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使用調研報告

時間:2023-06-19 15:21:34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使用調研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使用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使用調研報告

使用調研報告1

  加大農村農業投入,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今年,中央的一號文件第六次鎖定“三農”問題,明確提出要把對“三農”的投入作為今年擴大內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點,要大幅度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廣大農村的公益性事業仍然十分薄弱,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國家投資有限、地方財政緊缺、攤派集資廢止、“一事一議”籌資難度大的情況下,農村公益性事業建設如何開展?帶著這個問題,我局組成調查組,深入到舊縣鎮村,從資金籌集、使用及管理方面對當前農村公益性事業發展問題開展了調研。

  一、當前農村公益性事業資金使用的現狀

  農村的公益性事業一般是指涉及村民的公有公用和公共利益的事業,它主要包括公共設施建設、社會優撫、救災救濟和扶貧、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環境保護、文化娛樂活動等方面。稅費改革前,農村公益性事業主要采取向農民收取“三提五統”來保證運轉。“三提五統”加上“兩工”的使用及地方財政對農村教育衛生的投入,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基本上能夠滿足需要。

  稅費改革后,上述各項資金及用工項目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事一議”的籌資籌勞制度。“一事一議”制度雖然在杜絕涉農亂收費上成效顯著,但在開展正常的農村公益性事業建設上,暴露出可操作性低的突出問題。以舊縣鎮村為例,該村近三年公益性事業建設資金約為85.43萬元,其中采用“一事一議”方式籌資3次,籌集金額僅為3.9萬元,只占資金總額的4.6%。由此可見,當前以農民為主體的籌資籌勞制度不能解決農村公益建設“貧血”的現狀,而來自各級政府部門的資金才是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得以維持和發展的主要途徑。

  二、農村公益性事業資金使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投入機制缺乏,投入主體過于單一。目前來看,村級從各級政府部門獲取的資金投入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上級部門政策性投入和村級的項目爭取。上級部門的政策性投入主要以公路、渠道硬化、安全飲水等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各種專項工作經費的形式進行下拔。而項目爭取則是指村級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到相關部門爭取到的資金。從村近三年的資金使用情況看,該村來自上級部門的政策性資金投入為58.78萬元,占到資金總額的68.8%,向有關部門爭取的資金為21.75萬元,占資金總額的25.46%,上述兩項資金合計占到資金總額的94.26%,這說明對村來說,各級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入是該村公益性事業建設資金的絕對來源。農村公益性事業過度依賴國家投入,而集體、企業、個人等各種社會力量(僅宜昌晟泰公司捐贈1萬元,村民自籌3.9萬元)沒有及時跟上,特別是承擔資金融通功能的金融機構的缺席,共同造成了目前農村資金投入渠道單一的局面。

  (二)投入額度偏低,不能滿足農村公益性事業發展的需要。受現有財政體制的影響,縣鄉級財政僅夠維持自身運轉,反哺農村的能力較弱,拿不出更多資金支持農村公益性事業的發展。從我縣財政投入看,年、年我縣本級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分別比上年增加了521萬元、485萬元,但財政支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年為5%,年為5.8%,財政支農資金中直接用于農業、農民的資金只有30%。

  (三)覆蓋面偏小,不能全面發展農村公益性事業。稅費改革前,農村公益事業投入制度基本涵蓋了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救濟、公共衛生、文化娛樂、農村義務教育等在內的農村公益事業。而稅費改革后,由于受到農民收入低、部分農民素質不高、缺乏長遠眼光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國家在資金投入方向上的引導,目前農村公益性事業的發展都集中在修路、溝渠、安全飲水等民生項目上,投入的資金為48.8萬元,占到資金總額的80.6%,而對于農村公共衛生、文化廣播等有利于長遠發展的項目,則無能力去發展,導致農村衛生、農村文化事業基本停滯不前,農村公益事業質量呈逐年下降之勢。如村近三年“一事一議”所議都是道路、渠道和安全飲水等項目,而農村衛生、文化建設項目為零。

  (四)資金難配套,村級籌資和償債壓力大。近幾年的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均要求縣鄉村給予一定的資金配套。盡管要求配套的資金只占整個項目的小部分,但對于那些一無資源、二無積累的村級組織來說,仍然難以承受。以渠道硬化為例,村近三年共硬化渠道3700米,根據政策規定,上級對渠道硬化的補助標準為15元/米,而實際建設成本為30元/米(山區村由于受地形、運距等因素的影響,建設成本要高于這個標準,村建設成本即為35元/米),上級補助資金為5.55萬元,村級資金缺口卻達到7.4萬元,比補助資金高出一倍有余。資金配套的任務沉重,使得村級望“項目”興嘆,并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村級組織改變農村面貌的積極性。

  (五)“一事一議”可操作性低,存在“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現象。根據稅費改革的要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道路修建、土地治理項目和村民認為需要興辦的集體生產生活等公益性事業項目所需資金,應當采取“一事一議”的籌集辦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居住分散、人員外出務工頻繁、辦公經費緊張的現狀導致了“一事一議”成本高且成功率難以保證,同時,“一事一議”在開展中也存在“二難”問題:一是村民意愿難集中,普遍存在“眾口難調”的現象。二是議定事項難落實。對于議定事項的執行,主要依靠農村群眾的自律和輿論壓力,對于拒絕執行的村民,則缺少相應的制約措施。“一事一議”的難于操作直接導致村級組織自我發展的資金匱乏,對一些亟需建設但又沒有納入到上級項目籠子的公益性事業,不能及時給予解決。如各村建于六七十年代的中小堰塘,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情況,但由于無法納入到小水庫整修的范圍,長期“帶病運行”而得不到有效維護,既不能很好的發揮水利設施的作用,同時又產生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六)后期管理維護任務重,恢復性建設資金缺口大。目前國家對農村公益事業的投入主要以新建為主,后期管理和維護工作沒有納入到項目范圍,而是由村采取“一事一議”方式進行解決。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一事一議”所籌資金十分有限,只能用于開展諸如清掃、加固等日常性管理工作,對于如路基、渠道水毀、山體坍塌以及跨村的大型維護工程,個別村根本沒有能力去解決。特別是部分山區村,每年雨季山洪造成的基礎設施水毀現象十分普遍,村級管理和維護的責任大,恢復建設的`資金壓力沉重,僅年,村水毀道路、溝渠等公益設施所需恢復資金就達到3.6萬元,由于資金缺乏,直到目前,仍有部分設施沒有完全恢復。

  三、對加強農村公益性事業建設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建議

  加快農村公益性事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農村公益性事業停滯不前,必然會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整體進程。為此,只有盡快建立合理、穩定和有效的資金投入、使用機制,才能破解當前農村公益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推動農村公益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一)構建城鄉統一的公共財政體系,使公共財政成為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投入主體。長期以來,我們形成了“城市公益事業政府辦,農村公益事業農民辦”的不合理局面,公共財政對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沒有擔負起應有的責任。要實現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體系。一是要在公共財政的框架下,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農民積極參與、社會資本廣泛注入的農村公益性事業籌資機制。二是要圍繞建立農村公共財政體系這一目標,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探索和完善農村公益事業發展資金預算制度,不斷加大對農村公益性事業的投入比重,規范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制度,努力使公共財政成為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主要投入主體。

  (二)改革農村公益事業投資體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共品供給。一是要進一步加大資金爭取力度,積極向上爭取更多的惠農資金。二是改革農村公益事業投資機制,協調工商、稅務等部門,及時制定和出臺能夠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向農村流動。三是積極在農村公益性事業的建設和管理使用中引入市場化和民營化,鼓勵村級對現有公益設施和資源采取租賃、拍賣等方式進行處置,支持個人及社會組織投資農村公益性事業,以緩解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和公益事業發展不足的矛盾。

  (三)創新公益性事業建設資金籌措機制,開辟建設資金來源的新途徑。當前,在政府資金投入方面,突出的存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與良好的財力預期之間的矛盾。這要求我們應當積極創新籌資機制,不斷拓寬資金渠道。一是要善于運用金融等工具,通過開發、使用如地方債券、財政擔保等形式的金融產品來緩解國家財力供給與建設資金需求在時間上的矛盾,借未來資金解燃眉之急,突破農村公益性事業建設中的資金瓶頸。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扶持發展對農民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做強做大,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三是在“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的基礎上,適時出臺新的政策,對農村近年因配套資金而新增的債務給予化解。

  (四)改革支農資金的管理方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一是整合項目資金。指定由農業綜合開發辦牽頭制定農村公益性事業發展規劃,并把原先分散在各部門的除扶貧資金以外的支農項目資金集中起來捆綁使用,按輕重緩急,每年解決一批鄉村的重點公益事業項目,以發揮更大的資金效益。二是擴大資金使用范圍,由原來主要支持農業生產轉向支持農業生產與增加農村公共產品有效供給并重,促進農村文化衛生事業全面發展。三是將各類農業補貼資金集中使用,實現有限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前每畝農田可以獲得農業補貼近150元,這部分資金對單個農戶來說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將各類農業補貼資金集中起來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基金的形式來投入使用,將可以發揮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使用調研報告2

  目前我礦井下現場經常出現使用對拉絞車的現象,制約了生產效率提升,危及安全提升運輸,并被集團公司多次提出批評。為消除對拉絞車的使用,按照礦領導安排,6月20日機電運輸科主任工程師何偉組織科技科宋建龍,生產科殷現民、王軍,機械化科王俊平、安裝準備工區李興等有關人員對使用無極繩絞車經驗較為成熟的蔣莊煤礦、田陳煤礦等兄弟礦井取消對拉絞車的情況進行了調研。

  現將調研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集團公司兄弟礦井取消對拉絞車情況

  1、蔣莊煤礦

  蔣莊煤礦現在用無極繩絞車14部,除南十一采區外的井下全部采掘工作面軌道巷、運輸巷均安裝使用了無極繩絞車,最長安裝長度約1500米,適用坡度15°以下,消除了調度絞車對拉使用的現象。

  蔣莊煤礦在取消對拉絞車、安裝使用無極繩絞車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⑴無極繩絞車推廣初期,采取強硬措施,從礦分管領導開始即行嚴格對拉絞車安裝的審批,一概不予批準使用對拉絞車系統。

  ⑵采掘工作面工程設計時,即予考慮無極繩絞車的安裝,機電運輸專業提出無極繩絞車硐室及車場、巷道的原則性要求,工作面設計工程師參考該要求進行采掘工作面設計,在掘進進入施工時即按無極繩絞車安裝要求進行施工,掘進工作面推進到100米左右即行安裝無極繩絞車。

  ⑶無極繩絞車系統隨工作面設計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充分考慮巷道空間安全間距,一般軌道巷巷道寬度在4。2米、運輸巷巷道設計寬度在3。8米,掘進期間使用的皮帶機撤除后,不需重新布局軌道系統,減少重復工程;掘進期間,充分考慮軌道系統垂直、水平兩個方向的的轉彎半徑,變坡、轉彎盡量做到平緩過渡,為無極繩絞車安全運行創造條件。

  ⑷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制措施,目前采掘現場已杜絕了對拉絞車的使用,各掘進單位感受到了無極繩絞車使用的優越性,在布局運輸系統時爭相安裝使用無極繩絞車,形成了無極繩絞車設備供應緊張的局面,后期工作面安裝期間、生產期間不再重新布局,最大的發揮了無極繩絞車的使用效益。

  2、田陳煤礦

  田陳煤礦現在用無極繩絞車2部,均安裝在安裝工作面軌道巷用于安裝期間大件運輸。目前該礦未消除調度絞車對拉使用現象,井下存在對拉絞車系統6對;井下現場安裝調度絞車共計約110多部,大致與我礦調度絞車安裝數量相當。

  ⑴目前田陳煤礦對于對拉絞車的安裝審批程序與我礦相同,都需要經使用單位分管領導簽字、機電副礦長和總工程師批準后方準安裝使用。

  ⑵由于該礦地質條件限制(特厚煤層、工作面不規則、巷道轉彎較多、局部坡度過大等),現場未杜絕對拉絞車使用。

  二、消除對拉絞車使用的.建議

  1、我礦消除對拉絞車使用、推廣無極繩運輸的難點分析

  ⑴對新事物、新工藝的接受存在抵觸情緒,一時難以改變原來的習慣性的運輸方式,總認為原來用的比較順手、比較簡便,缺乏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和創新實踐的精神。

  ⑵目前工作面安裝、采煤生產區隊對無極繩絞車運輸方式已經基本接受,感受到了無極繩絞車運輸的優越性,尤其是安裝區隊已經習慣于無極繩絞車用于大件運輸,簡化了運輸環節,提高了運輸效率、極大地減少了運輸環節人員投入;但掘進區隊現在采用的工藝及考核方式中,重進尺、趕進度,先完成工作面井巷工程為主,掘進期間不考慮后期安裝、生產期間的運輸系統,安裝期間的運輸系統按單獨工程考核,單獨施工,造成掘進期間安裝使用無極繩的動力不大。

  ⑶我礦掘進工作面普遍使用倒料皮帶機進行掘進期間的輔助材料運輸,也成為影響掘進期間安裝使用無極繩絞車積極性的因素之一。

  2、消除對拉絞車使用的措施

  ⑴采用強制性措施,符合無極繩絞車安裝運行要求的(采掘工作面兩巷長度在300米—1500米之間、最大坡度不超過15°、水平轉彎不超過2個)采掘工作面兩巷任何情況下一概不予批準對拉絞車的安裝使用,應安裝使用無極繩絞車運輸;巷道長度過長、水平轉彎超過2個或局段最大坡度超過15°的巷道可考慮采用多部無極繩絞車運輸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強推讓生產單位積累無極繩絞車的使用經驗,切實感受到無極繩絞車運輸方式的優越性,從心理上不再對無極繩絞車使用產生抵觸,習慣上不再布局對拉絞車運輸方式。

  ⑵采煤工作面安裝期間的工作面切眼、采掘工作面兩巷長度不超過300米等確實沒有無極繩絞車安裝條件或安裝價值的地點,應采用分級提升方式,對于起伏較小的巷道掘進單位采取調整巷道高度、局部臥底等方式處理后使用分級提升;確實因地質條件限制(底板起伏較多、無法布置車場等)方可考慮采用對拉絞車運輸方式,但必須提出使用申請并制定專項安全措施,形成專題報告,經使用單位分管領導、機電副礦長和總工程師共同簽字報集團公司對應處室批準后,方準安裝使用。

  ⑶從工作面設計時就充分考慮采用無極繩絞車或單軌吊運輸方式,把無極繩絞車安裝的相關硐室、軌道要求納入井巷工程設計,隨掘進工作面施工之初即行安裝使用無極繩絞車,減少軌道系統重復布局。

  ⑷加大無極繩絞車運輸方式的培訓,讓相關人員掌握無極繩絞車的布局、維修技術,為生產單位使用無極繩絞車運輸方式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⑸設備管理中心應抓好備用無極繩絞車的檢修,督促生產過程中無極繩絞車配件及時回收交廠、及時安排修配,確保無極繩絞車的供應。

