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優選15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
根據縣發改委下發的關于開展支持進展小城鎮專題調研提綱的要求,我鎮組織力氣利用兩天時間對進展小城鎮、農夫工向城鎮積聚狀況進行了周密的調研,現將有關狀況總結如下。
一、城鎮建設現狀
xx鎮位于xx縣西北部,兩市三縣交界,總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3.5萬,轄58個行政村,是省級中心鎮、全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一)城鎮建設
近年來我鎮將城鎮建設作為重頭戲來抓,堅持以規劃引領進展,不斷提升城鎮的承載和服務力量。在建設過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統一規劃圖紙,一條街道一種風格、一種情調。構筑起"三縱四橫'路網框架,建成區從0.3平方公里擴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園'的城鎮格局;同時對城鎮東、西、北三個出口進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長青,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明顯改善了城鎮面貌。在城鎮建設中,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先急后緩、突出重點,以人為本、有用為上'的原則,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樂觀推動民生工程建設。建設了建筑面積260平方米的為民服務大廳,實行一站式辦公,極大的便利了群眾辦事;投資280余萬元建設了xx鎮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供給目標;投資1635余萬元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使全鎮居民都用上了優質自來水;投資200余萬元的xx汽車站竣工通車,便利了群眾的出行。同時,對xx中學、xx衛生院、仁和園、文體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鎮公共服務力量進一步增加。 (二)城鎮管理
城鎮進展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為轉變小城鎮"重建輕管'、"有硬件,無軟件'現象,我鎮注意管理方式、觀念、制度和機制創新,樂觀推動小城鎮管理由"鄉村管理型'向"城鎮管理型'轉變。制定出臺了《xx鎮小城鎮管理方法》,與城鎮居民、經營業戶簽訂了門前"五包'協議,使城鎮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編發了小城鎮管理"三字經',營造出了深厚的輿論氛圍。成立了衛生保潔和綠化隊伍,籌資10萬余元購置了專業灑水車,實現了城區保潔的專業化和常常化。
二、城鎮建設對農夫工向城鎮聚集的作用
我鎮把城鎮經濟作為進展重點,細心經營城鎮,大力聚集和培育產業,努力推動農夫工就業。一是形成了服務"三農'的窗口。完善的設施、良好的.環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鎮人口達到8000多人;初步進展起來的商貿服務業、加工業,極大的便利了群眾的工作與生活;健全的民生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輻射周邊'、"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產業集聚的載體。我鎮形成了生資批發、建材批發、生豬購銷等市場。"全天候'商貿城的建成使用,為城鎮商業進展增加了活力,目前鎮區各類工商業戶進展到400多家,增加就業崗位1000余個。充分發揮鎮農夫工創業園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的優勢,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樂觀引進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
密集型企業,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目前城鎮企業進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屬鑄造、足球加工、家具生產、服裝加工、毛衣針織、紡織等支柱產業,產業支撐更加有力。三是構建起農夫工返鄉創業的平臺。扶持創建了農夫工返鄉創業園,充分發揮外出打工農夫技術、資金、閱歷豐富和有肯定信息渠道的優勢,廣泛開展就業創業宣揚,組織實施技術技能培訓,多層次、廣渠道、全方位提高返鄉農夫工再就業本事,激發農夫工創業熱忱。目前我鎮農夫工返鄉創辦企業6家,吸納農村勞動力500多人。四是建設城鎮居住新模式。充分敬重農夫意愿的基礎上今年在鎮政府駐地正式啟動了農夫新社區建設項目。農夫新社區依據城鎮聚集的需要,堅持"敬重民意、規模開發、集約用地、典型示范'的原則,規劃建設新型農夫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農夫新居主體完工,道路、供排水、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正在加緊建設。農夫新社區建成后不僅可集聚人氣,更為農夫改善居住環境供應了典型示范。
三、關于支持小城鎮進展、推動農夫工向城鎮積聚的體制政策建議
(一)合理的宣揚引導。大中城市具有強大的的勞動力集聚效應,小城鎮進展上比較弱勢,政府在要正確合理引導,鼓舞農夫工向城鎮轉移。一是思想引導。加強小城鎮的建設和進展的政策宣揚,營造小城鎮進展的良好氛圍。二是政策引導,不僅要放寬各種政策限制,還要結合實際出臺農夫工返鄉創業、金融、土地等優待政策,樂觀鼓舞農村勞動力就近向小城鎮轉移,在小城鎮就業甚至于安家落戶。三是信息引導。在城鄉之間搭建"勞務信息平臺',通過建立健全勞務輸出體系,供應勞務信息,拓寬農夫在小城鎮的就業領域。 (二)加大投入。通過完善城鎮功能,豐富城鎮文化,搞活城鎮市場,進一步縮小城鎮與大中城市生活環境的上差距,吸引農夫向小城鎮轉移。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與周邊農村和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參考經濟適用房建設政策,鼓舞城鎮建設相宜農村、經濟節省、規劃合理的農夫新社區,讓就近轉移的農夫居者有其屋。二是加大招商引資投入。結合地方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因地制宜進展壯大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前景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為抓手,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促進農夫增收,聚集城鎮人氣,壯大城鎮規模。 (三)供應制度保障。應從解決農夫工進城最關懷、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在政策和制度層面上對小城鎮的進展進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時,加快小城鎮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經濟由市場調整,社區向農夫開放,城鄉統籌就業領先在小城鎮啟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農夫免除后顧之憂,為城鎮進展供應政策保障,促進農夫與小城鎮的融合,推動小城建設更快更好的進展。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2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我敢肯定,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石灰塘村會新農村建設的現狀情況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助到家。
根據縣、縣人民政府和縣組織部的統一安排部署,我作為寶秀鎮石灰塘村會新農村建設指導員,于XX年3月14日入住村會。在駐村期間,采取召開座談會、走村入戶、實地調查的方法,對石灰塘村會新農村建設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石灰塘村會,屬于山區,距離鎮20.00公里,國土面積37.00平方公里,海拔1855.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898.40毫米,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8戶,戶籍人口1197人,常住人口1160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戶數為17戶,全家外出的人口數為61人,從業人員為811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為756人,全村以農業為主,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業和養殖業,農作物以玉米、小麥、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為主,家庭養殖以牛、豬、羊、家禽為主,該村水資源極度匱乏,嚴重影響當地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高度制約著石灰塘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村“兩”真正做到了及時把群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重問題向黨員、村民代表征詢意見,逐步走向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優勢條件
(一)村“兩”班子團結。石灰塘村“兩”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不,現任村“兩”班子履職能力較強,班子較團結,作風好,能為群眾辦實事,理清了促進本村發展的思路,熟悉政策和新農村建設導向,在具體實踐中為實現奮斗目標付出了諸多努力。目前全村黨員積極性高,帶頭示范作用好。
(二)群眾基礎好。石灰塘村離縣城較近,近1個小時就可達到,群眾科學意識強,民風純樸,都有通過新農村建設改變現在生存現狀的強烈愿望,對改變村莊面貌期盼度非常高,有的村民自覺植樹美化門前屋后,家都積極參加新農村項目建設。石灰塘自然村村長在積極爭取村里公房建設,并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自己墊付2萬多,群眾意識較好。
(三)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前景較好。石灰塘村境內雖然連年干旱少雨,但近幾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力支持下,新建了許多小水窖,這些分布于各個山頭的小水窖保證了干旱時節的農作物的栽種和灌溉,確保了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石灰塘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注重耐旱農作物的開發種植,該村屬山區,若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山區的優勢,積極打造林果、中藥材等種植品牌產業,便能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石灰塘村會各自然村經濟社會得到了極發展,群眾生產設施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但作為山區村會,石灰塘各自然村的發展仍然有許多制約因素,主要表現為:
(一)產業結構依然單一。農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烤煙為主,輔以林果,沒有科學立體種植經驗,還沒有發揮地域特點,沒有規模化產業,形成不了規模產業,這嚴重影響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二)基礎建設依然薄弱。一是道路交通建設有待加強;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但深入走了解發現,由于缺乏項目資金,除行政村進村道路已硬化外,其余自然村進村道路目前尚未得到硬化,還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狀況,公路路況較差,由于資金困難,管護和修復工作滯后,部分駱已變得溝壑縱橫,嚴重影響了群眾出行和農副產品的銷售;二是水利設施建設亟待加強;雖然近幾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力支持下,石灰塘各自然村新建了許多小水窖,能在一程度上緩解旱情,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缺水的現狀。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仍然很低。由于石灰塘地處邊遠僻和民族地區,絕多數的農民素質還比較低下,思想保守,觀念不新,普遍存在得過且過心理,缺乏干事創業的開拓進取精神,關心集體等集體主義觀念比較淡薄,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的思想和認識有待提高。
四、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作為新農村建設掛鉤單位,作為縣第九批指導員,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結合自身實際,全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為石灰塘村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作為山區,強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進一步加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要立足本地區實際,引導群眾發揮區位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向導,抓好以優質糧煙基地建設,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做強,增強市場競爭力,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壓低品質差、市場滯銷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促進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二要充分利用山區的優勢,引導發展以規模化養殖為重點的養殖業,提高養殖效益,讓群眾得實惠。三是利用石灰塘村各自然村適合種植蔬菜和中藥材的有利優勢,借鑒石屏縣北部山區“公司+基地+農戶”的蔬菜種植模式,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蔬菜和中藥材種植,同時,力推進核桃、桔子等林里種植,著力推進種植業從單一的糧食生產結構向糧、林、果、蔬等多元結構轉變。
(二)積極爭取項目及資金,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石灰塘各自然村行路難、飲水難和部分自然村公房建設資金短缺的實際問題,積極向上級政府及職能部門協調資金,本單位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扶的方式,盡力解決群眾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夯實山區群眾基礎設施建設。
(三)依托自然優勢,加快經濟增長點培植力度。據石灰塘村支書介紹,石灰塘種各自然村適宜發展核桃、梨、桔子等林果,近幾年來,部分自然村核桃種植戶收入好的年收入已達2萬多元,核桃種植已成為繼烤煙之后部分村民最穩定的收入來源,目前,群眾種植林果的積極性較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充分利用石灰塘各自然村廣群眾對核桃等林果栽培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經驗,且近年來隨著核桃等林果價格連年走高,產品供不應求的趨勢,積極宣傳各項惠民政策,力引導群眾發展林果種植,使之成為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從而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四)千方百計,提高村民文化素質。針對部分村民的相關種養殖知識和信息來源主要是依靠廣播、電視、集市和鄰里傳播的現象,積極聯系農技部門和林業部門,協調爭取專家或技術員多到田間地頭為村民開展種養殖知識培訓,讓農民掌握科學種養技術,積極推廣新品種,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3
小城鎮是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聯系城市和農村的橋梁和紐帶。為全面了解我縣小城鎮建設的進展情況,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提出建議,加快我縣小城鎮建設發展步伐,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近期,縣人大常委會小城鎮建設調研組對我縣小城鎮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組先后召開座談會,聽取了縣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情況匯報,深入城建、土管和滸灣鎮等單位與長期從事小城鎮規劃建設的一線同志和基層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交流,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我縣小城鎮建設的真實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在打造一流縣城的同時,從統攬全局的高度,以村鎮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和諧發展的格局。
1、科學編制規劃,以規劃引領農村小城鎮發展。農村小城鎮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搞好農村小城鎮建設,首先要科學規劃。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農村小城鎮建設的規劃工作,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適度超前”的基本原則,按照“政府組織、專家編制、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要求,注重突出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以超前規劃引領農村小城鎮發展。早在20xx年,各鄉鎮就聘請了東華理工大學和華中科大聯合編制了《總體規劃》,確定了各鄉鎮的區域規劃、城鎮性質、總體布局以及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園林綠化、環保環衛、建設控制等目標。今年,滸灣鎮和對橋鎮分別圍繞“文化旅游名鎮”、“生態旅游邊貿新鎮”的目標,再次請省城市規劃設計院對集鎮建設規劃進行了修編,滸灣鎮還聘請了專業部門完成了污水管網和書鋪街老城區建設規劃,為下一步的發展進行了科學定位。縣土管局自20xx年開始,聘請相關部門對各鄉鎮集鎮土地利用規劃進行了編制,去年已通過相關部門的評審并正式實施。
