞動強度和數量參差不齊,但工資資金的差距十分有限。長此以往,難免影響業務骨干的積極性。
建 議
1、建立有吸引力的人才機制。要用戰略的眼光來構建人才的引、培、留機制,加快人才的梯隊建設,積極創造條件吸引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心甘情愿到基層來創業、來發展。同時要大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讓引進的人才有足夠的空間施展才華。雖然目前財務有限,但如果再不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上下功夫、投經費,基層衛生院的可持續發展就不可能實現。制定培訓計劃,形成層級培訓,每年鄉鎮衛生院都要負責對所管村醫進行培養,鄉鎮衛生院要根據工作需要選派優秀青年醫務人員到市、縣級醫療機構培訓。進修期間派出單位要保證參培人員的工資及福利待遇。
2、規范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目前一些基層衛生院還存在大量的作為職工子弟頂替進入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員基本上既沒專業學歷,也無技術職稱。上述人員的存在,一方面占用了衛生院的人員編制和經費;另一方面,嚴重影響了臨床一線業務骨干的工作積極性,不利于衛生院的發展。因此,盡快地建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著力營造“能者進、能者上、劣者下、劣者出”的用人氛圍,進一步精簡人員,提高在編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人才有序競爭機制的建立,是衛生院改革和發展的迫切需要。
3、積極爭取農村適宜技術推廣項目,為農村培養適宜性人才,使適宜技術在基層得到廣泛應用,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簡、便、捷、廉”的醫療服務。
4、制定合理的內部分配機制。待遇無疑在人才的挽留方面起著決定作用,因此,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得、惰者少得,拉大兩者之間的差距,充分調動業務骨干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打造衛生院內部文化特色,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營造和諧的同事關系,使人才愿意留下來。
(三)對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存在的問題
一是局機關干部沒有參加過系統的管理知識的培訓,外出參觀學習機會少,管理理念陳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醫療衛生單位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單位的業務技術骨干,基本上都未參加過管理知識的培訓,管理知識、管理經驗有待增加和豐富。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9
在新形勢下,縣級煙草企業盡管不再是一級企業法人,但所肩負的市場監管和兩煙生產經營任務的基本職能沒有改變。縣級煙草企業是國家專賣法規、政策的執法主體,是國家稅利實現的主要力量,是建設“嚴格規范,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煙草經濟的重要支撐,是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如何加強煙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企業綜合素質,對于保證煙草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應該成為縣級煙草企業領導班子面臨的重要課題。
縣級煙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
1、企業普遍重視員工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整體綜合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近年來,隨著煙草體制的改革,縣級局在上級煙草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根據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形勢,廣泛開展了多種載體如“創優評差”、“兩個至上”煙草行業共同價值觀大討論、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等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員工思想道德素質的進步,企業精神面貌有了顯著的變化,相繼涌現出一大批模范黨員干部和先進員工,不少縣級局榮獲市、縣級文明單位、文明標兵單位,青年文明號標兵單位等稱號。
2、業務技能學習培訓廣泛開展,員工初步能夠適應本職工作的一般需要。
按照業務分工,企業內部普遍建立了崗位業務技能學習制度,開展了必要的業務技能的學習、競賽、測試、知識演講、實地訓練等活動,使員工普遍能夠掌握崗位業務技能知識,可以應對一般工作的需要,基本上能夠完成自己本職工作任務,這是應該肯定的主流。
3、員工自覺嚴格規范,對人才隊伍建設起到了助推效應。
這些年來,國家局組織大批力量,針對縣級企業的實際需要,深入調研,區分不同職能、不同崗位研究制定了生產經營管理規范標準,形成了較全面的管理規范體系。通過縣級局的貫徹落實,嚴格要求,逐步使規范變成員工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行為準則,無疑對于人才隊伍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4、建立了生產經營業績考核、督察體制,待遇與業績相聯系的薪酬激勵機制初步推開。
縣級煙草企業在市局的指導下,按照有關要求,已經建立了生產經營業績考核、督察機制,盡管還在探索完善過程之中,但畢竟顯示了一定程度上待遇與業績掛鉤的激勵意向,為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人才隊伍建設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縣級煙草企業通過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的錘煉,無論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觀察,還是復雜多變的國內國際煙草經營市場的挑戰,深感人才隊伍綜合素質還遠遠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形勢要求,已經成為制約煙草經濟科學發展的主要因素。
1、認識浮淺,綜合素質教育處于低水平運作。
縣級煙草企業在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方面并沒有少做工作,但是從本質上來分析,多數屬于一種臨時需要的短期行為,或應景某種政治形勢,或裝潢門面之作罷了。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確失必要的有針對性的系統深化教育,不能夠正確處理業務與思想道德教育的相互關系,普遍重業務而輕思想道德教育,其從事的教育活動只能是低水平的運作,因而收效微薄。
2、培訓機制陳舊,難以適應新時期煙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根本要求。
目前縣級人才隊伍建設的培訓機制大多依然沿襲過去幾十年來的老做法,歷史的原因導致培訓機制陳舊老化。具體表現在:培訓目標不明確、培訓層次及相關培訓任務不嚴謹;培訓手段及條件相對落后;培訓經費計劃沒落實;培訓結果與業務技能考核、等級待遇相脫鉤;培訓體系沒有形成,培訓師資缺失;培訓方式簡單粗放,缺乏吸引力等等。
3、后備人才匱乏,嚴重影響企業科學發展后勁。
分析縣級煙草企業人才隊伍的整體形勢,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由于人才逆向流動,加之一些業務骨干職工逐步到令離崗,現有員工中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越來越顯得匱乏。特別是企業搞文字綜合工作、有較高的組織領導能力的企業中層管理人才、專業技能骨干奇缺,從事專業技術創新研究的人才更是風毛麟角。面臨當前這樣的人才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嚴重影響企業科學發展后勁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后備人才的匱乏,已經是縣級煙草企業持續發展最大的障礙。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這種局面應該引起各級煙草主管部門的高度注意和重視。
4、人才管理體制滯后,成為人才隊伍建設的制約瓶頸。
一是人才管理鏈條相對脫節。自從煙草體制改革以來,縣級煙草在人才隊伍管理體系中只有用人和管人的職能,而對員工的引進、選聘、錄用、處置權已經集中到市局。這就使人才管理的鏈條相對脫節,給縣級煙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二是業績考核、勞動貢獻與薪酬待遇、職級晉升脫勾,難以全面反映多勞多得和有貢獻就應享受相應政治待遇的激勵政策,影響一部分員工的積極性。三是一些單位用人制度的不民主,削弱了人才平等競爭的政治優勢,挫傷了有一定潛能人才的發展。四是一些員工在職學歷教育,自我要求起點低,有的弄虛作假,其綜合素質與學歷既不匹配。五是縣級企業員工特別是聘用人員工資待遇偏低,沒有實行同工同酬。凡是稍有一些技能專長的人才,大多被上級企業調走。員工反映強烈,亟待通過勞動用工制度改革予以解決,以消除負面影響。
新形勢下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對策
縣級煙草企業要充分認識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立足企業員工實際,順應形勢,應對挑戰,科學創新,使縣級煙草企業走出一條良性發展的人才隊伍建設康莊之路。
1、深刻認識人才隊伍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增強提升企業綜合素質的緊迫感。
加大解決人才隊伍建設突出問題的力度,打造高素質煙草團隊,關乎著縣級煙草企業在建設“嚴格規范,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煙草經濟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的'重大課題,關乎著以人為本經營理念真正實現的大事,關乎著可持續發展戰略循序推進的歷史使命。認識決定思路,思路決定成敗。只有端正對人才隊伍建設重大意義的認識,進一步明了深化,才能解放思想,堅決摒棄那些過時的、迂腐的、錯誤的思想觀念,自覺克服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的做法,端正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根本方向,明確新時期縣級煙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從戰略角度研究、探索和創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途徑和措施,長期堅持下去,為提升企業綜合素質,為煙草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積蓄強大的后勁。這是縣級煙草企業在新形勢下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基本對策的首要環節,絕不可忽視之。
