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才需求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1
一、調研目的和方式
調研目的:近年來制藥行業發展迅速,為了更好的使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適應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優化專業建設方案。我們進行了調研活動,了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藥物制劑技術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的變化趨勢,及時掌握市場需求信息,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專業培養目標,使本專業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的應用性技術人才。
調研對象:藥物制劑技術專業往屆畢業生用人單位領導、人事管理部門、生產技術人員。
調研的方式: 有電話訪談,走訪企業,并與相關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座談,畢業生跟蹤調查、座談會、文獻檢索、網站查閱等。
二、對藥物制劑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
制藥行業是關乎全國人民健康的支柱產業。藥物制劑專業培養具備藥學、藥劑學和藥物制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能在藥物制劑和與制劑技術相關聯的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技術改進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隨著制藥產業的飛速發展,對各種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急需大量的研發、生產、管理、銷售、服務一線應用性技術人才。“人才是最高貴的資源”,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必須了解市場、適應市場、依托市場和開發市場,才能培養出適應和滿足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的人才。
1、人才需求及層次結構要求
通過對專業調研表、專業人才需求表的分析,發現目前制藥企業最緊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種:
1)誠實守信的專業復合型人才,
2)有創新精神的高級技術人才,
3)各技術等級的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術工人。
專業人才層次結構要求為:15%的企業需要本科及以上的人才,77.2%的企業需要高職高專及以上的人才,6%的企業只需要中職的畢業生,1.8%的企業目前暫無打算。
2、職業崗位需求
通過對專業調研表、專業人才需求表的分析,發現學生就業的范圍比較廣, 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藥廠生產操作、質量管理與控制、研發、工藝設計與改造、醫院藥劑科,除此以外,還有少部分的學生選擇了產品營銷等方向,但都與藥劑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
3、職業崗位能力需求
調查結果發現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具體如下:
1)基本應用能力:掌握計算機應用、英語閱讀等基本能力,取得計算機一級證書、英語A(B)證書或更高四級證書。2)專業核心能力:在掌握基本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基本工藝流程的操作、質量控制及現代技術應用能力,取得中藥制劑員中級工證書或中藥檢驗員證書等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資格。3)專業外拓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和本專業外的知識能力。4)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5)人際關系協調能力。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學生流動性大的問題,更應該重視培養腳踏實地、能說、能寫、能講、能協調、能鉆研、能做人的技術型和實用型人才。
三、對專業建設提出建議
調查表中企業有關技術管理人員對本專業的建設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和意見:
1、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的培訓和考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加強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加快知識的更新,一方面對開設的專業課程進行內容的調整,增加對專業相關案例的剖析和點評,使學生及時了解實際工作情況,為今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3、在專業知識、能力、素質培養方面,建議本專業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特別要加強制劑員的實際動手能力,加強藥物組方、加工性能等方面知識,適應制藥行業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四、調查結果對我們的啟示
通過本次專業調研、專業人才需求調查,我們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職業知識、技能,道德素養這三個方面,這些問題已成為影響畢業生向高層次發展和接受繼續教育的最大障礙。它也必將決定著本專業未來的發展前途,應在以下幾個方面
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學質量,加快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性人才。
1、重點在職業道德素質上下功夫,對學生跳槽問題頻繁挖掘原因,找出問題的所在。對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2、繼續推進培養人才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本專業畢業生的各方面能力,為推動制造業發展做出貢獻。
2、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課程結構,進行課程體系和內容改革:
(1)專業基礎課程應有機整合,突出項目導入的思想。
(2)專業課程與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機互動,做到相輔相成。
(3)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不斷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2
一、活動目的及意義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調查了解企業用人標準,最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時的要求,并及時反饋給學校,以縮短高等教育對社會的滯后,并希望此次調查結果能作為大學生在校間學習的參考,同時對畢業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二、活動實踐方法
20xx年7月11日至20xx年7月17日,我們實踐小分隊一行5人通過走訪鄭州市知名企業,各大人才市場,和網絡問卷三種方式開展此次調查活動,共發放12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0份,部分企業名單如下:
三全食品廠,河南普爾泰藥業有限公司,河南博奧基因芯片有限公司,河南百草元獸藥有限公司,鄭州上好佳食品工業有限公司,鄭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邦得化工有限公司,旺旺集團鄭州分公司,樂百氏(鄭州)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在調查到最看重畢業生的什么品質的問題時,調查結果如下圖:
綜上圖表所示:在品質方面,企業最看重的品質排在前三位的是:敬業,責任心,吃苦耐勞,然后依次是團隊合作精神,誠實,穩重扎實。很多企業都表示,相對于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企業更看個人的品質修養,有很多企業都不愿意招聘應屆畢業生,就是因為應屆畢業生對企業不負責任,不愿意從基層干起,不肯吃苦,頻繁跳槽,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認真學習自己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外,還應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培養自己的這些能力,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向學生多灌輸這方面的思想,營造這樣的氛圍,使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有責任心、腳踏實地的人。
(2)、在調查到目前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崗位中突出的問題有:的問題時,結果如圖:
說明:在其他一欄中,很多企業都反映大學生心態浮躁,不務實。
綜上圖表所示:在硬件方面,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崗位中突出的問題排在前三位是:實踐能力薄弱占39%,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的工作需要脫節占23%,技術知識不扎實和面窄分別占12%和11%,很多企業反映有的同學來單位實習,不認真、玩手機、發短信,有的甚至為了應付學校要求蓋個章就算完事了,所以在校學生要把握每次參加實踐的機會,尤其是學校提供的專業實習,畢竟這樣的實習太難得了,在校生同時要關注社會,拓展眼界,學校的課本知識和實際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實踐的同時,要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3)、在調查到對所持各種證書數量的看法如何:的問題時,大部分企業表示,只要有幾個核心證書就可以,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證書的數量多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有的企業甚至表示證書多并不是好事,這說明學生對自己沒有明確的定位。
(4)、在調查到對專業的看法:問題時,調查結果如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明顯的看出,能力是等于高于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在校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實際的生產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實際動手操作才能將理論與實際聯合起來,而這一過程有長有短,質量有高有低,這就需要能力,一種適應的能力,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的能力,一種學習的能力,一種創新再發現的能力,專業知識在這里也很重要,不能被忽視,尤其對專業技術人員,但對于營銷人員,這方面的要求可以弱一點。
四、企業對大學生的綜合評價
通過通過交流和問卷的形式,我們將企業對大學生提出的普遍存在缺點和不足篩選匯總如下(優點這里不給出了):
1、 實踐能力薄弱,工作能力差
2、 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心浮氣躁
3、 不務實,不愿意接受基層鍛煉,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4、 自身定位不準確,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學生就業質量,出現頻繁跳槽,從而責任心流失。
五、思考與建議
在調查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很真誠的給學校和在校學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們把共性的建議總結如下:
1、 明確自身定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我們調查的企業表示,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沒有明確自己的目標,從而就沒有為目標而積極的準備活動,因此企業希望大學生要有目標,有計劃,有行動,踏踏實實努力,一定有好結果。我們在這里給出職業規劃的四步走,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是職業探索即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看自己喜歡和適合什么類型的工作。第二步是外部世界,即了解各種職業所需要的學歷,自己的專業適合什么樣的職業,發展前景如何等等。第三步是決策,即綜合考察各方面對信息,確立適合自己的目。,第四步是行動,一切的選擇都是為了行動,要做行動的巨人,只有行動才會有結果。
企業建議,學校進行這方面的培訓從而引導學生,使其適合企業要求,使應社會發展。
2、 端正心態,以務實的態度對待工作
很多大學生自身以為懷才不遇,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工作表現的浮躁,不務實,投機取巧,任何成功都是點滴積累的結果,我們要從基層做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只要堅持,肯定會有成就的。
3、 提高實踐能力,不斷積累經驗。
企業總反應學生的實踐能力差,所學知識與實踐脫節,希望學校多組織些與專業知識的實踐活動,并經常與企業聯系,及時了解該行業發展動向,及時調整專業設置,課程結果和內容,保持讓我們的教育體系不落伍。而學生要抓住實踐機會,所跟師傅和老師學習經驗,同時自己也要課外多擴充相關專業知識,擴大眼界。
4、提高綜合能力,挖掘自己潛力。
企業提到的自身能力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工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就是要求我們要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和進取心,有不斷完善自己的欲望,只有這樣人才能不斷進步。
5、注意心態的培養。
大學生容易出現的心態問題是浮躁,不穩定;對待就業心態不正確;實際工作中,愛面子,放不下身段做事等。
六 、總結:
此次社會實踐我們基本完成了任務,實現了預期的目標。以上的這些信息,是我們一點一點的積極探索出來的。由于我們能力有限,表格的制作及分析方法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只能作為一種參考。隊員每天都做的很認真,也很辛苦,這是我們這幾天共同努力的結果,也非常感謝那些積極支持我們的公司,給了我們這么多建議,也同時感謝讓我們吃閉門羹的企業,他讓我們懂得,人生是有坎坷的,我們要以正確樂觀的心態面對,希望這次的調查結果會給隊員或在校學生一定的啟示及指導,盡我們的一點微薄之力。愿大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夠有所追求,有所發展。
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二
第一部分調查背景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深,以及中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營銷這一專業也日趨熱門。在全國范圍內,幾乎每一所高校均開設了這一專業;這種快速增長導致了行內就業時競爭激烈,一次就業難度增加。同時,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市場營銷專業的畢能否勝任日常有關營銷工作,具備一定職業素質呢?學校的培養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呢?帶著以上的問題,我們工商管理系對用人單位進行了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為接下來要進行的市場營銷課程改革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
1、企業背景信息
2、企業人才資源現狀
3、請企業對調查項目選項作選擇
第三部分調查說明
1、調查總體
調查總體界定為我校09級學生能調查到的所有的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鑒于市場營銷學生的畢業去向未必和專業完全對口的問題,我們也調查了部分沒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
2、調查實施
采用結構式問卷進行送發。問卷由封閉式和開放式題目構成。對于其中兩個需要排序的題目,我們采取了賦分統計的方法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調查從20xx年2月1日開始,至20xx年3月8日結束。
3、問卷回收
本次調查統計共回收有效問卷427份,個別問卷存在某個別題空答的情況,我們統計時對空答的題目不算入統計。
第四部分調查結果
1、企業背景信息
1、1企業業務領域集中在商業和IT業,服務行業所占比例大
所調查的企業中,181(44%)家企業屬于商業領域,108(25%)家企業屬于IT業,其他領域占了25%。金融、證券、保險業、外貿代理業、農業、旅游業6項一共占了16%。
在收回的問卷中,171家企業屬于服務業(43%),其次是制造業68家(17%),貿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業25家(6%),物流業5家(1%)。調查現顯示,服務業以絕對優勢位居第一。
1、2企業性質方面民企和個體占絕大部分,絕大多數企業人數在500人以下。
所調查的問卷中,有171(47%)家企業屬于民企,135(37%)家企業屬于個體。國企12%,三資4%。從大環境來看,在這個多種企業性質共存的社會里,民企和個體的數量正在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考慮到我們學生是高職畢業生,很多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單憑我們學生不一定能聯系上相關人員進行調查。學生目前實習所在的企業,也以民企和個體為主。
2、企業人才資源狀況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人才為主
所調查企業人員的學歷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人員占80%。其中本科346人,專科357人,總數相差不大,高中相對較少,有255人,專科學歷的人是最多的。碩士、博士、博士后總共占20%,其中碩士116人,博士66人,博士后50人。由此可見,企業所需人才中,絕大多數都是本科或者專科人才。
2、2企業對市場營銷畢業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數企業反映畢業生僅有書面知識
在肯定畢業生的企業中,有14%的企業認為市場營銷畢業生能夠勝任較高級的工作,表現出專業的水平;12%的企業認為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畢業生實際能力更強。
企業認為市場營銷畢業生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畢業生僅有書面知識,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3約六成企業認可市場營銷畢業生各種資格認證。
調查顯示,59%的企業認可各種資格證書的。其中39%的企業認為各種資格認證能夠幫助他們培養和選擇相關層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業認為各種認證名不副實,沒有反映出相應的專業能力。
通過上述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的總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從企業背景信息分析市場風向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可以把握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出最具潛力的就業領域,如服務行業中的中低端,商業、IT業這些領域涉及范圍廣,人才需求量大,是就業機會最大的領域,這是市場自身發展規律和供求關系的客觀反映。根據市場營銷人才需求的調查結果表明:大量的企業急需一線的既掌握相關市場營銷知識又具備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廣大高職畢業生應及時分析,把握這種趨勢,更好地調整就業取向,實現順利就業。
2、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脫節,必須進行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的改革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量企業急需一線市場營銷人才,而正真能勝任相關崗位工作的畢業生數量不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間實踐量不夠,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調整要著眼于社會需求,要避免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脫節。要繼續加強外語,國際業務方面內容的課程教學。其次,從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學內容上,要摒棄陳舊的教學內容,注意知識的更新;要改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做法,把傳授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及探索和檢驗知識的方法相結合,并在課程內容中融入有關創造知識的教育;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則是要改變過去的被動灌輸方法,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潛能,重點加強對于進行創造性活動有關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變學生忽視基礎理論學習的傾向,提高學生學習基礎理論課的興趣。