  ⑹機電運輸科、規劃發展科協調下半年招標兩部132KW無極繩絞車用于生產現場循環使用。

使用調研報告3

  一、當前分局人力資源使用的現狀及問題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三個分局作為市局的派出機構是在我市食品藥品監管系統1999年成立后,根據監管工作需要,于XX年相繼成立。每個分局承擔3個至4個區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任務。每個分局核定人員編制為7人,目前三個分局已經基本滿編。其人員基本通過調入和考入兩個途徑進入分局工作,其中考入人員占65%,學習法律、醫藥、食品等專業的占75%。在人員的安排上,基本是按需調入,按考定位,定向安置具體工作,根據其調入和考入的職位安排具體工作,如按照藥品、醫療器械監管、食品安全綜合監管、法制、辦公室等方面進行工作分工。日常工作運轉上,分局局長負總責,其他人員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對于某一階段的集中工作,如市場檢查,則由分局局長、具體負責藥械市場的人員牽頭,其他人員配合,組成若干個檢查組實施檢查等。這種傳統的人力資源配置符合常規工作需要,對提高人員業務素質、強化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我局成立初期,對于促使人員盡快的熟悉業務、進入角色、開展工作的確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隨著監管工作步入常軌,這種人力資源配置不是十分符合分局的實際工作需要,實踐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1、限制了整體監管工作水平的提高。這種人力資源配置方式,看似每一方面工作都有人負責,但是,由于每項工作的內容、任務量不同,特別是分局是跨區監管,造成了每個人的工作量懸殊很大,工作績效失衡。如藥品的監管工作量較大,有時要求時限很緊,由幾個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去做,顯然很難保質保量的完成;由其他人員配合去做,由于其不具體負責此方面的工作,不熟悉業務,也很難要求其負責任的、高質量的完成工作。這種情況長期下去,勢必影響監管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時,由于某人長期負責某一項工作,受其個人業務水平、思想惰性、思維慣性的影響,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監管水平的提高。

  2、為“執法難”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的條件。在分局,藥械的監管最能體現權力,此項工作長期由某人負責,受人情、關系等的影響,就會不同程度的產生“執法難”的問題。

  3、不利于干部的全面發展和監管工作的長遠發展。這種單一的分工負責制的人力資源配置方式,一是會造成工作人員只對所負責的某一方面的業務深入鉆研,而對其他的業務不去學習,形成了干部業務能力的單一性和對學習的惰性,而對所負責的業務也因為限于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相對與其他同志的業務優越性而限制了業務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二是由于分局每個人的職責、業務、任務不同,個體之間缺乏可比性,很難進行工作的評價,不利于建立獎懲激勵機制,不利于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三是這種人力資源配置方式可能造成干部只學習本職業務,業務知識相對單一,不利于實施工作崗位間的交流,雖然保持了短期工作的相對穩定,但是不利于監管工作的長遠發展。

  二、對人力資源合理使用和培養的建議

  根據分局人力資源配置和使用的現狀及監管工作的實際,現對合理使用和配置分局人力資源,最大限度的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和整體的效能,提出三點不成熟的建議。

  1、應采取“線面結合式”的人力資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線”式的資源配置方式,就是目前分局普遍采用的傳統的、常規式的人力資源配置方式。即每一方面工作都確定由某個人負責,如藥品監管由某某負責,具體要負責掌握分局轄區內藥品監管的全面情況,協助分局長負責全轄區的藥品監管的指導,負責對各責任區藥品監管的監督、檢查和評價工作等。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是如此。“面”式的資源配置方式就是對分局的轄區按照某一依據劃分成若干監管責任區域,根據人員情況,合理配置,以兩人為一組,落實監管責任區。任務是具體負責監管轄區的藥品、醫療器械、食品、野生藥材資源等全部工作,要做到全面掌握責任區的情況,對責任區的全面工作負責,接受分局的檢查和評價,接受分管“線”的人員的業務指導。這種“線面結合式”的資源配置和使用方式優越性在于:一是做到了職責明確、分工合理、責任到人。“線”上的工作有人負責,“面”上的工作也有人管,每一方面的工作和每一責任區的工作任務、責任都落實到了人,任務均衡得到分解,責任最大限度的得到明晰。二是有利于促進干部素質的全面提高。這種“線面結合式”的工作配置,要求每名干部即要熟練的掌握分管的“線”上的工作,又要懂得責任區的藥品、食品、器械、野生藥材等全面的工作,從而促使干部要深學、精學、博學業務,有利于在實踐中了解、培養和發現干部。三是有利于對干部工作績效的綜合考評。采用“線面結合式”的人力資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由于每個人的工作量和內容都大致相當,彼此之間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采取某種方法、制定某種考評細則,建立起考評的長效機制,用機制激勵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四是有利于解決“執法難”的問題。“線面結合式”的人力資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由于實現了“權力”的分解,責任的明晰,一定程度的約束了執法人員不敢執關系法、人情法。同時,這種配置方式有利于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責任轄區間的交流,可以在分局內部進行責任轄區間的交叉檢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執法難”的問題。五是有利于相對解決轄區間空間距離帶來的交通、經費問題。除了必須的集中檢查之外,日常監督檢查可以由責任區人員采取乘坐火車、公共汽車,個人購置電動車、摩托車等方式到達轄區,并可全天的工作。避免一件“事”出一次車,跑一圈等造成的過路費、油脂燃料等的浪費,有效解決工作效率不高和執法成本高的問題等。

  2、應在分局內建立干部的長效考核激勵機制,有效激發干部工作的積極性。

  當前,在分局普遍缺乏一種考核激勵機制,干部對工作的投入精力往往憑領導或上級的督促和個人的責任心,這種機制往往缺乏長效性,很不穩定,也不利于工作的長遠發展。應該建立一種長效的考核激勵機制,用機制激勵干部自覺的積極開展工作,用機制改變那種干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被動應付工作和主動積極工作一個樣的狀況。應建立一種什么考核激勵機制?我個人認為建立干部的日常考評機制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對干部的考評就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思想的.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依據一定的標準,對干部及其相關工作進行事實評判或量值與價值評判的過程。對干部進行工作的考評是人力資源日常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最為核心的環節。公平、公開、公正的干部考評機制有利于形成工作積極、正面的導向作用和工作氛圍,有利于激勵干部積極主動工作,有利于反映和反饋實際工作效果,有利于加強對干部的管理、教育和改進工作。具體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要建立一個考評標準和實施方案。這是做好考評工作的基礎。可以根據分局全年工作任務和每個人的具體職責,將分局全年的主要工作進行分解、量化,確定完成時限,完成質量、權重分值等等。二是要進行科學、有效、合理、公正的考評。組織實施考評是整個考評的關鍵。可以采取集中考評、(即每年兩次組織分局全體人員,依據考評標準,對每個人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集中評價)群眾評價(即采取畫票、打分等形式對每個人的工作進行評價)、領導點評(即上級相關部門和分局領導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對每個人的工作進行評價)等相結合的方法對每個人的工作作出最后的評價。三是要兌現考評結果。這是整個考評工作能否發揮作用的的根本所在。根據考評結果對每個人的工作作出不同層次的評價后,依據考評方案對工作好的給予獎勵,并作為晉級、提職等的主要依據,對工作不力的必須給予相應的警示、警戒等。

  3、應立足長遠,對分局干部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教育,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事業培養和積甸人才。

  對干部進行培訓是一種對人的投資,其概念是對干部傳授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需的相關知識。這里所說的培訓和教育是指對干部的在崗培訓。做好干部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一是要樹立以人為本,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決策者站在食品藥品監管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審視和重視干部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分局干部也要堅持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把學習作為工作的第一需要和生活的重要方式,作為謀求發展、把握未來的基本能力和人生的永恒主題,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適應發展變化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需要;二是要克服資金不足等因素,采取送出去的方法,有計劃的組織干部走出去,參加必要的培訓和學習,開拓視野,學習先進的經驗;三是要眼睛向內,采取請進來等有效的方法,加強內部的學習和交流,苦練內功。在干中學,在學中干,通過堅持不懈的實踐提高素質,迎接時代的挑戰。

  相關推薦:人力資源市場服務與管理調研報告某縣國稅局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調研報告對紹興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幾點思考國稅系統整合人力資源的調研報告糧油集團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調研報告大學生對人力資源市場知曉期許狀況調研報告淺談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情況調研報告人力資源管理調研報告大型國有企業中深度開發青年人力資源的研究

使用調研報告4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的飛越成長,全國的經濟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會信息化進程加快,高新科技產品成為了消費熱點,手機作為一種方便快捷通訊工具已經逐步走進了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xx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國青少年手機網民達1。44億,手機成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網工具。青少年的手機擁有數量相當可觀,對于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來說,在這個信息飛躍的時代,手機幾乎人手一部,走在校園中,隨處可見大學生一邊走路一邊拿著款式不同的手機打電話或者發信息,這已然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手機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面對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的大學生群體而言,大學生手機的使用已經成為一種值得研究的現象,特別是針對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調研受訪的大學生中,手機的擁有率達到了100%,也就是說手機作為普及化的科技產物,在大學生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扮演著或重或輕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說手機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的生活必須品。如此高的手機擁有率,勢必也就造成了手機使用過程中的問題的普遍化、多樣化與嚴重化。而此篇報告所針對的便是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大學生中的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與問題,分析高校學生該現象產生的原因、特點、危害及其一些建議。

  在調研報告形成之初,首先針對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這個問題做了問卷調研與訪談,從存在該現象與問題的報告主體入手也就是大學生群體,從他們身上獲得這一報告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最重要的資料。分析回收的問卷,統計數據,從中獲得如下信息。

  調研數據顯示,84.4%的大學生會在課上使用手機,僅有16.6%的大學生會在有急事不得不用的情況下使用;在課上使用手機的大學生中, 9.0%的人在課上什么都玩,26.3%的人在使用手機軟件的聊天功能與同學或朋友聊天,21.0%的人在瀏覽手機新聞或登陸網頁,還有31.5%的人在玩游戲,12%的人做與學習有關的事;在關于每節課上使用手機時間長短的問題上,66.8%的人使用時間在半節課以下,23.1%的人使用手機的時間為半節課,還有10.1%的人課上使用手機的時間為半節課以上;在關于上課使用手機的原因調研中,13%的認為課上使用手機已經成為一個習慣,40%的人在自己不感興趣的課上使用手機,38%的人因為老師講課乏味聽課無聊選擇使用手機消磨時間,還有9%的人無論什么課都使用手機;在受訪的大學生中普遍認為班級上課時間內課上玩手機的同學較多且自己也容易受到周圍玩手機同學的影響而跟著玩;受訪大學生對手機使用的危害都表示不是特別清楚或不以為然。

  對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在課上使用手機現象與問題存在的幾個特點:

  1、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問題存在群體普遍化的特點,大量學生在課上使用手機;

  2、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用途的多樣化,但是絕大部分的同學并未將手機的使用用于學習方面,而是只是將手機使用功能的娛樂化;

  3、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時間大部分都在半節課以內,使用時間相對可控;

  4、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相互影響,一部分課上使用手機的學生會影響其周圍的同學,使其受影響,然后使這部分學生也使用手機;

  5、大學生對課上使用手機危害的忽視,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于長期使用手機對人體造成的

  危害不甚了解或不以為然,而根據相關實驗顯示,如果每天使用手機超過兩小時會對身體造成較大的傷害,特別是對使用手機上網對視網膜的傷害、在得出了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幾個特點之后,我們就有必要對這種現象也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

  就學生而言,中小學是應試教育培養模式,是被動灌輸性的學習,而大學是素質教育模式,是主動性研究型的學習。應試教育讓學生失去了對知識本身的渴求,經過三年高壓下的高考訓練,學生在寬松的大學課堂反而有些無所適從。因為已經習慣于被動接受,而不愿意主動去學習知識,對于課堂上某些老師和學生互動的教學嘗試,反而引起了學生的抵觸,覺得上課像玩兒一樣,學到的東西太少。還有一方面原因便是大學生對于學校開設課程的興趣度不高,失去課上學習動力,且由于近年來,大學生專業方向和工作不對口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因此,不少學生開始質疑聽課的意義并開始對于上課不認真對待,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便更為突出。

  就老師而言,造成如今大學課堂上手機盛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任課老師的熟視無睹與放任自由,教師的課堂松散管理讓大學生們心不在焉也更有恃無恐。既然學生在課上使用手機的風險是低的甚至是無風險的,那么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便是呈蔓延狀的且難以杜絕的,由于大學更強調的是自主學習,大學教師們便少了像高中老師對于學生的強制學習壓力,學生也就少了被監管的束縛,此種現象便會越來越嚴重。

  就學校而言,學校的監管力度存在欠缺,對于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缺乏有力的措施進行制止,也難以制止。

  發現問題的原因之后,便要探討如何去改善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情況。

  其中,大學生本身應該改變其被動受教的慣性思維模式,嘗試主動去獲取知識,明確目前所學知識的重要意義,清楚在課上使用手機的資源浪費問題,明白長期使用手機其輻射對人身體的危害性,也要考慮父母供自己上大學的艱辛,從自身的改變開始,慢慢杜絕在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

  而老師應該增加其上課的趣味性與互動性,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上課,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與興趣度,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大學老師還應對自己課堂上存在的使用手機的情況進行勸阻,要有一定的懲罰措施,減少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

  學校則要提高監管力度,明確課上使用手機的違規性。

使用調研報告5

  一、調查背景

  漢字是中華文化延續進步的根本,而對于中學生來說,正確的書寫尤為重要。《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強大勢力和一些學校不重視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寫字情況及其效果不盡人意,走進教室,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寫字時腦袋歪著、本子寫著、手捏著筆尖、眼貼著桌面,姿勢及不正確;翻開作業本,有的筆走龍蛇、龍飛鳳舞,似秋風咋起,吹亂一地稻草;錯別字在學生的作業本中隨處可見,特別是作文時更突出。作為中學生連一些基本的常用字都弄不清楚。種種原因,使中學生在規范漢字書寫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字跡潦草、不整潔、錯別字太多等等。

