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保險調研報告

時間:2024-05-17 10:25:43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保險調研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保險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保險調研報告

保險調研報告1

  岱岳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區,全區共有人口100萬,其中農業人口就超過大半數。區內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工業基礎薄弱,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農業,全區有農村勞動力50多萬人,屬勞動力富余區。由于全區有大量的剩余勞力,轉移勞動力成為農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條主道,大量的勞動力輸出,不僅增加了本區經濟收入總量,同時也讓多數外出務工者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觀念得到改變,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工在經濟建設中作用的發揮,農民工的社會地位、福利待遇等問題所產生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問題解決不好,它必將是一個社會問題,將會對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及社會隱患。因此,解決好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已成為當務之急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農民工參保率低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參保政策缺乏了解,不知道什么是社會保險,認為只要每月工資能拿到手就行了;二是多數農民工存在臨時思想,沒有長遠考慮和打算,只考慮眼前利益,認為務工不是長期職業,參保后每月自己還要交錢,減少了月收入;三是文化水平低,參保和維權意識差,對自己應享受的權益不去爭取,也不去加以了解;四是企業老板為了減少支出,只從效益考慮,也有意回避員工,這類問題不想給員工作參保宣傳發動,或者是老板只從采取選擇性的給少數人參保;五是農民工的流動性比較大,人員難以固定,員工也有好干就干,不好干或不想干就不干,說走就走。給企業老板和參保工作帶來較大難處。

  二、做好農民工社會保險工作的幾點建議

  鑒于全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且分布區域廣,就業的'行業多等特點和從根本上解決務工人員老有所依的實際問題,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一)明確一個專門的機構,按照行政區域對轄區內的外出務工人員及企業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普查,摸清底數、務工地點及所在行業等基本情況。

  (二)加大對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政策法規的大力宣傳。一是利用各種渠道和不同形勢進行廣泛的宣傳發動,提高農民工的參保意識;二是印刷一些與保險相關的宣傳資料發放到農村;三是利用新春佳節農民工回鄉訪親期間組織他們進一步學習領會了解社會保險知識、講講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好處等;四是加強工作力度,在各鄉鎮也要成立農民工工作辦公室,工作要明確有具體的人抓。要實行長期性的一個工作格局,隨時了解、把握基本情況,并幫助他們解決在參保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五加大監管力度,督促引導農民工積極參加各種社會保險。

保險調研報告2

  新的《醫療改革方案》已于4月6日正式出臺,醫改新方案也明確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商業健康保險作為國家醫療保障體系的組成部,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和“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險產品,簡化理賠手續,方便群眾,滿足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鼓勵企業和個人通過參加商業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解決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需求。繼續探索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經辦管理的方式”等指導性意見。

  《意見》明確了商業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險的重要補充,一方面商業醫療保險是社會醫療保險未保障部分的補充保險,即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的個人自費部分和超過封頂線以上的部分醫療費用給予補充。按照國務院對基本醫療費用交費費率水平的規定,社會統籌部分職工的醫療保險最高限額一般在4萬元上下,且根據醫療費用金額的不同,還需自付20%-3%不等的費用,這并沒有解決需要住院治療的大病患者及慢性非感染性重病(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問題。此外,對非基本醫療項目的檢查、治療、用藥都有限制,如某些先進的治療技術和藥品、某些特需治療的疾病則需職工自付費用。這就需要商業醫療保險來滿足城鎮職工高層次、特殊的醫療保障的需要。

  另一方面商業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險未保障人群的補充保險。由于當前的社會醫療保險覆蓋范圍有限,其保障的對象僅包括城鎮職工,而自由職業者、職工家屬及子女、鄉鎮企業職工、學生及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流動人口等其他類型的城鎮勞動群體均未被納入進來。這也需要通過商業保險來解決對這部分群體的醫療保險。因此,我國必須要加快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與社會醫療保險相互配合,盡快建立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滿足不同人群的醫療保障要求。

  針對此次新《醫改方案》中關于未來醫療保障制度的描述,在認真分析新《醫改意見》的同時,裸漏出三大不足:第一,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過分強調政府主導,市場作用被嚴重忽視;第二,政府對醫療保障和公共衛生的財政投入所需資金的相關信息嚴重缺失,無法對醫療保障體系構建中的成本和效率作出科學評估和預測;第三,方案大部分的內容還只是原則性的闡述,操作性的細節依然缺乏,特別是基本醫療保障和非基本醫療保障各自的責任范圍、保障程度、經營管理模式等沒有具體的界定,不利于未來醫療保險市場的多方參與和公平競爭。

  在國外,商業醫療保險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美國80%以上的人口享有商業醫療保險,德國有8500萬人享有此項保險,而在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則剛剛起步。相對于社會醫療保險而言,商業醫療保險在我國發展得很不充分。我國現階段的商業醫療保險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阻礙商業醫療保險的健康發展,主要表現為:一是商業健康保險公司險種開發乏力,醫療保險品種少,保障方式單一,不能滿足多層次社會需求,特別是在我國目前醫療市場因醫療服務質量差、醫療資源浪費以及醫德風險等人為因素影響下,造成醫療費用急劇上升,以致健康保險公司不敢大力開發商業醫療保險險種;二是健康保險公司有待加強在風險管理、條款設計、費率厘訂、業務監督等方面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人才;三是部分壽險公司由于技術滯后,在兼營健康保險時人為地限制了醫療保險的發展。目前很多壽險公司推出的醫療保險屬附加險,如要投保醫療險,必須先花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錢去買一個養老保險作為主險,這樣加大了投保人的經濟負擔。

  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各自都有優勢和劣勢,其特性決定了它們應在保險市場中化解不同的風險,服務不同的需求對象,提供不同的保障水平,進而改善全社會的風險分配狀態,最終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

  在新醫改方案中,一項重要的總體方針是強調政府主導、加大政府投入。由于醫療保障具有極強的公益性和外部性,政府的積極作為是應給予充分肯定的。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政府對醫療保障的財政投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種方式,全民醫保絕不是免費醫療,政府實行的這種“公共理財”的方式一是化解目前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二是真正想解決百姓的民生問題,想法和初衷是絕對正確的,但這么一個大國家,13億多人口,百姓能夠在短時間得到實惠嗎?誰也無法預料。各發達國家在醫療保障制度構建的歷程中取得了一些經驗,同時也有很多教訓值得我們借鑒。在推行完全依賴政府主導的、全覆蓋的醫療保障過程中,有兩大“癥結”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思考。

  其一,醫療保障的發展必須遵循福利剛性和財政支出的可持續性原則。所謂“福利剛性”是指國民對自己的福利待遇普遍具有只能允許其上升不能允許其下降的心理預期。福利的這種“剛性”特征,使得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醫療保障制度缺乏彈性,一般情況下規模只能擴大不能縮小,項目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水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時至今日,全民健康保險早已入不敷出,主管部門不得不兩次上調保險費率。我國內地目前政府的預算內財政收入僅占gdp的15%左右,而凡是實行全面醫保制度的發達國家,政府收入達gdp的比例一般在30-50%以上。由此可見,我國政府的財政要負擔覆蓋十幾億人的、并且是飛速增長的醫保費用,是具有相當挑戰性的。

  其二,醫療保障制度的構成,實質是對醫療服務融資模式的選擇,而醫療服務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由于其特有的不確定性、異質性、信息不對稱性和自然壟斷性,誘導需求和道德風險普遍存在,容易造成醫療衛生資源的濫用。各國實踐證明,采取公營的社會醫療保險或公費醫療,作為醫療服務融資的主要模式,由于其潛在的.“委托-代理”規則,經營效率一般不高,而且在政府資源分配過程中極易造成所謂的“尋租現象”,即醫療服務提供者采取不正當手段從政府獲取經營優勢,從而獲取超額利潤。在我國目前的行政體系框架下,政府如果掌握過多的醫療融資的分配權力,除上述兩大弊端外,還極易引發部門間利益、地區間利益、地方與中央間利益的博奕,造成市場發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公平性,最終損害廣大民眾的權益。

  針對“大而全”的社會醫保模式可能出現的上述問題,在構建我國新的醫療保障制度時,應強調政府主導和市場引導并重,采取分級、分段的管理模式努力構建商業健康保險與社會醫療保險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共同發展的醫保模式。在日前出臺的醫改新方案中也應明確這種思路。

  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實行,在逐步規范混亂的醫療市場的同時,商業健康保險應根據目前的醫療保險狀況,搞好市場調研,掌握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人群對醫療保險產品的市場需求情況,選擇容易控制經營風險的模式,加強醫療險種設計、開發和業務管理工作,將現有的綜合醫療保險逐步細化,不斷豐富醫療保險的險種,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保險需求。

  我國城鎮職工新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實行,同樣需要商業醫療保險來補充。目前,我國商業醫療保險潛在市場很大,應適時加強健康保險產品的開發和推廣,這將對我國醫療保險業的發展與完善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保險調研報告3

  近年來,XX市財產保險公司不斷增多,僅20xx年就有永安、大地、大眾、太平4家公司的分公司開業,截至20xx年上半年,已有財產保險公司11家。其中,保費規模小于8000萬元的中小規模保險公司有7家,分別為華泰、天安、永安、大眾、大地、太平、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市場主體的增多,進一步完善了保險市場主體結構,提高了市場效率,標志著XX市保險業已向多層次、專業化、市場化的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但從市場調研和檢查情況看,中小規模產險公司經營管理的理念尚不成熟,影響其發展的因素還比較多,迫切需要各方面積極采取措施,研究對策,促進其健康發展。

  一、中小規模財產保險公司的發展現狀

  (一)市場份額較小。

  20xx年上半年,XX市財產保險保費收入93685萬元,其中人保股份、太平洋產險、平安產險三家保費收入之和為73892萬元,占市場份額的79%;華泰、天安等7家中小規模財產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共16075萬元,僅占17%;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山東省分公司保費收入3718萬元,占4%。

  (二)業務結構失衡。

  中小規模財產保險公司均將見效快、技術含量低的機動車輛保險作為銷售主導險種,業務范圍局限于企財險、車險、貨運險“老三樣”,導致業務結構失衡。從20xx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車險保費收入占全市財產險市場保費總收入的58%,車險、企財險和家財險保費收入占產險總保費收入的72%以上;大地、永安、天安等7家中小財產險公司的車險保費收入占79%,車險、企財險和家財險保費收入在產險中的占比為90%,遠遠高出全市產險公司的平均水平。

  (三)盈利水平不高。

  目前中小規模財產險公司雖已成為XX市保險業發展的新興力量,但由于創業前期投入大、規模小、展業能力有限、抗風險能力差等原因,普遍出現盈利水平低甚至虧損的狀況。以收入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為例,上半年,人保、太保、平安3家公司的平均凈利率為2.02%,華泰、天安等7家中小規模保險公司的平均凈利率為-25.1%。因此,中小保險公司必須在增加營業收入的同時,改善經營管理,降低成本費用開支,增加凈利潤。