對于基礎性和專業基礎性課程,在遵照教育部規定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對專業的2+1培養方案,大部分課程應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傳授。而英語的教學需要在各個環節不斷加強,保證每個學期均有英語教學,其中重點在貿易英語會話及英語談判的教學,一些專業課。
最關鍵的一點是學生必須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為滿足社會對市場營銷人才的實踐操作技能的要求,應積極增加專業實踐教學的投入和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通過設立與之相契合的特定場景或案例的方式,創造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環境,做到對癥下藥,增加學生在特定環境下的應變能力與操作能力,同時還可印證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
3、進行專業的職業證書培訓
很多企業表示更加看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綜合能力,不太看重學生手中的各種資格證書。但近六成企業還是認可學生的資格認證證書的。我們要做的關鍵是要提高資格認證的含金量,使職業資格證書能夠代表學生真正的能力和實際水平。
目前社會上各種資格認知機構名目繁多,魚龍混雜,證書和實際能力不成正比,這些現象使一些企業對資格認證的含金量持懷疑態度。學校應該推薦學生參加權威機構或部門的認證考試,同時做好相關的培訓輔導工作,使學生真的能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3
一、法律事務專業的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為公檢法、基層法律服務機構、街道社區、律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政府機關等部門的一線工作崗位,培養能從事法律服務、司法文秘以及司法行政輔助管理等實際工作,本專業以培養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思想品質、高尚的職業操守等職業素質,掌握基本的法律專業知識以及必要的管理知識,具有法律事務咨詢、法律文書代書、民間糾紛調解、訴訟業務代理、公司法務和房地產法務處理等職業能力,能夠勝任基層法律事務一線工作崗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這主要任務。
司法助理專業主要面向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及其他企事業單位法律助理崗位,培養具有從事司法助理工作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具備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律師助理、企業法律服務人員等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熱愛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結協作精神,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法律文秘專業主要面向法院書記員和其他企事業單位法律文秘崗位,培養具有法律基礎知識和現代文秘工作基礎知識,具備從事法院書記員和其他企事業單位法律文秘工作所需的庭審記錄、法律文書寫作、應用文書寫作、中英文錄入等職業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法律事務專業設置條件
河北省現有1064個鄉、910個鎮、229個街道辦事處,僅在社區、鄉鎮司法助理崗位上,人才需求應在1-2萬人。該專業人才需求量大,就業前景良好。幾年來擁有該專業的職業院校,就業率一直都保持在85%以上,專業和層次對口率也達80%以上。我院領導十分重視法律事務專業的申報和建設,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專業必將為張家口市特色專業建設項目。
我院20xx年欲設立法律事務專業,該專業以培養適應法律工作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專業培養目標為中小企業法務職業類、法律職業助理類以及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就業崗位群確定為企業法務人員、鄉鎮和社區司法助理、書記員及律師助理、法官助理和檢察官助理、黨政機關法律工作人員以及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成為河北省、特別是張家口市基層法律事務工作的中堅力量,為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創建安全和諧河北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專業建設擁有良好行業依托
法律事務專業形成以就業為導向,以宣化區司法局、宣化縣司法局、宣化區人民法院、宣化縣人民法院和宣化區人民檢察院、宣化縣人民檢察院、宣化區各律師事務所、張家口市司法局等為依托的校行合作、學習服務相結合的教育機制,各項工作始終堅持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指導思想,成立由行業專家及專業骨干教師組成的法律專業建設委員會,指導專業建設,研究制訂專業建設方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把對學生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系統地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
2.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
我院與宣化區司法局、宣化縣司法局合作建立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站,將為學生搭建學習與法律服務相融合的平臺。工作站自成立以來,專業教師與司法工作人員進行了6次座談,共同接待法律咨詢25人次,辦理非訴訟法律援助案件4多件,參與糾紛調解24起,發放各種宣傳資料2百余份。其工作促進了地方法治建設,有效的宣傳了我院法律教師的司法水平和教學能力,得到宣化區、宣化縣政府部門的高度贊許,獲得了市司法部門有關領導的好評。
3.課程體系建設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在課程設置上,通過對基層法律事務職業崗位的分析,確定了26項典型工作任務,根據這些工作任務要求,提煉出完成這些任務必須要具備的8項核心能力。根據能力復雜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務歸納形成五個綜合能力領域即行動領域,根據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遞進重構行動領域轉換為專業學習領域即課程,當中,確定了六門專業核心課程和六門專業主干課程,實現課程設置與就業崗位對接。
4.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法律事務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由法院、司法局等法律服務行業與學校共同參與建設,在建有模擬法庭、法律援助志愿者站等,能滿足法律事務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使校內學習與工作情境一體化。另外,法律事務專業在全市范圍內正在搭建有10多家實習實訓基地,基本覆蓋了全市的大部分區縣,為方便學生實習實訓奠定了基礎。
5.專業教學團隊結構基本合理
現有專任教師1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講師7名,助教3名,在聘行業兼職教師5名,專業教師與兼職教師之比為3:1。是一支知識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三、社會對法律人才的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經濟生活的`發展,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樣化。比如,律師的工作內容同以往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非訴訟業務逐年增長,如合同審查、公證商標、專利版權、房地產、工商登記等,都是隨著經濟發展而拓展出來的新型業務。此外,近幾年法律輔助人員也在增多,這些人員在法律事務所、社區、企業單位從事法律服務工作。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
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從那時起,百姓開始接觸法律。法律的普及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法學專業。法學專業專門為法院、檢察院、法律教學科研單位、企事業單位輸送法律人才。據調查,我省各市區、縣對法律人才的需要量呈上升趨勢,這就為我院對本學科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社會支撐。
四、法律事務專業就業前景
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從我們調研的情況看,各地對法律專業的人才需求量較大,從張家口市場調研結果上看,大多數部門、單位對專科以上層次人才需求量占絕對多數,因此為張家口地區培養更多的法律專業人才,致力于河北省尤其是張家口市法律事業的發展,將是我院對本學科建設的宗旨。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4
按照班子分工,20xx年上半年本人的主要工作是市場營銷工作和督導項目的驗收移交、完工結算等工作,20xx年下半年主要工作是分局市場營銷工作。通過上半年在項目3個多月的蹲點工作,讓我對EPC項目的市場營銷與項目履約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榆林市3個多月的工作,通過多方聯絡對接、信息收集甄別,使我對榆林市場有了初步認識。現將上述兩方面的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EPC項目調研
1、EPC項目特點、市場營銷及項目管理策略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又稱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模式,其顯著特點為:1)合同總價固定;2)合同工期確定,一般情況下工期較緊;3)項目功能具有更大的確定性;4)獨立單一的總承包商的全過程參與;5)EPC對承包方的管理較弱,業主的參與度也較小。
國內EPC項目實際情況是,業主往往是政府的職能部門,合同總價采用雙控制,即合同最終結算價=實物工程量*政府審計部門審定的清單價*投標下浮率,且總價不能超過招標控制價,總價超出招標控制價的,政府審計部門會直接審定在標控制價以內,為配合業主征地拆遷或上級部門檢查無法在施工藍圖中反映的工程量、措施費用均無法計量。合同工期之外,為迎接上級領導檢查或調研,額外隨機增加了很多節點目標,由此引起的工序調整以及趕工費用無法索賠;業主對項目的參與度很大,為完成征拆任務或上級領導檢查,頻繁要求設計變更圖紙,隨意增加節點目標,又不對最終結算費用負責。因此,施工協調是項目履約基礎,合理的設計優化是項目經營的重中之重,詳實的現場記錄和簽證資料是審計審定費用的關鍵支撐。
2、市場營銷及項目管理策略
1)EPC項目招標的前提條件是,可研已批復,投資估算已確定;采購方式通常是公開招標,從項目規劃階段就需要及時介入,實時掌握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2)選擇有實力的設計單位作為聯合體成員,EPC項目的招標評標主要在設計方案的比選上,EPC項目的經營也主要在設計方案的優化上,選擇好的設計單位不僅能增加EPC項目的中標率,也會在中標后的項目經營上事半功倍。
3)EPC項目投標報價基本采用控制價下浮率,因其招標評標的特點,盡量采用低下浮率策略,以期在投標階段為后續項目經營奠定盈利基礎。
4)重視配合協調工作,EPC項目的特點注定了總承包商在項目全過程管理中的主導地位,方方面面的配合協調工作是項目能夠正常推進的關鍵所在。
二、榆林市市場調研
1、榆林市市場概況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部,總面積435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0.33萬人,20xx年生產總值4136.28億元,位列陜西省地第2位。榆林市是中國新興重化工基地和生態環境建設重點試驗示范區,也是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熱點區域之一。榆林市20xx年,全市安排重點項目372個,總投資141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08億元。其中:重點建設項目265個,總投資52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08億元;重大前期項目107個,總投資8900億元。重大前期項目中,現代能源和高端化工項目47個,總投資7784億元;基礎設施項目25個,總投資492億元;社會民生項目12個,總投資93億元;生態環保項目3個,總投資18億元;創新轉型項目20個,總投資513億元。
2、確定重點跟蹤項目
通過對榆林市場充分調研,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初步選定榆林市高新區,神木市、府谷縣以及定邊縣四個財政收入較好的區域作為重點跟蹤區域。其中:榆林市高新區以基礎設施項目為主,重點確定了一、二期綠化、沙地公園、雨污管網作4個項目為重點項目跟蹤。神木市以引水、榆能煤化工污水處理等項目為主,重點確定了引水神木支線以及榆能煤化工污水處理2個項目為重點項目跟蹤。府谷縣以G338過境公路以及黃埔川、清水川土地整治2個項目為重點項目跟蹤。府谷縣以定邊4C機場建設、定邊鹽湖濕地保護與利用2個項目為重點項目跟蹤。
3、榆林市場營銷的策略
1)政府計劃的項目較多,限于財政支出壓力,能真正快速實施的項目有限,直接對接項目負責人,掌握第一手項目信息,甄別出符合公司業務范圍又能快速推動的項目,并及時向公司領導匯報。
2)創造公司高層與政府領導的對接機會,利用我公司與市政府良好的關系,通過高層營銷,獲取市場訂單。
3)注重企業文化傳播,樹立品牌營銷理念。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理念、價值觀念、行為準則、歷史沉淀的一種內化和集中體現,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企業歷史宣傳、精美宣傳畫冊、精品工程展示、四新成果以及科技、管理創新推介等手段,使潛在客戶接受本企業的.文化,認可并信賴本企業,這是最深層次的營銷,也是效果最為持久的營銷。
4)整合市場資源,樹立合作共贏理念。 古人云: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整合資源是當代企業的一項核心能力,市場經濟從來都不是單純的競爭經濟,而是在競爭與合作并存的狀態中不斷發展,特別是在當今的市場大潮中,誰能整合更多的資源,誰就能贏得發展先機,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打造整合資源的競爭優勢,就是要力爭通過進一步強化與各方的合作,共同開拓市場,促進發展,實現共贏。提升合作意識,加強整合力度,盡快轉變思路,以更開放的心態推進市場營銷工作。在戰略定位上,要充分認識全產業鏈服務的戰略要求,加快和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力量的合作,助力企業從建筑承包商向建筑服務商轉變。增強合作能力,保障整合效果。不僅要提升合作意識,更要增強合作能力,確保在合作機會和空間出現的時候,我們能夠抓得住,有效果,特別是要增強全產業鏈合作能力。現代能源和高端化工項目占了榆林市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通過與合作方的深度合作,快速融入榆林市現代能源和高端化工市場,是榆林市場營銷的當務之急。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5
自從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重視學前教育發展的文件后,國內掀起了學前教育的熱潮。學前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期,如幼教機構發展環境明顯改善且不斷優化、幼兒園辦園條件日趨規范、重視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等。但是,這大多體現在比較發達的城市。在科學技術較落后、思想較陳舊、資金欠缺的廣大鄉鎮尤其是農村地區,學前教育仍存在著較大問題。
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受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響,在20xx年至20xx年期間,20歲至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將形成一個高峰。同時,由于獨生子女陸續進入生育年齡,按照現行生育政策,政策內生育水平將有所提高。上述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將導致中國迎來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面對這新一輪的生育高峰,徐州已出現幼兒師資緊缺的情況,每年將有一千至二千名幼兒園教師“缺口”,隨兒童入園需求數的提高,需求量呈逐年遞增趨勢。許多幼兒園都開始為師資的短缺而發愁,比如銅山新區往年一直不缺教師,加上編制管理嚴格,很少公開招聘,但該區近年來也提出要招人。其中郊區園所師資最為缺乏,有的將英語、藝術類專業的師資也吸納到幼教隊伍中來。
目前,本市幼教師資主要來自徐州幼師,但其每年培養的幼教專業畢業生僅有五六百人,其余則需向小學老師轉聘,即便如此每年能補充的幼師數量仍十分有限。
二、中職學前教育畢業生的職業定位
徐州地區大專及以上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本就數量少,且大部分就職于城市的公辦幼兒園,因此,縣城以下尤其是鄉鎮幼兒園一般難以招聘到。而中專幼師的畢業生深受其影響,有限的城市公辦幼兒園不愿接收,導致大量的中專幼師生流向鄉鎮乃至農村幼兒園。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今,即便是鄉鎮農村幼兒園,急需的也是一批具備專業知識背景的兒童教育工作者。因此,培養出具有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及現代教育理念,系統掌握學前教育的知識和各類相應技能,具有良好的實踐反思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前教育畢業生迫在眉睫。
三、學前教育職業崗位發展調研
優質人才的培養和造就,離不開優質的教育,而優質的教育,又離不開教師高質量的教育過程。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之基礎,更是發現和培養優質人才的場所。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目前徐州市幼兒園對于幼兒教師的要求基本如下:
(一)專業情意方面,教師須樹立的教育觀念意識
1.生命健康教育為首的意識
人的身體素質是發展其他一切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所以,教師應不斷為兒童創造安全、舒適、民主、自由、溫暖、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促進其身體、心理獲得充分和諧健康的發展。
2.人本發展意識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因此,教師是兒童教育和發展的主要責任者,要關心愛護尊重每個幼兒,發揚教學民主,建立民主自由寬松平等的師生關系,“做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3.終身奠基意識
《綱要》各領域的目標、內容、要求、組織和實施及教育評價等,均一致地將為幼兒提供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放在了核心位置,要求教師重視對兒童一生可持續發展有長遠意義的基本素質的培養。
4.生活教育意識
《綱要》強調了幼兒園教育的生活性,“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所以,教師設計的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教育目標的達成寓于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之中。
5.創造性意識
未來需要開拓型、創造型人才,所以培養幼兒積極創造、主動創造的意識和能力是新世紀教育的根本任務。為此,教師要重視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為幼兒創造力的成長奠基。
(二)專業知識方面,教師須掌握基本的教育專業知識
1.掌握“教什么的知識”
教師應該知道教育工作中要“教什么”,也就是關于“教育內容”的知識。 “知識”既是教師專業工作的“載體”,又是教師專業工作的基本內容。為此,教師首先要系統地掌握一定的“學科知識”,如學科基礎知識、知識的背景、知識獲取的方法、知識的新發展等;其次,教師要掌握“學科知識”是如何體現在課程中的知識,即“課程知識”;第三,隨著學科發展的綜合化趨勢,教師還應該具有“整合的知識”,即除了系統的某一學科知識之外,還應有跨學科知識。
2.掌握“如何教的.知識”
“如何教”是教師要掌握的教育方法。這需要教師掌握關于教育工作的“原理性知識”,如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心理學等一般原理;還要具有對“具體教育情境”的認識,也就是教師對“現實社會環境”、“特定的教育對象等的具體判斷。教師只有掌握教育的基木原理.對具體教育情境具有正確的判斷,才知道“如何教”,更重要的是知道為什么“這樣教”。
(三)專業技能方面,幼兒教師須具備的基本教育能力
1.觀察兒童能力
了解兒童是實施教育的前提,教師須結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全面正確地分析、診斷本班幼兒各方面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通過與兒童的交往、生活、活動等,敏銳地覺察、把握孩子的需要和興趣,確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有效地實施教育策略和方法。
2.環境創設能力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兒童發展的條件,兒童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長、變化的。為此,教師應創設健康、豐富、有趣、充滿關愛、溫暖、尊重、支持的幼兒學習生活和發展的環境。這是教師教育實踐能力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3.教育組織及課程整合能力