  二、調查內容

  1、字跡潦草的原因。

  2、如何規范寫字。

  3、對規范些的看法。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對200多學生進行了問卷,情況如下:在校時間經常動手寫字的占59%,偶爾動手的占15%,老師布置作業了才寫的占26%;堅決反對寫錯別字的占22%,認為情有可原,有事難免會犯點小錯誤的占78%;認為整體上寫字字跡工整程度一般的占96%;很工整的占4%;認為寫字時出現錯別字的占70%,很少出現錯別字的占30%;學生認為導致寫漢字字跡潦草的原因是寫字態度馬虎的.占85%,漢字難寫,書寫效率低的占11%,習慣用電腦打字的占26%,漢字書寫能力規范化不受重視的占67%;學生認為寫字字跡潦草對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負面影響很大的占30%,較大的占56%,一般和較小均占7%;當寫字遇到不會寫或有疑問的字時,查字典后再寫的占74%,用電腦(手機)查證在寫的占85%,問身邊的人后再寫93%,不查不問,寫下有疑問的字的占4%;如果學校采取措施對中學生寫字行進規范要求,學生認為經常舉辦書寫比賽的占19%,開設書法課的占81%;學生認為規范書寫漢字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播和延續意義重大,見證了華夏語言文體的藝術美的占89%,意義較大的占11%。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經常動手寫字,反對寫錯別字,但由于平時作業量大字跡工整程度不夠,字跡不工整有情可原,作文時出現錯別字的占多數,這與學校不重視規范書寫能力有很大關系。根據《中學語文新課標》中學應開設書法課,傳播和延續民族文化。

  四、應對策略

  充分利用語文課時間指導學生寫好漢字,布置作業時,減少作業量,要求學生規范書寫每一個字,掌握所學漢字,從頭練起,規范寫字姿勢,搜集名家作品欣賞,或請相關老師講座,讓學生對寫字感興趣,定期進行書法作品競賽,對優秀作品予以獎勵,并把作品展出,讓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建議學校開設書法課,專業老師任課,系統訓練,提高學生規范書寫的能力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4日

  調查地點:大新站街頭

  調查目的:了解人們寫錯別字的原因

  為了了解人們寫錯別字的原因,幫助人們規范用字,我展開了調查研究。

  錯別漢字的具體情況是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看了往往讓人捧腹大笑。有寫錯別字、繁體字、同音字等等。現歸類如下:

  (1)寫錯別字。這占的比例最多。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王武上山砍毛竹,不料毛竹溜下山,刺中了別人的心臟,那人當場身亡,王武寫悔過書時把“竹溜死人”寫成了“溜竹死人”,縣官不經調查,就根據悔過書定了他死罪。一個人因為兩個字的錯誤賠了性命,這樣嚴重的后果真叫人聽了不敢相信。

  再有:“課程表”中“程”寫成了同音字“成”。有的商店為了推銷,打出了“衣衣不舍”,“雞不可失”的成語。這樣成語不僅發生了錯誤,并且改變了意思,誤導別人用含有錯字的成語,影響教育。我看過一家裁縫店招牌上醒目的寫著“李氏載縫”四個紅色大字。這真是個大笑話!

  (2)寫同音字:我們在寫作和默寫時經常會犯“音同字不同”的錯誤。有人竟把“歡度國慶”寫成“歡渡國慶”。國慶是條河嗎?我還記得我在默寫《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最后一段時把“連結”寫成“連接”,誰叫它們的發音相近呢。還有“近”和“進”。如果不區分它們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誰能聽得出來是哪個字呢?

  (4)街頭廣告錯別字多:行走在街頭,各類城市廣告、宣傳畫廊、招牌、店牌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錯別字,調查發現,街頭路邊上各種招牌、廣告不規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錯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

  一些街邊店面廣告上是出現錯別字、亂造簡體字的重點之一,如“補胎充氣”寫成“補胎沖氣”、“家具”寫成“家俱”,一些店鋪把“零售”寫成“另售”、“排檔”寫成“排擋”、“雞蛋”寫成“雞旦”,就更是屢見不鮮。在一公共電話亭前,一塊醒目的告示牌上寫著“打拆”兩字,前后連起來一讀,才知道原來是買一種電話卡可以“打折”。

  街頭錯別字多讓學生深受其害,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在教學時發現,在學生的作文中也經常有同音的錯別字,指出來時學生們都說是“大街上到處都這樣寫”或者“電視也這樣寫”。一位女士說,前幾天她給上小學的孩子檢查作業時發現,兒子把“籃球”寫成了“蘭球”,就告訴他寫錯了,沒想到孩子理直氣壯地說:“沒錯!街上的文具店就這樣寫的。”

  通過這次有趣的調查活動,我要向大家倡議:漢字表意豐富,歷史悠久,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要熱愛漢字。如果我們連自己的語言漢字都無法正確使用,我們如何學習其他的東西。因此,我們必須要優化文字環境,正確使用漢字,更要杜絕公共場所的錯別字。

  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淺閱讀、快餐文化的興起,鍵盤敲擊日益代替了筆頭書寫。在電視臺也常常舉辦一些漢字類的節目,讓國民對漢字書寫和漢字理解都能加以重視。大學生是社會的希望、國家的棟梁、祖國建設的主力軍,這一群體的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整個國家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90后,甚至是95后,由于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們更偏向于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廣泛使用,書寫漢字能力現狀非常值得關注,加之傳統文化頻繁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大學生中已出現了日益淡薄的漢字書寫的潛在危機。

使用調研報告6

  柘榮縣藥品監督管理局自年成立以來,在加大對藥品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藥品市場秩序上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對醫療機構在藥品使用環節上的監督管理尤為重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對某些醫療機構出現的一些不規范使用藥品及對藥品質量管理上的疏漏仍然感到不容樂觀。在這里根據這次調研活動中所了解的情況,以及結合我局在這幾年的對本縣醫療機構的執法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及相應管理辦法作一個總結分析。

  一、柘榮縣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監管的情況和方法

  (一)從加強崗位培訓入手,提高人員素質。

  我局在狠抓監督檢查的過程中,把事前的培訓幫助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分批分層次組織法律法規和藥學業務知識培訓,進行指導。同時采取有效方式認真督促醫療機構自身開展藥劑人員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切實提高醫療機構涉藥人員的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和藥學專業水平,為規范藥品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員保證,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從規范購藥渠道入手,保證藥品質量。

  為從源頭上保證醫療機構藥品質量,我局“三管齊下”,一是要求醫療機構高度重視營銷人員和供貨企業資質審驗,做到“三查五對”(即查藥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權書;對身份證、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印章、授權范圍),簽訂配送質量保證協議,把好進藥第一關;二是加強藥品營銷人員管理,通過建立信譽檔案、強化信用管理措施,督促醫藥企業嚴格依法聘用營銷人員,嚴格實行對營銷人員的審查考核和業務培訓;三是大力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專項打擊無證經營藥品、非法渠道購藥等違法行為,有效地凈化了市場。

  (三)從建立健全制度入手,統一管理“軟件”。

  針對醫療機構藥品管理沒有明確的規范化質量管理體系的情況,我局在出臺的《醫療機構藥品質量管理制度》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對醫療機構藥品管理的“軟件”,即組織機構設置、人員崗位職責、質量管理制度、相關資料記錄等統一做了細化,督促醫療機構統一制作各項制度并統一上墻明示,統一對藥品采購、驗收、儲存、養護、使用等各個環節的規范操作,統一做好各種資料收集和質量記錄,使醫療機構在藥品管理上做到合乎規定,有章可循。

  (四)從創建“規范藥房”入手,加強誠信自律。

  為加強誠信自律體系建設,我局根據醫療機構等級規模不同,專門制定了《柘榮縣醫療機構“規范藥房”驗收標準》,分縣級、鄉(鎮)衛生院、社會醫療機構和城鄉個體診所三級制定相應的條款,符合要求的按照得分情況評為“規范藥房”。“規范藥房”采取動態管理,每年將根據監督檢查和管理情況可升級或降級,對驗收不合格的醫療機構將記錄在案并作為重點監督對象增加檢查次數,對屢教不改者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治并在新聞媒體予以公開曝光,從而充分地調動了醫療機構的積極性,主動地加強藥品質量管理。

  (五)從密切部門配合入手,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與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聯合組成了醫療機構藥品規范管理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加強醫療機構藥品管理的通知》,并成立了聯合檢查指導小組,加強指導;二是建立互通信息制度,衛生行政部門通報有關醫療機構涉藥違法案件和檢查情況,加強部門信息溝通,從而增強了部門溝通和藥品監督執法工作透明度,也使醫療機構更加重視藥品管理,提高了守法遵規的'自覺性。

  二、目前柘榮縣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縣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各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及鄉村衛生室等醫療機構,由于病患者相對集中,用藥人群大,在用藥品種、數量上相對較大,是人民群眾藥品使用最直接、最廣泛的窗口,因此對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的監督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通過這幾年多的監督管理實踐,我們感覺到,醫療機構在監督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⒈進藥渠道不規范。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及經濟利益的驅動,各級醫療機構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進貨渠道混亂的問題。雖然藥監部門一而再、再而三地責令其改正,并嚴厲打擊其違法行為,但他們想方設法鉆法律空子,使得藥監部門無法有效地對其進行監管。

  ⒉醫療機構藥品從業人員素質低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法律觀念淡薄,對《藥品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缺乏必要的認識;其次專業知識匱乏,由于某些醫療機構負責人對藥品從業人員專業知識的忽視,導致了藥品從業人員整體專業水平相對低下,從而造成在藥品使用管理上的效率低下。

  ⒊藥房、藥庫藥品管理差。與藥品經營企業相比,醫療機構的藥房、藥庫在衛生條件、場地、設施等方面都相對較差,藥品堆放雜亂無章,灰塵較大,拆零藥品較亂,沒有藥房及藥庫管理制度,中西藥品沒有分開,藥房、藥庫設施缺乏,基本上沒有防塵、防鼠、防潮、隔熱等設施,并且在藥品驗收制度的實行方面也明顯存在不足。尤其在村級衛生所,依然還存在過期藥品未及時清理的問題

  (二)我縣在對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行政執法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

  我國目前在藥品研究、生產、經營等環節都制定了相應的質量管理規范,如藥品研究領域有、,藥品生產領域有,藥品經營銷售環節有等,這些規范都是嚴格按照《藥品管理法》有關條款的要求制定出來的,具有法律效力。藥品研究、生產、經營單位只有符合并通過這些規范的嚴格認證,才具有合法從業的資格,這些環節抓監管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但是在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卻遇到了一些違法行為無法追究的情形。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管理狀況令人擔憂,對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的潛在威脅。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管理已經遠遠落在了藥品研究、生產和經營等環節的后頭。在現階段,我國藥事管理法律法規在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上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⒈欠完備、全面

  我國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對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僅限于規定而規定,沒有相應的約束條款,或只有禁則而無罰則,即規定了應當怎么做,卻沒有規定其相應的法律責任,使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難以有效地處理和解決不同形式的違法行為,致使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中許多違法行為得不到有效的威懾。而這些行為卻無形之中對百姓的健康和生命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如:合法票據、購進驗收有記錄是醫療機構依法購進藥品的依據和憑證,在《藥品管理法》中雖作了明確規定,但卻沒有罰則,而這在實際操作中非常重要。

  ⒉欠前后規定的一致性

  《藥品管理法》關于醫療機構藥品使用參照什么質量管理規范才能獲得認證許可并沒有做出象、那樣的明確規定,但在《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的第八十三條關于藥品認證含義中卻提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藥品研制、生產、經營、使用單位實施相應質量管理規范進行檢查、評價并決定是否發給相應認證證書的過程”這樣的描述,顯然沒有做到法律與法規的統一。

  ⒊對藥品使用從業人員業務學習缺乏硬性要求

  我國目前實施的執業藥師制度在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由于、認證必須配備的硬性規定,極大地促進了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從業人員學習的積極性。但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因沒有相應的質量規范,該制度很難得到醫院的重視,醫療機構藥品從業人員不學習照樣工作,無危機感,這就很難保證百姓用藥安全,更不能正確指導患者合理用藥了。

  三、對規范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的設想和對策

  (一)、完善補充現有法律法規

  ⒈在現行的《藥品管理法》的基礎上,需對醫療機構的藥劑管理章節增加如下內容:()醫療機構藥品使用須經醫療機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并發給《藥品使用許可證》;無《藥品使用許可證》的,不得使用藥品。()《藥品使用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經營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醫療機構藥劑科必須具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藥學技術人員;()具有與所使用藥品相適應的藥庫、藥房、設備、倉儲設施、衛生環境;具有與所使用藥品相適應的質量管理機構或者人員;具有保證所使用藥品質量的規章制度。()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必須按照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制定的《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使用藥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規定對醫療機構藥劑科是否符合《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認證;對認證合格的,發給認證證書。()《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的具體實施辦法、實施步驟由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共同制定。

  ⒉制訂《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

  制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必須充分考慮醫療機構的特殊性;制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可參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制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時除對藥庫、藥房軟硬件做出規定外,應考慮急診室、防疫室、中藥炮制室、病區藥房、化驗室、煎藥室的藥品管理問題。

  (二)、醫療機構用藥行為可實行“扣分制”管理。

  “以監督為中心,監、幫、促相結合”是藥監部門工作方針,為把這一工作方針運用到對醫療機構用藥行為的監管上,建議可借鑒交警部門對駕駛員扣分的作法,對醫療機構用藥行為實行“扣分制”管理。這一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按照《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對醫療機構使用藥品的規定,制訂一個扣分的標準,即扣分的內容,這一內容不宜過多、過細,但必須量化,有操作性,如

  ⒈藥械從正規渠道購進分

  ⒉建立藥械購進、驗收、登記分

  ⒊藥械購進、使用帳目清楚分

  ⒋使用正規藥品、器械分

  ⒌特殊藥品管理規范分

  ⒍依法對藥品、器械進行管理分

  根據上述內容及分值,藥品監督執法人員在對醫療機構藥品進行檢查時,如發現沒有做到的內容,則此項分數全扣,當一次檢查扣分達分以下,且行為較輕的,則給予警告,限期改正外,必須視情予以經濟處罰。如全年累計扣分達分以上,則該單位必須停業整頓,同時建議衛生主管部門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如發放了《藥品使用許可證》,同時予以吊銷。

使用調研報告7

  有的學校沒有相應的教學資源管理使用制度,甚至個別學校“四配套工程”的器材至今尚未入賬。絕大多數學校未啟用“教育技術裝備與實驗教學管理系統”“區域圖書管理系統”,有的學校將配備的用于管理教學資源的計算機挪作它用。常用教參、掛圖、教具和藥品等得不到及時添置和更新。可見,部分學校教學裝備管理水平滯后。有的學校對危險、劇毒藥品管理不嚴格,分類不夠明確,將危險藥品放置在一般的實驗櫥中,有一位實驗員將濃硫酸放置在教師的辦公桌下,教育裝備的存放有一定的隱患。

  專任教師配備情況

  一些學科教師配備不盡合理,如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絕大多數農村學校無專職教師,如小學科學、勞技是操作性比較強的學科,對教師的實驗與操作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抽查的小學中皆無科學、勞技專職教師,大多由本班語、數教師兼任,其中1所小學有巧位科學兼職教師,而無一位專職教師,使科學課開齊、上好的要求很難落實,實驗室及器材很難有效使用。在抽查的隨堂課中就有教師僅憑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在講授《簡單機械》和《編織》。專任教師配備不盡合理,直接影響著教學裝備的使用。