2、強化綜合素質教育,夯實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
企業綜合素質,說穿了就是企業員工綜合素質的整合。所謂提升企業綜合素質,其基本面在于提升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水平。現代企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這一客觀要求,反映了強化綜合素質教育,夯實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是人才隊伍建設的一條基本規律。
當前,應該注意抓好以下四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有目的、有組織的開展人才隊伍建設的大討論,幫助各級特別是縣級煙草企業領導班子正確認識加強素質教育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作用,統一大家的意志,從而增強搞好綜合素質教育的信心和緊迫感。二是推進創新,煥發綜合素質教育的活力。三是健全完善綜合素質教育體系,確保人才隊伍建設的教育、培養、培訓、管理、使用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四是落實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改善綜合素質教育條件,努力提高人才隊伍建設的質量水平。
3、創新培訓機制,開辟提升綜合素質的正確途徑。實踐證明,培訓是人才隊伍建設的最有效、最持久、最直接的教育途徑。作者以為培訓在整個人才隊伍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務必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開辟出提升綜合素質的正確途徑。
在培訓機制創新方面應從四個方面入手:在培訓內容上突出針對性。確定培訓內容前,要深入基礎搞好調研,真正找到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對照有關規范拿出切實可行、適宜對路的培訓教育方案,使員工經過培訓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培訓內容要分層次、多結構,徹底改變吃大鍋飯、一攬子培訓方法,使員工做到干啥、愛啥、學啥、精啥,成為業務技能的行家里手。
創建培訓教育平臺,實行縣級企業培訓職能共享。建議市級局以現在的培訓中心為基地,建立新型培訓平臺,充實師資力量,編制培訓教育規劃,細化精化培訓內容,落實培訓經費,研究適應實際的培訓方式,實行培訓達標管理,形成培訓實力,上下互動,左右兼顧,相互借鑒,真正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培訓教育的質量,使培訓工作由過去的難事、煩事、亂事,轉變為實事、真事、好事。
轉變培訓方式,提高受訓員工的吸引力。在培訓方式上要下功夫,在抓好系統培訓的同時,一定要搞活,反對過去那種吃大鍋飯的培訓,提倡多樣化;反對形式主義的培訓,提倡分門別類,因崗制宜;反對單一面授培訓,提倡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技術比武、技術創新攻關相結合,增強吸引能力,加大吸收消化能力、拓寬適用操作能力。
培訓與考核、激勵機制掛鉤,使培訓工作的雙方賦予責任壓力,催生培訓工作動力。
4、突出后備干部培養,拓展人才隊伍建設后勁。要堅決克服縣級煙草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培養后備干部工作上存在的錯誤觀念,糾正在用人上的短期行為,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對待后備干部培養工作。考察一個班子,特別是一個企業的主要領導干部,不僅要看經濟發展的快慢,更重要的是要看人才隊伍建設是不是上了新的水平。后備干部的培養應該是必備的考核指標,否則就不符合科學發展的根本要求。
首先要規范選拔管道。建立后備干部培養規劃,制定后備干部選拔、培養、配備、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相應的制度。其次要學習伯樂精神,胸懷寬闊,對有潛能的后備人才及時發現,排除干擾,大膽使用,多崗位鍛煉,使后備人才在民主公開的大環境中脫穎而出,在第一線的實踐中鍛煉成長。
5、推進用人市場化管理,開發培育人才智能發揮的激勵平臺。
用人市場化管理,標志著企業融入到了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之中。自覺應用市場規律進行人才配置、人才管理,做到人盡其才,對于充分開發人才智能、培育人才素質,逐步形成科學的選人用人激勵機制有著重要作用。
一是打破現行員工管理體制,逐步推行市場化用人模式。當前主要是集中解決好“進”的問題,補充新鮮血液,增強企業活力。向社會公開招聘企業急需的各類人才;堅持嚴格考試考核制度,適當招聘錄用一定數量的高校畢業生或復退轉業軍人;實行新進人員合同制、試用制,適之大膽使用,不達標的及時清退,減少企業包袱。
二是實行陽光用人,競爭上崗。這是企業用人制度的一項重要改革,它不僅體現了選人用人的民主公開,更從體制上排除了用人上的弊端,從源頭上遏制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風,為人才智能的展現提供了有益的平臺。
三是建立煙草人才信息庫機制,實現人才合理配置。市級煙草企業在員工管理上,要樹立服務基層的意識,摸清各縣級企業員工基本狀況,收集人才需求情報,定期發布人才供求信息,為基層人才的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撐,達到人盡其才,合理配置,盡可能的節約人才資源,避免人才資源的浪費。
四是加快市場化分配制度的打造,建立多勞多得、同工同酬和業績與待遇緊密聯系的激勵機制。當前要結合勞動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深入調查研究,解放思想,打破桎酷,為縣級煙草企業建立起適合科學發展的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多想、常謀、善斷。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0
一、基本情況
我市現有13個民族鄉總人口26.328萬人,分別居住xx族等7個民族。13個民族鄉19所衛生院,分別是xx區xx衛生院。
(一)醫療基礎設施情況
19所民族鄉衛生院占地面積43899.27平方米,建筑面積25055.34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16924平方米,屬于危房的有1239.2平方米(部分是70年代建成的磚瓦房,部分是80年代建成的預制板樓,樓房無排水設施、無配套衛生間);多數衛生院設有門診部、住院部、公共衛生部、行政后勤保障科等職能科室;設有321張病床,每千人口1.2張床位,達到自治區每千人擁有1.2張病床的要求;各衛生院均配有x光機臺(200ma)、b超機(黑白)、心電圖機、洗胃機等基本設備,10所衛生院配有救護車,但尚有xx區xx瑤族鄉塘興衛生分院、玉洪瑤族鄉力洪衛生院、田林縣潞城瑤族鄉衛生院、潞城瑤族鄉板桃衛生院、利周瑤族鄉衛生院、八桂瑤族鄉衛生院、八桂瑤族鄉弄瓦衛生院,八渡瑤族鄉八渡衛生院、八渡瑤族鄉福達衛生院等9所衛生院未配有救護車。
(二)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19所民族鄉衛生院在職人數共482人,其中編外122人。衛生技術人員361人,其中,獲取執業醫師資格115人,每千人口擁有醫生0.44人;護士101人,每千人口擁有護士0.38人;獲得職稱的.113人,無高級職稱技術人員;中級職稱有26人,占7.2%;初級職稱有87人,占24.1%;未定級248人,占68.7%。擁有本科學歷22人,占總人數6.1%;大專學歷88人,占24.4%;中專學歷243人,占67.3%;其他學歷8人,占2.2%。
二、對xx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存在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
(一)加大投入,進一步改善業務用房及職工住房
為了進一步改善民族鄉衛生院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xx區xx瑤族鄉衛生院xx年爭取到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建設職工住宅樓1棟共12套,建筑面積約480㎡,該項目已于xx年1月28日竣工。xx瑤族鄉塘興衛生分院xx年采取“四個一點”(地方財政、衛生主管部門、衛生院、衛生院職工各出一點)的辦法,投資126萬元,建設宿舍樓1棟共5層,建筑面積848平方米。田東縣作登瑤族鄉衛生院用中央、地方財政補助等方式,于xx年底動工新建職工公租房18套,總面積約900平方米,目前正在裝修中;xx年底得到鄉鎮衛生院規范化建設項目,預計投入125萬元,xx年興建700平方米的住院大樓及污垃配電設備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醫環境。xx縣通過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廣東核電集團對口幫扶等方式,不斷加大對民族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目前,民族鄉衛生院業務用房面積達到4707平方米。田林縣隨著桂西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及中央擴大內需建設的開展,優先安排民族鄉鎮衛生院建設項目,xx年安排建設了潞城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樓項目558平方米,完成投資125萬元,八桂鄉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辦公樓項目508平方米,投資125萬元,項目已通過竣工驗收投入使用;xx年安排八桂衛生院職工方米。田林縣隨著桂西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及中央擴大內需建設的開展,優先安排民族鄉鎮衛生院建設項目,xx年安排建設了潞城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樓項目558平方米,完成投資125萬元,八桂鄉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辦公樓項目508平方米,投資125萬元,項目已通過竣工驗收投入使用;xx年安排八桂衛生院職工住房項目18套,板桃衛生院職工住房項目16套,弄瓦衛生院職工住房項目14套;xx年安排利周衛生院業務用房項目545平方米,計劃投資125萬元,福達衛生院業務用房項目500平方米,計劃投資125萬元,目前已完成項目用地規劃、環評、可研、初設等前期工作。西林縣針對弄汪衛生院無業務用房的問題,xx年12月開工建設70萬元的弄汪衛生院新業務綜合樓,現已完成主體,預計xx年5月竣工。近年來,西林縣民族部門利用民族扶持政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投入民族地區建設,其中xx年11月開工建設12萬元那佐苗族鄉衛生院院內場地硬化,xx年1月竣工。用中央、地方財政補助等方式,在普合衛生院、那佐衛生院、足別衛生院建職工公租房共32套,不斷改善民族鄉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民族衛生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加強引進醫療設備,進一步提升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為提高民族鄉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xx年以來,xx區共投入190萬元,為xx瑤族鄉衛生院、塘興衛生分院購置多參數心電監護儀、全自動生化儀、尿液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血球儀、c-反應蛋白儀、全科醫師巡診箱、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儀等設備。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1