為實現教育目標,教師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并靈活地執行”,有效地整合各來源的教育內容,組織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一日活動。在確保面向全
體和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的因材施教,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和興趣。根據各領域課程特點,靈活運用間接指導和直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靈活地組織引導幼兒進行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
4.教育創新能力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這給過去習慣于遵從拿來主義的幼兒園和教師以極大的挑戰,同時也給了教師發揮創造性的機遇。教師需要解放思想,大膽嘗試,探索更加切實有效的幼教課程、教材、辦學形式、環境條件和全面發展教育基礎上的特色教育,不斷豐富擴展早期教育形式、內容和方法,開辟新的教育途徑。機智地抓住日常生活中孩子感興趣或關注的事物作為活教材生成課程,組織隨機教育活動,滿足其發展的需要。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還包括積極參與園本課程建設和教材開發,形成有特色的學校園本課程模式。當今,是否具有課程建設及教材開發能力,將成為衡量幼兒園和教師教育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5.教育科研能力
幼兒教師作為一線教師,要學會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針對教育教學適宜性、正當性、效益性進行批判性反思;運用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難題、困惑,運用教育理論進行理性思考,探索問題、現象產生的成因、條件及解決途徑、措施等。最終將反思中的行為認識及相關理論建構、整合進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逐漸地成長為技能型、發展型教師。
6.教育評價能力
教育評價包括教育工作評價和幼兒發展評估兩個方面。幼兒教師作為評價人員之一,要會“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會“綜合采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方法,“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對幼兒發展的評價。
7.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
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擴展教育空間,縮短時空距離,增大教育信息量,使教學活動更生動、直觀、形象,吸引幼兒,提高教學效率。所以,作為一名現代教師,必須熟練掌握運用計算機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擴展自己的教育能力。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6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貫徹省委、省政府人才興晉戰略,為提高藝術院校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能力,提高藝術類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教職成[20xx]11號)文件精神,我們分別從我省當前美術專業現狀、社會對美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我院美術專業教育現狀等方面,對我省基層文化館(站)、藝術畫廊和中小學美術師資、行業企業,以及學院美術專業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以便更好地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順利完成我院美術專業的建設發展。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美術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調研指導思想
1、調研活動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創新體制機制,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結構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全面提升藝術類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水平和產業服務能力,努力培養藝術類美術專業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山西經濟發展建設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支撐。
2、調研活動思路方法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教職成[20xx]11號)文件精神,我們深入我省造型藝術行業團體、基層文化館(站)、中、小學校和畫廊等單位,通過書面問卷、個別訪談、電話調查、座談會、文獻查閱、網站檢索等方式,分析造型藝術專業人才結構現狀,專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現狀,崗位對從業人員知識及能力、相應的職業資格的要求,學生就業去向等情況,進一步完善我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完善教學團隊,加強實踐教學,提升造型藝術專業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的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美術專業人才需求調研
1、行業發展的社會背景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對社會精神文明和主旋律文化的倡導與普及,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綜合需求也出現了多元變化,美術事業的發展以多種藝術樣式為表現,并以其雅俗共賞的特質為社會服務,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它同時給我們的藝術教育提供了一個發展空間;它是我們美術專業教育生存發展繁榮的重要社會條件。同時市場的發展變化也為當今的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條件,由于近年來美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各院校以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為主,美術專業人才逐年減少的現狀,美術專業高職教育階段如何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美術專業教學的課程結構的改革是我們面對的主要課題。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藝術審美要求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豐富,趣味也趨向多元化。社會的需要,帶動和促進了我們對美術專業人才培養及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提高。在未來的藝術市場中,
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壁畫、雕塑等藝術作品也將有相應的空間。
山西省蘊涵著豐富的傳統繪畫、雕塑、壁畫、書法、民間剪紙等藝術寶藏,從最早的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北魏的大同云岡石窟、天龍山石窟藝術,北齊婁睿墓壁畫,唐代的五臺山佛光寺壁畫藝術,宋代晉祠圣母殿雕塑藝術,宋代的巖山寺壁畫藝術,金代大同華嚴寺壁畫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藝術,元代永樂宮壁畫藝術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豐富的民間藝術人文資源,它是造型藝術專業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沃土。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為興晉富民的重要舉措,尤其是文化產業已成為山西新的經濟發展增長點,對于山西傳統藝術的開掘、整理和現代繪畫藝術的創新和發揚亟需一批專業的美術人才,這為我省高職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也為藝術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2、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近年來我省的繪畫、書法、雕塑等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的新變化,通過我們認真調研,在全省各地文化企事業、中小學、藝術公司、畫廊、畫院、各美術中高考培訓學校和公益性文化事業,經營性文化產業中都離不開美術專業的藝術人才培養,隨著我省的文化事業發展走上了跨越式發展的道路,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美術專業教育工作更要抓住機遇,致力于培養我省文化藝術人才,使美術專業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為美術專業教育創造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創造更好的平臺。
根據我系近年來對我省文化及相關產業綜合情況的調查了解,同時也結合了《山西省文化廳20xx年度山西文化統計年鑒》,具體情況見下表:
文化及相關產業
比例從事單位
藝術教育業文化市場經營機構基層文化館(站)畫廊美術中高考師資其他文化及相關專業美術設計、出版、報社18% 10% 20% 3% 15% 15% 15%中小學美術師資藝術管理工作美術宣傳工作職業畫師基礎美術技能培養企事業單位美術工作美術設計、美編
通過山西省基層文化大調研的結果數據表明,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在中小學、文化市場、基層文化館站等部門人才缺少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這種現象嚴重地制約了我省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是省內偏遠貧困地區的文化(站)、中小學、美術人才嚴重缺乏,各地山區的中、小學美術師資嚴重缺失。二是現有人員年齡老化。三是現有人員存在學歷層次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藝術事業的發展。文化教育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從目前全省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來看,并不能充分滿足這一需求。我省廣大鄉鎮、農村中小學為加強學生素質教育也需要大量的藝術師資。綜合各方面的人才缺口,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還需要我們根據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3、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
從事美術專業的職業崗位大體可歸納為:1、從事藝術創作類(主要為各地畫院、社會各層次畫廊、各大、中、小企業單位、出版社、報社、文
化旅游娛樂場所美術編輯美工等);2、從事教育類(大、中專學校藝術類專業教育、普通中、小學及有關社會辦學單位等);3、從事美編、輔導類(有關藝術館、站和社區文化中心等);4、從事藝術研究類(藝術科研單位等);5、自由美術職業者(職業畫師、美術中高考班、農村的民間美術藝人等,數量極大)。
三、美術專業現狀調研1、專業點分布情況
從我省的發展教育和文化事業的角度看,擴大培養藝術后備力量,既適應文化事業發展的要求,也提高全民的文化藝術素質,同時也滿足了廣大學子對知識的渴望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向往,對文化事業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根據20xx年山西省文化廳公布的“山西藝術教育調研報告”統計,我省設置藝術專業的本科院校、高職高專學校,由1998年以前的不到10所,發展到現在的46所,在校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在全省64所高等院校中,有46所院校設立了藝術類專業。其中,少部分設立了美術繪畫專業課程,如:中國畫、書法、油畫、雕塑、版畫專業。影視美術專業和綜合壁畫專業只有一至兩所院校開設。
2、專業招生與就業崗位質量分析
美術專業生源主要來自我省各地區。近年來我省美術生源一直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從近十年來看,美術考生從兩三千人一直發展到近年二萬八千左右的美術高考生,生源是有一定保障,但近年來美術生源質量和綜合素質明顯下降,高職高專生的生源較為突出。美術專業的生源大體由兩個部分組成:1、有專業特長的普通高中畢業生;2、各類藝術中專學校、藝術類職業高中。
依據全省歷年美術專業就業崗位分布情況的統計,畢業生中進入事業單位的占20%,進入行業(企業)單位的占40%,自主擇業的占25%,繼續深造的占5%。
雖然近幾年就業形勢嚴峻,從美術專業學生就業去向比例來看,就業情況較為平穩。各類與藝術類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中小學、文化館、畫廊、出版社美工等成為該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渠道。此外,由于美術專業的特殊性和本專業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自主擇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進入社會各類私企、畫廊、美術高考培訓、藝術公司等也逐漸成為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
隨著學院教學改革的不斷完善,學院在20xx年設立造型藝術系,調整了專業設置與課程結構,使人才培養更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根據歷年美術專業就業崗位分布情況統計,畢業生中進入事業單位的占25%,進入行業(企業)單位的占45%,自主擇業的占25%,繼續深造的占5%。隨著社會發展變化,美術專業市場的發展和美術專業的專業特殊性,美術專業學生都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自主擇業能力,自主擇業靈活就業(開辦畫廊、中高考美術培訓班)的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逐漸成為其就業的主要渠道。畢業生就業區域主要集中在山西,60%在太原市就業,30%在地市級城市就業,10%在縣城及以下地方就業。
3、美術專業教育情況及存在問題分析(1)課程設置情況
近幾年,隨著藝術職業教育的發展,各藝術高職院校都圍繞美術專業職業崗位群建設和職業能力的需求對專業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在課程結構設置上做了相應的調整。我系結合省內調研情況對本專業設置和專業課程結構體系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革,按職業崗位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結合就業發展需求加入了藝術設計基礎課和造型基本功綜合繪畫表現技法課,同時加大了實踐技能訓練的力度,加強了藝術寫生實踐課時的比重,我系在沿襲傳統的繪畫教學模式基礎上努力加強完善課程結構的合理性,以進一步適應本專業培養目標。
(2)專業實訓條件情況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各學校美術繪畫專業都建有一定的實訓設施,但各學校之間的實訓環境和條件差異很大。總的來說各學校在實訓設施建設上的經費投入都顯不足,離培養高端技能型美術繪畫專業人才的要求還有在一定的距離,實訓條件還需完善。
(3)推行“雙證書”制度情況
目前,各藝術職業院校大多都在推行“雙證書”制度,但發展不平衡,有的學校開展此項活動,有的學校未開展此項活動,有的學校獲證率高,有的學校獲證率低。近年來,我院美術專業學生中級證書通過率達到95%左右。
(4)師資情況
調查顯示,我省內各藝術院校美術繪畫專業師資配備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專兼職”教師比例不當,“雙師型”教師數量偏少,職稱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近幾年,我院積極組織青年教師深入一線參加藝術實踐,鼓勵青年教師報考研究生,參加藝術系列職稱評定,使美術專業教師和美術史論教師隊伍結構得到一定改善,但與人才培養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美術專業教學改革建議
隨著省內藝術市場對美術專業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美術繪畫專業人才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也不再盲目追求高學歷,而是紛紛將眼光瞄準了比較實用的技能型藝術人才,通過調研,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美術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產學研相結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進一步調整課程結構設置,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運行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師業務能力與史論教師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全面提升美術專業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緊緊圍繞繪畫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教學改革,為藝術市場發展提供合格的藝術人才。開拓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1)推進校企對接,加強專業協同合作
為保證本專業學生藝術實踐與就業,美術專業根據本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認真調研,聘請社會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創造實現美術專業教學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推行“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近年來美術專業與社會畫廊、中小學、藝術設計公司和各地寫生實習基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與這些基地的合作,進行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行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在教學過程中,把美術專業的新技術、材料的運用引入專業教學體系,并把校企共同開發與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有機的融入一體,將學校的教學過程與社會需求(行業)緊密結合,校企結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2)努力探索優化美術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推進中高職藝術教學體系銜接
美術專業在堅持從日常課堂基礎教學到藝術實踐、生活體驗到藝術創作過程中,努力探索高等藝術職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圍繞專業教學發展動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中心,強化專業基礎技能,造型能力、綜合技法表現能力與藝術理論基礎修養,提升本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思維理念、自覺研習專業學習的主攻方向,堅持造型基礎,專業技能與美術專業理論并進的教學模式,在高職專業前兩年的教學中,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為高年級打下堅實基礎。為藝術實踐與實習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從而達到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雙重培養目標。
(3)深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加強教材建設
美術專業在原有教學基礎上,針對本專業教學發展變化與各畫種的專業要求,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內容。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專業基礎技能知識和技法表現能力學習及藝術理論綜合素質并重的教學模式,全面推進美術專業教學發展,注重精品課程的建設,加強主干課程教材建設,努力構建特色教學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
(4)建設教師團隊,提升服務能力
加強和完善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強化造型基礎教學實力與提升藝術創作及理論教學的師資團隊建設,積極促進“雙師”結構,鼓勵青年教師堅持專業基礎教學與實踐,促進專業骨干教師在藝術創作、教研、學術和