2、強化基礎設施,以項目帶動農村小城鎮發展。項目是集鎮建設的“引擎”,大項目大發展,小項目小發展,好項目快發展,無項目沒發展。近年來,我縣按照省、市的要求,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以鎮村項目建設為抓手,帶動小城鎮發展。從20xx年開始,全縣各鄉鎮每年實施100多個村鎮建設項目,切實加強了農村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縣委、縣政府還印發了《關于推動鄉鎮集鎮建設的實施方案》,要求各鄉鎮大力實施“十個一”建設工程,即一套科學超前的總體規劃、一套集鎮管理的長效機制、一套安全清潔的供水系統、一條亮化美化的集鎮街道、一個文明安全的和諧社區、一個功能齊全的農貿市場、一個優質便民的服務中心、一所群眾滿意的中心學校、一個設備齊全的衛生院、一座溫馨祥和的敬老院。20xx年,各鄉鎮安排了143個鎮村項目,總投資達7.75億元。隨著每年實施的鎮村項目成功建設,有效地促進了我縣小城鎮功能的不斷完善,小城鎮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20xx年,我縣小城鎮建設工作在全市年度綜合考評中獲第二名。
3、突出重點建設,以示范引導農村小城鎮發展。按照全省實施“百鎮示范工程”的安排和要求,縣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以上,突出抓好滸灣鎮、對橋鎮等高速公路、國道、景區沿線重點集鎮的小城鎮建設。滸灣鎮充分發揮千年歷史文化名鎮和地處撫州“6+1”城市群較為中心地帶的有利條件,通過多渠道籌資,積極加強項目建設。先后建設了金滸廣場、滸灣撫河大橋、金溪三中綜合大樓、老街道路改造、新街路燈亮化與下水道工程、自來水設施建設和滸灣中心醫院大樓等基礎設施項目。目前,正在開展“一渠兩岸”及書鋪街開發等項目建設,促進了小城鎮功能的不斷完善。至20xx年底,滸灣鎮人均道路硬化面積7.1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4.2平方米,自來水普及率達75%,城鎮化率達40%。對橋鎮以龍虎山風景區為依托,充分發揮國道沿線交通優勢和毗鄰華東交通樞紐城市鷹潭市的地理優勢,積極開展示范鎮建設。先后建設了農村黨員干部培訓中心、農貿市場改造及集鎮美化亮化硬化工程、便民服務中心及文體活動場所、對橋鎮中學校園環境建設工程等項目。至20xx年底,對橋鎮人均道路硬化面積6.9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4.6平方米,城鎮化率達35%。為策應省委、省政府建設和諧秀美鄉村的要求,縣新村辦通過鎮村聯動等方式,對滸灣、陸坊、琉璃、對橋、石門等鄉鎮所在地或邊緣村進行新農村建設布點,有力地推動了上述鄉鎮集鎮的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硬化等工作。
4、健全管理機制,以管理促進農村小城鎮建設發展。注重管理是農村小城鎮建設的核心。近年來,各地通過積極探索,初步形成了清掃、保潔、清運、管理、執法、監督“六位一體”的小城鎮建設管理體系。例如:滸灣鎮制定了《小城鎮環境管理實施細則》和《滸灣鎮鎮區衛生管理制度》,全面落實了臨街單位、住房、商店“門前三包”責任制;在原有4名環衛人員的基礎上,增配2人,并購置了垃圾處理專用車等清潔工具,及時清掃街道,及時運送垃圾,確保路面全天候整潔;成立了街道管理巡邏小組,有效遏制了違規現象的發生;成立了交通管制小組,進行全天候沿街巡邏,確保轄區交通暢通;對鎮區廣告亂貼亂掛、商戶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垃圾亂丟亂倒等問題進行了集中整治,提升了鎮區環境衛生水平。為切實加強集鎮環境衛生管理,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今年8月下發了《關于開展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的通知》,彭縣長親自召集鄉鎮主要領導開會,明確責任,進行部署。縣新村辦還在省、市、縣安排的農村清潔工程經費中對集鎮環境衛生工作給予經費獎補,推動了集鎮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秀谷鎮大力實施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凈化的`“五化”工程,強力推行門前三包制,路段長、班子成員包片制,綠化認養制,舉報獎勵制等管理模式,成功營造了小城鎮管理的良好氛圍。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對縣城小街小巷進行全面監管,消除衛生盲區,保障了城區環境衛生。大力協助有關部門抓好社區建設、市民教育,為我縣爭創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存在不足
1、編制缺乏長遠規劃,集鎮功能不夠完善。20xx年鄉鎮雖然聘請了東華理工大學和華中科大聯合編制了《總體規劃》,但當時規劃編制粗糙,鄉鎮有應付差事的現象。且該規劃已時過境遷,難以完全適用當前和今后小城鎮建設的現實需要。新一輪總體規劃編制,除滸灣、對橋完成外,其他鄉鎮均未開展。究其原因:一是經費緊張,編制一套規劃需15萬以上;二是規劃很難做到科學、實用,在實施中規劃與建設存在“兩張皮”的現象,隨意性較強,很難長期嚴格遵照執行。集鎮規模偏小,產業特色不顯,吸附承載能力不強,商貿不旺,功能也不完善,與“十個一”的要求相比,差距較大。鄉鎮與鄉鎮之間發展也不夠平衡。人口較多的集鎮功能相對比較完善,人口少的集鎮功能有萎縮的現象。
2、建設投入相對不足,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近幾年來,小城鎮建設的投入主要是依托項目投入,縣、鄉財政直接安排資金投資集鎮基礎設施建設較少。鄉鎮財政主要是保工資、保運轉、搞鄉鎮政府大院建設,對集鎮的公共設施投入除了購置部分環衛設施、支付保潔人員工資和街道路燈電費,再加上零星修修補補之外,自有資金投入較少。縣財政主要以項目配套為主,單項列支專款用于集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多,與國民經濟發展,與縣級財政增幅,與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功能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小城鎮的環衛、園林、公廁等公用設施比較缺乏,綠化、美化、亮化工作也未能跟上。
3、土地經營文章做得不活,集鎮發展缺乏后勁。據統計,20xx年-20xx年,全縣鄉鎮公開出讓鄉鎮國有建設用地共4宗,面積8.4畝,成交價117.45萬元。其中滸灣鎮2宗,何源鎮、雙塘鎮各一宗。據了解,當前鄉鎮一是土地收儲難。農村集體土地收貯價格較高,鄉鎮很難承受。原糧管所、供銷社等鄉屬單位占用的土地糾紛較多,閑置土地很難盤活。二是為節約成本、圖省事。鄉鎮為規避土地出讓相關稅費,同時也為了省去爭取用地指標難的麻煩,干脆“單打碎敲”單宗出賣。三是農村建房濫占亂建現象比較普遍。一戶一宅、拆舊建新制度未能建立,農民占用耕地建房的現象有蔓延的趨勢,集鎮土地出讓價格不高。四是缺乏長遠打算。當前鄉鎮工作千頭萬緒,尤其是維穩壓力任務繁重,經營土地沒有硬性任務和考核指標,鄉鎮主要領導沒有也很難把經營土地放在應有的位置。由于土地經營做得不活,社會資本參與集鎮建設與開發的力度不大,大多數集鎮年年老樣子,沒有什么大的變化。
4、環境衛生管理存在薄弱環節,臟亂差現象比較突出。一是垃圾處理設施缺乏。除雙塘、石門建有簡易垃圾中轉站外,其他鄉鎮沒有垃圾中轉站,也沒有規范的垃圾填埋場,大部分鄉鎮租農用車作為垃圾清運車。二是保潔隊伍不夠穩定,人員數量不足。目前,保潔人數較多的有滸灣、對橋,保潔較好的有雙塘,但普遍存在著保潔人手少,保潔效果差的問題。三是集鎮居民保潔意識差。單位和居民門前“三包”責任制基本沒有建立,少數集鎮雖建立了,但落實差,垃圾亂丟亂倒現象嚴重。
三、幾點建議
1、要切實把小城鎮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強調要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三化”同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設和諧秀美鄉村,其中要求至20xx年全省50%左右的鄉、村要達到和諧秀美的標準。小城鎮作為鄉鎮的政治、生活、文化、信息中心,作為城鄉“三個文明”建設的展示窗口,縣、鄉政府責無旁貸要把小城鎮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主攻“兩區”建設成效明顯,城區建設榮獲多項殊榮。相比之下,我縣農村小城鎮鎮建設雖有較大進步,但與“三化”同步相比,與和諧秀美鄉村標準相比,與農民和集鎮居民幸福指數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把小城鎮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核心是要強化縣、鄉領導抓小城鎮建設的責任意識,并形成政府、部門、社會、群眾齊抓共建的的格局。
2、要切實加大對小城鎮建設的投入。鄉鎮要切實做活土地經營文章。要加大土地收儲的力度,對原鄉鎮站所、廠礦、學校、磚瓦窯等閑置土地要因地施策,盡快收儲;對集鎮規劃區內的農民集體土地要像秀谷鎮抓“兩區”建設征地一樣,責任到人,限期征收。要加大土地公開出讓力度,通過“招、拍、掛”引進競爭機制,控制用地數量,提高競拍價格。要大力推廣滸灣、合市等地事前公示、聯審聯批制度,加大農民占用耕地稅的征收力度,遏制農民占用耕地建房。滸灣鎮對集鎮規劃區內居(農)民建房采取不接電等方法征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籌措小城鎮建設資金,取得了較好效果。土管部門要適度安排小城鎮建設用地指標,支持集鎮搞活土地經營,籌集小城鎮建設資金。縣財政要加大對小城鎮建設的投入,建議從20xx年始,每年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采取推磨轉圈的方法,集中抓好1-2個鄉鎮的集鎮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鎮村聯動”項目也要主動跟進。對鄉鎮編制規劃所需經費,建議縣財政適當獎補,以調動鄉鎮搞好規劃編制的積極性。
3、要切實加強小城鎮的環境衛生管理。小城鎮建設要“建管并重”,尤其是環境衛生管理,今年內要有明顯的改觀。要完善集鎮垃圾的清運處理辦法。滸灣、對橋、陸坊、左坊等交通便利的鄉鎮,應建立垃圾中轉站或簡易的停放場,并出資委托縣城管局統一運至縣埋焚場,縣財政給予適當的獎補。其他鄉鎮要逐步建立規范的填埋場。要增強和穩定保潔隊伍,用足用好有勞動能力低保對象參加公益勞動制度。適當提高保潔人員工資待遇和政治榮譽,完善保潔員的責任和獎罰機制,提高清掃保潔效果。鄉鎮要定期對集鎮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整治,解決集鎮亂停、亂堆、亂倒的“臟、亂、差”的問題。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4
一、基本情況
三塘鄉阿定村會是地處三塘鄉西部,距三塘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道路為水泥路,距縣城35公里。東與隆德村會相接,南與連城村會相連,西連中樞鎮阿平村會,北與中樞鎮及箐門村會毗鄰。轄阿定、小阿定、水井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08戶,人口1404人,其中農業人口1372人,勞動力81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26人。全村國土面積16.99平方公里,海拔2297米,年平均氣溫11℃,年降水量900毫米。
二、農業農村經濟情況
全村國土面積16.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27畝,人均耕地1.78畝。20xx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6.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0.8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三、制約阿定村會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素
(一)生存條件惡劣。阿定村會處于石山區,土地貧瘠,海拔較高,氣候冷涼,交通條件相對較差。
(二)農民增收渠道少。農民收入主要來自于種植業和家庭養殖業。
(三)農業增產不增收。據調查,近年來,由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明顯,農村適用技術推廣不到位,糧食尤其是經濟作物的品種更新極為緩慢,雖然農產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品種結構沒有改善,優質農產品少,缺乏農產品品牌,市場賣價低,增產不增收。
(四)農民收入不穩定。農業是弱質產業,本身抗御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能力就弱,加之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水利電力、道路交通、電視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又差,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農民農村產業調整的盲目性,好多農戶欠債累累,加之水災、旱災、風雹災等自然災害頻繁,給農民增收造成了不穩定性。
(五)村內勞動力嚴重不足。由于該村土地貧瘠、氣候冷涼,群眾發展農村經濟尤為困難。為此,村內80%的主要勞動力外出務工或是到周邊彌勒等縣承包土地搞種植,因而村內發展農村產業無勞動力支撐。
(六)農民收入入不敷出。隨著化肥、農藥、種子、農膜等農業生產投入品價格的不斷上漲和農村水電、運輸等成本的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基本只能養家糊口,生活還處于僻。
(七)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由于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生產附加值不高,異致產品銷路不暢,價格上不去、成本高。
四、對阿定村發展經濟提出的建議
(一)調整產業結構。在抓好糧食、畜牧業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培育和壯燈盞花、萬壽菊、林果等特色產業。
(二)以農產品加工為突破口,引導農民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增收。重點是提升特色產業檔次、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提升農產品品質、提升農業拓展空間能力、提升農業發展環境。
(三)加強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引導農民多渠道增收。一是堅決執行九年義務教育,提高總體素質;二是加對外出務工人員及承包經營者的技能培訓,鼓勵并支持他們回鄉發展;三是根據群眾的勞動力實際,引導農民從事一些手工業。
(四)加強農田水利和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民從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中增收。一是積極助協調項目資金,改善水利、交通等基礎條件,為鄉村經濟發展解除瓶頸制約;二是力推廣節水灌溉和旱作農業技術,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農業產出率,增強農業防災抗災能力;三是力發展農村沼氣,切實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推進農村循環經濟建設。
(五)強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引導農民從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中增收。一是助調查了解市場信息,建立完善農產品供求信息服務體系;二是加科技的教育宣傳力度,提高科技水平,把一些短平快的項目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促進增收致富。
(六)抓好農村合作醫療宣傳。確保有病看得起,有藥吃得起,排除后顧之憂,集中精力抓生產。
(七)積極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培養工作。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導向。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5
按照縣發改下發的關于開展支持發展小城鎮專題調研提綱的要求,我鎮組織力量利用兩天時間對發展小城鎮、農民工向城鎮積聚情況進行了周密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城鎮建設現狀
xx鎮位于xx縣西北部,兩市三縣交界,總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3.5萬,轄58個行政村,是省級中心鎮、全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一)城鎮建設
近年來我鎮將城鎮建設作為重頭戲來抓,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不斷提升城鎮的承載和服務能力。在建設過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統一規劃圖紙,一條街道一種風格、一種情調。構筑起“三縱四橫”路網框架,建成區從0.3平方公里擴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園”的城鎮格局;同時對城鎮東、西、北三個出口進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長青,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明顯改善了城鎮面貌。在城鎮建設中,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先急后緩、突出重點,以人為本、實用為上”的原則,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建設了建筑面積260平方米的為民服務廳,實行一站式辦公,極的方便了群眾辦事;投資280余萬元建設了xx鎮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供養目標;投資1635余萬元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使全鎮居民都用上了優質自來水;投資200余萬元的xx汽車站竣工通車,方便了群眾的出行。同時,對xx中學、xx衛生院、仁和園、文體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鎮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城鎮管理
