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

時間:2024-05-17 18:30:36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醫療衛生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1

  為推動某某新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改革,并做好區人大常委會對區政府相關工作情況的審議準備工作,彭戌蘭副主任率教科文衛工委,以家庭醫生責任制改革試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聯合體建設、村居衛生室(服務點)建設等工作情況為重點,先后與上鋼、陸家嘴、惠南、萬祥1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座談,聽取了塘橋、濰坊、金楊、某某、康橋、大團等6所家庭醫生責任制改革試點單位的工作報告,實地調研了塘橋、濰坊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鄉村醫生代表等座談。

  在調研中,我們對去年主任會議聽取相關議題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的整改落實情況也進行了跟蹤,各項工作得到有力推動:一是南片各鎮二元并軌改革基本完成,各項工作機制和責任分工基本明確;二是對于南北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和利用率不均衡得到充分重視,相關部門已制定具體規劃逐步改善;三是全科醫生家庭責任制改革試點工作逐步推進,各項工作流程基本形成;四是部分老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如上鋼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其改造項目已列入新區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但同時,關于全科醫生培養機制不完善、醫技人才匱乏等瓶頸問題仍需進一步推動,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果

  (一)某某新區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兩區合并以來,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強,城鄉間和南北的衛生資源配置差異正在逐步改善,社區衛生服務站點標準化建設基本完成,遍及全區的社區基本醫療服務網絡格局已基本形成,滿足了區域內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同時,社區衛生服務鎮村一體化管理,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基于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建設也不斷加強,公共衛生網絡信息平臺基本建成,醫療和衛生管理的網絡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使社區衛生服務逐步從“以醫療為重點”向“以健康管理為重點”轉變。

  (二)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得到持續推進。繼某某、某某聯合體后,在陸家嘴地區(東方醫院、公利醫院與陸家嘴功能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林地區(仁濟醫院、浦南醫院與三林功能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醫療衛生聯合體。目前,新區正開展在某某、外某某兩個醫療聯合體內部試行醫保總額預付制度,即,在聯合體牽頭單位設立統一的醫保總額預付賬戶,由牽頭單位在聯合體內部協調統籌分配醫保額度,按照“結余留用,超支不補”的原則,探索并推廣區域醫療聯合體內實行醫保總額預付的具體方法。

  (三)社區全科醫生家庭責任制改革試點逐步推進。從某某年11月開始在濰坊街道、塘橋街道、金楊新村街道、某某鎮、大團鎮、康橋鎮等六個街鎮試點開展社區全科醫生家庭責任制改革,截至今年5月31日,簽約戶為21666戶,簽約人數為31031人。家庭醫生責任制的服務標準與考核機制也初步形成,改革的成效初步顯現,醫生的職責更加明晰,無效醫療服務的比例有所降低,公共醫療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百姓就診更加便利。

  二、主要存在的問題

  目前制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革進一步推進的主要瓶頸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經費不足、床位不足、人才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經費不足。一是社區衛生經費捉襟見肘。隨著衛生改革的推進,近幾年來,出臺了許多取消或降低收費項目,如藥品零加成、輸液躺椅費、婦科檢查等,特別是近期出臺的基本藥品目錄,并實行全部藥品零加成等,但從某某年以來,財政的相關補貼一直沒有調整,特別是醫保的藥品零加成部分未進行補貼。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從事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差額事業單位,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可支配收入(利潤)越來越少,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日常運轉是勉強維持,甚至有部分是負債運作。二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技人員收入偏低。實行收支二條線以來,由于支出合理性標準(如績效工資標準遲遲未出臺)確定難,財政撥款是按項目進行補貼,未實行收支托底,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利潤率的降低,即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支出(除政策性的增資外,如車貼等)和公用支出仍按某某年改革前的水平,這導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技人員的收入普遍不高,有個別衛生中心員工的收入還低于改革前的水平。三是藥品零差率改革的財政補貼不到位。據統計,從今年2月1日到4月30日,新區4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際發生藥品零差率應補償額為4975.89萬元,其中醫保病人藥品零差率應補償額為3790.53萬,占應補償總量的76.18%,醫保基金未予支付;非醫保病人藥品零差率應補償額為1185.36萬元,其中688種基本藥品目錄以外藥品按規定執行零差率應補償240.1萬元,地方財政也未予支付。由于補償經費的不到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收入明顯減少,尤其是地處中心城區、業務量大且醫保份額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更為突出,造成了為數不少的單位收支不抵,影響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正常開展。

  (二)床位不足。目前,某某新區按常住人口計算的每千人口床位數為3.36,遠低于上海市每千人口床位數5.19的平均水平,其中,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核定床位數2600張,而實際開放的床位數3620張,由此可見核定的床位數缺口很大。同時,隨著老齡化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大量社區衛生服務的病床被慢性病的老年患者長期使用,如東明、周家渡、上鋼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壓床”率超過了70%,這進一步加劇床位緊張的矛盾。此外,社區高端醫療服務人才和醫療服務設施十分缺乏,這與某某新區日益增長的外籍人士、境外人士醫療服務需求的矛盾不斷加劇,進而也影響了區域的綜合環境建設。

  (三)人才不足。目前,某某新區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為4.45人、每千人口執業醫師數為1.76人和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為1.70人,遠低于上海市的平均水平(分別為6.81、2.51和2.72)。而這一緊缺現象越到基層矛盾越突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面臨,醫技人員大量流失和超過半數的現有鄉村醫生即將退休兩大瓶頸問題,目前呈現南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才向北片流動,一級醫院的人才向二三級醫院流動,二三級醫院人才向外地或國外流動的趨勢,而且流失比例不斷加大。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近年來某某有大量的常住人口導入,使社區衛生服務的對象不斷增多。二是目前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編制配置方案仍沿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核算方案,隨著城市人口的大量導入和人口老齡化,各基層醫療服務量急劇增大,原有的編制數已不能承載實際的醫療服務需求,導致衛生中心新招聘的醫務人員很難解決編制待遇等問題。三是社區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機制不成熟,醫技人才缺乏流動、培養的平臺,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技人員因長期得不到學習、提高的機會而流失。

  三、相關建議

  (一)持續加大財政對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投入力度。一是盡快推動對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改造,把上鋼等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改造工程納入政府的實事工程項目,盡快在資金、規劃等方面做好安排。二是穩步提高醫技人員等收入和待遇,要抓緊研究和確立適應不同區域特點的人員編制標準、業績考核標準以及相應的獎懲機制,在建立綜合考察病人復診率、病人滿意率等評價狀況的平衡指標體系基礎上,提高醫技人員的收入,激勵醫技人員提高服務質量。三是加大對中醫的投入和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中醫診療服務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普及和應用。

  (二)重視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街鎮的作用。一是要加強區與街鎮的聯動,如衛生服務中心的改造、村衛生室或村居衛生服務點的布局、街鎮防保工作的規劃、家庭醫生責任制的推進、社區醫療矛盾的協調處理等,都需要建立與所在區域街鎮的合作聯動機制。二是要加快對老年人專業護理服務的需求研究,認真分析老齡化社會對社會綜合治理的影響,通過區與街鎮的聯動盤活區域內資源,在規劃和布局上做出安排,社區通過提供老年人專業護理服務,緩解衛生服務中心老年病人壓床嚴重的現象。

  (三)加強醫技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是要重視對醫技人員,特別是基層第一線醫技人員的技能培訓,制定具體的、可行的培訓計劃,拓展基層醫技人員的視野,加強其專業技能的培訓。二是拓寬人才培養和使用的渠道,一方面,通過醫技人員派遣制或退休返聘等途徑,緩解醫技人員緊張的矛盾;另一方面,通過創新全科醫師準入機制、建立全科醫師助理制度等方式,既能充實全科醫生隊伍,緩解全科醫師緊缺的壓力,又能制度上給基層醫技人員提供保障。三是要不斷強化醫技人員職業道德的培養,重視醫風醫德的教育,弘揚以方厚賢、周忠良等一批優秀鄉村醫生“行醫濟世”的職業觀、道德觀。

  (四)穩步推進家庭醫生責任制改革。實踐證明,家庭醫生責任制改革是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改革的主要方向,并已經得到群眾的支持,成效初步顯現。在下一步改革的推進中,要以穩定醫生和病人關系,提高相互信任度、依存度為目標,以創新家庭醫生責任制運作模式、分配機制以及考核獎勵制度為抓手,穩步推進,既要使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又要注意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在現有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以服務質量為核心的考核體系和相關的服務標準。

  (五)加強和完善醫療聯合體的建設。要繼續探索和推廣醫療聯合體的服務模式,一是要不斷深化合作內涵,構建醫技人才培養和交流的平臺;二是增加服務內容、增強服務能力,特別是特色專科的服務,加強同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互動;三是要提高服務效率,通過開展專家門診到基層坐診等方式,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2

  近年來,上栗縣醫療衛生系統通過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在基礎設施薄弱、隊伍參差不齊、多數鄉鎮衛生院瀕臨倒閉的不利條件下,一躍成為硬件設施全省一流、醫技人員業務精通、醫療收入連年翻番的農村衛生工作強縣,連續三年全市衛生系統綜合考評第一。為總結推廣經驗,破解發展難題,促進共同發展,我們對上栗縣醫療衛生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凸顯改革成效的三大亮點

  基礎設施全省各縣區一流。新建的縣人民醫院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集醫技住院大樓、綜合辦公大樓和門診大樓為一體,醫療器械、設備先進,硬件設施領先全省絕大多數縣區醫院。改建后的縣中醫院交通便利、就醫方便,被省衛生廳領導譽為“發展變化最大、發展思路最清、成效最顯著、醫療環境和住院條件最好”。縣疾病控制中心規劃科學,理念先進,設施設備及人員隊伍齊全,得到省級專家的好評,是全省縣級疾控中心樣板實驗室。各鄉鎮衛生院環境舒適,設施完備,有的鄉鎮衛生院還配備了病人與醫務人員聯系的傳呼系統。全縣88所村衛生室(所)業務用房已完成了標準化建設,正朝100所的目標邁進。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雙贏”。全縣醫療衛生系統業務總收入從20xx年的800余萬元增長到去年的6900萬元,今年1-8月份已經達到了5000多萬元。在業務總收入大幅增長的同時,群眾負擔不升反降,住院人均費用和日均費用同比分別下降了21.9%和12.15%,收入結構不斷優化,醫、藥費用比例趨于合理,走出了“以藥養醫”的困境,20xx年1-8月數據顯示,藥品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僅為41%,達到了省級醫院醫藥收入比的水平,實現了“以技養醫”、“以醫養醫”的良性發展。社會效益同步增長,20xx年上栗縣人民醫院成為首批14個被省衛生廳授予“群眾滿意醫院”的縣級醫療機構之一,20xx年縣中醫院被評為全省中醫工作先進集體,20xx年上栗縣被評為了全省創建農村衛生工作先進縣,全縣已有4所市級“農民滿意鄉鎮衛生院”,8所市級“母嬰安全衛生院”。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持“三個全省領先”。一是報銷手續之便全省領先。首創了“鄉鎮醫院直補”,實行“即醫即報”,定點醫療單位全部設立直補窗口,農民出院當日即可領取補償款;實行“限時報銷”,在縣外住院的參合農戶,出院后只需將相關手續交至鄉鎮農醫所,15天內可領取報銷款(省里的標準為20天);實行“電話預約送款”,登記了所有報銷醫藥費的參合農民的聯系電話,對居住分散且路途遙遠的'農戶給予特殊照顧。二是補償比例之高全省領先。上栗縣新農合最高報銷率達70%,實際補償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1個百分點,可報銷費用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三是受益面之廣全省領先。結合本地實際,將住院分娩納入補償范圍,將8種門診大病納入住院補償范圍或定額補助對象,擴大了受益面,1-7月以來,受益人口達5萬多人次,總受益面列全省9個縣市區的第15位。

  二、優化資源配置的“五個統一”

  1、收支管理統一,集中力量辦大事。作為衛生部確定的收支兩條線管理試點縣,也是衛生部通報的試點工作先進縣,上栗縣成立了全省首家衛生系統會計核算中心,對全縣23家醫療衛生單位實行統一的收支兩條線管理。一方面,嚴格收入標準,實行一個標準收費,公開藥品價格,防止暗箱操作,需要減免的特殊困難群體一律經過縣衛生局批準,杜絕亂收費,收人情費。另一方面,改革投入方式,改變過去“撒胡椒面”式的資金投入方式,將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實行“資金捆綁”使用,每年由各鄉鎮衛生院出資,籌集一至兩百萬元,分期分批建設各鄉鎮衛生院,兩至三年時間內完成了所有鄉鎮醫療機構改造。

  2、人員調配統一,提高素質促交流。全縣建立了完善的專業技術人才上下流動機制,每年按照一定比例選派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的業務骨干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所)掛職;選拔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所)優秀業務骨干到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跟班,有計劃、有重點地選拔學科帶頭人到市級、省級醫院進修學習。開展業務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專業素質,設立了醫療培訓中心,每年舉辦2-3期業務培訓班,聘請省級醫院專家給醫務人員授課,今年已培訓300人次。鼓勵參加學歷教育,組織了54名鄉村醫生報名參加中醫中等學歷教育。改革人事制度,對各鄉鎮衛生院院長進行公開選拔,對普通醫務人員實行逢進必考、雙向選擇和末位淘汰制。

  3、藥品采購統一,降低價格惠群眾。推行了以政府為主導、以縣為單位的網上集中采購,采取限價競價為主、議價為輔的方式,規范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保證了藥 品質量,減少了流通環節,控制了藥品的層層加價。今年1-9月,通過全品種集中采購,藥價平均降幅達到了30.36%,讓利群眾200余萬元。

  4、設施配備統一,好鋼用在刀刃上。全縣按照中心衛生院及普通衛生院的設備配置標準,對省級下撥設備進行統一調配,為所有的鄉鎮衛生院配備“五大件”基本醫療設備,即:x光機、心電圖機、b超機、下腹部手術設備和一般檢驗設備。對村衛生室(所)則結合民生工程要求,按照診斷室、藥房、注射室、觀察室和治療室“五室分開、配套齊全”的要求,抓好村衛生室(所)標準化建設,統一購置了制度牌、科室牌和醫療設備(資料柜、體重計、高壓消毒鍋、毀形器)。

  5、操作規程統一,規范服務保質量。統一印發了臨床診療規范,全縣衛生系統臨床醫生人手一冊,要求嚴格按照流程操作,減少人為錯誤,提高醫療質量。統一印制了病歷,制定了獎懲措施,發現不合格病歷3次以上責令責任醫生下崗,對單位負責人誡勉談話。

  三、值得借鑒的四點啟示

  1、抓投入,政府支持是基礎。縣人民醫院建設投入20xx多萬元,中醫院建設投入1000多萬元,疾控中心建設投入500多萬元,村衛生所(室)建設投入100萬元,加上設施購置、人員培訓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20xx年,全縣財政支出用于醫療衛生事業達2638萬元,占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6.2%,今年1-7月,用于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支出已達20xx萬元。除縣本級財政的直接投入外,還努力爭取了上級部門和鄉鎮、村的支持。一是以項目為載體籌集資金。積極與省、市衛生部門進行業務聯系,取得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后爭取了醫療衛生建設項目22個,建設項目資金近20xx萬元。二是利用政策減少開支。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建設時,充分利用優惠政策,爭取土地全部劃撥,規費全部減免,節約了大量建設資金。三是同步建設節約資金。上栗縣規定,在規劃建設村委會時要規劃村衛生室(所),村衛生室(所)建設要與村委會建設同步,建成后由縣衛生局給每個衛生室(所)配套3000元,不足資金由村里補助。在各級政府及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上栗縣醫療衛生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短短三四年間躋身全省農村衛生先進縣區行列,為全縣40多萬人的身體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2、樹形象,群眾觀念是根本。上栗縣醫療衛生工作始終圍繞著一個中心,即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給群眾帶來最大的實惠。一是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以“創建群眾滿意醫院”活動為載體,連續幾年開展了“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得到了群眾的好評,據調查,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的滿意度已經達到了90%以上。二是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主動上門走訪、開展群眾滿意度調查、發放征求意見表、召開懇談會、建立投訴機制,廣開渠道傾聽民意,僅今年就先后召開各類座談會20余次,登門走訪調查群眾3000多人次,針對收集的意見和建議,先后推出10條衛生行政機關政風建設措施、15條公立醫院行風建設措施。三是把群眾利益作為第一原則。出臺“三免四減半”等一系列惠民醫療政策,對特困戶、低保戶、70歲以上老年人、在鄉老復員軍人、農村獨生子女及二女戶等,實行“三免四減半”。三免即門診患者免交普通門診掛號費、肌肉注射費、小換藥費,四減半即住院病人的“三大常規”檢查費、胸片檢查費、普通床位費、三級護理費等各減50%。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群眾觀念貫穿在上栗醫療衛生工作的每個過程、每個環節、每個時候。例如,提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時,有關負責人屢次表示希望在現有報銷比例為70%的基礎上還要繼續提高,讓農民真正享受到新農合的實惠,還談到將與民政等部門合作,降低困難群體就醫付費門檻,特殊情況下實行“零付費”,確保無一人因病返貧,無一人因貧困有病得不到治療。