社會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鼓勵教師參加技能培訓并獲取藝術系列職業資格證書;根據實踐教學的需要,有計劃的選聘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一定教學能力的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促進本專業教學與實踐;積極引進與培養青年骨干教師。在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方面使研究生學歷教師達到青年教師比例的45%以上;深化藝術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業務考核等活動,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師德師風優良、教學技能強、專業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構建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使本學科在專業應用領域與實際相結合,力求達到專業教學與社會實用人才需求的有效接軌。
(5)加強藝術實訓,轉變培養模式
全面推動藝術實踐教學,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綜合表現能力和藝術創新能力。推動藝術實踐教學改革,加強學生與社會實踐聯系,在日常教學中與社會服務、美術展覽、畫廊等有機聯合,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教學中鼓勵教師引導學生,綜合本專業特點和優勢積極大膽實踐,多與社會接觸,并依托學院教學平臺,教學指導,為藝術實踐實訓創建良好的支持,使美術專業教學走向多元化的藝術培養模式。
(6)實施第三方評價,加強教學質量考核監控
藝術教育質量與畢業生就業率以及社會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實施第三方評價,即建立學生及其家長、就業單位、藝術行業、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
加強對藝術教學及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發展的監督與質量監控,對藝術人才的培養、專業設置規劃、藝術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學大綱的修訂、為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據,它將進一步推動藝術職業教育改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做到良好的自我監控、主動有效的使教學改革與研究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7
一、“世界工廠”對電氣自動化人才的巨大需求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聞名的“世界工廠”,已成全球主要的生產制造業基地,是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機械、汽車、電子、通信等現代制造領域,均需要機電一體化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與此相關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等專業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通過對佛山地區的考察,我們發現家用電器、電子通訊、電腦配件等行業已發展成為佛山的支柱特色產業,需有一大批電工、電子、通信與自動化技術人員進行支持。目前,在佛山地區及其周邊地區聚集的家電整機及其配件生產廠有五千多家,還有電力電子設備制造、機械制造、電機制造、通信設備制造等企業近八千家。在人才需求方面,根據我們對科龍集團、美的集團、格蘭仕公司、廣東北電、廣東天樂、順德特種變壓器廠、順德電機廠等多家企業的調查,從總體來看,這些企業的人才需求增長率為每年20%左右。主要崗位是現場生產工藝、產品工藝、質量檢測、質量控制、物料采購、設備安裝、運行、管理、維修、售后服務等。
二、新興支柱產業高速發展擴大了對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人才需求
在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等地區有眾多的電子企業,是我國電子產品,如通訊設備(程控交換機、手機、電話機等)、家電(電視機、音響設備、空調、冰箱等)、計算機及配件(主板、顯示器、電源、驅動器等)主要的設計、制造基地之一。
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五"期間,廣東新興支柱產業中技術含量相對高的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發展迅速,投入及產出增長均處于領先地位。20xx年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資產總計為5623.68和3704.82億元,比20xx年增長1.98和1.41倍,年均增幅24.4%和19.2%,資產占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xx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xx年20.8%和13.7%。增加值為20xx.27和1322.39億元,比20xx年增長2.66和2.19倍,年均增幅29.7%和26.1%,高于同期全省工業平均增速,增加值占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xx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xx年22.3%和14.0%。兩大產業已成為廣東省生產規模最大的支柱產業,這兩大支柱產業的高速發展擴大了對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人才需求。
三、在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以高新技術知識密集型轉變的過程中,增加了對技術工人的需求數量
珠三角電子行業已從勞動密集型行業逐漸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變。其次新技術、新工藝、新元件、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技術含量不斷提高。 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對人才需求的增長,技術的進步必然要求人員素質的提高。
在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以高新技術知識密集型轉變的過程中,企業需要進行設備的更新與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術、管理,又具備操作技能的面向生產一線的技術人才。企業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也最清楚這些人需要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而且企業最清楚這些人才將在什么樣的崗位上工作。但是,企業卻沒有太大的精力去培養自己所需要的技術人才。
珠三角地區的電子產品制造業主要是以加工業或制造業為主,行業的發展在最近幾年出現了新的趨勢,一是合資企業的比例正在不斷地增大;二是電子整機產品加快國產化;三是各企業都向專業化發展,以求取得規模效益;四是企業為技術改造投入的資金大幅度增長。
改革開放初期,珠三角電子行業主要從事來料加工,生產設備、元器件、原材料大多依靠進口,主要承擔產品勞動密集型工序,技術含量低,生產工藝相對簡單,對生產一線從業人員(如生產線操作工、質檢工、調試工等)的知識面、技術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不高,結果沒有受過正規職業教育的初、高中畢業生經過短期培訓后也能基本勝任生產一線的工作。
但是近年來,珠三角電子行業生產、經營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從“來料加工,三來一補”過渡到了“研發、設計、制造”階段,珠江三角洲地區已逐漸成為我國電子產品設計、制造的重要基地,許多領域(如家電)產品的技術含量、生產工藝、更新換代步伐已接近或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珠三角電子行業已從勞動密集型行業逐漸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變。其次新技術、新工藝、新元件、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對人才需求的增長,技術的進步必然要求人員素質的提高。許多企業一方面為了提高人員效率而精簡缺乏專業技能的冗余人員,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專業技術人員。據有關部門統計,全省需求從事技術工種崗位人員達800萬人,技術工人缺口超過400萬,其中電子信息行業缺口約130萬。從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看,各個行業中,電子信息行業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處在前列,20xx年市場需求最大的十種職業中電子技術行業的技術工人名列第一。
四、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相對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職業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目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這一層次人才的培養就要靠高等職業教育。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高職要發展不能光靠學校和教育部門本身,更要與勞動保障和人事部門共同聯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接受高職教育學生的就業問題。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要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使學生成為企業生產服務一線迫切需要的技能型、應用性人才。要以能力為本位構建培養方案,對職業崗位進行能力分解,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崗位工作技能為支撐,明確專業領域核心能力,并圍繞核心能力的培養形成專業領域課程體系。培養方案要體現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以使學生畢業時確實具備相應的上崗能力。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僅需要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也需要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責任。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相對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職業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據悉,教育部、勞動保障部、國防科工委、信息產業部、交通部、衛生部等6部門共同啟動了“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以緩解勞動力市場上技能型人才的緊缺狀況,提高職業教育對社會和企業需求的反應能力,促進整個職業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綜上所述,珠三角地區對電氣自動化及其相關專業人才有著巨大需求,我校位于珠三角地區中心城市廣州,培養能為珠三角企業服務的高技能型人才工作顯得尤為迫切。通過對相關企業的走訪與調研,對電氣自動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養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認識,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專業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8
隨著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遍及各行各業的電子信息化建設浪潮為中國電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機,電子技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電子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服務等行業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計算機、通信與消費電子的融合預示著一個新的更為廣闊的市場的來臨;在消費層面,IT產品與數碼、家電、手機等終端設備的互聯互通,與移動通訊環境的平滑對接,引導著電子產品由模擬到數字的生活變革,數字電視、3G融合的數字產品、移動通訊等新應用不斷涌現,孕育著巨大的市場,這些都對從事電子技術行業的技術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了更好的進行專業建設,更準確的進行專業定位,電子信息學院電子教研室老師在企業實踐期間對電子專業就業崗位、用人需求進行了市場調研,在調研過程中側重了解用人單位的相關崗位能力、素質要求,主要地點是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 調研目的與對象
(一) 調研目的
經過對企業調研,經濟發達地區對電子技術專業的高職畢業生需求是巨大的,每年都需要一大批技能操作工人來充實生產第一線,前提是畢業生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現在的企業面臨著日趨白熱化的殘酷競爭,為了減員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愿意承擔培訓人才的任務,即企業不養“閑人”,因此企業就千方百計地尋找能夠直接上崗的人才,為了提高企業的資質等級,各企業都需要具有一定動手能力的大中專畢業生。此次調研的目的是為了創立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品牌,深化電子專業“校企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適合本專業本層次培養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提升人才培養品質。
(二)調研時間、地點、對象
時間:20xx-1-19至20xx-1-19
地點: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
對象:本次調研的對象是校企合作單位——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各部門負責人和實習學生。
第二部分 調研方法
1、企業專家座談會
調研中,我們在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請到了軟件工程師王經理、硬件工程師李經理參與了座談。會上各專家都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各層次崗位的人才需求及電子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等都表示了不同意見。會上,專家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就業人才的要求,首先是全方位發展的人才,能很好地與客戶溝通等;其次才是技術過硬型人才。至于學歷,那是沒有制約性的影響的。
2、參觀交流
本次調研我們參觀了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的各部門辦公室和工作室。中維世紀主要是做安防行業的,公司創立于 ,是一家集安防視頻監控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研發方向包括音視頻壓縮算法研究及應用,基于云計算技術的視頻通訊平臺(云視通)的開發及應用,視頻監控傳輸技術與網絡化、通訊芯片開發及應用,產品線全面覆蓋模擬攝像機、IPC、DVR、NVR、音視頻壓縮卡、顯示屏終端及基于云視通平臺的各類行業解決方案。
至于學歷、個人品質(如積極向上,善于學習、溝通能力、服從意識、團結協作意識)與崗位的關系,從交流中發現,從事銷售業務、與客戶溝通等崗位與學歷沒有直接關系,而技術主管、人事經理等與學歷有一定聯系,而對于維修技術人員來說,學歷的影響還是占相當的比重。
3、調查問卷
針對不同崗位設置了關于崗位需求的調查問卷,獲得了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的崗位設置及崗位所用到的軟件。該公司需要的崗位很多,大約有57種崗位需要招聘,其中軟件開發工程師、安卓手機開發工程師、嵌入式開發、手機端開發、服務器端開發等是公司當前緊缺崗位。
第三部分 調研內容
主要從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對人才綜合素質的需求,企業對職業崗位的要求,市場崗位需求等方面調研。
1、對人才能力的需求
電子行業需要的是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強的技能型人才,特別對技能型人才要求比較高,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在企業內很多人都承擔了不同的工作角色,打破了原有的“一個蘿卜一個坑”的用人模式,倡導“一個蘿卜幾個坑”,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幾乎所有企業都喜歡既懂技能又懂管理,專業知識面廣,一專多能,具有一定社交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的專業人才。
2、對人才綜合素質的需求
現在的企業對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從思想素質到職業道德及人文素質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勞動強度大,流動性大等特點決定了電子行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的職業道德精神和品質。
3、企業對職業崗位的要求
電子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群主要為電子及相關企業生產線上的裝配工、調試工、檢測工、維修工以及一般的管理員工等。根據生產企業對畢業生適宜職業崗位的要求,總結出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要求學生具備以下及方面的條件:掌握電子元件的規格、標準檢測方法;掌握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電子電路圖閱讀能力;掌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理論和技能,了解其發展動態、相關的產業政策和知識產權等法律法規;掌握電子產品的生產管理、技能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
4、市場崗位需求
電子產業的迅猛發展,需求大量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大崗位群:電子產品制造工程師;電子產品技術支持工程師;電子設備和儀器儀表的系統設計、調試工程師;現代音像工程的設計、調試工程師。
上述這4大崗位群又包含了更多的具體崗位,是當前社會需求人才較多的崗位。這些崗位對理論深度和研發能力要求不太高,強調從業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能;這正是高職院校應用電子類畢業生的特色和優勢。
第四部分 關于專業的思考與建設
經過本次調研,認識到教育不但僅是將書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電子教師更應該了解行業的前沿知識,不能夠固守書本。同時發現企業很注重對外宣傳,塑造企業文化,對專業人才需求迫切。
同時教育是為社會服務的,因此為崗位量身定做學生就是高職教育的職責,為學生量身定做人才培養計劃更是專業教師的職責。經過本次調研,以及調研后的教學計劃改革,一定能夠使專業培養更貼近社會化。
(一)專業定位
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定位,充分了解市場崗位及崗位能力需求,制定滿足崗位需求培養方案。
(二)專業改革意見與建議
1、建立較為合理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
使本專業的課程設置更能適合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制定教學計劃時,組織有經驗的專家、教師認真進行研討,并多次進行修改完善,并聘請專家進行仔細審核。在課程設置上,做到了既要保證學生能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又要使她們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畢業時能獲取技能證書創造了充分的條件。
2、建立完善的實驗、實訓設施
培養零適應期的應用型人才,建有實驗、實習、實訓基地,主要包括:電子實驗室、EDA實驗室、高頻電子實驗室、通訊實驗室、信息處理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實訓室可開展單片機、嵌入式、DSP、FPGA、光纖通訊、網絡通訊、信號與系統、現代通信技術等的實驗、實訓、技能培訓、及科技創新培訓,實現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
3、應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多數企業希望應聘人員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和項目開發能力。如果學生實踐操作競爭力不強,則上崗適應時間較長。長期以來,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以其動手操作能力強而被市場所認同,如果喪失了這一優勢,學生就失去了在社會上的立足點。因此要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訓,注重實際操作能力。
4、強化學生就業指導
將學生推向社會時候,必須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就業指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面對企業的面試。學生的接觸面較窄,學校有義務為學生提供一些就業聚到,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掛鉤或校企結合的機制,一方面要形成適合軟件專業特點和區域特色的學生就業推薦模式,建立和疏通學生就業渠道。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9