城鎮發展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為改變小城鎮“重建輕管”、“有硬件,無軟件”現象,我鎮注重管理方式、觀念、制度和機制創新,積極推進小城鎮管理由“鄉村管理型”向“城鎮管理型”轉變。制定出臺了《xx鎮小城鎮管理辦法》,與城鎮居民、經營業戶簽訂了門前“五包”協議,使城鎮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編發了小城鎮管理“三字經”,營造出了濃厚的輿論氛圍。成立了衛生保潔和綠化隊伍,籌資10萬余元購置了專業灑水車,實現了城區保潔的專業化和經常化。
二、城鎮建設對農民工向城鎮聚集的作用
我鎮把城鎮經濟作為發展重點,精心經營城鎮,力聚集和培育產業,努力推動農民工就業。一是形成了服務“三農”的窗口。完善的設施、良好的環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鎮人口達到8000多人;初步發展起來的商貿服務業、加工業,極的方便了群眾的工作與生活;健全的民生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輻射周邊”、“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產業集聚的載體。我鎮形成了生資批發、建材批發、生豬購銷等市場。“全天候”商貿城的建成使用,為城鎮商業發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鎮區各類工商業戶發展到400多家,增加就業崗位1000余個。充分發揮鎮農民工創業園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的優勢,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積極引進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目前城鎮企業發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屬鑄造、足球加工、家具生產、服裝加工、毛衣針織、紡織等支柱產業,產業支撐更加有力。三使建起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平臺。扶持創建了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充分發揮外出打工農民技術、資金、經驗豐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的`優勢,廣泛開展就業創業宣傳,組織實施技術技能培訓,多層次、廣渠道、全方位提高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本領,激發農民工創業熱情。目前我鎮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6家,吸納農村勞動力500多人。四是建設城鎮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今年在鎮政府駐地正式啟動了農民新社區建設項目。農民新社區根據城鎮聚集的需要,堅持“尊重民意、規模開發、集約用地、典型示范”的原則,規劃建設新型農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農民新居主體完工,道路、供排水、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正在加緊建設。農民新社區建成后不僅可集聚人氣,更為農民改善居住環境提供了典型示范。
三、關于支持小城鎮發展、推進農民工向城鎮積聚的體制政策建議
(一)合理的宣傳引導。中城市具有強的的勞動力集聚效應,小城鎮發展上比較弱勢,政府在要正確合理引導,鼓勵農民工向城鎮轉移。一是思想引導。加強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的政策宣傳,營造小城鎮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政策引導,不僅要放寬各種政策限制,還要結合實際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村勞動力就近向小城鎮轉移,在小城鎮就業甚至于安家落戶。三是信息引導。在城鄉之間搭建“勞務信息平臺”,通過建立健全勞務輸出體系,提供勞務信息,拓寬農民在小城鎮的就業領域。
(二)加投入。通過完善城鎮功能,豐富城鎮文化,搞活城鎮市場,進一步縮小城鎮與中城市生活環境的上差距,吸引農民向小城鎮轉移。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與周邊農村和中城市交通便利;參考經濟適用房建設政策,鼓勵城鎮建設適宜農村、經濟節約、規劃合理的農民新社區,讓就近轉移的農民居者有其屋。二是加招商引資投入。結合地方優勢,力招商引資,因地制宜發展壯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前景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為抓手,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聚集城鎮人氣,壯城鎮規模。
(三)提供制度保障。應從解決農民工進城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在政策和制度層面上對小城鎮的發展進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時,加快小城鎮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步伐,經濟由市場調節,社區向農民開放,城鄉統籌就業率先在小城鎮啟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民免除后顧之憂,為城鎮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促進農民與小城鎮的融合,推動小城建設更快更好的發展。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6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廣西農墾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客觀要求和迫切需要,對于廣西農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科學發展三年計劃,把廣西農墾建設成為廣西經濟發展新一級,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好處。當前,廣西農墾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嚴峻挑戰,我們更應緊緊把握機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扎實推進廣西農墾工作。根據自治區農墾工委的統一部署,由我辦牽頭,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農墾小城鎮建設”課題進行專題調研。調研以創新規劃建設管理模式為突破口,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工作,了解我區農墾小城鎮的現狀,找出農墾小城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制約農墾小城鎮發展的原因,提出了今后農墾小城鎮發展的思路和措施。現將有關狀況報告如下:
一、小城鎮發展的重大好處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中國的城市化與美國的高科技將是影響21世紀全球發展的兩大課題。未來的20年將是中國城市化和城市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中國的國情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決定了中國的城市化務必走小城鎮建設的發展道路。這是改變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系,迎接知識經濟挑戰,解決“三農”問題,實現中國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黨中央、國務院也給予小城鎮建設以高度重視。1998年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小城鎮,大戰略”的方針,20xx年又提出發展小城鎮是實現我國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把“加快城鎮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作為戰略目標。由此可見,用心有序地發展小城鎮,不僅僅是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需要,而且已成為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鎮化工作,先后出臺了加快城鎮發展、推進重點鎮發展、十一五城鎮化發展規劃以及利用國有農林場土地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發展農墾小城鎮建設,是實施廣西農墾“工業化、城鎮化”戰略,全面建設農墾小康社會,構建農墾和諧社會的重要資料。
二、廣西農墾小城鎮發展的現狀和類型
農墾歷史上是以戍邊和屯墾為目的逐步構成和發展起來的。廣西農墾成立于1951年,所轄各農場相繼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建制完成,分桂南、桂東南、桂中南、桂西南、桂西、桂中、桂東北共七個墾區近五十所農場。
農場場部作為農場的政治、經濟及經營管理中心,市政設施、基礎設施建設配套相對較為完善,一般均能到達道路基本硬化,建有醫務所、校園、幼兒園、職工活動中心、菜市場等生活設施,職工生產、生活較為方便,理所當然的成為人口、產業和職工就業的聚集地。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和變遷,廣西農墾逐步構成了45個以農場場部為核心的小城鎮,聚集人口約7萬人,其中以新興農場、西江農場聚集規模最大,聚集人口均超過萬人。
因各農場所處的區位、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條件、交通條件、歷史沿革等等的不同,各農場在發展過程中,發展速度和產業優勢、產業取向也隨之產生差異化,構成了各具特色的農墾小城鎮發展類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農場場部聚集型小城鎮
場部聚集型小城鎮由于所處位置離當地城鎮較遠,無法與地方鄉鎮捆綁發展,為了方便工作和生活,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大多自成一體、小而全,例如飲用水給水一般由農場自行取井水為水源,設置獨立的供水管網。農場場部多建設有醫務所、校園、幼兒園、職工活動中心、農場招待所、集貿市場等,主導產業為農業,配套少量諸如農機修理、化肥廠、編織袋廠、磚瓦廠等等主要為農業生產、職工生活服務的工業,商業以飲食服務業、日用品零售、農機零配件銷售為主,因而聚集的人口規模一般不大,小城鎮建設的規模和水平因農場經濟而異,如源頭農場因其自然條件十分適合柑桔生產,柑桔產業突出,職工收入高,經濟效益良好,場部建設和職工住房建設發展較好,小城鎮建設初見規模,而陽圩農場則發展較為緩慢。
農場場部+企業聚集型小城鎮
此種類型的主要代表為金光農場、明陽農場、良圻農場、昌菱農場等,主要由制糖公司職工及農場場部職工居住區以及為企業、農場生產、生活配套的各行業建筑群組成,聚集規模較大,經濟總量較大。因企業生產的季節性原因,人口聚集也呈現季節性特征。城鎮發展程度較為充分,擴張力較大,例如金光農場甚至構成了三日一街的典型城鎮特色,張力延伸至周邊的壇洛、石埠鎮。雖然這些農場大多基礎設施配套較為全面,但由于發展建設缺乏強有力的規劃支撐,隨意定點、到處亂建,是影響農場小城鎮發展整體質量的原因。
農場場部+地方鄉鎮聚集型小城鎮
毗鄰城市、縣城、鄉鎮的農場場部,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必然與當地城鎮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其城鎮發展以地方為主,地方聚集基礎設施配套,農場場部融入當地發展,與地方共享配套,產業上互為補充,城鎮化程度因當地經濟發展而異,差別較大,典型代表為桂北、火光、龍北、立新等農場。如龍北農場位于龍州縣縣城的西北面,離縣城城中心區僅公里,目前聚集人口約20xx人,產業以茶葉、劍麻、水果、林木的種植、加工、銷售為主。龍州縣城人口約5萬人,主導產業為蔗糖、建材業,農副產品加工、冶煉、電力、制藥、廢舊加工等也漸成規模。隨著龍州縣城經濟的發展,農場小城鎮建設步伐加速之勢。
城郊農場型小城鎮
城郊農場型小城鎮地處城市郊區,區位優勢明顯,部分已納入城市總體規劃范圍之中,作為城市的衛星城或接納城市產業輻射、分工的基地或后花園,其經濟、人口、產業聚集明顯,小城鎮發展充分,發展空間大。該類型小城鎮的典型代表為西江農場、九曲灣農場、新興農場等,西江農場部分土地已納入《貴港市城市總體規劃》,九曲灣農場則被納入南寧市周邊的八大組團之一“九曲灣新城”進行規劃建設。以九曲灣農場為例,九曲灣新城規劃實施前,20xx年末,場部人口不到3000人,隨著新城規劃的批復實施,目前場部周邊聚集人口已接近3萬人,至20xx年,規劃人口將達16萬人,聚集速度十分驚人。
三、廣西農墾小城鎮發展的動因
人口增加是農墾小城鎮發展的核心要素
農墾系統的人口較為復雜,除了成立初期由部隊整編制轉業外,之后由于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建設的需要,農墾系統接收了超多的轉業軍人、歸國華僑和難僑、庫區移民、知青等,導致人口大幅度增加,例如,王靈、良圻農場歸難僑人口比例占農場人口總數分別為74%和30%。三合口農場庫區移民人口比例占農場人口總數的80%。據不完全統計,1978年末墾區人口為萬人,到20xx年增加到萬人。這些增加的人口成為了農墾小城鎮發展的核心要素。
產業發展是農墾小城鎮發展的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廣西農墾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首先透過狠抓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加大農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甘蔗、劍麻、木薯、柑橘等優勢農業;其次,狠抓產業優化,圍繞蔗糖、劍麻、畜牧、水產、生化、茶葉、飲料、果蔬等產業,通過延長產業鏈,提高綜合利用水平,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促進產品升級;同時著力發展園區經濟,加大園區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園區項目建設,有力地推動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正是由于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二、三產業發展,同時為二、三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市場空間,至20xx年,廣西農墾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已到達::,在經濟增長總量中,二、三產業的貢獻率達%,使之成為支撐農墾小城鎮發展的經濟基礎。
農墾經濟與地方經濟交融是農墾小城鎮發展的外部條件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墾經濟和地方農村經濟不斷發展,兩者之間的滲透性和互補性不斷加強,農墾經濟對地方農村經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日益明顯,兩者相互交融、協調,共同發展,成為農墾小城鎮發展的外部條件。明陽生化20xx畝木薯高產示范基地建成,帶動農村種植木薯30多萬畝;源頭柑橘加工物流中心建成,帶動農村新開發果園3000多畝,柑橙總面積到達萬畝。農場產業基地建設的帶動作用,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當地經濟的發展反過來也會吸引更多的人口聚居,加快農場小城鎮的發展。
豐富的國有土地和相對完善的公共資源促進了農墾小城鎮的發展
農墾系統有超多的國有土地,這為農墾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農墾系統自成體系、原先就建設有部分基礎設施和相對完善的公共資源,如道路、供水、供電、校園、醫院、市場和其他服務設施等,這些設施為人口的.聚集和發展農墾小城鎮建設打下基礎。
四、廣西農墾小城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區農墾小城鎮取得了必須的發展,但由于歷史以來廣西農墾管理體制與地方的差異,使得管區大部分農場沒有納入當地城鎮總體規劃范圍之內,部分農場小城鎮的發展沒有納入法制軌道,帶有較為明顯的自主性和盲目性,主要表現為:
小城鎮規模小,效益差,根據我國的實際狀況,小城鎮的合理人口規模為5萬人左右。目前,農墾經濟較發達農場的人口規模也只有1—2萬人,能夠想象,在經濟發達的農場尚且如此,其他農場的人口就更少了,過小的城鎮規模起不到產業積聚、人口集中和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作用,同時又使小城鎮發展缺少必要的資源腹地和人口,這樣社會經濟條件對農墾小城鎮發展的支撐力不足,致使小城鎮建設資金缺乏,基礎設施落后,反過來,又會阻礙下一步的建設,造成非良性循環,嚴重影響農墾小城鎮的發展。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后,數量不足、質量不高,不能滿足農場職工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已成為農場小城鎮發展的“瓶頸”和“門檻”。在基礎設施中道路系統、雨水、污水排放及處理最為缺乏,不少農場垃圾亂丟,污水橫流。“軟環境”規劃建設的滯后,阻礙了農墾小城鎮的進一步發展。
缺乏統一規劃,體制、機制不健全,農場建設由農場基建科或土地管理所負責,沒有統一的規劃或規劃相對落后,空間布局、功能分區布局欠合理,項目和職工住房建設處于無序狀態。經濟效益較好、農工收入較高的農場,其建設質量相對較好,條件較差的農場,城鎮化程度相對較低,建設質量不理想。
五、區外農墾推進小城鎮發展的基本經驗
健全機構、制定政策、落實職責
組織機構的建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推進農墾小城鎮建設工作,務必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為農墾小城鎮建設帶給組織保證。如黑龍江農墾總局小城鎮建設辦公室,現有12名專職干部,其中副廳級1人,處級7人,負責小城鎮建設的日常工作。同時,透過省政府出臺《黑龍江省墾區森工林區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的政府令,為加快小城鎮建設帶給政策依據。除此之外,狠抓職責落實,為小城鎮建設帶給機制保障,總局班子成員和所有處室分成11個小組,與小城鎮建設示范農場建立了幫扶職責制。經常到示范農場進行幫扶對接,幫忙農場制定小城鎮建設規劃方案,有條件的處室還在政策上和資金上給予必須支持和幫忙。
要高起點適度超前做好小城鎮規劃工作
