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狀調研報告15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現狀調研報告1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1
我們鎮在農村工作中,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探索、開拓創新、銳意奮進、大力推進,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深入調研,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工作
1、認真開展摸清情況。按照省、市、鎮關于“一村一檔”工作的有關要求,結合我鎮的實際,我們在鎮委鎮的領導下,認真開展摸底調查,全面摸清了全鎮農村工作現狀,確定了農村工作的重點,為全鎮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好了基礎性工作。同時,按照省、市農村有關要求,我們還積極開展了“回頭看”活動。
2、積極開展案件查理工作。我們積極開展案件查理工作,全鎮共查辦案件13件,其中:一般32件,重大5件,輕要7件,其他各類案件17件。
3、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我們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通過排查摸底,我鎮無重大群體性案件發生;二次案件23件,主要是:一般22件,輕微群體性52件;二次案件5件,輕微52件。
4、開展農村案件調查。全鎮共排查出案件134件(含1405人次),其中:一般6件,輕要66件(含405人次);輕要6件,輕微25件(含602人次)。
(二)精心組織,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工作
1、加強調查摸底調查。我們按照上級的統一安排,成立了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并成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領導小組對我鎮農村工作進行指導和檢查。
2、認真落實農村“兩公開”和“三公開”工作。我們把農村工作納入了重要工作,與村委會的重大決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相結合,與、村的評議相結合,與農村工作的規章制度相結合,與農村的相關法規制度相結合,與村委會的工作方法相結合。
3、積極開展案件查理工作。我們認真按照上級統一要求,積極做好農村工作的準備。
一是認真做好各村案件的查辦、轉辦工作。
二是認真做好案件的查處、轉辦和轉辦工作。
三是積極做好案件的調查摸底工作。四是做好案件的.歸檔、保管、轉送工作。通過努力,全鎮共查辦各類案件705件,為全鎮的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和群眾所擁有造福。
4、開展案件的調查摸底工作。我們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在認真學習有關文件精神的基礎上,按照上級部門的統一安排,認真開展問題調查摸底工作。
一是在學習上,我們積極認真組織農村工作人員學習了有關文件,學習了有關法律法規和上級領導的指示精神。
二是認真做好農村案件的調查摸底工作。通過學習培訓,對有關的法律法規有了基本了解,對有關案件的規定有了了初步的認識。
三是認真做好事項的調查摸底工作。我們按照上級要求,認真做好農村事項的調查摸底工作,做到了底子清、情況明。
四是認真做好農村案件的調查摸底工作。通過學習培訓,認真摸清了農村工作的現狀,明確了有關問題的來龍去脈。
五是認真做好農村工作。
(三)認真開展農村案件的調查摸底工作
1、認真開展農村“兩公開”工作。我們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認真開展農村信息公開工作。通過學習培訓,對農村工作有了基本的認識,明確了農村工作的目的、任務和工作步驟,為農村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認真開展農村隱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我鎮認真組織開展了農村隱患的治理工作,我鎮共排查出各類隱患75項,為全面完成農村工作的各項任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鎮在全省農村現狀調研工作座談會召開后,按照區農工委統一部署,認真開展各項農村現狀調研工作,并結合我鎮實際,于xx月xx日召開了由全鎮27個單位及186個村(居)委會、548名農村工作隊長、各村代表,各成員單位負責人參加的現狀調研會。會議內容涉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工程建設、農村工程建設、農村農田水利工程、農村農民工培訓及村級組織建設、農村經濟工作會等方面。會議上,全鎮、農民群眾代表以及各行各業村(居)委會代表都作了發言,對農村工作有了充分的認識,明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是領導重視。鎮農工委領導十分重視農村現狀調研工作,成立了以鎮為組長,鎮長、副、委員、各村委主任為成員的農村現狀調研領導組。鎮副、各行各業村委會主任分別掛帥,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二是組織嚴格。鎮農辦領導與各行各業村委會代表簽訂了《農村現狀調研報告》,制定了農村實際工作目標,明確了調研工作時限、調研對象和調研內容等。
三是組織有力。為了有效地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鎮各村(居)委會都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各自的調研內容和調研方法。
四是工作有序。鎮領導班子專門下到各村進行調研,各村(居)委會都結合農村工作特點,結合當前農村工作實際,制定了各自的調研內容,并把農村工作重點及農村工作中的難點問題進行詳細解答,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二、調查調研取得的成績及效果
1、農村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農村工作得到明顯提升。農村工作開展的不斷深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速,基層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鄉村道路和村級組織建設進一步健全,農村基層組織活動開展不斷規范,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日益規范。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的持續和發展,得益于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農村工作得到了有效發展。農村工作的發展和穩定,得益于農村織全部的戰斗力,得益于農民的支持。
三是農村工作得到了有力保證。農村工作有效發展是的戰略決策的關鍵,也是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為此,我們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責任,把農村工作作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增強農村農村工作開創性、創造性,不斷推進我鎮農村工作的健康發展。
2、農村工作開展情況:
我鎮農村工作開展的不斷深化,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上,主要存在一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待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緊緊依靠村級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能停留在“三個三”工程建設上。
二是農村工作開展不到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村全鎮發展的成敗。
三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村級組織的各項工作緊密相聯,影響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大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力度,加快村級組織建設步伐,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農村工作開展的不斷深化,必須進一步加大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力度,切實提高各級組織的整體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3、農村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開展情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我鎮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開展的不斷深入、扎實有效,得益于農村工作開展的持續性發展和持續性發展。
二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成績。各村(居)委會和相關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要求都高度重視,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開展情況,特別是加強了對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村工作的指導,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各項任務進一步細化分解。
三是農村工作開展情況。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2
這次實習,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學的農村學校,農村教師實習現狀調研報告。在那里,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職教師寥寥無幾,而代課教師卻占了多數。我不禁困惑了:現在的師范生都說就業困難,有的畢業好幾年了也沒有找到工作,為什么這里還有這么多的代課教師呢?于是,我對這里的代課教師進行了一番調查。
一、代課教師大量存在的原因
這里地處偏遠的農村,交通不便,離縣城得顛簸三四個小時。當地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殘看家,順便帶帶孩子。農村教師每月除了領國家規定的那點工資以外,并沒有其他的補貼。在職教師得在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資格申請調離。現在的師范生畢業時差不多已經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許多師范生畢業后寧愿托關系進城鎮 的學校,哪怕那些現象已經趨于飽和狀態,也不愿去農村任教。
代課教師大都為學校附近的長住人口,農村學校的教師奇缺現象,無疑為他們創造了條件。
二、代課教師的學歷
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代課教師,說通俗一點也就是“臨時工”,因為他們沒有與學校簽定正式的合同,沒有通過正規的教育渠道獲得教師資格證,沒有正式的編制,實習報告《農村教師實習現狀調研報告》。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過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學文憑,卻因為國家有關于代課教師轉正年齡不得超過35歲的規定而只好繼續代課。
三、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
從學校領導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門預計撥給代課教師的工資有600元,但是因為現在農村學生的學費不收了,學校的流動資金少了,學校就的從代課教師的工資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學校的流動資金,這樣到代課教師手里的,只有400多一點了。
400多一點,我的天。我不禁嘆息,這要比在職教師幾乎少2倍了,何況代課教師以后還沒有退休工資,這點錢怎么養家呢?