  3、促改革,創新機制是關鍵。國務院《關于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之后,上栗縣認真貫徹《意見》精神,對醫療衛生系統進行了管理體制改革,自20xx年11月起,將原本下放到鄉鎮的衛生院和下放到村的村衛生室(所)管理權收回, 由縣衛生局按照職責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所)實行機構、財務、人事的一體化管理。實踐證明,上栗縣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正是源于這次一體化管理改革。改革之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所)實行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即人、財、物由地方管理,上級部門只進行業務指導,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縣里管不了,鄉村管不好的局面,不少患者小病自己吃藥了事,大病 “舍近求遠”到更高一級的醫院機構治療,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所)被架空,有的已經瀕臨倒閉。面對這些問題,上栗縣堅定地推進了一體化管理改革,對全縣醫療衛生系統進行通盤考慮,實施全縣醫療系統一盤棋的發展戰略,開展橫向互助,鄉鎮之間調劑余缺,互通有無,五指并拳,形成合力,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進行縱向聯合,縣鄉村對口管理,對口幫扶;實行一級管一級,村衛生室(所)接受鄉鎮衛生院管理,鄉鎮衛生院接受縣醫院管理;倡導一級幫一級,縣醫院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對口幫扶村衛生室(所)。通過橫向互助、縱向聯合,全縣醫療衛生整體水平大幅提高,在一些地方普遍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庭冷落”的情況下,全縣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4、強管理,監督制約是保障。率先實行“鄉鎮醫院直補”后,有專業人士對此表示質疑,擔心簡化手續、縮短時間會產生管理上的漏洞,造成新農合資金的跑冒漏,但上栗縣用完善的醫療衛生監督制約機制打消了有關專業人士的顧慮。縣衛生局規定,縣、鄉、村要定期公示參合農民醫藥費用補償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并于每月5日前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報帳,不定期對補償對象進行電話回訪。在新農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堅持報銷費用衛生、財政雙印鑒制度,形成了財政管錢、衛生管事,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有效監督制約機制。為全面客觀了解和掌握新農合情況,該縣成立了聯合檢查組,對全縣各鄉鎮農醫所、定點醫療單位的費用補償、基金管理及醫藥費用控制等六個方面進行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書面反饋,檢查結果在全縣通報。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為杜絕醫療中的腐敗,上栗縣將監督制約機制滲透到醫療衛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日常監管和定期巡查相結合,自我管理和群眾監督相結合,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監管機制。為加強日常監管力度,投資三十余萬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覆蓋全縣衛生系統的局域網,對醫療衛生收費情況進行全程監控。執行定期巡查制,每半年由縣牽頭,對全縣醫療衛生系統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情況嚴重的予以處分。開展廉政教育,組織醫務人員開展拒收“紅包”的簽名活動,各醫院向患者發放行風監督卡片,公開系統內八項行風紀律、八項服務承諾和投訴電話。通過教育整治,嚴格監管,使醫務工作者把人民群眾的健康擺在首位,自覺認真履行自身職責,基本杜絕了收受“紅包”,開大處方拿“回扣”的現象。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3

  一、我縣衛生資源現狀

  醫療衛生機構狀況:全縣現有公立縣直醫療機構3個,公共衛生服務機構3個,鄉鎮衛生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村衛生所(室)199個,個體診所22個。全縣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845人,縣直單位622人,鄉鎮衛生院179人,熊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人。

  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擁有醫療設備總價值4615萬元,其中核磁共振、ct、彩超、全自動生化血球分析儀等3000元以上的醫療設備由20xx年的312臺(件)增加到20xx年的527臺(件)。

  住院床位由20xx年的475張增加到20xx年的700張,其中縣級485張,鄉鎮215張,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4.16張,全縣醫療用房總面積76080平方米。

  衛生服務狀況:20xx年全縣門急診總數86.59萬人次(其中縣級醫院58.32萬人次,鄉鎮衛生院28.27萬人次)同比20xx年增加6.78萬人次,增長了9%。全縣住院病人總數33526人次(其中縣直醫院22502人次)。縣級機構病床使用率93%,鄉級機構病床使用率95%。

  兩個費用控制:20xx年縣醫院每門診人次收費水平88.37元(市控指標88.41),平均住院費用3272.98(市控指標3273.88);縣中醫院每門診人次收費水平77.6元(市控指標77.86),平均住院費用2661.66(市控指標2667.73)。20xx年全縣累計報告甲乙類傳染病828例,漏報率0;全縣常規免疫規劃接種達99.6%;全縣孕產婦系統管理率88.88%,嬰兒死亡率5.42‰,孕產婦死亡率0/10萬。

  居民健康狀況:20xx年全縣人口平均壽命76歲,全縣人口出生率14.45‰,死亡率7.37‰,自然增長率7.08‰,嬰兒死亡率5.42‰。

  二、我縣衛生事業發展取得成效

  (一)認真落實醫改政策、城鄉一體化服務穩步推進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20xx年參合農民17.70萬人,參合率99.80%,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其中20xx年全年統籌資金6799.67萬元(本年度基金6081.79萬元、上年度結轉717.88萬元),支出5727.30萬元,全年新農合住院病人25937人(次),住院率15.82%,同比去年下降1.53%。20xx年住院病人最高補償限額達10萬元(城鎮居民6萬元),住院病人實際補償比47%,參合農民大病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加強。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綜合服務能力有效提升。近四年來,全縣累計投入建設資金達9200多萬元(其中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4290萬元),新改擴建項目有縣醫院病房大樓、縣醫院醫技綜合大樓、縣中醫院門診綜合大樓、縣醫院和中醫院兒科、產科病房標準化建設、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大樓及環境污水改造項目、村衛生所規范化建設等。通過項目實施,新擴建醫療業務用房面積達34591平米,改造醫療用房2150平米,全縣醫療用房總面積76080平方米,80%的村衛生所完成規范化建設。二是縣鄉兩級醫療機構設備配備逐步完善,臨床檢驗能力得到提升。四年來,全縣投入設備更新資金達2800多萬元,其中爭取省級項目資金2100萬元,自籌投入700多萬元,為縣鄉衛生機構配備生化、彩超、放射及救護車等檢驗及院前搶救設備,加強完善了醫療單位急診室、手術室和村衛生所設備配套建設。三是加強人才培養,醫療技術服務水平提升。四年來,共選送縣級醫院專業人員到省市進修培訓60多人,基層單位57人參加全科培訓,其中6人參加全省骨干全科醫生培訓,完成了308名鄉村醫生規范化培訓工作任務;努力培養和充實衛生人才隊伍,20xx年以來共招聘大中專畢業生70人,充實各醫療機構,20xx年崗位招聘17人面試合格將進入體檢程序;招聘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專升本”畢業生4名,委托定向培養本科生10名,大專生5名,中專鄉村醫生10名。

  關于縣醫療衛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關于縣醫療衛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3、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順利實施。從20xx年3月1日開始,全縣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目前,全縣10個基層醫療機構和5個村衛生所實行了“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平均達286種,基藥收入占藥品收入達83%;20xx年全縣公立醫療機構醫療用藥全部實行網上采購,基層醫療機構累計銷售藥品1128.95萬元,讓利群眾168.34萬元。

  4、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扎實推進。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和服務基本到位。截止20xx年4月底,全縣共建立電子檔案16.44萬份,達95%;0-6歲兒童規范管理20900人,孕產婦管理988人,65歲老人規范健康管理1.88萬人,達91.59%,高血壓1.67萬,糖尿病人3783人,重性精神病533人,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材料11萬余份。

  (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日臻完善

  1、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認真落實艾滋病、結核病、職業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和國家免疫規劃項目,做好甲型h7n9、手足口病、登革熱等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狠抓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管理。20xx年全縣累計報告甲乙類傳染病828例,比上年同期上升7.25%。全縣艾滋病、結核病、h7n9、霍亂、手足口病等重大傳染病均得到有效控制,肺結核系統管理率達100%。

  2、推進婦幼衛生體系建設。一是認真完成婦幼保健惠民任務,從20xx年開始,每年免費農村婦女宮頸癌普查20xx例、免費農村孕婦和低保孕婦產前篩查800例、免費葉酸增補1300例,以及每兩年一輪的城鄉已婚低保婦女免費常見婦女病檢查項目完成1700人,完成率100%;認真做好欲婚青年免費婚檢,三年來共完成6119對婚檢任務,婚檢率100%;二是強化產科質量管理。20xx年七歲以下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率達98.59%,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8.2%,孕產婦死亡率為0,20xx年全縣接產總數3505人次。三是積極組織實施“母嬰平安120”項目。項目自實施以來累計為農村婦女,兒童發放救助資金達212萬元,發放實用物資價值500萬元。

  3、積極落實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三年來共為全縣適齡兒童麻疹疫苗加強免疫6657人次,免費治療結核病涂陽病人115人次,為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復明手術350人次,完成農村家庭衛生改廁3650戶。

  4、加強衛生執法監督工作。強化食品安全宣傳。牽頭開展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加強對全縣餐飲服務經營戶的監督管理。加強職業病監管力度。嚴格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市場。建立完善鄉村衛生監督協管機制。

  三、衛生事業發展存在主要困難與問題

  (一)衛技人才形勢嚴峻。

  我縣醫療衛生技術力量薄弱,突出在三方面。一是人員緊缺。縣直醫療衛生單位人員編制636人,其中在編人員346人,人事代理198人,其他臨聘人員64人。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179人,其中在編人員89人,人事代理38人,一體化人員14人,其他臨時聘用人員88人。二是高端人才缺。高職稱、高學歷人員少,關鍵崗位缺人,缺乏學科帶頭人。縣直醫療衛生單位正高職稱10人、副高職稱52人、中級職稱140人、初級職稱275人;本科學歷107人,大專學歷216人,中專學歷259人。鄉鎮衛生院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20人,初級職稱83人,無職稱72人;而且鄉鎮衛生院外科、婦產科、兒科、放射科、檢驗科等科室普遍缺人,導致多數鄉鎮未開展相關診療工作,如東平院嶄新的彩超機、x光機閣置,沒人會使用。三是進人難,留人更難。近二十年,我縣沒招到福建醫科大學畢業生,政和籍的臨床醫學本專科畢業生不愿意回政和工作。原因在于我縣醫療機構待遇偏低、無法直接入編。基層衛生院更是人才短缺,編制179名,在編僅89人,大量使用臨時人員,如楊源衛生院編制16人,目前在編僅2人,只有院長具有執業資格。另外,我縣石屯省級工業經濟開發區是我縣發展工業經濟的重大產業平臺基地。入園企業54家,已投產8家,年內將新增用工4600人,預計未來人口將達5萬人,對公共醫療衛生的需求將大幅增加,現有的石屯衛生院床位僅21張,在編醫務人員僅14人,遠不能滿足開發區未來發展的醫療需求。

  (二)政府投入不足。

  近年來國家醫改政策的.實施,中央加大了對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由于我縣財力有限,一些配套資金沒能到位,造成醫療機構負債經營。如縣醫院新病房大樓建設資金缺口達一千萬元,更造成設備更新與添置困難。特別是鄉鎮衛生院,人員經費拔付不足,衛技人員待遇偏低。縣財政未按核定編制數拔付人員工資,如楊源衛生院編制16人,縣財政僅按在編2人拔付人員經費,(今年財政給鄉鎮衛生院每個臨時聘用人員增拔3000元),因人員短缺,大量聘用臨時人員,他們工作辛苦,月薪僅1600元,待遇太低,辭職頻繁。尤其是20xx年鄉鎮衛生院實施基本藥物(藥品零差率)制度后,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績效考評獎金、社保醫保及退休人員雙基調節費等經費與事業發展資金顯而不足,目前占鄉鎮衛生院三分之二人數的一體化人員和臨聘人員的工資始終未能提高,同工不同酬,極大地影響員工積極性。

  (三)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有限。

  特色學科不突顯,中醫院沒有特色學科,縣直醫院基礎科室也薄弱,且高素質人才難以引進,新技術項目缺乏帶頭人。縣級醫院綜合服務水平低,公立醫院改革推進緩慢,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較突出。由于財政投入有限,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薄弱,衛生設施條件不夠齊全,衛生技術人才匱乏,鄉村兩級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衛生信息化水平還不高,應急處置能力不足,如高山區、半高山區的鎮前、澄源、楊源、外屯衛生院急救及重點專科建設極為薄弱,產科建設問題更為突出,由于沒有婦產科醫生,婦幼保健工作無法開展,如遇產科急診,尤其是邊遠的澄源鄉轉送病人需較長時間,極易出現醫療糾紛問題。鄉鎮衛生院由于缺人嚴重,安排不出人員到上級進修,致使業務能力無法提高。

  (四)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繁重,能力亟待提升。

  公共衛生服務是面向大眾的,也是當前衛生工作的重點,而我縣婦幼保健、疾病防控、衛生監督等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存在人員編制緊張、基礎設施滯后、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影響衛生服務有效開展。群眾重看病輕防范意識一時難以改變,對免費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知曉率和參與度不高。

  四、整改意見與建議

  衛生事業是民生大事,事關全體人民群眾的生命與健康,黨和政府必須高度的關注,尤其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衛生事業發展的投入力度,以推進我縣衛生事業健康和諧發展。為此,調研組提出以下幾點整改建議:

  一是制定我縣衛生事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對接“十三五”發展規劃,根據我縣衛生事業特點,應從政策、資金、人才、職稱及激勵機制上,科學有效地制定我縣衛生事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政府和衛生部門運轉方有預期目標。以進一步推進全縣衛生事業快速而持續發展,為全縣人民身體健康提供良好優質的衛生醫療條件。

  二是深化改革健全機制。

  衛生事業要發展必須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內部管理機制,讓制度管人、讓機制激勵人,發揮廣大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鼓勵他們刻苦鉆研醫術,提升技術,精益求精,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縣醫院為求更好的發展平臺,從七月一日起已由xx市第一醫院托管,他們派領導與優秀的骨干醫生座診,支持縣醫院的發展。廣大醫務工作者要弘揚白求恩精神,正醫風講醫德,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規定,杜絕“拿紅包、開大方”等不正之風,共創和諧醫患關系。

  三是政府應加大對衛生事業發展投入。

  由于衛生體制的滯后與歷史原因,缺乏自身發展動力,加上設備不足、陳舊、老化,還有人員工資支付壓力大,近年來負債沉重,影響了正常運轉。各級政府應扶持衛生事業的發展,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一方面,隨著事業發展與人們群眾的健康需求,縣直各醫院與衛生院基礎設施的改善,床位大幅度增加了,縣財政應給予增加床位數的補貼,以緩解醫院資金困難。另一方面,鄉鎮衛生院實行藥品零差價三年來,衛生院資金更困難,人員待遇低,影響工作積極性。我縣醫療機構要提升診療水平,也應添置一些必要急需的先進醫療設備,各級政府應大力扶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促其更好地發展。

  四是建立人才激勵機制。

  衛生事業要發展關鍵在人才,根據我縣實際情況,人才奇缺又青黃不接,應大力而有效鼓勵和激勵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所以應建立工資、職稱、進修、住房等一套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針對我縣衛生人才奇缺突出問題,要建立更優惠的政策把人才留下來,讓他們干得好,有成就感。一方面,對現有的人才,尤其是中青年醫務人才每年要選送上級醫學院進修、培訓,提高他們的醫術水平。另一方面,有計劃、有重點地引進奇缺急需人才,對奇缺科室人才要以特殊優惠政策引入,如符合條件者,愿意來我縣醫院工作的可先入編,同時提高他們的經濟待遇等,讓他們干好工作,為我縣衛生事業發展服務。同時,還要邀請一些名醫、專家來我縣開展學術講座。為推進我縣衛生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有必要建立“衛生人才發展基金”,鼓勵創業的醫技人員。并適時開展“xx縣名醫”評選工作,增強他們榮譽感,提高他們知名度。同時,要穩妥統籌解決好鄉村醫生老齡化與養老問題,穩定隊伍,發揮他們的作用。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4

  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一)基本情況

  我縣有醫療衛生機構262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5個,鎮衛生院21個,村衛生室212個,個體診所24個,全縣的三級醫療衛生網絡基本形成。截止某某年底,全縣在編醫務人員501人。全縣醫療機構臨聘人員490人,其中:縣醫院174人,中醫院100人,婦幼保健院61人,疾控中心8人,鎮衛生院147人。村醫350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助理執業醫師7人)。

  某某年度鎮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總診療人次51.6萬人次,住院1.29萬人次,公共衛生項目服務群眾164.5萬人次,每名職工日均服務50.2人次。縣級公立醫院總診療人次30.7萬人次,住院1.54萬人次,公共衛生項目及其他服務群眾51.8萬人次,每名職工日均服務20.8人次。

  (二)取得的成效

  (1)醫療機構的基礎條件不斷改善。近年來,中省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2億余元,完成了21個鎮衛生院、59個村衛生室新建和3家縣級公立醫院改擴建項目,配置常用醫療設備2000余臺(件),累計培訓業務人員6700余人次。創建二級甲等醫院1個,二級乙等醫院1個,一級甲等衛生院9個,乙等衛生院12個,創建規范化和標準化村衛生室212個,建成市級以上示范化預防接種門診21個、規范化婦幼保健門診21個、公共衛生服務管理中心21個,建成“艾滋病初篩實驗室”4個。實現了縣鎮、鎮村一體化管理,全縣的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廣大群眾的就醫條件進一步改善。

  (2)藥品“三統一”政策實施,緩解了百姓買藥貴和看病貴的難題。自藥品“三統一”政策實施以來,藥品價格、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同比下降33.5%、26.8%和24.3%,門急診人次同比上升22%。

  (3)新農合保障能力顯著增強。近年來,由于不斷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強化服務管理,提高醫療質量,降低入院門檻,控制醫療費用,提高報銷比例,簡化報銷程序,及時兌現補助,使廣大患者得到了實惠,農民主動參合的人數越來越多,某某年參合率達到98.7%,人均籌資標準由50元提高到365元,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

  (4)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整體推進。以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取消藥品加成,推行崗位聘用,實行全員聘任、競聘上崗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臨床路徑改革、優質護理示范工程、抗菌藥物專項整治等項工作有序開展,整體工作穩步推進。

