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調研報告模板優選【3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調研報告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模板1
二十一世紀,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逐漸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信息技術已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對于當代的中小學生來說,他們不僅需要掌握多種知識,更要具備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使用與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應用信息進行創新的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因此,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是在我縣,特別是偏遠落后農村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20xx年9月——11月期間,教師進修學校電教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研員隨著中小刻部分別對10所初中,7所小學進行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情況及教師隊伍現狀進行了的調研指導,通過這次調研指導發現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存在著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如裝備建設、開課情況、師資隊伍、教材使用征訂等方面,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ㄒ唬┲行W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突出問題
1、信息技術課時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比較突出。
刻師進修學校電教部信息技術教研員9、10月份深入中小學共17所學校,中學10所開課4所,小學7所開課3所。開課率不足一半。并且開課的個別學校沒有達到省刻育廳規定的開課時數(小學不低于68節,中學不低于70節)。
半數學校不能開課的主要原因是領導不重視、認識不到位,還有如下原因
。1)微機室等裝備建設不達標。
。2)沒有配備信息技術學校專任教師。
(3)個別學校不能開足課的原因是信息技術學科規定的課時被其它科占用。
(4)信息技術教師由于忙于其它工作,如各種打字、報表等,沒有時間備課和上課。
2、信息技術教學還沒有直正納入學校常規教學的統一管理之中。
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的管理一般由多個部門管理,存在責任不明確、相互推諉扯皮、管理不到位的現象。此次檢查發現,一些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計劃、教案、課堂教學等不做要求,疏于管理,教師沒教材沒教案講了幾年的課,課堂采用“放羊式”教學等現象比較普遍。
3、信息技術缺乏統一有效的評價考核機制。
從整體情況看,信息技術缺乏統一有效的評價考核機制。一是對評價考核的管理不規范。有些學校對學期末是否組織信息技術考核沒有明確要求,對考試內容和標準也不做具體要求;二是全縣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評價考核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目前我縣小學和初中階段信息技術還沒有納入學生學業考核中的一個科目。
4、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技能傳授、輕信息素養培養現象。
此次檢查共聽課7節,多數課堂仍然是“滿堂灌”,教師只注重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課堂變成了“計算機培訓班”,學生被培養成僅僅會操作計算機的學生,而不是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學生。
5、我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隊伍不穩定。
(1)我縣大多數的信息技術教師都屬于“半路出家”,其計算機技術多屬于自己在工作中積累而成,并且有相當數量的兼職教師。
(2)很多信息技術教師身兼數職。除了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外,還要負責學校的打字工作,各種名目繁多的報表以及為其它學科教師做課件等。信息技術教師身兼數職,難免會影響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質量。甚至由于其它工作多,沒有時間備課,沒有時間信息技術課,開課時數達不到規定標準。另外,信息技術教師普遍教學成果不多,成績得不到認可,積極性不高。
雖然個別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上述諸多的不利條件制約,但是,教學一線上的信息技術教師,他們想盡方法,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爭取上好每一堂課。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信息技術知識,我們的教師親自動手,查找硬件原因,很多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都兼教師與修理工于一身;計算機數量配置不夠,教師便將水平好與水平相對差的學生組對子,讓他們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3)個別中小學沒有專職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經常是其它教師兼職。
(4)信息技術教育師資存在學校間不平衡和不穩定。