四、代課教師的心態問題
以學校的于老師為例,她代課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過自考取得了小學教育的本科文憑,可是她的年齡已經超過了35歲,不能取得正式的編制。
在別人看來,像于老師這樣來學校代課,每個月的工資又有了,家里的農業生產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過和于老師的幾次閑談,我才知道,于老師的心里裝著不少苦水呢。
這里的學校實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學校教師的嚴重不足,一個教師往往要上好幾個班級。于老師說,平時還好,要是遇上農忙時節,她早上去學校之前就把糧食曬在院子里,若是碰到變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糧食沖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學生說不上課了,我要回家收糧食吧。”于老師苦笑著說道。
談到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于老師也覺得挺委屈的。她說自己對學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職教師少,有時還遠遠超過了,可到頭來得到的呢······我們都是寫臨時工,隨時都可能下課,以后還沒有退休工資······不過于老師又說,雖然是這樣,可當她抱著書本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苛求知識的眼睛時,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煩惱,都拋之腦后了。她也不知道為什么。
五、值得討論的問題
國家既然允許了代課教師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適當的改善一下他們的待遇呢?比如,嘗試著給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幾時年,做出了不少貢獻的代課教師一點獎勵,以后發一點退休工資,哪怕只有為數不多的一點,也不至于讓他們感到晚景凄涼吧。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3
20xx年寒假期間,在我大學生涯的第一個假期,針對農村農民創業現狀的這一課題,我在我的家鄉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南雜木鎮進行了幾項社會調查,在調查期間讓我真切的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獲的喜悅,付出的回報,在實踐期間我主要對以下幾項問題調查:
一、農民創辦企業在鎮內企業中所占的比例
在調查期間,我來到鎮政府調查到南雜木鎮注冊的企業共有64家,其中有農民創辦的企業共有25家,約占到企業比例的40%,在農民所創辦的企業中,南雜木鎮所屬的榔頭村農民創辦企業15家,房申村農民創辦企業7家,金木溝村,國道旁村,朝陽村農民各創辦企業1家,而距離鎮中心最遠的聶爾庫村農民沒有創辦企業。
二、農民創辦企業規模以及方向
通過走訪25個農民自主創辦企業中的20家,我了解到,農民創辦的企業多數為小型自營企業。有12家企業完全是自主經營,完全沒有任何外界合作,另外8家雖與外地企業有合作關系,但合作程度以及合作企業的質量很低。通過調查還了解到,這20家企業中,有16家是完全做木材生意(木材的中介買賣)另外2企業所從事的活動也是與木材有關的家具企業,燒炭企業。還有兩家所從事的是水果生產行業。
三、農民創辦企業的創業基金及發展期許
在調查中發現,全部的20家企業的創業基金都在10萬到50萬,為中小型企業,資金來源全部為農民多年來積攢的血汗錢及家人親屬好友的拼湊合作,通過采訪企業負責人了解到,他們都希望在五年之內把企業做到固定資產在1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
四、 農民創辦企業的發展現狀
調查中發現,在農民創辦企業的發展狀況良好。很多企業實現了年利潤20萬元以上的收益,在沒有與外地企業合作的12家企業中,有10家企業希望與外地的大公司大企業合作,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其中已經有6家企業正在于外地企業接洽合作事宜。
五、 當下農民對創辦自身企業的積極性
在寒假期間,通過走訪南雜木鎮下屬的五個村,并對村民進行調查,有80%的村民希望能夠有機會創辦自己的企業,并且很多人都在積極謀劃,另外20%的農民安于自身的現狀,不愿冒風險進行創業。并且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榔頭溝村,房申村村民的創業積極性非常高,而其他三所村落的積極性明顯小了很多。
在進行調查過程中,我來到了位于朝陽村附近的一所進行燒炭的企業,進入場內的第一眼,我就看到了很多進行燒炭的窯爐,多名工人進行了明確的分工,有的在把木屑運到傳送帶上,有人在關注著窯爐內的溫度,有人在進行稍好木炭的裝箱工作。整個工廠分工明確,井然有序。通過與廠子的負責人談話了解到。該廠是有三個農民合伙建立的工廠,注冊資金為40萬元。該廠主要的原料木屑來源于南雜木鎮內的木材市場,產品為木炭,主要銷售方向為撫順市周邊的城市以及吉林省的部分城市。目前,場內有工人30余人,現在已經實現了年利潤20萬元的目標,發展前景大好。但在場內參觀以及與負責人談話中我發現,場內的設備很落后,日生產量有限,并且并沒有聘請技術工人進行指導,所以根據我假期所看到有關創業的書籍,我建議了負責人更換廠內設備,聘請技術工人,以謀求更大的發展。
在假期走訪農戶的過程中,在與農戶的聊天中,我發現,家庭收入的80%都用于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贍養,以及看病的花銷。所以農民沒有剩余的錢財投資企業,導致了農民創辦企業的有心無力,另外由于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社會經驗的缺乏,在創業過程中,被騙的也有很多,直接導致了農戶對創業失去信心。在調查過程中,以為中年農戶說:“我們不是不想創業,現在國家的政策也好了,機會也多了,本來是個很好的發展機會,可是手里沒有多余的錢啊,而且在這方面沒有經驗,又怕被騙,到時候可是什么都沒了,如果這樣,倒不如一老本實的干好自己的,種好自己的地,保證肚子是飽的”從調查開始到調查結束,我的心情經歷了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情澎湃。在于農戶們從接觸到磨合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關懷備至,對待我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我體會到了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體會到了鄉親們對致富的渴望,面對這份深厚的情誼,我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我們南雜木鎮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但無奈的是,我的知識水平有限,現在我只能在我所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通過幾天的調查我發現,很多農民的經商意識還很薄弱,膽子還不夠大,看到了發展的機遇卻沒有勇氣去嘗試。或許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太大。其實,如果他們逐步改善自己的觀念對于自身的致富發展以及南雜木鎮的經濟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在調查中我發現,現在農民所創辦的企業中絕大部分是與木材有關的,這樣南雜木鎮的特殊的發展背景與地域優勢有關,南雜木鎮是整個撫順市的木材集聚地,同時也是東北三省一個很重要的木材集聚地。所以,在已經成功創辦了自己企業的農民中,他們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當地的優勢,大力發展木材企業,通過木材致富,并且我還發現,距離木材市場越近的村落,農民創辦企業的數量越多,并且沒有創辦企業的農民的積極性更高。
這樣的影響主要來源于:
1、由于南雜木鎮木材發展歷史比較悠久,地位比較高,這樣從事與木材有關的活動風險較小,投資的資金要求不太多。對農民的壓力也較小。
2、隨著部分人的成功,模板效果出現,尤其出現在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民身上。他們看到他人的成功,也很想效仿,所以出現了忽如一夜春鳳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局面,出現了很多小型的農民企業。
3、由于木材屬于較為大型的物品,運輸的費用也較高,所以此時地緣優勢出現,距離木材市場近的地域機會明顯大,并且農民的積極性也明顯較高,而距離鎮中心較遠的村落收到運費的影響以及信息資源的不及時傳遞,成功的幾率和積極性都比較低。
以此,我建議:
1、農戶要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敢于突破傳統的觀念,更加大膽的抓住發展的機遇,多進行考察,并且學習他人成功的經驗,這同樣也需要我們的大力宣傳。
2、政府要大力宣傳創業知識,引導農民進行創業,完善公路設施,為農民掃去交通費用的顧忌,同時定期進行創業培訓,對已經創業的農民進行深度培訓,對于沒有創業但很有積極性的農民進行初步培訓,向外地招商,為農民發展帶來機遇,帶來先進的思想,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經驗,同時也為自身的經濟騰飛提供基礎,抓住木材這一發展優勢,形成經濟發展圈,發展成具有集聚效應的工業區。鼓勵有能力的農民自主創辦企業,能力不足的農民合伙創辦企業。
3、引進人才,為企業的發展推波助瀾,當今社會,人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抓住了人才這一重要要素,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主動,才能夠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為農民贏得一席之地,才能夠讓農民的腰包真正的鼓起來。實現發家致富的愿望,實現小康社會的愿景。
4、我們的國家進一步深化三農問題的改革,對農村上學問題,醫療問題以及養老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深化,真正讓農民沒有后顧之憂,真正讓農民能夠實現致富的愿望。
在實踐中,我認識到,我們通過大學的學習,要想盡快成為對現代化有用的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身的社會地位,明確自己的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為以后適應更加激烈的社會工作做好準備,這也是我參加社會實踐的目的之一。另外,社會上很多的東西是我們從書本上無法得來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的現狀,了解他們所想,才能真正的在實踐中增長我們的才干,實踐證明,社會實踐增長了大學生的才干,促進了我們的全面發展,通過實踐活動,我們與人民群眾廣泛的了解接觸,交流到真切的情感和體驗,使我們的思想得到升華,責任心更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加強化,提高了認識世界,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我認為,社會實踐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4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推進我省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滿足農村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課題組組織人員對永安及xx市部分縣(區)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深入到部分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在掌握了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現狀的基礎上召開專題研討會,就如何加強我省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廣泛聽取了相關主管部門、衛生界人士及部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現按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主要成因及改進意見或建議等四個層次,分別進行如下闡述:
1、鄉村醫療資源總體概況:就所到調研地區看,當前鄉鎮衛生院發展狀況不平衡。目前保存下來的衛生院與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些衛生院醫療隊伍不斷壯大,基本上由原來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每院10幾人至20余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也正在逐步充實到這一隊伍中。每個衛生院基本上設立了門診、病房,美化了環境,增添了設備,如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并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保障了鄉鎮級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從村級看,少量村莊至今仍然沒有診所及村醫,就xx地區而言,目前尚有200個村莊沒有診所及村醫,約占村總數的10%,多數村莊均有一所一醫(一個衛生所、一個村醫),有的經濟較發達、人口較多的大村甚至有兩所兩醫或者更多,這些診所雖然設備簡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擔負著村級醫療和防疫工作。
2、鄉村醫療隊伍人員編制情況:大多數鄉鎮衛生院各擁有10-20名人員,編制分為全民、集體、臨時工。全民由大中專院校分配;集體人員由衛生系統招收而來;臨時工由衛生院根據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衛生所基本上每村設1-2名村醫,相當部分由原赤醫擔任。
3、鄉村醫療衛生隊伍人員層次情況。絕大多數鄉鎮衛生院目前沒有高級職稱衛技人員,有少量中級職稱醫療骨干,大部分是初級職稱或者是無職稱人員。據不完全統計,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中,大學本科或以上人員僅占3.6%,大專學歷的為18.8%,中專畢業的`占72.6%,還有4.9%的人員無學歷。初級職稱或中專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衛校畢業生,有的甚至是國家不承認學歷的中專生。而絕大部分村級老一輩衛生人員,是由原赤醫培訓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無職稱、無學歷,新一輩村醫雖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僅限于初級職稱或中專生,屬初級衛生人員,其中不少還是國家不承認學歷的“中專生”。因此,鄉村醫衛隊伍素質仍然有待提高。