  (四)發展前景看好。

  中小規模保險公司有著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品牌效應不強、內控制度相對滯后等不足,同時又具備競爭手段靈活、機制靈活、員工成長性強、工作積極性高、沒有歷史包袱等優勢。他們能夠有效地避開大公司的激烈競爭,以小額分散業務為主,積極拓展大額業務;以營銷滲透為手段,積極發展郊縣業務;以多渠道、廣代理為途徑,積極爭取優質代理業務,確保有效切入市場,實現平穩起步。

  二、中小規模財險公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目標市場定位不明確,缺乏自身特色。

  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由于大數定律的要求,保險公司存在最低經濟規模要求,新進入者的初始規模如果太小,就不能進入。而要達到最低經濟規模,新生保險公司面臨著資金籌集、人才儲備以及因規模增大、產品增加而帶來的產品降價風險等方面的問題。雖然天安、華泰、大地、永安等各家中小規模保險公司的相繼成立,打破了XX市由人保股份、太平洋產險、平安產險3家大型保險公司長期壟斷產險市場的局面,但這些新生保險企業目前規模較小,創新性的優勢業務較少,在進入市場前,缺乏對市場的足夠了解,目標市場定位尚不明確,形成了 “小而全”的經營格局,缺少特色,使今后發展具有一定的難度。

  (二)專業化經營的基礎不牢。

  目前,XX市中小保險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是市場、產品和客戶細分不足,專業技術和基礎數據積累不夠,核心技能水平低,簡單模仿多,獨立創新少,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產生這些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小保險企業的專業化程度不高。

  1.人才、技術缺乏。一些工作人員未經專業培訓或者培訓不足就匆匆上崗,保險基礎知識缺乏、業務不精,從業人員總體存在技能單一、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目前在中小保險公司還存在從業人員特別是管理人員流動頻繁的現象,各新生中小保險公司還沒有形成人力資源的培養、儲備、使用機制,頻繁的人員流動給其業務發展帶來了較大影響。

  2.內控機制薄弱,基礎管理相對滯后。由于公司初建,人員少,部門機構不全,業務發展的壓力大,有些管理人員身兼數職,有的公司內部管理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健全,有的.公司即使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由于內控制度不嚴格或執行不力,也無法得到有效落實。從現實情況看,各公司已逐步認識到了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隨著內設機構的日益健全,內控管理有望得到加強。

  (三)險種結構過于單一。

  傳統的財產險產品市場基本上已經飽和,潛在的新興保險消費市場尚無能力問津。社會認知度不高,品牌優勢不明顯,承保能力受限,在大項目上參與競爭的機會少,使中小保險企業在起步階段只能選擇那些標的小、風險分散、技術含量低和易上規模的險種切入市場,,在個別險種上產生了“過度競爭”。過度競爭導致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生存問題成了中小保險公司面臨的頭號問題,經營行為日趨短期化,被動跟著市場走,以價格競爭為策略,減少了利潤空間,給原本規模較小、實力不足的中小保險公司帶來了較重的財務危機。

  (四)與中介公司的合作程度低。

  由于中小保險公司缺乏展業人員,一半以上業務是從中介機構獲得的,但中介市場的不規范給中小保險公司的業務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是合作層次淺,絕大部分的合作關系僅就代理險種、手續費支付標準等進行了簡單約定,然后視市場情況開展業務合作。個別代理公司利用保險公司間的競爭和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心理,憑借自身掌握的保費資源,索要高額手續費,并且不提供中介發票。二是合作內容少,按有關規定,保險中介的業務經營范圍可覆蓋保險產品營銷、服務、理賠的全過程,但目前的合作僅限于代理收取保費,甚至簡單介紹業務,并未實現保險服務和理賠查勘方面的全方位代理。因此應該推進保險產業價值鏈上不同環節的專業化,大力發展經紀公司、專屬代理公司、理賠公司、客戶服務公司、公估公司等保險中介主體,用市場交易取代內部分工,使市場主體更加關注專業化經營,更加注重技能培養,提高經營效率,增強行業競爭力。

  三、對中小規模財產險公司發展的建議

  (一)加快自身制度建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1.確立經營理念,明確經營目標。中小規模保險公司要牢固樹立起市場觀念,憑借自身的敬業精神、專業水準、服務質量和良好信譽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同時,積極研究市場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船小好掉頭”的特點,發現新的利潤增長點,贏得特定市場利潤,避免與大保險公司在已成熟的領域相互競爭。

  2.完善公司內部制度建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一要健全組織框架,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有效的內控機制,確保公司內部責權分明、運作有序、規范經營。二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隊伍,用職業水準、職業紀律、職業操守和職業形象贏得投保人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認知和認可。

  (二)找準市場切入點,打造核心競爭力。

  保險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能夠為某個或數個特定保險市場提供核心專長的生產服務體系。中小規模保險公司具備競爭手段靈活、機制靈活、員工成長性強、工作積極性高、沒有歷史包袱等優勢,應進一步加強對市場的調查研究,細分險種、細分地域、細分業務渠道、細分客戶群體。首先選擇幾個效益好、且有前景的行業作為自己的發展依托,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在發展初期,中小保險企業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從一兩個險種入手,實現突破,通過對核心業務的專業化經營,形成局部優勢,做出名氣,創出品牌,憑借其專業化優勢,搶占某些利潤較為豐厚的特定市場,迅速完成利潤、市場份額、經驗、技術、人才和無形資產的積累,實現高效快速的業務增長,然后再向其它險種或領域擴大戰果,最終建立全面優勢。

  針對市場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建設專業化的核心競爭力是中小規模保險公司最為急迫的任務。做好、做專和做強是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小保險公司在發展初期應堅持的發展戰略。

  (三)積極學習借鑒外資公司的先進經營管理理念。

  中國保險市場正處于全面對外開放環境下,新生中小財產保險公司應積極借鑒學習外資保險公司和較大規模保險公司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一是在處理“規范和發展”關系問題上,先規范,后發展;二是在短期經營策略和長期發展戰略上,堅持效益第一,強調利潤最大化為開拓市場的原則;三是采取“品牌經營、服務競爭”策略,使公司在品牌和服務的差異化競爭中長期受益;四是在組織結構、管理流程上,注重專業化分工,強調分權制衡、分級授權,從制度上保證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五是在核算上強調營運細分,以信息技術作為業務、財務、行政管理的平臺,注重會計與業務統計的一致性,注重會計與精算互補利用。

  (四)監管部門應為新公司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1.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向專業化發展。在市場現有競爭格局下,應培養各市場主體的專業化優勢,注重在專業領域培育技術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由監管部門推動、地方政府牽頭,建立推動保險業發展的協調機制。以產品創新為切入點,加強與財政、稅務、工商等部門的溝通,及時研究解決影響中小保險公司發展的問題,為保險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監管部門要做好產品創新的引導工作,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延長保險產品的保護期,鼓勵和支持中小保險公司通過應用信息技術,開發具有基于風險因素、業務特征、市場、營銷渠道數據的費率浮動的產品。定期開展市場調研,了解市場新增的保險需求,調查新險種的市場接受程度,并通過定期報告及研討會等形式將這些信息反饋給中小保險公司,為中小保險公司開發新險種、改進老險種提供參考意見和指導。

  2.積極進行監管思路和監管方式的創新。根據中小規模保險公司的發展特點,采取分類監管措施,規范市場行為,重點監管經營的合法合規性。保險公司及中介機構必須嚴格遵守財務制度,堅持業務往來的票據真實完備,各項費用據實列支,對危害被保險人利益、擾亂市場秩序、危害保險體系穩定的誤導、欺詐和惡性競爭行為進行嚴肅查處,以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確保中小規模保險公司打好經營基礎,實現整個保險業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保險調研報告4

  一、甘肅省基本情況

  (一)地區概況。甘肅位于西北地區的中心地帶,地處青藏、黃土和內蒙古三大高原交匯處,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呈狹長帶狀,境內多民族聚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中部地區聯系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乃至中亞、西亞的橋梁和紐帶,在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生態安全、促進民族團結繁榮發展和邊疆穩固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甘肅是一個發展潛力和困難都比較突出、優勢和劣勢也比較明顯的省份。它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復雜,資源豐富,不僅有適于農、林、牧、漁各業綜合發展的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更有儲量位居全國前列的多種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和生物資源,加之相對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和充足的人力資源,為甘肅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條件。同時,甘肅又是一個經濟小省、財政窮省。其經濟總量、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城鎮化率、全面小康進程均在全國處于末位,xx年度人均收入全國墊底;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特征鮮明;產業結構單一,轉型升級緩慢;基礎設施薄弱、瓶頸制約嚴重;生態環境脆弱,地質災害頻發,減災防災任務艱巨。受以上種種困難和問題的制約,甘肅貧困面廣,貧困人口比重大,貧困度深,扶貧開發難度大。截至xx年,全省共有58個貧困片區縣、17個“插花型”貧困縣、225個特困片帶、6220個貧困村和97萬貧困戶,共計貧困人口417萬。

  (二)甘肅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中央支持四省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特別是中央為甘肅量身定制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等政策的落地,為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極大的活力,推動甘肅的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近年來,甘肅“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深入實施,以及近期“1+17”精準扶貧方案的制定,使扶貧政策向特困片帶聚集、扶貧資金向貧困戶聚焦、幫扶力量向貧困對象聚合,全省貧困人口的減少速度和收入增長速度都進入了歷史最快時期。據統計,全省近3年年均減貧140萬人,貧困面從xx年底的33.2%下降到xx年底的19.8%。由于扶貧成績突出,甘肅省現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國際減貧培訓考察基地之一,成為全國扶貧工作的樣板省份。

  二、保險業服務甘肅精準扶貧工作情況

  甘肅保險業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號召,充分發揮保險業在風險保障、社會管理、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災救災、提高貧困人口風險抵御能力以及為貧困地區提供資金人才支持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一)推進農業保險和大病保險發展,完善貧困地區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業保險發展方面,相繼開辦了玉米、馬鈴薯、小麥、棉花、青稞、能繁母豬、奶牛、牦牛、藏系羊和森林等10個中央財政補貼險種,中藥材、蘋果、設施蔬菜等3個省級財政補貼險種。根據產業發展和農戶需求,因地制宜開展設施蔬菜、玉米制種、油菜、烤煙、肉牛、肉羊、葡萄、大櫻桃等特色保險試點,形成了多層次的農險格局。中央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區發展的牦牛、藏系羊保險承保覆蓋面、賠款補償額位居全國前列。xx-xx年,甘肅農業保險累計為廣大農戶提供農業風險保障700億元,支付賠款10.4億元,受益農戶150多萬戶次,極大地提高了貧困地區農業、農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在人身保險保障方面,通過主動作為、積極協調,甘肅省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已在全省14個市州全面推開。隨著工作的深入,根據精準扶貧工作安排,近期,甘肅省政府決定自xx年起,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金額由5000元降低為3000元。截至xx年6月,全省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籌資達到6.68億元,有2229萬城鄉居民擁有了大病保障,累計有11.3萬群眾享受到了大病保險補償,“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得到了有效緩解,全省城鄉居民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明顯降低。