建設小城鎮,關鍵是規劃。規劃是龍頭,它決定著小城鎮發展的方向和質量。規劃編制務必具備科學性、前瞻性、動態性、可持續性。小城鎮規劃的核心和最終目的是為人們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的服務設施,這樣才能吸引人才,拉動投資,小城鎮的發展才會有期望和后勁。因此,小城鎮規劃應突出特色和個性,小城鎮與城市最大的區別在于它的規模較小,具有山水風光與田園氣息,在規劃和建設時,必須要體現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傳統。廣東、黑龍江和海南農墾在小城鎮建設中都采取規劃先行的做法,并且設立規劃專項經費,確保小城鎮規劃的質量和進度。廣東農墾從20xx年開始著手農場小城鎮規劃工作。他們以農場場部為中心,大的規劃有幾千畝地,最小的也有500多畝。每個農場小城鎮規劃審批后由農墾總局從專項經費中補助10萬元。
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小城鎮承載潛力
重視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要統籌安排規劃建設綜合的交通運輸、信息通訊、給排水網絡,以及安全可靠的供電、供水、和小城鎮防災、減災系統,這些方面的規劃標準必須要具備超前的眼光,以避免后期重復建設和浪費等,保障農墾小城鎮經濟建設的正常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廣東、云南、海南和黑龍江農墾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加大對農場基礎設施的投入。云南農墾集團公司從20xx年開始,實施“三個一千萬”工程,即每年籌集或在年度預算中安排3000萬元,專門開展基礎設施、小城鎮建設和安居工程三個1000萬工程,農場或天然橡膠分公司實行1:1配套,著重解決道路、職工住房建設等方面問題。廣東農墾的做法:農場基礎設施的資金局里補助一部分,同時劃給職工建房土地收益部分也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海南農墾計劃用3—5年把墾區范圍內的危房改造完畢,總局從歷年的利潤結存,和土地出讓回到金中籌集10億元資金,用于農場基礎設施建設。黑龍江農墾僅20xx年全墾區基礎設施投入就達20多億元。
小城鎮發展應與地方經濟發展相融合
任何一個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都不能脫離開區域經濟這個大背景,前者因后者而產生和發展,后者是前者發展的基礎和腹地。目前,我國的小城鎮正處于由農村形態向城市形態轉化的階段,其建設和發展過程以集聚為基本特征,因此難以離開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這個基礎。同時,隨著小城鎮的逐步發展,又會通過輻射作用帶動周圍地區的繁榮,而周圍地區的繁榮則又是小城鎮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因此,小城鎮的構成和發展務必與周圍地區構建良性的社會經濟互動關系,求得二者共存共榮。黑龍江農墾正是通過充分發揮農場農機化優勢,代耕租種農場周邊農村的土地;加大農業科技服務合作,各農場的農業科技園區面向農村開展實驗、示范、推廣和培訓等服務;同時還加大農業產業化合作,墾區的龍頭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按照市場運作、優勢互補和互動共贏的原則,運用合同契約、股份合作等方式,與農村原料基地建立了利益聯結關系,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六、進一步推進廣西農墾小城鎮發展的思路與工作措施
發展思路。農墾發展小城鎮與地方有所不同。地方發展小城鎮有一套較為完整的行政建制,有其內在的需求。依托農場場部發展小城鎮,其結果就是小機關、大企業、大社會,務必要大力發展農場場部經濟,使經濟發展與城鎮建設同步。思考到農場經濟發展的特點,在發展農墾小城鎮的過程中,應當堅持“突出重點、超前規劃、功能配套、特色鮮明”的農墾小城鎮發展思路。把農墾小城鎮建設成為農村中的小城市,大中城市的衛星城。
突出重點。就是把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水平高、帶動潛力強的農場場部作為農墾小城鎮發展的重點,包括大中城市郊區農場、重要交通干線、連片地區的中心農場和農副產品集中交易場所等的農場場部。在項目安排、資金扶持、配套建設上予以傾斜。透過建設重點小城鎮,進一步總結經驗,聚集實力,輻射和帶動其他小城鎮的建設。
超前規劃。就是要統籌農場的自然、歷史、文化、產業、布局、消費習俗等與規劃相關的因素,綜合協調好農墾重點小城鎮與一般小城鎮、農墾小城鎮與地方城鎮化發展的關系,做好梯次規劃,搞好與地方小城鎮規劃的銜接。透過合理地規劃與建設,吸引更多的人來農墾小城鎮創業、生活。
功能配套。建立現代小城鎮,務必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小城鎮作為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場所,要堅持做到產業規劃與居住規劃相銜接、地面規劃與地下規劃相配套、自然風景與人文規劃相和諧。既要功能配套,又要突出節地、節水、節能,實現農墾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
特色鮮明。繼續秉承“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突出農墾的產業特點、地域特點、企業特點、民族特點等。同時要兼顧到企業生產、居民生活、個人就業和休閑娛樂,大力發展一批專業化城鎮。依托專業化和產業化,推出若干精品城鎮。
工作措施。根據上述思路,在推動具體工作時,應當堅持“圍繞一個中心、搞好三個對接、強化四項工作”。
1、圍繞一個中心。就是堅持以農場場部作為發展農墾小城鎮的中心。農場場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聚集了必須的生產、生活等方面的資源要素,具備了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先決條件。在確立這一中心的基礎上,對各農場的發展作出一個排序,實行優中選優,重點扶持,明確部分試點建設鎮,依托重點帶動一般,最終實現共同發展。
2、搞好三個對接。就是把發展農墾小城鎮與地方中心城市、產業園區和重要企業的發展有效對接。農墾小城鎮發展上層次、上水平,應當將地方的各種要素資源向農墾小城鎮有效聚集。搞好三個對接,一就是要把南寧、柳州、桂林周邊的農場場部作為小城鎮發展的重點,依托大城市的輻射帶動及其配套,推動農墾小城鎮的建設發展;二就是要依托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產業園、新興產業園的對接,使園區經濟與小城鎮發展互動;三就是依托農墾的大型龍頭企業、外來骨干企業的帶動,聚集財力和人口,促進分工分業,拉動小城鎮發展。
3、強化四項工作。大力搞好各項規劃工作。圍繞發展農墾小城鎮,要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農場小城鎮建設規劃,三者相互銜接,共同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一個總閘門,要確保今后15-20年農墾小城鎮發展的用地資源。產業發展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依托,透過資源稟賦、產業轉移、交通和貿易條件的變化、主導產業鏈條的延伸等,合理確定產業未來發展的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就是要在既定的土地資源基礎上,按照產業發展的方向,合理界定建設用地的分類、功能分布、開發時序和空間布局。同時還要做好環境保護規劃的制定。強化各類規劃工作,就是要充分發揮土地的價值,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由于歷史欠帳太多,農墾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和步伐滯后于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水平。加強農墾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要加強對以農場為單元的土地勘探、資源調查、產業類別和區位特點等的調查、分析和決定。二是開展土地、建設等專項規劃,實行有序、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土地。三是重點加強以水、電、路、電信以及環保設施為主體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配套,又要確立容量。四是加強廠容廠貌建設,搞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突出小城鎮發展的品位。
加強投融資方面的工作。發展農墾小城鎮,也應當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辦法,在用心爭取國家、省、所在市的支持下,采取多種辦法,全方位、多元化的籌集小城鎮建設資金。農墾發展小城鎮的最大優勢就是土地資源優勢,在資源換產業、存量換增量方面發揮土地的價值,成立土地儲備中心,發揮儲備中心在促進土地保值增值方面的作用。設立小城鎮投資開發公司,透過劃撥土地、特殊區域授權開發等聚合一部分資源,構成融資平臺,實行市場化運作,來承擔農墾小城鎮開發建設工作。
建立有利于農墾小城鎮發展的體制機制。授予一部分重點小城鎮招商和建設管理權。對于試點鎮的土地出讓收益,在上繳國家和自治區本級留存外,其余返還試點鎮,用于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對于進入試點鎮的企業,自投產之日起,其稅收按入園企業相同優惠政策對待。對外來務工人員或有正當就業渠道的人員,帶給經濟適用住房或廉租房。對農墾龍頭企業輻射帶動的農民,能夠放寬條件準許其在農墾小城鎮內購買經濟適用住房。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將進入農墾小城鎮生產、生活的人全部納入社保覆蓋范圍,實行應保盡保。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7
20xx年5月23日,大河鎮黨代表一行17人對巴里坤縣花園鄉產業結構調整、土地流轉、畜牧業發展、勞務輸出等一系列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通過本次活動,代表們感觸很多、很深,對于兄弟鄉場在以上工作中好的做法深受啟發,通過對比,看到了他們的優點,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現將本次考察活動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產業結構調整
花園鄉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作出了成績,就馬鈴薯種植、青貯玉米這兩塊,在連片種植方面的確發展到了一定階層,集中連片面積較大,其中有500畝的馬鈴薯種植田,1400畝的玉米連片種植田,之所以連片種植面積較大,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水資源較豐富,土地相對集中,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土地流轉工作做的比較到位,這是連片種植的前提條件,其次是引導培育的種植大戶較多,加之政府的扶持,他們有能力大面積種植。再就是花園鄉人均耕地要比我鎮的人均耕地大。
二、畜牧業生產
(一)、花園鄉本就有著多年養殖的歷史,廣大養殖戶有豐富的養殖經驗,同時他們有優越的自然優勢,距離縣城較近,牛奶不論是交售還是零售都十分方便,這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了有利的市場條件,解決了他們出售牛奶困難是問題,相對,我鎮在此方面條件就比較落后,這也是導致我鎮廣大養殖戶沒有養殖信心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花園鄉政府在對養殖大戶的政策扶持方面花費的精力及財力較大,使養殖戶償到甜頭,既相信政府又提高信心,政府不再花費過多精力去宣傳引導,使之自覺的發展養殖業,做大做強畜牧業生產發展,加之奧科公司奶牛養殖業的影響及帶動,他們的養殖戶養殖戶都有信心發展養殖業。
三、加強組織管理
xx年度,花園鄉在對種植大戶、養殖大戶的連片種植田,養殖戶及林木管護工作高度重視,對這些工作均有鄉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配合具體抓,形成了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切切實實的為農民出謀劃策辦實事,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贊。第一,領導干部工作積極性較高,充分發揮了領導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信任。第二,政府重視信譽承諾,對xx年度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的優惠政策及扶持資金能及時的讓老百姓享受到,提高了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信譽度,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及開展任何工作態度端正、認真負責的好榜樣,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xx年花園鄉在馬鈴薯種植、玉米種植、林木管護、奶牛引進等方面,政府出資或墊資80余萬元,做好了后續管理工作,解除了廣大老百姓的后顧之憂,同時也體現出了政府對工作的一種態度。
總之,**年度花園鄉對各項重點工作、重點項目抓的緊、抓的及時、抓得到位,各項工作落實的力度比較大,取得了良好的開局,為今后的工作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方面,我們的代表一致認為,這里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東西,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深刻體會,同時要把這些學到的用在今后的工作實際中去,為大河鎮的經濟發展夯實基礎。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8
靈關鎮位于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結合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孕育出了靈關鎮千年傳奇,大熊貓從這里走向世界,古青衣羌文化在此演繹。
靈關鎮距成都市區180公里,雅安市區67公里,國道351線、省道210線平行貫穿全境,全鎮幅員面積190.22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2個社區、95個村民小組、8個居民小組,全鎮總戶數5140戶,總人口近2萬人。
靈關鎮是全國重點鎮、四川省百鎮建設試點行動重點鎮、“四川省安全社區”、“省級生態鄉鎮”、省級“中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雅安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鎮”。20xx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石雕之鄉)”,20xx年靈關鎮團委被評為“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20xx年靈關鎮便民服務中心被評為四川省“青年文明號”。
一、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靈關鎮是1996年10月,省政府批準的全省第三批100個小城鎮之一。21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靈關鎮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小城鎮建設工作,強化領導,精心組織,傳承小城鎮建設接力棒,使靈關鎮小城鎮建設穩步發展,成績斐然。
靈關鎮是“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蘆山地震的重災區,地震災后重建給靈關鎮的小城鎮建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建設廳的精心指導下,經過兩輪災后重建,共計投入資金近30億元,對靈關鎮進行了精心規劃,科學重建,小城鎮打造模式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靈關鎮成為全省災后重建的一顆璀璨明珠,靈關鎮毓秀社區被省住建廳作為全省智慧社區建設的示范點。
靈關鎮緊緊抓住災后重建機遇,努力完成小城鎮建設使命,充分利用建設縣城副中心的機會,把小城鎮建設范圍延伸到8個新村聚居點,輻射到全鎮鄉村公路沿線的所有村組戶,使小城鎮建設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比省政府批準建設靈關小城鎮1平方公里面積翻了15番,提前50年建成了靈關小城鎮。
(一)認真抓好小城鎮建設培育工作
1、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
靈關鎮在災后恢復重建中,高度重視小城鎮建設培育工作。
(1)小鎮大產業。世界石材看中國,中國石材看靈關,因此,在小城鎮建設中,著力打造石城靈關,把靈動河谷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東方漢白玉之都。
(2)小鎮大融合。以特色石材產業帶動生態產業、生態旅游。根據全鎮12個行政村的自然條件、資源儲備和地理位置,劃分為:精品旅游新村、幸福美麗新村、幸福美麗新區、幸福美麗家園。
(3)小鎮大服務。以國道351線和省道210線為發展軸心一城十三點為發展理念,建成經濟發展“三片區”:石材產業片區。物流商貿片區和生態產業片區。
2、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
通過災后重建,加速推進了小城鎮建設進程,實現了小城鎮建設的初級目標:
(1)城鎮風貌,煥然一新。
(2)鎮區環境,潔凈亮麗。
(3)美麗鄉村,宜居宜業。
3、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
靈關鎮是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因此,在特色小城鎮建設中,注意保持和彰顯特色傳統文化,讓熊貓文化、歷史文化和長征文化傳承發展,交相影輝。
4、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
經過災后重建的全力打造,如今靈關小城鎮范圍內:
(1)基礎設施全面提升:
(2)公用設施全域鋪設:
(3)公共服務全域布局:
5、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新建的靈關小城鎮,成立了《靈關鎮毓秀社區》,協助政府搞好小城鎮的管理和服務,在小城鎮范圍內:
(1)樹立了態文明理念:
(2)創新了規劃引領機制:
(3)創新了社會管理模式:
(4)創新了協調管理機制:
(5)創新了科學決策機制:
(二)小城鎮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