[摘要]本文探討分析了目前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的關系,為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關鍵詞]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調研報告
一、調研基本思路與方法
為使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縮小與企業人才需求的距離,培養優質的人力資源,我們積極深入大型國有企業進行調研,研究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之間的關系,為職業學校教育改革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1.調研內容。(1)調研目前企業人才學歷層次和比例的基本情況。(2)調研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對人才規格內涵的介定情況。
2.調研方法:調研組以座談、數據統計、下發問卷等形式,對企業員工的學歷結構及比例、專業人才比例、企業用工需求、合作辦學等情況進行調研,聽取企業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企業用人需求現狀分析
1.學歷結構和比例分析。根據對某大型國有企業1700多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以得知其學歷結構。在企業的技術工人中,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為企業技術工人的主體。職業學校學生除了能從事該企業基本組裝等工種外,在專業技術崗位、基層管理崗位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專業技能等級及對應的比例分析。根據對1700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知人員根據從事的崗位不同,其職業資格證書一般分為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及技術等級證書兩種。
企業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一般具有三種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其中高級占21%,中級占46%,初級占22%,無技術資格占11%。企業技術工人持有五個級別的技術等級證書,不同等級對應的比例如下,初級以下占72%、中級占14%、高級占10%、技師占3%、高級技師占1%,從初級到高級技師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業的技術工人中,技術等級比例不夠合理,初級及以下比例過大。
3.企業所需的人才規格與專業工種分析。企業隨著社會的發展,產品要不斷更新、不斷升級,需要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先進的生產設備,這一切促使企業必須擁有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但職業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與企業的實際需要有差距,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與企業的要求差距較大。同時,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對接程度還遠遠不夠,部分企業急需專業工種有機械加工、農藥化工、儀器儀表、鍋爐、鑄造、焊接、食品加工、話務員和營業員等,無論在質量與數量上職業學校都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對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挑戰
1.企業技術工人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調查顯示我市企業技術工人的比例結構以初、中、高排列為74:16:10,按照國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結構,企業技能型人才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人數量嚴重不足,無證人員占技術工人總數的52%。企業員工缺乏現代企業所必須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知識,影響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職業學校在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等方面有很大的辦學空間,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
2.企業需求的專業工種和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錯位。因為職業學校專業制約和市場用工需求有偏差,導致學生的就業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職學校并沒有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不受企業的歡迎,造成招生與就業兩大難。而企業卻因缺少優秀的技術工人,制約著自身發展,也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3.職業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實際員工素質有差距。企業對員工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工作標準要求較高,但在部分就業的中職生的身上還存在著職業道德教育欠缺,敬業精神不強,責任心較差,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這就需要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及教育教學改革上進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關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動。在調研企業人才需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受調查企業中管理崗位的領導往往說不出我市各職業學校的特色或品牌專業,對于曾合作過的學校也只能說出與之合作的幾個專業。根據國務院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持,提高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職業學校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招生就業,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生產實踐,都需要與企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
四、對推動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規范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大力加強校企專業對接。學校要堅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學校要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把企業的實際需求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主動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使學校的專業與當地產業結構相吻合。在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上,力求做到“設置一個專業,培養一類人才”。另一方面,學校要主動積極為企業員工開展培訓,針對企業特點,制定培訓方案,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為在職職工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實現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相結合。按企業需求實現校企聯合,松散型、緊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質、重技能的勞動者,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學校要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認識職業和技術實踐活動對經濟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勞動態度。以就業為導向,以文明禮儀教育為塑造學生職業形象的基礎,以公益勞動為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突破點,縮短畢業生適應企業工作的時間,使畢業生盡快地進入職業角色。
3.加強職業學校教師深入到企業進行自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和鍛煉,通過零距離接觸企業,親身參加生產勞動,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提高對教學的指導性。同時,邀請企業專家深入地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探索和建立按企業用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確定市場需求的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訓實習和學習成果評估等各方面聽取企業專家的意見,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引進“雙師型”教師,適應新型職業學校課程的教學要求,為培養企業需求的優質人才。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10
摘要:本文在對我國食品行業調研的基礎上,對食品行業緊缺的工作崗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解決學生就業和企業需求的供需矛盾。
關鍵詞:食品行業;食品專業;人才需求
1 前言
“民以食為天”,食品和食品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充足的食品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優質的食品是國民健康的保證,所以,食品工業是人類的生命工業,在世界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食品工業自改革開放以來歷經坎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有了很大的發展,近年來,國家也已經將食品工業的發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這為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開辟了光明的道路[1~2]。
眾所周知,食品專業人才是推動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大力發展我國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關系到千萬國民的`健康營養。而國家高等院校的食品專業正肩負著培育這種人才的重任,目前眾多職業院校的食品專業以培育高等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標,為企業培養出大批的一線操作技術人才,切實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鑒于此,本文對食品行業的緊缺工作崗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2 我國食品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而推動了我國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從表1可以看出,近10年食品工業的總產值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從1997年到20xx年食品工業總產值從5317億增長到24430億元。
國內外經濟學家公認:在未來5~10年內,中國將是全球收入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期間至少有1億家庭(約有3億多人口)將進入年收入l萬美元以上的行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消費市場。由此看來,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空間非常大,食品專業技術人才市場的前景也是樂觀的。
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家的預測,今后食品工業發展的六大趨勢將是有機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專用化和國際化。中國食品工業企業必須振作精神,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同時,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我國食品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通過對我國食品工業現狀的分析與探討,能夠很好的把握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趨勢,促進我國食品工業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加快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速度。
3 我國食品工業從業人員情況及食品專業畢業生從業情況
依據20xx年食品工業年鑒的數據,當年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食品工業從業人員為200~300萬人,在全國的食品行業中隨機抽選20家企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表3和表4。表2是20家大中型食品企業從業人員情況,從表2可以看出,目前企業的人員主要還是大中專及以下學歷,主要從事生產操作。表3是食品專業大中專畢業生在企業中的從業情況,大部分畢業生都從事一線生產操作。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食品專業就業不存在市場飽和問題。很多企業現在還緊缺高級管理人才及生產、銷售人才。表4是食品企業目前的人才需求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企業現在急需管理型人才,其次,則是生產操作及銷售人才。
4 我國食品專業未來人才需求預測
當前,我國的食品工業正朝著規模化、產業化、系列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通過進行調研發現,食品專業人才需求量大,特別是新形勢下人才需求的崗位類型發生了變化,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從事食品加工和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除了需要掌握相應的現代食品貯藏、加工、管理、營銷等相關理論知識外,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這就要求培養食品類專業人才的院校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4.1 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
1996年完成的全國第三次工業普查顯示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在全國工業部門總產值中首次攀到了第一位,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從1997年至今,我國食品工業的產值始終在gdp總量中占第一位,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企業對食品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持續增加。調查發現,企業所需的食品人才中生產操作人員、銷售人員的需求比較大,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食品企業的職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產操作工、銷售人員、食品檢驗工、食品制作工、食品包裝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設備操作工這幾個崗位。
4.2 提高食品的營養與安全作用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食物結構將迅速發生變化,這就要求現代食品加工行業必須改造傳統的食品生產方式,進行食品深加工、開發新產品,提高食品質量和減少營養損失,為人們提供大量經濟、安全、高質量的食品。
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關系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因此近年來食品安全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20xx年9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食品生產加工專業技術人員,檢驗人員必須取得從事食品質量檢驗的資質,食品檢驗人員實行職(執)業資格管理制度。通過對業內有關人士的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人才缺口達80萬。因而,培養優秀的食品營養與安全方向的人才勢在必行,功在千秋[3~4]。
5 對職業院校食品專業教學改革的意見及建議
人才培養需要符合行業需求,要適合企業口味,學校在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更加需要更多創造實踐、實習實踐的條件與機會[5]。
5.1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當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學校應該以能力培養為本位,針對食品行業人才崗位的需求,以科目課程改革為基礎,對專業課程進行課程調整。根據現代食品企業需要生產操作工、食品銷售人員、食品檢測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設備操作工等實際,調整課程的設置,將《食品工藝》調整為《果蔬加工》、《糧油加工》、《釀造酒工藝》、《軟飲料工藝》和《乳品工藝》等工藝課程,同時增加了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5.2 實施“雙證制”教育
為適應企業對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的要求,將“雙證制”納入教學計劃,規定本專業學生必須取得至少一項職業資格證書方可畢業。實施校企合作,有效地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參考文獻
[1] 黃衛萍,楊昌鵬,農志榮.食品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與培養探析[j].廣西輕工業,20xx(6):109~111
[2] 張有林,蘇東華.食品科學的歷史、現狀及發展[j].食品工業科技,20xx(1):139~141
[3] 任迪峰,王建中,張柏林,等.面向21世紀高等林業院校食品專業發展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xx(1):18~21
[4] 張甦.高職食品專業技能的培養與企業需求結合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20xx(30):236
[5] 李文釗,阮美娟,陳野.對食品工學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xx(1):63~64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11
一、調研背景
(一)調研目的
本次調研目的是建設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開展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人才培養,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中等職業學校示范(特色)專業。通過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用人標準,明確工作崗位應具備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了解工業機器人最前沿的技術,讓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一致,培養的學生能滿足相關企業需求。通過學校調研,了解其他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的開展情況,學習其先進的專業建設思想與方法。
(二)調研意義
通過企業調研,對工作崗位所需知識的整理、歸納、排序、重組的操作方法,構建了能使畢業生與就業崗位工作任務緊密關聯、企業員工提升所必須的專業課程,從而保證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實際工作緊密關聯。
培養人才服務于生產一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基地,應針對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的發展方向與企業對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人才的要求、面針對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出現,及時合理的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快速高效地為現代社會培養高質量的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人才。
通過對同類院校調研,了解同類院校該專業的辦學狀況、規模類型、辦學經驗及教訓等。
二、調研基本信息