4、鄉村醫療隊伍醫療設施配置情況。目前,每個鄉鎮衛生院基本上配備有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設備,設有化驗室、病房,能開展基本醫療業務。但這些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個別衛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還有個別衛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導致這些設備實際未投入使用,同時,由于很大部分鄉鎮醫技人員對知識掌握較膚淺,因此,上述設備配置實際應用較少,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相當有限的。而村一級衛生所,基本上設備配備簡陋、不齊,絕大多數只能做簡單的物理診斷。
5、鄉村醫療建設方面經費情況。鄉鎮衛生院經費來源主要靠國家財政補貼及醫療收費收入,由于其人員較多,醫療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鄉鎮衛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是負債運營,不能或根本無力投入更多的資金發展衛生事業,且員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萬元之間,與縣市級大醫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落差較大,影響了鄉鎮醫療事業的正常發展。而村一級衛生所,由于資金大部分是個人投入,他們自己精打細算,開支小,且收入與鄉鎮衛生院人員相比相對較高,整體醫療運轉情況是比較良好的。
6、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提高技術,努力擴大農村醫療機構的生存空間。為此,要加強農村醫療市場的清理整頓和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取締不合準入標準的衛生機構和無證非法行醫,加強農村衛生院(所)的規章制度管理,將醫德教育納入農村醫衛人員年度考核之中,增強從業人員的責任心,從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們全心全意為農村居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服務。要提升農村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切實加強衛生行風建設,整頓、規范醫療服務市場, 努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群眾既少花錢又能看病。要嚴格執行藥價標準,保護農民群眾合法利益。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體系的建立和推廣必須要有鄉鎮衛生所服務改善和人才培養相配套,否則難以支撐下去。所以今后應著重提高農村醫療人員理論及業務素質,切實提高服務意識,實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衛生資源,發展鄉鎮及社區衛生事業,改進醫療衛生服務,才能適應今后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7、加強醫衛人員能力建設,提升醫療隊伍人才素質。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要認真落實省衛生廳“全省衛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全省衛生系統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的培養、考核和管理措施,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中青年技術骨干等優秀人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認真落實省衛生廳選拔大學本科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各項任務,制定了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的政策、措施。加大衛生支農力度,組織專業技術骨干下基層幫扶,幫助基層開展人員、技術培訓。并且對每個骨干均要下發一本下鄉服務考核記錄手冊,以便督促、考核。規定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在晉升前必須在縣級以上醫療衛生單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進修培訓。對此類相關規定,要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8、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著力研究解決邊遠貧困山區“就醫難”的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從執政為民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衛生網絡建設力度,合理規劃設置村衛生所,加強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添置醫療設備,提高衛生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近看病;繼續實施好巡回醫療制度,加大對衛生院對口幫扶和技術扶貧工作,切實抓好城市衛生支農工作,大力推廣縣、鄉二級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輪流到邊遠貧困山區駐村坐診制度,具體可采取巡回醫療隊、扶貧門診、扶貧病房及“千名醫生送醫進村大行動”等多種形式,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質優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要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通過扎實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醫療服務工作,確保邊遠貧困山區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農民健康保障體制,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完善藥品集中招(跟)標采購制度,實現農民基本醫療保障。
總之,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解決農民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牽涉到社會方方面面,必須逐步加以解決。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村醫療隊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醫療條件,以優質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吸引廣大農村患者。在財政或民間資本無法更多投入之前,農村醫療就擺脫不了“條件差,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愿來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條件改善不了”這個怪圈。財政或民間資本更多投入之后,醫生好了,條件好了,剩下的就是只有等經濟發展后反哺農業,讓農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實得以提高,才能最終解決農村醫療衛生的困境。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5
當前農村教育的整體現狀是,師資隊伍建設低下、師風不純、職業倦怠,教師成長考評制度不合理、教師教學研究制度不完善,教師終身學習意識不濃,因此教學質量不高,與城市教育差距越拉越。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的現狀與國家未來的發展總體已不相適應。應采取那些方法提升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呢?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質量
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隊伍也在不斷壯,可隊伍質量卻越來讓人擔憂。尤其在近幾年,國家為緩解學就業難的矛盾,批學生將教育當成自己就業的跳板,而涌入教育陣營,殊不知由于眾多學生所學專業不對口,不適合自己所從事的學科教學,學校所需專業的'教師不能真正滿足,只求課時安排,不求教師的專業對應。結果是,學校教學質量整體不高,學校優生資源流失,社會、家長不滿意,形成循環。學生人們的意識和觀念決定著人們的行為取向。在新的時期,面對教育發展繁重任務的要求,教師隊伍建設已事在必行,這就要求國家教育部作出教育用人調整,也需要上級主管部門結合農村實際出臺農村教師用人政策。各級部門要對已用教師進行隊伍管理,隊伍培訓,提升教師隊伍質量。
二、強化師德師風,樹立教師職業觀
隨著教育的快速發展,師德內涵也在不斷提升,因此,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斷的更新。這就需要讓全體教師通過假期學習和平時的活動,學習先進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觀念,去學習優秀教師的事跡,汲取身邊的閃光精神。再是要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情感投資,提高師德信念,以引導教師樹立強烈的職業自豪感。弘揚教師敬業愛崗精神,提高教師、經濟待遇,助教師樹立強烈的職業自豪感,從而提升師德水準。
三、建立教師專業成長考評制度,促使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養成主動學習、主動研究的習慣
學校要經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設置教師個人簡歷、奮斗目標、專業發展規劃、學習筆記、培訓體會、教育科研、課件制作、學期總結、自我思、成果證書等項目。教師要按照要求來填充自己的成長記錄袋,并把它作為自己考核的材料依據。教師要對個人記錄袋進行分項,不要以偏概全,使自己的評價陷入片面化和絕對化,讓記錄袋真正成為激發教師教學實踐智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智囊袋。
四、建立學校教學研究制度,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
一所沒有課題研究的學校不能算是一所好學校,同樣,一個不參加教學研究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好老師。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原有的常規教學管理,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在常規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要制定出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用制度管理教師,為教師搭建好專業成長的平臺,促進教師健康成長。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6
xx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自1994年所轄碭山縣被國家農業部確立為全國專業農協試點縣后,一直比較重視,并以此為發展契機,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合作空間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服務鏈條進一步拉長,分工科學合理,經營手段也日趨現代化。可以說,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已成為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使農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截止20xx年底,全市農村共有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1360個,參與戶數15萬戶,人數達50萬人。經營種類廣泛,涉及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主要有種植業、養殖業及市場信息服務業等。其中種植業544個,占40%:養殖業422個,占31%;其他占29%。區域分布以鄉鎮內合作經濟為主,占85%以上;經營形式80%為松散型專業合作。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龍頭企業帶動型即以農業企業為龍頭,組織農戶共同參與而聯結成的一種經濟聯合體。目前,全市有24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去年實現營銷收入19.8億元,建立基地210萬畝,與57萬戶農民簽訂協議,農民新增收入億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軋花廠,是以籽棉收購加工、棉籽榨油及織布于一體的綜合性加工經營企業,他們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優勢,實行“公司 農戶”經營模式,與3萬戶農民簽訂生產收購合同,經營中實行購苗、購料、防疫、賒欠、借貸“五統一”,年推廣優質棉面積達7萬畝,每戶農民年均增收500元。這種模式的聯合,規模較大,相互聯系密切,對農戶的帶動能力強,見效快,作用突出。
能人帶動型主要由能人牽頭,包括種植大戶、運輸大戶、農民經紀人等。碭山縣華利果業協會是由葛集鎮農民孫宗華創建的,每年,該協會都與周邊6個鄉鎮簽訂生產、收購協定,組織優質無公害水果生產,免費發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場o.2元/斤的價格收購果農的水果,與農民結成了較緊密的利益聯合體。20xx年,協會獲得了私營企業水果出口權,當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創匯近10萬美元:20xx年全年銷售水果3272萬公斤,創匯近30萬美元。
專業協會帶頭型協會有的是在鄉鎮指導下由部門牽頭組建,有的是村組織牽頭組建,主要是圍繞某項生產經營或服務項目而形成的,如養牛協會、養羊協會等。碭山縣文莊鎮瓜菜制種協會,把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實行制種面積、生產資料、培育種苗、技術指導培訓、回收等五統一,20xx年500畝辣椒制種創產值4007元,人均制種單項收入超千元。
農業服務部門領辦型多是由鄉鎮農技、農經、林業、獸醫站、供銷社等部門牽頭,吸納農戶參加,一方面為農民提供技術、產品購銷等多種服務,提高農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適應形勢,轉變職能,拓展工作領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由碭山縣唐寨鎮供銷社創辦的碭山唐寨水果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闖市場,自1998年以來,在上海相繼興辦了兩個水果專業批發市場,同時承包140畝地,從山東、浙江等地引進果樹新品種栽植,取得明顯成效。四年來,共為當地群眾銷果1.38億公斤,銷售額1.11億元,其中為合作社社員推銷水果占總銷量的80%,銷售范圍遍布全國。