隨著4.20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全面收官,靈關鎮小城鎮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小城鎮建設累計實施基礎設施項目50余個完成投資近30億元,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投資率和完工率達100%,新增市政道路49公里,城鎮道路硬化率達100%,完成場鎮景觀改造3.6公里,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已建成投入使用。通訊光纖實現全覆蓋,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92%。實施產業發展項目100余個,完成投資3.5億元,建成中國漢白玉循環工業園區1個,承接縣內29家石材企業。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10個,成功申報國家級4a景區2個,初步形成了由中心集鎮輻射到指尖的特色小城鎮發展模式。在新城核心區,以“鐘靈毓秀,石城靈關”為重建理念,圍繞“產城相融,鎮村一體”的總體思路,新建街道三縱十六橫,約16公里,強弱電、自來水、天然氣、排污地下管網全線貫通。公園綠地、步行系統、石雕文化等整體推進。xxx幼兒園、靈關中心校、婦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污水處理廠等公共服務設施建成投入使用。旅游接待中心、金融服務網點、停車場、菜市場、有機茶葉市場、物流中心等商業服務設施全面建成。以發展居住辦公生態旅游度假、現代商務為主的現代化服務為第一業態,精心打造集公共服務、商貿流通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遵循“人流帶動物流,人氣帶來財氣”的城鎮經濟發展規律,在靈關新城核心區,重建安置受災群眾679戶,小城鎮規劃區外入住統建統分小區樓房1383戶、4631人。
通過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有力的推動了靈關小城鎮建設進程。通過實施“綠化、美化、硬化、亮化、凈化”工程,把靈關鎮建設成為“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平安和諧”的特色小城鎮。
(三)新農村建設取得的輝煌成果
作為小城鎮建設的延伸和補充,新村聚居點的建成和受災群眾的入住,實現了“生產發展、生活寬余、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雅安市新村聚居點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為新村聚居點的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民主化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新村聚居點,恢復重建了一批名勝古跡:磨刀濕地公園建成運營,新場恢復重建了古廟觀音寺,鐘靈老街具有青衣羌文化特色的青衣古街打造成功,計劃投資10億元、按國家4a景區標準打造的空石林景區,目前已完成交通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任務。
全鎮8個新村聚居點建成后,入住受災群眾882戶、3398人,按省市縣規定的時間節點,實現了受災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目標。
由于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作用和輻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發展,20xx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1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65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17萬元,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89戶、1065人,已實現323戶、896人順利脫貧,大溝村已順利通過省級驗收,退出貧困村序列。
二、目前小城鎮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招商引資有待加快。
2、功能設施有待完善。
2、經濟結構有待優化。
4、管理機制有待健全。
5、產業發展有待加強。
6、環保質量有待提升。
三、今后小城鎮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
根據開展小城鎮建設工作以來的經驗總結,結合目前小城鎮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今后靈關鎮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
1、加快小城鎮產業發展速度
小城鎮建成后,常住人口近1.2萬人,加上流動人口近0.3萬人。1.5萬人的就業問題,是今后小城鎮工作的壓力和重點,計劃通過3個途徑解決上述問題:
一是通過提升改造,擴大現有企業生產規模,增加企業用工人數。
二是充分利用小城鎮的區位優勢,引導鼓勵城鎮居民自主創業,解決就業問題。
三是鼓勵在鄉下有土地、山林資源的區外統建統分戶,回老家發展生態產業,搞好種養殖業,堅持就地創業增收。
2、清理盤活小城鎮現有存量土地
靈關小城鎮建設啟動21年來,特別是成立工業集中區和這次災后重建,國家通過征地為災后恢復重建、小城鎮建設和旅游景區開發,提供了大量的建設用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全鎮范圍內,規劃區內宅基地回購、工業集中區和旅游開發區,都存在土地閑置問題。這些土地如果長期不清理、不監管,就會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形成一方面國有資產被侵占流失,一方面建設資金緊張的惡性狀況。因此,黨委、政府決定把清理存量土地納入鞏固提高小城鎮建設成果的工作范圍。將組織專門力量、爭取縣國土局配合,進行一次徹底清理,登記造冊、立標定界。
對清理出來的閑置土地,通過招商引資,進行開發利用,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迅速把土地資源變成建設資金。做到政府規范運作、企業市場運作,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切實加強小城鎮管理工作
長期的實踐證明,小城鎮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常規工作,如果只建不管或者重建輕管,就會給黨和人民的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現在,靈關鎮大規模的小城鎮建設工作已經收官,要長期保持小城鎮建設成果,就必須加強長期不懈的后期管理。經黨委政府研究決定: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確定一名班子成員具體負責小城鎮管理工作,結合社區安全、環保治理和產業發展,建立小城鎮管理長效機制,堅決克服重建設輕管理的思想苗頭。
二是充實靈關鎮小城鎮辦公室力量,穩定工作人員,明確工作職責,使小城鎮管理做到常態化和制度化,建設起一支敢于碰硬、善于做群眾工作的高素質的小城鎮管理隊伍。
三是強化城監中隊管理職能,不斷創新小城鎮管理機制,積極參與各項文明城鎮創建活動,加強清潔工的管理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
四是加強新村聚居點自管委工作,把新村聚居點的治安、環保、清潔工作納入小城鎮統一管理。五是整合社會力量,發揮整體作用,加強巡邏監督,實行門前三包,進一步加大城管執法力度,在全鎮范圍內形成“人民城鎮人民建、建好城鎮為人民”的良好氛圍。
總之,在小城鎮建設管理中,要立足“小城鎮、大市場、強管理、出效益”的指導思想,要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持之以恒,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以生態宜居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堅持可持續發展和創新意識,要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小城鎮功能,把重點中心城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整潔的經濟文化中心,并將其突出作用延伸到新村聚居點,輻射到全鎮每一個角落,使全鎮人民分享特色小城鎮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9
(一)概況
全鎮生態公益林總面積32萬畝,共涉及13個村,重點分布在海滄、山西、新山、功果、、湯澗、湯鄧、舊州、下塢、水井等村瀾滄江沿岸地區。
(二)結構
1、地類結構:生態公益林總面積2.13萬公頃,其中林地0.7萬公頃,疏林地0.3萬公頃,灌木林地0.76萬公頃,未成林地0.3萬公頃,宜林地0.07萬公頃;
2、林種結構:全鎮防護林1.22萬公頃,占全鎮林業用地的57;特種用途林0.3萬公頃,占14。公益林種面積中水源涵養林1萬公頃,水土保持林1.13公頃。
3、樹種結構:有云南松畝,占31,華山松畝,占1,標類畝,占41,核桃畝,占10,花椒畝,占5,其它畝,占8。
4、地貌結構:全鎮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山區和半山區,其中山區1.49萬公頃,占70,半山區0.萬公頃,占30。
二、存在問題
(一)綠化總量小,宜林地多
從目前的舊州鎮的生態公益林建設情況看,全鎮生態公益林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比例還較小,有林地面積占公益林總面積的比例相比之下還很低,綠化總量小,另外生態公益林中,宜林地面積0.07萬公頃,占公益林面積的3.3,建設任務仍很艱巨,需要進一步加生態公益林建設工作力度,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全鎮的生態公益林綠化總量不斷增。
(二)林分質量較差,防護效益低
一是生態公益林防護效益較差,林地利用率低,防護功能弱;二是從目前樹種結構看,僅有云南松、華山松等較少的幾種,結構較單一;三是從建設結構看,沒有形成青草復層異齡結構,存在純林、單層林多,混交林、復層林少的問題,防護效益和防護功能弱。
(三)管護投入少,機構不健全
多年來,在全鎮的生態公益林建設中“重造輕管”的問題仍突出,造林投入較多,管護投入較少甚至于幾乎沒有投入,形成“春天栽樹轟,秋后管理松”、“造林不見林”的現象,對森林資源的管護還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同時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沒有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只靠鎮林業工作站來管護,人員、資金少,形不成合力。加之分布廣泛,點多面廣,對生態公益林的監管力量薄弱,手段較落后,建成完備的生態公益林監測體系任重道遠。
三、發展對策
通過分析,從目前舊州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的現狀來看,本人認為舊州鎮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和管護,必須站在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在統一領導、科學規劃、加投入、強化管理的同時,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等特點,選擇適宜的樹種結構,逐步形成合理的青草復層異齡結構,建設多層林、混交林、復層林相結合的生態公益林體系,提高公益林防護功能。
(一)加對生態公益林的`宣傳力度
一是完善基礎宣傳設施。在新區劃的公益林區交通路口及時設立宣傳牌、監督崗、公示欄,對一些已經陳舊破損和內容有所調整的公益林宣傳牌及時更新,同時豐富宣傳手段,利用好各種宣傳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二是加強宣傳的針對性。主要針對林區群眾最為關注的公益林建設和管理熱點問題,及時為他們釋疑解惑,做好群眾長期維護和支持公益林建設的思想工作等內容進行宣傳;三是把領導干部納入宣傳對象。不斷強化各級的生態公益林管護意識,把生態公益林建設當成一件關系地區生態安全的事,長抓不懈;四是加強政策咨詢和技術指導。通過開展林業部門送林業科技下鄉活動,向林區群眾發送有關宣傳資料,開辦專題講座,使之家喻戶曉、人人明白。
(二)科學規劃,全面建設
認真搞好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工作,制定全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總體規劃,本著因害設防、適地適樹的原則,以增加森林資源、提高生態效益為目標,力發展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擴生態公益林總量。同時對每一塊宜林地進行具體規劃設計,包括整地方式、栽植樹種、造林方式、造林年度等統籌考慮,將任務分解到村、社、年度,做到明確任務,明確職責,限期完成。
(三)提高林分質量,增強生態防護效益
在擴森林資源總量的基礎上,增加林地生產力,提高林分質量,培育復層異齡混交林是增強公益林生態防護效益的關鍵措施。通過造、封、撫、引等措施,培育復層混交林。同時加科技力度,生態公益林地處自然條件惡劣、氣候變化頻繁的地帶,造林難度較,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增加科技含量,建設高質高效的生態公益林。
(四)出臺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辦法,加強公益林管護
對地處瀾滄江沿岸的重點防護林和特殊用途林實施生態補償,加強其有效管理和保護,彌補其因發揮生態效益而使經營者受到的部分經濟損失,是保證生態公益林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在財政較為困難的情況下,也要將生態補償納入縣鄉財政框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公益林保護的實質問題。
(五)嚴格保護,動態監測
依據《森林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對生態公益林進行嚴格的保護,嚴禁非法征占用。經批準確認的公益林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必須逐級上報林業主管部門批準。積極出臺《舊州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辦法》,規范管理,明確職責,加強法制,促進全鎮生態公益林建設。同時定期檢查生態公益林發展情況,掌握動態,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決策服務。
具體工作中著力抓好“五化”,即一受理法制化。根據制定的《舊州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辦法》,做到有章可循,嚴格規范管理。二是隊伍建設素質化。嚴把入口關,聘用護林員時首先由村會推薦,鎮林業站考核,鎮政府審核,報縣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備案。并安排時間加強對護林員的培訓教育,開展法律法規、政策、林業、資源保護方面知識的培訓學習,為保護好公益林打下了基礎。三受護責任化。鄉、村、社層層簽定責任狀,并建立相應的層層監管機制,由鎮林業站定期檢查考核監管員,監管員檢查考核護林員。哪個地塊出了問題,就要追究該地塊的護林員、監管員責任。凡不能及時發現案件或隱瞞不報要給予相應處理。每年對護林員進行綜合評定,實行末位淘汰,淘汰護林員比例在5左右。四是資金管理規范化。公益林補助資金做到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單建帳。并加監督檢查力度,不定期進行抽查,檢查監督資金是否按時足額到位,資金發放與林權所有者是否一致,有效防止資金截留、擠占、挪用或造成資金浪費。五是資料基礎化。工作中注重合同檔案的管理,設專兼職檔案管理員,建立生態公益林資源數據庫、公益林管護臺賬,區劃的界定書、管護合同等完全按照檔案管理的標準進行歸檔,為科學的管理好公益林提供了依據。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0
《按照茶陵縣城鄉環境衛生城鄉同治實施方案》的要求,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城鄉衛生同治已在全鎮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以此為契機,我利用國慶假期兩天時間,對我鎮小城鎮建設進行了周密調研,了解了一些實際情況,聽取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從中受到了許多啟示。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現狀
鎮位于茶陵縣東南部,南、北、西、東分別與桃坑、小田、堯水、腰坡、洣江、舲舫等鄉鎮和江西永新、寧崗兩縣毗連,全鎮面積243平方公里,人口43716人。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鎮建設,著力完善城鎮功能,大力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城鎮品位。20xx年以來,鎮政府累計投資1000萬元,高質量完成了光榮院大樓、3.5萬伏變電站、客運站、畜牧大樓、醫技大樓等民心工程建設,中心街路硬化、美化、亮化工程,排污、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位于鎮政府旁邊的文化大樓正在建設中。目前,嚴塘小城鎮建設布局趨于合理,城鎮規模快速拓展;投入持續增加,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設與管理同步,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尤其是在20xx年8月份開展城鄉衛生同治以來,嚴塘小城鎮建設速度明顯加快,質量顯著提高,呈現出一派喜人景象。一是集鎮衛生環境顯著改善,“臟、亂、差”現象初步得到遏制。調查中,無論是路上的行人、商販還是集鎮街道兩邊的居民,都一致的認為嚴塘的街道較先前干凈、整潔。8月15日以來,街道居民積極響應鎮政府號召,配合政府及時拆除違章建筑、廠篷,嚴塘鎮容鎮貌煥然一新。二是城鎮管理進一步規范。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門前三包制度》、《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制度》、《嚴塘鎮“戶外廣告”管理辦法》等一整套制度,對車輛亂停、攤點亂擺、廠篷亂建等突出問題進行長效管理。每條街道增設了垃圾池,每戶發放了垃圾箱,成立嚴塘城管中隊,定時清掃收集清運垃圾,保持鎮區內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潔衛生。三是居民環境衛生意識不斷增強。通過書寫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發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廣泛宣傳城鄉衛生同治的重要意義和具體做法,全鎮掀起了城鄉衛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中看,我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一) 規劃滯后,跟不上發展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村人口的逐步流入,嚴塘房屋建設出現了任其自由發展,一派無序、雜亂、不協調、缺乏科學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規劃水平較低,缺乏城鎮體系規劃和詳細規劃,跟不上建設發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現就是建筑房屋參差不齊,各自為陣,缺乏統一、協調。