近期,我局組織力量采取統計調查、實地調研等方式,對全市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文化人才隊伍基本情況
統計調查顯示,截至5月,XX市共有文化從業人員738人,其中男性402人、女性336人。人員結構如下:
(一)行業分布情況
從業人員中,從事藝術(含學校)類75人,占10.2%;群眾文化類326人,占44.2%;圖書類122人,占16.5%;文博類14人,占1.9%;非遺類2人,占0.3%;文化經營類2人,占0.3%;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類39人,占5.3%;其他管理人員9人,占1.2%;公務員75人,占10.2%;其他參公人員35人,占4.7%;工勤人員39人,占5.3%。
(二)區域分布情況
從業人員中,分布在市本級73人,占9.9%;縣(市、區)級358人,占48.5%;鄉鎮(街道)級307人,占41.6%。
(三)年齡結構情況
從業人員中,年齡在35歲及以下253人,占34.3%;36歲至45歲282人,占38.2%;46歲至60歲201人,占27.2%;61歲及以上2人,占0.3%。
(四)學歷結構情況
從業人員中,獲得研究生學歷8人,占1.1%;大學本科學歷239人,占32.4%;大學專科學歷359人,占48.6%;中專及以下學歷132人,占17.9%。
(五)專業結構情況
從業人員中,有專業技術人員471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63.8%。其中,藝術(含學校)類59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2.5%;群眾文化類281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60.0%;圖書類115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24.4%;文博類12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2.5%;非遺類2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0.4%;文化經營類2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0.4%。
(六)職稱結構情況
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0人;副高級職稱3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0.7%;中級職稱162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34.3%;初級及以下職稱296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62.8%。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創新引進機制,人才隊伍結構不斷改善。我市文化系統各單位十分注重建立、創新和落實人才引進機制,努力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近年來,通過優選、公選一批年齡輕、學歷高、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文化系統中來,為提升文化工作隊伍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創新培養機制,人才能力素質不斷提升。一是抓好學習培訓。每年全市文化系統各單位都要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并開辟進修學習的綠色通道,不斷提高文化人才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二是堅持“走出去”拓展視野,強化素質,增強技能。利用外出學習、參觀、考察等機會,學習其他地區先進工作經驗,為提升我市文化工作水平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創新選用機制,用人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一是用活用好專業人才。一些單位大膽使用專業技術突出而又具有管理才能的高級人才,使其走上領導崗位,有力地推動了文化工作的開展。一些單位還通過實施內部的改革改組,運用競爭上崗等激勵機制提拔使用年輕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有力地提高了人才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二是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在文化事業單位市圖書館、市文化館積極推行“內三制改革”,堅持競爭上崗,推行內部管理機制改革,努力營造想干事、會干事、干好事、干大事的濃厚氛圍;堅持聘用合同制,實行用人制度改革;嘗試進行績效考核分配制度改革,將本單位干部職工工作業績與績效工資中的活工資部分掛鉤,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大力激發了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有效增強了文化發展活力。
(四)創新激勵機制,人才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一是對收入分配制度進行探索性改革。近年來,我市文化系統一些事業單位推行了崗位工資和效益工資。如一些單位實行了分類管理、績效掛鉤的崗位責任目標績效考核機制;一些單位根據各自經費來源情況,實行不同管理辦法,合理拉開分配檔次,這些措施都有效激發了文化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廣泛開展主題活動鍛煉文化人才。近年來,全市文化系統各單位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先后開展了“大發展、大建設、大環境”、“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群眾路線”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有效地提高了文化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是部分干部群眾文化意識不強。少數基層領導對文化建設和文化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存在“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重設施建設、輕活動開展,重短期效應、輕長遠利益”的現象,一些群眾則認為文化就是“唱唱跳跳,打打鬧鬧”,對城市生活不可少,農村可搞可不搞。這種模糊觀念直接導致文化工作擺不上位置,影響了文化人才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文化人才結構不盡合理。從行業分布看,文化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藝術(含學校)類、群眾文化類、圖書類,文博類、非遺類、文化經營類人員比例偏小,僅占從業人員總數的2.5%,行業分布極不平衡;從地域分布看,大多數文化從業人員分布在縣(市、區)本級,僅307人分布在鄉鎮(街道),全市175個鄉鎮(街道)平均不足2名從業人員;從學歷結構看,本科及以上學歷僅占32.4%;中專及以下學歷就占17.9%,文化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從職稱結構看,正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匱乏,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及以下職稱人員梯次呈現出金字塔形狀,且中高級技術人員呈現老齡化趨勢,青黃不接現象較為突出。
三是部分專業人才相當匱乏。缺乏優秀的文藝策劃、編導、創作、演出人才,文藝創作的主要力量來自于業余文藝隊伍,各類文藝創作演出角逐省級以上大獎,名次往往靠后;懂業務、會管理的基層文化工作者較少;文博類、非遺類、文化經營類專業人才緊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文化的繁榮發展。
四是鄉鎮文化人才發展薄弱。由于文化工作短時期內難見成效和文化發展不及經濟發展顯政績等原因,鄉鎮文化工作和文化人才未得到足夠重視,“文化專干”編內人員多數身兼它職甚至以它職為主,在編不在崗的現象極為普遍,文化專干不“專”;有些鄉鎮文化陣地被挪作他用,加之不少文化專干問題長期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很多地方沒有人去做這方面工作,造成鄉鎮文化人才發展受限。
五是人才培育機制還不健全。由于體制和機制方面的缺陷,一些較優秀的人才通過不同渠道相繼流失,文化人才總的趨勢是流出大于流入。市、縣兩級文化部門對鄉鎮文化干部的去留無從調控。文化行政干部的配備往往讓位于經濟部門,其后續成長提拔常被忽略,絕大多數中層正職任職五年以上乃至更長的時間而無交流、提拔的機會,干部工作激情和積極性減退。無長效、系統的培訓機制及培訓渠通狹窄、培養經費不足等因素,導致多數文化人才難以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深造。
四、幾點對策建議