(一)調研對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前,企業與學校調研非常必要,通過四川中等職業學校示范(特色)專業—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建設項目,我們對佛山、深圳、青島與機器人相關的企業與學校進行了調研。
企業調研的對象主要為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技術人員、一線管理和生產者。學校調研的對象主要為專業負責人,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和座談會調查法三種方式。
(二)調研內容
1、調查了解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2、調查了解行業現實狀況和人才需求狀況;
3、調查了解該專業培養人才的工作狀況、單位滿意度等情況;
4、調查了解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狀況和解決方法。
(三)調研方式
本次調研的企業有機器人學院(佛山)、KUKA佛山、隆深機器人企業、同立方科技、青島中徳生態園、鋼鐵俠機器人、海爾智能研究院、海爾空調生產線、海爾工廠,本次調研的學院有深圳技師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校、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采用訪問、座談和現場參觀等調研方法。了解企業工業機器人發展現狀和人才需求情況;與企業技術人員、師傅進行座談,熟悉工業機器人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通過同類院校調研,了解同類院校該專業的辦學狀況、辦學理念、規模類型、辦學經驗及教訓等。
三、調研分析
(一)人才培養需求情況分析
1、行業對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需求的調查通過對企業走訪和座談,我們發現,目前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工資水平較高,人才需求缺口比較大,調研的企業中,典型崗位工業機器人從業人員的月平均工資范圍均在2500—6000元,甚至還有高于10000元的,遠遠高于一般職工工資水平。
企業對工業機器人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高級人才,需要掌握先進系統控制軟件、裝備機械、工業自動化系統工程集成等領域的高素質專業知識;二是中級人才,需要掌握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機械與電氣控制的裝配、調試和工業機器人的檢測與維修;三是初級人才,需要掌握工業機器人操作、編程、日常維護,編程定位示教編程。目前,中職畢業生主要集中在初、中級水平,不具備設計與集成能力。
2、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學生對應的職業崗位分布此次調研中,調研的對象主要針對中職學校的學生,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職業崗位主要可劃分為4類:工業機器人操作員、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員、工業機器人檢修維護技術員、工業機器人設計員。
其中中職類的學生畢業后最初面臨的工作為操作員,隨后絕大部分上升為安裝調試員和維修技術人員,很少一部分留在操作層面,也有很少一部分優秀同學會進入設計員層面,因此應以培養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與維修為主,加入少量設計,滿足少部分后期的發展。
3、行業工業機器人人才現狀的調查工業機器人人才來源主要有從學校應屆畢業生招聘與從社會招聘為主,加以企業自行培養與學校訂單培養為輔,但通過畢業生招聘與社會招聘的員工需要經過半年左右的培訓才能正式上崗,在這期間,還存在人才流失的情況,所以應加大校企合作,借鑒德國雙元制的思路,縮短畢業生就業后培訓周期。
通過對企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到,企業對于工業機器人崗位學歷的要求比較高,工業機器人設計工程師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本科生的層面上,工業機器人的安裝調試,維修與保養主要集中在高職畢業生與中職畢業生,而中職畢業生所占的比例偏少。
(二)工業機器人專業匹配的職業內涵、職業崗位群與工作職責分析職業內涵:
1.具備使用英語進行日常活動交流的初步能力和專業英語資料閱讀能力;具備計算機應用的通用能力。
2.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及職業溝通能力,能用行業術語、文化與同事和客戶溝通交流;
3.具有應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一般信息處理的能力,以及借助工具書閱讀本專業英文資料的初步能力;
4.具有普通鉗工、電工、焊接、質量檢測及一般機電設備安裝等基本操作技能;
5.能讀懂機器人設備的結構安裝和電氣原理圖;
6.能構建較復雜的PLC控制系統;
7.能編制工業機器人控制程序;
8.具有機器人工作站的日常維護與運行的基本能力;
9.具有機器人工作站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技能;
10.具有機器人工作站周邊設備的維護與調試的能力;
11.具備機器人工作站正常運行維護的初步工作經驗;能勝任生產現場的日常管理工作。素質內涵:基本功扎實,應用能力較強,能夠團結協作,富于開拓和創新精神,要敬業愛崗,踏實肯干,吃苦耐勞,實際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很強的社會競爭力。在業務方面和專業技術方面占有較大的優勢,具體而言要思想積極,政治素質高,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創造性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善于鉆研,謙虛謹慎,勤學好問,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在業務中起骨干帶頭作用,生活作風正派,人格健全,有較好的人際關系;整體觀念強,有團隊協作精神。
職業崗位群:面向工業機器人生產及應用企業、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大中型自動化生產企業,從事應用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系統的編程、安裝、運行、維護、維修,工業機器人電氣系統裝配與聯調、工業機器人產品銷售與售后服務以及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系統集成等技術服務工作。
核心崗位工作職責:
工業機器人的操作與應用:具有熟練操作設備的能力;具有國家標準的查閱、收集和使用技術信息與資料的能力;能根據自動化生產線的工作要求,編制、調整工業機器人的控制流程。
工業機器人的安裝與調試:能夠進行可編程、傳感器、變送器、驅動器的安裝、接線以及與組態聯接;能夠完成可編程控制器程序的輸入、輸出、修改及與MCGS組態聯接測試;能夠進行可編程控制器變量操作與組態數據庫的建立及導入導出;能夠完成實現系統功能的運行腳本和控制策略的編輯;能夠完成上位監控主機與現場控制器的通信設置;能夠進行系統集成的綜合調試。
工業機器人的維修與保養:會機器人的基本操作技能;機器人仿真軟件使用及離線仿真;具有機器人及其自動線安裝調試規范;具有電子電氣元件的選用和維護技能;具有常用儀器儀表的使用和維護技能;具有工廠電氣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技能;掌握一定的檢測方法;機器人及其自動線的故障診斷。
工業機器人設計與管理員:掌握先進系統控制軟件、裝備機械、工業自動化系統工程集成等領域的高素質專業知識,并進行開發工業機器人設計。
(三)企業在職員工技能提升需求狀況
在前面企業工業機器人人才現狀的調查中可以發現,企業的機器人人才結構復雜,人員技能參差不齊,制約著企業整體技術水平的發展,從而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直接從高等院校畢業的應屆畢業生發展過來的',非常缺乏實踐能力,經驗少,急需進入培訓基地進行強化訓練,總結經驗。來源于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員工,高階段、深層次、綜合性的加工技能與知識匱乏,有待進一步學習,以提高企業的加工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對于沒有參加中、高等職業教育的學徒工、農民工等,操作技能及加工水平僅限于熟悉的特定產品及特定加工工藝,技能知識結構不完整、不系統,需要系統規范的學習,構建高層次的工業機器人技術技能水平。
因此企業在崗員工需要提升工業機器人操作技能和知識水平,建設為企業員工提升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訓基地也是必要。
(四)同類專業發展情況分析
通過對深圳技師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的專業建設思路、專業建設方法與成效。
深圳技師學院中徳智造學院早在20xx.3.22日與德國客尼職教集團簽約,并共同開展專業調研,20xx.4.27日第一家新型學徒制企業簽約。在接下來的時間進行師資培訓,并進行學習領域課程開發與實訓室建設,現已形成以德國“雙元制”辦學體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專業的建設與課程體系的開發中,由企業與教師共同完成,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一體化小班教學,以項目為導向,將教學內容融入其中,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學生評價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完成,做到了0遲到,0早退,0曠課,0短褲,0拖鞋,0事故。
不管是深圳技師學院還是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他們都能根據地區產業結構,創設真實的企業環境,讓學生在工作站的學習中養成職業素養,具有職業意識、職業行動和職業心態。把專業理論課融入到專業實訓課中,把理論教學區、討論區和實訓區相結合,方便學生邊學邊做、學做結合,做到“做中學、學中做”。
(五)我校機器人專業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1.KUKA機器人底層語言是英語,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到企業以后應用較困難;
2.學生對工藝規劃方面的知識比較薄弱,由于學校的實訓條件有限,沒有辦法讓學生規劃工藝;
3.學生的職業素養薄弱;
4.校企合作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5.學生缺乏實踐經驗。
四、調研結論
(一)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堅持以就業為宗旨、服務為導向的原則,本專業主要面向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
和應用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培養在生產第一線能從事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操作、保養與維護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知識型、發展型技能人才。本專業既要注重專業技能培養,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責任心、團隊合作能力、勞動安全及保護意識,使本專業畢業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職業技能,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成為社會需要和有一定發展空間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二)專業培養規格定位
1.知識要求
1)掌握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和專業基本素質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
2)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學知識;
3)掌握相應的文化基礎、計算機基礎等知識;
4)掌握機械圖樣的基礎理論知識;
5)掌握機械基礎、電工識圖、裝配鉗工、維修電工的基本理論知識;
6)掌握液壓與氣動控制的基本理論知識;
7)掌握一般機電設備安裝及修理的基本理論知識;
8)掌握常規機械部件的檢測知識;
9)掌握機器人的結構與原理等基礎知識;
10)掌握機器人控制、與編程等理論基礎知識;
11)掌握機器人工作站安裝與調試的基礎理論知識。
2.技能要求
1)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及職業溝通能力,能用行業術語、文化與同事和客戶溝通交流;
2)具有應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一般信息處理的能力,以及借助工具書閱讀本專業英文資料的初步能力;
3)具有普通鉗工、電工、焊接、質量檢測及一般機電設備安裝等基本操作技能;
4)能讀懂機器人設備的結構安裝和電氣原理圖;
5)能構建較復雜的PLC控制系統;
6)能編制工業機器人控制程序;
7)具有機器人工作站的日常維護與運行的基本能力;
8)具有機器人工作站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技能;
9)具有機器人工作站周邊設備的維護與調試的能力;
10)具備機器人工作站正常運行維護的初步工作經驗;能勝任生產現場的日常管理工作。
3.素質要求
1)熱愛機器人運行崗位,有較強的安全意識與職業責任感;
2)有較高的團隊合作意識,能吃苦耐勞;
3)能刻苦鉆研專業技術,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提高;
4)有較好的敬業意識,忠實于企業;
5)嚴格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崗位服務意識;
6)嚴格執行相關規范、標準、工藝文件和工作程序及安全操作規程;
7)愛護設備及作業器具;著裝整潔,符合規定,能文明生產。
(三)專業建設思路
借鑒德國“雙元制”教學,盡管德國與中國在歷史背景、文化傳統和制度特征上有著很大差別,不可以也不可能把雙元制全盤移植到中國來。但“雙元制”的教學模式及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教育思想卻是可以借鑒的。
1、積極探索學習領域課程模式。以專業建設為載體,通過職業分析,通常將一個或若干個社會職業歸結為一個職業群,一個職業群對應一個專業,大力加強專業內涵建設。通過模擬職業情境中的典型職業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
2、積極協調企業進行“雙元制”培訓。學院雖然建立了一批校企合作培訓基地,但是企業參與學校教學的成分較少。在深圳技師學院而在調研中建議進行小班化教學,班級分為兩部分進行,一部分在學校接受理論教學,一部分在企業接受實踐訓練,交替進行,或者每學期劃分為兩個時間段,前半段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后半段到相關企業進行實際操作訓練。
3、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在教學管理、學生教育和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職業習慣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懂禮儀講文明,懂規范守規矩。一招一式都要讓人感到是經過正規訓練過的,要有職業教育的烙印。
4、加強一體化教學工作站的建設。積極創設真實的、豐富的企業環境。以往的工業機器人中心都是以單臺的工作站為主,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單調與空洞,以至于學生到企業后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適應。我們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就業區域在西部地區,建議結合西部產業結構,創建真實的企業環境,讓學生在工作站中養成職業素養,具有職業意識、職業行動和職業心態。把專業理論課融入到專業實訓課中,把理論教學區、討論區和實訓區相結合,方便學生邊學邊做、學做結合,做到“做中學、學中做”。
5.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成立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職教專家、行政主管部門專家、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企業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組成的“雙元制”考試考核委員會,下設考試小組,負責學院的考試與職業資格證書的發放。
(四)師資隊伍的建立
根據現有師資個人的專業特點和發展志愿,確定其技術技能發展方向,由企業方提供針對性、系統性的培訓,使專業教師每人至少精通1種、熟悉1-3種典型應用,逐步成長為工業機器人技術專家。為了打造出一支分層逐級遞進的專業師資隊伍,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人才引進引進高學歷人才與行業專家擔任專業帶頭人,同時引進具有較高學歷或豐富實踐經驗的骨干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增大企業師資的比例,形成充足優質的師資隊伍,以圖在科研和工程應用兩方面能有所突破。
(2)定向培養
選派基礎培訓考核優秀的5名優秀教師參與KUKA學院高級培訓。同時,邀請德國專家來我院培訓授課,并派出優秀骨干教師赴德學習。
(3)國際認證
通過內涵建設,力爭使專業師資隊伍全部取得KUKA學院等國際認證。
(4)下企業實踐由企業方提供或協調崗位,組織專業教師輪流到企業掛職鍛煉,使教師接觸到實際生產,了解一線,了解企業,從而提升專業能力。
(五)創新招生方式
在我們的社會觀念中,有兩種觀點:(1.招生是學校的事情,與企業無關;2.上職業學校是考不上學校的無奈選擇)。而職業院校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讓企業參與到招生中來,打破大家對職業院校的偏見,讓家長主動、放心的將學生送到職業院校。加強校企合作,選擇規模較大、具有良好合作基礎的企業,聯合舉辦招生就業咨詢,開展職業體驗活動,積極向家長和社會展示學院的辦學成效、辦學特點、招生專業、專業設置及特色、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辦學制度、設備設施、育人理念、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畢業生就業情況、優秀高技能人才典型事跡。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12
21世紀,作為朝陽產業的旅游業已經成為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據了解,中國已有20多個省提出了“旅游強省,旅游建省”的發展戰略,把旅游作為優先發展的行業。世界旅游組織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旅游強國,旅游強國需要旅游強才,旅游精才。作為旅游業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呢?為此,我們走訪了大量省內旅行社,接觸了大量一線從業人員,得到以下一些信息。相信這些信息對于我們進一步調整專業及教學計劃有一定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一、旅行社從業人員現狀
我們都知道,旅游是一個“聽起來很大,走進去很小;看起來很好,干起來很苦”的領域。旅行社人員流失嚴重成為全國各大旅行社最為頭痛的問題。
(一)流失率過高,特別是導游崗位
其實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畢業生在擇業時,一些人更愿意到旅行社工作,旅行社的工作具有相對獨立性和挑戰性,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也大有裨益。可是為何干了一段時間,都紛紛離開,業內一些導游訴說其中的原因:
1.旅行社業務量不穩定
旅游有淡旺季之分,旅行社的經營規模普通不大,所以各家旅行社的導游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專職的,大多都是兼職,也就是說,一個導游同時在好幾家旅行社兼職,業務繁忙的時候自會有旅行社電話通知帶團。兼職的導游工資沒有底薪,根據帶團次數和提成來計算月薪,而專職導游的底薪也不高,一般都是七八百到一千元左右,如此一來,“回扣”就成了大多數導游的主要收入來源,在海外旅游團中還有帶團津貼和小費的收入。導游工作收入的靈活性導致了其收入差距的兩極分化。
早些年導游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是靠幫游客換取外匯,賺得中間利潤所得,這部分人在資本有原始積累的情況下,很少還有人繼續當導游,很多人都轉向投資公司做生意;而有些則是跳槽出來投資一家旅行社自己當老板。
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本身能力不夠,自身素質欠缺而導致帶不到團,終年在旅行社坐“冷板凳”,這部分不受器重的人每個月的月薪只有500多元,與月薪10000多元的出色導游相比,差距非常之大,養家糊口都成問題,于是在沒有業務量的情況下紛紛轉行。
2.旅行社惡性競爭
旅游市場上一些無證導游的魚龍混雜也破壞了整個導游行業的形象,因此,導游受尊重的程度還不是很高,導游的地位自然得不到提升,很多游客對導游也存在著一定的偏見,認為導游只會宰游客,坑蒙拐騙,無計不施,眼里只有一個“錢”字,但事實上這只是旅游市場上極個別的現象,也是那些急功近利的導游用以謀生的手段。
導游目前的地位使得很多名牌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的學生很少會去選擇當導游。“心理價位有點低,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從事更好的職業。”很多畢業生都選擇到四、五星級的大飯店從事飯店管理工作,或到與旅游相關的行政單位工作,或是自己開旅游網站或旅行社,真正當導游的寥若晨星。
3.從業時間短暫,導游看成青春飯
在走訪過程中,“累”是很多導游發自內心的共鳴,有些導游甚至終日啞著嗓子,他們說是喊啞了,累啞了。確實,導游工作的辛苦勞累是有目共睹的,起早摸黑,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一位導游告訴我們,旅游旺季的時候,一個月有一天的休假已經是很奢侈了,很多時候是一個團帶完了,另一個團就馬上交接而上。有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導游告訴我們,當初他選擇導游這個職業,純粹是因為自己愛旅游,游遍祖國的山山水水乃至周游世界是他最大的夢想。他原本認為以游玩為工作的導游應該是自己最理想最鐘愛的選擇,事實上,工作半年下來,對于旅游,除了累,他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特別是那些大學剛畢業的女生,受不住自己的皮膚在野外風吹雨曬,也會有轉行的'念頭。因為這些客觀原因,很多導游干得時間都不長,而且導游整體的年齡層也趨于年輕。