(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配套性差
1、缺乏統一的集鎮市場
這是在調查中居民反映最強烈的一個問題。由于缺乏統一的集鎮市場,許多小商販便占道經營、隨地擺攤、隨意搭建廠篷,由此成為集鎮環境衛生“臟、亂、差”的根源。街道兩邊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滿意一些商販在門前占道經營,許多商販也飽受“臟、亂、差”之苦,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集鎮市場來統一劃線、統一競爭。自開展城鄉衛生同治以來,“臟、亂、差” 現象雖初步得到遏制,但距實現 “生態嚴塘”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2、道路設施配套性差
(1)缺乏路燈
路燈的缺乏不僅給居民出行帶來許多不便,也影響到了嚴塘中心小學孩子們的安全。嚴塘中心小學晚上8點20放學,很多小學生都是各帶手電筒照路回家,而這時仍會看到許多車輛在街道穿行。調查中,多戶居民對小學生的安全表示擔憂。
(2)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
從鎮政府至集鎮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3)綠化覆蓋率低,綠化樹不足,分布零亂。
在我鎮城管中隊制定的《嚴塘鎮鎮區“綠化”管理辦法》中規定鎮區居民戶新建房屋實行自主綠化,綠化的樹種必須一致,但綠化的樹種并未做統一規定,而且執行效果不明顯。
(4)電線桿新舊并立,參差不齊;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分布無序。
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使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吸納社會資本、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我鎮城鄉衛生同治目標的實現和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一)高度重視前期規劃
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龍頭。規劃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小城鎮建設的層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視和尊重。與其它鄉鎮相比,我鎮在規劃設計上稍顯落后。當前,全國正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全市正全力打好“城市提質、園區攻堅、旅游升溫”三大戰役,全縣正大力深入開展城鄉衛生同治,嚴塘應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依據本地條件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小城鎮戰略發展規劃,把規劃設計與城鄉同治結合起來,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進一步促進城鄉衛生同治深入開展,開拓嚴塘小城鎮建設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工業生產、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功能作用發揮的前提,也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的根本保證。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嚴塘小城鎮基礎設施重點主要應做好以下建設工程:建設統一的集鎮農貿市場;硬化鎮區內的'主街道;修復路燈;改造電線桿和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樓,配套建設宣傳專欄、閱報欄,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樓建設成為一個服務民眾,擴大宣傳的輿論陣地。
(三)積極籌措建設資金
資金問題是小城鎮建設的難點和關鍵,也是制約小城鎮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創新小城鎮建設資金籌措的渠道和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堅持“以地生財,以財建鎮”的思路,充分利用級差地租,通過對土地使用權的拍賣、出讓、轉讓和出租,籌措建設資金。要加大改革力度,將準經營性和純經營性的基礎設施推向市場。要放寬市場準入制度,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或參與建設嚴塘鎮的公用設施,如農貿市場、醫院、學校等。要鼓勵能人大戶以參加某項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成立公司,負責籌措資金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或項目承包,并對建成后的基礎設施進行管理、維護和收費。同時,還要積極探索項目融資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引外商、外資到嚴塘投資建設,逐步形成“市場主導,多方投資”的新格局。總之,就是要擺脫單純依靠財政的被動局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鎮建設投資體系,緩解小城鎮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1
積極穩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是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全面實施農業工業化、農村城市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更是破解“三農”難題的重要舉措。建設好一個小城鎮可以帶動一批產業,振興一地經濟,富裕一方群眾、文明一個區域。建好農村小城鎮為提升農村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深化升級,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促進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實現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擴大農業的土地經營規模,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節約農村用地,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富裕程度,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產品加工,促進農村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開拓農村市場,刺激內需都有明顯作用。xx辦事處城鎮化水平較低,輻射力、集聚效應差。因此,研究、探索我辦事處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制約因素、潛在動力和政策措施顯得尤為必要。
一、城鎮基本情況
目前,xx辦事處有10建制村,其中有3個為全旗“50強村”,10個村總面積為239.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萬人,規模最大的是全勝村,面積49.8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08人,最小的是德富村,面積為11.5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86人。在各村建設中,除德富村,因地域、資源的特殊原因,發展緩慢,其余各村建設自20xx年以后發展迅速,以雙花村、雙勝村、義新村、xx村較為突出。通過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各項服務功能逐步提高。從服務功能和服務體系上看,xx辦事處的城鎮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比較落后。在黨工委、辦事處的高度重視下,加大了小城鎮建設的投資力度及管理力度,使基礎設施的建設趨于完善,服務功能得到了加強,但小城鎮面貌和建設缺乏特色及個性,發展后勁不足,無持續發展的動力。其余村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變化不大,服務設施及服務功能較為落后,小城鎮面貌較差,農村居民的生產方式、質量、生活方式沒有實質性轉變,小城鎮建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明顯。
二、小城鎮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一)建設體制不順,資金投入少
由于辦事處體制原因,存在建設項目立項難或不予立項的問題,影響制約了小城鎮的建設水平。另外,資金扶持力度不大,缺少基本服務設施的啟動資金,城鎮建設無法進行。
(二)城鎮規劃編制滯后,執行不力
沒有進行詳細規劃的編制,規劃不到位,具體表現為:
1、由于城鎮體系規劃滯后,小城鎮的發展及促進關系模糊,普遍只注重于本地的資源及環境的開發與利用,個別地方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城鎮建設沒有從經濟、人文和環境等方面統籌考慮,政策及資金扶持沒有重點,效果甚微,以致城鎮建設后勁不足。
2、有的雖然認識到規劃對建設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精品及特色意識差,規劃起點不高,缺乏特色,執行規劃不力。
3、規劃實施無監督和管理機制,辦事處沒有專門的規劃管理機構及人員,且管理人員偏少,水平不高,加上規劃亦存在隨意變動等諸多因素,使規劃與實際建設偏差較大,影響了小城鎮的建設水平,另外,辦事處一級無專門規劃建設管理機構,普遍為兼職管理,最終導致了規劃與實施的分離狀態。
(三)小城鎮建設資金缺乏,建設緩慢
1、融資力度不夠。xx辦事處雖然有一些地方資源和特色,但受區位及地形因素的影響,其交通及對外服務、輻射作用較小,同時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宣傳力度不夠,使融資力度弱化,建設資金缺乏,導致了多數小城鎮投資與建設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2、投資單一。xx辦事處非農業人口不足1000人,集聚及輻射能力較差;經濟基礎薄弱,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差,而其投資主體主要為當地政府通過土地運作,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及銀行信貸等模式,其建設資金十分有限,形成了一投資就負債,一欠債就無法建設,無法經營的現狀。(四)小城鎮管理編制不夠,機構不健全
1、管理體制不順、資金不足。主要表現在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應有的職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很多上掛部門對下屬機構的人、財、物上收,造成小城鎮的政府經濟、社會管理職能弱化。
2、小城鎮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嚴重不足,導致開展工作滯后。
3、管理職責不夠明確,管理不到位,沒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劃分及獎懲制度,因管理人員少,不能充分發揮管理和協調作用,執法范圍及權限較小,較大地影響到執法水平和執法力度。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相應的建設管理機構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由各級黨委、政府齊抓共管。各級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應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總負責。辦事處也應建立健全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職能機構或派出機構,以便及時處理一些相關業務以提高辦事效率及建設質量。
(二)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合理確定小城鎮布局
應加快規劃編制進程,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在“提質”上做文章,盡快合理地確定小城鎮布局及近期建設重點區域。根據城鎮體系規劃及近期建設規劃確定的.行政區劃調整及重點建設和改造區域,各級領導應以大局為重,統一認識,為行政區劃的調整及重點片區的建設創造條件,從而推動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集中力量和資金,重點突破,形成品位和特色,防止不講條件的一哄而起,遍地開花的現象。把引導農村各類企業合理集聚,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服務等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科學規劃、全理布局,體現特色,規模適度,注重實效,完善功能,發揮作用。
(三)培育支柱產業,形成地方特色
把小城鎮建設搞上去,經濟發展才是小城鎮發展的基礎,是小城鎮建設最堅強的后盾和活力源泉。因此,小城鎮建設始終把發展經濟,培植財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城鎮建設必須突出發展特色產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了產業的支撐,小城鎮發展才會有后勁和競爭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濾布在城鎮建設中,要與時俱進、立足創新、積極探索,加大改革力度。應深入研究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摸清對小城鎮發展的實際需要和主導產業,并以此制定小城鎮建設的計劃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現為建設而建設的現象。小城鎮建設要為農業產業創造適宜的軟硬環境,為農業生產資料交易和農產品加工、貿易、運輸提供便利的條件。同時,不斷增強小城鎮的吸納能力,積極引導農民有序轉移,推進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
(五)大力推進小城鎮的經濟結構調整
加大城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要以農副產品加工業和農業提供產前、產后服務的產業為主導,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加工業和農產品專業市場,重點扶持一批利用本地資源帶動農業發展的龍頭企業。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2
一、基本現狀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鎮今年小城鎮建設效果顯著。主要表現為:一是集鎮衛生環境顯著改善,“臟、亂、差”現象初步得到遏制。調查中,無論是路上的行人、商販還是集鎮街道兩邊的居民,都一致的認為的街道較先前干凈、整潔。今年以來,街道居民積極響應鎮政府號召,配合政府及時拆除違章建筑、廠篷,鎮容鎮貌煥然一新。二是城鎮管理進一步規范。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門前三包制度》、《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制度》、《鎮“戶外廣告”管理辦法》等一整套制度,對車輛亂停、攤點亂擺等突出問題進行長效管理。每條街道增設了垃圾池,成立城管中隊,定時清掃收集清運垃圾,保持鎮區內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潔衛生。三是居民環境衛生意識不斷增強。通過書寫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發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廣泛宣傳城鄉衛生同治的重要意義和具體做法,全鎮掀起了城鄉衛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中看,我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一)規劃滯后,跟不上發展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房屋建設出現了任其自由發展,一派無序、雜亂、不協調、缺乏科學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規劃水平較低,缺乏城鎮體系規劃和詳細規劃,跟不上建設發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現就是建筑房屋參差不齊,各自為陣,缺乏統一、協調。
(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配套性差
1目前集鎮市場規模過小
這是在調查中居民反映最強烈的一個問題。由于目前的集鎮市場規模偏小,許多小商販便占道經營、隨地擺攤、隨意搭建廠篷,由此成為集鎮環境衛生“臟、亂、差”的根源。街道兩邊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滿意一些商販在門前占道經營,許多商販也飽受“臟、亂、差”之苦,迫切需要政府來來統一劃線。
2道路設施配套性差
(1)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
從鎮政府至集鎮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2)綠化覆蓋率低,綠化樹不足,分布零亂。
在我鎮城管中隊制定的《鎮區“綠化”管理辦法》中規定鎮區居民戶新建房屋實行自主綠化,綠化的樹種必須一致,但綠化的樹種并未做統一規定,而且執行效果不明顯。
(3)電線桿新舊并立,參差不齊;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分布無序。
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使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吸納社會資本、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我鎮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一)高度重視前期規劃