大多數城鎮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明顯高于農村教師、重點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水平高于非重點學校教師,初中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高于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教師由于存在短缺現象,造成教師流動性較大,隊伍不穩定。
6、信息技術裝備不完善。
調研的10所中學和7所小學中有一半的學校由于微機室建設不達標不能開設信息技術課。
有些中小學校,由于經費的不足,加上人們的重視程度不夠,致使學校信息技術裝備嚴重不足。很多學校都存在“有硬件沒軟件”、“有電腦沒網絡”,即使定了教材,但是由于配套設施的不足導致很多內容沒法講,即使講了,由于沒有實踐,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在我們調研的的這十幾所中小學校中,就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計算機房一般都在普通教室里,簡單地把電腦集中地擺放在教室里,導致計算機房灰塵較多,影響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二是計算機配置較差。個別學校仍是最初建機房時的低配置,或略有升級,或已經淘汰沒有購置新設備。三是個別學校機器購置時間及機器配置繁雜不統一,出現故障后難以有效恢復。有些中小學雖將部分機器進行更新,但電腦的兼容性差,機器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開不了機、死機等情況。機房維護工作給信息技術教師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梢哉f,我縣中小學校的信息技術裝備的現狀已經成了制約中小學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7、信息技術學科教材征訂情況。
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很強學科特色的課程,以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整合能力和信息素養為目的,因此如何選擇信息技術教材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1)當前,我縣“信息技術”教材選用沒有統一要求,造成了全縣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學校所用的教材版本不一、內容不統一的現象,給全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管理、“信息技術”教師的、備課與開展教研活動等帶來了一定困難。
。2)還有相當數量的`學校學生沒有征訂信息技術學科教材,給學生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帶來一定困難,從而影響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8、部分學校領導在思想上對教育信息化工作認識不夠,工作思路不夠明晰,對信息技術教育硬件配備標準不夠清楚,學校建設發展缺乏科學長遠的規劃。
普查結果表明,有小部分學校在信息化工作乃至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方面存在認識模糊,思路不清,標準不明,執行不利等狀況。有的學校近年招生速度過快,規模變化過大,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導致校舍高度緊張,而信息技術教室卻長期無力納入建設目標和設置計劃。有的高中學校,仍然受升學率所牽所困,對于非升學考試科目的開設不夠重視,對信息技術硬件設施的建設抱著等待觀望和得過且過的消極心理,投入力度不夠。還有的學校對信息化發展建設缺乏明晰正確的工作思路,只重視學校行政科室或教師計算機的配備而忽略學生計算機的配備,或者對學校基本的信息化裝備標準心中無數,規劃不夠科學合理
。ǘ┘訌姾透倪M全縣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工作的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規范開課,把信息技術課時落實到位。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信息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目標的學科教育,更是實施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的管理,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充分保障,結合教學實際,配備充足的信息技術教師和教學所需設施設備,切實把信息技術課時落實到位,確保義務教育階段三——九年級每周開設兩節信息技術課。
2、明確責任,加強信息技術教學常規管理。
學校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常規管理。首先要明確信息技術教學的分管領導,電教中心(或信息中心)應側重對信息技術教學所需硬件設施的管理,信息技術任課教師和學科教學工作要統一歸口教務處管理;其次對信息技術教學的管理要同其他學科一樣要求,教師要制定學期教學計劃,要規范教案書寫,要認真組織課堂教學,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學校要加強檢查和指導,狠抓落實,確保信息技術課規范有效實施。
3、建立有效評價考核機制,營造良好信息技術教學氛圍。
卡立科學有效的信息技術學科評價考核體系,不僅有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也有助于提升教師素質,從而形成一個學生和教師積極性全面提高的良好信息技術教學氛圍。第一,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對學生信息素養的評價考核。平時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可以采取刻師點評、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學期末學校要組織對學生的信息技術考核,考核內容要緊扣教材,考核結果可以以等級的方式呈現;第二,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全縣統一組織的信息技術評價考核。將信息技術列入學業考試的考核科目,逐步開展對學校的抽考。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模板2