科技人員創辦型農業科技人員依靠自身的優勢,組建各類協會組織,帶領一方群眾奔小康。市無籽西瓜研究所所長劉廣善在20xx年組建了無籽西瓜協會,以科研單位、中介組織和瓜農“三贏”和利益機制為紐帶,對瓜農實行包種苗、包技術、包產量、包銷售的全程服務,形成了科—農—貿一體化的產業化農技推廣模式。推廣范圍覆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占全國無籽西瓜總面積20以上。
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同類生產和消費的聯合,打破了區域界限,實現了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宿州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主要是圍繞發展“水果、蔬菜、畜牧、種子”四大主導產業進行的,這些產業的合作社占到總數的90%以上,實踐中,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是明顯的。糧經比例由20xx年的6:3調整為20xx年的6:4;畜牧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了33%;大宗優質農產品率由20xx年的24%提高到20xx年的30%:果菜的發展也有了新的進步。
加快了市場流通,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民闖市場的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全市20xx年水果外銷率達70%以上,蔬菜外銷率40%左右,畜禽產品外銷率40%左右,農產品加工產品的外銷率達80%左右。
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發展農業產業化要向縱深發展,突出的制約因素是龍頭企業與農戶結合不緊密,難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尤其是農村中的專業農協,正是通過各種服務,把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聯為一體,把龍頭企業和農戶這兩個經營主體結合起來,達到雙贏的目的。
降低農產品的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由于各類經濟組織都根據市場行情,與農民簽訂了生產和銷售合同,形成“訂單農業”,這就減少了農民的市場風險,降低了農產品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
促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系的進一步完善如靈璧縣林匯種雞場場長張良林創辦的“虞姬鄉養殖協會”,幾年來發展本省及河南、山東等地農民會員800多人。實踐中,協會總結出“五統、二分、一扶持”的養雞模式。“五統”,即統一供應良種雞苗、統一提高配方飼料、統一銷售禽蛋產品、統一防疫和同意技術指導。其中雞苗供應價格低于市面價格5%;“二分”,即分戶飼養管理、分戶經營核算;“一扶持”,即場對農戶所需資金以雞苗、藥品、飼料等實物予以扶持,在供給會員雞苗時,將雞在一個生產期內需要的飼料一次性預付給會員戶,會員見到收益時再回收飼料款。此項措施保證了農民利益不因市場波動及其它原因受到影響,也使一些經濟困難的農戶邁入了靠養殖致富的行列,從而極大調動了農民發展養殖的積極性。現在林匯養雞場存欄蛋種雞1萬只,商品蛋雞2萬只,擁有電孵化器20臺,年出售商品苗雞200萬只,商品蛋30噸,年利潤32萬左右,輻射帶動了3000多戶養雞專業戶。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最大特點是為農民服務,建立農民需要和有專業特點的服務組織,促進和推動農民的互助合作與聯合,提高農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組織化程度,有效地解決農民一家一戶小生產難以解決的問題。宿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雖然發展較快,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扶持政策難以落實,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如碭山縣委、縣政府出臺了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協會實體在工商登記、土地使用、稅收、財政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落實起來相當困難。
經濟組織的實體不強,服務受限制有的雖然在經營活動中增強了自身的經濟實力,但僅能維持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無償或低附加值的服務內容,制約了各種產業向廣度、深度發展。碭山縣水果協會擁有會員30萬人,各鄉鎮、部分村及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都設立了分會,帶動碭山的果業發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實力卻較弱,很多服務都是無償的`,限制了協會的發展。
一些干部和群眾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認識有誤區由于過去“歸大堆”留下的陰影,不少群眾“談合色變”,農民擔心搞農協又要回到過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認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擔心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會形成與政府抗衡的組織,難以管理。
農民中缺乏“帶頭人”很多地方經濟發展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合作經濟發展快,有好的組織者和帶頭人,可從總的方面看,這樣的帶頭人還太少,不適應發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農民有愿望發展而無人領頭,合作經濟組織難以建立。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對其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使全社會都能正確認識和看待農民群眾在發展商品經濟中自愿聯合,互助合作的創新精神,認清其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為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
加強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指導、引導和扶持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需要政府的積極參與,在現行體制下,單靠農民自己去解決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對合作經濟組織進行正確引導,在資金、技術、信息上給予大力扶持。如對合作經濟組織及其自辦經濟服務實體免征所得稅;由財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設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基金,用于扶持建設等。
切實處理好組織內部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主要是建立三項機制:一是建立契約機制,以相對穩定的價格或者保護價格通過簽訂合同,在組織內部之間建立起穩定的購銷關系,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實現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機制,解決好利益調解關系,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均享,使農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僅能得到農產品生產的收益,還能得到加工和銷售環節中返還的一部分利潤;三是建立監督約束機制,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實行民主科學的管理,確保農民及會員的主人公地位和經濟利益,使之充滿活力。
大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將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當作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通過開辦培訓班,外出考察學習等形式,選拔一批能力強,同時又愿為群眾服務的人加以培養,使他們帶頭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頭幫助農民致富,走出一條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路子來。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7
為了全面了解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情況,促進農村公路健康有序發展,我們于近期就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通過這次調研認為,近幾年,特別是“xx”規劃以來,我市搶抓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機遇,掀起了建設農村公路的熱潮,農村交通發展日新月異,公路路況水平、通達深度、路網等級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勢令人振奮。農村公路建設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橋梁與紐帶。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明確目標,及時制定規劃,有力地推進了我市農村公路的建設步伐。
(一)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xx”以來,我市共籌措建設資金63899.8萬元(其中中央及省補助資金29072.4萬元,自籌資金34827.4萬元)。共下達通暢工程計劃項目723個, 673公里,通達項目22個,42.8公里,渡改橋項目2 個(其中永久性橋梁 6座,人行橋3座,碼頭改造2處)。到目前為止,已實際完成通暢工程750個行政村,通車里程達到 737.95公里,通達工程完成9 .3公里,通達率達到 00%,通暢率達到82%,渡改橋項目完成永久性橋梁 4座,人行橋3座,碼頭改造2處,在建橋梁2座,已完工85%的工程量。全市xx年的農村公路建設,給農村群眾致富插上了翅膀,當地的農產品和土特產便可以及時走出山門走向大都市了,這樣就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農村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的調整,從而達到加快農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二)有利于促進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農村公路建設是基礎設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設好農村公路,將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調查也發現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總體布局不是很合理,沒有科學的統籌規劃。目前我市的農村公路硬化大部分是以以前的機耕路為基礎,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與布局,大部分只考慮自身出行方便,導致部分農村公路存在坡大彎急、車輛難行的現象,甚至個別地段成了“斷頭路”、“迂回路”。
二是配套資金缺口很大,導致相當一部分村因農村公路建設負債累累。上級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補助標準很低,4.5米路基的每公里僅補助 7萬元,3.5米路基的每公里僅補助 2萬元,資金缺口少的在20萬元公里以上,多的則達30萬元公里以上,除了國家投入的這部分資金以外,由于我市財政狀況不佳,無力安排配套資金,只有極少數經濟條件好的鄉鎮配套了少量資金,因此,落實缺口資金的壓力只能全部由村級承擔了。為了徹底改變村民出行難的現狀,很多村便不惜舉債建設,對于一些負債運轉的村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三是建設質量總體不高,相關配套設施不到位。由于農村公路建設點多、線長、面廣,在大規模的建設管理過程中,對質量監管尤其是現場質量監管難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員大部分都是聘用的當地農民工,缺少施工經驗,對砂石級配和水灰比的規范要求知之甚少,操作中很難把握到位。而村干部和村民義務監督員既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又未接受過專門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想監管卻難以監管到位,導致部分項目存在質量隱患。從技術等級來看,農村公路普遍等級低,道路寬度不夠,按規定,3.5米的硬化路面應該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會車處,但有相當一部分村為了降低成本而沒有按規定設置,一到車流量大時便造成車輛堵塞。同時,道路硬化以后,與之相配套的路肩基本沒有配套到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在路窄、彎急、坡陡處沒有設置相關交通標志的現象還普遍存在,這樣一來導致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四是沒有完善的管養措施。由于我市尚未出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和運行機制,管理機構不健全,責任不明確,加上市、鄉(鎮)、村三級財力有限,無法有效保證管養所需資金,管養人員沒有落實到位,通村公路除部分路段設置水泥墩限制重車通行外,大都處于失管失養狀態。部分群眾護路、養路、惜路意識淡薄,在公路上亂堆亂放現象時有發生。如湄江到七星的通鄉公路建成以后,由于一些嚴重超載的大貨車長期自由通行,致使公路長期超負荷運行,嚴重損壞了公路路面,在短短幾年內,該公路已是面目全非。