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龍頭。規劃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小城鎮建設的層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視和尊重。與其它鄉鎮相比,我鎮在規劃設計上稍顯落后。當前,全國正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市委、縣委也非常重視小城鎮建設,應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依據本地條件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小城鎮戰略發展規劃,把規劃設計與城鄉同治結合起來,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開拓小城鎮建設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工業生產、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功能作用發揮的前提,也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的根本保證。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小城鎮基礎設施重點主要應做好以下建設工程: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集鎮農貿市場;硬化鎮區內的主街道;改造電線桿和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樓,配套建設宣傳專欄、閱報欄,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樓建設成為一個服務民眾,擴大宣傳的輿論陣地。
(三)積極籌措建設資金
資金問題是小城鎮建設的難點和關鍵,也是制約小城鎮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創新小城鎮建設資金籌措的渠道和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堅持“以地生財,以財建鎮”的思路,充分利用級差地租,通過對土地使用權的拍賣、出讓、轉讓和出租,籌措建設資金。要加大改革力度,將準經營性和純經營性的基礎設施推向市場。要放寬市場準入制度,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或參與建設鎮的公用設施,如農貿市場、醫院、學校等。要鼓勵能人大戶以參加某項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成立公司,負責籌措資金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或項目承包,并對建成后的基礎設施進行管理、維護和收費。同時,還要積極探索項目融資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引外商、外資到投資建設,逐步形成“市場主導,多方投資”的新格局。總之,就是要擺脫單純依靠財政的被動局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鎮建設投資體系,緩解小城鎮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3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小城鎮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按照要求,通過收集資料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小城鎮建設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城鎮建設概況
㈠調研范圍及小城鎮概況
1.小城鎮調研范圍
建成區外的五個小城鎮,共轄150個行政村,500個自然村。
2.人口及資源基礎資料
鎮域總面積211平方公里,鎮區建成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4851畝,林地面積36797.95畝。小城鎮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從事農業95991人(其中從事林業6020人,牧業4263人,漁業874人),工業7610人,建筑業20754人,交通運輸業6186人,商飲服務業8663人。
3.能源使用情況
小城鎮鎮域共有沼氣池14個,年使用煤炭414674.5噸,秸桿14119.5噸,煤氣90噸。
4.主要工業企業情況
小城鎮鎮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磚等為主導產業的工業企業共24家,職工總人數901人,年工業產值26330萬元,年利潤2439萬元。企業占地面積36321.41Hm2,建筑面積41228M2,年用電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噸,每年排出廢水550噸,廢渣81.8噸。
5.主要交通道路情況
小城鎮鎮域主要交通道路32條,總長207.63千米,總面積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情況
教育機構:共有托兒所3個,共托幼兒96人;幼兒園9個,共有幼兒570人;小學72個,在校學生16717人;初級中學6個,在校學生9465人;高級中學2個,在校學生6831人。
文體科技:文化站2個,占地面積3667平方米,建筑面積810平方米。
醫療設施:醫院7個,可容納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個,共有床位30個。
商業金融:信用所6個;保險機構5個,參保人數12808人。
集貿設施:集貿市場5個,占地面積23175平方米,建筑面積6900平方米。
7.生產產值情況
小城鎮鎮域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71081.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為58322.2萬元,第二產業產值為146788萬元,第三產業產值為65971萬元。2005年財政收入391萬元,財政支出1112萬元
㈡重點小城鎮發展概況
目前,××區形成了以農業鎮、商貿鎮為主要發展對象的小城鎮發展模式。兩鎮發展概況如下:
1.××鎮
××鎮鎮區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1.96平方公里,人口1.12萬人。2002年12月被列為××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利條件較好,是糧果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在發展傳統相棗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甜瓜產業,2005年已形成了4萬多畝的種植規模。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方面,建成了××路、××大道、××路、一環路等鎮區主要道路;大力實施××鎮防氟改水工程,使7個行政村2.2萬人用上了符合飲用標準的衛生水。目前,鎮區道路硬化率已達90%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排水管網覆蓋率達60%以上。
2.××鎮
××鎮位于××區城區東南7公里處,鎮區建成面積60萬平方米,鎮區人口0.5萬人,駐鎮單位12家,個體工商戶200戶。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不斷加大小城鎮建設投資力度,使鎮區的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幾年里,先后投資60萬元,完成了主街道1300米的地下排水管網工程;投資12萬元,實施了主街道兩側3.6萬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磚鋪設工程;投資40萬元,開通了長500米,寬5米的混凝土××路。
二、我區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規劃滯后管理混亂
規劃起點不高,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不到位。規劃建設管理的宣傳工作跟不上,管理不嚴格,村居民建房報批意識淡薄。致使鎮區道路兩側建設按照規劃報批情況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參差不齊,立面效果差,鎮容鎮貌不整。
2.規劃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
人員一直沒有進入事業編制,福利待遇、養老保險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長期難以解決,直接影響村鎮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3.基礎設施仍然是薄弱環節
小城鎮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綠化覆蓋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停電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使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吸納社會資本、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小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4.財力匱乏制約小城鎮建設的發展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事業。而現行的財政體制使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財政收入僅夠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無力再搞建設。城鎮供水、排水、供熱、環衛、防洪、路燈、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明顯滯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鎮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級資金配套力量太弱。比如××鎮,雖然被確定為省級改革試點鎮,但是,沒有配套的政策及資金投入,省級改革試點鎮也只是一頂空帽子。
6.企業帶動效果不明顯
入鎮企業規模小、數量少,不能形成經濟帶動作用。企業入住鎮區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當地基礎設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幾乎沒有形成規模大企業,而且大部分是私營企業,融資方式匱乏,發展速度緩慢。
三、小城鎮建設的`幾點建議
1.高起點編制小城鎮規劃
按照城鄉一體化進行規劃,拉大小城鎮骨架,提升小城鎮規劃建設檔次。城市空間擴展步伐的加快,使城鄉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促使城鄉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要真正實現城區與鎮區的城鄉一體化,就要把更大區域內的鎮區居民點、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網絡同城市作為整體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
2.提高小城鎮規劃建設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強基層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建設,完善鄉鎮級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另一方面加強對各級小城鎮建設干部的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同時建立完善監督機構,加強對村鎮建設管理人員的監督管理。
3.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堅持走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經營城鎮的道路。一是抓住國家重視小城鎮建設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二是把國有土地資產和公共基礎設施有償推向市場,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爭取銀行貸款。四是引導新上企業向小城鎮相對集聚,擴大城鎮規模。
4.配套相應扶植政策
城鄉一體化建設離不開政府觀念的轉變以及相應的引導、支持。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并配套相應扶植小城鎮建設的優惠政策,鼓勵鎮街建設基礎設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是實現小城鎮城市化的物質基礎和保障。我區的小城鎮建設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鎮招商引資的競爭力,發展區域經濟。
6.走企業帶動戰略
企業的發展不但可以繁榮地方經濟的發展,還可以增加當地財政稅收,通過稅收可以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居民收入等,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可以在發展企業,特別是發展當地企業上下功夫,壯大我們的經濟實體,帶動當地小城鎮的發展。
總之,在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中,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注重實效,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功能,把重點中心城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布局合理、設施。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4
按照縣發改委下發的關于開展支持發展小城鎮專題調研提綱的要求,我鎮組織力量利用兩天時間對發展小城鎮、農民工向城鎮積聚情況進行了周密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城鎮建設現狀
xx鎮位于xx縣西北部,兩市三縣交界,總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3.5萬,轄58個行政村,是省級中心鎮、全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一)城鎮建設
近年來我鎮將城鎮建設作為重頭戲來抓,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不斷提升城鎮的承載和服務能力。在建設過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統一規劃圖紙,一條街道一種風格、一種情調。構筑起“三縱四橫”路網框架,建成區從0.3平方公里擴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園”的城鎮格局;同時對城鎮東、西、北三個出口進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長青,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明顯改善了城鎮面貌。在城鎮建設中,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先急后緩、突出重點,以人為本、實用為上”的原則,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建設了建筑面積260平方米的為民服務大廳,實行一站式辦公,極大的方便了群眾辦事;投資280余萬元建設了xx鎮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供養目標;投資1635余萬元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使全鎮居民都用上了優質自來水;投資200余萬元的xx汽車站竣工通車,方便了群眾的出行。同時,對xx中學、xx衛生院、仁和園、文體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鎮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城鎮管理
城鎮發展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為改變小城鎮“重建輕管”、“有硬件,無軟件”現象,我鎮注重管理方式、觀念、制度和機制創新,積極推進小城鎮管理由“鄉村管理型”向“城鎮管理型”轉變。制定出臺了《xx鎮小城鎮管理辦法》,與城鎮居民、經營業戶簽訂了門前“五包”協議,使城鎮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編發了小城鎮管理“三字經”,營造出了濃厚的輿論氛圍。成立了衛生保潔和綠化隊伍,籌資10萬余元購置了專業灑水車,實現了城區保潔的專業化和經常化。
二、城鎮建設對農民工向城鎮聚集的作用
我鎮把城鎮經濟作為發展重點,精心經營城鎮,大力聚集和培育產業,努力推動農民工就業。一是形成了服務“三農”的窗口。完善的設施、良好的環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鎮人口達到8000多人;初步發展起來的商貿服務業、加工業,極大的方便了群眾的工作與生活;健全的民生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輻射周邊”、“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產業集聚的載體。我鎮形成了生資批發、建材批發、生豬購銷等市場。“全天候”商貿城的建成使用,為城鎮商業發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鎮區各類工商業戶發展到400多家,增加就業崗位1000余個。充分發揮鎮農民工創業園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的優勢,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積極引進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