  (二)引導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貧困人口的風險抵御能力。創新開展“兩保一孤”特困群體意外傷害及重大疾病保險試點工作,針對特困戶風險保障缺口,將農村低保戶、農村五保戶和農村孤兒群體納入保障范圍,采取團體保單方式進行承保。目前,試點工作在秦安縣全縣鋪開,覆蓋“兩保一孤”人群3.41萬人,提供風險保障10.88億元。推進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業務,陸續開辦31款專屬產品。截至xx年底,累計為303.04萬低收入農民提供了1591.23億元的風險保障,支付各類保險賠款9226.38萬元,有效緩解了農民因意外致貧返貧問題。積極參與貧困地區危房改造工程,推動9市28個縣區開展農房保險,承保農戶34.62萬戶,賠款273.56萬元,受益1308戶。開展涉農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為農戶提供增信服務,推動“政銀保”三方合作,支持482名養殖戶獲得融資9886萬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地區農民創業融資難的問題,拓寬了農民的融資和就業渠道,為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了途徑。

  (三)整合保險行業資源,為貧困地區提供資金人才支持。積極推動“險資入甘”,三年來,保險資金以債權投資計劃等形式參與甘肅省重大建設項目13個,累計投資168億元,為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工和持續進展提供了低成本、穩定、長期的保險資金支撐。開展干部掛職交流,為貧困地區提供金融人才支持,xx年,甘肅省政府經過會商,同中國保監會等中央金融機構建立金融干部掛職機制。截至目前,先后從保監會系統和保險公司兩個層面選派了20名年輕干部到甘肅經濟發展慢、基礎設施差、扶貧任務重的市縣開展掛職鍛煉,利用行業優勢、職業優勢和專業優勢為地方經濟建設找項目、籌資金、出政策,得到了當地政府的一致肯定。常態化開展雙聯扶貧工作,與聯系村貧困戶結對子,進行一對一扶持。甘肅保監局以及有關保險公司共幫扶雙聯村19個,幫扶特困戶651戶。 3年來,為聯系村修建了道路、水渠、水窖和農田圍欄等多項公共基礎設施,長期資助貧困學生30余人,累計捐贈圖書數千冊,捐款數百萬元,并為聯系村村民購買團體意外傷害保險,防范聯系村村民因災或意外事故返貧。

保險調研報告5

  我國農業保險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從1982年開始由民政部門、農業部門、保險公司等陸續開辦了一些農業保險業務。1982年到1992年農業保險業務呈上升趨勢,到1992年當年農業保險費收入達到8。62億元。但保費快速上升的同時是居高不下的賠付率,1991年農業保險的賠付率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減弱以后,過高的賠付率導致農業保險業務逐步萎縮,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不得不調整農險結構,對一些風險大、虧損多的農險業務進行戰略性收縮,而其他保險公司則是退出農業保險的經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香港上市后,由于經濟效益的原因,不再經營大部分的農險業務。

  自以來,專業農險公司開始浮出水面,9個省區市的農業保險試點也已經全面鋪開。,保監會頒布了發展農業保險的指導性意見,提出農業保險發展的五種模式:一是與地方政府簽訂協議,由商業保險公司代辦農業險;二是在經營農業險基礎較好的上海、黑龍江等地區,設立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三是設立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四是在地方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嘗試設立由地方財政兜底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五是繼續引進像法國安盟保險等具有農業保險經營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的外資或合資保險公司。

  目前我國的農業保險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現行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不適應農業保險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的積極性不高,農業保險的發展面臨資源短缺、技術薄弱、人才匱乏等問題。另外,傳統風險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農業保險的發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農業生產和經營風險的客觀存在,必然形成對農業保險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明顯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規模的土地經營客觀上弱化了農業保險的經濟保障功能,窄小的經營規模使農民產生較低的預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險成本;我國的農業保險主要以商業形式經營,國家支持和補貼較少,相對農民收入而言,保險費率較高,抑制了農民對保險的需求。

  (二)缺乏專業性保險從業人員

  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發展呈現多次起落,保險人才斷層,目前我國保險從業人員大多數人是從其他行業轉來的,沒受過專門保險教育。而農業保險經營的復雜性、艱苦性,更是導致人才奇缺。因此,從業人員現狀是經驗型多,知識型少;保守型多,開拓型少;單一型多,復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數據表明,我國保險市場人才供需比例約為1:4。人才的極度匱乏,個人簡歷特別是核保、核賠、精算等技術型人才和管理、營銷、培訓等復合型人才的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農業保險險種減少,發展滯后

  我國保險業在經歷了最初十幾年的快速增長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險產品的結構不合理,險種可選性少,不能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產品缺乏創新,一方面產品雷同多,細分度不夠,達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組合效應。另一方面產品開發能力弱,更新換代慢。由于長年虧損、業務萎縮。

  (四)保險中介機構缺位

  規范化的.保險中介機構活躍在保險市場上,是現代保險市場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保險的供求雙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橋梁作用。特別在農村保險市場中,保險中介人可以將保險公司的經營觸角延伸到農村的各個角落,節約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也能起到服務于廣大農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國保險公司幾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業隊伍承保農業保險,沒有充分利用農村保險代理和保險經紀公司這一中介形式。

  (五)農民投保意識不高

  農民對農業保險既力不從心,又心有疑慮。首先,由于農業保險風險大、農業保險項目經營經常入不敷出,保險公司對其要求較高保險費率,而高保費又令更多的農民買不起保險。其次,許多農民對保險認識不足,風險管理意識差。由于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對保險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險的作用,許多農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農意識的影響,很難相信保險對生產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賴保險,許多農民買了保險后,高枕無憂,不積極參與防災防損,導致損失擴大;三是道德風險嚴重,由于農業生產分散,保險公司監督力度不夠,范文參考網少數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利用保險進行欺詐活動,把保險當作“搖錢樹”,失去了保險的意義,觸犯了國家法律。

  (六)我國農業保險的再保險機制和再保險市場尚不完善

  我國農業保險由于缺乏適當的再保險安排,使得風險過于集中在保險經營主體自身、難于分散,影響經營主體的經營效果。而國外農業保險經營普遍有再保險機制的支持,特別是避免特大自然災害對農業和農民的影響。例如,美國聯邦政府農作物保險公司負責在中央建立再保險基金,向開展農作物保險的保險人提供超額損失再保險,再保險責任按賠付率分段確定,目的是既向各私營農作物保險公司提供超額損失再保險(不超過115%),又限制農作物保險公司的盈利水平(不高于15%)。而我國,由于再保險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市場主體數量少且不健全,導致我國的再保險市場一方面供給主體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心得體會另一方面技術與服務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

  當前,我國農業保險面臨著“供給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雙重問題,保險經營和發展的兩難困境。結合我國農業保險的特點和國外農業保險發展經驗,為了推動我國農業保險市場的發展,我國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對策:

  (一)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市場。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一是完善農業保險供給體系,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要改變經營方式,轉變經營作風,以增加農業保險的供給;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農業保險經營機構的職能,克服農業保險中的逆向選擇。二是提高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開展農業保險的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的風險管理意識,培育農業保險意識,鼓勵農業的規模經營,增加農民收入,以增強農民對農業保險的動機和能力。三是培育農業保險人才。培育具有專業知識和開拓創新精神的農業保險人才,提高農業保險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的多層次需要。

  (二)加強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加強農業保險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環境,政府應制訂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保證農業保險的順利開展;二是實行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和再保險政策,支持保險業的發展;三是建立農業保險再保險機制,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很多優惠政策支持農業再保險市場,擴大風險分散面,達到風險分散的目的。

  (三)利用資本市場分散巨額風險。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財政撥款或補貼方式建立巨災專項風險基金;二是發展保險衍生產品。

  (四)加強保險專業人才的培養。農業風險的特殊性、復雜性決定了農業保險經營技術的特殊要求。技術是保險經營的重要要素,而發展保險技術的關鍵又是人才。但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農業保險更是呈萎縮趨勢,導致農業保險人才奇缺。因此,為了農業保險事業的順利發展,一定要重視和開展對農業保險技術人才的培養,通過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種方式培養基層農業保險業務骨干,同時,要在大專院校培養具有農業保險系統理論的高級專業人才,確保農業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

保險調研報告6

  養殖業保險試點工作是遼寧省一個新生事物。20xx年,按照省市縣各級畜牧業保險工作的統一部署,中華財險與人保財險共同承擔20xx年黑山縣養殖業保險試點工作。3月15日,黑山縣政府召開養殖業保險啟動大會,全面啟動20xx年黑山縣養殖業保險工作。通過三個月的宣傳和實際試點操作,養殖業保險呈現出平穩推進,農戶的保險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不斷提升,為涉農保險全面鋪開積累了經驗。

  一、試點情況

  (一)業務范圍。中華財險負責黑山縣養殖業保險市場份額30%的業務規模,包括新興等5個防疫所管轄的9個鄉鎮,共122個村。

  (二)試點項目。目前開展的養殖業保險項目有育肥豬、能繁母豬和奶牛保險三個險種。其中,育肥豬保險期限為150天,每頭豬保費30元,農戶自負6元,死亡賠償標準為 20-40公斤賠償200元、40-60公斤賠償300元、60-80公斤賠償400元、達到80公斤賠償500元;能繁母豬保險期限一年,保費60元,農戶自負12元,死亡賠償1000元;奶牛保險期限一年,保費420元,農戶自負84元,死亡賠償7000元。

  (三)承保情況。截至6月16日,承保總數為203002頭。其中,能繁母豬18116頭;育肥豬184534頭;奶牛352頭。承保總筆數569筆,總保費6770820元;個人部分保費(20%)1354164元,參保農戶6533戶。

  (四)理賠情況。截至 6 月23 日,中華財險共受理出險報案1777 起,已決件數764件,已決賠款573044 元;未決950件,未決465835元。

  二、主要做法

  政策性養殖業保險是黨和政府支農惠民的重要舉措,中華財險錦州中支作為承辦機構,高度重視,采取一把手掛帥,全力推進試點業務的穩健發展,全力把養殖業保險辦成政府的放心工程,農民的暖心工程。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強隊伍建設,配備精干隊伍。

  目前,參與日常養殖業保險承保和理賠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人員:村級防疫員、鄉鎮防疫所協檢防疫人員和保險公司查勘人員。為保證養殖業保險穩步推開,中華財險錦州中支加強養殖業保險的隊伍建設,配備精干隊伍,一是將中支農險部4人全部投入養殖業保險的工作中,另外又從公司客服抽掉1人加強養殖業保險的理賠工作,黑山縣服務部4人全部投入養殖業保險的承保理賠的工作中來;二是從黑山招聘5名專職查勘員,常駐5個鄉鎮防疫所,主要任務是隨時與防疫員、協檢員一道完成養殖業保險的'查勘定損任務;三是強化人員專業素質培訓,公司先后組織三次專題培訓,提高協檢員的承保、理賠和合規操作能力。