  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政策落實不夠到位。主要表現為:一是落實藥品零差價后,財政對鎮衛生院實行差額撥款,相當于全縣衛生院職工工資總和的49%,實際運行情況是拉高填低,即:效益不好的衛生院享受財政補償較高,效益好的衛生院財政補償低,少部分衛生院沒有享受財政補償,影響了衛生院的工作積極性;二是鎮衛生院績效工資制還沒有完全推開,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用人機制,一線工作人員和業務骨干的積極性受到影響;三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公共衛生服務配套經費不到位;四是招聘的大學生還未享受到省上出臺的優惠政策(陜政辦發(某某)36號,待遇:一年試用期滿考核合格,一次性補助安家費3萬元,按有關政策規定優先享受保障性住房)。

  (二)基本建設財政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基層衛生院的診療設備相對缺乏,多數衛生院實用的診療設備仍顯不足。二是部分衛生院房屋緊張,周轉房短缺,醫務人員長期在外租住,對工作有一定影響。

  (三)醫務隊伍現狀堪憂。主要表現在:一是現有人員偏少,基本服務運轉難。就衛生院而言,縣上核定鎮衛生院人員編制310名,目前在編256人,其中:縣級醫療機構借調51名,實際在崗205人,缺員較多。為了確保工作的基本運轉,聘用了大量的醫護人員,一些受聘人員嫌工資待遇低,正式入編無望,就到大醫院或外地找工作,致使醫技術人員隊伍缺乏保障,不能適應當前醫療衛生工作的需要;二是整體素質不高,提供優質服務難。目前,我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素質相對偏低,就鎮衛生院而言,全縣在編衛技人員中,本科學歷15人,占1.9%;大專學歷128人,占50.3%;中專學歷102人,占47.7%;副高技術職稱人員2人,占0.82%,中級技術職稱人員33人,占13.5%,初級技術職稱人員152人,占62%,員、士58人,占24%。有的衛生院,衛技人員最高職稱只有醫師(初級職稱),放射、檢驗、b超等科目多數人員是“半路出家”,或者由醫生兼職。農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素質更令人堪憂,難以滿足廣大群眾的優質醫療服務需求;三是用人機制不暢,人員結構優化難。由于醫療機構用人機制不健全,面臨著“大學生進不來、好的留不住、差的出不去”,致使許多衛生院醫療技術力量低下,服務能力薄弱;四是職稱評聘受限,工作積極性調動難。由于受職數編制限制,一些長期工作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專科畢業生,他們向高一級專業技術資格的評聘機會少,晉職難,影響了工作積極性;五是縣級公共衛生機構隊伍現狀與承擔工作不相適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目前在編在崗24人,在編人員中僅一人是全日制預防醫學本科畢業生,非專業人員7人,占29.2%,50歲以上6人,占25%,人員現狀與所承擔的工作不適應;縣婦幼保健院現有在編人員8人,不能滿足對全縣婦幼保健業務指導與管理工作的需要;衛生監督所在編4人,與監督對象比為1:168,監管任務重、難度大。醫療技術人才緊缺已成為制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揮作用的最大障礙。

  (四)保障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一是醫務人員沒有參加養老保險工作。二是醫療機構使用的`臨聘人員沒有納入全縣事業單位臨聘人員管理,加大了醫療機構的經費支出。三是基層衛生院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處機制還未建立,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和醫院秩序難以保障。四是120急救中心沒有單獨設立,職能不明,責任不清,運行不規范。

  (五)網底工程建設不牢。主要表現在:一是村醫隊伍年齡結構老化,專業人員缺,業務能力普遍薄弱。二是收入低,大部分村醫缺乏工作熱情。(按新醫改政策,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實行零差價,村醫沒有了藥品收入,政府給村醫每年1萬元的補助,年收入在2.5萬元左右,遠遠低于實行藥品零差價前村醫的收入,因此,許多村醫工作熱情不高。)三是衛生室的房舍條件普遍較差。四是養老機制未建立,部分年輕村醫為了維持一家人生活,不得不離職外出創業,造成村醫隊伍不穩定。

  (七)就醫難”仍是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我縣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雖已初步形成,但鎮、村衛生資源比較匱乏,基層廣大群眾普遍對醫療設備不足、醫務人員短缺、診療水平有限的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缺乏信任,患者涌進市縣級醫院就醫,結果導致大多數二級以上醫院“人滿為患、一床難求”的局面。

  三、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突出政府統領作用,積極推進管理改革。

  (1)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根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意見》,加快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落實院長負責制,賦予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全面激活公立醫院主導作用的發揮。

  (2)強化政府對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管理。建立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對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管理、服務等實行系統考核評價,進一步夯實崗位績效工資考核機制,有序推進全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

  (3)進一步理清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工作職責,夯實工作責任,切實解決小病不出村鎮的問題。

  (二)突出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和完善財政投入機制。

  (1)完善政府對公共衛生和基層衛生院經費的投入機制。加大對縣級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衛生院開展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所必需的建設發展經費、人員經費、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任務經費的財政保障力度,逐步增加城鄉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使城鄉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標準不低于40元。基層衛生院、縣級公共衛生服務機構按規定取得的收入,應及時足額上繳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2)落實公立醫院政府補助政策。對縣醫院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及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等給予專項補助;對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傾斜,促進中醫、婦幼保健事業發展。

  (3)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使硬件設施達到國家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標準和要求。

  (三)建立和完善人才隊伍建設的保障機制。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能力,人才是關鍵。要按專業需求和發展需要,多渠道、多途徑吸引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1)合理核定人員編制。根據<<陜西省“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到某某年床位配置標準為每千人口3.9張,按全縣28.8萬常住人口計算,應配置1123張,目前,全縣實有開放床位717張(其中:鎮衛生院337張、三家公立醫院380張),下差406張。醫師按照每千人口1.85人的配備標準,全縣應配備執業(助理)醫師475人,護士按每千人口2.13人的配備標準,應配備護士613人。根據《陜西省衛生資源配置標準》,疾病預防控制人力按平均每千人口0.18人的配置標準,應配置52人;衛生監督人力按每千人口0、1人配置標準,應配置29人;政府要根據全縣衛技人員現狀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建立可持續的補充機制,逐步解決編制問題,確保各醫療機構業務的正常開展。

  (2)建立靈活的人才引進機制。政府不僅要用好省上的政策,而且要借鑒本市其他縣的經驗,制定本縣的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扎根紫陽。對急需的高層次醫務人才和專業人才的引進,要降低門檻,放寬條件,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對急缺的特殊崗位人才,簡化人才引進手續,可采取面試合格后,直接聘用。

  (3)推行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一要加強在崗人員臨床進修及在職培訓。二要以高等院校為依托,定期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向培養急需的全科醫生和醫療技士,特別要注重為基層培養安得下心、看得了病的本土醫務人才;

  三要建立幫帶幫扶機制。加強縣級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幫帶幫扶,本著缺什么幫什么的原則,扶助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同時,分期分批安排基層醫生到市、縣兩級醫院進行崗位培訓,提高醫技水平;四要建立對口支援機制。采取定期組織專家到基層開展義務巡診等活動,加強對基層和農村常見病、慢性病和多發病防治的技術指導,帶動基層醫務人員提高技術水平,幫助基層建設一支技術過硬的醫務人員隊伍,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滿足廣大群眾享受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4)切實解決職稱晉升難的問題。要打破職稱晉升數量限制的格局,為優秀人才晉升創造機會,在管理上實行評聘分離,使待遇跟著崗位走,進一步激發衛技人員的工作熱情。

  (5)建立醫療機構臨聘人員的財政補償機制和村醫保障機制。政府可否參照全縣幼兒園臨聘人員的財政補償形式,制定醫療機構臨聘人員財政補償政策;

  逐步設法解決鄉村醫生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問題,穩定村級衛生組織基礎。

  (四)夯實以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為主體的工作基礎。

  (1)完善鎮衛生院基礎配套和職工宿舍等附屬設施建設,健全服務功能;

  (2)積極推進鎮村一體化管理,合理配置鎮村衛生資源,強化聯村醫生責任制,明確責任醫生服務范圍以及工作職責,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能力,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3)完善村醫的薪酬制度,妥善解決村醫待遇問題,穩定村醫隊伍;

  (4)按照《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強化鄉村醫生隊伍管理,努力提高整體素質。

  (5)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大力支持和鼓勵民營資本建立民營醫院,以彌補現有醫療衛生資源的不足.

  (五)加快農村醫療衛生信息工程建設。

  縣上應根據醫藥體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涵蓋基本藥物使用、居民健康檔案、診療規范、績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層醫療衛生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全科醫療診斷信息系統,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建立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合作醫療、藥品監管、綜合管理等信息系統,形成下通村衛生室,上達省衛生主管部門的網絡管理體系,提升總體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六)完善120急救中心管理機制。

  按照國家的規定,建立具有獨立工作職能的120急救中心。根據工作職責,核定人員編制,配齊工作人員,保障工作經費,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七)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防病意識。

  普及醫療衛生知識,提高自防能力,是確保群眾健康的首要環節.因此,各級醫療機構應將衛生知識的普及列為公共衛生防疫的重點工作,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大衛生知識的宣傳和普及。衛生主管部門要加大對醫療機構宣傳工作的監督檢查,納入業務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5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醫療設施,優化資源配置,大大地提高了我縣醫療衛生水平。但是由于我縣居住人口分散,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提高,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與目前醫療資源數量、布局及功能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調研的基礎上,現對我縣醫療衛生資源的狀況進行初淺分析,對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的對策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一、__縣醫療衛生資源狀況

  (一)醫療衛生資源構成情況

  目前,全縣有縣級綜合醫院2家,即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縣二院(二級乙等),縣中醫院1家(二級乙等),民營專科醫院4家,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縣婦幼保健院各1家;20__年初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個、社區服務站38個(與衛生院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村衛生室196所,個體診所43家。全縣公辦醫療衛生單位固定資產11253萬元,醫療衛生業務用房32559m2,專用設備價值4310萬元;民營醫療機構(包括個體醫)固定資產12455萬元,醫療衛生業務用房81788m2,專用設備價值5142萬元。擁有衛技人員1739人,其中公立醫療機構衛技人員950人,民營醫療機構789人(包括村衛生室、個體醫),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3.92人。現有床位總數1006張,每千人口床位數2.27張(見附表一)。

  (二)醫療衛生資源分布情況

  全縣297個醫療衛生機構分布在16個鄉鎮。醫療衛生機構最集中的區域是五云鎮,現共有74個,占機構總數的25%,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縣婦幼保健院都在五云鎮;其次是壺鎮鎮,現共有71個,占機構總數的24%,全縣2家綜合性醫院之一的第二人民醫院就在該鎮;醫療衛生機構最少的地區是行政區域調整前的山區鄉鎮,基本上只有1-2個社區服務站及少量的村衛生室、個人診所(見附表二)。床位數最多的是五云鎮,現共有578張;其次是壺鎮鎮150張;再其次東方鎮148張(見附表三)。衛生技術人員最多的也是五云鎮,現共有1069人;其次是壺鎮鎮246人;再其次東方鎮162人。

  (三)醫療衛生機構規模情況

  全縣醫療衛生機構雖網點多、分布廣,但規模偏小,規模最大的縣人民醫院只有300張床位,除此之外,100張以上床位的也只有縣第二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田氏傷科醫院和鈄氏傷科醫院4家,還有許多醫療衛生機構根本就沒有床位。醫療設備也十分落后且配備不足,除了2家綜合性醫院醫療設備齊全先進一點,其它醫院和衛生院的醫療設備既缺乏又分散。衛生技術人員更是如此,建制鎮中100人以下的就有5個,占總建制鎮數的63%。

  二、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

  我縣醫療衛生設施覆蓋了醫療救治、疾病預防、衛生監督等三大方面,但是資源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五云鎮,五云鎮又主要集中在老城區。而縣城新區及偏遠農村地區配置明顯不足,就縣城新區而言,它是目前全縣政治文化中心,居住人口不斷增加,但還沒有一家綜合性醫院,給當地居民醫療帶來較大影響,甚至影響了整個新區的發展。偏遠農村地區的醫療設施建設更跟不上當地居民的醫療保健需要。

  (二)醫療衛生設施功能不配套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基本覆蓋全縣,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設有多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如壺鎮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轄社區衛生服務站9個,但是社區衛生服務“重治輕防”的現象尚未完全改變,以預防保健、醫療康復以及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指導等6項內容為主的“六位一體”的功能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衛生事業投入不充足

  20__年至20__年,全縣衛生事業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分別為1.78%、2.73%、2.55%,與衛生事業費(包括中醫事業費)占政*財政支出比例達到5%以上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由于投入不足,造成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用房不足、設備配置不足、設備落后和人員培訓經費短缺等問題,制約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療保健效果與質量的有效提高。

  (四)醫療衛生投資渠道單一

  全縣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與發展幾乎都是政府投資,社會化投入的發展程度并不樂觀,民間資本的進入,多元化投入的機制尚未形成,僅靠政*財政的投入,難以從根本上滿足社會的需求。

  (五)衛生技術人才缺乏

  目前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和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在醫療人才的知識結構方面,專業技術人員結構不合理,高學歷的醫療衛技人員比例仍然很低,尤其是有本科以上學歷和高級職稱的人數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引進高職稱、高技術人才難,醫技人才流失現象也日趨嚴重,近年來,高級醫技人員外流比較頻繁(副主任醫師流到外地就有10多名),進一步加劇了衛生人力資源匱乏程度。

  三、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

  規劃布局,調整醫療機構空間結構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提高和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加之全縣行政區劃的調整,我縣各鄉鎮的人口結構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為此,必須根據變化了的人口組成狀況和可能發展變化的趨勢,按照縣域總體規劃和服務人口數量,合理配置全縣衛生資源,在不同區域內合理布局不同規模的'衛生機構,打破衛生資源條塊分割的格局,推進全縣區域內衛生資源的屬地化管理,對現有配置不合理的衛生資源重新進行規劃調整,努力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解決山區衛生資源配置不完善的問題。縣城老城區要以調整存量為主,控制衛生資源的增量,縣城新區要以新建衛生機構為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增量,充分考慮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需求,建立起能夠承擔新區診療作用、可以提供較高水平診療服務、服務范圍輻射周邊居民的醫療機構。對縣城的幾家醫療機構的布局作適當調整,調整方案可將縣人民醫院從老城區遷建到新城區,縣中醫院從原址遷到現縣人民醫院所在位置,縣婦幼保健院遷到現縣中醫院所在位置,五云鎮社區服務中心則置換縣婦幼保健院現在位置(見下圖),這樣可以有效地讓醫療衛生設施服務更多的群眾,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均衡發展的新格局。

  (二)分類區別對待,強化各類醫療機構功能

  在達到區域資源布局總量平衡的前提下,力求使優質資源得到加強。縣級醫療機構的發展,要根據全縣醫療衛生資源總體布局的要求,充分考慮醫療機構的服務半徑,體現基本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方便居民就醫,處理好區域內和區域間的人口分布變化和資源合理布局的關系,配合人口的流動及人口總量的增減情況,按有關規定調整醫療機構、配置人力和床位。民營專科醫院的發展,要廣泛采用現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內涵建設,形成專科特色。縣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引導,依法加強對民營專科醫院的宏觀管理和業務指導,為民營專科醫院的發展創造更好空間和更優環境。要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內涵化建設,突出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多元化,建立起“以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新型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提高社區衛生網點的便民、利民服務功能,促進形成“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醫療服務新格局。

  (三)增加財政投入,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

  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縣、鄉鎮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衛生事業投入的增長應不低于當地當年財政支出增長的幅度,衛生事業投入占同級財政支出的比例應逐年有所提高,到20__年應達到同級財政經常性支出比例的5%以上。同時,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按社會需求控制和調整醫療機構,通過增加專項資金等手段,增強對衛生事業發展的宏觀調控能力,調整衛生事業經費的支出結構,將有限的資金投向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點項目上來,投向到農村衛生、社區衛生服務等薄弱點上來。要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補償政策,合理安排衛生監督、疾病控制、婦幼保健和醫療急救等機構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房屋修繕等發展建設支出,以及農村衛生、城鎮社區衛生服務等公共衛生服務所需經費支出。醫療衛生機構要切實管好用好各項衛生資金,保證專款專用。同時,要積極自籌資金謀發展,加大基本建設的投入,徹底改造危舊房,改善醫療環境,為農民群眾提供安全、舒適的就醫場所。根據市場需求添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強化診療手段,提高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水平。

  (四)完善政策措施,拓寬衛生事業籌資渠道

  要通過政策引導,拓寬投融資渠道,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衛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醫療衛生事業投入體制。在控制衛生資源總量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醫,形成私立醫院與公立醫院公平競爭的態勢。要完善發展民營專科醫院的政策措施,每年適當投入一定經費,支持現有田氏、鈄氏、王金虎、康寧四家民營專科醫院調整專業方向,鼓勵外資、民間資本投資改善現存民營專科醫院的辦院條件。要盤活衛生資源存量,在當前衛生事業投入不足、補償機制尚未完全理順的情況下,立足于盤活現有衛生資源存量,努力挖掘衛生資源的潛力,提高現有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對管理不善、發展困難、功能重復的機構,要通過重新組合,使之發揮更好的效益。把衛生資源配置由擴大外延轉向重內涵建設上,力求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衛生服務產出。

  (五)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醫療衛生人員整體素質

  要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建立激發城鄉醫療衛生工作者活力的體制和機制,重點加強醫療救治、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城鎮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衛生服務的人才培養工作,建設一支適應我縣衛生發展需要的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衛生人才隊伍。要認真抓好農村社區衛生技術人員的崗位培訓,切實推進“浙江省鄉村衛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的實施,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穩定鄉鎮社區衛生技術人員隊伍。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優秀衛生人才到鄉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凡到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工作的醫師和護士,可以提前一年參加全國衛生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并大力鼓勵和吸引醫學院畢業生和城市醫生到鄉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在工資待遇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6