按照“引得進,育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思路,強化人才重要性認識,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創新人才發展機制,著力打破人才發展瓶頸,努力開創文化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一)要進一步加強對文化人才的重視程度。較長時間形成的“重經濟輕文化”、“重產業輕事業”,致使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逐步“邊緣化”。要真正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文化人才隊伍,還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儲備是第一儲備、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不斷強化“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意識,打牢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思想基礎,使領導干部尤其是基層黨政領導干部充分認識到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及文化人才在國家“五位一體”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做好文化工作、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要進一步優化文化人才成長的環境。大力實施“構筑人才資源洼地”戰略,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投入環境、待遇環境、平臺環境,努力破解文化人才發展瓶頸,用事業造就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一是加強政策扶持。根據文化專業人才的特性,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與文化發展和具體實際相匹配的培養人才、引進人才、選拔人才、評價人才的優惠政策,對專業人才、特殊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扶持、激勵給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努力營造穩定人才、吸引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政策環境。二是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加強城鄉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經費投入,設立文化人才培養教育、人才開發發展專項資金,并隨財政收入同步增加,解決文化人才培養投入不足和發展經費受限等問題,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三是強化待遇保障。深入實施“人才關愛工程”,堅持“用待遇吸引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對引進的優秀專業人才,配套落實社會保障、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待遇;落實優秀人才定期休養、定期健康體檢制度;實行領導干部聯系、關護優秀人才和定期走訪慰問制度,真正讓文化人才受到重視、得到關心。四是搭建發展平臺。努力做到政府營造好“大環境”,文化單位改善好“小氣候”,根據文化人才不同的能力和特點,將其配置到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和崗位上,因人使用、才盡其用。
(三)要進一步加強對文化人才的培育力度。深入實施文化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大力開發人才資源,挖掘人才潛力,加強人才培養,有效盤活人才存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文化人才隊伍。一是實施文化藝術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文藝人員集中培訓基地,或委托資陽師范校、藝術培訓學校等增設藝術培訓班級,定期將文藝人員輸送到藝術學校進行文藝策劃、編導、創作、演出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培訓和專業技能輔導。各級文化館定期深入各鄉(鎮)、村(社)進行免費藝術輔導。二是實施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工程。著眼于提高文化產業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加強與黨校、各類高等院校的合作,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借助學校豐富的師資力量和邀請外地優秀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講師授課,一方面選拔極具發展潛力的經營管理人才保送相關高校培訓,通過“借腦育人”,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三是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人才培養工程。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教學基地,對專業考古人才及國、省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承人、保護人開展定期培訓。四是實施鄉土文化能人培養工程。鼓勵和扶持群眾中涌現出的各類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參與到基層文化建設和群眾文化活動中,重視發現和培養鄉土文化能人,建設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人才隊伍。
(四)要進一步創新激發文化人才活力的制度機制。用好用活人才,關鍵在于機制創新,激發人才生機活力。要積極探索和創新出一套“引用激”相結合、相促進的人才發展機制。一是健全人才引進流動機制。實施“重點人才典型引進”工程,健全人才“柔性流動”機制,著力打造吸引各類優秀人才集聚的“綠色通道”,通過用優惠政策引才、用事業引才、用感情引才、走出去借才等方式,柔性引進各類優秀文化人才,特別是急需緊缺和能起核心作用的文化人才。二是健全人才選拔任用機制。建立健全以競爭擇優、公開平等為導向,有利于優秀文化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華的選人用人機制,優先選擇和提拔任用能夠適應文化工作需要的專業型人才,大力營造“重業績、重能力,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選人用人氛圍,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三是健全人才發展激勵機制。將激發人才活力、發揮人才作用作為重中之重,堅持精神激勵、物質激勵、事業激勵相結合,探索建立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對有突出貢獻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藝術創作人員予以嘉獎、表彰和重用,以充分調動文化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2
工業經濟是我區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工業經濟的發展關系到我區社會穩定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大局。只有大力抓好工業經濟,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努力實現兩個率先,才能牢牢確立我區在蘇南經濟板塊中第一集團軍的地位,才能真正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實處,實現富民強區的宏偉目標。發展經濟,人才是關鍵,產業人才隊伍對我區的工業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子信息、機械冶金、化工新材料、紡織四大行業經濟總量占我區整個工業經濟的80%以上,是我區的經濟支柱產業,并且是我區人才較為集中的行業。目前,我們對這四個行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支柱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劇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我區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對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人才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我區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十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引進培養和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先后出臺了人才開發、人才引進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對引進人才在戶籍管理、子女就學、養老保險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營造人才流動的寬松環境,在政府的大力倡導下,人才的柔性流動機制逐步形成。特別是《關于加快構建教育、衛生、電子信息、機械冶金、化工新材料、紡織、建筑、農業八大人才高峰的實施意見》(武政發[20xx]70號)文件的制訂,明確了我區”十五”期間構建八大行業人才高峰的目標,全區上下對人才意識的重視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加強人才環境建設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良好的創業環境、優惠的政策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人文環境正在我區形成。
2、用人單位主體地位日益突出,引才育才用才機制逐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倡導和市場競爭的壓力之下,引進和培養人才已成為企業謀求生存和發展的自身需要。企業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引進人才和引進智力、資金有機結合的多種方式和途徑,如“項目招標”—通過新品開發或技術改造項目的公開招標實現引資和引智相結合;“技術入股”—專業技術人員以其技術入股企業,從而吸引和留住人才;“筑巢引鳳”—建設企業“一站兩中心”,為專業技術人才發揮才能提供良好的條件;“中介作媒”—通過區人才交流中心代理人事管理和人才招聘等。這些辦法切合企業實際,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留住人改造才和用好人才,許多企業采用崗位工資、項目提成、股權獎勵等多種方式搞活分配激勵機制,提高對企業有突出貢獻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收入分配水平。另一方面,積極輸送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高層次培訓,提高和更新現有人才的知識水平;對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專業技術人才委以重任,高學歷、年輕化的專業人才已經在許多企業的經營管理、新品開發、市場營銷等關鍵崗位上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人才隊伍總量逐步增加,素質不斷提高。