密集型企業,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目前城鎮企業發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屬鑄造、足球加工、家具生產、服裝加工、毛衣針織、紡織等支柱產業,產業支撐更加有力。三是構建起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平臺。扶持創建了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充分發揮外出打工農民技術、資金、經驗豐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的`優勢,廣泛開展就業創業宣傳,組織實施技術技能培訓,多層次、廣渠道、全方位提高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本領,激發農民工創業熱情。目前我鎮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6家,吸納農村勞動力500多人。四是建設城鎮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今年在鎮政府駐地正式啟動了農民新社區建設項目。農民新社區根據城鎮聚集的需要,堅持“尊重民意、規模開發、集約用地、典型示范”的原則,規劃建設新型農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農民新居主體完工,道路、供排水、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正在加緊建設。農民新社區建成后不僅可集聚人氣,更為農民改善居住環境提供了典型示范。
三、關于支持小城鎮發展、推進農民工向城鎮積聚的體制政策建議
(一)合理的宣傳引導。大中城市具有強大的的勞動力集聚效應,小城鎮發展上比較弱勢,政府在要正確合理引導,鼓勵農民工向城鎮轉移。一是思想引導。加強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的政策宣傳,營造小城鎮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政策引導,不僅要放寬各種政策限制,還要結合實際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村勞動力就近向小城鎮轉移,在小城鎮就業甚至于安家落戶。三是信息引導。在城鄉之間搭建“勞務信息平臺”,通過建立健全勞務輸出體系,提供勞務信息,拓寬農民在小城鎮的就業領域。
(二)加大投入。通過完善城鎮功能,豐富城鎮文化,搞活城鎮市場,進一步縮小城鎮與大中城市生活環境的上差距,吸引農民向小城鎮轉移。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與周邊農村和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參考經濟適用房建設政策,鼓勵城鎮建設適宜農村、經濟節約、規劃合理的農民新社區,讓就近轉移的農民居者有其屋。二是加大招商引資投入。結合地方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前景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為抓手,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聚集城鎮人氣,壯大城鎮規模。
(三)提供制度保障。應從解決農民工進城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在政策和制度層面上對小城鎮的發展進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時,加快小城鎮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經濟由市場調節,社區向農民開放,城鄉統籌就業率先在小城鎮啟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民免除后顧之憂,為城鎮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促進農民與小城鎮的融合,推動小城建設更快更好的發展。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5
按照省委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調研工作安排,我處于5月下旬先后到全省18個重點示范鎮、10個文化旅游名鎮進行調研,深入到重點示范鎮新區、老鎮區、社區和文化旅游名鎮的街區,多次與縣、鎮、村干部座談,了解建設發展情況,認真傾聽干部群眾意見,提出了今后加快小城鎮的思路和推進措施。
一、我省小城鎮現狀與特點
目前,全省共有1119個建制鎮,建成區面積1035.97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501.33萬人。20xx年末,全省建制鎮建成區完成投資90.53億元。人均道路面積8.62平方米,排水管道暗渠密度3.9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0.48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61.59升,用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55.5%、16.1%。全省累計建成鎮污水處理廠28座,日處理能力達到0.58萬立方米,累計處理水量165萬立方米。建成運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20座,日處理能力823噸,累計無害化垃圾處理量達到31萬噸。
(一)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點小城鎮
近年來,陜西許多小城鎮加強對自身資源的開發利用,涌現出一批有產業發展前景、經濟發展快、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小城鎮。目前,陜西省有全國重點鎮6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個、全國特色景觀名鎮3個、陜西省重點示范鎮35個、31個文化旅游名鎮(街區)以及84個市級重點鎮。這些鎮基本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人口規模、區位條件等,全省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鎮。
(二)小城鎮以交通干線為主軸呈帶狀分布
自1990年后期,我省開始高速公路的大規模建設,20xx年-20xx年的十余年間,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348公里增加到3000多公里,是10年前的10倍。同時鐵路、機場等交通樞紐建設也進入高峰期,西安為軸心一小時經濟圈已擴大到周邊半徑為100公里內的30多個縣區,西安3小時經濟圈已擴大到陜北、陜南的延安、漢中、安康。交通設施的便利,加快了一大批原先交通閉塞的小城鎮迅速形成。全省小城鎮分布多為“兩軸”、“兩帶”為主軸呈帶狀型。“兩軸”,即隴海鐵路(沿渭河)和連霍高速公路沿線東西向城鎮發展主軸,西包西康鐵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沿線南北城鎮發展主軸;“兩帶”即陜北長城沿線城鎮和陜南十天高速及陽安線城鎮發展帶。
(三)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20xx年,為加快推動全省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省政府在全省確定31個重點示范鎮,按照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要求,模塊化規劃、標準化建設,從資金、土地、機制、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力爭通過3—5年時間,將31個重點示范鎮建成縣域副中心,為農民進城落戶及創業搭建平臺,示范引領全省小城鎮發展。兩年多來,31個重點示范鎮累計開工及建設項目1441個,完成投資229.5億元。鎮區建成面積擴大14.8平方公里,提升全省城鎮化水平0.4百分點,建設市政道路201公里,垃圾處理場17個,污水處理廠16個,學校30個,醫院8個,幼兒園18個,文體中心24個,休閑廣場16個,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
(四)人口和勞動力吸納規模不斷增大
20xx年與20xx年相比,全省建制鎮鎮區人口從120萬增加到439萬人,增長了2.6倍;鎮區面積從46322公頃增加到103596公頃,年均增長11.3%。據初步統計,兩年來31個重點示范鎮共吸納進鎮人口15.38萬人。
(五)形成一批鎮域產業園區
鎮域相續建成的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物流園區吸引了一大批企業落戶,帶動了旅游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拓寬了就業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成為農民進城落戶、創業的重要平臺。特別突出的是,錦界工業園入駐企業68家,20xx年工業共產值60億元,吸納就業1.3萬人;西吳工業園入駐企業12家,20xx年工業總產值40億元,吸納就業1萬人;沙河子鎮工業園入駐企業8家,20xx年工業總產值達14.8億元,吸引就業0.47萬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鎮規模總體偏小。建制鎮平均人口規模4851人,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4,人口不到1萬的小城鎮占到城鎮總數的85%,70%以上的建制鎮建成區面積小于1平方公里。
(二)小城鎮基礎設施落后。建制鎮功能普遍不完善,全省建制鎮的人均市政公用設施的全國的56.16%;20xx年全省建制鎮市政設施投入人均僅649元,僅相當于城市的17%。多數建制鎮僅有1條主要的商業街道,與大中城市的設施水平有相當大的差距。就陜西省而言,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政府有限的`財政投入是主要來源。小城鎮缺乏建設資金,市政設施落后,成為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的瓶頸。
(三)產業發展基礎薄弱,規模偏小。大部分小城鎮產業以粗放型的小微企業和家庭作坊為主,規模小,在培育產業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方法。全省小城鎮只有160多個初步形成特色產業,且科技含量低。雖然近年來陸續組織各地參觀學些南方一些工業的發展路子,但總體看,多以傳統手工業的產品為主,市場銷量大,產值高的產品少,沒有出現沿海塊狀經濟類型的小城鎮。
三、加快我省小城鎮建設的思路、目標及推進措施
要實現我省城鎮建設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城鎮化戰略,堅持統籌城鄉,合理布局,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結構完善,各具特色的原則,走市場推進和政府引導并重的小城鎮發展道路。
(一)總體思路。按照“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總體思路,以規劃為引領,以保障性住房建設、有條件農民進城落戶、移民搬遷、重點示范鎮建設、文化旅游名鎮(街區)、沿渭重點鎮、市級重點鎮為抓手,堅持“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建設管理同步、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方針,擴大城鎮規模,完善城鎮功能,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二)建設目標。到20xx年,35個重點示范鎮建成縣域副中心,全省建制鎮建成區面積擴大15%,人口增加47%。從20xx年起,全面啟動31個文化旅游名鎮(街區)的規劃建設工作,力爭用5年時間,使31個文化旅游名鎮(街區)旅游設施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年旅客人數達到100萬人次,吸納就業人口15萬人,旅游收入達到150億元。沿渭重點鎮綜合利用渭河水資源、灘涂資源和生態資源,打造各具特點沿渭景觀帶,把沿渭鎮做大、做強、做美。市級重點鎮按照“模塊化規劃、標準化建設”的思路推進發展,加快建設富裕、和諧、美麗小鎮。建成1000個左右標準化新型農村社區,20%的農村社區化,居住人口占農村人口的25%。
(三)推進措施
1、科學制定規劃。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著力構建符合省情的城鎮空間格局。省級重點示范鎮及市級重點鎮要按照建設城市社區和農民幸福家園的標準,設計一鎮一模塊及新型農村社區標準化模塊,突出特色,推進新區建設。沿渭重點鎮盡快調整原有規劃,綜合利用渭河水資源、灘涂資源和生態資源,打造各具特點沿渭景觀帶。31個文化旅游名鎮的規劃建設原則是保護修復,修舊如舊,盡快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
2、保障建設用地。將小城鎮規劃范圍內的工業園區、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生態用地、民生用地和規劃區范圍內的建設用地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范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優化城鄉用地布局。穩步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進城農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流轉,探索建立進城農民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有償退出機制。
3、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一是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用好財政支持資金,建立小城鎮建設以獎代補激勵機制,激發各地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性。二是積極組織策劃包裝各類項目,爭取國家支持,同時整合各類項目和資金,優先向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街區)傾斜。三是加快推廣閻良區關山鎮、高陵縣東樊村的成功經驗,使更多小城鎮在資金、土地“兩個平衡”上取得突破,通過土地收益解決小城鎮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吸引大中型企業和民間資本通過合資、合作、獨資等方式參與小城鎮建設和經營。五是用足用好小城鎮管理體制改革政策,增強小城鎮建設的內生動力。
4、加快體制創新。加快小城鎮行政、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落實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擴大土地使用權、財政支配權、行政審批權和事務管理權,積極探索適合的體制機制。增強人口聚集能力。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小城鎮發展的相關政策,放寬外來人口進入小城鎮的條件,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居民就地就近向小城鎮轉移,擴大住房、就業、教育、基本醫療、工傷、養老等保障覆蓋面,依法將進城農民納入各項社會保險范圍,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5、全面加快建設步伐。
一是強力推進重點示范鎮建設。要按照“加快建設新區、改造提升老區、整合鎮域社區、發展產業園區”的思路全面加快建設,繼續推進新區道路、供排水、垃圾、污水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學校、幼兒園、衛生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堅持新鎮區開發建設與建成區改造提升并重的原則,加快老鎮區改造提升,實現新老鎮區同步推進、協調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不斷完善鎮域規劃,抓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為全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積累經驗,提供示范;發展產業園區,因地制宜發展工業、現代農業、旅游業和倉儲物流業等,培育小城鎮主導產業,增加就業崗位,確保群眾進得來、留得住、能致富。
二是精心打造沿渭小鎮。調整完善岐山縣蔡家坡鎮、眉縣常興鎮、楊凌示范區揉谷鎮、興平市西吳鎮、周至縣啞柏鎮、高陵縣涇渭鎮、臨潼區零口街辦、潼關縣秦東鎮等8個沿渭的省級重點示范鎮現有規劃,充分利用渭河治理綜合效應,發揮渭河水資源、灘涂資源和生態資源優勢,做好規劃模塊設計、濱水景觀設計,打造特色各異的沿渭景觀帶,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生態湖泊等觀光旅游產業,開發濱河商業服務產業,實現產城結合,帶動區域統籌發展。
三是加快31個文化旅游名鎮(街區)建設。突出歷史文化、景觀資源特色,分類指導歷史街區和新區的建設。把歷史文化景觀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有效結合起來,深入挖掘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優先考慮鎮域內歷史建筑、文物古跡和傳統文化比較集中的街區保護和修繕,新區建設要注重延續名鎮的古色古香古貌。
四是跟蹤指導市級重點鎮。重點擇優選擇16個區位優勢明顯、產業發展強勁、發展潛力較大、縣鎮兩級政府積極性高的市級重點鎮,省上跟蹤指導考核,地方政府參照31個重點示范鎮“模塊化規劃、標準化建設”理念組織建設,以此調動更多的鎮按照省級重點示范鎮建設模式進行建設,帶動全省小城鎮科學、有序、健康地發展。
6、建立考核獎勵機制。每年評出10個重點示范鎮建設先進鎮、10個文化旅游名鎮(街區)建設先進鎮和5-8個建設成效顯著的市級重點鎮,年終給予表彰獎勵,將小城鎮建設考評工作納入省上對各市縣的目標責任考核內容,推進重點示范鎮“月通報、季講評、半年觀摩、年終考核獎勵”工作機制,加大對重點示范鎮建設和文化旅游名鎮(街區)的督查力度,做好重點示范鎮黨政主要領導和掛職干部的考核工作,對綜合考評優秀的優先考察使用。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07-22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01-09
小城鎮建設狀況調研報告12-21
小城鎮建設現狀調研報告精選06-20
(優選)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06-05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4篇07-23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5篇)02-28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5篇12-20
示范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優秀06-20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集合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