  為了解衛生系統人才隊伍的結構、分布狀況,進一步搞好衛生系統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充分調動本系統人才的主動性和創建性,提高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整體素養,以推動我縣醫療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滿意我縣人民群眾的健康、醫療需求,我們對全縣醫療衛朝氣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進行了一次深化細致的調查探討,現將調研狀況整理歸納如下:

  一、基本現狀

  (一)人員基本狀況。xx縣衛生局有下屬縣直醫療衛生單位7個,鄉鎮衛生院14個(包括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系統共有在編職工858人(鄉鎮衛生院281人),其中黨員247人;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45人;主治醫師職稱人;初級衛生技術人員383人。縣衛生局機關現有在編職工13人。

  (二)人才需求狀況。缺乏公共衛生、臨床醫學骨干,臨床醫學中普遍缺乏內科、婦科、外科、兒科醫師,部分單位缺乏護士、檢驗師、影像師、中西藥師、麻醉師等。

  二、存在問題

  (一)人才隊伍結構、分布不合理。

  1、年齡結構不合理:退休人員比例太高(部分單位已超過50%);在職衛生技術人員45歲以上比例偏高,35歲以下衛生技術人員比例較低,部分醫療機構僅占10%左右;衛生系統大部分機構人才引進工作進展緩慢。

  2、素養結構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調查的專業技術人才中,通過系統學習、正規院校畢業的人才缺乏,有相當部分是吸納以前本地鄉村醫生或本單位職工子女,其學問結構單一、理論水平和整體素養不高;中堅技術骨干缺乏,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僅占41.37%,而初級甚至無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達58.63%;高學歷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過在職教學取得學歷。而那些中專及中專以下的人員,占53.03%,甚至有無學歷人員49人(部隊轉業、職工家屬、后勤),他們大多為90年頭引進,學問結構老化,又缺乏進取精神;

  3、專業結構不合理:兩站普遍缺乏公衛醫師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兩院及鄉鎮衛生院突出表現為缺乏臨床、影像醫師及護士。

  (二)對人才培育缺乏足夠的思想相識。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短期內難以出效益、出政績,以至過去一些基層單位對人才培育缺乏足夠的相識,在人才培育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育的長效機制。諸如:部分單位雖然每年選送了一部分人員進修,但因系統性、針對性不強,進修回來后開展不了工作;人員的內部培訓學習也因缺乏系統性、長期性、針對性而效果不明顯。

  (三)政府投入不足,難以保障人才隊伍建設。醫療衛生事業本質是公益性事業,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撥經費尚不能保證現有人員的.工資和機構運行的須要,更談不止人才的引進和培育。

  (四)人才引進環境不優越。由于大專院校畢業生實施自主擇業后,編制、工資、福利待遇等問題制約了人才引進,即使進來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許多人才僅僅把醫院當成了他們在取得資格證前的一個實習基地,或者說邁向一個更高平臺的跳板。

  (五)人才激勵競爭機制不健全。由于醫療衛生體制的緣由,醫療衛朝氣構缺乏激發員工主動性和創建性的制度和措施,安排機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義――做好做壞一個樣;職稱方面,論資排輩、按部就班、重資質輕實力和業績。

  (六)人才分流導致儲備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現在,一部分閱歷豐富的名老醫師退休;二醫療衛生行業是一個學問密集型行業,部分年輕的優秀人才被其它部門挖走;三醫療衛生行業是專業性強的行業,部分具有闖勁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創業,而導致醫療衛朝氣構現有人才不足。 三、思索與對策

  (一)創新人才培育機制,提高人才隊伍素養。依據現有人才隊伍狀況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育安排及詳細實施方案,有目的、有安排培育人才,培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梯隊,保障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后勁。針對結構不合理和人才斷層等問題,經過3~5年,完成現有人員的調整,通過對年輕人才的培育和外引優秀人才努力,解決人才斷層問題。詳細模式可實行外培內訓的方式,一方面選派職業道德優秀、技術素養良好的人員參與醫科高校舉辦學習培訓班或送往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爭取上級對口單位的技術指導(如來院講學,坐診,指導業務開展等)。另一方面,以醫學會為龍頭,各醫療機構為載體,定期自行組織業務學習,制定具體、周密的培訓安排,全面加強醫務人員的三基訓練(基礎理論、基本學問、基本技能)以及專業學問的培訓。同時,制定可行性政策(即適當報銷部分學費及特許支配學習時間)激勵衛生技人才加強在職學歷教學,激勵醫務人員通過各種學歷教學方式提高學歷層次,以逐步提高醫療衛技人員的整體素養。

  (二)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優化人才隊伍結構。一是要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引進工作如技術骨干或學科帶頭人的引進,協調人事、編辦、財政、衛生等相關部門共同探討制定解決優秀人才引進所涉及到的編制、待遇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每年可以考慮打破編制、身分的束縛,面對社會公開聘請部分有專業技術特長的急需專業骨干,充溢到縣直兩院工作。二是要逐年分批引進一批大專以上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到我衛生系統工作,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確保優秀畢業生情愿到我縣工作,對自愿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醫學大專畢業生,解決編制問題,工資待遇從優;三是從民營醫療機構、企屬醫療衛朝氣構,甚至村衛生室引進具有資質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以充溢鄉鎮衛生院隊伍。

  (三)優化人才運用環境,營造拴心留人氛圍。人才的流淌往往受利益機制的驅動和工作、生活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盡力創建拴心留人的環境,實行措施改善現有衛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落實好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資福利待遇,盡可能地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傾注個人情感、供應發展平臺,真正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適當待遇留人,使其感到優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戀,避開本區現有優秀衛生人才的外流。傾注情感,返聘離退休人才,對于那些確有專長和較高資質且身體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們可以把他們留下或者聘請進來接著工作。另外對長期在鄉鎮工作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享受衛生一線科技人員的工資待遇,進行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時,在堅持以業績、實力為主的評價原則下適當賜予傾斜,以穩定鄉鎮衛生院隊伍。 (四)創新人才運用機制,提高人才整體效能。既要努力擴大衛生人才的擁有量,也要注意發揮人才的作用。引進競爭機制和聘用機制,對于表現突出的后備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堅決打破論資排輩,做到評聘分開。以工作實力、業績及專業技術水平為主要依據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公開競聘上崗,使專業技術人員能上能下,易崗易薪,薪隨崗走。同時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做好落聘人員的培訓、轉崗等后續社會保障工作。在兩院之間、鄉鎮衛生院之間打破編制、身分的限制實施橫向溝通,競聘上崗加大人才內部溝通運用力度。

  (五)設立人才嘉獎基金,全面激勵人才。建議縣政府層面設立由政府、社會等各方面注資而形成的人才嘉獎基金,特地用于對有特別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嘉獎,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主動性、創建性,使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嘗試在縣直醫療衛生單位每年支配肯定的經費,用于建立人才培育和嘉獎的院(所)長人才嘉獎基金,每年提取肯定基金對重點專業、特地人員進行重點培育,如對重點專科在經費上予以傾斜,對特地人才的學術溝通報銷差旅費用,對科研課題賜予專項補貼,對在職學歷教學予以補助,對突出貢獻的人才、自學成才的人才、發表的學術論文第一作者予以嘉獎等。

  (六)建立人才庫,組織儲備人才。在摸清現有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底數的基礎上,建立衛生系統人才庫,制定詳盡的人才管理方法(包括人才的選拔、培育、運用),使人才隊伍管理工作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道路,使衛生系統專業人才隊伍的全面建設和不斷發展形成長效機制。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7

  一、基本情況

  我市現有13個民族鄉總人口26.328萬人,分別居住xx族等7個民族。13個民族鄉19所衛生院,分別是xx區xx衛生院。

  (一)醫療基礎設施情況

  19所民族鄉衛生院占地面積43899.27平方米,建筑面積25055.34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16924平方米,屬于危房的有1239.2平方米(部分是70年代建成的磚瓦房,部分是80年代建成的預制板樓,樓房無排水設施、無配套衛生間);多數衛生院設有門診部、住院部、公共衛生部、行政后勤保障科等職能科室;設有321張病床,每千人口1.2張床位,達到自治區每千人擁有1.2張病床的要求;各衛生院均配有x光機臺(200ma)、b超機(黑白)、心電圖機、洗胃機等基本設備,10所衛生院配有救護車,但尚有xx區xx瑤族鄉塘興衛生分院、玉洪瑤族鄉力洪衛生院、田林縣潞城瑤族鄉衛生院、潞城瑤族鄉板桃衛生院、利周瑤族鄉衛生院、八桂瑤族鄉衛生院、八桂瑤族鄉弄瓦衛生院,八渡瑤族鄉八渡衛生院、八渡瑤族鄉福達衛生院等9所衛生院未配有救護車。

  (二)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19所民族鄉衛生院在職人數共482人,其中編外122人。衛生技術人員361人,其中,獲取執業醫師資格115人,每千人口擁有醫生0.44人;護士101人,每千人口擁有護士0.38人;獲得職稱的'113人,無高級職稱技術人員;中級職稱有26人,占7.2%;初級職稱有87人,占24.1%;未定級248人,占68.7%。擁有本科學歷22人,占總人數6.1%;大專學歷88人,占24.4%;中專學歷243人,占67.3%;其他學歷8人,占2.2%。

  二、對xx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存在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

  (一)加大投入,進一步改善業務用房及職工住房

  為了進一步改善民族鄉衛生院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xx區xx瑤族鄉衛生院xx年爭取到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建設職工住宅樓1棟共12套,建筑面積約480㎡,該項目已于xx年1月28日竣工。xx瑤族鄉塘興衛生分院xx年采取“四個一點”(地方財政、衛生主管部門、衛生院、衛生院職工各出一點)的辦法,投資126萬元,建設宿舍樓1棟共5層,建筑面積848平方米。田東縣作登瑤族鄉衛生院用中央、地方財政補助等方式,于xx年底動工新建職工公租房18套,總面積約900平方米,目前正在裝修中;xx年底得到鄉鎮衛生院規范化建設項目,預計投入125萬元,xx年興建700平方米的住院大樓及污垃配電設備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醫環境。xx縣通過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廣東核電集團對口幫扶等方式,不斷加大對民族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目前,民族鄉衛生院業務用房面積達到4707平方米。田林縣隨著桂西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及中央擴大內需建設的開展,優先安排民族鄉鎮衛生院建設項目,xx年安排建設了潞城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樓項目558平方米,完成投資125萬元,八桂鄉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辦公樓項目508平方米,投資125萬元,項目已通過竣工驗收投入使用;xx年安排八桂衛生院職工方米。田林縣隨著桂西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及中央擴大內需建設的開展,優先安排民族鄉鎮衛生院建設項目,xx年安排建設了潞城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樓項目558平方米,完成投資125萬元,八桂鄉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辦公樓項目508平方米,投資125萬元,項目已通過竣工驗收投入使用;xx年安排八桂衛生院職工住房項目18套,板桃衛生院職工住房項目16套,弄瓦衛生院職工住房項目14套;xx年安排利周衛生院業務用房項目545平方米,計劃投資125萬元,福達衛生院業務用房項目500平方米,計劃投資125萬元,目前已完成項目用地規劃、環評、可研、初設等前期工作。西林縣針對弄汪衛生院無業務用房的問題,xx年12月開工建設70萬元的弄汪衛生院新業務綜合樓,現已完成主體,預計xx年5月竣工。近年來,西林縣民族部門利用民族扶持政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投入民族地區建設,其中xx年11月開工建設12萬元那佐苗族鄉衛生院院內場地硬化,xx年1月竣工。用中央、地方財政補助等方式,在普合衛生院、那佐衛生院、足別衛生院建職工公租房共32套,不斷改善民族鄉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民族衛生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加強引進醫療設備,進一步提升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為提高民族鄉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xx年以來,xx區共投入190萬元,為xx瑤族鄉衛生院、塘興衛生分院購置多參數心電監護儀、全自動生化儀、尿液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血球儀、c-反應蛋白儀、全科醫師巡診箱、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儀等設備。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8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衛生事業緊密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突出抓好疾病預防、醫療改革、公共衛生等重點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衛生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主要成績表現為“五個進一步”。

  (一)醫藥衛生改革進一步推進

  一是基本藥物制度逐步完善。我縣十個鄉鎮衛生院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部配備使用307種國家基本藥物和增補的226種藥品,基本藥物實行網上集中采購,并實行零差率銷售,村衛生室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也正在著力展開。二是新農合制度順利推進。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加強,參合人數和參合率逐年提高。20xx年全縣共有15.8萬人參合,參合率達98.28 %。從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全縣有101487萬人次因門診或住院受益,三年受益總金額達4649.50萬元。三是國家公共衛生均等化項目全面實施。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等九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截止目前,建立居民健康檔案104916人,電子建檔104916人,建檔率87.43%。

  (二)公共衛生工作進一步落實

  一是疾病預防工作成績顯著。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兒童“五苗”接種率均達95%以上 ;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宣傳率達到95%以上;實行入村接種常規疫苗,接種率明顯上升。二是婦幼衛生工作扎實推進。我縣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率逐年下降,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為0,育齡婦女及其家庭對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知曉率100%,補助資金為100%達標。三是衛生執法能力明顯加強。建立健全衛生執法體系,裝備執法工具17件,及時受理各類衛生行政許可事項,按時辦結率為100%。

  (三)醫療機構設置進一步完善

  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投資衛生項目建設的機遇,著力解決縣、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問題。近年來,中央、省、市、縣共投入2893.371萬元進行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縣擁有醫療衛生工作用房4.94萬平方米。完成了縣疾控中心實驗室達標建設,為傳染病暴發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臵提供了較強的技術支撐;升級改建了10個鄉鎮衛生院和74個村衛生室,為鄉鎮衛生院和部分村衛生室配置了三大常規、B超、X光機等醫療設備,價值總金額378.5萬元;縣醫院投入了總金額1316.5萬元引進了CT、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子胃鏡、CR等一批先進醫技設備。

  (四)醫技人員培訓進一步加強

  一是強化自身培訓。狠抓‘三基“、”三嚴“訓練,完

  成了243名在崗鄉村醫生培訓。二是強化對接培訓。北京醫院對接我縣人民醫院進行了為期三年培訓指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正在申請北京醫院長期對接我縣進行幫扶;實行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實現臨床醫療、預防保健、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共享。三是強化外出學習。選派醫護人員到發達地區、先進醫院進行學習深造,25名縣、鄉級醫師分別到各個省市參加了不同的培訓。

  (五)醫療服務隊伍進一步穩定

  一方面衛技人員開始得以補充。近三年來,我縣陸續對原空缺編制進行招考補充,共招聘衛生技術人才46人,還為鄉鎮衛生院免費定向培養醫學本專科生53名,第一批21名學員學滿結業,即將投入到一線服務。另一方面村級衛生隊伍逐漸得以穩定。將村衛生員的補助提高到了500元/人/年,部分鄉鎮目前已達2200元/人/年,62個村衛生室配備了電腦、打印機,大大改善了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條件。

  二、存在問題

  (一)基礎設施不完善

  國家對農村衛生“三項建設”的投入,初步解決了鄉鎮衛生院無房無設備的問題,然而葛源、司鋪衛生院還沒有得到升級改造,蓮荷衛生院也還沒達到建筑要求,部分新建鄉鎮衛生院由于后續投入不足或人員較少等原因,出現有設備但無技術人員或無房屋安裝設備的情況,導致資源利用率

  低。

  (二)人員配備不齊全

  全縣衛技人員總數僅419人,為1.2人/千人,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縣鄉村醫生數不足,老齡化嚴重,全縣鄉村醫生才252人,且有10.64%的年齡在50歲以上;高級專業人才匱乏,我縣各級各類在編衛生專業人員392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8人,中級168人,初級203人,鄉鎮衛生院中只有葛源有1個正高和蓮荷有1個副高,遠有達到國家要求。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全縣除建立了疫情直報系統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外,其余衛生信息都未實行信息化連網管理。多數信息的收報工作主要靠手工操作,其時效性、準確性、科學性都較差,特別是在鄉村兩級尤為突出。鄉鎮衛生院雖都配備了電腦但多數人不會操作,嚴重影響信息化進程。

  三、幾點意見

  (一)全面推進醫改工作

  根據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體進度及統一安排,進一步加大攻堅力度,實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加強市場競爭,實行崗位聘任制,院長負責制;大力推行村衛生室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徹底破除以藥養醫;加快新農合信息化建設,盡快實現“一卡通”,方便群眾就醫。

  (二)深化公共衛生工作

  加強對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監測和母嬰阻斷工作,進一步強化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管理力度,縣人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通過派遣人員、技術支援等形式,幫助鄉鎮衛生院加強產科建設。

  (三)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抓好衛生城項目,完善衛生城的硬化、綠化建設;加快實施蓮荷中心衛生院、葛源中心衛生院重建擴建項目;爭取上級的大力支持,加快落實縣中醫院的項目工程。

  (四)切實加強醫療質量管理

  嚴格臨床醫生抗生素使用標準,重點解決過度檢查、過 度醫療和服務態度等問題。盡快建立醫患糾風第三方調解長效機制,妥善處理各類醫療糾紛,進一步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質量,提升群眾和社會各界對衛生工作的滿意度。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9

  為切實提高常委會監督質量和水平,推動我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9月23日,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視察組,在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振廣同志帶領下,對全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視察。視察組先后實地察看了魯城鎮衛生院、文峰山人民醫院、蘭陵鎮衛生院及朱堡村衛生室相關現場,并召開了座談會聽取了縣政府關于全縣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匯報。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作來抓,按照“找準切入點、夯實落腳點、緊扣著眼點、尋求突破點”的總體工作思路,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扎實工作,全縣衛生事業呈現出“和諧奮進、提質增速、務實創新、亮點紛呈、群眾受益”的良好態勢。