由于政府的扶持和企業的重視,我區的人才環境已日益完善,四大行業的人才總量得到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接受調查的3429家企業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0393人,則全區企業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總數應在2.5萬人左右。近幾年來,企業擁有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以每年4.8%左右的速度遞增,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占職工總數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如機械冶金行業專業技術人才占職工總數的比重由1999年的10.2%提升到目前的14.6%,電子信息行業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重由1999年的11.7%提升到目前的16.6%,反映出我區產業職工隊伍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人才狀況的改善不僅有量的增加,更有質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人才隊伍的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職稱層次的提高和年齡結構的優化。接受調查企業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有61人,占0.3%;本科學歷有1290人,占26.3%;大專學歷有2814人,占13.6%;高級職稱有271人,占1.3%;中級職稱有1210人,占5.9%;初級職稱有4655人,占22.8%。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人才的總量和比重都有所提高。從年齡結構看,四大行業45歲以下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已占到65.8%,呈現出青年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青年骨干挑大梁的可喜局面。
二、我區支柱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認識到,近年來在四大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尚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和新興專業人才依然相對不足,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供求矛盾仍然突出,企業科研生產所需的大量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仍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例如:
(1)受交通地理因素影響,引進和留住人才缺乏區位優勢。我區與常州幾十年同城,以至于我區城市化進程相對滯后,特別是鄉鎮的城鎮化建設同發達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各項社會配套設施相對匱乏,引進的'人才難以參加必要的社會活動,難以獲得進一步自我提高和發展的途徑。
(2)用人單位(企業)缺乏足夠的對人才的吸引力。企業是各類產業人才施展才能的舞臺,但是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經營狀況一般的原區屬企業普遍反映,近兩年來本科生很難招到,尤其是招不到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高素質、高學歷人才嚴重匱乏。目前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就業取向已發生很大的變化,一般都將收入水平、發展和穩定狀況作為重要因素,一般性的工業企業難以成為大學畢業生的首眩一些在鄉鎮企業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則抱怨培訓機會少,專業技術人才自我發展條件差。
(3)分配機制不活、工資偏低。由于種種原因,我區企業的工資水平同上海、無錫、蘇州存在較大的差別,對于各種人才資源來說,在現有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高的工資待遇無疑具有更大的誘惑。面臨人才的競爭,企業若以高薪招進人才,則企業內部現有的技術人才容易產生不穩定情緒,若拿不出更優越的條件,一些高級人才和一些新興專業人才很難引進來。一些專業技術人才和大學畢業生即使引進來后也不易安心工作,人才流失嚴重。在我區的一些鄉鎮企業,好不容易花高薪引進一些外地的專業技術人員,但其后由于交通不便、婚戀家庭以及繼續教育等方面的困難而呆了一兩年就遠走高飛了。
(4)、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還不能更有效地促進高層次人才的集聚。人才流動還受到計劃經濟時代一些老的政策的限制,我區一些政策上對引進人才上還存在一定的門檻,例如養老保險等方面。
2、經營管理人員隊伍綜合實力不強,相當一部分企業家缺乏戰略眼光,缺乏現代企業運作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從總體上看,我區企業家人才隊伍建設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理論功底扎實、管理能力高超、國際視野開闊、實踐經驗豐富、經營業績卓著的企業家數量不多,企業經營者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從我們這次調研的情況來看,只有少數企業推行了職業經理人和現代企業制度等一些現代經營管理的理念;而更多的銷售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則仍然實行傳統的管理模式和傳統的產品推銷方式,資本運作和市場營銷策劃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尚未推開;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仍以家族式經營為主,沒有考慮到企業的長遠發展規劃,很少考慮通過引進一些經營管理人才來管理和發展企業。大部分企業引進人才時僅考慮專業技術人才,而輕視了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因此,如再不切實重視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我們有相當數量的企業要謀劃更長遠的發展將會缺乏后勁,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將成為影響我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3、各類職業技術人才短缺,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有待改進。談及人才,人們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只有高、精、尖的專業技術人才才是人才。但事實上,即使是最富創造性的發明、最先進的設計,也只有經過高素質的技術工人的手才能最終變成完美的產品。隨著我區現代制造業基地建設步伐的加快,各類職業技術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職業技術人才的緊缺程度已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專業技術人員。一是觀念問題,受傳統擇業觀念的影響,仍然有不少人輕視職業技術教育,不愿當一線技術工人。二是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機制不夠靈活,與企業生產實際的結合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學校、企業之間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學方式、實習培訓等方面都有加強合作的要求,但由于受體制、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息溝通、合作辦學的途徑和方式。
三、進一步加強支柱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措施
根據武政辦發[20xx]70號文件,明確了我區支柱產業在“十五”期間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加大四大行業人才資源開發力度,使四大行業人才資源總量以高于其他行業的速度穩步增長,質量顯著提高,結構明顯改善,效益不斷增強。“十五”期間,在四大行業聚集起具有一定規模、綜合實力較強、在常州地區處于領先地位的高層次人才群體(包括專業技術人才群體和經營管理人才群體),形成我區產業人才高峰。到20xx年,四大行業人才資源總量爭取達到3萬人規模,年均遞增5%以上,其中高層次人才爭取達到1000人,年均遞增14%以上。根據這次調查的現狀,同目標任務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要實現這一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困難。為了實現區委提出的“武進要做‘兩個率先’的先行區,三年再造一個新武進”的宏偉目標,必須堅定加緊人才隊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實行“經濟發展、人才先行”的方針,確保經濟發展擁有足夠的人才保障。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1、進一步做好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和新興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1)、充分認識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大力引進各類人才。加快現代制造業基地建設是我區經濟發展的立足點,沒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產業人才群體,就不可能有高度發達的現代產業。我區應把工業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整個人才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大力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職業技術人才以及各類緊缺人才,營造產業人才集聚效應。
(2)、創新和完善現有分配制度、激勵機制,確立人才資源通過市場配置的主體地位。要遵循市場規律,發揮市場機制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遵循價值規律,按市場價位合理確定專業技術人員的工資水平,遵循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以業績考核為基礎的薪酬體系,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分配水平。進一步完善技術入股等要素分配辦法,實現多種分配激勵措施的優化組合。