  (二)加強硬件建設,配備理賠設備。

  按照養殖業保險理賠要求,中華財險為5個動監所配備了5臺符合防疫要求的理賠查勘車,實行24小時無假日上門查勘理賠服務。同時配備6臺手機移動查勘設備,現場查勘完畢后及時將照片上傳公司的理賠系統,保證了查勘定損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三)加強流程管理,規范承保操作。

  公司以村、社、場為單位組織投保,填寫承保清冊簽字,防疫員協助收取保費,與投保人一并將保費送交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為其開具收款收據。

  (四)加強理三方聯動,快速查勘定損。

  在農戶報案后第一時間,中華財險查勘員與防疫員、協檢員三方一并到出險位置,現場對保險標的查勘取證。每天將出險標的“豬鋼子”帶回動監局核對出險數量,由防疫科長簽字生效,做到當日事當日畢。

  (五)加強防疫管控,確保無害化處理。

  查勘取證后,立即使用專用查勘車,將保險標的送到無害化處理點,進行無害化處理,采取保險公司查勘員1人、防疫員1人、動監局1人三方現場監督的方式,保證無害化處理過程落實。

  (六)加強理賠服務,簡化賠款手續。

  中華財險嚴格實行定損理賠公開到戶和限期理賠制度。對于理賠款,通過省公司,將理賠款直接打入出險農戶的直補卡,簡化了農戶領取理賠款的手續,實現快捷理賠服務。

  三、問題與建議

  (一)保險覆蓋范圍不能完全滿足農戶需要。

  現行條款規定,投保育肥豬體重必須在20公斤以上。而實際情況是20公斤以下的育肥豬死亡率相對于20公斤以上的育肥豬較高,根據公司黑山養殖業保險三個月的試點數據,15-20公斤育肥豬死亡為512頭,占死亡1551頭15公斤以上育肥豬的33%。參保養殖戶強烈要求保險保障范圍要覆蓋15-20公斤這部分育肥豬,增加保險覆蓋面。

  建議:一是將保險標的擴展到15公斤育肥豬;二是將賠償金額重新設檔,15-20公斤賠償200元,20-40公斤由現在賠償200元調整到300元,40-60公斤由現在賠償300元調整到400元,60-80公斤由現行賠償400元調整為60公斤以上賠償500元;三是擴大承保面所產生的風險,根據試點經營結果,適當調整收費標準。

  (二)承保規模依賴于地方財政補貼能力。

  現行政策規定,中央補貼40%,省級補貼25%,市縣補貼15%。對于黑山縣這樣的農業大縣,財政負擔較重,縣級財政能力有限,對養殖業保險的補貼難以承擔太大的負擔。

  建議:加大省級財政的補貼力度,減輕縣級財政壓力。

  (三)保險公司費用嚴重不足。

  中華財險承擔著黑山縣5個鄉鎮防疫所管轄的9個鄉鎮,配備了5臺專用查勘車,招聘了5名保險查勘員,并且公司農險部和黑山機構有4人專職服務于養殖業保險,目前費用壓力比較大,遠遠不能支撐開辦養殖業保險所投入的人力成本和固定費用。

  建議:增加對保險公司經辦養殖業保險的費用政策支持。

保險調研報告7

  一、基本情況

  自20xx年7月,我旗納入城鎮居民和新型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地區以來,旗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加強領導,強化宣傳,落實責任,統籌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制度建設方面。出臺了《XX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對我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任務目標、主要內容、管理與服務、相關制度銜接、組織實施等進行了詳細說明。按照實施辦法規定,凡具有我旗戶籍、年滿16周歲、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均可參保。參保人員可在每年100元至1000元等10個檔次中選擇繳費額度。年滿60周歲人員不用繳費,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目前我旗符合條件的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已全部領取基礎養老金。考慮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偏低,20xx年旗政府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月增30元,達到人均每月90元,20xx年旗政府再次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人均月增30元,達到人均每月120元。另外,70周歲、8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月分別增加10元、20元的高齡生活補助。此外,為規范基金使用管理,更好地維護基金安全,我旗經辦機構建立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嚴格執行,并按照規定建立了信息披露制度。

  (二)參保繳費方面。20xx年我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完成全覆蓋(20873人),參保繳費10975人,其中:實際繳費7459人、低保重殘3516人。享受待遇2386人,其中:60-69周歲1320人、70-79周歲803人、80周歲以上263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征繳184.5萬元,各級財政補助共計撥付110.6萬元,其中:中央4.8萬元、自治區56.6萬元、盟市級41.6萬元、旗級7.6萬元。基金支出353.5萬元,累計結余419.3萬元。

  二、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旗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小組,各蘇木鎮也都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在全旗形成了旗政府主導、人社部門主抓、相關部門配合、各蘇木鎮主辦、嘎查(社區)廣泛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

  (二)暢通宣傳渠道。根據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轉發關于開展城鎮和農村牧區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集中宣傳工作的通知》(錫人社辦字〔20xx〕70號)精神,我旗通過多種形式,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進行廣泛宣傳,讓群眾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理解政策。一是發揮蘇木鎮、社區、嘎查干部貼近群眾的優勢,選派業務精、懂蒙語的.工作人員深入基層,幫群眾算好對比帳,消除參保顧慮,調動群眾參保的積極性;二是利用電視、廣播等多種新聞媒介,全方位、多層次、廣角度、大規模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宣傳活動;三是通過懸掛宣傳條幅、張貼宣傳標語、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深入開展政策解讀和法規宣傳,使群眾明白參保政策和參保流程。

  (三)精心組織培訓。通過以會代訓的形式向各蘇木(鎮)長、嘎查長、勞動保障員、代辦員詳細講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以及業務經辦流程,切實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出成效。

  三、存在的問題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水平較低。按照國家規定,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人均每月60元,水平較低。為切實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我旗將基礎養老金水平陸續提高至人均每月120元。但相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仍然較低。

  (二)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的認識不足、宣傳不夠,仍然是當前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部分城鄉居民對政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擔心政策變化和參保資金的安全性。年輕人覺得養老問題遙遠,積極性不高,影響城鄉居民的參保積極性。

  (三)基層領導重視度不夠。個別蘇木鎮、嘎查干部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宣傳工作力度不夠,一是征繳率較低,最低僅為24%,目前我旗只有巴彥圖嘎蘇木征繳率達到100%;二是繳費標準不高,一些嘎查參保人全選一個繳費檔次,而且是最低的繳費檔次。以20xx年為例,全旗繳費100元的有5837人,占到繳費總人數的76%。

  (四)旗財政共計欠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補助181.58萬元。20xx年欠撥75.54萬元,其中:自治區51.1萬元、盟級16.4萬元、旗級8.04萬元;20xx年欠撥106.04萬元,其中:中央99萬元、旗級7.04萬元。此外,低保重殘人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由旗財政代繳,按每人每年100元計算,20xx年旗財政應繳納35.16萬元、20xx年旗財政應繳納35.1萬元,共計70.26萬元未到位。

  (五)代辦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代辦員待遇偏低,且大多業務水平不高,再加上我旗牧區地域分布廣、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氣候條件惡劣,代辦員上門服務困難,加大了工作難度。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扎實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3年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征繳率達100%。按照“十個全覆蓋”中“牧區常住人口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工程”要求,20xx年我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征繳率達90%、20xx年征繳率達95%、20xx年我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征繳率達到100%。

  (二)繼續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力爭到20xx年達到人均每月200元。在連續兩年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的基礎上,繼續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投入力度,力爭20xx年人均每月提高20元,達到人均每月140元;20xx年再提高30元,達到170元;20xx年再提高30元,達到200元。

  (三)進一步加強宣傳發動。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和各項配套措施,加強教育和引導,增強蘇木鎮、嘎查干部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創新工作方式,組織和引導城鄉居民自愿參保。同時,加大宣傳工作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廣為宣傳,努力擴大參保面,提高參保率。

  (四)加強基層協理員隊伍建設。在業務學習上,旗、蘇木鎮每年要舉辦培訓班,同時開展先進集體(蘇木鎮、嘎查、社區)和優秀代辦員表彰活動。

保險調研報告8

  20xx年以來,市局對社保費征收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市直單位和區直單位按照其稅收管理權限分別交由市直一、二、三、四、五分局負責征收。此舉推行以來,社保費征收力度明顯加大,社保收入高幅增長,社保費的征收工作呈現出了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通一年多的實踐,僅從我們一分局的情況看,這種屬地管理模式從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我分局社保費征繳工作。但作為基層地稅部門,我們在社保費的征收管理實踐中,仍然感到有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以進一步提高社保費的征管效率和征管水平。一、目前基層地稅部門社保費征收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基層地稅部門在征收實踐過程中,深感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必須盡快解決:

  一是信息傳遞不夠流暢。這是在當前社保費征收管理體制不做大的變革的前提下,對基層地稅部門征收效率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主要體現在:從部門之間看,勞動部門與地稅部門之間沒有聯網,地稅部門不能在第一時間取得當期繳費人應繳社保費的具體費額,在工作部署與安排方面不能取得完全主動;從部門內部看,市局與分局兩級之間,仍需通過手工傳遞當期繳費人的核定費額,基層分局取得核定額時往往已經是每月上旬的中后期;再者,從整個地稅信息化建設情況來看,內網在我市已全部開通,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現代化辦公,但有些功能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比方說社保費的微機編碼與正常稅收的微機編碼不相一致,社保費開票與稅收開票不能采用同一程序;從全××市情況看,××市局、××市局、分局三級之間社保費征收網絡尚未完全形成,資料管理、保費征繳等沒有形成一定的模式,當期社保費的申報、征收、入庫情況市局并不能及時了解掌握,基層分局對社保費的征繳同稅收一樣同征同繳流于形式,對于基層分局按期開展社保費各項管理工作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是責任界限不夠明確。這是影響社保費征繳工作的根本因素。我省現行的社保費管理體制是勞動部門核定、地稅部門征收。筆者認為,這一體制對社保費征管工作的順利開展十分不利,甚至于已經干擾和影響了社保費的正常征收管理工作,成為一個亟待解脫的羈絆和亟待沖破的桎梏。在我們基層分局的實踐過程中,經常遇到繳費人對于勞動部門的核定的險種及數額持有異議的情況。勞動部門由于人力、精力的限制,在核定當期應繳費額時存在與繳費單位溝通不足的問題,造成在實際核定時往往憑借手頭歷史資料及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核定繳費人當期應繳數;同時,核定的應繳費額也只是勞動部門單方面認定的數字,繳費單位事前既不知曉,事后也未完全認可,但地稅部門特別是基層地稅部門必須不折不扣地按照勞動部門的核定數上門催繳、征收,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從我們分局的情況看,不論是當期的核定數還是勞動部門認定的以往欠繳數,相當數量的繳費人不同程度地存有異議;再者與勞動經辦部門、銀行等相關部門沒有形成聯合辦公的雛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繳費人的抵觸情緒。