  (一)基礎建設不斷加強。全面啟動了縣人民醫院東城新院、縣中醫院整體搬遷、縣婦幼保健院病房大樓等3個縣級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2.3億元的縣人民醫院病房大樓已投入使用,新增床位300張。累計投入資金450萬元完成了車輞、層山、莊塢3處衛生院門診病房樓建設;磨山、大仲村、向城3處衛生院病房樓建設項目相繼動工建設。以打造整潔、舒適的就醫環境為目標,對全縣20處鄉鎮衛生院的院容院貌進行了“五化建設”,鄉鎮衛生院臟亂差形象得到明顯改善。相繼完成21處基層中醫“國醫堂”建設,實現了基層醫療機構中醫“國醫堂”全覆蓋,全縣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日趨完善。按照“一手抓評審驗收、一手抓監管鞏固,兩手抓、兩不誤、同步推進”的總體思路,完成了475處鄉村衛生一體管理村衛生室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逐步樹立衛生第一窗口形象。深入開展了控制煙草、限制食鹽攝入、全民健身等預防性干預行動,在城區設立健康自助監測點30處,完成了泇河西岸健康步道和塔山健康主題公園的規劃和打造工作,并于6月份成功通過“省級慢病防治示范縣”考核驗收。

  (二)資源整合持續優化。一是整合縣域醫療資源,通過“改善醫療服務條件、增加輔助檢查設備、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專業技術人才下沉”,實現了縣醫院、中醫院對磨山、車輞兩處鄉鎮衛生院的全方位托管。18處鄉鎮(街道、開發區)全部組建成立了計劃生育服務站,全面開展育齡婦女查環查孕、免費婦科疾病篩查、免費放置節育環、計劃生育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加快推進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資源整合。積極推進醫療資源集約化經營,卞莊衛生院探索實施了縣域內大型醫療、高新技術設備資源共享,充分發揮縣域內現有大型醫療設備和高新技術設備的社會效益,避免了重復投資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同時,堅持邊試行邊完善,魯城、金嶺、礦坑等11處鄉鎮,先后試點推行了“參合群眾起付線外包住院”服務模式,破解群眾“看病貴”難題的同時,引導群眾小病不出鄉鎮,有效促進分級診療,逐步實現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合理利用。

  (三)運行機制逐步完善。制定出臺了《蘭陵縣醫師多點執業試點方案》,嚴格落實縣級醫院醫生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到基層服務一年的規定,促進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向鄉鎮衛生院的流動。積極探索建立“衛生室建設標準化、鄉醫管理合同化、衛生工作經常化、督導考核常態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定期督導評估和績效考核機制,實現了基本公共衛生工作向質量型、精細化的轉變。強力推進“監管服務常態化、聯合執法制度化、執法文書規范化”三位一體執法模式,扎實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兩非”和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學校衛生等綜合監督執法,全面落實綜合防治措施。對全縣475處村衛生室實行四化管理,各鄉鎮衛生院對轄區村衛生室實行所有權、人事、藥品、勞務分配等統一管理,進一步夯實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網底”。將縣直股級醫療衛生單位和各鄉鎮衛生院資金全部納入縣衛計局核算中心賬戶統一監管,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建立了“院財、局管、院用”監督管理模式,有效杜絕了醫療機構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

  (四)服務能力明顯提高。積極嫁接縣外優勢醫療資源,蘭陵、磨山、大仲村、文峰山、卞莊等基層醫院分別與徐州市腫瘤醫院、鐵道部第十六局中心醫院、市中醫院等上級醫院合作開辦腫瘤、腦癱、肛腸等聯合病房(專科),借助上級醫院的技術優勢和管理服務經驗,進一步培植我縣基層醫療機構優勢學科,為轄區廣大群眾提供就近、便捷、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扎實開展了“深化優質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活動,從“加強行業作風建設、優化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加強藥品管理”四個方面著手,為群眾創造更舒適的就醫環境、更便捷的診療流程、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在醫療機構推行患者滿意度調查和出院患者回訪制度,設立了“患者隨訪中心”,不斷改進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進一步提高了群眾對衛生計生工作的滿意度。堅持先行先試、率先突破,設立一體管理村衛生室專用財務賬戶,對全縣19處鄉鎮337個村衛生室1151名鄉村醫生工資實行了統一打卡發放,廣大鄉村醫生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目前,全縣現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9處,其中縣直醫療衛生機構9處、鄉鎮衛生院20處、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475處,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85個,與25.69萬戶家庭簽定了服務協議,建立居民健康檔案126.3萬份,縣、鄉、村三級衛生網絡共同承擔者全縣人民群眾的醫療、防疫和保健任務,醫療服務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主要問題

  近年來,雖然我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公共衛生資源分布不平衡。縣級各種優勢醫療資源向縣直醫療機構傾斜,而鄉鎮和村兩級醫療機構醫療資源配置略顯不足,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稀缺,醫療服務能力嚴重不足。在縣直醫療機構,排長隊掛號的現象隨處可見,醫務人員超負荷工作,而鄉鎮醫療機構則就醫人員偏少,醫患不平衡現象明顯;相當一部分基層醫療機構,由于醫務人員層次不高和醫療設備設施的缺乏,加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以來,基層群眾就醫觀念發生了變化,大病小病都往城區醫院跑,服務人群逐漸減少,基層醫療設施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二)基層衛生隊伍需要加強。通過改革,雖然鄉鎮衛生院的醫技人員結構得到了優化,但依然存在關鍵崗位人員不足,高學歷、業務骨干、農村實用中初級技術人才奇缺。部分醫療機構因編制受限而無法聘用中高級職稱專業人員,造成臨時聘用人員偏多,人員流動性大,麻醉、影像等部分專業人才缺乏。基層醫務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鄉鎮醫務人員普遍年齡較大,鄉村醫生呈現明顯老齡化。

  (三)保障機制不夠。由于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未完全到位,基層醫務人員實際收入比以前明顯偏低,影響了基層醫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公共衛生服務人員全員養老保險制度尚未建立,廣大鄉村醫務人員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特別是養老保險,普遍缺乏認同感和歸宿感。鄉鎮醫保結算網絡平臺技術維護人員缺乏,目前雖已完成覆蓋城鄉的醫保結算網絡平臺的建設,但由于鄉鎮醫療機構缺乏技術維護人員,一旦網絡平臺遇到故障,鄉鎮的醫保患者就不能方便地進行結算。

  (四)“就醫難”仍是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我縣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雖已初步形成,但鎮、村衛生資源比較匱乏,村級衛生室多是個體醫生轉型,服務能力參差不齊,較難滿足群眾的看病需求。基層廣大群眾普遍對醫療設備不足、醫務人員短缺、診療水平有限的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缺乏信任,患者涌進市縣級醫院就醫,結果導致大多數二級以上醫院“人滿為患、一床難求”的局面。

  三、幾點建議

  視察組認為,對我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歷史原因形成的遺留老問題,另一方面是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必然情況。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創新。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隊伍建設,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要制定各項優惠政策,有計劃向社會公開招聘各類醫務人員,由政府主管部門統一管理調配,對重要崗位上的醫療技術骨干的待遇要優先予以考慮,并積極爭取和吸收相關專業學科畢業的大學生充實進來,使人才能夠“引得進、留得住、提得高”。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要有計劃地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上級單位進修學習,參加培訓和學術交流;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到縣以上業務單位進修學習;鄉村醫生由縣級采取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等方式加強培訓;鼓勵基層衛生人員參加在職學歷教育,通過考試逐步具備執業資格。要抓好醫德醫風建設,規范醫療服務行為,不斷優化執業環境和就醫環境,對長期在農村工作的鄉村醫生從待遇、進修、生活等各個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探索建立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制度,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努力營造尊重醫學科學、尊重醫務人員、尊重患者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完善醫保結算網絡平臺建設,指定專人定期對鄉鎮醫療機構醫保結算網絡平臺進行維護,確保結算網絡暢通無阻。

  (二)加強行業管理,推進公共衛生資源的有效整合。要通過多種途徑,優化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配置與利用。進一步加強對公共衛生資源的宏觀調控力度,完善區域衛生規劃,根據地理位置、原有醫療資源分布、輻射半徑的人口、道路交通、就醫人流的走向等情況進一步科學合理地配置醫療資源。進一步加大城鄉統籌,優化整合、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完善醫療衛生服務功能和布局,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健全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絡,重點完善基本醫療、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體系,建立城區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公共衛生服務機構之間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確保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要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大醫院之間的互利合作機制,加大縣直醫院定期下鄉對口支醫的工作力度,鄉鎮基層醫療機構應成為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平臺,在加快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其功能服務和公益性的宣傳,從而逐步引導基層群眾養成“小病解決在基層,大病轉診市醫院”的就醫習慣。

  (三)夯實農村基礎,切實加強基層衛生服務網絡建設。為農村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是當前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根本。積極鼓勵醫療衛生專業人才到基層服務,逐步補充鄉鎮衛生院人員,吸納尚未就業的大中專醫學院校畢業生到村衛生室工作。加大對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老弱病殘人群的巡回診療、定期回訪力度,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社會認可度。切實改善農村技術骨干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穩定農村衛生隊伍,組織城市的大中型醫療機構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建立健全農村在職衛生人員和在崗鄉村醫生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制度,努力提高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加大對醫療新業務、新技術及醫學科研的扶持力度,對傳統中醫、中藥學科的實行人財物扶持和政策傾斜,推動基層醫院各學科全面進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優勢作用。

  (四)探索建立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精神障礙救治救助,積極做好患者登記和服務管理工作,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制度的銜接,發揮整合效應,逐步提高精神障礙患者醫療保障水平。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開展醫務人員精神障礙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要加強對其心理咨詢機構工作人員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對就診或求助者中的疑似精神障礙患者及時提供就醫指導或轉診服務。將心理援助內容納入政府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建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發生突發事件后及時組織開展心理援助。要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和社區康復機構,發揮其在精神衛生防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要建立健全精神衛生專業隊伍,合理配置精神科醫師、護士、心理治療師,探索并逐步推廣康復師、社會工作師和志愿者參與精神衛生服務的工作模式。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10

  一、醫療衛生基本情況

  (一)機構和人員情況

  我縣共有5個縣直醫療單位(縣人民醫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衛生防疫站),9個鄉鎮衛生院和中心衛生院,下設村衛生室個,其它醫療機構個。衛生系統共有干部職工人,其中在職人,離退休人;在職職工中共有衛生技術人員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占,中級職稱人,占,初級職稱人,占,無職稱人,占;按學歷結構分,本科人,占,專科人,占,中專人,占,初中人,占全縣共有鄉村醫生人。

  (二)資產情況

  全縣醫療衛生單位共有資產萬元,其中流動資產萬元,占;土地及房屋價值萬元,占;醫療儀器設備價值萬元,占。占地面積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萬平方米,共負債萬元,人平負債達萬元,固定資產負債率為。

  (三)經費收支情況

  2004年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收入共計萬元,其中縣財政預算撥款萬,;醫療收入萬元,占;藥品收入萬元,占;其他收入萬元,占。人平創收萬元(剔除財政撥款部分)。支出共計萬元,其中人員工資萬元,占,人均工資為元;藥品購置萬元,占;其他支出萬元,占;設備購置萬元,占人平支出萬元。

  (四)主要衛生工作情況

  近三年來,我縣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對各醫療衛生單位堅持實行統一領導管理,全縣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加快了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累計籌措建設資金近萬元,改建擴建房屋萬平方米,添置大型醫療設備多臺件。目前全縣共開設病張。二是加強了農村衛生工作。杜絕了霍亂的傳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傳染病總發病率控制在/10萬左右,實現了大災之年無大疫;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0萬和‰以內,均達到自治區下達的控制指標。我縣提前年達到了全球婦女兒童兩個發展《綱要》的中期目標,提前年實現了國家第一個《十年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三是加速提高了醫療技術。全縣的鄉鎮衛生院達到了一無三配套(無危房,房屋、設備、技術配套)標準,的醫院達到了“一甲醫院”標準,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達到了“二甲醫院”標準。四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設力度。全縣各醫療單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文明醫院建設標準和考評細則,持續開展行風評議。近年來我縣先后獲得全區“《廣西母嬰安全工程》先進單位”和“自治區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展態勢

  近年來,衛生部門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配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對全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實行了醫院業務收入“總量控制,結構調整”,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現象得到初步遏制。從年起,我縣在鄉鎮衛生院和縣直醫療衛生單位實行了醫院業務收入“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管理辦法,每年初由縣衛生局根據近幾年醫療醫藥費用的收入情況,給每個醫院下達業務收入和藥品收入控制指標,如超過控制指標比例,則對醫院采取一定的懲處措施。據縣衛生部門檢查統計,通過采取這一管理辦法,近3年全縣醫院業務收入增長幅度下降了個百分點,藥品收入占業務總收入的比例下降了個百分點,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的情況得到初步遏制。

  (二)開展了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規范了醫療機構購藥行為。我縣從年啟動醫療藥品集中采購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達到了保證藥品質量、降低藥品采購成本、遏制醫藥購銷不正之風的目的,受到了醫療機構和藥品供應企業的肯定和歡迎。

  (三)推進了醫療機構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強了醫療機構的活力。根據中組部、人事部、衛生部《關于深化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我縣一些醫療衛生單位推行以“定崗定責、競爭上崗、優化組合、減員增效”為主要內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醫療機構的活力。

  (四)推行了醫療機構收費項目公開查詢業務,增加了醫藥收費的透明度。從年起,縣衛生局規定醫療單位都要公開醫療收費標準,縣級一些醫療衛生單位創造條件開展收費電腦查詢,隨時接受病人的監督。

  (五)配合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狠抓了衛生行業行風建設。縣衛生局針對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看病費用貴、藥品回扣等熱點問題,下達了有關禁令,即:醫療機構嚴禁各類開單提成、嚴禁收受藥品回扣和藥品促銷提成、嚴禁參加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安排的促銷旅游活動、嚴禁醫療機構向科室不切實際的指令性經濟收入指標、嚴禁推諉危重病人。對違反上[]述“五條禁令”的單位,追究單位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對醫務人員違禁者,給予行政處分、經濟處罰,直至取消或降低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多年積淀下來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縣現行的醫療衛生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很不適應。國家明確醫療衛生單位是帶有一定福利性質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要求醫療單位優質低價搞好醫療服務,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使醫療衛生單位的醫療技術勞務價格長期低于成本,而政府的財政補助水平又相對不足,不能保證“福利”給醫療衛生單位造成的成本虧損。另一方面,醫療衛生單位生存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之中,又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行,它的各種生產要素(如藥品、醫療用品以及后勤服務等)無不取決于市場。縱然不以贏利為目的,為維持醫療衛生單位正常的運轉,也必須傾向于至少保本經營。而要按市場經濟規律保本經營或保證醫療衛生單位的正常運轉,就必然與國家賦予醫療衛生單位“帶有一定福利性質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衛生資源配置和結構不合理。城鎮衛生資源相對過剩,重復建設,浪費較嚴重,效率不高。衛生資源集中在縣城的醫院,城鎮醫療服務供過于求。三是醫療機構的補償結構不合理。醫療機構的經濟補償主要來源于藥品收支盈余。這種“以藥養醫”的補償模式,誘使醫療機構擴大藥品銷售,促使醫生開大處方、用進口藥,也誘使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虛高”定價和回扣促銷,造成了醫療藥品費用的不合理過快增長,加重了財政、企業和病人的負擔。四是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和內部管理缺乏活力。醫療機構之間和醫務人員之間缺乏競爭,這種“吃大鍋飯”、“捧鐵飯碗”的體制,導致了醫療衛生機構不斷膨脹,人滿為患,效率下降。少數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松弛,服務質量、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滑坡,醫療差錯事故時有發生,群眾意見大。五是醫療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尚未成熟的市場,也是一個沒有完全放開、帶有一定壟斷性質的市場。其市場行為還沒有規范,市場需求缺乏彈性,對醫療市場更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六是醫療衛生機構部分人員思想觀念陳舊。過去在計劃經濟時代,醫療衛生單位有一種“救世主”的高姿態,居高臨下面對患者,醫生說一不二,患者完全聽命于醫生的擺布。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讓病人選擇醫院”、“讓病人選擇醫生”,這種改革使醫患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病人來醫院,不單純是為了接受治療,而是通過貨幣的變換來享受醫療服務,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時、方便、有效”的優質服務。這些,需要醫療衛生單位改變舊有的觀念,正視社會已進入了一個人民走向富裕、服務要走向市場的新時代,改變舊的服務模式,變“救世主”為人民的公仆。

  (二)投入少,醫療衛生機構生存困難。2002—2004年,全縣財政投入的衛生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為、和,分別占人員工資的、和。

  (三)醫療供需脫節,農民的醫療需求得不到保障。全縣共有各類醫療機構(包括縣直醫療單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個,有醫療衛生從業人員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從業人員人,是國家規定標準的倍。相當一部分村衛生室因長期得不到集體經濟的支持,完全處于“自流”狀態,與個體藥鋪、診所沒有什么區別,有的鄉鎮村衛生室全部變成了個體診所,不愿無償承擔預防保健和公共衛生任務,致使預防接種、婦幼保健工作很難完全落實到位,農民的預防、保健得不到完全保障。

  (四)公共衛生體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預防控制任務艱巨。目前,我縣設立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但人員欠缺。特別是基層機構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設備不齊全,缺乏必要的檢測檢驗設施;鄉村兩級缺乏穩定的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這種狀況難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結核病、肝炎等傳統型傳染病仍在威脅人民的健康。