一、背景
教育信息化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環境建設和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應用的階段,各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結合新技術的教育管理創新及教學模式應用的探索上,隨著移動互聯網及云平臺等新的信息技術支撐平臺及數字化學習環境的日益普及,教育信息化對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與教學支撐服務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培訓的現狀
基于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系統各類人員的能力要求,我們對目前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的教育信息化相關培訓的現狀做了一次調研。
1、調研目的
(1)了解近幾年教育信息化培訓的現狀。對國內電大系統、中高職院校及部分高等院校以及企業等其他機構組織的與教育信息化培訓相關的活動進行較大范圍的調研,獲得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訓開展情況的真實信息。
。2)挖掘培訓的真實需求。期望通過對這次調研結果的統計分析,發現培訓對象結構、培訓內容及培訓方式上存在的問題與不合理之處,并從中挖掘出教育信息化培訓的真實需求。
2、調研對象
有全國43家電大院校系統提供的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教育信息化相關培訓、100家高職院校提供的教師教育技術培訓、100家中職院校提供的教師教育技術培訓、20多家教育服務類機構和企業開展的有關教育信息化培訓活動。
3、調研方式
通過對調查對象公開網站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培訓信息、招生簡章、通告通知以及學員公開發表的培訓心得等進行搜集和整理,統計出全國44家電大院校、200所中高職院校以及多家教育服務類機構近三年來開展過各種級別和類型與教育信息化相關的培訓情況,并對調查結果進行進一步的歸類分析。
4、調研內容
調研信息內容涉及培訓的主辦單位、培訓規模、培訓對象、培訓時長、培訓方式以及全部能了解到的具體培訓課程內容。
5、調研結果
此次調研涉及了43所電大院校、200所中高職院校及部分師范院校,另外一個重要部分是調研了20多家教育服務類企業,獲得與教育信息化有關的培訓共153期,其中以師范院校和電大開辦為主,高職院校有不定期的內部培訓活動,而中職院校一般是外派型培訓。
。1)在開辦規模上,根據培訓班類別的不同會有兩種較大的差別,一種是對外的招生培訓,影響力較大。一般由電大和部分師范院校舉辦,諸如面向全省或全市的集體培訓,也有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形式,但規模都相對較大。另一種是對內的培訓,影響面也較窄。主要是面向校內的教師或教學管理和輔助人員,培訓規;驹趲资艘詢取
。2)在培訓方式上,除了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及寧波廣播電視大學開展過為數不多的在線學習及視頻會議方式的培訓之外,其他院校和機構進行的均是線下的課堂面授培訓,并且一般是一至兩天的短期培訓。
。3)在培訓對象上,主體可以分為學科教師、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三類。這里培訓對象是按照培訓機構開設課程針對的目標人群進行的分類,其中,管理人員針對的是各院校校長、教務處領導及其他教學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包括教務教學系統管理人員、信息中心技術人員、圖書管理員等,還有其他教育信息化相關工作人員、社會上信息技術愛好者。在此次調研獲得的153期培訓中,針對學科教師的培訓有88期,面向技術人員的有63期,而面向管理人員的只有7期。
(4)在培訓課程內容上,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培訓內容也會呈現明顯的偏向性,但總體可以分為三類:理論理念類培訓、技能類培訓及應用類培訓。就目前的開展情況來說,以教學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培訓居多,面向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以及面向管理人員的統籌規劃與實踐應用類的培訓還比較少。
(5)對于培訓內容的發展趨勢,可以通過培訓課程內容的三個分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行調整,并得到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訓關注熱點的轉移情況。
A、理論理念類培訓
從20xx年到20xx年,教育信息化培訓課程經歷了一個較為快速的發展和轉變,從一開始對信息化教育教學的認知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理念和思考,僅僅一年后的20__年在教師教育信息化培訓行業便開始關注到信息化與課堂教學創新、信息化管理的反思與改進、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原則的研究、信息化學習方式的探討以及在線學習、終身教育等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知識領域。
B、技能類培訓
技能類的培訓也經歷了從計算機基礎、網絡軟硬件知識、多媒體制作技術、教育管理及教學信息化平臺操作、網站設計與開發培訓轉向課程開發技術、互聯網資源的高效獲取與利用技能、課件制作與課程建設技術、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智能交互教學方式、移動互聯網開發技術等更加精細化、智能化的培訓內容。
C、應用類培訓
應用類的培訓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育教學管理平臺的培訓以及信息技術在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從統計結果來看,平臺的應用和管理培訓較多,而教育教學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提升上的培訓還比較欠缺。