  三是資金調度不夠寬裕。從我分局社保費收入占全××市的近1/2,部分事業單位及企業繳費資金不寬裕,繳費人特別是困難企業在組織資金方面普遍存在困難,另一方面征繳費用為零,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保費征繳工作。據統計,目前該所85以上的欠費來自衛生系統、教育系統及湖北省風機廠等經營困難單位。這一部分困難企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生產經營形勢持續低迷,職工工資長期不能及時足額發放,再生產資金嚴重不足,可用資金十分匱乏,企業資金調度的確存在很大困難,這是影響社保費按期申報和征收入庫以及形成欠費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原因。

  四是繳費態度不夠主動。對于大多數繳費單位來說,繳納社保費的態度并不十分積極主動。在繳費時間方面,相當數量的繳費人并不能夠像對待正常稅收一樣在每月10號前到地稅征收大廳履行繳費義務,往往經地稅工作人員多次電話或上門催繳后才在中下旬繳費。在險種方面,也是區別對待,與職工當前利益密切相關的險種繳納的積極一些,如醫療保險;與職工當前利益或大多數職工的共同利益關系不大的險種則能拖就拖、能磨就磨,如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及女工生育保險等。我分局90的欠費就反映在這四個險種上面。相比之下,失業保險更為突出,該轄區的絕大多數事業單位對于繳納失業保險的抵觸情緒極大,認為事業單位不會存在失業問題,因而態度十分消極。凡引種種,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時予以解決,可以肯定,社保費的征收管理工作不夠理順的局面將難以根本改觀。

  二、解決社保費征收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社保費征管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是勿庸置疑的,而且必須盡快解決。筆者認為,從有利于社保費征收管理的大局出發,應加強對社保費征管工作的政策理論及操作實務多方面研究,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筆者建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進一步加強社保費的征收管理工作,提高社保費的征管效率與征管質量。

  (一)盡快改變社保費征收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是做好社保費征管工作的`根本之策。日前,有關媒體報道,廣東省通過地方法規,對社保費推行“全責管理”,其主要內容是變“勞動、地稅兩家共同對社保費負責”為“社保費的核定、管理、征收、稽查等方面工作均由地稅部門負責”,變兩方責任不明、相互掣肘為一方負完全責任,這一作法很值得我省借鑒。試想,20__年我省做出由地稅部門負責征收社保費的決策,其主要出發點就是依靠地稅部門的征管力量和征管手段,提高社保費的征管水平,但為何不把社保費征管工作全部職責都交給地稅部門,由地稅部門獨家承擔社保費征管的責任和義務,真正做到責任分明,工作便利。因此,呼吁各級人大、政府把這一問題列入議事日程,在加強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盡快通過地方法規,把社保費的全部工作職責移交給地稅部門,以減少工作環節、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繳費人。

  (二)提高社保費征管工作的信息共享程度、加快社保費信息傳遞速度是做好社保費征管工作的當務之急。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是提高社保費征收管理水平與效率的有效途徑。根據上級提出的社保費征管與稅收征管“四同”的要求,在社保費征管工作過程中,應充分發揮現有的市區城域網絡和大型數據庫征管軟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保費征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要盡快實現社保費相關信息的大集中,以分局為單位,將社保費的數據信息并入大型數據庫集中管理。筆者認為,實現與稅收征管的“同征同管”目標,僅僅以分局為單位分布式集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象稅收一樣,實現整個市區的大集中,這一目標既是大趨勢,更是做好社保費征管工作的必然要求。為達此目的,必須從社保費的信息采集入手,逐戶做好社保費的信息采集與錄入,并做好前期各項初始化工作,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整個市區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要盡快統一設計社保費與稅收的微機編碼。從我們一分局的情況看,對于社保費與稅收的征繳采用兩套程序,而此次稅費源普查要求繳納稅收與繳納社保費的單位在微機編碼上要一致,因此,建議在現用兩個程序的基礎上普遍采集數據,為實現社保數據信息與稅收信息的大集中統籌考慮,把微機編碼統一起來,方便繳費及分局、市局查詢使用相關信息,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

  (三)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繳費人的繳費意識,是做好社保費征管工作的必要保障。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再優良的征管機制、再先進的征管手段,也必須與繳費人形成共識、取得繳費人的支持與配合方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益。在這方面,一是要求我們各級地稅部門必須從事關社會穩定與發展大局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社保費的征收管理工作,真正從根本上重視,真正落實上級提出的“同征同管”要求,把社保費的征管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細致、更扎實。要加強與繳費人的聯系與溝通,加強對社保費的宣傳與鼓動,幫助繳費人提高對履行繳納社保費義務的認識,促進其克服困難,及時足額地繳納社保費。二是要加大強制執行的力度。要充分運用我們的政策與手段,對于那些繳費意識淡漠、長期惡意欠費的單位進行嚴厲處罰,懲一儆百,促其提高繳費意識,改變不良行為。三是要運用輿論監督的方法,對不能正常履行繳費義務或拖欠費額巨大的單位進行媒體曝光,讓這些單位的負責人切身感受到輿論的壓力,感受到未能履行繳費義務后對其單位形象、領導威信帶來的損害,促進其發揮主觀能動性。

保險調研報告9

  全球保險巨頭德國安聯集團研究部門最新發布的《全球保險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xx年,全球保費總收入創歷史新高,達到3.65萬億歐元,剔除受匯率影響,同比增幅約4.4%。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增加的總計1500億歐元左右的保費中,約有700億歐元來自同一個市場——中國。這意味著,中國撐起了全球保費增幅的近半壁江山。安聯的報告顯示,若不是中國,全球保險行業去年的保費增幅僅能達到2.7%。

  尤其是在壽險領域,20xx年,“中國效應”尤為突出。如果沒有中國的保費總收入,那么,20xx年全球壽險業保費總收入的增幅將從4.7%跌至2.3%。從具體數據來看,中國壽險市場在20xx年實現了超過30%的增速,達到自20xx年以來的最高漲幅。

  安聯的報告顯示,雖然中國的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約170歐元,距離發達國家的保險密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但中國的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奧地利,并且幾乎快趕上以高度認可壽險產品著稱的德國,20xx年德國的保險深度為2.7%,遠低于西歐國家平均值4.7%。

  中德安聯人壽保險公司首席執行官陳良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保險市場一路高歌猛進、蓬勃發展,這讓我們看到了機遇,也迎來了新一輪挑戰。作為安聯集團在中國唯一的合資壽險公司,20xx年恰好是中德安聯深耕中國市場的第18年。中國的保險消費市場是具備了無限潛力,中德安聯將繼續聚焦業務轉型與管理變革,不斷優化業務結構,提升客戶服務品質,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安聯的報告同時分析認為:“中國在全球保險業占據半壁江山的.情形,一方面也是因為全球其他地區壽險市場的萎靡不振。根據估算,20xx年西歐國家保險費整體收入下降1.2%,這也是自20xx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除了西歐,東歐部分國家和澳大利亞的壽險市場亦在繼續萎縮。”

  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發展,正逐漸蠶食西歐在全球保險市場所占的比重。從全球保險市場整體情況來看,西歐的保險市場仍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西歐在全球保險市場的占有率持續萎縮,下滑至27%左右,而在10年前,西歐的市場占有率則高達36%。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在全球保險市場的占有率從20xx年初的6%跌至20xx年的4.2%,德國在全球總保費收入排行榜上,已經被中國超越。

保險調研報告10

  新疆自治區災害種類多,屬于頻發易災區。多年來,農業保險事業一直伴隨著新疆農業發展。特別是20xx年以來,在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新疆農業保險實現了量的提升、質的飛躍,走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農業保險發展之路,在支持新疆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疆農業保險發展的基本情況

  20xx年以來,新疆農業保險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業務規模快速增長,保障范圍逐步擴大,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一)業務規模快速增長。20xx年以來,新疆農業保險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至20xx年,農業保險業務規模達15.24億元(含兵團,下同),年均增長22.83%列全國各省、市、區第4位。政策性農業保險在農業保險中的占比始終在92.6%以上,20xx年業務規模達14.52億元,占農業保險總規模95.32%,商業性農業保險規模較小。種植業保險在農業保險中占絕對優勢,20xx年業務規模14.69億元,提供風險保障195.9億元,參保農戶282.79萬戶,分別占全疆農業保險對應指標的96%、95.67%、99.7%。棉花保險始終是農業保險龍頭險種,20xx年業務規模9.58 億元,承保面積2142.86萬畝,分別占當年農業保險業務總規模與種植業總承保面積的63%、51%。養殖業保險規模相對較小,20xx年奶牛保險、能繁母豬保險、羊保險承保數量分別僅有8.28萬頭、12.34萬頭、2.24萬只。

  (二)保障范圍逐步擴大。一是保險品種逐步增加。20xx年以來,中央財政提供補貼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品種由棉花發展到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油料作物、奶牛、能繁母豬等8個險種,商業性農業保險承保則包括蔬菜、糖料、葡萄等作物。二是參保面積與參保率持續提高。20xx年至20xx 年,新疆主要農作物中的小麥、玉米參保面積年均增幅分別為120%、81.5%,發展勢頭十分強勁。至20xx年底,棉花、小麥、玉米、油料作物等作物農業保險參保率分別為92%、61%、74%、59%,達到全國先進水平。三是林果業保險試點取得積極進展。20xx年,面對林果業已成為農民增收新動力的新形勢,新疆在XX市啟動了由地方財政單獨補貼支持的政策性林果業保險試點工作,承保蘋果、梨、棗等品種。至20xx年,林果業保險承保面積10.9萬畝,保費收入980.82萬元,單位保額為1000元/畝,費率為9%。自治區財政補貼保費總額65%,地區、市財政及場站補貼保費總額12%,果農自負保費總額23%,參保果農1.02萬戶。

  (三)保障能力持續提升。20xx年至20xx年,棉花、小麥、水稻、大豆等作物保險保障程度年均增幅達8.3%、4.2%,11.9%、 5.3%。種植業險平均保障程度為451元/畝,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6.9%,保險保障水平走在全國前列。至20xx年,農業保險風險保障總額達 204.76億元,保障服務覆蓋283.58萬農村家庭,覆蓋范圍包括4228.3萬畝農作物與117.44萬頭(只)大小牲畜家禽。五年間,新疆農業保險累計賠款支出38.31億元,農業保險成為新疆各級政府與受災農牧民抗災自救、及時恢復生產的重要手段。據統計,新疆農業保險賠款占農業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比重從20xx年至20xx年分別為11.33%、14.69%、23.77%、6.95%,在全國范圍內屬較高水平。