  (五)、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機制不夠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除了重大傳染病傳播蔓延以外,還有突發自然災害、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如火災、車禍、礦難,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職業中毒等帶來的人員傷害。這些都需要我們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機制,提高應對公共安全危機的能力,盡最大可能減少突發事件發生時的人員傷亡損失。有效應對更大范圍的突發事件,還需要不斷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基本職責,也是我們的一項長期任務。

  四、加快我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一)認真貫徹《決定》精神,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

  1、改革農村衛生管理體制,健全農村衛生服務網絡。一是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我縣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農村衛生工作作為實踐“”和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的大事來抓,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計劃、財政、稅務、物價、衛生、人事、編制、宣傳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與和支持衛生事業,努力為衛生改革與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二是搞好區域衛生規劃。要根據重點建好鄉鎮中心衛生院、管好一般衛生院的原則,對區域內全部衛生資源重新進行結構調整、資源重組和優化配置,搞好醫療衛生機構和網點布局,認真制定好區域衛生規劃。三是改革鄉鎮衛生院的管理體制。四是健全農村衛生服務網絡。要加強村衛生室建設。合理設置村衛生室,原則上一村一室。村衛生室由縣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批發證,主要承擔村級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任務,經批準可開展一般常見病的診治服務。

  2、深化鄉鎮衛生院內部運行體制改革。一是確定好鄉鎮衛生院院長。選好院長是搞好衛生院的關鍵。院長人選可采取民主推薦、公開競爭的形式產生;也可以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按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在全縣或更大范圍內,公開招考或招聘等多種形式產生。要真正選拔作風好、懂技術、善管理的人擔任鄉鎮衛生院院長。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舊的用人觀念和制度,實行全員聘用和聘任制,同時,根據用人數量確定各類人員比例,實行全員競聘上崗,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嚴格內部考核制度,實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辦法,使人員收入與技術水平、服務態度、勞動貢獻等掛鉤,調動職工積極性。對鄉鎮衛生院院長和大學本科以上醫學專業畢業生以及業務技術骨干,要適當提高待遇。

  3、進一步完善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一是搞好鄉鎮衛生院對轄區村醫療機構、個體醫療點的“五統一”管理。第一,統一組織領導。成立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領導小組,由鄉鎮黨委、政府及醫院領導組成,具體指導和督促一體化管理的各項工作。第二,統一人員管理。轄區內所有鄉村衛生機構人員,要根據轄區醫療布局、人口、醫療任務等因素由一體化管理領導小組統一調配。要建立健全鄉村醫師檔案,實行鄉村醫生執業考試。第三,統一業務指導。由衛生院負責轄區內醫療機構的業務技術指導,縣衛生局制定鄉村衛生機構業務考試、考核辦法,負責培訓和考核,指導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生轉化。第四,統一購進藥品。轄區內所有鄉村衛生機構用藥都由當地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辦公室統一到市藥品集中采購中心代購,確保進藥渠道正規,保證醫療用藥安全。第五,統一財務管理。轄區內所有鄉村醫療機構必須建立財會帳目,特別是必須建立藥品購進、銷售明細帳。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物價政策,加強財務監督規范管理。二是加快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推進步伐。我縣今年內要辦好2-3個鄉鎮的試點,爭取在年全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全面推行一體化管理。

  4、落實農村衛生各項經費政策。一是要增加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爭取縣財政逐年增加衛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縣政府要按照國辦廳〔2001〕39號文件規定,將衛生經費列入預算,并盡量落實到位。同時,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對衛生事業的投入要按照上級政策要求全額補足,且補助的重點應放在農村中心衛生院,對鄉鎮衛生院及其分支機構也要適當給予補助。二是縣級財政對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給予定額和定項補助。定額補助主要包括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傳染病與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與貧困地區基本醫療服務等。對其基本建設及大型設備的購置、維修經費,政府也應給予適當安排。對人員經費,政府要根據醫療機構的不同情況及其承擔的任務,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三是農村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執行政府指導價,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價格放開。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疾病控制與婦幼保健等衛生機構的收入,免征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稅收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禁止在國家規定之外向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征收任何稅費。

  5、抓好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一是縣衛生行政部門要制定培訓計劃,加強對我縣在職衛技人員的教育培訓,改善我縣衛生隊伍結構。到2010年,全縣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醫生類人員要以大學本科生為主體,鄉鎮中心衛生院以專科生為主體,一般鄉鎮衛生院要全部達到中專以上水平。至年底全縣鄉村醫生都必須具有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今后,新進村衛生室的人員必須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或護士執業資格。二是要繼續貫徹城鎮醫務人員到農村服務的政策,恢復和執行城市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之前到農村衛生機構服務一年的制度。

  6、著力規范整頓農村醫療市場秩序。縣衛生監督所成立后,要切實加大對醫療市場秩序的整治力度,打擊非法行醫,凈化醫療市場,搞好醫療市場的管理。

  (二)敢于打破壟斷,積極引入競爭機制。

  “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是我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過去,衛生部門在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中存在7個方面的壟斷:即醫療衛生單位政事不分、定點醫療、國家辦醫、藥房經營、人事任免、自辦后勤和購藥行為。醫療衛生單位的這種壟斷性經營,束縛了醫療衛生單位的手腳,出現了穩端“鐵飯碗”的現象,不思改革和進取,缺乏服務思想,以致影響了醫療衛生部門的群體形象。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11

  為了解衛生系統人才隊伍的結構、分布情況,進一步搞好衛生系統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充分調動本系統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以推動我縣醫療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滿足我縣人民群眾的健康、醫療需求,我們對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進行了一次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整理歸納如下:

  一、基本現狀

  (一)人員基本情況。××縣衛生局有下屬縣直醫療衛生單位7個,鄉鎮衛生院14個(包括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系統共有在編職工858人(鄉鎮衛生院281人),其中黨員 247人;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45人;主治醫師職稱143人;初級衛生技術人員383人。縣衛生局機關現有在編職工13人。

  (二)人才需求情況。缺乏公共衛生、臨床醫學骨干,臨床醫學中普遍缺乏內科、婦科、外科、兒科醫師,部分單位缺乏護士、檢驗師、影像師、中西藥師、麻醉師等。

  二、存在問題

  (一)人才隊伍結構、分布不合理。

  1、年齡結構不合理:退休人員比例太高(部分單位已超過50%);在職衛生技術人員45歲以上比例偏高,35歲以下衛生技術人員比例較低,部分醫療機構僅占10%左右;衛生系統大部分機構人才引進工作進展緩慢。

  2、素質結構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調查的專業技術人才中,通過系統學習、正規院校畢業的人才缺乏,有相當部分是吸納以前本地鄉村醫生或本單位職工子女,其知識結構單一、理論水平和整體素質不高;中堅技術骨干缺乏,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僅占41.37%,而初級甚至無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達58.63%;高學歷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過在職教育取得學歷。而那些中專及中專以下的人員,占53.03%,甚至有無學歷人員49人(部隊轉業、職工家屬、后勤),他們大多為90年代引進,知識結構老化,又缺乏進取精神;

  3、專業結構不合理:兩站普遍缺乏公衛醫師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兩院及鄉鎮衛生院突出表現為缺乏臨床、影像醫師及護士。

  (二)對人才培養缺乏足夠的思想認識。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短期內難以出效益、出政績,以至過去一些基層單位對人才培養缺乏足夠的認識,在人才培養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諸如:部分單位雖然每年選送了一部分人員進修,但因系統性、針對性不強,進修回來后開展不了工作;人員的內部培訓學習也因缺乏系統性、長期性、針對性而效果不明顯。

  (三)政府投入不足,難以保障人才隊伍建設。醫療衛生事業本質是公益性事業,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撥經費尚不能保證現有人員的工資和機構運行的需要,更談不止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四)人才引進環境不優越。由于大專院校畢業生實施自主擇業后,編制、工資、福利待遇等問題制約了人才引進,即使進來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很多人才僅僅把醫院當成了他們在取得“資格證”前的一個實習基地,或者說邁向一個更高平臺的跳板。

  (五)人才激勵競爭機制不健全。由于醫療衛生體制的原因,醫療衛生機構缺乏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制度和措施,分配機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義――做好做壞一個樣;職稱方面,論資排輩、按部就班、重資質輕能力和業績。

  (六)人才分流導致儲備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現在,一部分經驗豐富的名老醫師退休;二醫療衛生行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行業,部分年輕的優秀人才被其它部門挖走;三醫療衛生行業是專業性強的行業,部分具有闖勁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創業,而導致醫療衛生機構現有人才不足。

  三、思考與對策

  (一)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隊伍素質。根據現有人才隊伍情況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及具體實施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培養人才,培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梯隊,保障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后勁。針對結構不合理和人才斷層等問題,經過3~5年,完成現有人員的調整,通過對年輕人才的培養和外引優秀人才努力,解決人才斷層問題。具體模式可采取“外培內訓”的方式,一方面選派職業道德優秀、技術素質良好的人員參加醫科大學舉辦學習培訓班或送往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爭取上級對口單位的技術指導(如來院講學,坐診,指導業務開展等)。另一方面,以醫學會為龍頭,各醫療機構為載體,定期自行組織業務學習,制定詳細、周密的培訓計劃,全面加強醫務人員的“三基”訓練(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的培訓。同時,制定可行性政策(即適當報銷部分學費及特許安排學習時間)鼓勵衛生技人才加強在職學歷教育,鼓勵醫務人員通過各種學歷教育方式提高學歷層次,以逐步提高醫療衛技人員的整體素質。

  (二)創新人才引進機制, 優化人才隊伍結構。一是要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引進工作如技術骨干或學科帶頭人的引進,協調人事、編辦、財政、衛生等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解決優秀人才引進所涉及到的編制、待遇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每年可以考慮打破編制、身分的束縛,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部分有專業技術特長的急需專業骨干,充實到縣直兩院工作。二是要逐年分批引進一批大專以上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到我衛生系統工作,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確保優秀畢業生愿意到我縣工作,對自愿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醫學大專畢業生,解決編制問題,工資待遇從優;三是從民營醫療機構、企屬醫療衛生機構,甚至村衛生室引進具有資質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以充實鄉鎮衛生院隊伍。

  (三)優化人才使用環境,營造“拴心留人”氛圍。人才的流動往往受利益機制的驅動和工作、生活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盡力創造“拴心留人”的環境,采取措施改善現有衛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落實好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資福利待遇,盡可能地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傾注個人情感、提供發展平臺,真正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適當待遇留人,使其感到優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戀,避免本區現有優秀衛生人才的外流。傾注情感,返聘離退休人才,對于那些確有專長和較高資質且身體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們可以把他們留下或者聘請進來繼續工作。另外對長期在鄉鎮工作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享受衛生一線科技人員的工資待遇,進行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時,在堅持以業績、能力為主的評價原則下適當給予傾斜,以穩定鄉鎮衛生院隊伍。

  (四)創新人才使用機制,提高人才整體效能。既要努力擴大衛生人才的擁有量,也要注重發揮人才的作用。引進競爭機制和聘用機制,對于表現突出的后備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堅決打破論資排輩,做到評聘分開。以工作能力、業績及專業技術水平為主要依據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公開競聘上崗,使專業技術人員能上能下,易崗易薪,薪隨崗走。同時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做好落聘人員的培訓、轉崗等后續社會保障工作。在兩院之間、鄉鎮衛生院之間打破編制、身分的限制實施“橫向交流,競聘上崗”加大人才內部交流使用力度。

  (五)設立人才獎勵基金,全面激勵人才。建議縣政府層面設立由政府、社會等各方面注資而形成的人才獎勵基金,專門用于對有特殊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的獎勵,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使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嘗試在縣直醫療衛生單位每年安排一定的經費,用于建立人才培養和獎勵的院(所)長人才獎勵基金,每年提取一定基金對重點專業、專門人員進行重點培養,如對重點專科在經費上予以傾斜,對專門人才的學術交流報銷差旅費用,對科研課題給予專項補貼,對在職學歷教育予以補助,對突出貢獻的人才、自學成才的人才、發表的學術論文第一作者予以獎勵等。

  (六)建立人才庫,組織儲備人才。在摸清現有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底數的基礎上,建立衛生系統人才庫,制定詳盡的人才管理辦法(包括人才的選拔、培養、使用),使人才隊伍管理工作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道路,使衛生系統專業人才隊伍的全面建設和不斷發展形成長效機制。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12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衛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戶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系全縣70多萬農民群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衛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衛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兌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衛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戶,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戶,在籌資結束后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戶,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戶,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衛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制成報表,報衛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后,資金由收入戶轉入支出戶,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戶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衛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范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戶,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最高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群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衛生站治療,并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后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并兌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衛生站作為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衛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于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干、超支不補、結余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著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并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后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鉤。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著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系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愿、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托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著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并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建設,對于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衛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衛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衛生人員,提升農村衛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對縣城218家餐飲單位、71家食堂進行486家次的全面監督檢查,取締38家,當場處罰案件80起,立案查處13起,罰沒款1.8萬元。縣城持衛生許可證經營的餐飲單位達201家,持證率92.5%;建立原料進貨索證的餐飲單位和食堂261家,比例達90%;289家餐飲單位和食堂銷售使用的豬肉來自定點屠宰企業,比例達100%;實施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100%。同時,根據《xx縣城鄉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實施意見》關于“在縣衛生監督所下設衛生監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個鄉鎮或6--12萬人口設置一個派出機構的標準,擬在、舒洪、新建、直屬設置四個衛生監督分所。目前衛生監督分所已正式成立,進一步推動衛生監督向農村的延伸。

  (四)以母嬰健康工程為抓手,婦幼保健工作不斷深入。積極實施“母嬰健康工程”、“婦女健康促進工程”,大力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聽力篩查和“三項監測”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縣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兒素質。在新農合體檢中推開對農村婦女病的免費普查工作,達到省廳要求的80%檢查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2.35%,高危孕婦縣級篩查率86%,婦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咨詢率85%,產前篩查率19%,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1%,新生兒聽力篩查率60%。

  (五)以創省級文明縣城為載體,農村生活環境得到一定改善。進一步鞏固“創衛”成果,深入開展衛生鎮、村、戶和衛生先進單位創建活動,推動愛國衛生向縱深發展;全面鞏固滅蟑成果,今年10月順利通過市愛衛辦“滅蟑先進城區”的復查;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繼續深入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提高農村自來水受益率、衛生廁所普及率、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財政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鄉鎮衛生院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醫療器械短缺、設備簡陋、老化問題相當普遍,離農民健康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二是衛生院負擔重,農村衛生人員工資待遇低。由于設備簡陋,醫療水平上不去,導致衛生院普遍效益差,職工收入低。

  (二)農村衛生技術人才較為缺乏,結構不合理。就整體而言,我縣衛生技術隊伍存在總量不足、素質不高、隊伍不穩等問題。從人員結構看,鄉鎮衛生院多以中專畢業的衛生技術人員為主,缺少大專以上層次的衛生技術人員。其業務素質普遍較低,受到多種因素制約:一方面,在崗人員業務深造的機會少,醫療水平難以提高;另一方面,鄉村衛生院基礎設施薄弱,條件差,待遇低,不僅缺乏吸引人才的優惠條件,連職工的正常工資都無法保證,難以留住高素質人才,一些如外科、婦科、放射、檢驗、b超等短缺專業的人才更為缺乏。

  (三)農村衛生條件普遍較差,廣大群眾衛生防病意識不強。由于我縣經濟水平總體不高,村集體經濟薄弱,用于改善村莊環境、保障群眾生活安全的基礎設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xx年底,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雖已達到81.62%,但絕大多數供水點均未實行常規消毒;衛生廁所普及率雖已達到80.2%,但大多數沒有三格式化糞池,糞便無害化處理率低。另外廣大群眾受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衛生意識淡薄,對常見傳染病和群體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知曉少,生活習慣普遍較差,喝生水、吃腌制食品、熟食生吃等現象十分普遍,“不干不凈、吃了沒病”觀念嚴重,“小病能拖則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時就診率低。種種問題的存在,一旦有傳染源出現,極易造成疾病暴發和流行。

  三、進一步加強我縣公共衛生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根據農村衛生事業要與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以及建立起符合xx報告中關于“全民醫療總覆蓋”的要求,必須采取切實措施,進一步加強我縣農村的公共衛生建設。

  (一)堅持科學發展,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快社會發展。就衛生事業而言,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努力加快我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盡快建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要切實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縣政府應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加大對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為建設農村衛生保健的長效防治機制提供財力保證。對于鄉鎮衛生院,也應分階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資。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加快進度的原則,完成好鄉(鎮)衛生院房屋設備的改造和建設任務。

  (二)堅持統籌發展,努力構建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建立以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加大重點人群的監測力度,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及“三項監測”等工作。積極爭取其他衛生監督分所建立,爭取到20xx年建成以縣衛生監督所為主體、各派出機構為補充的衛生監督體系。

  (三)堅持協調發展,努力解決好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雖然近年來我縣積極實施了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醫療制度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農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還比較突出。我縣一些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一些嚴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著他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大力開展城鎮社區衛生服務,努力解決農民和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問題。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努力改善農村衛生條件。要廣泛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加強農村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整治農村環境衛生,消滅“四害”,改變“臟、亂、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群的各類環境因素,改善社會公共衛生狀況,努力降低傳染病發病率,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深入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采取多種形式普及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引導和幫助農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破除迷信,摒棄陋習,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堅持改革創新,努力解決衛生事業發展中深層次的問題。一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公共衛生是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內容,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在公共衛生領域的職能,把衛生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進醫療衛生體制,逐步完善衛生監督體系,加強公共衛生事業。作為衛生行政部門其職能要逐步轉移到管理公共衛生上來,努力在嚴格行業監管、維護良好的醫療秩序、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上見成效。二是明確創建衛生強縣工作目標,推進我縣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按照我省衛生強省、強縣的目標和要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增加專業技術力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各項指標均要達到省廳有關要求。三是整合全縣醫療衛生資源,研究制訂科學規劃。結合我縣實際,整合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研究制訂合理規劃,積極探索有效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便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服務。