4.導游激勵機制還需健全
除了少數業務量較好的旅行社外,現如今旅行社對導游人員的激勵不但手段單一,而且力度不大,覆蓋面有限。由于大多數旅行社只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營業成本,不但大多數導游本來工資和各種福利保障就很微薄,而且還需向旅行社交納上千元的押金和一定的管理費用、帶團“人頭費”。這樣不規范的勞動報酬制度并不能對導游進行有效激勵。對許多旅行社來講,惟一的激勵手段就是懲罰:扣除風險押金或不報銷的預付團款。甚至有的旅行社只要投訴涉及導游的,便將造成的經濟損失轉嫁到導游身上。
一位在旅游業打拼多年的旅行社老總說,旅游季節性很強,常年給導游底薪,旅行社“養不起”,所以除了幾個大社之外,一些旅行社不常年聘導游,或者不給導游發底薪,而是用“低保障、高激勵”的方式鼓勵導游創收。
(二)層次不合理。現有旅游從業人員中不少是近年從院校畢業的學生,整個旅游從業人員年齡結構偏輕、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比較
突出。從業人員總體學歷偏低、專業技術人員少、專業技術職稱低、中高級人才嚴重不足。從行業結構看,旅行社人員數量相對飽和,主要是素質的提高,缺的是中高層次人才。
(三)專業結構不理想。從專業構成看,多數從業人員非旅游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沒有受到系統規范的專業教育或培訓。據抽樣調查顯示,旅游飯店和旅行社的總經理級管理人員分別僅有30%和20%的人所學專業為“旅游類”或“外語類”專業。行業大多數管理人員崗位與所學專業不一致,他們的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能主要來自長期實踐的積累,較少來自學校的系統培養。這就使管理上不可避免帶有一定從經驗出發的痕跡,制約了行業總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旅行社人才需求狀況
作為迅速發展的行業,中國旅行社業人才需求旺盛。其行業的
特性決定了在人才需求現狀上存在以下三個特點。
(一)旅行社業人才需求特點
1.起步較晚,需求量大
旅游業發展迅速,不可能一下培養這么多的旅游人才,這其中大量的從業人員都是轉行來的,因此旅游專業人才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由于中國旅游業起步比較晚,現在又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因此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產業大軍。這是一個需求旺盛的經濟產業,而且將隨著產業素質的提高,大量錄用經過正規培訓的人才。
2.產業鏈長決定旅游業需要復合型人才
旅游行業產業鏈長,涉及范圍寬,決定了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多,就業相對容易。特別是有些就業崗位門檻比較低。但如果想成為這個產業的高端人才,則要求具備非常高的素質。現代旅游產業的要素不局限于“食住行游購娛”,涉及行業有上百個,這決定了旅
游業人才應該具有很強的層次性、多樣性和特指性。層次性指在旅游產業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產品銷售到售后服務等一條龍產業鏈中,不同層次的崗位需要不同層次的人才。多樣性指的是不同的旅游產品需要不同知識結構的人才。特指性是說無論是能力知識還是身體素質,該行業都需要一種特殊的素質結構。比如說,旅游業從業人員應該具備較強的服務意識、敬業精神和團隊精神,這是由其所屬的服務行業性質決定的。旅游行業的人才既需要能力的專業性,又需要知識的綜合性。
3.計調人才越來越受到青睞
旅行社的計調是進行旅游實際操作的專業人員,負責新線路的開拓、食宿談判、行程安排、成本核算等經營管理工作,旅行社開辟一個線路、帶一個團能否賺錢、盈利多少,全靠計調進行掌控和核算,因而計調也被稱為旅行社的中樞,是掌握著旅行社命脈的核心人才。過去只有一些上規模的旅行社才有計調人才進行專業旅游項目操作,大多數小規模的旅行社多只要租一個小門面、擺上幾臺電腦就可以接單,然后把單子轉包給其他旅行社,無需具體操作。隨著一些旅行社越來越正規,規模越來越大,專業運作旅游業務的計調人員就越來越受到旅行社的青睞。
(二)人才要求:有熱情、情商高、知識面寬
什么樣的人適合進入旅游這個行業,得到長足的發展呢?業內人士與大家分享了他們的寶貴經驗:
1.理智和熱情缺一不可。一旦進入這個行業,會發現很多事情枯燥,工作激情會被打擊,因此“理智”不可或缺;同時要在這個行業發展,“熱情”必不可少。由于現在很多旅行社分工明細,負責指定區域或者特定線路,時間長了會缺乏新鮮感,發展下去就受局限。
2.高情商、人性化服務。旅游業從業人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情商要高”。比如有客戶打電話訂機票,普通商務員問需要幾點的機票;情商比較高的業務員會主動詢問客戶回程是什么時候,這樣就增加了回程票這筆業務;而更積極的業務員,會主動把打折機票等優惠信息告知客戶;資深人員則會細致入微地提醒客戶打折機票有哪些限定條件。
3.做知識面豐富的“雜家”。經驗和語言能力都可以通過實踐和培訓達成,更重要的是知識面——“做旅游這行需要‘雜家’”。隨著旅游市場需求的細分,除了熟悉景區景點旅游歷史外,還要了解城市經濟發展、天文地理、環保等相關知識。
(三)旅行社六類中高端人才
為弄清旅行社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特地采訪了本市幾家著名旅行社的老總及各部門經理。以下是部分談話記錄:
被訪1:為加快旅游經濟的發展,為應對旅游強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全國的旅行社業急需一批懂經濟、懂旅游、善經營、會管理的旅游專業人才。
被訪2:缺少的是策劃創意人才,提高業界品位的人才,主要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是在是太好了,所以大家不知不覺中會覺得國內的旅游是簡單的觀景而缺少游趣。
被訪3:缺乏能熟練掌握出團游團隊調度,訂機票,辦簽證,發團及與境外旅行社聯系等出境游業務的經理;缺乏熟悉基本流程,善于處理與旅游相關的問題,諳熟各國語言,貨幣,法律法規等,并具備與各國理事館打交道,在異國他鄉迅速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的優秀人才;旅行社銷售部人員,公關部人員;會展人員等。
被訪4:主要是要缺乏一批旅游業發展所急需的產品設計人才、
市場營銷人才、高級管理人才、高級導游、旅游電子商務、度假管理、會展策劃專業技術人才。
結合以上訪談,有六類中高端人才極其匱乏:高端市場策劃人才,他們要能把握市場走勢和導向,旅游知識面寬泛,深諳市場運作;經驗豐富的旅游計調人才,他們需要熟悉國內外旅游線路和景點、酒店、交通以及導游的狀況,有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有資深行業背景、人脈豐富的銷售人才,尤其是商務旅行銷售人才;能夠熟練地發掘、組合、打包產品,聯絡各個供應商,協調各個環節,不斷推陳出新,并要承擔起管理職能的旅游度假產品經理;以及既能開拓資源又深諳管理之道的高層次管理人才;以及新興旅游業態專業人才,如旅游信息管理/電子商務人才、大型會展活動管理服務人才等等。
三、旅行社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分析
從以上訪談看出,旅行社業對人才的需求與渴望還是非常大的。
旅游業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將來旅游業人才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將是人才的多樣化,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相當嚴格,不僅要知識面廣,還要精通外語,肯吃苦、肯鉆研。優秀的人才不僅會指引旅行社在合法的政策、法規下發展,更會為企業“另辟蹊徑”創造更多盈利空間。他們能設計完美的旅游線路,在不損害旅行社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與國內旅游相比,出境旅游不僅要在吃、住、行、游、娛、購等方面提供服務,還要求組團社對各國的語言、貨幣、法律法規、風土人情、風俗習慣、行業規范等心中有數,并具備與各國領事館打交道、在國外迅速處理緊急事務等能力。
(一)知識結構
1.社會道德、旅游職業道德、法律、特色理論、哲學等方面的知
識。
2.計算機技術及其在旅游業中的運用、外國語言應用等方面的知識。
3.公共關系、旅游禮儀等方面的知識。
4.全面掌握旅游基礎理論,管理和經濟學基礎理論,全面掌握旅行社及相關旅游企業運營理論與實務。
5.旅游概論、旅游地理等方面的知識。 6.海外主要客源國概況。
7.導游基礎、導游實務方面的知識。
8.英語語言國家概況、旅游英語、飯店英語、翻譯技巧方面的知識。
(二)能力結構
1.掌握較高的導游技能,勝任地陪、全陪和領隊。 2.熟悉旅行社基本業務,能適應旅行社中的所有崗位。 3.具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特殊問題的處理能力,能分析和處理導游作以及其他旅游服務工作中發生的實際問題。
4.具有創新和策劃能力,能進行旅行社營銷整體策劃和公關項目策劃。
5.具有良好的交際和溝通能力,能從事旅行社銷售和計調等相關工作。
6.能熟練運用外語與計算機技術從事旅行社的外聯、客戶管理、出境、接待等相關工作。
7.取得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普通話證、導游資格證或領隊證。
(三)素質結構
1.思想道德素質:遵守涉外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具有自覺學法、懂法、守法意識,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文化素質: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具有適應職業變化的終身學習的能力。
3.業務素質:掌握導游業務、旅行社業務和其他旅游服務的基本知識,具有刻苦鉆研、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具有團結協作以及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
4.身心素質: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較好的心理調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四、如何應對旅行社人才需求
看來,一方面旅游體制不健全、旅游行業不規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不完善,是造成旅游業人才流失,招不到合適人才的問題;另一方面,旅游人才不具備相應的旅游專業素質和實踐操作技能,不具備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工作作風,也成了企業招不到合適人才的原因。旅游教育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引起業內的廣泛重視。事實上,我國的旅游教育本來就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只是如今的教育體制急需創新,校企聯合辦學、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已經成為共識。
(一)結合行業需求培養人才
當前旅游教育最大問題是旅游人才的培養和旅游市場的需求錯位。旅游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崗位,企業用人崗位找不到合適人才,這是當前旅游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據統計,綜合性大學旅游專業本科生的行業內就業率大約在10%—20%左右,幾年后從本行業流失至其他行業的達20%—70%。歷史比較悠久且單一性質的旅游院校學生的行業內就業率能達60%以上,但幾年后的流失率也在20%—40%左右。行業人士認為這種現象是教育資源的浪費,是學非所用;旅游院校教師認為這恰恰反映了旅游人才口徑寬、適應能力強、跨行能力強。旅游企業認為旅游專業畢業生缺乏職業意識(服務意識、服從意識、行為規范不足),職業能力不夠(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團隊精神不夠),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知識少,陳舊,脫離實際,缺少人本意識)。院校認為企業用人標準存在問題,總以對待大中專生的要求對待本科生,沒有為他們提供發揮才干的環境和機會。人才培養方與需求方各執一詞,難以簡單判斷孰是孰非。
我們知道市場有需求才有產品,所以學校也應結合行業需求培養人才,培養專業人才,而不是培養通才。因此,應以專業課程為基礎,培養學生旅行社行業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提高適應性和創造性;把握行業發展動態,不斷更新課程知識結構和教學手段,為旅行社行業培養短缺人才和適用人才;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增強職業技能培訓
調查中發現,現在兩類人才最為缺乏,一類是高端人才,即能夠為旅游產業和旅游企業進行策劃管理的高級人才、高學歷人才比較缺乏,還有一類就是實際操作能力非常強的崗位技能型人才。調查中發現,大學期間做過旅游兼職的學生就業率很高,原因之一就是該類學生在實踐中培養了崗位技能。旅行社是操作性很強的行業,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往往缺乏經驗和悟性。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是旅游院校的學生應該在學習期間增強職業技能培訓。
(三)注重培養復合型高端人才
目前一些學校、學生認為,學習旅游理論無用,只要掌握了崗位技能,到了崗位就能勝任,等工作幾年經驗夠了就能當主管,應該講這是一種不符合實際的傾向。事實上,那些最終成長為旅游企業高層次的管理人員,知識積累都比較豐富。旅游院校學習的是一個系統的知識,并不一定剛工作就能用上。但當你工作2、3年有了一定的經驗后,再消化吸收以前學到的理論知識,才能向更高層次提升。旅游教育不僅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還要提升學生知識層次和認識高度。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學生不僅要適應現有的工作需要,而且在未來還應承擔引領該產業發展的責任,另外只有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適應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
(四)專業教師真正“雙師型”
“雙師型”不僅僅是“雙證型”,真正意義的雙師型教師應該是具有較寬的行業視野,較強的行業實踐能力和較新的教學理念的教師。學校的專業教師不僅有高學歷、高職稱,而且還應具備相關專業的技術等級證書,否則只會“紙上談兵”而缺乏行業實踐經驗能力。
總之,旅游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之中,而為之服務的旅游教學工作在我國的旅游事業發展中,將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流人才創一流產品”,發掘人才,培養人才,為我國的旅游業培養合格人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也是這一專業是否興旺的關鍵之關鍵。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13
一、調研目的和方式
調研目的: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優化專業建設,使本專業培養目標更加貼近社會生產實際,我系進行了酒店及與酒店相關行業的人才需求調研活動。提供調研,可以及時地了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的變化趨勢,進而掌握市場需求信息,并以此為據調整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優化專業建設方案,使本專業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培養出具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調研對象:酒店行業、與酒店相關行業、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各類招聘會。
調研的方式: 面對不同的調研對象,采用不同的調研方式,具體有:訪談、座談、走訪、問卷、實地觀察、文獻檢索、網站查閱等。
二、本專業人才需求調研結果整理分析
(一)企業調研:主要通過訪談、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結果整理分析如下:
1.經調查,酒店企業對前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員、康樂服務員及其他崗位服務員的需求量匯總如下(圖2.1.1):
圖2.1.1 酒店企業酒店人才的需求量
由上圖可得出以下結果:
(1)酒店企業目前對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員、康樂服務員的需求量相對前廳服務員和其他人員來說較大。這是因為酒店企業的客房、餐飲及康樂這些部門的業務量大且繁重,需要大量的人力。
(2)在需求量較大的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員和康樂服務員中,餐飲和客房的需求基本相同,康樂較少。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種:一者,酒店的營業和利潤重心通常在客房及餐飲,康樂相對較少,而且享受康樂服務的賓客也較少;二者,雖然客房、餐飲和康樂在社會上都有大量單體營業情況,但相較而言,康樂的容量與數量之比較大。
(3)前廳服務員的需求量較少,這是因為前廳服務員作為酒店的門臉員工,酒店對其流動性和職位空缺時刻有嚴格地控制,所以若不是酒店有大的的業務調整或擴張,通常時間上其需求是飽和的。
(4)除了前廳、客房、餐飲、康樂四類的服務員需求外,其他類崗位需求很少。酒店里常需要招聘的主要就是這四類員工,其他如工程、保安等人員需求量的彈性較大,而且這
些崗位通常和酒店服務專業相關性不大。
綜合以上可知,酒店企業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前廳、客房、餐飲與康樂,其中又以客房、餐飲、康樂為多。這些崗位和酒店服務與管理的相關性都很大。
2.調查結果發現用人單位對以上各項崗位的具體任務、職業素質和能力要求(共有的)如下(表2.1.1):
表2.1.1 崗位任務、素質和能力調查匯總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酒店企業對每種崗位服務員的職業要求都作了詳細的描述,并且其中對素質要求都提到語言能力、品質、服務意識、職業道德和崗位技能等,可以分析出目前酒店專業人才應具有:
(1)基本技能:計算機應用、英語聽說讀能力等。
(2)專業技能:在掌握基本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學生能熟練掌握酒店各項對客服務技能的,常參照畢業生所取得的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資格。
(3)專業拓展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酒店專業外但相關的知識(如旅游)能力。
(4)具有良好的酒店服務意識與職業道德。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學生流動性大的問題,更應該重視培養腳踏實地、能說、能寫、能講、能協調、能做人的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的技術型和實用型人才。
(二)畢業生調研:主要通過訪談和問卷的方式對本專業畢業生就課程設置、實習實訓、就業定位、專業建設和發展四方面進行調研。經分析整理結果如下:
1.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的意見:
(1)課程設置盡量全面,應該由更專業的教師講授;
(2)增加外語類課程,如英語、日語、韓語等,可以請一些外教;在語言教學上,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外語表達能力;
(3)課程內容應豐富化,課程安排應更均衡,課程講授應注重實踐性;
(4)希望豐富和加強客房和餐飲的實訓課程、計算機課程;
(5)財務和營銷開設的意義對實際人才需求而言較小。
2.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實習實訓的意見:
(1)在選定實習單位時希望再多照顧一下學生將來的人生規劃,做出更人性化的計劃;
(2)實習實訓時老師可從旁指導或參與其中,多聽聽學生的意見;
(3)實訓內容應豐富化,最好能夠輪崗;
(4)希望有更多的'實習選擇,如國際大型連鎖酒店、度假村、豪華游輪等。
3.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就業定位的意見:
(1)對該專業的就業定位認識不一,有的認為本專業目前定位在酒店基層服務人員,比較明確;還有的認為定位較窄,有一定的局限性;
(2)中國發達及各大一線城市有利于酒店服務人員的發展。
4.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的意見:
(1)多開始外語類課程,專業課程的實踐性還得加強;
(2)提升院系的教學管理,讓學生學到更多更專業的知識才。
(三)招聘會調研:這項調研主要采用的是觀察法。
經過走訪多個招聘會現場,通過觀察,發現招聘會中與本專業相關的崗位招聘席位所占比例較其他專業大,說明目前酒店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在此類招聘中,對需求人才的學歷、職業資格等的要求呈現出一定的特點:
1.學歷要求:如圖2.3.1,招聘單位所需人才中,研究生占6%,中職16%,而本科或高職高專高達77%,其余的1%沒有特殊要求。由此可明顯地知道,目前酒店管理專業本科或高職高專學歷的畢業生是酒店行業絕對的人才需求大軍。故此可知本專業的就業前景良好。
2.職業資格的要求:各崗位都針對崗位的差別分別提出相應的職業資格證。如前廳服務員要求具有應聘者國家高級前廳服務員資格證,客房部服務員要求求職者具有國家高級客房服務員資格證書,餐飲部服務員要求求職者具有國家高級餐飲服務員資格證書等。
圖2.3.1 招聘會中人才結構圖
3.其他要求:此方面提到較多的是良好的身體素質、正確的服務意識、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及吃苦耐勞精神。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14
幾年來,為了開辦和更好地發展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我們特就全國和本地的服裝行業及本專業人才需求和培養目標做了大量調查。
一、專業行業背景