五是農村公路建設中沒有履行招標程序的項目普遍存在。由于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國省補助嚴重不足,要求村級自籌資金比重較大的特殊性,有相當部分項目便沒有經過正規的招投標程序,而是由村級組織自行確定施工單位。加之大部分村的當初上報并經批準的補助里程小于實際設施的里程,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能承包項目,便承諾只要村級籌措自籌資金,國省補助由其向交通部門爭取,而交通部門的計劃是早已定下來了的,調整的可能不是很大,于是便出現了很多已經實施了項目卻得不到國家的補助,導致部分施工單位的工程款無法到位,從而引發一些新的矛盾。
六是農村公路建設的審批程序不規范,利用率很低,侵占耕地的現象很嚴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高潮已經掀起,已經到了村與村,組與組,甚至戶與戶之間的相互攀比,于是,一些經濟基礎較好的村民便不管國家的補助能否到位,也不經過交通、國土、規劃部門的批準,便自行籌資動工修建公路,這樣,勢必造成耕地的侵占以及公路的私有化,而一些私有化的公路平常基本上沒有車輛通行,這樣勢必造成公路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
三、建設好農村公路的建議及意見
(一)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議市人民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領導,協調相關部門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鄉鎮要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專門抓的工作責任制,負責農村公路建設的`組織實施和指揮協調等工作。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確保建設順利推進。要進一步對農村公路建設實行統籌安排、科學規劃,當前,要堅持規劃先行,抓緊做好“xx”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超前謀劃,突出重點。認真總結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xx”農村公路建設規劃。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銜接,使規劃得到上級的認可,確保落到實處。與此同時,要積極向上反映情況,爭取國家對我市“xx”建設規劃的規模和總量確定后,根據各地實際將資金安排到具體項目上。要按照國家關于“xx”規劃編制的相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做好鄉鎮和建制村通暢工程、農村公路的升級改造工程及斷頭路和聯網路建設工程的編制工作。增大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向邊緣地區傾斜力度,優先安排主干村道公路的規劃建設,確保能夠解決更多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二)多方籌資,政策配套,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資金保證。資金問題是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的關鍵因素。可采取“上級部門補助一點,農村群眾籌集一點,在外人員捐獻一點,聯系單位贊助一點”的辦法,建立國家、省、市扶持、鄉(鎮)主體投資、社會融資、群眾投勞相結合的農村公路建設籌資機制。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的整合力度,將交通、扶貧、農開、退耕還林、土地開發等項目中所用于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做到標準一致,項目資金從一個口子出,工作同步,避免同樣的建設,出現不同的補助標準和項目重復實施的現象發生。
(三)精心組織,加大監管力度,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質量保證。一是嚴格按規劃和設計施工。市交通職能部門要嚴格統一勘測和編制規劃,所有項目,特別是新建項目,必須報市人民政府核準后方可實施,對未經批準擅自建設的項目,除由國土、規劃等部門從嚴處罰外,交通等部門堅決不予安排項目資金,徹底改變目前公路建設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侵占耕地的現象。二是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管,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交通部門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檢查和指導,尤其對施工環境較差、難度較大的項目更要加強巡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整改。明確施工單位、鄉鎮以及村級組織的責任。加強對村干部及村民義務監督員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擔負施工各環節的質量監督工作。對主要材料要從嚴把關,建議對水泥、石灰、瀝青等外購材料,憑出廠合格單由農村公路管理局提取樣品,由相關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三是從嚴要求,確保相關配套設施到位。對已建成路段的錯車道設置、路肩培土、急彎和危險地段的警示標志及安全防護等附屬設施補救到位,對在建的路段要求在實施時同步到位。四是要堅持合理造價和工期,嚴格基本建設程序,按技術規范施工作業。堅持項目業主法人制、設計使用年限終身制、社會公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業指導,社會質量監理,村民代表監督,施工單位自檢”的質量保障體系,確保建設質量,促進農村公路建設健康發展。
(四)建管結合,盡快出臺我市農村公路養護辦法,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后續保障。隨著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數量和公路里程的增加,若不切實改善這種重建輕養、失管失養狀況,將會使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還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有違農村公路建設的初衷。因此,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我市農村公路養護長效機制已迫在眉睫。一是要認識到位,加強對管養單位和沿線群眾愛路、護路的引導和教育,加強對農民群眾的養路、護路思想培養教育,牢固樹立“三分筑路,七分養護”的思想,提高養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二是要制度到位,盡快出臺我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實施方案,明確農村公路管理和養護機制,逐步實現農村公路養護正常化、規范化;三是要責任到位,采取“誰受益,誰養護”的方式,通過突擊養護、日常養護、抓示范路等方式,充分調動鄉鎮、村組和廣大農戶養護的積極性。要大力推行“農村公路民養化”,通過協議、承包、委托養護等辦法將養護責任明確到村、到組、到人;四是相關保障措施要到位,在做好養護工作的同時,市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局要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能,將清理路障、治理超載作為工作重點,嚴厲打擊有損農村公路的行為,為農村公路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五是要確保養護經費的到位。采取市財政從農村公路養護經費中通過“以獎代撥”的方式撥一點,鄉(鎮)、村財政補一點、村民自籌一點的模式,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經費渠道,為養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
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寬量大,任務非常艱巨,它需要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團結一致,同心合力,科學規劃,精心建設,強化管護,只有這樣,我市的農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發展。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8
黨的十六大提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宏偉目標,使教育的境界有了一次新的飛躍,而對于成人教育來說,那又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要構建“學習型社會”,單靠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還遠遠不夠,還包括純學習階段以外的學習、教育。從縱觀來看,這種學習、教育包括從嬰幼兒到老年人一切學習、受教育過程;從橫觀來看,又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能滿足以上條件的,既不是義務教育,也不是高等教育,而是過去一直被忽視的成人教育。現在一些地區對成人教育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在成教領域取了明顯的成效。我縣近年來也漸漸重視成人教育,有好幾所成人學校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并形成了一套比較規范的管理模式。但是從全局來看,尤其是鄉鎮,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認識上的差距較大
對成人教育范疇的認識。在農村,過去的成人教育在人們心目中就是掃盲,后來掃盲結束了,成人教育也就成了學歷進修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那都是面向成年人的,成人教育也就是成年人的再教育。實際上,這只有說對了一半,成人教育不僅僅是對成年人的教育,而應該是終身教育。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秘書長謝國東在《成人教育—學習型社會的必要條件》一文中說:“成人教育是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思想的最好體現”、“終身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指’人的一生中所受教養、教育和訓練的總和’,在縱的方面,它包括人在嬰幼兒、青少年、中老年各時期貫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在橫的方面,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多種正規的和非正規的教育”。因此,成人教育所面向的教育對象不僅僅是成人,還包括青少年、嬰幼兒。
對成人教育作用的認識。應該說,全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普通教育。對于地方來說,一個鄉鎮每年能出幾個高材生、考上幾個重點高中、中小學統考排名第幾,對于鄉鎮領導、學校領導都非常關注。然而,那么多的高材生,有幾個完成學業后回來報效地方的,當然,胸懷遠志、報效祖國,那是功不可抹(且不說留學生定居他國、為他人所用)。而真正在為地方經濟作貢獻的,大部分是那些普通學校的學習平平者,他們因為沒有考上高等學府(也包括一些考試失常者),只能留在地方,為地方經濟出力。如何提高留下來的這些人的整體素質,讓他們更好地為地方經濟作貢獻?這就需要成人教育。
二、成教資源嚴重缺乏
師資不足,成教工作缺乏生命力。目前,絕大部分鄉鎮都只有一名成教專職干部,而所謂的專職,實際上也并不“專”。作為成人教育的專職干部,凡鄉鎮內一切與教育有關的工作都是其本職工作,不能說是“不務正業”。可是,這些專職干部除了這些本職工作以外,還要干許多與教育無關的工作,偶爾一兩次也就罷了,或者工作空余時間做一些,也算是積勞積德,可如果干得太多了,卻影響了本職工作,那就是真的“不務正業”了,而作為成教干部,那也是身不由己。在這樣的情況下,成教干部很難在教育上想點子,即使有心想一些發展成教事業的,也因為身單力薄,很難做成大事。
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教育經費缺乏,成教工作缺乏動力。目前,我縣大部分鄉鎮還沒有獨立的成人學校,成教干部的辦公一般都在政府辦公室,這給自主辦全日制班帶來影響,即使是一般的培訓班,期數太多、人員太雜會影響政府辦公。再則,由于經費有限,而一般的短訓班又是不收培訓費的,但請來的教師要付授課金,因此,培訓班只能少,不能多。
生源缺乏,成教工作缺乏活力。成教工作不同于普通教育,沒有固定的生源。現在我縣的企業以私營企業為主,以木業為主導產業的私營企業主不需要高學歷的人才,那些打工者也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養,這樣,他們就不需要參加成人學校的各種培訓,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此,給成教工作的生源帶來較大的影響。
三、對成教發展的幾點思考。
前途光明。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我們國家對成人教育越來越重視。國發(20xx)xx號《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中強調要:“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積極貫徹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方針”、“在廣大農村地區,要積極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施’燎原計劃’,實行農科教結合,統籌規劃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采取更靈活的方式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采取有力政策支持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加強和改善對職業技術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等。教育部20xx年又制訂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由于國家重視,近年來,各地的成人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迅猛,為當地的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縣目前也在加強對成人教育的管理,加大成教經費的投入,因此,成人教育的發展勢頭很好。作為在農村成教第一線的教師,面對經濟發展迅猛與相對落后的農村勞動力素質,尤其是在今后的經濟發展中能發揮具大作用的農村中青年勞動力,如何提高他們的素質,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里談一點個人看法:
首先,要充分認識農村勞動力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國農村地區地域面積和經濟總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人口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由于文化相對落后,相當一部分村民的文化知識和技術技能很較低,現代文明意識淡薄,出現了與農村城市化快速推進、農村面貌日新月異、經濟結構迅速轉變、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現代巨變很不相稱的落后、消極現象,大批城市化后失去土地的村民"再就業難",成為游手好閑的"二世祖";"黃、賭、毒"的丑惡現象沉渣泛起;農村經濟發展也因為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而受到制約,村民因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質而白白喪失了很多發展機遇,更難以適應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因此,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培訓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要做好組織工作與思想工作。要成立專門的組織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對農村中青年勞動力的培訓工作,安排好各村的教學點、授課人員、經費落實等;要做好農村中青年勞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參加教育的意義講深講透,使他們充分認識這次教育完全是從他們的切身利益出發的,從而變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接受教育,同時,還要努力為學員排憂解難,使他們積極參加學習。
最后,就要做好各項培訓教學工作,合理安排培訓的內容和時間,確保教學質量,狠抓教學管理,使每個學員都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學為所用。
加強管理。由于現在個體經濟的快速發展,給公有經濟沖擊很大。成人教育不同于義務教育,其辦學模式也不同于普通全日制學校。成人學校的管理應該多學習個體企業(尤其是一些大型外資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合理利用人才,加強內部管理與外部統籌,在教育培訓上要點面結合,既能吸引廣大求學者參加,又能在經濟上有一定創收(有時候即使賠一點也要辦好)。努力創辦特色教育,從而提高成人教育的知名度,提升學校品位。
加大投入。成人教育要發展,光靠一個專職干部和一間辦公室是遠遠不夠的,要在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其一,要加大師資隊伍的投入,強大的師資隊伍是吸引求學者的前提;其二,要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先進的教學設施、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吸引求學者的基礎;其三,要加大政府無形力量的投入,在許多情況下,成人學校的培訓要政府行為的介入,政府出臺的決策性文件是吸引求學者并使其完成學業的保證。有了以上的投入,生源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經濟要發展,教育也要發展。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在當前形勢下面臨著許多挑戰,如:“超前的擇業觀念的挑戰”、“社會轉型期就業壓力的挑戰”、“社會追求高學歷的挑戰”、“一些理論、輿論負面影響的挑戰”等,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9
農村實用人才一般是指在農村經濟活動中,掌握一技之長,具有一定經濟頭腦和經營創新能力,能不斷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在農村經濟實踐活動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的農村勞動者。他們活躍在廣大農村,扎根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是學習、接納、應用、傳播先進實用技術的重要力量。就如何發揮好農村使用人才在農村產業化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問題,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一、我縣農村實用人才資源現狀
據調查統計,我縣現有農村實用人才510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4,從人才類別來看,主要集中在種植、養殖業、農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采、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手工業、人畜醫療、外出務工及其他,其中種植業172人,養殖業362人,加工業239人,商飲服務、營銷人員1169人,人醫、獸醫人員441人,個體私營企業67人,能工巧匠1675人,其他行業941人。這些人被當地群眾公認的農村實用人才或者被稱為“土專家”、“田秀才”。
總的來說,一是數量多,分布廣。數量多達5106人,分布在全縣各地經濟條件較好的牛寨、興隆、落雁和區位優勢較強的鹽井、普洱、柿子等的實用人才相對較多。二是拔尖、關鍵人才少。就目前的縣情決定了人們發展經濟選擇的空間小,種植業覆蓋全縣,從事第一產業的較多,而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營銷的緊缺、關鍵人才極少。三是沒有機構和制度去有序管理。四是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高中文化的占20,初中文化的占55,小學或沒有文化的占25。
二、農村實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農村實用人才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縣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由于農村實用人才長期活躍在市場與生產者之間,能及時捕捉市場信息,因此他們的經營范圍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為生產者無形的訂單,成為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指揮棒。
二是創新了農業經營體制。一些農村實用人才通過組織成立專業協會,運用產業化的經營形式,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條,實現了對傳統農業經營體制和方式的創新,增強了農戶抵御風險能力和競爭能力。目前,我縣各類經營、生產性質的協會已有14個,擁有會員300余人,社員467人。有的已達到一定規模,發展勢頭良好。
三是搞活了農產品流通。在農產品賣難問題突出的情況下,農村實用人對幫助農民及時將農產品推向市場,為農民提供生產和技術信息,解決農民的盲目種養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帶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一些農村實用人才在學了一技之長后,主動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場,帶動本地農民外出務工,較好地實現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20xx年,我縣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達到6.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63億元,其中有較大部分外出務工者屬于能人帶動的。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結構的調整,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斬頭露角,他們常年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摸爬滾打,帶領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是推動我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從我縣農村實用人才的現狀看,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是管理難度大。農村實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現有村級農村實用人才結構不盡合理,普通農民多,居住分散,管理力度大。加上目前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進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內容與農村對人才需求的脫節,存在著學非所用的現象。一方面造成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對實用人才、實用技術、技能的短缺現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
二是中高技能人才相對不足。我縣大多數農村實用人才都是自然成長起來的“土專家”、“田秀才”,靠的是經驗積累,掌握一定專業技能的絕大多數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甚至部分是文盲,大多數年齡偏大。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培訓。
三是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多數農村實用人才小農經濟意識、保守思想重,加之沒有激勵機制,導致農村實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另外,在農村實用人才的使用和培養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四是結構不盡合理。從事種養業的多,而從事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及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開拓型農村經營管理人才極其短缺;有一技之長的人才較多,復合型人才相對較少特別是創業型人才嚴重缺乏。五是資金投入不足。六是規模小,帶動性不強。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培訓,提升農村實用人才素質。一是在培訓對象上,要實行多層次培養。對象選擇上按工種和行業特點,對種養大戶進行重點培訓,技術人才強化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要打破傳統觀念,拓展培訓對象。從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本著“不拘一格,但求實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打破傳統的農村實用人才觀,充分認識到外出打工返鄉優秀青年、農村外來的各類經紀人隊伍、優秀的部隊轉業軍人等都是農村新型人才,明確了只要是對推動農村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有一定貢獻、起到積極示范帶動作用的一律納入培養范圍。二是在培訓內容上,要實行多樣化培養。要緊密結合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突出重點,把握實際,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制定重點培養內容及規劃,同時明確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類別和數量。三是在培訓方式上,要實行多渠道培養。利用“高校”培訓,要爭取與農業大學聯合,組織種養大戶及致富能人等參加學習,并充分利用好農大畢業的待業青年,發揮他們的才智,鼓勵他們創業。要利用“活動載體”培訓,充分利用“三下鄉”、“科普宣傳”等形式開展科普知識培訓。利用“基地”、“示范點”進行現場感官性培訓,利用科技示范點、種養大戶現場培訓的方式,通過講解和現場參觀,更加直觀地對大批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要注重“走出去”考察學習的方式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
(二)建立市場開發機制。建立市場化的農村實用人才開發機制。結合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以優勢產業帶動或以示范基地建設帶動農村實用人才開發。要充分發揮現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采用“公司 基地 農戶”、“協會 基地 市場 農戶”等的形式,由公司、協會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培訓,將技術、人才、市場結合起來開,發農村實用人才。
(三)加強管理服務,引導農村實用人才自我開發。對農村實用人才實行優惠政策,在開展農業科技示范項目推廣,科技服務,申報科技獎勵等方面,提供輔助資金和農資資料。在教育、考察、學習、培訓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保護農村實用人才的技術成果、知識產權以及取得的合法權益,把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采取農民自籌、政府資助、社會力量支持的辦法解決資金不足問題。
(四)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一是提供優惠政策支持。對農村實用人才在開發農業產業上,出臺優惠政策,提供信貸、用地、品種、技術、信息等的支持。二是在政治待遇上給予肯定。對年紀輕、文化素質高、技能技術過硬的農村實用人才,進行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并選拔到村干部隊伍中,加強鍛煉,帶領村民致富。三是榮譽上激勵。積極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創先爭優”、“農村十佳優秀實用人才”等創評活動,樹立典型,加強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擴大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并開展每年一次的獎勵表彰大會,授予榮譽證書,增強其榮譽感。
(五)成立機構,強化管理。加強對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積極把農村實用人才吸收到黨團組織及村組領導崗位上來。縣鄉要成立領導機構,做到有機構、有人管。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10