(3)、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重點培養工程,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力度,要認真做好拾333”工程、常州市“831”工程和我區“515”工程后備人才培養工作,電子信息業認真實施“IT高層次人才工程”,機械冶金行業實“四個5工程”和“1252工程”,化工新材料行業實施“產學研聯合人才開發工程”,紡織行業實施“3521人才開發工程”。確保四大行業有足夠的人才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要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力度,大力倡導學習型企業活動,全面推行以提高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重點培養有發展前途的中高級人才。可以根據行業發展需求舉辦高層次人才研修班,邀請企業界知名人人士作專題講座,鼓勵現有人才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學歷層次、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2、轉變觀念,營造環境,大力扶持、培養和引進經營管理人才。
(1)、調整完善企業經營環境和人才政策,營造有利于經營管理人才發展的良好平臺。要使經營管理人才在武進確實能有所作為,要使其感覺到在武進更能發揮其作用,能成就更大的事業;要制定更加優惠的創業政策,吸引和鼓勵優秀企業經營人才和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到我區創業;要為企業經營管理者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和完善聯系制度,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在全社會范圍內倡導
企業家精神,樹立企業家的崇高形象,形成人人尊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處處愛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社會環境,為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
(2)、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后備人才隊伍的引進和選拔培養。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一些素質不高、不適應要求的人員會不斷被淘汰,而一些優秀人才也將隨著機制的完善而不斷脫穎而出。但優秀人才的涌現需要有一支龐大的后備隊伍作支撐。因此,加強對后備人才的選拔培養是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充分發揮人才市場選人的優勢,擴大選人視野,把那些素質較好、潛力較大、市場需要的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選拔出來;另一方面樹立人才培養投入是最具有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的生產性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觀念,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對企業后備人才隊伍的系統培訓,通過開辦MBA等各類研究生班、送高等院校深造等多種形式,促進企業后備人才的成長。
(3)、加大培訓工作力度,全面提高經營管理人才素質。加大現有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經營管理能力,切實改變一些企業家族式經營、家長式管理的狀況,全面推行產權明晰、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3、利用優勢,加大力度,吸引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
我們要抓裝大學城”建在武進城區的機遇,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利用這一優勢,為我區培養和輸送適應企業需要的高素質的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政府相關部門要發揮宏觀協調職能,定期和不定期組織企業和學校間的合作,明確對我區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人才培養的類型和方式,建立企業、學校、政府三方面聯系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和校企合作,提高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3
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席技師推薦選拔工作是我省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大力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今年,省上分配我縣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席技師各5個名額,最終我縣僅2人通過省有突出貢獻專家評審,首席技師全部落選。從推選結果來看,我縣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但高層次拔尖人才匱乏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加大投入,完善人才選拔、培訓機制,為推動全縣提速轉型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縣人才資源總量達37496人,技師以上1850余人,但高層次拔尖人才卻相對不足,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12人,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4人,縣管拔尖人才被納入省農業專家服務團專家13人,此次推選工作更體現出這一問題。
一是行業發展不均衡。從申報范圍來看,農、林、水、果行業8人,教育系統2人,交通、陶瓷、文物旅游等方面各1人,煤炭、水泥、鋁業等傳統產業方面無一人申報,裝備制造、食品加工、醫藥等新興產業也缺乏領軍人才。
二是高層次人才較少。我縣累計已評選縣管拔尖人才共253人次,具備省有突出貢獻專家條件的人卻太少,省首席技師的申報人數更少,只有2人。
三是縣管拔尖人才實力不強。我縣申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的13人中,多數人員獲獎層級較低,部分個人獎項排名靠后,還有一些是5年以前的獎項和業績。申報省首席技師人員業績不顯著,均未通過省委人才辦評審。
二、培育高層次人才積極因素初顯,但人才建設任重道遠
這次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席技師推薦選拔工作中,我縣申報總人數達15人,較往年明顯增加,通過評審人數也首次達到2人,這在除西安外的其他地縣也是少有的。特別是個別單位拔尖人才集中出現,今年通過評審的2名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其中1人來自縣公路局,目前,全縣累計共有14名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其中有3人出自公路局,2人為在職路橋專家。在看到這些積極因素的同時,我們還應清醒認識到,我縣人才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人才觀念淡薄,對高層次人才重視不夠。許多單位和領導對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性認識很明確,但面對企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和人才發揮作用的長期性,又出現了“葉公好龍”現象。部分單位安于現狀,有的認為暫不需要高層次人才,高層次人才不如一般人員好用、好管理;有的認為最需要的是資金,不是人才;有的說,企業不景氣,引進人才也留不住。這些長期存在的認識誤區嚴重阻礙了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二是體制不活,運行機制不夠健全。我縣人才隊伍建設實行縣委統一領導下的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體制,建立健全了領導小組和工作機制。但在具體工作中,個別部門主動性不夠,甚至存在被動應付的現象,沒有形成工作合力。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受編制、經費等因素限制,優秀人才引進也比較困難。
三是人才投入少,工資待遇低。我縣人才工作經費投入相對較少,部分單位財力不足或重視不夠,相關待遇較低影響了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我縣大部分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少,高新技術少,缺少大型支柱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強有力的吸引人才載體,也缺少能使人才充分發揮才能的平臺和空間。企業拿不出高工資、好待遇給人才,就難以吸引人才、難以留住人才。
四是教育培訓不夠,人才培訓機制不健全。近年來,除教育、衛生行業的高層次人才繼續教育培訓比較多外,其他行業的繼續教育培訓都比較少,不同程度存在“實用主義”的問題。部分單位認為培養人才花費物力、人力、財力,而且不一定留得住,不愿意在人才培養上多投入,存在“多使用、少培訓”或“只使用、不培訓”的現象。這些嚴重影響了我縣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是造成高層次人才隊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的原因。
三、外引內聯,加快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步伐
一要加大引進人才力度。可采取特事特辦的辦法,對引進的人才,在個人職稱評審,配偶、子女就業及隨遷子女入學等方面要優先考慮。企業等用人單位可實行多元化分配機制以更好地吸引人才。各級政府要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對引進的`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正高級職稱的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且具有博士學歷或研究生學歷的人才給予一定數量的安家費。對一些特別優秀的人才在沒有編制的情況下可先安排工作,享受正式人員同等待遇,隨后積極創造條件妥善安置。還可以參考招商引資的做法對引進了重點人才做出貢獻的中間介紹人予以獎勵,鼓勵人人參與引才。
二要加快現有人才培養。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加快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整合全縣培訓資源,廣開培訓渠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著力提升人才素質。積極協調省內外高校,在我縣開辦培訓基地,邀請知名專家教授到來銅開展培訓、傳授經驗。建立____重要高層次人才脫產培訓制度,每年安排拔尖人才脫產培訓3個月,對重點拔尖人才定期安排外出學習考察等,力爭在一個任職期內使全部縣管拔尖人才輪訓一遍。