  (六)堅持因人施教,努力提高農村衛技人員綜合素質。認真落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加快衛生院技術人才培訓進程。一是提高鄉鎮衛生院長的管理水平。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對衛生院院長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調動衛生院職工的積極性,如何統籌安排各項工作等,都與院長能力的好壞直接相關。二是增強衛生院職工的整體素質。認真抓好駐村聯村責任醫生輪訓工作,積極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的復合型農村衛技人才,為全面落實農民健康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13

  為了解和掌握我縣農村醫療衛生狀況,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縣委批轉的《縣政協xxxxx4年工作要點》安排,縣政協教文衛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和衛生、藥監等部門領導,于xxxxx4年6月28日到30日對大橋、渣津、溪口、漫江、征村、西港6個鄉鎮的衛生院開展調研,通過聽匯報、查資料、填表格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了認真的了解,現將調研了解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改革開放二十余年來,我縣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㈠加強領導,建立了農村醫療衛生網絡

  一層次明晰,網絡較健全。基本形成了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級衛生所為基礎的農村醫療衛生網絡,農民的生命健康基本得到保障。目前,8個中心衛生院基本配備了醫療器械,能開展常見手術,有的還能開展高難度手術。在應對突發性事件方面,如大橋、爆炸事件中,中心衛生院發揮了積極作用。普通鄉鎮衛生院通過產科配套后,大多數能開展住院分娩,有的還能開展手術,提升了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按照一村一所的要求,我縣各村基本建立了衛生所,承擔起醫療、防疫、保健工作,有效地為群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二是是加強了領導,職責分明。縣委、縣政府極為關注農村衛生工作,縣政府在財政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撥專款50萬元支持縣二醫院住院大樓建設。全縣衛生工作實行局長負總責、副局長分線管理,鄉鎮衛生院推行競聘上崗的院長負責制,權責分明,管理嚴密,出現了何宗福、朱銘金等愛崗敬業,精于管理的衛生院負責人。各鄉鎮對農村衛生工作也抓得很緊。多數成立了鄉(鎮)長為組長,分管鄉(鎮)長、鄉(鎮)衛生院院長為副組長,鄉(鎮)衛生院、司法所、派出所、中、小學為成員單位的公共衛生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健全,聯絡制度完善。鄉(鎮)黨政領導為建設農村公共衛生身體力行,獻計出力,如大橋鎮政府在有限經費中擠錢幫助醫院購置醫療設備,溪口鎮書記曹學進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撰寫發展溪口農村醫療衛生的調研報告,副鎮長韓新苗在全鎮推行定時定點防疫辦法。一次次到陳坊、包家莊等偏遠村動員正是因為有了黨政的重視支持,我縣農村醫療衛生才有今天長足的發展。

  ㈡以人為本,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

  大多數鄉鎮衛生院均能堅持以人為本,對現有人員采取外出進xxxxx,自費學習,單位內部傳幫帶,上級支援,免費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教育,培養本院專業人才。據這次調查統計,鄉鎮衛生院中專以上學歷的衛技人員占98.5%,初級以上職稱的占100%。面對日益競爭的醫療市場,各鄉鎮衛生院統一思想認識,更新觀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努力提高醫療質量,狠抓醫德醫風建設,為患者提供保姆式服務,并取得明顯為成效。鄉村醫生的培訓得到重視,衛生局設立專門的衛生進xxxxx學校,對鄉醫進行系統化、正規化培訓。這次調查的321名鄉村醫生中,有執業(助理)醫師14人,通過培訓的193人,占總數的60%。

  ㈢統籌兼顧,防保工作初見成效

  一方面切實抓好衛生防疫工作。全縣衛生防疫工作突出了計劃免疫這個重點,并加強了各項衛生監督管理,大多數鄉鎮采取鎮、村一體化管理模式進行,確保四苗覆蓋率在90%以上,有效防止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在去年預防非典工作中,農村衛生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努力抓好各種傳染病預防,慢性病防治,加強食品衛生監督工作,健全鄉鎮、村疫情報告網絡,控制了地方性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自xxxxx9年以來,在鄉鎮全面開展住院分娩工作,xxxxx3年住院分娩率達到76.27%,產婦死亡率和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明顯降低。同時,通過開展降消項目、婦科病普查等多個項目,有效地降低了婦科病的發生率。第三,通過在農村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群眾的防疫保健意識大為提高,健康狀況大有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我縣農村醫療衛生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1、網點布局不夠合理,出現了衛技人員空殼鄉鎮

  這次調查了解到,我縣出現了衛技人員空殼鄉鎮,如漫江、余塅等,它們距中心衛生院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這些鄉鎮群眾就醫難的問題無法解決;撤鄉并鎮后,一批老衛生院沒有得到很好利用,如原司前鄉衛生院的房子賣了,人員走了;原沙灣鄉衛生院請1名退休人員守著,不能開展什么業務。當地群眾就醫極不方便,意見極大。

  2、醫技人員嚴重缺乏,無序流動頻繁

  全縣34所鄉鎮(渣津鎮,義寧鎮在外)衛生院定編702人,在編531人,其中在編在崗的427人中,有335人擠在中心衛生院工作。全縣25所鄉鎮衛生院僅有正式職工92人,平均每院3.7人。92人中非醫學專業學校學習的占45.6%,非衛技人員占19.6%。這么少的人員,這么低的素質根本滿足不了農村患者需求。

  造成醫衛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退休減員后沒有及時補充;二是不合理的人才流動、流失。目前,在醫衛系統已形成一條不合理的人才流動鏈,即普通鄉鎮衛生院到中心衛生院,再到縣級醫院,致使上一級醫院高度壟斷人才資源,而普通鄉鎮衛生院陷入無法正常工作的窘況。如征村衛生院去年住院分娩70余例,今年到目前僅8例,原因是婦產科醫師被縣中醫院挖走了。這次調查的6個鄉鎮醫院,定編204人,其中借出49人,占總數的24%,就說明了無序流動非常普遍。

  3、醫療條件差,設備普遍短缺

  調查組在調查中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對農村衛生院不滿意率為54%,認為衛生院的醫療質量一般的為52%,認為衛生院的技術隊伍比以前削弱的為44%,認為衛生院的醫療設備不全的為70%,而有50.3%的座談代表表示,要辦好當地衛生院,才能解決就醫難的問題。這說明農村醫療衛生現狀與農村群眾醫衛需求不相適應,老百姓不滿意。

  4、醫藥市場混亂,工作環境艱苦

  一是有些鄉鎮扣留縣級財政撥款,去年全縣累計有35萬元,如三都鎮政府拖欠衛生院財政差補17萬,其中02年欠5萬元,03年欠12萬。另挪用1.5萬元村級防疫統籌經費至今沒有給村防疫醫生。二是到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所收稅(費)的多,工商、地稅、物價、環保、審計、技監等部門都要收取金額不等的稅(費),如溪口一個村級衛生所一年須繳納360元地稅,420元工商稅,衛生系統內部醫療機構管理費360元,合計1140元,負擔過重;三是醫療市場比較混亂,無證行醫的多。這次調查的6個鄉鎮,有無證診所19個,其中西港鎮有7個,僅在集鎮經營的就有4個,嚴重擾亂了醫療秩序,危害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這次調查了解到,山口鎮接生婆袁秀琴在家接生時燒起三盆白炭火,致使5人一氧化碳中毒;西港鎮馬祖湖村村民梁小春一家在集鎮中小前接生,近兩年已使4名新生兒患破傷風死亡;四是藥品市場的不正當競爭,使以藥養醫的鄉鎮衛生院經費更加困難。游醫藥販的不法行為時有發生,如在南雜店中賣抗生素類藥,挎個布袋賣生物制劑的行為還隨處可見,更使鄉鎮衛生院無可奈何。五是群眾輕防重治的思想還普遍,投入到醫療方面的經費增加不多。

  5、村級防保經費無著落,防保工作得不到保證

  我縣自xxxxx9年起,取消了人均0.5元的防疫經費,村級防保人員誤工工資無著落,稅費又享受不到優惠,致使許多村防保人員不再愿意承擔防保任務。目前,全縣有6個鄉46個村無防疫員,6個鄉237個村無保健員,村級防疫處于半癱瘓狀態。有些鄉名義上有防保員,但工作沒有落實,如漫江鄉沙溪村,xxxxx3年四苗接種率只有65%,低于全縣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尚未開展接種。全鄉今年新出生34人,只接種7人,其主要原因是無人負責。

  三、建議

  1、提高認識,齊抓共管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全面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全面、科學的發展觀,在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把農村公共衛生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實加強領導,明確鄉鎮政府建設農村公共衛生的責任,促進農村公共衛生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宣傳力度,在廣大農村群眾中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會樹立大衛生觀念,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增加經費,確保公共衛生支出和財政同步增長

  xxxxx3年,我縣公共衛生經費支出按縣政府的安排沒有完全到位。經費短缺使醫衛人才培訓和醫療設備購置無法展開。建議我縣財政統籌安排,參照鄰縣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項儲備基金,年金額不少于50萬元。要確保公共衛生經費和財政同步增長,切實解決鄉鎮衛生院因應對公共突發性事件而支付的巨額費用。建議縣財政統籌衛生經費和醫衛系統離退休人員工資發放。

  3、整治市場,改善鄉鎮衛生工作環境

  建議縣政府組織工商、公安、監察、衛生、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在今年開展一次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打擊游醫藥販、取締無證診所,清理鄉鎮藥品銷售網點,規范村級衛生所和個體診所的行醫秩序。要建立分工明確、合作嚴密的長效管理機制,切實發揮衛生藥監部門的職能作用。要堅決制止向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所亂伸手的.行為,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規定,本著支持、扶助原則,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衛生機構,免征承擔防保任務的村級衛生所的各項稅費。要在廣大農村加大公共衛生知識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群眾樹立大衛生意識,改變重治輕防觀念,增加衛生投入。

  4、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嚴格人才管理

  要加大對鄉鎮衛生院醫衛人員和鄉村醫生的培訓,突發多層次、多科學的能力培訓,注重質量,不求數量。城鎮醫療機構對農村醫療機構要積極主動承擔傳、幫、帶的義務。衛生局要出臺相關機制,人才管理要堅持暢通進口,堵住出口原則,適時選聘大中專畢業生充實農村醫衛隊伍,并切實解決其待遇問題。衛生局黨組要嚴格控制衛生系統的人事權,堅決杜絕用人醫院說了算的弊病,改變醫衛人員無序流動狀況。要規范私立醫院招聘秩序,嚴格執行xxxxx縣人民政府批轉縣衛生局《關于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衛生事業的意見(試行)》有關規定。

  5、明確定位,加強農村防保網絡建設

  要明確中心衛生院和一般衛生院的定位,因地制宜,支持有條件發展的中心衛生院做大做強。縣二院承擔著西片區40萬群眾的醫療任務和渣津鎮的防保任務,地位特殊,要盡快爭取省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明確其縣級醫院身份,并要保證正在建設中的住院大樓經費。中心衛生院要承擔醫療防保雙重責任,要健全管理制度,引入競爭機制,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服務質量,改進醫技水平,完善醫療設備,積極主動迎接醫衛市場競爭。

  鄉鎮衛生院要不斷完善和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要不拘一格選撥鄉村醫生中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鄉鎮衛生院隊伍。要大膽吸收民間資金,改造醫院用房,完善醫療設備。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和保險機構要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鄉村醫生中的入股人員參予社會保險,支持衛生系統改革。

  6、積極宣傳,主動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黨中央、國務院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要求,從整體上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加大農村衛生投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優化衛生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衛生差距,它已在全國數個省市推行并取得了經驗和成績,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我縣此項工作已經開始運作,請縣委、縣政府繼續重視和加強領導,讓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在我縣開展起來。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14

  在校團委的有序組織下,來自不同年級、系辦,不同學生組織的共xx名同學組建成了醫療衛生專題調研隊。在指導老師劉部長的統籌安排下于xx年7月7日下午3點30分開始對瀘州市江陽區竹苑社區的常住居民進行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和統計,為他們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經過為期一周的調查、整理,我們一共建立了xx余份個人健康檔案,其中,老人xx人,高血壓xx人,老年人中患高血壓的有xx人,糖尿病xx人,兒童xx人。從數據看來,在此人群中,高血壓的患病率較高,約8。40%,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尤高,達88。11%;糖尿病患病率稍低,但也不容樂觀,約3。53%。 因我們在調查前未與小區物業提前溝通,也沒來得及出通知或公告,所以許多居民不知道有這樣一個活動。

  在我們調查的過程中,有很多居民不理解,甚至對我們的身份產生懷疑,不愿意配合調查。特別是涉及姓名、聯系方式、工作、既往病史時,大家都會比較避諱。有人說,單位每年都會組織體檢的,不用建立個人健康檔案;也有人說,自己年輕,沒必要;還有人覺得自己本來就有保險的,用不著,而且他們覺得在社區建立的個人健康檔案會威脅到個人的隱私安全。

  我想,這些居民應該還不太了解這項國家政策,并且,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職責和工作不熟悉,缺乏醫與患的基本信任,覺得小衛生站沒什么用,看不了病,一定得去大醫院才能心安,其實,這是不必要的。 當然,也有許多居民非常熱情,很積極地配合我們的調查。當我們無數次的敲門、解釋,得到對方的理解和支持時,那種感激和興奮是難以言表的。因為,他們的認可讓我們相信:我們的所做的事情是對的,醫生的奉獻是有意義的、是社會需要的,而作為醫學生的我們也會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敬畏和向往。

  不論大家的態度怎樣,我們每次敲門總會面帶微笑,重復同樣的內容:“你好!我們是竹苑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在為社區的常住居民建立個人健康檔案。請問方便打擾你幾分鐘,配合我們填一下調查表嗎?謝謝!”“姓名、年齡、職業、既往病史······”雖然枯燥,我們依然熱情飽滿。 我們去調查時,很多都只有老人在家,兒女都不在身邊,老人很孤獨,我們給他們做調查時也聊些其他的。比如,我們去的時候也會特別叮囑老人:飲食盡量清淡點,平時少食多餐,苦瓜是解暑好菜,夏季可以煮食綠豆粥,盡量不吃剩菜剩飯,注意個人衛生等等。他們非常高興,覺得好久都沒人這么關心過自己了!最后,老人甚至還會 對我們說“謝謝!”,我們心里不禁有些心酸和憐憫,老人們真的很缺乏關愛!

  另外,我自己在調查中也作了反思,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 準備工作:

  需要提前與各個小區物管聯系、溝通,將事情提前通知到位,并按人員合理分配工作任務

  二、 關于居民健康知識的普及:

  2、以病人為核心,病歷是醫療工作的全面記錄,客觀地反 映疾病病情、檢查、診斷、治療及其轉歸的全過程,是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數據、圖表、影像等資料的有機整合。電子病歷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將病人的病歷匯集到計算機中,通過計算機獲得病歷的有關資料并對其進行歸納、分析、整理形成規范化的信息。

  3、居民健康檔案是記錄有關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統化文件, 是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收集、記錄社區居民健康信息的 重要工具;是社區順利開展各項衛生保健工作,滿足社區居民的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生育指導等“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需求及提供經濟、有效、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的重要保證。

  4、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原則:

  1)逐步完善的原則;

  2)資料收集前瞻性原則;

  3)基本項目動態性原則;

  4)客觀性和準確性原則;

  5)保密性原則。

  5、居民健康檔案基本內容: 全科醫療健康檔案在內容上分為3個部分,即個人健康檔案、家庭健康檔案和社區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在全科醫療中應用十分頻繁,使用價值也最高。

  6、居民健康檔案的特點和意義:

  1)內容更全面充分,不僅能記錄病史、病程、診療情況, 還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為中心的信息集成;

  2)居民健康檔案使用更廣泛,電子健康檔案和計算機信 息系統的應用,將使醫生會診的時間大大縮短,質量大大提高,上下級醫院的信息交流更可以提高基層醫院醫療水平;

  3)居民健康檔案使用更方便,其特有的數據格式和集中 的存儲,有利于快捷輸入,迅速檢索查詢、調用處理各種診療信息,為臨床、教學、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資料,有利于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同時也是統計分析、衛生管理的全面可靠的資料,大大提高了檔案的利用效率;

  4)檔案存儲更簡易,能實現大量存儲和實時存取的`統一, 占用空間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5)居民健康檔案可以直接、快速、準確的為突發性、傳 染性、多發性病提供資料。

  三、 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的落實:

  1、日常工作時,態度熱情,服務周到,注意健康小知識 的宣傳普及;

  2、定期分批次組織社區常住居民進行常規體檢,并注意 通知到位;

  3、每次居民體檢結束以及看病后,做好相關記錄;

  4、社區可以就近與瀘州醫學院聯系,組織醫學生志愿者 定期在社區為居民量血壓,宣傳實用健康小知識、急救知識等,增強居民衛生意識。

  當然,在這次調查中,我們也收獲了許多

  一、 團結就是力量。

  以兩人為一組,小組之間精誠合作,互相交 流,相互幫助,團隊任務之間相互協調,共同前進,高效完成。隨著工作的進行,我們相互也越來越熟悉,大家也收獲了友誼。

  二、 團隊效率有賴于正確有效的指導。

  指導老師劉部長每天都會關 心我們的工作業績,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并及時給出一些建設性指導和建議,使全隊工作順利完成。