電子商務產業是我旗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進一步繁榮市場經濟、推動產品外銷、促進全旗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大現實意義。20xx年8月份,我旗被列為自治區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旗縣。我旗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倍加珍惜上級給予的大力支持,用活用好優惠政策和項目資金,使我旗電商進農村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實效。
一、我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一)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在旗政府的統籌協調下,整合經信、科技、人社、團委、婦聯等部門的創業就業優惠政策,建成建筑面積1800平米,集電子商務運營、大學生創業、科技創新、項目孵化、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子商務運營中心,現已投入運行,已入駐企業36家,20xx年1-11月,實現網購金額1869.6萬元,網銷金額1203萬元。其中,在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中設立的020線下體驗店,對我旗范圍內的農村特色產品及周邊地區的特色農副產品進行資源整合,在體驗店內分區擺放,通過線下展示、體驗的方式,對農特產品進行宣傳推廣。建成蘇木鎮電商中心站7個,委托內蒙古牧農優選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對38個村級服務網點、13個街道社區服務網點進行升級改造,基本形成了覆蓋全旗重點地區的電商服務網絡。
(二)整合資源打通物流渠道。一是引進專業農村電商公司運行。支持內蒙古綠杭農牧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的“農牧民+”鄉村物流項目,通過“農牧民+”移動端平臺統籌全旗物流信息,形成旗府物流向全旗蘇木鎮擴散,各地物流點收集貨物向旗府匯聚的一體化物流配送體系。二是整合物流渠道向基層延伸。旗經信部門幫助終點物流有限公司建立了現代物流倉配送一體化管理信息平臺,并整合10余家快遞公司市到旗、旗到蘇木鎮的配送渠道,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在我旗范圍內形成了長途集中運輸,到點分散送件的區域性合作新模式,為全旗消費者和商家提供全新的優質服務。
(三)全力推動本土“名”“特”“優”產品上網銷售。在旗人民政府統籌協調下,建立全旗電子商務聯盟,促進各大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的本土產品上網銷售進程。20xx年,我旗“庫布其”、“塔拉溝”、“西草地”、“喜妮”等“名”“特”“優”產品已全部上網銷售,京東鄂爾多斯杭錦旗特色館、農牧民+、今合網等電商企業運營良好,綠美現代農牧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羚豐養殖專業合作社等企業網絡銷售額增長迅速。由內蒙古牧農優選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整合蒼爾榮宗味砂鍋醬、金碧園火鍋料、大井灘羊肉罐頭、蒙道爾奶食品、巴拉亥胡油葵花油、百家囍胡油葵花油、東辰食品等本地產品資源,進行網貨化包裝,開辟網絡銷售渠道。
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電子商務發展載體缺失,大型企業引領示范不強。我旗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剛剛起步,電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少大企業的引領和大項目的集聚,配套政策和服務無法滿足電子商務平臺、服務及應用型企業的本地發展需求。
(二)電子商務意識不強,普及應用有待加強。20xx年以來,我旗出臺了電商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電子商務應用推廣活動,幫助許多傳統企業“上網觸電”。但是,多數中小企業管理者未充分意識到搶占網銷市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電子商務的理解還停留在上網或網站建設階段;網絡零售起步較遲,與其他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三)人才尚不能滿足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需要。目前我旗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短缺、難獲取且難留下,特別是電子商務高端的技術、管理、營銷、運營人才缺乏,導致企業不善于利用電子商務進行產品營銷與品牌提升,降低“觸網”成功概率。
(四)配套支撐體系尚不健全。我旗電子商務服務業的比重較小,信用擔保、支付、認證、代運營、物流配送、數據分析、網店裝修等服務體系不健全,尤其是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旗電子商務產業的快速發展。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時效性較低,物流成本偏高,不利于消費者網購體驗和企業網絡銷售的發展需要。
三、下一步發展計劃
(一)繼續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PPP等方式,引進第三方電子商務運營企業發展運行電子商務,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推進我旗農村電子商務形成產業化、規模化效應。依托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打造便捷高效的創業發展服務環境,幫助和扶持創業者迅速成長,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切實發揮對電子商務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二)完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依托內蒙古牧農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圍繞杭錦旗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大力籌建集產品供應、質量檢測、貨物倉儲、物流配送為一體的杭錦旗綜合倉儲物流產業園,提供一體化倉儲物流服務,打造標準化、平臺化、透明化的牛羊輸出冷鏈基地。整合郵政、快遞、供銷、客貨運各類物流資源和運力,建設旗、鎮、村三級物流配送網點,推動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增強城市生鮮配送能力。
(三)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和市場經營主體培育。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整合資源、分類培訓、注重實效的原則,多渠道培養電子商務發展的各類實用人才,普及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為推動全旗電子商務發展奠定基礎。
(四)促進農產品網上銷售,打造農特產品品牌。認真梳理匯總我旗農特產品,引導和推動農特產品生產市場化、標準化、組織化、規模化、規范化,建設完善農特產品品牌培育、宣傳、推廣和質保體系,形成適合網上銷售的系列產品。加強與其他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對接與聯系,通過當地政府搭建的電子商務線下實體店,實現本地農村特色產品在其他示范縣的線下體驗,線上銷售。同時,可以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實現本地農產品與其他地區的農產品互通有無,加大農產品的推廣力度。將“塔拉溝”羊肉、“沙海清”食用菌、“西草地”甘草豬肉等本土品牌打造成為知名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優質優價。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11
我國政府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推進農業建設和增加農民收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目標。然而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近年來,由于教育經費特別是高等教育經費的節節攀升而農民收入增加緩慢,教育支出在農民總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已經影響了農民在其他方面的投資,甚至成為一些家庭陷入貧困的原因。此外,由于資金短缺,教師流失等原因,原本基礎薄弱的農村教育也面臨著深刻的危機。
一、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義務教育:
1、經費不足目前農村教育投資中,中央財政和各級政府的支出只占很少部分,絕大多數還要由農村和農民來承擔。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說,全球190多個國家已經有170多個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其中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國1/3地老撾,柬埔寨等國。就國內來講,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農村基層資金充足,一點點教育投入當然不算是問題。但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教育投入卻往往捉襟見肘。對于一些地方來說,困難確實存在;但對于其他為數不少地方政府來說,投資教育完全是不為也,而非不能也。這一點,看看他們氣派的辦公樓和豪華轎車就知道了。
2、教師資源流失市場經濟時代,人們都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連曾經被歌頌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的教師們也不例外。隨著一所所民辦中小學的開辦,不少經驗豐富,認真負責的基層教師離開了農村,從而就導致農村優秀教師奇缺。教師也是凡人,我們不應該苛求他們放棄更好的工資更好的生活條件而一味地無私奉獻,只是農村教師的待遇有待于提高。此外,由于基層教師資源長期補充不到新鮮血液,導致現有的農村教師整體年齡偏高,難以與現在的教育形勢相適應。又快開學了,在調查中有位老鄉說出了這樣的話:“到底讓我們農民的孩子到那里去念書?國家投資蓋得好好的校舍,可是學校垮了。好的老師進了城啦,現在只靠幾個初中畢業的小姑娘代課,沒老師我們農村學校怎么辦?請政府的青天大老爺們想想辦法,任用一批安心在農村教書的畢業生當老師。我們這些黑脊背們的子女才能不當睜眼瞎了。”
3、教學質量懸殊由于教育投入不公平,在同一地區,城鎮學校與鄉村學校,城鎮普通學校與城鎮重點學校之間的教學條件可謂判若霄壤。一邊是連個像樣的操場都沒有,至于音樂和美術更是發了書疊飛機。很多學生中學畢業都分不清足球和排球。而另一邊是音體美,計算機,奧數輔導繪畫班樣樣齊全。這樣還導致了不少農村家長不顧實際情況盲目把孩子送到城里讀書。以某同學所在的村子為例,他讀小學時同年級會有30個人左右,而現在,全校人數都不過35個!這樣不僅過早地加重了這些家庭的負擔,由于孩子們過小地就沒有了家長的`看管和約束,這對他們的成長也很不利。
(二)高中和中專教育
1、入學率低一個學生成績的好壞在讀完初中以后就基本可以看出,因此許多農村家長就放棄了讓子女進一步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畢竟一個高中生三年供養下來至少也要一萬元。此外,由于現在的高中還是在實行嚴酷的應試教育,能考上大學的畢竟是少數,這一投資的期望回報并不大。而如果考不上,這些學生又將面臨著“種地不如老子,喂豬不如嫂子”的尷尬境地。這也導致了高中入學率的降低。
2、與農村現實脫離調查發現,初中畢業的學生中,出了一部分外出打工以外,其余大多數都會去讀中專,以求學到一技之長。當前的中專教育所設置的專業多為財會,幼師和維修等。我們認為,既然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不會回到農村來,那么建設新農村這個神圣的歷史使命只能落在這些人身上了。他們接收過九年義務教育,有一定的接收新知識的能力,而且又沒有外出打工。然而中專教育所培養的多數是面向城鎮的技工。當然,新農村建設也需要這些類型人才,但我們認為現階段農村更需要懂得農業技術,能夠深入田間地頭的科技人才以及熟悉法律和政策的基層民主宣傳人員。然而培養這些人才的學校在現實中卻少之又少。
(三)高等教育
1、學費昂貴據統計,xx年間,我國大學學費從每年幾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學費猛漲約20倍,而19xx年20xx年xx年間,國民人均收入增長不到4倍。而一個大學生本科四年,相當于城鎮居民4.2年純收入,普通農民家庭13.6年的純收入。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曾在很多場合不止一次說過,現在的大學學費已經超過了老百姓的經濟承受能力。他甚至說,“我自己就知道,我和夫人兩個人的工資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個孩子上大學。”教育價格逐年增長的另一面是政府教育投入的停步不前。早在上個世紀國家就制定目標: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要在上世紀末達到GDP的4%。然而這個目標直到現在也未能實現,幾年來一直徘徊在2.5%左右。現在再次提出要在20xx年以前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個背景需要提一下,現在世界上這一指標的平均水平是5%。
2、心理上的壓力對農村貧困學生們來說,能夠在比較艱苦的條件下考取大學已經是很不易了。然而在進入大學以后,他們還不得不面對和承受心理上的壓力。這些壓力主要來自于:曾經可以引以為自豪的成績優勢開始不復存在;面對豐富多樣的課余活動,自己卻沒有什么文體特長;先進的設備,如城市里的電梯,網絡等不會使用;普通話說不好,帶有口音等等。這樣的壓力常常導致貧困學生的兩極分化。一部分在艱辛的求學生活中深刻體會到只是改變命運,只有讀書才能夠擺脫貧困的道理,進而滿懷信心,樂觀地去面對今后的人生;另一部分則由于精神上的貧困而放棄努力,逃避學業,自暴自棄甚至走向極端。
3、定位上的.失誤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目前的農村教育在定位上存在嚴重問題。現在的農村教育,從根本上講是在農村為城市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培養離開農村,農民和農業的人才,而不是基于農村,為了農村而培養人才。且不論知恩圖報和永不忘本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光說在目前我國加入WTO,農村和農業產業結構急需調整的全球經濟條件下,這樣的教育立足點是有大問題的。試問: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都離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還由誰來建設?