  二、新疆農業保險主要做法

  20xx年以來,各級政府、財政、經辦公司及監管部門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以強化政府引導為前提,優化農業保險發展政策環境。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對農業保險高度重視,20xx年以來連續多次召開農業保險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工作,王樂泉(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努爾·白克力等主要領導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給予農業保險工作具體指導。自治區人民政府分別印發了《XX區棉花政策性保險試點暫行辦法》、《XX區能繁母豬保險實施辦法》、《XX區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辦法,對棉花保險、能繁母豬保險產品及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資金分擔比例、農戶自繳保費繳納渠道、經辦公司經營管理費用比例等問題做出系統性規定。出臺政策,支持經辦公司成立三農保險服務網點,并給予農村保險服務網點從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和稅收優惠。明確農業保險實行分級負責制,以縣(市)為單位開展,由縣(市)政府統一組織,整體推進,縣(市)政府是農業保險的第一責任單位,負責對農業保險的政策宣傳和組織引導工作。當前,新疆農業保險上下聯動、橫向協作的工作機制與制度指導、協調管理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

  (二)以完善補貼機制為核心,鞏固農業保險發展資金基礎。自治區克服自身財力不足的困難,于20xx年底建立了農業保險自治區、地、縣三級地方財政配套補貼機制。當前,新疆種植業保險由自治區、地縣財政分別補貼保費總額的25%、15%,農民自負保費總額的20%,中央財政補貼保費總額的 40%;養殖業保險中,能繁母豬保險由自治區財政補貼保費總額的30%,農民自負保費總額的20%,中央財政補貼保費總額的50%;奶牛保險由自治區、地縣財政分別補貼保費總額的30%、20%,農民自負保費總額的20%,中央財政補貼保費總額的30%。在人均gdp僅為全疆平均水平30%左右的南疆三地州部分縣(市)由財政全額承擔農業保險保費。從20xx年至20xx年,各級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額度年均增幅達38.14%,補貼總額達40.82億元,財政補貼在農業保險保費中占比從20xx年的47.85%提高到20xx年的'68.88%,五年來自治區、地縣財政累計投入分別達7.09億元、 3.57億元,合計10.66億元。

  (三)以提升服務能力為根本,促使農業保險惠農強農功能落到實處。一抓提升理賠時效性。經辦公司暢通電話接聽服務,規范接報案流程,分別實現對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市周邊農村團場與交通不便、路途較遠的邊遠農村團場,查勘人員在保險災害(事故)發生或接報案后24小時內、48小時內到達災害(事故)發生現場。經辦公司按照監管要求,原則上在保險災害(事故)損失金額確定后的30日內向被保險人支付賠款。二抓提高信息透明度。經辦公司在鄉鎮、村、團場、連隊等基層公眾場所對農業保險承保理賠信息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7日,接受廣大參保農牧民監督、投訴與咨詢,針對少數民族被保險人還使用當地少數民族通用文字進行公示。三抓確保查勘定損公平。各經辦公司對損失數量較大、損失程度較為嚴重的保險災害(事故),堅持被保險人、專業技術部門與經辦機構三方共同定損原則,定損結果由上述單位(個人)共同簽章確認。四抓技術裝備水平。經辦公司普遍配備gps定位儀等設備,提高查勘效率,有的公司還引進無人機協助查勘工作,增加了農業保險查勘科技含量。

  (四)以規范公司經營為抓手,提升農業保險總體服務水平。一是新疆保監局制定印發了《新疆農業保險承保服務標準指引(試行)》和《新疆農業保險理賠服務標準指引(試行)》等制度,對經辦公司農業保險的展示宣傳、信息收集、承保驗標、接報案管理、查勘定損、賠款支付、張榜公示等關鍵經營環節提出全面監管要求,督促經辦公司按照“五公開、三到戶”要求積極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能力。二是分步驟推進以銀行卡支付為核心的農業保險賠款零現金支付制度。聯系新疆實際,在20xx、20xx年連續兩年試點基礎上,20xx年起全疆范圍全面推行農業保險賠款零現金直賠到戶。同時,不搞“一刀切”,考慮部分偏遠地區銀行網點少、受災農戶領取賠款不便等實際,同意喀什、阿克蘇兩地20xx年仍以現金方式支付農業保險。截止20xx年底,新疆農業保險賠款零現金支付金額已占賠款總額60%以上,有效防范人為擠占挪用農業保險理賠資金,減少違規問題發生。三是積極推進農業保險服務質量測評。深入開展“入戶式”調查,面對面與被訪農牧民溝通交流,查找經辦公司服務薄弱環節,鼓勵引導農牧民更加積極地監督經辦公司農業保險服務。四是開展農業保險檢查。新疆保監局與財政部新疆專員辦等部門多次通過外圍大規模走訪農戶尋疑點、落實資金走向查線索、內部財務業務對查找證據,認真查處農業保險領域違規問題,實現了對疆內農業保險主要地、州、市的檢查全覆蓋,對農業保險領域虛增賠款、假賠案等嚴重違規問題給予嚴肅處理。

保險調研報告11

  隨著國家“三農”投入的不斷加大,農業生產科技和農業生產風險補貼機制也日益完善,自__年起,我縣陸續出臺了高效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國家補貼保險”成了新農村建設中頗具經濟魅力的字眼,農業保險補貼為農民撐起一把遮風擋雨的保護傘,高效設施農業保險補貼及高效農業種養殖業保險補貼成為各級政府引導農民增收致富的一種激勵手段。高效農業保險補貼政策運行近7年了,究竟給廣大農民帶去了多少實惠,農民如何看待“高效農業保險補貼”,“ 高效農業保險補貼”還存在哪些需要完善的方面,就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了調研。

  一、財政補貼實施基本情況

  據筆者調查,__鎮是全縣經濟作物重鎮之一,從__年起實施高效農業保險制度。保險品種從當時的能繁母豬增加到育肥豬,__年參保品種呈多樣化,有油桃、梨、鋼架大棚、河蟹養殖等品種。參保率和保險品種逐年提高,財政對參保農戶的保費補貼標準在逐年提高,其中肉用仔鵝、育肥豬、肉雞、荷藕、內塘河蟹等品種高效農業保險的保費,各級財政補貼達70%;能繁母豬、奶牛品種高效保險各級政府補貼高達80%。到目前為止,全鎮參加高效農業保險的品種已有七種,廣大農戶受益匪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高效農業保險補貼工作在宣傳動員、承保核實、防災減損、查勘理賠、資金配套、財務運作等環節存在一定問題,值得關注。

  1、宣傳動員待加強,參保意識待提高。由于農民受傳統小農意識影響,理解和接受保險的觀念較弱,對補貼政策缺乏了解,往往要等到“殃及池魚”,才會“怦然心動”。加之現有經營規模較小,預期收益較低,不愿再付出保險成本,如葡萄產銷專業合作社。由于賠付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受當年度的臺風、暴雨、持續高溫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農戶自愿投保積極性有待提高。

  2、服務機構不健全,行政推動難維持。從目前情況看,縣鎮村高效農業保險工作幾乎全部依靠基層組織行政來推動,類似于農業保險公司機構還未將保險產品的`經營服務延伸到鄉鎮村組戶,還沒有真正建立讓農民更積極、更踴躍、更放心的基層保險機構與隊伍,農業保險機構應有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根本沒有發揮。

  3、保險成本費用高,理賠定損難公正。高效農業保險費率偏高。一方面是易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品種,農民是急于投保,其出險率和賠付率就高,保險公司就有虧損,如能繁母豬保險業務。另一種是旱澇保收的品種,農民則不愿參加保險,造成保險公司無利可獲,經營成本上升,因此費率也高,如旱生蔬菜保險業務。理賠定損難公正。一方面是農業保險從業人員大多數是鎮村干部兼職,未經專門的培訓,機械性多、靈活性少;保守型多、開拓型少。按照理賠條款的條條框框,許多損失不在范圍內,但因其考慮化解農村基層干群矛盾實際,特殊原因的,也適當賠償。另一方面是承保標的是動植物,流動性大,基本信息難把握,要制定出一個公平合理的、讓農戶滿意的理賠標準就較困難。

  4、資金配套難保障,財務核算待加強。作為惠民之舉,國家出臺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由各級財政和農戶共同負擔保費。但從實際經營情況來看,農業保險的組織發動工作主要依靠縣鎮兩級政府,而農業大縣與重鎮,往往都是財力弱縣鎮,配套補貼資金負擔相對較重。

  5、保費指標下達不合理,有虛增保費、虛支賠額的違紀現象。據調查,有些地方主管農業保險部門為片面追求保費指標,不顧當地實情,以糧食種植面積的40%下達高效農業保險面積和保費,造成基層虛增保源和保費,出現集體墊付保費、虛報定損理賠、騙取上級財政補貼行為。在實際工作中,也容易出現個別參保戶多次報災,以輕報重,以少報多等虛報現象。同時,鎮村兩級對農業保險代事代辦財務核算制度不統一。

  三、幾點建議

  高效農業保險保費財政補貼的實行在轉移農業風險、減輕政府負擔、引導農民積極參保投保等方面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為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完善:

  1、應當建立差別化的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給予更多的補貼資金,加大對農業大縣重鎮或者欠發達縣鎮的財政補貼力度,提高當地開辦農業保險的積極性。對相關重點保險品種進行適當補貼,提高財政對保費的補貼額度,以減輕農民個人保費負擔壓力。建議將是否參加高效設施農業保險作為高效農業發展扶持獎勵的前置條件。

  2、強化宣傳動員,增強保險意識。將高效農業保險精神宣講到戶,講清政策,講透條款,使得種養大戶能充分認識到高效設施農業保險是為了降低他們農業經營風險,增強他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從而引導他們自覺自愿參保。

  3、完善考核機制,力求務實為民。高效農業保險補貼工作尚處于摸索和嘗試階段,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一是完善基層考核機制。高效農業保險補貼的推廣實施成功與否關鍵在基層干部。摒棄部分干部對高效農業保險工作視為“多此一舉、忙中添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錯誤認識。二是糾正以糧食種植面積一定比例下達保費指標做法,切實為基層辦實事,為農戶辦好事。

  4、加強隊伍建設,規范核算行為。應加強部門協調,明確各職能部門管理責任。財政、人保、農經、氣象、農技等部門加強溝通聯系,強化部門協調,形成合力,各守其職。建立農業核災定損工作組織和三農保險專兼職隊伍,定期對核保和定損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并加強對基層財政、農經部門、行政村有關保險代理代辦業務培訓。