三要大力興辦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技術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實施“訂單式”培訓,培養“適銷對路”的高技能人才,使職業技術教育成為技術人員的搖籃。____職業技術學院可開設水泥、蘋果等相關專業,培養適合____發展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發揮____工業技術學院作用,把我縣建成西北煤炭基層人才培訓基地。各區縣職業技術學校,要依托地方特色資源,培養適用專業人才。
四要增加人才工作投入。增加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引進、培養、資助、獎勵各類人才。探索建立政府推動,政策引導,走向縣場化的運作模式,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投入機制,使各類人才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五要擴大宣傳,形成惜才重才的良好氛圍。要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在媒體上的宣傳,調動各類人才積極參政、議政,成為黨委、政府的“專家智囊團”。要在組織上多關愛、政治上多關心,生活上多關懷人才,激發各類人才投身____、建設____的熱情,營造人盡其才、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4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全面推進高質量的素質教育,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育人才隊伍的支撐。南京教育名城建設的要求,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高度重視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為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加速實現“兩個率先”培養造就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建設者。
一、南京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
到*年底,全市共有學校(幼兒園)1241所(不含部省屬學校、部隊院校以及技工學校等),在校學生85.3萬人。全市共有教職工6.9萬人,其中專任教師5.5萬人。近年來,南京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成效有:
1、黨管人才工作機制基本確立。近年來,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把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教育發展戰略的優先位置,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積極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大力實施干部聯合公選、干(來自)部交流鍛煉、“四五園丁工程”、“千名教育碩士工程”、教師校長境外培訓、新教師“凡進必考”、農村教師“優崗計劃”等一系列創新舉措,逐步建立健全起教育人才選拔、使用、培養和激勵機制,使全市教育人才的數量質量、專業素養、屬性結構、工作狀態不斷改善,已基本適應當前教育事業發展需要。
2、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明顯提高。通過積極推進干部公開選拔、大力加強能力素質建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強人才培育、積極優化人才激勵措施等工作,傾力打造一支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高水平、高素質的教育管理者隊伍,南京市堅持以戰略眼光、國際視野、實踐鍛煉來培養教育管理人才、加強教育管理者隊伍建設的一系列舉措在省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產生了良好反響。全市已有近千人通過“公選”、競爭上崗走上教育領導崗位,其中絕大多數“公選”、競爭上崗的干部成為教育教學和管理方面的'佼佼者。
3、教師人才高地基本形成。通過實施“四五園丁工程”,培養出一大批德藝雙馨的骨干教師。目前教師學歷達標的平均水平幼兒園為96.84(比“九五”末高2.3個百分點);小學98.8(比“九五”末高2.2個百分點);初中95.5(比“九五”末高4.3個百分點);高中91.3(比“九五”末高12個百分點)。全市目前還有1200多名中小學教師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其數量超過全省其他城市的總和,在全國同類城市名列前茅。全市現有省級特級教師148人(在職81人),在職名校長、名教師113人。每年還選拔近百名教師赴境外進修深造,并已有114名教師取得國際英語教師任職資格。通過“十五”的努力,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升,為全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十一五”南京教育人才建設目標任務
1、“十一五”南京教育發展目標:“十一五”期間,南京要圍繞“建一流教育,創教育名城”總體目標,率先發展、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為加快富民強市,推進“兩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到*年,全面達到全面小康社會階段的教育發展指標,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到20xx年,教育發展主要指標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同期平均水平,基本建成“歷史積淀深厚、質量水平一流,名校名師眾多,風格特色鮮明”的教育名城。12
市縣區高素質教育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2、“十一五”南京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十一五”期間,南京教育培養目標要努力凸顯三大特征:一是具有“現代公民”的特征。切實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強化德育工作的實效,努力使全體學生都能夠成為具有現代意識、現代科學人文素養、現代文明行為的現代公民。二是具有“國際通用”的特征。注重在全球化視野下培養人才,為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眼光、通曉國際知識的國際通用型人才奠定基礎。三是具有“一精多能”的特征。適應現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讓一大批學生成為基礎寬厚、素質全面、精通一個領域、兼備多種才能、具有“創業創新創優”精神的人才資源。
3、“十一五”南京教育傾力打造的三支教育人才隊伍
(1)、師資隊伍整體素質領先全國。全市中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小學教師比例,*年達到65,20xx年達到80以上;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初中教師*年達到60,20xx年達到70以上;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高中教師,*年達到10,20xx年達到12。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年達到40,20xx年達到50以上。
(2)、實施“教師興校”、“人才強教”戰略,彰顯師德建設特色。進一步完善師德教育、評價、考核、獎懲機制,并發揮積極作用。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數量適當、結構優化、充滿活力、適應教育現代化需要的教師隊伍。加強和改進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開展師德建設,教育和引導廣大教師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勤奮敬業,遵紀守法,愛崗愛生,為人師表。
(3)、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不斷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繼續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從*年開始,中小學新進教師全面實現本科化。繼續鼓勵在職教師攻讀教育碩士。大力加強教師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機制,精心組織開展教師培訓活動,不斷優化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深入開展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提高教師教學的專業技能。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5
名稱:關于建筑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調查人員:王兆國
起止時間: 10月22日至10月29日
關于建筑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筑業得到迅速發展,建筑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及人才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建筑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已有很大提高,體現在各類從業人員中工程技術人員所占比例逐年增長,說明建筑業人員的職業結構更趨合理,建筑業正逐步向技術密集型和管理型發展。
盡管建筑業從業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比例在逐步增加,建筑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較大提高,但如果把大量的流動農民工計算在內,建筑業仍然是一支勞動密集型的隊伍。在管理人員中,既無學歷又無職稱的人員仍占較大比例,專門人才年齡斷層、老化的現象也依然存在。與其他行業相比,建筑業隊伍素質依然很低,科研規劃、勘察設計及房地產行業隊伍素質明顯高于建筑業。