6、調研的不足之處
此次調研主要以網絡調查的形式展開,沒有進行培訓主體的直接探訪。只對公開發表的信息進行了系統的統計,對于沒有在網站或其他公共渠道上發布消息的培訓并未作統計,因此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可能是不完全的。但這只作為我們對教育信息化培訓現狀總體上的把握,而各院校培訓開展的情況和總體趨勢是基本一致的。
三、調研結論與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調研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培訓呈現以下特點:
1、培訓項目缺乏長期穩定性
由目前的調研結果來看,短期的培訓課程較多,定期的培訓項目較少,缺少能夠提供長期穩定培訓的機構和組織。各級各類院校舉辦培訓活動的隨意性較大,外派培訓對于參訓人員的選擇上也存在很大隨機性,不能滿足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的需求。
2、培訓覆蓋面較窄
教育信息化培訓的對象主要有三類人員――學科教師、技術人員及教學管理人員,目前的培訓活動主要是面向學科教師,針對管理人員和教學服務技術人員的培訓目前還比較欠缺。
3、培訓內容單一缺乏系統性
在調研得到的培訓信息中發現,現階段的教育信息化培訓課程集中在網絡化信息化軟硬件的操作使用等新技能的培訓上,缺乏涉及學校信息化統籌規劃與設計實踐能力的培訓。
4、缺乏科學的培訓教材
縱觀歷年來的教育信息化培訓,學院學習的教材大都來自培訓講師個人制作的PPT,沒有經過專家多方論證的統一學習資料,在內容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全面性上難以得到保證。
5、培訓方式沒能與時俱進
雖然現在網絡學習已經成為成人教育的主流發展趨勢,但從調研中發現現階段的培訓絕大部分是短期的面授課程,很少有通過線上學習的形式進行培訓課程的引申和延續。
四、對教育信息化培訓的建議
不管是國家教育部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規劃與部署,還是時代科技進步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教師及教育管理和輔助人員對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都呈現出極大的需求,根據對提高教育技術能力的方式調研得知,受教育工作者歡迎的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學習方式依次是參加培訓(59.61%)、團體協作(16.94%)、專家講座(13.68%),這與實際方式自學(56.68%)形成很大反差。因此,形成長期性、穩定性和有效性兼備的教育信息化培訓渠道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切身需求。
1、形成長期穩定的培訓體系
教育信息化發展到現在,規模龐大,所需求的教育管理、教學指導與應用能力已經遠遠超出了教育工作者當時所接受教育的能力范疇。應急性、零散的`隨機培訓已經不能滿足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需求。因此,對于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這一長期性的需求,必須建造能夠滿足教育工作人員需要的規范性培訓體系,不僅要有傳統的面授課堂培訓,還應有與面授課程相關聯的在線學習資源做培訓的引申和后續應用及反饋,教育信息化培訓現階段亟需專門性的培訓渠道來提供長期穩定的培訓服務。
2、開發針對具體崗位和人員的專門性培訓教材
教育信息化能力需求與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教育信息化程度也有較大的差別,同時,不同工作崗位對于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職責和要求也不盡相同。要保證教育信息化培訓的有效性,就需要開發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教材,不光要考慮地域和發展階段的差異性,同時也要將職業教育信息化自身的特點納入到培訓內容之中。另外,在教材審核上,應將能否適應具體工作崗位的需求作為衡量標準,同時,由于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培訓內容也要跟上持續更新的節奏。
3、線上與線下結合
目前來說,市場上具有良好學習體驗的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培訓還沒有較為典型的案例。教育信息化學習人員需要的不僅僅是門戶網站上的招生通告和報名表,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培訓內容是不是所需要的知識,能不能找到相關的學習資料進行個人的預修,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一個圈子方便共同討論困惑的難題,以及培訓結束后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經驗總結,能不能依托線上的學習通道反饋給講師和更多的學院,進行持續性的討論研究,共同進步。因此,在籌備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訓之初,就將培訓的延續性作為設計的最重要原則。
4、培訓資源共享
培訓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是極其耗時耗力的事情,但大部分培訓班在面授課程結束后便束之高閣,利用率與開發成本嚴重不相符,由于知識更新的加速,課程本身被再次利用的機會也比較小,也造成了培訓費用昂貴的現狀。在網絡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學歷教育如網易公開課等已經開始引進各種優秀資源,充分發揮平臺的作用為學習者服務,作為教育信息化本身內容的培訓工作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線上的網絡渠道將開發的課程通過免費或收費的方式進行有效傳播,同時也將培訓課程本身曝露于公眾的審核與評判之下,大浪淘沙,優質的內容能夠得到更多的肯定與推廣,更有可能被應用于工作實踐當中,進而獲得更多的反饋和關注。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模板3