  三、 有效的溝通是任務完成的關鍵。

  不僅要使居民相信自己,還 要讓他們理解、主動配合,讓他們感覺被關心和重視。而我們自己的溝通能力也在此過程中得以提升。

  四、 這是對耐心和恒心的考驗。

  調查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是所有 居民,必然會有很多人不理解或懷疑,但是,我們還是必須以良好的心態開始和繼續我們的工作。調查工作需要家家戶戶親自上門問詢,并負責解釋以及協助填表,看似內容很少的一張表,也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才能完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的個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更需要提高居民的疾病預防和控制意識。我國居民的健康保障,仍有賴于國家衛生制度的完善,和醫療知識的普及。而社區衛生機構作為基層醫療組織,需要從小事抓起,做好社區居民的個人健康狀況的調查、記錄,為以后的臨床治療、教學、研究提供參考建設性指導和建議,使全隊工作順利完成。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15

  按照縣政協關于《全縣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調研方案》,為了準確掌握全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找準并解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我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滿足農民解決基本衛生保健和醫療需求。近日,縣政協副主席帶領縣政協文史委、衛生局有關人員組成調研組,對全縣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集中時間分別深入到、、片區和縣級醫療單位,通過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鄉鎮衛生院等形式,重點對全縣衛生事業發展基本情況、衛生工作推進情況、基層衛生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衛生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有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30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6個(縣人民醫院、縣中藏醫院、縣婦幼保健站、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衛生執法監督所,縣新農合辦),鄉鎮衛生院2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90個。

  (一)全縣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近年來,共計投資7700余萬元,對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用房進行改造或新建,總建筑面積達5.75萬平方米,其中,縣人民醫院進行異地重建,規劃投資6900萬元,新建業務用房2.16萬平方米。添置了一大批先進醫療設備,如縣人民醫院螺旋ct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微波治療儀等大型醫療設備和鄉鎮衛生院200ma以上的x光機、b超、心電圖機及生化檢驗設備,全縣規劃設置床位364張,實際開放床位265張。衛生基礎設施條件得到質的飛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率達到98%,基本實現了以縣醫院為核心、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的“三級”醫療防保網,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情況

  全縣核定衛生人員編制總量為552人,實有354人,空編198人;其中核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編制總量474人,實有312人,空編162人。近三年,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通過全州事業單位公開招錄113人,招聘鄉鎮衛生院執業(助理)醫師9名,招聘“9+3”醫學畢業生7名;招錄“陽光天使計劃”全日制醫學院校畢業生16名;專科直選17人,簽定“3+3”免費醫學生專科定單培養計劃協議24名;免費訂單培養醫學生協議11名;為毛日、阿科里鄉聘用1名藏醫。沙爾、、3所中心衛生院醫務人員已基本滿足,其余一般衛生院都在3人以上,告別了過去鄉衛生院“一人一院”或“兩人一院”的狀況。

  1.縣級醫療衛生單位人員編制核定及實有情況。 縣人民醫院核定人員編制164人,實有111人,空編53人,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定人員編制35人,實有28人,空編7人。縣中藏醫院核定編制81人,實有27人,空編54人。縣婦幼保健站核定編制25人,實有14人,空編11人,縣衛生執法監督所核定人員編制7人,實有6人,空編1人,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核定人員編制11人,實有9人,空編2人。縣級醫療衛生單位累計空編128人。

  2.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核定及人員實有情況。我縣按照《省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管理暫行辦法》和《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縣編制委員會于20xx年8月批準我縣21個鄉(社區)衛生院人員編制數達到168人(每個衛生院8人),目前、、中心衛生院人員基本滿足外,21所鄉(社區)衛生實有101人,空編70人。

  3.全縣村衛生室人員情況。109個行政村設置村衛生室90個,有村醫生90人,具有中專學歷5人。在崗執業的鄉村醫生90人(男:69人,女:21人),年齡在60歲以上的21人(男:18人,女:3人)占24%,50歲—59歲的28人(男:24人,女:4人)占31%,40歲—49歲的23人(男:15人,女:8人)占25%,40歲以下的18人(男:12人,女:6人)占20%。中專文化程度學歷5人,占6%,初中及以下學歷85人,占94%。

  4.全縣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業務培養和能力提升情況。近兩年來,通過采取分片區培訓鄉村醫生、村醫生中專學歷教育、執業醫生培訓項目、全科醫生培訓,對口支援、學科帶頭人培養等方式,培訓村醫生360人次,其中選送54名村醫生到衛校接受3年醫學中專免費學歷教育(每年定期學習2個月)。培訓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170人次,培訓縣級醫療衛生單位醫務人86人次。

  二、衛生工作推進情況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20xx年我縣農村居民參合人數達56612人,參合率達到99%。將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個人籌資70元。截止今年8月30日,共補償14326人次,其中住院報銷4789人次,門診補償9573人次,共計補償金額達1498萬元,參合農民住院醫療費用在統籌地內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5%、實際補償比達到61.5%、門診費用報銷比達60%。將兒童苯丙酮、尿道下裂納入大病保障范圍,致使我縣目前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大病保障范圍擴大到22種,最高補償提高到12萬元。開通縣內醫療機構、州醫院、州分區醫院等28個定點醫療機構結時即報工作,方便患者報賬工作。積極推進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住院分娩實行定額補助。

  (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序推進。繼續開展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1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醫療衛生單位不斷提升公共衛生服務的覆蓋率、管理率和收益率,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

  一是建立全民健康體檢機制。充分利用好20xx年全縣婦女病和慢病普查成果,做好成果轉化工作。推進全民體檢工作制度化,要求醫療機構每2年開展一次以慢病和婦女病為重點的全民健康體檢工作,要求鄉鎮衛生院每年對65歲以上老年人開展一次健康體檢,今年上半年重點對去年兩項普查工作進行補漏體檢,完善居民健康檔案。截至目前,規范化紙質檔案為68413人,規范建檔率為98.11%。管理高血壓患者3094人,管理糖尿病患者718人,管理重型精神病人120人。

  二是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20xx年初啟動縣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和等級評審工作,力爭今年10月“二級乙等”疾控驗收一次通過,衛生部門加強了傳染病監測和防控,20xx年報告乙、丙類傳染病10種,共計69例,無死亡病例,發病率為103.34/十萬。規劃免疫接種率達90%以上,全面完成脊灰及麻疹補充免疫工作,接種率達95%以上。管理結核病人41例,其中肺結核27例,實行了免費治療;艾滋病病毒檢測778人次,未檢出陽性病例。目前在管病人及感染者6人,免費抗病毒治療3人。

  三是開展健康教育促進活動。大力開展“健康”健康教育宣傳工作,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健康教育和宣傳活動,培養和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我縣農村改廁成果,積極開展衛生鄉鎮和衛生村創建活動。各醫療衛生單位主動開展公共場所禁煙工作。

  四是提高婦幼保健工作水平。今年全縣孕產婦總數為252人,孕產婦系統管理167人,孕產婦系統管理率66?,住院分娩233人,住院分娩率81%,新法接生率100%,產后訪視124人次,訪視率92%,6個月內母乳喂養率為89%。篩查出高危產婦6例,進行全程跟蹤管理,高危孕婦管理率100%。未發生孕產婦死亡。孕產婦保健覆蓋率84?;今年上半年7歲以下兒童管理4238人,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2940人,管理率為77%,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97‰。發放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212人10.6萬元,農村育齡婦女補服葉酸231人。

  五是增強衛生應急工作能力。加大衛生應急物資保障和隊伍培訓及規范化管理力度。強化人感染h7n9禽流感、加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做好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社會安全事件的緊急醫學救援準備工作。

  六是強化衛生綜合執法監督。全面推進衛生依法行政,建立自由裁量行使監督和問責機制。加強衛生綜合監督體系和能力建設。督促醫改制度實施,強化日常監督工作的落實。今年組織4次對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職業衛生、放射衛生、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及消毒產品專項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下達監督意見書,并要求及時整改。

  七是積極開展寺廟僧尼疾病普查。今年按照縣委關于寺廟“五通五有五覆蓋”的安排,我縣組織縣醫務人員對全縣開放寺廟僧尼進行結核病、包蟲病普查,普查人數達654人,查出疑似結核病8人,疑似包蟲病6人,目前正在進一步確診。

  (三)啟動民族地區包蟲病防治工作。20xx年以來對23個鄉鎮109個村進行包蟲病普查共計40003人次,累計發現包蟲病疑似病人111人(其中死亡5人),目前動態管理106人,累計手術治療8人。今年制訂了《縣20xx年包蟲防治工作的實施方案》,完成包蟲病患者隨訪40例,進行了免費b超復查、肝功檢查、對符合條件的開展藥物治療。實行犬犬驅蟲、月月投藥,每月定期對全縣6745只犬采用獸用吡喹酮進行藥物驅蟲。目前正對23個鄉鎮的犬糞進行收集,州對我縣包蟲病患者正在進行療效考核。

  (四)全面取消藥品加成。20xx年7月起在所有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使用基本藥物,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20xx年10月起又實行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每年取消藥品加成額70萬元,切實減輕了群眾醫療費用負擔。

  (五)實行自愿免費婚前體檢。我縣自20xx年3月起開展自愿免費婚前體檢,按每對婚前體檢對象補助240元標準確定統一的檢查項目,目前全縣婚前醫學檢查11對。

  (六)進一步充實醫療機構人員。今年上報并確定我縣衛生事業單位招聘61人,其中已招錄陽光天使5人,直招專科以上學歷12人,上半年事業單位招考衛生專業技術16人即將到崗。

  (七)常態化開展義診巡診活動。把義診巡診活動作為常態工作,與深化醫改重點任務和衛生發展十年行動有機結合,積極開展義診巡診活動工作,20xx年縣衛生局建立由17名醫務人員組成的義診巡診醫療隊,至少每兩月開展1次鄉、村義診巡診活動,每次巡回4-6個鄉鎮、10-18個村,年內覆蓋全縣23個鄉鎮和109個行政村。各鄉鎮衛生院每月開展下村巡回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不少于10天,每季度覆蓋轄區內行政村至少1次,每名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全年下村巡回醫療時間不低于60天,目前我縣義診巡診醫療隊已開展8次義診巡診活動,鄉鎮衛生院累計開展下村巡回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達350天次。

  (八)強化衛生體系,著力解決群眾“就醫難”

  1.加快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一是20xx年啟動縣中藏醫院“二級乙等”中醫院等級達標工作,今年6月順利通過省中醫管理局專家評審;二是推進縣人民醫院異地重建進度工作,縣人民醫院住院樓裝飾裝修已接近掃尾階段,門急診綜合樓已完成主體建設;三是加大6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和14所村衛生室建設進度,年內完成建設任務。

  2.加大人才培養,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強化人才培養,今年以來,選派23名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業務培訓,選派11名縣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到省州(市)級醫療機構業務培訓,組織各鄉鎮衛生院對所轄90名村醫生開展業務培訓。

  3.繼續開展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落實縣級醫療機構支援農村衛生工作,形成長效機制。縣人民醫院、縣中藏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疾控中分別對口支援、、卡撒、咯爾衛生院,為鄉村醫療機構送技術、送人才、送服務,有效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利用眉山第三批援藏醫療人員,以“組團興院”的形式集中幫扶縣人民醫院,在兩年內實施“112行動計劃”,即:建立縣人民醫院無痛胃腸鏡、無痛人流門診;提升縣人民醫院外科綜合實力;啟動全縣1小時醫療服務圈;啟動縣人民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工作。

  4.加強醫療服務能力。加強縣、鄉兩級緊急醫療救援建設,今年建成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以、、3所中心衛生院為樞紐的“120”急救體系,初步形成1小時醫療急救服務圈,提高院前急診急救服務能力。同時,為發揮村級醫療機構“網底”作用,我縣今年在卡撒鄉啟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項目試點工作,明年在全縣推開。

  5.認真落實基本藥物制度,滿足群眾用藥需求。針對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后群眾反映基層醫療機構“藥品少”的問題。衛生局一是要求配送企業加大基本藥物儲備,確保日常庫存在30萬元以上,解決藥品配送不足的問題;二是要求各鄉鎮衛生加大國家基本藥物正面宣傳,引導和改變群眾用藥習慣,使醫務人員和群眾懂得用同類基本藥物替代非基本藥物,解決醫務人員和群眾感覺的“無藥可用”問題。三是將村衛生室基本藥物補助全部以藥品形式發放到村。同時,為滿足群眾使用非基本藥物需求,衛生局協調藥品配送企業在23個鄉鎮衛生院設立非基本藥物代購藥柜,目前各鄉鎮衛生院藥品充足,能夠滿足群眾用藥需求。

  6.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管理。一是為降低醫療風險,維護醫療機構正常秩序,全縣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今年10月起購買醫療責任險。二是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鞏固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改革成果。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調整完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范診療行為。建立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秩序。三是嚴格醫療質量管理。積極推進縣人民醫院等級復審。提升臨床路徑管理水平,推進重大疾病規范化診療工作。強化醫院感染管理與醫療廢物管理,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院前醫療急救專項整治。全面推進“平安醫院”創建活動,開展維護醫療機構秩序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建立健全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縣人民醫院設立警務室。四是強化優質醫療服務。持續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優質護理”和“服務百姓健康”活動。繼續推行便民門診、錯峰門診、雙休日及節假日門診等便民措施。五是加強中醫藥工作。大力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各鄉鎮衛生院積極開展中醫藥服務。六是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服務態度,增進醫患溝通,轉變服務作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建立、完善醫患溝通制度和病人投訴處理制度,計劃開通“12120”舉報電話,方便群眾及時反映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受理、處理病人投訴。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加強職業道德和行業作風建設,發揚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優良傳統,促進“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收費”。

  三、存在的困難問題和建議

  (一)衛生隊伍建設方面。

  一是衛生人力資源總量不足,全縣核定衛生人員編制總量為552人,實有354人,空編198人,縣級醫療衛生單位空編128人,鄉鎮(社區)衛生院空編70人。

  二是嚴重缺乏急救車駕駛員。急救車駕駛員嚴重缺乏,災后重建裝備鄉鎮衛生院救護車9輛,無專業駕駛員,多數衛生院由院長兼職,縣人民醫院現有急救車7輛,4名駕駛員全為臨聘,這些都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如今年縣人民醫院臨聘駕駛員轉診病人在途中遭遇車禍,致車毀人亡,給縣人民醫院造成巨額賠償。按照州委關于在全州建立1小時醫療服務圈的工作要求,缺乏急救車駕駛員已成為難以推進該項工作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國家招聘執業醫師項目難以穩定。為解決少數民族地區鄉鎮衛生院缺乏執業醫師的問題,省衛生廳自20xx年起實施了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項目,規定對編外招募到鄉鎮衛生院志愿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并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10年以上,本人自愿留下來的執業(助理)醫師,可在原招募的鄉鎮衛生院和相應限額內通過直接考核招聘的方式招聘為在編在崗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還規定?接收單位為招聘執業醫師按規定申報和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單位繳費部分,由省項目辦公室按每人每年35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不足部分由項目縣財政負責解決。該項目實施以來,我縣累計招聘執業(助理)醫師9人,先后分配到我縣俄熱、二嘎里等鄉鎮衛生院,這些同志業務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在鄉鎮衛生院非常實用。但由于在編制、社保(五險一金)等配套政策未落實(編制問題在20xx年9月2日才由州人社局州衛生局發文明確),已有2人服務期滿解除協議。其社保單位繳納部分據測算還需每年5.4萬元。

  四是我縣工作環境相對內地差距較大,交通、通信建設滯后,工資、福利待遇不高,人才引不進、留不住。近三年,我縣調離衛生專業技術崗位或調出縣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達40人;公開招錄的醫學院校畢業生7人中,已廢除協議5人。同時,醫療行業特殊,職業風險大,部分人不愿從事醫療服務工作,已從事醫療服務的人員也有退出或改行,人才流失大。特殊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引進難,而本科以上學歷幾乎不愿意到我縣工作,人才引不進。

  五是村醫生年齡老化,村醫生合理退出機制難以建立,村醫生隊伍建設滯后,“三級”醫療衛生“網底”服務能力薄弱。

  建議:一是著力解決全縣衛生人員空編問題,一方面為確保全縣衛生隊伍穩定,減少人員流失,在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時優先招錄本縣籍醫學畢業生,繼續采取專科以上學歷直選,降低衛生事業單位公開招考學歷標準等招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盡快充實衛生隊伍。另一方面,根據全縣急診急救實際情況和全面啟動1小時醫療服務圈要求,建議為、2所中心衛生院各配備1名救護車駕駛員,為縣人民醫院配備救護車駕駛員3名。

  二是根據省衛生廳、財政廳《關于明確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項目人員服務期間有關政策的通知》和衛生廳、財政廳、人社廳、教育廳、省編委《關于加強衛生隊伍建設實施意見》文件要求,除省項目安排每人每年的3500元社保補助外,不足部份由縣財政予以配套解決,據測算約需每年5.4萬元,按協議服務期5年計算,共需配套27萬元。

  (二)常態化巡診義診難度大。近年來,我縣所開展的巡診義診和衛生下鄉等活動,所有費用由衛生局和醫療單位墊支,每開展一次巡診義診活動所需經費(宣傳材料、醫療耗材、藥品發放、車輛運行)在2萬元左右。無專項工作經費,醫療機構墊支困難,致使該項工作難以推進。

  建議:將該項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按開展12次巡診義診活動,每次按2萬元進行預算,共需財政預算解決24萬元工作經費。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01-01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02-22

農村醫療衛生調研報告04-07

農村醫療衛生現狀調研報告03-06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11篇02-22

統計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7-25

消防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6-13

醫院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20

醫療衛生工作述職報告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