作為著名的建筑之鄉,我們肥城市陸續提出了做大做強建筑業的發展思路,隨著新業從業人員將出現重大結構調整。建筑業人才教育培訓將擔負著為整個行業發展材料,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建筑業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新情況,都意味著建筑提供人才保障的艱巨使命。10月22日至10月29日,我們培訓中心組織了專業教師先后對本市的五家建筑施工企業、租賃公司進行了建筑行業人才隊伍工作調研,通過工作座談,向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技術人員了解具體情況并征詢意見,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調查時間: 10月22日至10月29日。
調查地點:本市。
調查對象:單位主要負責人、技術人員、操作員。
調查方法:工作座談,現場調研。
調查人:王兆國。
一、我市建筑業人才隊伍現狀
目前,肥城市共有總承包、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496家,成建制勞務分包企業269家,據不完全統計,各類建筑業從業人員近12萬人。全市建筑業從業人員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建筑企業負責人及高層管理人員素質亟待提升。我市建筑企業大多是鎮辦或村辦建筑隊伍發展而來,雖然經過主管部門的鼓勵與扶持,大多經過了改制,但企業負責人及管理人員學歷普遍不高,未經過專業教育培訓,適應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能力不強,發展創新動力不足。檢查中發現,全市持證上崗的企業經理123人,持證上崗率僅為29%。
二是建造師考取人數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缺口。我市目前注冊一級建造師159人,注冊二級建造師2394人。已注冊的建造師中,還有相當比例分布在房地產、勘察設計、監理、園林綠化、水利、公路等企業中。隨著項目經理向建造師過渡期限的臨近,與我們估算建筑企業共需4500名建造師的目標仍存在較大缺口。
三是關鍵崗位教育培訓取得顯著成績。顧名思義,關鍵崗位人員是工程建設的關鍵點,他們的從業素質及技術能力水平對工程的安全、質量至關重要。多年來,我們牢牢把握“培訓是基礎、證書是手段、準入是目的、驗證是保證”這四大環節,認真扎實地開展關鍵崗位培訓及繼續教育工作。全市目前關鍵崗位持證人員15854人,其中施工員4605人,質檢員2586人,預算員1490人,安全員2270人,材料員2301人,機管員1423人,其他1179人,持證上崗率達81%。
四是技術工人的持證上崗率相對較低。肥城市地處內陸地區,本地人員中從事建筑業務工的人員較多,但目前各建筑業企業使用的務工人員多為外來務工人員,人員流動性非常大,存在很多證書在,人員已經離崗多年的情況,導致建筑業企業進行技術工人培訓和考試的積極性不高。經統計,在各類建筑業崗位人員中,我市技術工人持有職業資格證書人數13000人,比例僅為28%。
二、加大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和措施
在市場競爭中,人才是企業戰略資源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因素。源源不斷地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具有蓬勃創新精神的專業技術人才,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前途,關系到我市建筑業的未來。同時,人才的培養,不僅包括“高學歷、高技術”崗位,也包括一些基礎性的崗位,在勞動密集型的建筑企業尤其如此。建筑業的發展既需要會技術,懂經營,擅管理的高層次人才,也需要技術精練、業務突出的技工隊伍。要逐步建立高層次管理人員為龍頭,建造師、關鍵崗位人員為骨干,高素質技能工人為主體的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
(一)加大人才引進與培養,應對專業技術人才分流問題。肥城市房地產業發展迅猛,大量工民建專業技術人才轉投房地產開發公司,再加上一些建筑業企業經理經營思想陳舊,對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重視不夠,且建筑業從業環境苦、臟、累,能提供的待遇也不高。導致普通高等院校的畢業生不愿意進入建筑業企業成為普遍問題,建筑企業發展存在人才斷檔現象。我們重點引導建筑業企業樹立“以人為本、人才興業的觀念,實施人才開發戰略。在引進人才能夠做到重金引才、重視育才、重在留才。要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宣傳、發動,提高企業對培訓工作的重視,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貼近企業就近培訓,降低企業的費用支出。全面提高培訓質量、保證學員學以致用,作為開展崗位培訓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以培訓對象為著眼點,選準培訓內容,強化培訓考核,有的放矢的開展培訓。
(二)以山東魯泰安全技術培訓中心培訓基地為依托,重點開展技能工人培訓與鑒定。,魯泰建工集團投資興建了安全培訓教育基地。現已全部交付山東魯泰安全技術培訓中心管理與使用。目前已經建成1300平方米的教學樓,有各種規格的教室10間。其中大講堂可容納200多人,普通教室50人。可滿足8個工種的同時教學,同時還配備了多媒體室、圖書室等教室供學員使用。設置有砌筑工、木工、抹灰工、鑲貼工、鋼筋工、架子工、電焊工、管道工等多個工種的實訓場地,每個工種能容納40~50人的'工位,同時能滿足1000多人的技能訓練和鑒定,設施、設備、材料齊全完備。已建成的標準化學員公寓可以同時容納300人食宿,并配有洗浴、娛樂室、醫務室等后勤保障設施。
良好的硬件設施為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和職業培訓的鑒定工作提供了優良的條件。提高建設勞動者的素質,科學合理配置建設勞動力資源,是社會、企業、職工三者共同利益之所在,是企業、職工在市場競爭中的需要,是把建筑業做強做大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需要。不加大從業人員的培訓,肥城的建筑業在國內外的建設市場競爭中將難以立。基于此,我們要進一步崗位技能鑒定工作,成立教育培訓領導小組,建立建筑職業技能崗位鑒定指導委員會,形成一個上下聯動、環環相扣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體系和責任體系,保證職工教育持續穩定的發展,作到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三)逐步提高教師和考評人員素質。教師是培訓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其思想道德狀況和技術水平對培訓工作影響很大。要充分利用威建集團公司內部專業技術力量強的優勢,從魯泰建工集團內部及省內外各大院校聘用一大批責任心強、專業技術水平高的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同時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技能考評隊伍,對業務素質、年度工作實績等任職條件進行定期考核,要求教師不斷進修加強學習,及時掌握行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提高綜合教學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教學水平高、敬業精神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與考評員隊伍。為今后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順利進行,提供可靠保證。
(四)轉變培訓及鑒定形式,使培訓鑒定更適應行業特點。建筑業是一支外向型隊伍,職工流動性大,難以集中培訓,針對這一特點,教育培訓工作在發揮各類建筑學校培訓基地作用的同時,更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過去大家對函授培訓、業余學習持懷疑態度,拘泥于按照常規辦學,要通過不斷實踐,經驗積累,摸索適合我市建筑業特點的培訓形式。重點實現“三個靈活”,一是培訓方式上靈活。采用函授與面授、脫產與業余、集中與分散、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多種培訓形式,在函授培訓、業余學習中,注重加強檢查,要求學員自覺地、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在鑒定工作中,針對具體情況使用分別采取“專設工位鑒定”和“現場工位鑒定”兩種方式。二是培訓時間上靈活。利用冬訓、下雨天或晚上的時間,或者利用工程的檔期培訓,努力解決工學矛盾。主要利用春節前后近兩個月的時間較為系統的進行理論培訓,然后根據各地的工程進度,分期開展鑒定。三是辦班地點上靈活。采取“后方學校培訓和前方現場培訓相結合”的辦法,靈活機動地舉辦各類培訓班。
(五)不斷完善教育培訓及鑒定工作運行機制。一是要明確約束機制。要通過資質年檢、持證上崗檢查等有效手段,對建安企業參加培訓的各個工種提出明確年度培訓計劃和培訓規劃。與各市區主管部門簽訂職業技能培訓責任書,將培訓計劃納入企業考核內容,完不成年度培訓計劃的單位不得評為先進集體,分管負責人不得評為先進個人,企業資質年檢不予通過,更不能晉升資質等級。二是建立市場調節機制。通過實行職業技能證書制度,建立勞動力資源的合理的市場機制,合理配置生產力要素,改變過去“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傳統做法,打破工種的限制,針對企業的需要,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提倡一專多能。一方面解決企業的需求,同時不少工人持有雙證,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競爭力,達到建筑業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的目標要求。三是完善激勵機制。每年度對培訓鑒定工作進行評比,對在辦、教、學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教育培訓工作者予以獎勵,以此來調動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此外要通過舉辦技能比武來激發廣大青工的積極性,推動培訓、鑒定工作的開展。
以人為本,重視人才是建筑業發展的重點,重視與加強建筑業教育培訓工作應成為行業主管部門和建筑業企業共同關注的熱點,雙方共同努力,進一步教育培訓與技能鑒定,才能為做大做強肥城建筑業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02-01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07-25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02-26
基層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1-18
基層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03-10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精選15篇)04-07
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11-27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5篇02-02
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