保險調研報告12

  為全面準確掌握我縣各類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基本情況,有效推進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縣由勞動保障局牽頭,組織工商、稅務、經濟商務、供銷、糧食等部門,按照條條管理、塊塊分割,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全縣所有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障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各類用人單位參保基本現狀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加快全縣經濟發展的同時,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不斷加大職工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力度,基本形成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位一體的社會保險體系,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據統計,目前,我縣共有各類用人單位 367 戶,涉及職工 26472 人(在職 19686 人,退休 6711 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 283 戶,涉及職工 15957 人(在職 11654 人,退休 4303 人),企業及其他用人單位 84 戶,涉及職工 10515 人(在職 8032 人,退休 2408 人)。機關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 15957 人,欠繳保費 468 萬元;參加失業保險 7327 人,欠繳保費 506.8 萬元;參加醫療保險 15957 人;參加工傷保險 946 人。企業及其他用人單位參加養老保險 6690 人,欠繳保費 437.56 萬元;參加失業保險 2323 人,欠繳保費 47.71 萬元;參加醫療保險 3476 人,欠繳保費 264.45 萬元;參加工傷保險 3257 人,欠繳保費 18.27 萬元;參加生育保險 2301 人,欠繳保費 15.25 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1、部分用人單位對社會保險認識不足,個別企業未參加社會保險。一是個別用人單位對社會保險在穩定員工隊伍、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方面的作用認識不足,因而缺乏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二是員工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的意識,由此減弱了他們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這一點在我縣的外來企業中較為突出。

  2、欠繳社會保險費的現象仍然存在。我縣的企業一般都是生產經營規模小、生產科技含量低、產品檔次不高企業,產品成本高、利潤低,有些初始運行的企業都在負債經營。為維持企業的生產經營,部分企業存在欠繳社會保險費的現象。

  3、存在選擇性參加社會保險的現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因失業、工傷風險較低,參加養老、醫療保險積極性較高,而不愿參加失業、工傷保險。我縣大多數企業員工是本地農民,就近務工,半工半農較多,因此多以土地為保障,所以參保繳費意識淡莫,只求多掙點錢,從而存在盡量少參保甚至不參保現象。

  4、瞞報、少報參保人數和繳費基數的'現象依然存在。少數企業為盡可能降低企業成本,保證利潤的最大化,想方設法瞞報、少報參保人數和繳費基數。

  5、企業人員流動性大導致參保管理困難。目前,我縣相當部分企業的員工大多屬于臨時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現象,人員極不穩定。社保經辦部門很難準確掌握企業職工人數,多數老板都會以此為借口不參加社會保險。另外,由于各地社會保險制度不銜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異,許多外來務工人員考慮到在務工當地參保幾年,一旦回鄉又是一件麻煩事,因此務工人員不愿參保。

  6、企業改制進程緩慢導致部分人員參保困難。 由于我縣企業改革的進程較慢,而且原來單位欠費時間較長,企業長期處于關閉、停產階段,間斷繳費情況存在,而這些單位的人員又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到私企去打工,他們與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而又與新單位形成了實際勞動關系,在社會保險關系接續時非常棘手。

  7、社會保險政策的盲點導致部分人員參保較困難。 在實行社會保險前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原三社企業(鐵器社、縫紉社、補鞋社)人員,未能參加社會保險,在企業關閉破產后,失去了退休費來源。現在年老體弱多病,無任何經濟來源,生活相當艱難。去年,省政府雖出臺了川辦發 185 號文件,解決原國有、集體企業超齡未參保人員老有所養問題,一次性參保繳費額近 4 萬元,因這部分人員無力支付所交的巨額保險費,多次上訪要求解決養老保險問題。

  三、解決問題的幾點對策

  第一,領導重視、部門協調。目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參保繳費較困難,反應出制度、體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各級黨委、政府要強化對擴面工作的組織領導;其次,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社保經辦機構要加強征繳,搞好宣傳服務,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組織引導,工商、稅務部門應搞好監督配合,勞動保障部門對參保繳費的執法檢查、監督等工作都要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強宣傳教育、強化維權意識。用人單位員工特別是民營企業員工對社會保險在維護自身權益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足,是目前阻礙社會保險繳費進展的現實問題。因此必須充分發動新聞媒體、社區組織、廠礦企業、社保主管部門和其他宣傳機構,加強社會保險政策宣傳;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要在社區、村開設社會保險咨詢站點,開展咨詢服務;同時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傳,提高全民的社會保險意識,牢固樹立參保是維護勞動者權益的觀念。

保險調研報告13

  浙江是典型的中小企業大省,中小企業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截至20xx年末,全省有各類中小企業113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6%,稅收貢獻率和就業貢獻率分別達到86.5%和95.7%。為了掌握當前中小企業參保情況及制約因素,促進保險業更好地服務于中小企業發展,浙江保監局近期根據《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國經貿中小企[20xx]143號)的界定標準,在全省范圍內抽取1220家各類中小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并實地走訪了紹興、臺州等中小企業密集區,通過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當地政府、中小企業以及保險公司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對中小企業財產保險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中小企業參保基本情況及特點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xx年末,浙江省(不含寧波,下同)參加財產保險的中小企業合計82491家,占中小企業總數的7.3%。20xx年,中小企業在企財險、責任險和信用保證險的保費支出分別為13.42億元、2.78億元和0.16億元,風險保障金額分別為10389.31億元、14155.67億元和94.95億元。調查顯示,易受水災、火災、爆炸等影響的高風險企業參保率較高,如隨機樣本中制造業占29.42%,紡織業占11.84%,化工業占9.12%,服裝業占6.67%,皮革業占4.04%等。中小企業參保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參保面較低。20xx-20xx年,浙江省參保中小企業分別為64923家、84843家和82491家,參保率分別為6.5%、8.1%和7.3%,遠遠低于廣東、江蘇等省份。大量的中小企業游離在保險服務體系之外。

  (二)投保險種集中。企財險是中小企業最主要的投保險種,占20xx年保費總支出的82%,且投保最集中的是財產綜合險,其次是財產一切險和財產基本險。相反,投保責任險和信用保證險等險種的中小企業較少,保費支出占比分別為17%和1%,且有不斷降低的趨勢。

  (三)不足額投保現象較為突出。調查表明,20xx年保險金額在5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55876家,占比67.7%;500萬元-1000萬元的8206家,占比9.9%;1000萬元-3000萬元的8466家,占比10.26%;3000萬元以上的10276家,占比12.14%。保險金額區間分布不均,企業資產受保險保障部分占比較低,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

  (四)參保企業區域分布特征明顯。近3年來,杭州、紹興、嘉興和金華地區中小企業參保數量較多且保持相對穩定,分別占當年全省參保企業的72.26%、59.5%和75.25%。而溫州、臺州等沿海地區受臺風災害和保險公司承保政策等因素影響,參保數量呈現較大的波動,如溫州20xx年參保企業5194家,20xx年為20247家,而20xx年減少至4595家。

  二、中小企業“參保難”的主要表現及成因

  中小企業保險需求是一種引致的、不連續的、多層次的需求,易受到行業環境和地理環境的影響。目前中小企業保險的整體經營環境建設比較滯后,一些體制性制約因素仍待解決,“市場錯位”或“市場缺位”難以在短期內根本消除,部分中小企業的保險需求未能得到滿足。主要表現為:

  (一)高風險行業、地區保險需求旺盛,而保險供給較為謹慎,部分中小企業參保困難。從區域分布上看,浙江省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溫州、臺州等東南部地區,由于臺風、洪水災害頻繁,當地中小企業對包含臺風、暴雨、洪水等水災責任的財產綜合險、一切險等保險產品需求旺盛,但保險公司企財險業務普遍出現巨額虧損,如溫州市、臺州市近三年保險公司企財險平均賠付率高達295.4%和352.6%。由此產生一系列矛盾:一是巨額保險賠付導致經營虧損與保險價格持續低水平運行的矛盾;二是企業投保意愿強烈與保險公司承保能力不足或萎縮的矛盾;三是保險公司商業化運作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的矛盾。迫于各自總公司的嚴格考核,保險分支機構只能收緊承保條件,根據管理能力、歷年賠付情況對企業實行區別對待,造成一些風險高、管理差的中小企業脫保,形成了“市場缺位”。

  (二)部分保險產品針對性差,保險責任過窄,中小企業較難選擇合理的保險產品進行投保。浙江省中小企業地區、行業分布廣泛,管理水平各異,對保險的需求是多層次的。如商業和服務業類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是責任賠償風險,保險需求更多體現在責任險方面;工業、建筑和運輸業類中小企業可保財產數量大,且有些屬高危行業,保險需求更多是企財險和責任險。而現行保險產品市場靈敏度低,產品“通用性”明顯而“個性化”缺失。如企業財產基本險和綜合險在費率核定以及責任限定時以企業工業等級為基礎,難以滿足集團化企業的多樣化需求。另外,適用于小型個體私營企業的保險產品較少,保險責任較狹窄,產品市場化程度不高,企業購買欲望不強。

  造成中小企業“參保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自身因素:對保險功能認識相對不足,投保積極性不高;資本實力較弱,贏利能力較差,保險購買力相對不足;財務管理不規范,大量信息失真,且逆選擇明顯。

  二是保險機構因素:經營觀念陳舊,開拓動力不足;保險產品市場靈敏度低,針對性不強,難以滿足企業多樣化的需求;產品定價與承保風險不完全匹配,有效承保能力不足。

  三是外部機制因素:缺乏對中小企業保險的專項扶持政策,在一些高風險、高責任的`領域,商業保險產品部分地充當了政府公共產品,代替政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能,而相應的稅收優惠、保費補貼、費用補貼等支持政策比較缺乏,制約了保險公司產品供給的積極性;缺乏中小企業信用征信管理體系,導致承保、理賠糾紛較為普遍,對保險公司承保和中小企業投保的積極性影響較大;信用信息平臺缺失,高額的信息搜索成本,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供求矛盾。

  三、推動中小企業保險發展的政策建議

  推動中小企業保險發展,必須多方聯手、多管齊下。中小企業要健全財務管理體系,完善企業風險管理制度;保險公司要加快產品創新,改善服務,培育和開發中小企業保險資源;各級政府要適時出臺相關扶持和配套政策,為中小企業保險發展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一)建立中小企業保險發展平臺。加快成立地方政策性保險法人機構,根據浙江實際開發區域性保險產品,服務中小企業發展;賦予各地有關部門相關職責,負責組織和引導中小企業積極參保,推動和協調強制保險工作;完善全省企業聯合征信數據平臺,增加中小企業信用記錄,擴大企業信用信息運用范圍和手段,為保企雙方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務。

  (二)研究制定鼓勵政策。根據浙江省實際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確定實施強制保險的重點范圍和特殊領域,出臺地方性法規和政策,并予以一定財政扶持。一是在建筑、采掘、勘探、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中小企業實施強制性的雇主責任保險。二是在中小企業中鼓勵推行雇主責任保險,并作為工傷保險基本保障的有效補充。三是在省級以上名優產品中大力推行產品責任保險,對部分關系民生、健康的產品實施強制保險。

  (三)加強和改善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保險服務。對符合產業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資金扶持,對投保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并在其他方面提供優惠政策或優先權。如允許高新科技研發保險費支出納入企業技術開發費用,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研發、科技成果轉讓的保障機制。