  學校校長、儀管人員及師生訪談情況

  (1)對教學資源多樣性認識的不足影響了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訪談中發現認識上的片面性使得一些學校領導和教師將豐富的教學資源等同于一、兩種資源,而忽視了其他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比如,教材一直是中小學教學的主要資源,以至于一些校長和教師,常常把教學資源僅僅理解為教科書、參考書和習題冊等。一提到開發利用教學資源,就想到教材、教參、教輔資料和試卷等。殊不知,實驗室、圖書室、微機室、網絡教室、與教材配套的電子資源包也是教學的重要資源。由于認識的單一性,沒有用發展的、聯系的眼光來看待教學資源,使得不少校長和教師認為,教學資源總與紙制材料離不開,從而致使其他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受到制約。

  有的校長重視教學裝備的建設與配備,卻忽視了教學裝備的管理與使用,教學裝備只起到“撐門面”“比闊氣”的作用。盡管學校有微機室、圖書室、還有校園網,但主要是給教師用和應付上級檢查的,學校的多媒體教室,也只是在對外開放時才露露臉,平時刀槍入庫。只重視上級檢查以及對外開放這個“形”,忽視了服務教學、服務學生、提高質量這個“實”。

  (2)學校的管理水平制約著教學裝備的使用質量。在物力資源的管理上,有的學校領導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夠健全。例如,有的學校在未進行調查的情況下,就購置一些物資設備、對于一些物力資源的“進出”不進行登記、對于一些設備缺乏有效的維護、對于非正常使用造成的損壞也不去追究責任、也有的管理者思想落后。比如,學校管理者過分愛護現代媒體資源,而限制了教師正常使用。另外一種情況是,學校領導不重視對不會使用現代教學裝備教師的培訓,而使得這部分教師不能利用這類資源。有的學校因噎廢食,害怕損壞圖書而不許學生借書,害怕損壞微機而不許學生上機,害怕出安全事故而不許學生使用體育器材等等,這些狀況造成了物力資源的閑置乃至荒廢;在教師資源管理上,有的學校領導采取專制的管理方式,不注意調動教師開發利用教學資源的積極性,也不給教師教學資源使用上較大的自由度。有的學校在教師集體備課、學科組教師定期研討方面沒有形成相關規定、制度,從而使不同教師之間的經驗與智慧缺少交流。中小學領導在教師資源管理方面的一些不當措施,使得學校內部缺乏開發利用教學資源,交流與分享使用教學資源經驗的良好氛圍。

  (3)教師的個體差異與教學裝備服務教學的效果緊密相關。教學裝備的利用主要靠教師來完成。如果教師沒有開發與使用教學裝備的愿望,如果教師低估了教學裝備的重要性,那么必然會極大地閑置教學裝備與資源。訪談中了解到,良好的教學設備閑置著,教師反映主要是由于工作壓力大,事務、雜務多,無暇進行課前準備和課后整理,有時不是不會使用,而是使用起來太麻煩,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有些教師則憑老經驗做事,固守傳統,拒絕使用新的教學設備,對新生事物不感興趣,更不去學習,過分依賴本校專業人員,摒棄新設備的學習和運用,樂于在傳統的功夫上打轉轉,一節課知識容量狹小,效率低下,任務有時還不能完成;有的學校不去培訓教師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手段,使學校缺乏使用先進教學設備的機制和氛圍。

  討論與建議

  1.為教學裝備的`管理和使用提供有效參考

  本調研所選樣本在全市具有隨機性、典型性和全面性,兼顧到中學和小學,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訪談所抽取的樣本在性別、職稱、教齡、任教學科及學校分布上符合研究的需要和要求,對37所中小學的教學裝備管理人員進行了全體抽樣,訪談提綱內容的選擇具有常態性和持續性。所得的調查數據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建立教學資源使用與管理的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每校由分管教學的校長負責對教學資源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考核。明確學校各管理部門職責,明確相關學科教師的職責,負責教學資源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證各項工作及時到位;二是科學制定管理制度,各校要制定并落實《中小學實驗室及儀器室、準備室管理制度》《中小學圖書館、閱覽室管理制度》《中小學體育器材室及場地管理制度》《中小學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器材室管理制度》,對教學資源管理、功能室的使用、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相關人員的學習培訓等應作出相關的規定,教學資源的管理與使用做到有章可依;三是落實目標責任,各地各校要明確專人負責教學資源的日常管理工作,明確責任,細化工作任務,落實具體措施,各功能室要指定具體責任人;四是將落實《中小學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與教學資源的管理與使用有機結合,統籌安排。

  3.強化優質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運用

使用調研報告8

  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根本體現,是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業發展、保持農村穩定的基礎。在穩定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允許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是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符合黨的一貫政策。如何在堅持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實現土地資源合理優化配置,這是一個亟待探索解決的問題。

  一、ww縣土地使用權流轉現狀

  元謀縣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國土面積20xx.46平方公里,全縣轄79個村(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06528人,其中農業人口185884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全縣共有耕地面積198375畝,其中,水田97800畝,旱地100575畝;有可供開發的“四荒”(荒山、荒地、荒溝、荒灘)面積1607300畝。到20xx年底,全縣參與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農戶數達2162戶,面積達77116畝,其中,耕地流轉面積有4125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1%;“四荒”流轉面積達72991畝,占“四荒”總面積的4.5%。

  二、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主要形式和期限

  (一)無償轉讓。是指土地承包戶轉讓土地使用權不收任何補償,只是要求受讓方承擔承包土地合同中規定的應盡義務。這種土地流轉一般在親朋好友間進行。一些原承包戶季節性或長年在外經商或打工,但仍舍不得丟掉土地,不愿放棄土地的承包權。對自己土地進行流轉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守住承包田(地)。這種流轉方式在全縣土地使用權流轉中所占比例較小。

  (二)有償轉包。指土地受讓方除承擔承包合同中規定的應盡義務外,還要給出讓方一定數額的實物(糧食)補償或經濟補償,出讓方不負責任何生產費用,補償數量由雙方協商確定。以這種方式流轉的土地在全縣約有13125畝,占全縣土地總流轉面積的17%。

  (三)租賃。指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戶通過簽訂經濟合同,在一定時間內將承包的土地或“四荒”土地租賃給其它農戶、外地客商、農業龍頭企業或種養殖能手等,以達到提高土地經濟效益的目的。具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承包時由集體保留以備人口增減時調整的機動田(地)租賃出去。另一種是經過村民會議討論同意,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把承包到戶的土地或“四荒”土地統一劃出一片租賃給承租方種植生產優質高效農產品。這是我縣土地流轉的一種主要形式,在全縣以這種方式流轉的土地有23879畝,占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的31%。

  (四)股份合作。是指在明確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家庭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由有資金、技術、管理實力的大戶和農業企業牽頭,農戶以耕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參與股份合作聯營,組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聯合體,共同發展特色種養業。全縣以股份合作方式流轉的土地有28360畝,占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的.37%。

  (五)拍賣。是指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使用權通過公開競價一次性長期轉讓給受讓人,受讓人一次性付清土地出讓金的一種土地流轉方式。全縣以拍賣方式流轉的土地有11753畝,占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的15%。

  從流轉的期限上來看,承包耕地的流轉期限大多為短期,“四荒”資源流轉期限多為長期。全縣土地流轉期限在10年以下的有1346畝,流轉期限在10-20年的有939畝,流轉期限在20年以上的有74831畝。

  通過各種形式流轉的土地主要用于發展種植業,栽種各種高產優質蔬菜、經濟林果和花卉,主要有葡萄、石榴、香蕉、龍眼,芒果、棗類、印楝等。部分土地使用大戶還把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作用

  合理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一)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

  土地使用權流轉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高效益行業合理流動,使一大批從事農業的農戶逐漸擺脫了土地的束縛,專門從事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增收的步伐。據初步調查,到20xx年底,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達4512人。

  (二)促進了招商引資,提高了農民素質,更新了觀念

  土地使用權流轉促進了招商引資,引進外地資金、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不僅帶動了當地的資源開發,為開展精品農業、現代農業創造了條件,而且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高了農村經濟效益。農民通過土地流轉,主動到土地受讓方打工,不僅學到了先進的耕作技術、管理經驗和引進優良品種、發展高價值特色種養業的方法,而且還看到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設施農業、搞產業化生產經營的成果,增長了知識,更新了觀念。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BR>(三)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

  土地流轉不僅使土地逐步向種養能手、龍頭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外商集中,使一部分社會資金流向農村,促進了農業的規模經營,拓展了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空間,而且還有利于農村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帶動了農村其他生產要素如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小丙嶺高新農業示范區和中山葡萄基地為代表的高新農業和設施農業迅速崛起,有效的提高了流轉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

  (四)促進了農民增收

  土地流轉既可使出讓戶獲得固定的土地出讓金,同時,土地出讓戶也可通過外出打工或從事其他行業來獲取收入。還可到土地受讓大戶或農業企業中勞動來增加收入。如元謀縣中山葡萄開發有限公司除了每年按合同規定付給農民150元/畝土地出讓金外,還常年雇用土地出讓農戶做小工,實行企業化管理,按時上下班,每人每天報酬在15元以上,平常雇工均在50人左右,近一年時間,公司已支付小工工資20多萬元。

  四、土地使用權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群眾對土地使用權流轉認識不足

  部分群眾思想不解放,看不到長遠利益,始終抱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對自己無力開發或不愿開發的土地(主要是“四荒”土地),寧愿讓土地荒著,也不愿讓他人來開發。這種落后的、狹隘的思想觀念,嚴重阻礙了土地使用權的流轉。

  (二)土地使用權流轉行為不規范

  目前,ww縣土地使用權流轉多以村集體和農戶自行轉讓為主。部分農戶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習慣以口頭形式商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包括土地轉讓金支付方式、轉讓期限等,而沒有以規范的書面合同的形式明確下來,這給土地轉讓雙方在土地使用過程中發生爭議、糾紛埋下了隱患。部分村集體在處理土地使用權流轉過程中,以村集體領導班子決策為主,廣泛征求意見,統一群眾的思想認識工作做得不夠充分,致使部分群眾在土地流轉中行動遲緩,甚至產生消極抵觸情緒,影響了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的步伐和進程。

  (三)土地使用權流轉尚處于自發階段

  就本質上來說,土地具有社會保障功能和就業功能。由于元謀縣第二、三產業不發達,許多農戶一旦離開土地,便無法生存。因此,大多數農戶始終把土地視為命根子,不愿輕易放棄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從總體上來看,土地流轉多數是在農戶間自發進行的,還處于無序狀態,作為土地發包方的村(組)基本不過問。

  (四)部分優惠扶持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

  為鼓勵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特別是“四荒”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縣委、政府制定出臺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重點是資金扶持和科技扶持。其目的是為了能更廣泛地吸引社會各界力量,籌集社會資金全參與到土地流轉中來,共同開發治理“四荒”土地。但由于各種項目資金支出大,縣級財政困難,使出臺的部分優惠政策、扶持措施難以全部落實到位。

  五、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對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不斷提高群眾對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認識

  針對在土地使用權流轉中,部分群眾思想上認識不足的問題,要加大對土地使用權流轉政策的宣傳,特別要向群眾講清土地使用權尤其是“四荒”土地使用權轉讓的重大意義,耐心細致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幫助群眾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思想觀念,破除封閉狹隘的意識,以實際行動加入到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行動中來。

  (二)加強領導,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行為

  目前,部分村集體和農戶在土地使用權流轉中,還存在流轉程序、流轉行為不規范的現象。因此,對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工作,必須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正確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各級政府要切實執行黨的土地承包政策,監督土地的合理使用,為土地流轉及時提供法律、政策服務和信息服務。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做好土地流轉的指導和管理工作,要加強對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研究,掌握動態,指導土地流轉合同的訂立,及時辦理因土地流轉引起的合同的變更和解除,妥善處理好土地流轉糾紛,努力規范土地流轉行為。

  (三)建立土地流轉機制和市場中介組織

  針對我縣目前土地流轉的實際,迫切需要建立流轉機制和市場中介組織,使土地資源按照規范程序合理流動,這樣既有利于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又有利于推動土地流轉進入市場。一是要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開放的土地流轉機制,鼓勵土地進入市場,通過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土地向生產能手集中,促進規模經營。二是要建立土地流轉市場中介組織,強化中介服務功能。要以鄉(鎮)經營管理站為依托,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介組織,穩步發展民間中介組織,為土地流轉提供土地政策、流轉方式、信息傳遞、法律咨詢等項目服務。鄉(鎮)經營管理站要充分利用主管土地承包合同的有利條件,主動承擔中介服務的職能,制定公平合理的交易規則,切實保護當事人雙方合法權益,幫助農民用活土地使用權,提高土地經營效益。

  (四)統籌規劃,分塊扶持,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是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的一種有效途徑。要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分部門進行扶持。在不改變各部門項目資金管理渠道和用途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生態恢復、農業綜合開發、扶貧攻堅和退耕還林等國家工程項目的引導作用,利用項目資金對土地承包大戶,特別是“四荒”開發大戶進行扶持。涉農部門要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幫助大戶搞好科學規劃、科學管理,使之盡快產生經濟效益。進一步理順信貸資金扶持渠道,積極爭取金融信貸部門對科技含量高、市場廣闊、前景好的土地開發項目給予資金上的支持。

  (五)抓典型、樹榜樣、搞好示范帶動工作

  我縣在土地使用權流轉中,由于充分調動了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創造性,先后涌現出了一大批租賃承包、開發治理“四荒”,創辦基地,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的生產能手和外地客商。在他們的艱苦創業、精心管理下,基地已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給流轉農戶帶來了許多實惠,一方面獲得了土地出讓金,另一方面,也學到了先進的耕作技術和管理經驗,部分農戶已開始自己創業。對于這些成功的例子,要善于總結經驗,注意抓典型,樹立榜樣,搞好示范引路工作,讓更多農戶認識到土地流轉給自身帶來的好處,從而主動、自覺、自愿地加入到土地流轉中來。

  (六)積極探索實踐土地流轉的新途徑

  各級各部門要在堅持農戶自愿的基礎上,結合當前農村專業協會篷勃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探索實踐股田制(以土地入股參與公司經營)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使土地使用權逐步向具有較高生產種植技術的專業化公司、協會、經紀人集中,實現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不斷提升土地產值和經濟效益,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使用調研報告9

  在人們日常生活患有各種疾病的時候,只有一般的小病能到藥店購買藥品治療,其他大部分疾病需要到各級醫療機構進行用藥治療,醫療機構的病患者相對集中,用藥人群大,在用藥品種、數量上相對較大。因此進一步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不斷規范醫療機構藥品從購進到使用全過程的管理,對于確保我市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現階段對醫療機構

  的監管規范程度不及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醫療機構在藥品使用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急需盡快解決。