依據局黨組制定的主題教育調研方案,x月—xx日,由教育局副主任科員趙×宇同志帶隊,對部分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隨后會同縣聯通公司、縣移動公司等單位人員座談,并進行了分析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范圍
濱泉鳳亭小學、第三中學、崇德學校;第一幼兒園、第五幼兒園。
二、調研方式
聽取學校主管領導匯報、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等形式。
三、全縣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
1、教育信息化建設情況
近年來,xx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教育信息化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xx年以來,全縣投入資金近千萬元,新增學生用計算機846臺,教師用計算機675臺,多媒體設備262套,光纖新接入12條。全縣10個鄉鎮學校新裝備了48臺標準的計算機教室。目前,全縣多媒體設備共496套,多媒體教室設備普及率達98%。寬帶接入共26條,其中,帶寬百兆及以上學校22所,寬帶覆蓋率達100%。
全縣共建成錄播教室2個,分別為濱泉中學和濱泉鳳亭小學。20xx年以來,為全縣26所學校1765名教師錄制“一師一優課,一課一”課程近2,000節。錄播教室為教師提供了專業化的攝錄平臺,滿足了全縣教師公開課、優質課等課程視頻制作需求。
目前我縣師生主要依托國家基礎教育云平臺獲取教學服務和教育教學資源。計劃未來2—3年建成xx縣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統籌推進實名制、可管可控的網絡資源學習空間建設,實現“一生一空間,生生有特色”。
2、教育信息化應用情況
xx縣高度重視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為提升全縣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高教師信息化手段教學積極性,20xx年以來,舉辦了“多媒體課件制作大賽”、“一師一優課、一課一”等活動。依托國家省市等資源平臺,推進“專遞課堂”、“課堂“、“網絡課堂”等新型課堂模式建設。陸續組織了“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專題培訓”、“電子白板應用專題培訓”、“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等,共培訓教師近2500人次。全縣積極開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目前全縣共有5所學校276名教師和652名學生開通了網絡學習空間。xx縣濱泉中學和濱泉鳳亭小學教育信息化試點校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四、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通過本次調研和近年來在工作中了解掌握的情況,我縣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中還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
1、學校重視不夠,信息化工作效能低下
目前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實質仍是考試成績,部分學校領導對信息化工作不夠重視,工作權責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無教育信息化工作激勵機制,各項工作效能較低。有的教師對教育信息化認識不高,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積極性和水平不高。部分學校在多媒體設備管理方面還存在問題,存在資源閑置現象。
2、基本保障難度大,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
教育信息化資金投入需要得到保障。目前,我縣班班通、計算機教室等多媒體教學設備投入很大,但售后服務工作跟不上,沒有建立售后維修基金或采取其它行之有效的'措施,導致故障較多。一些設備老化、損壞無法及時更新,導致當初高價買來的設備因維護管理麻煩、電費負擔較大而被束之高閣,這種現象在鄉鎮學校尤其嚴重。
信息技術師資力量薄弱,因學科專業技術性強,很多學校存在信息技術教師不足、專業不對口問題,使學校信息技術應用、設備維護管理工作難以正常開展。
五、今后的發展方向
1、提高認識
進一步加強各級領導干部對信息化先進科技的了解和認識,讓信息化與業務工作的結合更緊密,更有實效。
2、推進“兩平臺”建設
加快xx縣教育資源平臺和管理平臺建設步伐,盡快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以解決全縣教研問題和資源建設問題,提高教育現代化管理水平。
3、加強“班班通”等多媒體設備售后維護工作
建立健全適合學校教育信息化設備的使用、管理、維護和發展的相關機制,及時維修、更新硬件設備。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8-01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11-17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01-22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07-04
2023信息技術的調研報告03-23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模板05-29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范文03-28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9篇01-17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9篇)01-17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10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