  (四)繼續完善中小企業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延長出口信用保險保費補貼政策,降低出口企業的支出成本,引導出口企業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風險、提高競爭力;推廣杭州、金華等地有關貼息政策的經驗,在省級層面研究制定信用保險融資貼息政策,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鼓勵出口企業充分利用信用保險融資。

  (五)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增強中小企業保險服務能力。積極推動保險公司在機構設置、營銷渠道等方面創新思路和模式,優化中小企業保險服務網點;研究建立中小企業保險創新產品保護機制,制定特殊激勵和保護政策,調動保險公司產品創新的積極性;鼓勵保險公司加強中小企業風險查勘和評估,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提高企業防災防損水平。

保險調研報告14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局認真組織、加強學習,深刻領會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性、必然性及目的和意義,結合醫療保險管理工作的實際,深入到參保單位,對退休人員和破產關停企業醫療保險參保情況進行調研,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破產關停企業醫療保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xx縣現有參保縣屬企業75戶,其中有政策性破產企業1戶(含云師清酒廠和副食品廠)、關停企業7戶,共有退休人員190人、在職人員548人(其中建筑公司27人、政府賓館36人、云師青酒廠86人、副食品廠37人、造紙廠301人、木材加工廠38人、丹丹科技園23人)。自我縣20xx年實行醫療保險制度以來,這些企業一直處于關停狀態,根本無力繳納職工的基本保險費,就連基本生活費都分文未領過,只有其中的190人退休人員,在20xx年8月已按照xx縣人民政府20xx年第24次常委會議紀要要求辦理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手續,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些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參保問題,然而,那些在職的548人,仍然因企業困難而沒有能力參加醫療保險。據查,這些困難群體只有極少數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主要原因是困難,其次是保險意識不強。

  二、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xx縣現有參保退休人員3458人,其中縣屬財政供養的行政事業單位1364人、上級駐縣單位403人、縣屬企業1691人,從20xx年把破產關停企業中的`190個退休人員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后,我縣真正實現了退休人員參保率100%,但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對繳費基數未統一,縣鄉財政供養單位實行“單基數”繳費,即單位只按在職人員總數及工資總額繳費,退休人員單位和個人都不繳費,支付確有困難是財政追加預算兜底辦法;其它單位實行“雙基數”繳費,即退休人員和在職人員一樣,單位都要繳費,只是退休人員個人不繳費。

  三、對策與措施

  (一)完成企業改制。政府一定要站在講政治、保穩定、促和諧的高度,想盡辦法幫助他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改制,使他們的企業員工身份得到置換,并且通過置換得到的經濟補償以促進他們自謀職業或再就業,這是上策。

  (二)出資買保險。在改制確實不能操作的情況下,政府應通過民政的困難救助方式,出資將他們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每人每年70元,548人共需資金38360元,可過渡性地保障他們的醫療問題,待他們所在企業完成改制后,再將其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或繼續納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三)“雙基數”統一為“單基數”繳費。現有的3458人參保退休人員中,縣鄉財政供養的1364人,除20xx年財政預算了一年的保費后,再也沒有預算了;企業20xx人參保退休人員中,有1130人早在、20xx年的企業改制中進行了“一次性清算”,不再繳費;只剩下964人延續著“雙基數”繳費,20xx年人均繳費1680元、總額162萬元,如果實行單基數,就意味著20xx年應收的2966萬元將減少162萬元。

  (四)對企業繳費率降低1%。現行單位繳費比率為10%,全年應繳保費1272萬元,如果把繳費率降低1%,就意味著20xx年基金將減少127.2萬元。

  (五)20xx年保費預算收入2966萬元,與20xx年的2871.6萬元相比,將增收94萬元,20xx年基金支出2671.4萬元,當期只結余了200.2萬元。如果實行單基數繳費和對企業繳費率降低1%辦法,20xx年基金收入將減少289.2萬元,只可能收入2676.8萬元;如果20xx年的基金支出水平能與20xx年保持完全一致,20xx年的收支結果將仍然能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目標;如果20xx年的醫療需求水平繼續同20xx年一樣的增漲速度,20xx年基金將會赤400到500萬元左右。

  (六)財政預算應到位。財政在每年的醫療保險繳費預算時,應按照政策規定的“工資總額”足額預算,這是實行“單基數”和“降低費率”的充分必要條件。

保險調研報告15

  根據巴州區人大會工作安排,區人大會人事代表工委于20xx年3月至7月組織三個調查小組,對我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

  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開展情況

  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實現我區城鄉居民病有所醫、醫有所保的目標,巴州區于20xx年3月全面啟動了統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將原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管理中心承擔的職能與原區醫保局履行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服務職能進行歸并整合,由新組建的巴州區醫療保險局全面履行,并將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整合,建立了統籌城鄉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了機構、人員、制度、信息系統全面整合。

  20xx年城鄉居民參保任務數為625000人,實際參保609537人,參保率為97.5%。

  (一)抓政策宣傳。區醫保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法規進行宣傳。印制了8萬余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宣傳資料,在人口比較集中的場鎮、街道、社區、集市等地方發放,有力地引導了城鄉居民主動積極參保。多次深入鄉鎮、街道社區宣講政策、答疑解惑,同時加大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的宣傳,為城鄉居民人人參保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做到應保盡保。開展業務培訓,對定點醫療機構與定點零售藥店的負責人和醫保經辦人員、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主任及業務經辦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培訓人次達160人次,使他們全面系統地掌握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參(續)保辦理程序、待遇申領辦事流程、電腦軟件操作流程等業務知識,提高了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強化內部管理。一是規范業務經辦流程。按照省、市的操作規程,結合本區實際制定了各項工作制度,規范了參保登記、繳費匯總、待遇發放等業務流程。二是規范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管理,嚴格執行醫保基金收支兩條線,確保醫保基金安全、規范有序運行。三是加強基金稽查和監督,建立內審稽核制度,嚴格對基金征收、待遇審核、基金撥付等環節的稽核。四是規范檔案管理。為確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檔案資料的規范和完整,建立了專門檔案室,增強了檔案管理的安全性和規范性。

  (三)加強醫療機構監管。20xx年以來,共查核定點醫療機構39家,其中14家定點醫療機構存在違反醫療服務協議的行為,占查核定點醫療機構的36%,扣減定點醫療機構違約金15萬元,并暫停了6家定點醫院和5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收治參保患者住院。對29家存在管理不規范的行為進行了督促整改。按照與定點醫療機構簽定的醫療服務協議,在20xx年度考核中,扣減違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服務協議指標費用213萬元。通過有效的監督管理,進一步規范了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為,控制了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確保了醫保基金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醫保基金赤字嚴重,資金缺口大。全區20xx年至20xx年醫保基金累計虧損15875萬元,其中20xx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虧損6079萬元;同時20xx年至20xx年應由區級財政承擔的公務員醫療補助355萬元、離休干部醫療費102萬元、殘疾軍人醫療補助金100萬元,合計557萬元,至今未補助到位。因此區醫保局資金缺口較大,難以正常運轉。截止20xx年底,資金缺口為6500萬元,欠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就達5787萬元,其中城鄉居民醫保欠2369萬元。按照市醫保局給巴州區下達的.醫保基金支出計劃,區醫保局每月都有近10天無資金撥付已審核的醫療費用。

  (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任務繁重,工作經費嚴重不足。一是我區幅員面積大,城鄉居民人口多,居住分散,絕大多數又在外地經商務工,難以聯系,基金征收工作難度較大。二是我區是勞務大區,城鄉居民在外地住院較多,由于目前醫療保險沒有實現全國聯網監管,而各地醫療機構的管理、收費不同,特別是個別民營醫院的醫療費用較高,審核人員只能通過網絡查詢、致電醫院、函告等方式與當地醫保部門核實,工作效率不高,缺乏切實可行的監管手段。三是經費嚴重不足。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征收、印制宣傳資料、外傷調查核實、異地住院核查等需要大量的資金,特別是基金征收和外傷病人的調查以及對醫院的監管,年初預算都未安排專項業務經費,致使經費缺口大,不能保障醫保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對定點醫療機構監管缺乏手段。部分定點醫療機構將醫、患雙方利益捆綁在一起,增加了醫保經辦機構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難度。醫保部門勢單力薄,目前只能通過《醫療服務協議》來約束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為,對個人沒有任何約束力,缺乏有效的政策依據和監管手段。

  (四)醫療監管力量薄弱,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區醫保局核定編制31名,實有36人,其中:參公管理編制16人,事業編制7人,工勤編制8人,外聘人員已達5人,專業技術人員僅5人。區醫保局所承擔的職能職責增多,服務對象增加,但缺乏醫療管理專業人才,對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為不能實施有效監管。

  (五)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信息不完善。原新農合制度與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整合,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啟用新的網絡信息平臺時,原新農合藥品目錄中部分基藥未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實現對碼。在醫療費用審核中,造成這些基藥不能全額納入報銷,需要參保患者自付10%或全額自付,從而降低了實際報銷比例。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政策知曉率和參保覆蓋率。實行區醫保局、定點醫療機構、鄉鎮(街道)就業和社會保障中心、村(居)社區聯動,發揮各自優勢,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選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宣傳形式,加強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的宣傳,讓廣大干部群眾對政策有全面、準確的了解,充分調動他們的參保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建立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全面實現城鄉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二)進一步加大外傷核實和異地住院核查力度,控制基金支付風險。規范各地出具醫保患者外傷受傷經過證明,要求各地在出具城鄉居民外傷受傷經過證明時實事求是,嚴禁以權謀私,徇私舞弊,出具虛假證明和相關材料。采取傳真、電話、信函等查詢方式,加大異地住院核查工作力度,防止基金流失。

  (三)進一步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確保基金安全。一是完善監管辦法,規范醫療保險服務。積極落實區人社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定點零售藥店和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的通知》,規范醫療保險服務行為。二是與各定點醫療機構簽訂醫療保險服務協議,對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協議指標管理,并對其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分類監管、考核。三是全面實行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和均次住院費用指標控制。根據年度醫療保險基金支出計劃和付費總額控制辦法,對定點醫療機構實行付費總額控制和均次住院費用指標控制,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四是建立信譽定級評定激勵機制,實行分級動態管理。五是加強監管力量,強化日常監管和重點監督,嚴格服務協議管理,逗硬落實獎懲制度。

  (四)進一步落實完善相關政策,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區人民政府每年應足額安排應由區級財政承擔的公務員醫療補助、離休干部醫療費及殘疾軍人醫療補助金,保證全區參保患者和醫療機構報銷費用的正常支付。將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征收、醫療監管、檔案建設、“金保系統”網絡平臺建設與系統運行維護等所需專項經費納入年初預算,以確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的正常運轉。

【保險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保險調研報告07-07

保險的調研報告07-08

保險的調研報告07-08

保險調研報告04-11

保險調研報告范文05-19

保險調研報告范文05-19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02-02

保險的調研報告15篇12-28

保險調研報告(精選15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