  一、法律法規在醫療機構管理方面占的比例小,規范的多,處罰的少。目前,對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國家都實施gmp、gsp全過程管理,而對醫療機構卻沒有相應的規范來管理;在現有的藥品管理法律法規中對醫療機構的要求大部分是規范的內容,而醫療機構違反了法律法規,只有在進貨渠道和藥品質量方面明確規定了法律責任,其他方面沒有明確處罰依據。所有這些情況使藥品監管部門對醫療機構的監管缺少查處力度,醫療機構有些違法行為不整改藥品監管部門也沒有辦法處理。

  二、醫療機構診斷藥品管理不規范。在一些醫療機構使用的診斷藥品,有的不知道按藥品管理,還按試劑管理,單獨購進,有的在一些試劑商店進貨。診斷藥品一般要求低溫保存,而且有效期非常短,常常有過期失效現象出現。另外診斷藥品一般都存放在醫療機構的化驗室冰箱內,有的冰箱內的濕度較大,有的冰箱內還存放其他生活用品。

  三、藥品儲存的設施設備與藥品的'儲存要求不相適應。有的藥品庫房門窗不嚴密,庫內溫濕度無法控制,無法保持庫內衛生環境;庫內藥品擺放混亂,合格區和不合格區無明顯分界,藥品與非藥品混放,需低溫保存的藥品就在常溫狀態下存放;無防塵、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蟲、防鼠、防鳥設備等等;有的大型醫療機構即有庫房,又有病房藥局,各科室也存放藥品,這樣的藥品儲存環境不僅難以達到藥品儲存要求,而且藥品管理還非常混亂。

  四、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有些醫療機構嚴重缺乏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尤其是小型醫療機構沒有專職人員管理使用藥品,從藥人員大多由醫生、護士兼職或臨時人員擔任,缺乏必要的藥學知識,對藥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項、購進、驗收、儲存保管等知之甚少,使其使用的藥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五、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缺少藥品管理相關制度和程序,在藥品購進、保管、儲存、養護、使用等關鍵環節無章可循。

  六、村級衛生室醫療條件差。有的村衛生室設在醫生家里,只有一間房間,既是藥房,又是診室,還是醫生的休息室,藥品在這樣的環境下存放不符合規定要求。

  七、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管理問題。在我市一些林場、農村的衛生所,有的長期看不到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對其合法性需要到主管部門進行核實,有的一個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兩個醫生使用,還有一些鄉村的游醫,不辦任何證件,暗中賣藥,與藥品監督管理人員打游擊戰,所有這些給藥品監管帶來很多不便。

  八、有的醫療機構將科室分別承包給個人經營,這些承包個人對藥品的管理更加混亂,為了經濟效益,他們從違法渠道購進藥品,藥品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一些中醫診所,中藥飲片質量非常不好,還經常違法自配藥品賣給患者。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一、建議國家局盡快制定相應的醫療機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章,或者由我省自行制定地方法規,對醫療機構的藥品使用管理進一步明確細化,并明確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建議國家局對醫療機構制定出臺有關藥品使用的質量管理規范,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保證藥品質量。

  二、結合藥品經營企業gsp標準的有關規定,制定我市醫療機構創建規范藥房方案,分步實施,大力推進了醫療機構藥房的規范化建設。自從20xx年我市開始醫療機構創建規范藥房工作,到今年年底縣級以上醫療機構有28戶達到了規范藥房標準,還有6戶沒有達標;對縣級以下醫療機構還要研究具體措施,進一步推進。

  三、進一步加大對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力度。對一些不規范的違法行為要加強指導,推進整改;對違法渠道購進藥品和藥品質量存在問題的要加大處罰力度,依法查處;對農村、林場以行醫為名(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無藥品經營許可證經營藥品的違法行為要堅決查處,依法取締。

  四、加大宣傳教育培訓力度,使醫療機構和廣大人民群眾對藥品管理的重要性和藥品知識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推進醫療機構建立誠信體系,形成由藥監部門一家依法管藥轉變為全社會共同監督的輿論氛圍。

  五、結合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進一步規范我市農村、林場衛生所創建規范藥房、達標藥房,推進我市農村、林場衛生所的藥品管理,保證農村、林場衛生所使用藥品的質量。

  我們要從保護廣大群眾生命健康的角度著想,工作積極主動,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監督管理好醫療機構的藥品質量,保障全市人民用藥安全有效,促進我市醫療機構健康發展。

使用調研報告10

  按照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活動的要求,農委組成調研組,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強農富民”這一主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真對我縣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題調查研究,并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對策,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新農村建設是從xx年開始的,借助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重點實施了2鎮8個村、16公里的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受到了國家和省市扶貧辦的好評,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自覺地進入了新農村建設軌道。

  xx年,我縣濃河、祥順兩鎮分別被確定為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鎮,21個村被確定為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著力實施了“五改、四建、三化、兩擴、一并”工程。完成改路142.09公里,其中硬化通鄉通村公路6條、72.29公里,硬化村內道路30個村、69.8公里,完成濃河鎮地下排水工程1300延長米,完成水泥明溝排水工程23.3公里;完成改水18個村屯,新增自來水用戶4880戶;完成改廁6個村、918戶;完成戶用沼氣改灶試點380戶;完成改房770

  戶,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68.7%。新建村衛生所5所;新建村文化活動室9個;新建標準化中小學校舍9所,維修19所;新建“萬村千鄉”農家店40個。完成綠化村屯27個,建村內公園3個,在山后屯、創業屯推行農家通透式綠籬院落建設;完成街道亮化9個村,安裝路燈460基桿;推行自我管理日常保潔環衛模式,全面凈化村屯衛生環境。擴大有線電視、擴大程控電話覆蓋面,入戶率分別達到70%和73%。將鳳山鎮下青山屯并入道壕橋屯,22戶農民喜遷新居。

  xx年,全縣繼續擴大新農村建設成果,總投入資金15567.237萬元,其中公益事業和基礎建設投入4645.235萬元(農民自籌投入724.7萬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831萬元;農機化建設投入220萬元;農業開發及土地整理項目投入3871萬元。重點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三化、三改”工程和農業生產及基礎建設“四擴、四建”工程。三化。一是道路硬化:完成20個村(場)通村通場公路和15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村內道路硬化80.45公里;二是四旁(村旁、屋旁、路旁、水旁)綠化:完成27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綠化任務。三是村屯凈化:完成5個村水泥排水明溝建設;創建生態文明示范村10個;在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全部推行了自我管理、日常保潔管理模式。三改。一是改水: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5處;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二是改灶:新建用戶用沼氣680戶,其中新農村建設試點村400戶。三是改房:啟動了富強、紅旗兩個新型節能房建設試點,建稻草板節能房20棟、1680平方米;建農民集資樓2棟90戶、6400平方米,其中富強村農民集資樓采用地下熱源供暖新技術,取代了燃煤供暖。稻草板房和地下熱源供暖新技術,節能環保,經濟適用,深受農民認可。今年全縣新建磚瓦房850棟、57740平方米,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71%。四擴。一是擴大北藥種植規模,新增北五味子人工種植5941畝,累計達到3萬畝,林下種植刺五加1萬畝;二是擴大畜牧業養殖規模,大鵝養殖達到35萬只;三是擴大特種養殖規模,狐、貉養殖發展到3.1萬只;四是擴大食用菌生產規模,木耳、蘑菇等發展到1480萬袋。四建。一是完成了50公里松干堤防達標工程建設;二是完成鏵子山水庫消險加固工程建設;三是完成烏鴉泡低產田改造灌區配套等農業開發工程建設;四是實施了濃河鎮西樂等5個村、富林鄉雙河等2個村的土地整理項目建設,項目區規模3萬多畝。到xx年末新農村建設累計投資3億多元,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xx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12.9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實現2.8億元;糧食總產達7.5億斤,比上年增長10.3%,實現災年奪豐收。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5270元,比上年增長7.8%。

  xx年在新農村建設重點實施“8815”工程,即建設新農村示范村8個,建設整村推進村8個,建設通暢公路村15個,硬化通村公路18條。

  一是完成8個扶貧開發推進村道路硬化和15個村通村公路70.207公里,其中通村公路56.207公里,村內道路硬化14公里。村內道路硬化總里程達到141.37公里,村屯50個,占村總數的61%。

  二是完成水泥排水明溝13.9公里。三是全縣泥草房改造任務2200戶。目前已拆扒泥草房959戶。集中統建節能稻草板房114戶,主體工程已完工。分建稻草板房112戶,基礎已完工;農戶自建磚房1733戶,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四是在8個村建設戶用沼氣池1500個,目前已完成950個的建設任務。戶用沼氣池總數達到2479個。五是完成亮化4個村。亮化村屯總數達到19個。六是完成綠化18個村,其中建設高標準生態示范村8個。綠化村屯總數達到68個,占83%。七是完成庭院硬化鋪裝4個村。八是完成改造庭院柵欄4個村。九是完成村級“三室”11個建設任務。“三室”總數達到35個,占82個行政村的42%。十是完成村內公園建設3個。總數達到5個。

  二、新農村建設的典型做法

  1、整合資金,科學調配使用。為了集中財力干大事,我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則,集中投放”的原則,把試點村鎮建設資金、扶貧開發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林業生態效益示范資金、畜牧繁育改良資金、水利農田基礎建設資金、農村危房改造資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資金、土地整理資金、農機大型機械更新補助資金等與新農村建設相互關聯的項目資金由政府統一整合,捆綁起來向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傾斜,在項目實施過程合理搭配,定向投放,足額到位。同時,將文教、衛生、廣播電視等部門的校舍維修、文化陣地、農村醫療、有線電視等社會事業建設項目一并向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傾斜,把新農村建設“拼盤”做大做實。

  2、強化幫扶,實施合力共建。圍繞全縣新農村建設的大局,我們建立和落實了部門幫建和干部幫扶工作機制,縣直87個部門幫建

  82個村,全縣589名副科級以上干部和1297名一般干部幫扶714戶貧困戶,幫扶1886名貧困生。即縣副處級以上領導每人包3戶貧困戶和1名貧困學生,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每人包2戶貧困戶和1名貧困學生,縣直副科級以上干部每人包1戶貧困戶和1名貧困學生,縣直機關、事業單位的干部每人包1名貧困學生。實行一幫三年,責任不變,對象不變。去年以來,全縣各部門幫建新農村折合資金319.9萬元,縣直機關干部幫扶貧困戶、貧困生折合資金37.3萬元。

  3、落實責任,實施目標管理。為確保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落到實處,我們探索實行了重點工作目標責任承諾管理制度。縣委、縣政府黨政副職、各鄉(鎮)及縣直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目標、任務、責任在電視上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縣委成立目標承諾管理領導小組,下設目標承諾管理辦公室,抽調得力人員專事督查考核工作,對各鄉(鎮)、各部門各項工作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按照每月自報、季度公示、半年督查、年終考核四個階段進行,并嚴格兌現獎懲。

  4、積極引導,發揮主體作用。一是尊重農民的決策參與權。凡涉及籌資籌勞的事宜,都要求各村召開村民代表會或村民理事會,由村民自行決定。二是引導農民參與建設。結合村民“一事一議”,動員受益群眾積極參與投工投勞,參與項目建設。祥順鎮大林子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和廣播宣傳動員,只用2天的時間便籌集資金10多萬元,完成了村級資金籌措任務。三是調動農民在工程建設上自覺地充當監督員,在村屯管理上主動當好維護員,較好防止了重建輕管的

  傾向。

  5、自加壓力,力求增量擴面。新農村建設面廣量大,是需要硬性投入的工程。xx雖然是省級貧困縣,財力十分薄弱,基礎相對落后,工作壓力相對很大,但是我們不等不靠,不依賴省市,不搞中看不實用花架盆景式的建設,而是把新農村建設做為一項歷史責任,抱定小縣要有大作為的.決心,自我加壓,加大投入,不斷擴大新農村建設覆蓋面。

  三、存在的問題

  1、環境衛生很難保持長期清潔。一是道路的清掃難。二是垃圾出村難。三是監督管護難。

  2、后續管護費用難以解決。一是照明路燈用費難以解決,全縣安裝路燈的19個村,其中有16個村的路燈用電能照明,費用很大,村里難以承受。二是公園內的管理費用難以解決。村內公園建成后,后續的設施的維修、栽花種草、衛生保潔費用很大,村里沒有多余的資金來解決。三是綠化、香化、美化費用難以解決。村內道路硬化后,相配套的路邊綠化、栽花種草的人工費很高,村里難以承擔。四是三室取暖費用難以解決。農村三室建筑面積較大,一般都在120—140平方米之間,冬季取暖大約需要2萬元以上。

  四、建議和對策

  1、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道路清掃實行門前三包,農戶負責冬季清雪、日常衛生保潔;二是以居住街道為單位,選出街長負責監督;三是教育農民盡量做到柴草出村;四是農戶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及時清理出村,村外設置垃圾填埋處理廠,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注重新型能源建設,降低管理成本。一是今后安裝的所有路燈,均安裝太陽能路燈,解決費用難題。二是在今后再建的“三室”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節能取暖問題,建議建地下燃池,解決冬季取暖問題;三是要充分利用農村戶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新型能源解決取暖照明問題。

  3、動員農民出資出勞。街道香化、美化實行門前三包,由村集體統一提供花籽,分戶育苗、分戶栽花、分戶管護解決管理費用問題。

  4、發揮黨員及群團組織帶動作用。一是組織黨員組建義務服務隊,對村內休閑公園等公益設施實行義務管護;二是利用婦女、共青團、民兵等群團組織發動廣大青年、婦女積極投入到建設家園的活動中來。通過黨員和群團組織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自覺參加公益建設活動。

使用調研報告11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機構開展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和場所。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設施的建設也帶動了設施的管理,促進了設施的有效使用。但從總體上看,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困難,需要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一、基本情況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將資金和項目持續向基層傾斜,相繼實施了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建設規劃、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規劃、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修繕項目,基本實現了“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設施條件也大為改善。據統計,20xx以來,全國共竣工公共文化設施項目近34000個,其中縣及縣以下的占99%。竣工項目總面積2600多萬平方米,其中縣及縣以下占88%。截至20xx年底,全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基本全覆蓋,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基本全覆蓋,村級文化活動室覆蓋率也達到65.3%,中央、省、地市、縣、鄉、村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初步確立。全國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設施面積由20xx年的45.4平方米提高到20xx年的78.2平方米,增長了72.2%;每萬人擁有文化館(站)面積由20xx年的93.7平方米提高到20xx年的234.2平方米,增長了149.9%。全國公共圖書館閱覽室座席數由20xx年的43.9萬個提高到20xx年的73.46萬個,增長了67.3%。全國平均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面積由20xx年的199.9平方米提高到20xx年的598.2平方米,增長了199.2%。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改善,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帶動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全面建設。為了管理好、使用好這些文化設施,充分發揮這些設施的作用,文化部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積極策劃并實施了一批文化項目,從設備投入、經費保障、內容建設等多方面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能力。如設立鄉鎮綜合文化站設備購置專項資金,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建立公共文化機構經費保障機制(“三館一站”免費開放)等。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確保了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有效使用,提高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基層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據統計,全國文化事業費由20xx年83.66億元增至20xx年的480.10億元。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由20xx年的6.51元提高到20xx年的35.46元。全國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由20xx年的0.33冊提高到20xx年的0.58冊。20xx年,全國文化館(站)組織的文藝活動次數是20xx年的兩倍多,舉辦訓練班培訓人次是20xx年的5倍多,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是20xx年的近2倍。