服裝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出口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xx年出口1440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占全國貨物貿易出口量的14.9%;20xx年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累計1712億美元,占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15.4%,繼續穩居我國各行業出口創匯之首,出口總額也高居世界首位。
加入WTO后,我國逐步成為“世界制造中心”。為增強世界競爭力,服裝行業已廣泛使用先進的服裝技術。隨著服裝行業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雖然目前服裝行業深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行業發展和出口均出現萎縮,大批行業從業人員失業,但是技術工人和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的人才需求仍相當旺盛,培養服裝設計與工藝方面的人才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前景。我國的服裝產業正處于重大的行業升級和產業地域調整的.關鍵時期,從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向經濟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轉移。懂設計、精制作、會管理、善營銷的一專多能的職校畢業生仍大有用武之地。
二、專業技術工作的需求
調查表明,近年來,隨著私營、民營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升級改造,經濟結構調整及大規模的行業轉移,大量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投入使用。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產品質量,服裝設備和技術升級已是大勢所趨,服裝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多。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面向的崗位主要有服裝設計、服裝加工、服裝結構制圖、結構設計、質檢、服裝紙樣推檔、服裝企業管理、營銷等崗位或工種,而由中專層次學歷人才擔任的服裝車縫、排料制板、裁剪、整燙、質檢、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等崗位需求量最大。
三、用人市場的需求
目前我國服裝設計與工藝水平同歐美等世界先進國家的水平還有著很大差距,有影響力的服裝設計師和工藝師還不到總就業人數的3%,其比例僅為發達工業國家的十分之一。現有的很多服裝機器設備未能充分利用,服裝專業人才的匱乏是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部門統計,廣東近年在服裝設計與工藝行業短缺技能型人才達40萬人,迫切需要大量從產品設計到產品制作加工的各個環節各個層次的技術人才,尤其是中專層次的一線機器操作技能型人才。
四、20xx-2010年本地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
河北一直是全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產銷基地,其服裝產量、內銷和外銷均在全國服裝行業占有一席之地。辛集市是河北省重要的皮衣產銷基地之一,服裝業在辛集市工業化過程中發揮了先導產業、創匯產業、就業產業和致富產業的作用。目前全市皮革和服裝企業達600余家,總產值達12億元,年產值和銷售收入30萬元以上的企業近300家,從業人員約2.8萬人,約占邵陽市工業就業人數的15%。現我市各職業學校每年培養的服裝專業人才不足20xx人,由此可見,辛集市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存在較大缺口,影響了服裝這個本地的優勢行業的發展。
20xx年,雖然外貿形勢嚴峻,出口增幅下滑,貿易量下降,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剌激經濟發展的政策,擴大內需,仍然保持較大的經濟增長幅度,年內GDP8%的增長能夠實現。國內貿易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消費不斷擴大,民營企業迅猛增長,自主品牌生產企業的迅速崛起,產業的全面提升、改造和優化,培養一定數量和質量的高技能型人才,適應行業需求,是行業對職業教育提出進一步的迫切要求。按照國家服裝紡織工業“十一五”規劃的發展戰略,參照20xx年的增長速度,一方面,需要每年增補技術人員約10萬人,這些人需要通過學歷教育和就業培訓予以解決,更主要的現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不能適應行業和品牌建設的要求,約30-50萬從業者需要不同層次的培訓,整體提高職業能力和技術水平,以適應產業進一步升級,才能滿足我國服裝行業參與國際競爭,走品牌化道路的要求。現在全國各職業學校培養的服裝專業人才遠遠不能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五、根據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確定就業崗位
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專業工作崗位目標定位為:①服裝制衣工、②服裝打板師、③裁剪師、④樣衣制作師、⑤跟單員、⑥質檢員、⑦成本核算員、⑧基層管理人員、⑨其他相關專業崗位。培養能從事現代服裝設計、生產和經營的中級實用型技能型人才。
根據就業崗位的要求,將各崗位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分解,確定本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如下:
①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客戶服務意識。
②良好的質量和效益意識及產品檢測評估能力。
③運用服裝設計與工藝的基礎知識,合理選取服裝設備、服裝加工的相關要素的能力。
④了解服裝設備、服裝技術的發展方向,具備繼續學習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⑤CAD繪圖(設計、制圖、造型、自動編程),初、中級服裝設計定制工,服裝制作工,服裝設備操作(平縫機、包縫機、鎖眼釘扣機、整燙機)等技能。
⑥編制服裝加工工藝文件。
⑦識讀服裝文件技能。
⑧安全用電知識和服裝設備維護技能。
⑨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15
一、調研目的與意義
通過全面開展對企業、學校和畢業生的調研,及時準確地把握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了解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結構現狀、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狀況,了解企業職業崗位設置人員需求情況,了解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和培養模式,了解畢業生就業狀況及對學校教學情況的反饋,對人才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提出相應要求。通過對調研數據的綜合分析,了解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學生能力發展三者之間的矛盾,獲得人才培養在知識、技能和素質等方面的核心要求,了解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設置、專業建設方面的主要問題,為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修訂工作提供比較全面、客觀的依據。
二、調研對象與方式
(一)調研對象
1、行業:調研了涉及工程機械、機床工具、汽車、機械基礎件、通用機械等個子行業。
2、企業:調研了多家機械制造類企業。
3、學校:調研的學校為已開設本專業的多所職業院校。
4、畢業生:面向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歷年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
(二)調研方式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網絡調研法、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數學分析等方式。
三、調研情況
(一)行業發展調研
調研了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涉及的個子行業,其中大行業是工程機械、機床工具、汽車三大子行業,分別占比30.8%、15.8%、15.8%。這與國家經濟建設和消費領域熱點密切吻合,其他儀器儀表、機械基礎件、內燃機等子行業處于第二梯隊。這與國家經濟建設和消費領域熱點密切吻合。
(二)企業需求調研
通過設計企業調查問卷內容來了解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生產與應用企業基本情況、崗位設置、不同級別專業人才配置比例、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及未來需求趨勢;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企業的就業崗位;企業對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素質與能力要求;企業對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持證上崗的要求與證書種類、等級要求。
通過與行業和企業專家、人力資源訪談來了解機械制造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需求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企業人才狀況及需求,專業核心能力、非專業能力,關鍵能力,特別是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需求;對高等職業學校學生培養的建議;對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改革的建議。
(三)同類院校調研
了解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在校生人數、生源分布情況、錄取率、課程體系、校內實習基地、校外實習基地,師資配置情況、課程建設情況、數字化資源庫建設、信息化應用等情況、專業執行情況;了解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情況;了解畢業生去向、就業率、就業對口率等。
(四)畢業生調研
了解畢業生情況、崗位名稱、崗位工作描述、必備的職業技能、必備的專業知識、必備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入職年的工作崗位或主要工作職責,對在校期間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對在校期間所授知識、技能的實用程度。
四、調研分析
(一)行業產業發展情況分析
(FMB)我國機械制造產業向著柔性化、高速度、高精度和綠色化等方向發展。柔性制造系統、(CIM)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高自動化制造系統廣泛應用;高速度切削極大地提高加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已成必然,采用高精度的、通用可調的數控專用機床,高精度的可調的組合夾具以及高精度的刀具量具來提高加工精度;減少機械加工對環境的污染,廢液、廢氣、廢油再回收利用,使機械制造朝綠色化方向發展。
(二)企業人才需求情況分析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還是保持了旺盛的需求,企業對復合型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大,在調查中,企業認為數控類企業的發展需要更高層次的技能型人才,如在自動化改造過程中開始對掌握信息系統管理、具備技術改造人員提出需求。
通過畢業生調研,我們統計出了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畢業生依然以機械零部件制造、設備制造和模具三大行業為主。目前在企業里面從事人群比較多的崗位依然是操作工,而工藝員、編程員、設計員這些具有一定技術的高技能人才(譬如編程員、設計員等)從業的人員相對較少,企業的需求旺盛。
機械制造方面的主要崗位主要有普通機加、數控加工、裝配車間、塑料模加工車間等。普通機加車間主要需要車、銃、刨、磨等熟練操作工;數控中心有數控剪板機、數控銃床、線切割機床、臥式加工中心等,從企業調研中得知目前這方面的高技能操作人員較缺。塑料模具加工車間崗位主要有模具設計人員、成型機調機人員、模具鉗工等,其中缺少綜合素質較高的模具鉗工。
(三)就業崗位需求分析
通過企業崗位人數的調研,發現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崗位分布非常廣泛,不過從事最多的77%,崗位是機械加工員、繪圖員,共占崗位人數比例21%,的剩下繪圖員崗位、編程員崗位、設計員崗位所占比例相近。
(四)目前就業情況分析
1、畢業生就業崗位情況
根據各個企業中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的學生的具體工作崗位進行調研,可以發現數控,機床操作、加工中心操作所占比例達到了61%,可以看出企業里面從事人群比較多的崗位依然是機床操作工,同時也可以分析,調研大部分企業還是傳統企業。
2、工資收入情況
本次調研根據行業情況確定了畢業生年收入的情況,其中,占比最高的年收入為1萬至3萬,占比達到38%;其次為3萬至5萬,占比達到33%。這些區別可以為學校今后指導學生就業,制定正確的預期薪資范圍確定了方向。
3、綜合反饋
最近三年學生的就業率都穩定在95%以上,學生就業也的滿意度都在96%以上,可以看出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就業的學生的就業率和滿意度都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專業對口率穩定60%在以上,需要進一步提高專業對口率。
(五)現有人才培養方案滿足行業發展與崗位需求分析
1、職業素養
企業認為所需培養的職業素養按照重要性順序排列,分別計算其權值,最后進行加權平均,得出各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排名(報告中僅列出前五位職業素養)。企業認為中職生能吃苦,做事勤奮等。學生思維開闊點,學習,解決能力較強,有較好的團隊意識等。企業不能只專注理論知識的培養,應擴散知識面,理論,實踐,思維方式,團隊意識,對人,對工作,對生活的態度等方面。畢業生認為所需培養的職業素養,按照重要性順序排列,分別計算其權值,最后加權平均,得出各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排名(報告中僅列出前五位職業素養)。將全國畢業生認為的職業素養排名前五位的再次加權區平均值,本區域未提到的職業素養取得出全國排名前五的職業素養。
從圖中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全國中職學生認可的職業素養排名依次為:溝通交流、吃苦耐勞、愛崗敬業、誠信友善、團隊合作、工匠精神、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與企業要求相比,要加強團隊合作素養的培養。
2、崗位職業能力
通過調研,列出了操作工崗位、工藝員崗位、編程員崗位三個主要崗位職業能力排序。由于統計中學生只需列出三種職業能力,按照從重要到不重要順序排列,分別以、、來計算其權值,最后進行加權平均,得出各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排名(報告中僅列出前五位職業能力)。
3、專業課程情況
通過調研人才培養方案,基本能夠確定每所學校對課程的認識:機械基礎、機械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數控加工與編程等課程選擇的頻率最高,這也說明這幾門課程是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重要課程。從畢業生對于課程重要性的調研發現,畢業生認為非常重CAD要的課程有:加工中心實訓、數控機床實訓、機械、質量檢驗與加工檢測、裝配實踐課程、英文課程、機械制造工藝。這些課程在本專業中均有開設,課程設置比較合理。
五、調研啟示與建議
(一)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從企業反饋的調研數據、畢業生反饋的調研數據以及院校反饋的調研數據看,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必須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較強的產品運維與檢修能力,還應有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能力。對電機與電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課程知識不要太深,夠用為主,但應具有一定的廣度,注重知識應用能力和團隊協作、工作態度、學習態度及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1、知識規格方面:企業認為對畢業生來說,掌握機械制圖、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力學、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機床電氣控制、液壓與氣動、機械設計基礎、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金屬切3D削機床、機械制造工藝、機床夾具設計、機械零件設計、自動編程、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CAD打印、數控編程、畢業設計與答辯、頂崗實習、鉗工實訓、機械制圖大作業、實訓、車(銃)加工基礎實訓、車(銃)工實訓、機械零件測繪、機械制造工藝大作業、計算機輔助設計、數控加工實訓等綜合專業知識。
2、能力規格方面:企業認為畢業生首先要具備正確識讀機械圖紙的能力,能以工程語言(圖紙)與專業人員進行有效溝通交流及具有正確使用機床加工的能力,其次是具有根據設備圖紙、技術要求進行裝配、調試的能力,資料收集及口頭表達與書面寫作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能力。
3、素質規格方面:所有企業都認為學生的'素質非常重要。要求畢業生有具有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思、遵紀守法意識;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擁有吃苦耐勞、踏實肯干、認真負責、勇于奉獻和團結協作的工作精神;具有較強的心理調控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與溝通協作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二)專業課程設置
調研結果表明,用人單位要求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此,課程設置時要充分考慮素質培養課程的設置,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并以此作為人才培養的基礎;強化技能基礎知識的教育,設置機械制圖、機械基礎、電工電子技術、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液壓與氣動、等專業基礎課程;強化核心技術能力的培養,設置機械制造工藝、數控編程、車銃加工、數控加工、多軸加工等專業核心課程;注重理實一體、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對接,加強校企合作,將企業更多的技術經驗、實際案例引入教學,將企'業的先進文化引入教學現場,使企業更多地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專業課程標準的制定工作。
(三)師資隊伍
調研表明,該專業作為傳統的裝備制造大類專業,對專業教師的要求有其特殊性,既要熟練掌握相關技術技能操作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具備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新技能、新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要求職業院校專業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同時,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教師還需具備實時的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重構與更新的能力,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才能滿足本專業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師資隊伍應包括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兼職教師應主要來自于行業企業。建立起一支具有豐富企業經歷、能夠彰顯企業元素的師資隊伍,在要求專任教師到企業鍛煉的同時。,還應建立一支由企業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強化校內生產性實訓,通過深度實踐教學,幫助學生將實踐操作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校外頂崗實習環節中,嚴格按照頂崗實習企業的相關規范對學生進行管理,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養成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規范的好習慣,從而真正實現校企對接,有效培養學生職業精神。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03-05
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07-20
關于企業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06-22
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04-11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通用[15篇]10-18
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模板(精選12篇)06-16
服裝行業人才需求及培養情況調研的報告06-27
關于計算機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論文07-12
服裝行業人才需求及培養情況調研報告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