  近年來,全國各級文化部門圍繞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創新思路,扎實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一是強化政策保障是基礎。國家層面制定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規劃(如設施建設規劃、設施建設標準、“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政策等)有效保證了各級政府部門對文化建設的投入,提高了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速度和管理能力。二是文化設施建設(包括規模大小、功能布局、形象設計等)應當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后期的管理使用相適應,與當地文化資源環境相適應。三是集中組織實施是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尤其是鄉級村級)建設的有效手段。通過區域內統一招標、統一設計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建設成本,使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更加統一規范。四是整合各種資源,在基層(尤其是鄉村兩級)建設集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民政、體育及計生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是建設基層文化活動場所的主要方向。五是創新服務內容是管理好使用好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核心。只有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不斷改革創新,提供適用性的文化產品,才能切實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六是建立基層公共文化機構的業績評價機制是保障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有效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主要問題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體現為四個脫節:一是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使用脫節,“重建設、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在部分地區依然十分突出;二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保障能力和政策要求存在脫節。基層公共文化工作還面臨著人才不足、資金不足等諸多困難,這和相關政策的要求是不匹配的;三是文化部門的權力和責任存在脫節。文化部門在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工作中責任重大,但在資金分配、人員配置等方面話語權有限,實際管理手段有限;四是基層公共文化產品的需求和供給存在脫節,文化機構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

  具體看,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設施缺位。通過多年快速建設,我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已經基本形成,但整體上看依然是“低水平、廣覆蓋”,部分地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仍存在數量不足,標準不高的現象。從縣級看,普遍存在建設年代久遠、建筑面積相對不足的問題。據統計,全國28.8%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和32.7%的文化館建成于1990年以前。這些圖書館的空間布局大多不符合現代圖書館技術要求和建設標準,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全國仍有22.3%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和28.4%的縣級文化館建筑面積低于最低標準(800平方米),造成許多優秀文獻資料只能“束之高閣”。從鄉鎮級看,個別地區還存在鄉鎮綜合文化站覆蓋不全、面積不足的現象;從村級看,全國覆蓋率只有65.3%。因此,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任務依然艱巨。

  (二)管理缺位。相對于設施建設,設施的管理和使用是一項更加長期而重要的工作。如果設施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設施的使用效果將會大打折扣。長此以往,設施就有可能遭到棄用或者挪用。據統計,全國705家縣級公共圖書館年流通人次少于10000人,占22.9%;全國1050個縣級文化館年服務人口少于10000人,占31.8%;全國1368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年服務人口少于1000人,占33.7%。設施管理缺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基層公共文化資金相對不足,使用效率較低。從資金總量看,近年來,以“三館一站”免費開放為契機,已經初步建立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央與地方共擔的經費保障機制,但從總體上看,經費投入仍然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基層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難以滿足建設文化強國的需要。一方面,受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部分地區文化財政投入水平較低;另一方面,由于稅收減免程序和手續繁雜等原因,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不高。從資金的使用效率看,由于缺乏完善的資金監管機制和績效考評機制,缺乏多元化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資金使用效率比較低下。如部分地區存在免費開放配套資金到位率偏低,甚至擠占挪用免費開放資金的現象,造成中央免費開放資金難以切實發揮作用;文化部門對規模巨大的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沒有太大的話語權,造成資金管理和使用的脫節等。

  2、基層公共文化單位人員不足,專業素質不高。不少地方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編制得不到落實。據統計,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從業人員83676人中,在編人員47240人,僅占56.5%,平均每站僅1.4人。另外,由于缺乏職業門檻,基層文化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據統計,20xx年全國縣級兩館具有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的人員,分別占從業人員總數的5.9%和27.9%。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具有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人員僅占從業人員總數的1%和9.4 %。

  3、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總量不足,適用性較差。總體上看,以群眾文化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公共文化產品比較缺乏。一是資源總量偏少。如20xx年全國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僅為0.58冊(基層群眾人均藏書量更低),遠低于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的人均藏書量1.5-2.5冊的標準。二是適用性不強。如部分基層文化機構花大力氣組織的文藝節目,難以得到農村群眾的青睞;部分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的藏書內容偏離三農(農村、農業、農民)特點,農民看不懂、用不上,實際效果非常有限。三是流動性不強。如區域內的圖書流動服務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電子化的文化資源還不能進入千家萬戶。

  (三)制度缺位。一是政策不到位。關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經費、機構、人員、管理等,在國家層面缺乏剛性要求和制度安排;公共文化服務的設施建設標準、服務標準的制定也相當滯后。二是實施不到位。在很多方面,盡管已經出臺相應政策,但在執行中很難落實,也沒有相應的制約措施。如中宣部、中編辦等六部委出臺的《關于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確保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備不少于2個以上的人員編制,尚未得到真正落實。三是考核不到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考核評估機制尚待建立,許多基層文化部門和公益性文化單位工作積極性不高。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層文化發展基礎薄弱,歷史欠賬較多的客觀原因,也有部分基層黨委政府和文化單位領導主觀認識不到位的原因。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需要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從根本上保障文化建設長期穩定發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全國文化系統和文化機構開拓創新,扎實工作。

  三、主要政策建議

  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將進入新興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的階段。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管理和使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要充分考慮并不斷適應這些新變化。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使用的主要思路是:以不斷滿足基層人民群眾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為導向,以中西部和貧困地區為重點,繼續深化改革、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能力,促進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協調發展,提高基層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主要建議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制度建設。一是要加快推進文化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機構的定位、文化投入的保障、文化活動的開展等相關內容,明確各級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權力、責任和義務,明確各級文化部門與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等。二是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基層在內的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標準體系、公共文化機構的服務標準和公共文化經費的保障標準和方式等,從制度上解決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文化服務日常化和規范化,提升文化設施利用率。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機制。一方面,要結合現有的文化統計數據,探索出一套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把文化改革發展列入各級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各級政府效能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基層公共文化工作的績效評價考核和監督機制,制定具體考核標準和量化指標,明確獎懲措施,建立服務項目公示制度,定期開展檢查督導工作。

  (二)進一步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針對縣級文化設施老化陳舊問題,要加快改造步伐,使其具備基本功能;針對個別鄉鎮綜合文化站缺失、部分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標準偏低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完全覆蓋;針對多數農村文化活動場所缺失的問題,要借鑒部分地區先進經驗,整合各種資源,在每個行政村建設集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民政、體育及計生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村民服務中心。

  (三)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一是要繼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要督促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的要求,增加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要努力增加政府非稅收入用于文化的投入,提高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業的比重。二是要落實公益性文化事業捐贈減免的各項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資助和興辦文化事業。三是要加強資金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財政投入激勵約束和績效管理機制,明確績效目標,把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作為財政投入的重要依據;要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探索將財政對文化投入由以前直接撥款為主轉為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基金制等多種方式;要協調財政部門,盡快制定出臺國家層面的《“三館一站”免費開放經費管理辦法》;要提高文化部門在資金安排和管理中的話語權,切實做到資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銜接。

  (四)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要貫徹落實中宣部、中編辦等六部委《關于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明確核定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確保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備不少于2個以上的人員編制,穩定基層文化隊伍。二是要抓緊建立推行職業資格制度。文化機構從業人員要通過文化行政部門或委托的有關部門組織的相應考試、考核,取得職業資格和崗位培訓證書才能上崗。三是要推行人員聘用制和崗位目標責任制,逐步打破人員能進不能出,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局面,促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資源合理配置和流動。四是要加強對基層文化單位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積極扶持鄉土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建立相應的補貼和激勵制度,增強基層文化工作的活力。

  (五)進一步豐富基層公共文化產品。一是基層文化部門和文化機構要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轉變,從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向文化產品的提供者的轉變。二是要進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完善監督考核機制,提升公共文化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三是要改進服務方式。針對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習慣,利用傳統節慶和地方特色活動,開展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滿意度,讓農民群眾自覺主動加入農村文化建設中來。四是要加強文化資源的流動性和數字化,提高文化資源的利用效率。

使用調研報告12

  概述

  英文名字是LiquidCrystalDis,縮寫為LCD。它的主要原理是以電流刺激液晶分子產生點、線、面配合背部燈管構成畫面。

  液晶顯示器的特點:

  一、機身薄,節省空間:與比較笨重的CRT顯示器相比,液晶顯示器只要前者三分之一的空間。

  二、省電,不產生高溫:它屬于低耗電產品,可以做到完全不發燙,而CRT顯示器,因顯像技術不可避免產生高溫。

  三、無輻射,益健康:液晶顯示器完全無輻射,這對于整天在電腦前工作的人來說是一個福音。

  四、畫面柔和不傷眼:不同于CRT技術,液晶顯示器畫面不會閃爍,可以減少顯示器對眼睛的傷害,眼睛不容易疲勞。

  液晶顯示器綠色環保,它的能源消耗相對于傳統的CRT來說,簡直是太小了;對于進來逐漸引起國人重視的噪音污染也與它無緣,因為它的自身的工作特點決定了它不會產生噪音(對于那種喜歡一邊使用電腦,一邊有節奏的敲打顯示器的用戶發出的噪音,這里不予以考慮^-^);液晶顯示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發熱量比較低,長時間使用不會有烤熱的感覺,這一點也是以前的顯示器無可比擬的,以前的顯示器可是寶貴,尤其是夏天,家里的空調、電扇都得為它服務給它降溫。使用液晶顯示器無形中為大氣降了溫,也為阻止日益升溫的大氣作貢獻。同時減少輻射,降低環境污染。當然了,環保也不會少了輻射這個指數的,雖然我們不能說液晶顯示器就完全沒有輻射,但是相對于輻射大戶CRT來說,液晶顯示器那一點點輻射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現在的時代其實還是模擬時代,而未來的時代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是數字時代。顯示器智能化操作,數字控制、數碼顯示是未來顯示器的必要條件。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數字技術必將全面取代模擬技術,LCD不久就會全面取代現在的模擬CRT顯示器。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講液晶顯示器的數字接口現在并不普及,還遠遠沒有到應用領域。從理論上說,液晶顯示器是純數字設備,與電腦主機的連接也應該是采用數字式接口,采用數字接口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可以減少在模數轉換過程中的信號損失和干擾;減少相應的轉化電路和元件;其次不需要進行時鐘頻率、向量的調整。

  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液晶顯示器的接口是模擬接口,存在著傳輸信號易受干擾、顯示器內部需要加入模數轉換電路、無法升級到數字接口等問題。并且,為了避免像素閃爍的出現,必須做到時鐘頻率、向量與模擬信號的完全一致。

  此外,液晶顯示器的數字接口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帶有數字輸出的顯示卡在市面上并不多見。這樣一來,液晶顯示器的關鍵性的優勢卻很難充分發揮。

  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很好理解,我們舉例子說明一下吧。使用過液晶顯示器的人都知道液晶顯示器很容易產生影像拖尾現象。

  響應時間是液晶顯示器的一個特殊指標。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指的是顯示器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響應時間短,則顯示運動畫面時就不會產生影像拖尾的現象。這一點在玩游戲、看快速動作的影像時十分重要。足夠快的響應時間才能保證畫面的連貫。目前,市面上一般的液晶顯示器,響應時間與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一般為40ms左右。不過隨著技術的日益發展LCD和CRT的這個差距在逐漸的被彌補上,美格科技新近突出的一款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就已經縮短到了20ms,不過美格貨好價格也好,它的售價比一般的液晶顯示器要高出幾百元。不過即使是20ms的美格也無法和目前的幾乎任何一款CRT相提并論。

  所以如果您很喜歡玩3D游戲,看激烈的電影的話,液晶顯示器可能會因為響應時間慢拖您的后腿。

  從外形上看液晶顯示器的外觀輕巧超薄,與傳統球面顯示器相比,其厚度、體積僅是CRT顯示器的一半(比如acer的FP581,其厚度更是讓人覺得不足普通CRT顯示器的1/5),大大減少了占地空間。

  香港和東京是世界上液晶顯示器普及率最高的地區,去年香港液晶顯示器的出貨量占到了顯示器總出貨量的七成。我們觀察一下液晶顯示器普及率高的地區就不難發現,這些地方大多是比較繁華,比較擁擠,生活水平比較高,而且寫字樓、金融大廈林立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可謂是寸土寸金。顯示器節省下來的空間的地皮價格遠遠高于液晶顯示器和CRT顯示器的差價。現在我國大陸的一些大城市的繁華區域也有向著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

  這個問題其實是問您對顯示器的用途。眾所周知,由于液晶分子不能自己發光,所以,液晶顯示器需要靠外界光源輔助發光。一般來講140流明每平方米才夠。有些廠商的參數標準和實際標準還存在差距。這里要說明一下,就是一些小尺寸的液晶顯示器以往主要應用于筆記本電腦當中,采用兩燈調節,因此它們的亮度和對比度都不是很好。不過現在主流的桌面版本的液晶顯示器的亮度一般都可以達到250流明到400流明,已經開始逐漸接近CRT的水平了。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把CRT和LCD擺放在一起的話,可以比較輕松的分辨出液晶顯示器和普通的CRT顯示器的亮度和對比度以及色彩飽和度的不同,但是就一般使用來說,這一點點差距并不會影響您的工作。

  但是對于專業的美工等要求準確色彩的工作來說,液晶顯示器還不能完全達到其工作的要求。

  液晶按結構分類

  常見的液晶顯示器按物理結構分為四種:

  (1)扭曲向列型(TN-Twisted Nematic);

  (2)超扭曲向列型(STN-Super TN);

  (3)雙層超扭曲向列型(DSTN-Dual Scan Tortuosity Nomograph);

  (4)薄膜晶體管型(TFT-Thin Film Transistor)。

  1.TN型采用的是液晶顯示器中最基本的顯示技術,而之后其它種類的液晶顯示器也是以TN型為基礎來進行改良。而且,它的運作原理也較其它技術來的簡單。請參照下方的圖片。圖中所表示的是TN型液晶顯示器的簡易構造圖,包括了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偏光板,具有細紋溝槽的配向膜,液晶材料以及導電的玻璃基板。

  2.STN型的顯示原理與TN相類似。不同的是,TN扭轉式向列場效應的液晶分子是將入射光旋轉90度,而STN超扭轉式向列場效應是將入射光旋轉180~270度。

  3.DSTN是通過雙掃描方式來掃描扭曲向列型液晶顯示屏,從而達到完成顯示目的。DSTN是由超扭曲向列型顯示器(STN)發展而來的。由于DSTN采用雙掃描技術,因此顯示效果相對STN來說,有大幅度提高。

  4.TFT型的液晶顯示器較為復雜,主要是由:螢光管、導光板、偏光板、濾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體管等等構成。首先,液晶顯示器必須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螢光燈管投射出光源,這些光源會先經過一個偏光板然后再經過液晶。這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就會改變穿透液晶的光線角度,然后這些光線還必須經過前方的彩色的濾光膜與另一塊偏光板。因此我們只要改變加在液晶上的電壓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現的光線強度與色彩,這樣就能在液晶面板上變化出有不同色調的顏色組合了。是目前主流液晶顯示器的面板。

  顯示原理

  (一)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的物理特性是:當通電時導通,排列變的有秩序,使光線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讓液晶如閘門般地阻隔或讓光線穿透。從技術上簡單地說,液晶面板包含了兩片相當精致的無鈉玻璃素材,稱為Substrates,中間夾著一層液晶。當光束通過這層液晶時,液晶本身會排排站立或扭轉呈不規則狀,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順利通過。大多數液晶都屬于有機復合物,由長棒狀的分子構成。在自然狀態下,這些棒狀分子的長軸大致平行。將液晶倒入一個經精良加工的開槽平面,液晶分子會順著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則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

  (二)單色液晶顯示器的原理

  LCD技術是把液晶灌入兩個列有細槽的平面之間。這兩個平面上的槽互相垂直(相交成90度)。也就是說,若一個平面上的分子南北向排列,則另一平面上的分子東西向排列,而位于兩個平面之間的分子被強迫進入一種90度扭轉的狀態。由于光線順著分子的排列方向傳播,所以光線經過液晶時也被扭轉90度。但當液晶上加一個電壓時,分子便會重新垂直排列,使光線能直射出去,而不發生任何扭轉。

  LCD是依賴極化濾光器(片)和光線本身。自然光線是朝四面八方隨機發散的。極化濾光器實際是一系列越來越細的平行線。這些線形成一張網,阻斷不與這些線平行的所有光線。極化濾光器的線正好與第一個垂直,所以能完全阻斷那些已經極化的光線。只有兩個濾光器的線完全平行,或者光線本身已扭轉到與第二個極化濾光器相匹配,光線才得以穿透。

  LCD正是由這樣兩個相互垂直的極化濾光器構成,所以在正常情況下應該阻斷所有試圖穿透的光線。但是,由于兩個濾光器之間充滿了扭曲液晶,所以在光線穿出第一個濾光器后,會被液晶分子扭轉90度,最后從第二個濾光器中穿出。另一方面,若為液晶加一個電壓,分子又會重新排列并完全平行,使光線不再扭轉,所以正好被第二個濾光器擋住。總之,加電將光線阻斷,不加電則使光線射出。

  然而,可以改變LCD中的液晶排列,使光線在加電時射出,而不加電時被阻斷。但由于計算機屏幕幾乎總是亮著的,所以只有“加電將光線阻斷”的方案才能達到最省電的目的。

  從液晶顯示器的結構來看,無論是筆記本電腦還是桌面系統,采用的LCD顯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組成的分層結構。LCD由兩塊玻璃板構成,厚約1mm,其間由包含有液晶(LC)材料的5μm均勻間隔隔開。因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發光,所以在顯示屏兩邊都設有作為光源的燈管,而在液晶顯示屏背面有一塊背光板(或稱勻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熒光物質組成的可以發射光線,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勻的背景光源。背光板發出的光線在穿過第一層偏振過濾層之后進入包含成千上萬水晶液滴的液晶層。液晶層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細小的單元格結構中,一個或多個單元格構成屏幕上的一個像素。在玻璃板與液晶材料之間是透明的電極,電極分為行和列,在行與列的交叉點上,通過改變電壓而改變液晶的旋光狀態,液晶材料的作用類似于一個個小的光閥。在液晶材料周邊是控制電路部分和驅動電路部分。當LCD中的電極產生電場時,液晶分子就會產生扭曲,從而將穿越其中的光線進行有規則的`折射,然后經過第二層過濾層的過濾在屏幕上顯示出來。

  (三)彩色LCD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對于筆記本電腦或者桌面型的LCD顯示器需要采用的更加復雜的彩色顯示器而言,還要具備專門處理彩色顯示的色彩過濾層。通常,在彩色LCD面板中,每一個像素都是由三個液晶單元格構成,其中每一個單元格前面都分別有紅色,綠色,或藍色的過濾器。這樣,通過不同單元格的光線就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出不同的顏色。

  LCD克服了CRT體積龐大、耗電和閃爍的缺點,但也同時帶來了造價過高、視角不廣以及彩色顯示不理想等問題。CRT顯示可選擇一系列分辨率,而且能按屏幕要求加以調整,但LCD屏只含有固定數量的液晶單元,只能在全屏幕使用一種分辨率顯示(每個單元就是一個像素)。

  CRT通常有三個電子槍,射出的電子流必須精確聚集,否則就得不到清晰的圖像顯示。但LCD不存在聚焦問題,因為每個液晶單元都是單獨開關的。這正是同樣一幅圖在LCD屏幕上為什么如此清晰的原因。LCD也不必關心刷新頻率和閃爍,液晶單元要么開,要么關,所以在40~60Hz這樣的低刷新頻率下顯示的圖像不會比75Hz下顯示的圖像更閃爍。不過,LCD屏的液晶單元會很容易出現暇疵。對1024×768的屏幕來說,每個像素都由三個單元構成,分別負責紅、綠和藍色的顯示一所以總共約需240萬個單元(1024×768×3=2359296)。很難保證所有這些單元都完好無損。最有可能的是,其中一部分己經短路(出現“亮點”),或者斷路(出現“黑點”)。所以說,并不是如此高昂的顯示產品并不會出現瑕疵。

  LCD顯示屏包含了在CRT技術中未曾用到的一些東西。為屏幕提供光源的是盤繞在其背后的熒光管。有些時候,會發現屏幕的某一部分出現異常亮的線條。也可能出現一些不雅的條紋,一幅特殊的淺色或深色圖像會對相鄰的顯示區域造成影響。此外,一些相當精密的圖案(比如經抖動處理的圖像)可能在液晶顯示屏上出現難看的波紋或者干擾紋。

  現在,幾乎所有的應用于筆記本或桌面系統的LCD都使用薄膜晶體管(TFT)激活液晶層中的單元格。TFT LCD技術能夠顯示更加清晰,明亮的圖象。早期的LCD由于是非主動發光器件,速度低,效率差,對比度小,雖然能夠顯示清晰的文字,但是在快速顯示圖象時往往會產生陰影,影響視頻的顯示效果,因此,如今只被應用于需要黑白顯示的掌上電腦,呼機或手機中。

  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LCD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進步。目前各大LCD顯示器生產商紛紛加大對LCD的研發費用,力求突破LCD的技術瓶頸,進一步加快LCD顯示器的產業化進程、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用戶可以接受的價格水平。

  (四)應用與液晶顯示器的新技術

  (1)采用TFT型Active素子進行驅動

  為了創造更優質畫面構造,新技術采用了用獨有TFT型Active素子進行驅動。大家都知道,異常復雜的液晶顯示屏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液晶之外,就要算直接關系到液晶顯示亮度的背光屏以及負責產生顏色的色濾光鏡。在每一個液晶像素上加裝上了Active素子來進行點對點控制,使得顯示屏幕與全統的CRT顯示屏相比有天壤之別,這種控制模式在顯示的精度上,會比以往的控制方式高得多,所以就在CRT顯示屏會上出現圖像的品質不良,色滲以及抖動非常厲害的現象,但在加入了新技術的LCD顯示屏上觀看時其畫面品質卻是相當賞心悅目的。

  (2)利用色濾光鏡制作工藝創造色彩斑瀾的畫面

  在色濾光鏡本體還沒被制作成型以前,就先把構成其主體的材料加以染色,之后再加以灌膜制造。這種工藝要求有非常高的制造水準。但與同其他普通的LCD顯示屏相比,用這種類型的制造出來的LCD,無論在解析度,色彩特性還是使用的壽命來說,都有著非常優異的表現。從而使LCD能在高分辨率環境下創造色彩斑瀾的畫面。

  (3)低反射液晶顯示技術

  眾所周知,外界光線對液晶顯示屏幕具有非常大的干擾,一些LCD顯示屏,在外界光線比較強的時候,因為它表面的玻璃板產生反射,而干擾到它的正常顯示。因此在室外一些明亮的公共場所使用時其性能和可觀性會大大降低。目前很多LCD顯示器即使分辨率再高,其反射技術沒處理好,由此對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都是不實用的。單憑一些純粹的數據,其實是一種有偏差的去引導用戶的行為。而新款的LCD顯示器就采用的“低反射液晶顯示屏幕”技術就是在液晶顯示屏的最外層施以反射防止涂裝技術(AR coat),有了這一層涂料,液晶顯示屏幕所發出的光澤感、液晶顯示屏幕本身的透光率、液晶顯示屏幕的分辨率、防止反射等這四個方面都但到了更好的改善。

  (4)先進的“連續料界結晶矽”液晶顯示方式

  在一些LCD產品中,在觀看動態影片的時候會出現畫面的延遲現象,這是由于整個液晶顯示屏幕的像素反應速度顯得不足所造成的。為了提高像素反應速度,新技術的LCD采用目前最先進的Si TFT液晶顯示方式,具有比舊式LCD屏快600倍的像素反應速度,效果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先進的“連續料界結晶矽”技術是利用特殊的制造方式,把原有的非結晶型透明矽電極,在以平常速率600倍的速度下進行移動,從而大大加快了液晶屏幕的像素反應速度,減少畫面出現的延緩現象。

  現在,低溫多晶硅技術、反射式液晶材料的研究已經進入應用階段,也會使LCD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而在液晶顯示器不斷發展的同時,其它平面顯示器也在進步中,等離子體顯示器(PDP)、場致發光陣列顯示器(FED)和發光聚合體顯示器(LEP)的技術將在未來掀起平板顯示器的新浪潮。其中,最值得關注和看好的就是場致顯示器,它具有許多比液晶顯示器更出色的性能……不過可以斷定,LCD顯示技術進入新紀元,作為另一支顯示產品的生力軍,它們將可能取代CRT顯示器。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是一種采用液晶為材料的顯示器。液晶是介于固態和液態間的有機化合物。將其加熱會變成透明液態,冷卻后會變成結晶的混濁固態。在電機的作用下,產生冷熱變化,從而影響它的透光性,來達到亮滅的效應。

  常見的液晶顯示器分為:TN-LCD,STN-LCD,DSTN-LCD和TFT-LCD四種。其中TN-LCD,STN-LCD和DSTN-LCD三種顯示原理相同,只是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不同而已。

  TN-LCD:(Twisted Nematic)液晶分子扭曲角度為90度,

  STN:(Super TN)其S即為Super之意,也就是液晶分子的扭轉角度加大,呈180度或270度,如此而達到更優越的顯示效果(因對比度加大)。

  DSTN:(Double layer STN)其D為double layer雙層之意,因此又比STN更優異些。由于DSTN的顯示面板結構已較TN與STN復雜,顯示畫質較之更為細膩。

  TFT:(Thin Film Transistor)是一種新的液晶制造工藝。

  LCD液晶顯示器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中,尤其是一些機器的人機,復雜控制設備的面板,醫療器械的顯示等等。我常用于工業控制及儀器儀表中的的LCD液晶顯示器的分辨率為:320x240,640x480,800x640,1024x768及以上的分辨率的屏,常用的大小有3.9",4.0",5.0",5.5",5.6",5.7",6.0",6.5",7.3",7.5",10.0",10.4",12.3"15"17"20"甚至現在的50"YIS等。顏色有黑白,偽彩,512色,16位色,24位色等。

使用調研報告13

  xx年xx月xx日下午,我們來到xx小學進行了有關班班通設備管理和使用情況的調研。

  xx小學地處較為偏遠,是一所規模不大的村小,校容整潔有序,共有8位教師,80名學生,實行包班上課。學校共有6個班級,均已安裝交互式多媒體設備(電腦+液晶電視)。

  一、調研基本情況

  我們事先根據想了解的內容,制作了一個表格,擬定了幾個問題。

  1.學校教師接受信息技術培訓情況,還有何需求

  該校8位教師,平均年齡40歲,老中青都有,年齡差距較大,但全部接受過至少區一級的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雖然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老師們普遍反映還希望再接受課件制作方面的培訓。談話中我們了解到,目前教師具有自己查找、下載課件的能力,但對課件需要進行一些本地化、個性化的改造,需要進行一些取舍、整合。

  從這里我覺得至少有兩點啟示:一是教師需要掌握一種大眾化的課件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二是我們提供給教師使用的資源最好是大眾化軟件工具的產品,以便于他人修改、整合。不能修改的一定要是知識點的元積件,可以在大眾化工具中調用。

  該校楊校長還提出對班班通設備使用維護方面的培訓,這是因為教師使用過程會遇到軟件或硬件方面的問題,這樣的培訓顯然也是必

  需的。但是,鑒于各地配備的班班通設備過于龐雜,軟、硬件各有不同,最好能有專門機構能收集整理一下該種設備在使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然后再進行針對性的培訓。

  2.班班通設備使用效果如何,有無使用效果的實證材料

  根據了解,該校每班設備每周使用10余節,但沒有使用記錄,使用效果較好,但沒有實證材料。

  關于使用記錄,我們當即提出,他們可以有兩種方式選擇,一是制作使用記錄簿,每位老師上完課后進行記錄。有條件的話,也可以使用設備管理軟件進行使用登記、記錄。二是省電教館開發有信息設備管理和應用平臺,在電腦上安裝客戶端之后,只要聯網,服務器就可以自動記錄設備使用時間、次數等。(也就是在這時,才知道該校教室未通互聯網)

  關于使用效果,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也確實需要對比研究,只有實實在在地做研究,留下實證材料,才能判斷設備使用的真實效果情況,或是糾正使用不當之處,或是總結好的經驗模式。

  3.有無維護技術人員,待遇如何

  該校沒有專職的維護技術人員,由教導處一位電腦較為精通的`副主任兼職進行管理,績效內好像沒有專門體現維護管理設備方面的工作量。

  大量的設備安裝到學校以后,維護管理成了大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維護管理的工作量會越來越大。從我們了解到情況,目前在學校從事電教或網絡管理的教師,待遇一般偏低,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

  極性。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進,有關方面應該認識到他們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和獨特性,需要提高他們的待遇。

  二、存在的其他問題

  在和老師們的談話中,我們也了解到一些其他存在的問題。

  1.資源問題

  該校的設備是由區統一招標采購的,采購時未配備資源,所以老師們覺得資源缺乏。其實,資源不是缺乏,而是不知道在哪里找。安徽基礎教育資源網,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上都有豐富的資源,而且是免費下載的。隨著國家公共資源服務平臺的開通使用,大家獲取教育資源會越來越方便。這只要稍加培訓或給老師們充分的信息就可解決。當然,如果招標時能把資源問題考慮進來更好,但招標的資源一定要適用,如果是和資源網上重復的資源就沒有必要了。

  2.互聯網的問題

  其實該校已通過adsl聯接了4m寬帶,只要布線就可以實現班班通了,但不知為什么造成了脫節。優質資源班班通是教育信息化的既定目標,這個問題應盡快解決。

  3.安全問題

  我們發現該校教室都未安裝防盜窗、防盜門,存在安全隱患。班班通設備還是比較昂貴的,防盜需提上日程。其實學校早有打算,主要是經費問題打了壩。

  4.電費

  我們了解到,該校在未安裝班班通設備時,每月電費200多元,使用班班通設備以后,每月電費達到了400多元,增長一倍。估計隨著設備的使用更普遍,該校電費還將繼續增加。對于這樣一個小學校來說,一年6000元的電費也不是個小數目,其他農村學校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5.黑板問題

  該校安裝的黑板上頂沒有封實,灰塵較大。

  以上是我們在該校了解到的一些具體情況,對于我們如何推動班班通設備的管理維護和使用,發揮設備的效益,還是很有幫助的。

使用調研報告14

  摘要: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已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目前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主要有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轉包、城鄉統籌等不同模式。通過法律規范、制度創新、組織建設、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我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對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三個階段 三種模式 主要問題

  土地制度改革始終是中國整體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村土地制度不僅直接影響到中國土地資源的保護和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還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宏觀運行和行業效率,也關系到中國農村社會的政治穩定。當前我國農業正進入一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全新發展階段。這就要求農村土地進行適度征收和集中經營。對我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進行研究。對促進我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農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的來說,這種改革探索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始于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多種補償安置模式的探索。上世紀90年代,發達地區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用地量隨之大增,地方政府的財力也有所增強。農民在征地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完全依據土地管理法規定的標準對農民進行補償,很難滿足要求。發達地區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自行發起了探索嘗試。國土資源部從1999年開始在全國安排了兩批共19個城市在征地補償安置、征地程序等不同方面開展試點,探索征地制度改革之路。這一階段改革的特點是自下而上的探索和自上而下改革相結合。

  2.第二階段是20xx年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發布之后的提高補償標準,實行征地區片價及統一年產值的探索。征地制度改革路線自改革開始以來一直存在土地是否私有化的爭論。20xx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主要內容是明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全面推行征地區片價和統一年產值,提高補償標準,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等。要求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制定并公布各市縣征地的統一年產值標準或區片綜合地價,征地補償做到同地同價。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國家強力推動統一的補償標準。

  3.第三階段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后,國家部署的新一輪縮小征地范圍、提高補償標準的探索。根據中央要求,20xx年,國土資源部啟動新一輪征地制度改革,在十一個國家確定的綜合改革試驗區開展征地制度改革試點。試點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區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用地,縮小征地范圍,二是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機制,三是改進農用地轉用與征收審批方式。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開展了觸及征地制度實質的征地范圍試點。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開始逐步擺脫過去“左”的做法,對公民私有財產權力的保護開始加強,征地補償標準大為提高,征地權限逐步上劃,強化用途管制,嚴格保護耕地。我國目前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分別是:

  1.南海模式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廣東南海農民到非農產業就業的比重大為增加,出現大量棄耕和拋荒現象,當地農民和外地企業紛紛辦廠,土地需求量大大增加。1992年春,南海羅村鎮下柏管理區經反復研究,最終將轄區農民的土地集中起來,劃分為農業保護區和工業開發區及群眾商住區,依此實施一定規劃和經營。同時將集體土地和農民承包經營權折價入股到在農民土地上興辦的企業,農民參與按股分紅,農地轉成非農用地的級差收益按照51:49的比例在集體和農民之間分成。企業租用農民的土地,一畝地每年幾千元,且預交三到五年,企業一次性交給集體的土地租金就相當于目前國家的征地補償費。

  2.嘉興模式

  嘉興模式從本質上講并不是對傳統征地制度改革的顛覆。傳統的征地制度的弊端在于征地范圍廣、補償標準低和失地農民沒有保障的問題。而嘉興模式主要是針對第三個弊端,所以又被稱為“土地換社保”模式。嘉興模式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三統”、“一分別”。“三統”即為政府統一實施征地,統一補償政策,統一辦理失地人員農轉非和養老保險。“一分別”即為不同年齡段的安置對象分別進行安置。比較有創新之處是政府不再向村集體支付人員安置費,而是將所有費用轉入到勞動社保部門的社保專戶,直接落實到安置人員個人賬戶上。同時出臺有關政策按照不同年齡段對被征地人員分別進行安置。對征地時屬于勞動年齡段的人員,按照當地測算標準一次性交納基本生活保障費用。在其未就業時,可以發

  放不超過兩年的生活補助費,補助期滿仍未就業并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納入城市低保。

  3.蕪湖模式

  蕪湖模式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權不發生變化,仍然保留集體所有的性質。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在轉讓、租賃、作價入股、聯營聯建、抵押等形式的使用權轉移行為期限結束后,土地仍然是農民集體所有。試點中土地流轉過程是這樣的:先由各試點鄉鎮成立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土地的假定使用方,按若干程序和條件與村集體簽訂協議,取得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爾后鄉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在按照開放的需要向工業企業等實際用地方轉讓土地使用權。在此過程中,各鄉鎮既是土地流轉的組織者,又作為中介人具體參與到流轉之中。

  通過對著三種模式的研究,我發現我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案例模式中分別主要有以下特點:

  1.南海模式

  這種模式不僅承認了土地在作農用時農民對土地的.收益權,而且承認現在的股權持有者也有權享有土地在作非農使用以后的級差增值收益。這既延伸了農地承包制下農民對承包土地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權利,也使土地承包權益因為制度創新而得到加強。地方政府在采用國有出讓方式征用土地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將非農建設用地留作農村集體使用。

  2.嘉興模式

  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從根本上解決了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但這種模式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土地的級差收益由政府壟斷的問題。如果說南海模式還可以有可能實現農民以土地權利參與工業化獲得致富的機會,那么這種以土地換社保的方式實際上使得農民不可能靠土地致富。這并不是社會保障的本意。這種模式并不需要財政的任何轉移支付,甚至可農民最終獲得的實際收入的現值有可能少于一次性補償的額度。因此,這種模式本質上仍然是傳統的征地制度。

  3.蕪湖模式

  表面上看,蕪湖模式似乎和南海模式并不本質區別,因為土地所有權都掌握在農民手中。但是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實際上是一種“轉租”并且期限很長,這就決定了在蕪湖模式里政府尤其是鄉鎮政府的參與性要大大高于后者。各試點鄉

  鎮建設投資公司在取得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的過程中,村民處于極其被動的地位,不排除一些村干部借機中飽私囊、營私舞弊的嫌疑。

  對于這三種征地制度改革的模式,各有利弊。對此我總結了以下建議:

  第一,建立一個開放、競爭、公平、有序的農村土地產權交易和租賃市場。市、鎮兩級農村土地征收管理服務中心,每個村設立土地征收服務站,形成了市、鎮、村三級土地征收服務體系。提供土地征收信息登記發布、土地評估、談判交易、合同簽訂鑒證、法律政策咨詢、糾紛調解等服務,促進農村土地征收的有序進行。

  第二,建立健全農業投入保障制度、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為保證糧食安全,一方面,必須嚴格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補償機制,避免耕地資源的流失;另一方面應對農民保護基本農田和種糧所支付的機會成本實行財政補貼,增強農民保護農田和種糧的積極性。

  第三,為了降低農業經營和土地征收的風險,引入農業保險機制。由政府對農業保險給予保費補貼,降低農村土地合作社土地使用權的抵押風險和銀行貸款風險。

  參考文獻:1、李昌平: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現狀及改革前景

  2、張曉山: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革的回顧和展望

  3、陳漢圣:對第二輪土地承包工作的觀察分析(中共中央政研室、農業部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觀察報告》)

  4、廖洪樂:中國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使用調研報告15

  根據自治區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總體步署,20xx年3月27日至4月12日,自治區大中專畢業生分配辦公室組成了調研做,選擇了烏石化、新疆特變、大天池食品有限公司等自治區境內11家國有、股份及民營企業進行了調研,了解了各類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及使用情況,征求了各企業對自治區高中等院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 基本情況

  隨著我過加入wto,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以及我區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用人單位特別是自治區大中型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西部大開發、新疆大建設需要的基礎性建設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特別是自治區取消計劃分配政策,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用人自主的畢業生就業政策,個用人單位對這一新的畢業生就業政策非常歡迎,對畢業生的需求空前活躍,從各用人單位提供的就業崗位看,目前以達到三萬余個。一些專業好,動手能力強的畢業生受到普遍歡迎。

  從已就業的畢業生情況看,各單位對畢業生活、學習十分關心,條件好的企業專門建設了大學生公寓,為新就業的畢業生準備好了煤氣灶、被褥等基本生活用品,有的企業還為畢業生發放了安家費,想方設法的解決畢業生在生活、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決大部分單位還為畢業生交納了"三險四金",解除了畢業生的后顧之憂。

  在畢業生的使用和培養方面,絕大部分單位對畢業生的使用和培養十分重視,對新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采取崗前培訓的辦法,讓其充分了解企業,對已上崗的畢業生采取師傅帶,人事部門定期回訪,定期考核的辦法,讓他們盡快熟練工作。另外,各企業還加強了對新就業的畢業生的繼續教育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送他們出去學習,進行再培訓,更新知識。烏魯木齊鐵路局,十年來共崗前培訓專業不對口的畢業生3000多人。在各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新人脫穎而出,企業員工隊伍普遍年輕化,如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職工年齡平均為27.8歲,中層領導平均年齡29歲,經理層平均年齡34歲,員工中大專以上學歷占39.9%。

  二、 存在的問題

  1、 近年來,隨著高中等學校專業設置的逐年調整,畢業生的專業和社會需要之間的`矛盾有所緩慢,但是因為高中等學校專業設置的調整是一個復雜而緩慢的過程,周期較長。因此,目前,專業設置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且十分實出,集中反映在:一些社會急需的專業如工民建、臨床醫學、機械制造、通訊工程、計算機、路橋、鐵道信號等專業本科畢業生供不應求,而財會、法律、歷史、生物等專業畢業生嚴重供大于求。畢業生學歷上看,研究生公布應求,本科生基本飽和,專科、高職及中專畢業生供大于求,就業困難。

  2、 畢業生整體素質有所下降。

  我國高校從99年開始大規模擴招,招生錄取率大幅度提高,"三年三步",我們國家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用30年甚至40年才完成的擴招過程,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求學渴望,提高了國民的整體素質,擴大了內需,帶動了經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集中體現在:由于擴招速度過快、基本建設及師資跟不上"擴招"的要求,且因部分學生入學分數較低,至使畢業生整體素質有所下降。從我們調研的情況看,各用人單位普通反映畢業生的和人素質較前幾年畢業的學生有所下降,疆內的畢業生比內地的畢業生的素質差一些,學生動手也普遍較弱,有的企業反映,機電專業畢業生的學生不會接"三相"電機,這些情況影響了企業的餓用人積極性,也增加了我們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困難。

  3、 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的居高不下,就業觀念存在著[偏差。

  近幾年,雖然我們各高中院校加大了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但一些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他們想往到黨政機關去、到大中城市去、到高收入的單位去,不愿到基層去、不愿到艱苦地方去,到生產一線去,有的畢業生在自薦時,不是問企業他們能干什么,而是問企業能給自己多少錢,有的畢業生甚至稱"給我低于×××錢,我就內不去",許多企業對此非常反感,有的畢業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不愿到艱苦地方,不愿到生產第一秒線去。如自治區建筑工程總公司,每年都需要一批中專畢業生到一線去當操作工,他們到自治區一些中專學校去招人,畢業生都因為收入低、工作環境差而沒人愿去,因此,該企業不得從內地一些中專學校招收畢業生。而我區的畢業生寧可待在家靠父母養活,也不愿自食其力到這些艱苦部門工作,這種人為的原因造成了畢業生就業困難,形成了畢業生就業"有崗"無人去,"無崗"即硬往里鉆的局面。

  4、 民族畢業生及女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仍然存在。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國家及自治區培養了大量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和女畢業生,他們為我區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近年來由于諸多原因,少數民族畢業生及女畢業生就業難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原因,從我們調研的情況看,大部分單位都能以黨的民族政策和婦女政策出發,積極按收納民族畢業生及女畢業生,能夠按照自治區的統一要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接收民族畢業生和女畢業生,但也有一些企業卻僅僅從本單位、本部門利益出發,不愿收民族畢業生和女畢業生。目前,隨著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這一狀況還有叫劇的趨勢。

  三、 措施和建議

  1、 自治區各高中等學校要切實采取措施,調整專業結構,主動適應市場需要。各院校要根據國家及自治區的規劃,加大高新技術及社會急需人才的招生規模,適當控制財經文史類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導致就業率過低的某些學校或專業要減少招生計劃,甚至停止招生;今后,自治區將繼續在每年的7月份和12月份公布各高中等院校的就業排行榜,以促進招生及專業設置的科學化、合理化。同時,各高中等院校也應當在院內公布各系(部)的畢業生就業率,以引起各系(部)的重視,做好專業調整和畢業生就業工作。

  2、 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各高中等學校要改變以往"重視招生、輕視培養、忽視就業"的思想,要嚴把教學質量關,加強畢業生的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特別要重視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高職學校要辦出其特色來,使其培養的畢業生真正適應社會的需要。

  3、 要切實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各高中等學校要根據國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議的幾點意見》(教學[20xx]18號)的文件要求,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要教育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要教育畢業生到基層去,到艱苦地方去,到生產、科研、教學第一線去,要鼓勵畢業生到民辦、私營、股份制企業去就業,要鼓勵畢業生自主擇業。同時要完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要完善畢業生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配套措施,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

  4、 認真做好少數民族畢業生及女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畢業生及女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要將其提高到講政治、促經濟、保穩定的高度來認識。各用人單位要從自治區經濟建設、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積極接收吸納少數民族畢業生和女畢業生。各高中等院校要加大對少數民族畢業生及女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同時,少數民族畢業生和女畢業生也要加強個人思想及理論文化課的學習,增強就業競爭力。

  自治區大中專畢業生分配辦公室

  20xx年4月21日

【使用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液晶電視使用程度調研報告10-14

小學農遠工程使用的調研報告01-14

家用電器使用調研報告02-23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使用調研報告02-23

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問題調研報告04-07

強化農村公共設施使用管護調研報告11-02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調研報告05-08

醫院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20

消防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