二、應該采取的措施
1、實行“教育券”制度,通過引進市場來降低教育價格。“教育券”制度是旅美學者薛涌提出的,其基本原則是:
“國家把大學的經費要直接交給學生而不是大學。首先,國家要算一算能拿出多少錢來辦大學,再算算有多少經濟條件困難的合格大學生需要支持。然而大學的撥款,在考慮到家庭收入格差的情況下,按等級平均分配到每個學生手中。比如最高額是一人一年一萬塊錢。這筆錢,以教育券的形式支付,保證不被挪為他用。“這樣,一個學生考過了一定的分數線,就可以按家庭收入情況拿到相應的教育券,同時申請幾個大學。大學因為沒有從國家那里來的直接經費,只能想方設法吸引學生到本校讀書。當學生決定到一個大學就讀時,把教育券交給大學支付學費,多退少補。大學憑著教育券到國家那里按面值兌換出現金,獲得了教育經費。“教育券的方案則改變了以往的游戲規則:你是不是一流,不是自己吹的,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競爭出來的。當學生手里有教育券,拿著你的經費時,你就要想方設法把這個學生吸引過來,否則就揭不開鍋。怎么吸引學生?一是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育服務(比如幫學生找工作等等)。你的畢業生就業率低,起薪低,就沒有人來,你就有存亡的危機。二是降低教育成本。學生手里的教育券值一萬,你可以把學費壓到六千,這樣學生還剩四千塊的生活費。如果你成本太高,一萬學費不夠,學生還要再自己貼二千,那你可要三思而后行了。在這種以學生的利益為中心的競爭中,還有哪個學校敢不惜工本地蓋大樓,修校門?”。這種制度可以解決高校大興土木,提高學費,盲目擴招,不注重人才培養質量等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重視。
2、建立農村貧困生“教育互助合作基金”,成立互助金管理委員會,用這樣的經費解決農村學生教育學費困難。
互助金具體方案如下:教育互助金來源:
(1)由中央政府注入一部分資金;
(2)教育部撥付一定款額;
(3)社會各界的資助和捐贈;
(4)大學所在省級、市級政府亦撥付一部分;
(5)學生所在大學撥付一部分;
(6)參加互助金的貧困學生交一部分(每年幾百到幾千元);
(7)銀行系統注入一部分資金(八)互助金增值和積累。
使用細則:學生考上大學之后,如果交學費有困難的話可以在入大學時向所在大學的基金管理分會申請,由基金會先將學費代學生交了。待學生畢業后有還款農力時將大學時借基金會的前如數還清。另外還可以在借基金的時候基金會可以和借款人簽個合同或者承諾書:承諾再畢業以后將會捐款給基金會(數額不論大小)。這樣基金會會越來越大,靠基金的利息甚至就可以維持基金會的正常運行。通過這樣的基金,銀行亦可以減輕貸款壓力,甚至沒有學生向銀行貸款,降低了銀行的風險;也可以是更多的學生完成自己的學業,走向自己人生的輝煌;同時對解決我國教育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三、結語
經過十幾天的調查和走訪,我深有感觸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村有了很大的變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現階段物價的上漲和通貨膨脹人們還是不富裕。我總結了一下這些情況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目前總體來看,農民的收入雖有增加但速度緩慢,而且來源單一,缺乏新的增長點。在這樣的情況下,培養一批扎根于農村,熱愛農村,懂技術,懂法律,懂政策的農村人才就顯得相當急迫了。然而縱觀當今農村教育,義務教育勉強支持,高中和中專教育偏離現實,高等教育完全是在為大城市培養人才。在這樣的體制下,農村是無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重任的。
和諧社會是所有公民的社會,廣大的農民不應該是被黨和政府遺忘的對象。國家建設新農村的號召正表現了政府力圖讓農民過上好日子的決心。然而現實是嚴峻的,政策更需要切實實施。只有立足實際,大力發展適合農村,直接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村教育,才能早日實現富國強民的宏偉目標。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12
新時期的農村教育面臨著大的社會轉型以及自身內部諸多生存困境。這就需要深入推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以尋求農村教育更好的發展出路。
一、新時期農村教育的生存困境
(一)宏觀領域:大的社會背景
眾所周知,我國由于城鄉分割政策,形成了硬性城鄉二元結構(戶籍制度、城鄉流動)和軟性城鄉二元結構(收入差距、教育差距)的格局,我國城鄉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當前,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社會結構基礎在悄然發生改變。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農村城鎮化趨勢加強,大批的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農村大多只剩下年邁的'老人和尚幼的孩童,傳統的農村社會結構正在逐步走向“解體”,由此產生了大量的“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農村教育面臨著重大的轉變與挑戰。
(二)微觀領域:農村教育自身內部所面臨的生存困境
1、農村教師的流失問題。
對于農村學校而言,每學年可能或多或少都會面臨一部分優秀教師的流動和流失,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由于農村的經濟條件以及生存發展空間對教師缺乏吸引力,造成了眾多優秀教師在使盡“渾身解數”創造一切可能條件流向城市,由此導致了農村優質教師資源的流失和匱乏。
2、教師對農村教育情感投入方面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農民外出務工,其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農村教師的生活質量提升相對較慢,加之他們的工作并沒有得到社會廣泛的認可和尊重,由此,他們內心一直處于矛盾的邊緣,面臨著外界的物質誘惑與內心情感堅守之間的兩難選擇,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從事教育的積極性與熱情。
二、新時期農村教育的出路
深入推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我們夢想著實現教育公平、建立一個和諧的新農村,這需要一大批有志扎根于農村又能成功勝任教學的農村教師,這些普通的鄉村教師是擔負著中國農村教育重任的“脊梁”。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手段來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1、培訓。
通過培訓,可有效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它是教師專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培訓過程中,我們要明確“教師并不是不適應、不合格才需要培訓,而是教師要學習、要成長、要發展才需要培訓”;通過培訓,要觸動教師的思想,力爭實現有“思”的教師培訓,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習者。
2、外來支援。
可以通過“城鄉教師結對”“農村教師特設崗位”等形式作為“新鮮血液”注入到農村教師隊伍中,以提高其整體專業水平。
3、提高教師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
不置可否,受物質環境的誘惑,有許多農村教師會因為待遇、工作環境較差等問題,獻身農村教育的熱情大打折扣。提高教師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可以有效遏制農村優秀教師的流失問題,加強他們扎根農村教育、獻身農村教育的積極性和熱情,穩定農村教師隊伍。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13
當前“三農〞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也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對農村的實際現狀進展分析,明顯的感到,農民在教育、公共設施、醫療衛生等諸多方面享受著不公平的待遇。由此認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進步農民自身的素質,進步他們獲得較高收入的才能,而要到達這樣的目的,進步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是關鍵。本文主要介紹了農村現狀及存在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一、農村的根本狀況
全面深化的理解農村的根本狀況,包括農業消費情況、農民工進城務工問題、農村醫療、農村貧富差距等諸多方面的情況理解,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進步農民教育程度的重要性,農村各種問題的存在及惡化,這些都與農民的受教育程度都有著親密的聯絡,并且影響著農民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展闡述:
(一)關于農業問題
如今不少農村專門從事農業的農民照舊占了較大的一局部。不少農民離不開土地的原因一般為:
1、家庭勞動力較少,而承包土地較多;
2、家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
3、年齡較大,村中又沒有外出的習慣;
4、文化程度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
5、自己在家做小生意或者為村干部、老師、鄉村醫生、或是在附近村莊搞建筑等,能獲得非農收入,不愿外出等。致使農業上仍是一家一戶幾畝地的小消費方式的小農經濟。
不同村莊,不同小組亦有很大的不同,很難形成農業規模消費,無法產生現代農業的規模效益,而且使一批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只能維持最根本的溫飽。他們從選種、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運輸、儲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沒有分工協作,技藝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產生系統效益,沒有結合,力量分散,使得農民在農產品的銷售上處于優勢,不能左右農產品的價格,無法改變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的場面。而且小農經濟承受現代科學技術的容量較小,無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這一消費力,農業的消費力很難有效得到進步,再加上農業效益較低,很多農民已不愿意對土地進展較大的投資,而是維持自己家庭的根本生活即可。如今隨著農業機械的大量應用,農民的壓力有所減輕,但是由于土地面積較小等原因農業機械并不能普遍應用。由于農作物的季節性,在農閑時一局部農民就無事可做,而在農忙時那么從早忙到晚,有時吃飯都在地里。在氣候不順的時候,干旱是要灌溉,澇淹時又要排水,增大了農業的投入本錢。
其次,農業的效益較低,僅靠農業是農民是很難富裕的。由于土地邊際收益遞減,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并不能明顯進步農作物的產量,而進步農作物產量又會是農產品的價格降低,因此靠農業增產也很難大幅度進步農民的收入。
(二)農民工進城務工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逐漸放寬了對農民進城的限制,農民大量涌進城市,務工收入成為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進城務工的農民呈現以下特征:
一是所從事的工作較為低級,大局部為又苦有累的低層次工作。進城務工的農民所從事的工作一般集中在建筑,力工,效勞業等行業,其次為文教衛生,零售業,機械制造,餐飲業等行業,比例極少。而在公司銷售部門、人事行政管理、文秘、通信工程、財會等工作的農民更是極少,特別是在計算機、金融保險、人事行政管理等行業部門工作的農民根本為0。由此可以看出農民工所從事的'行業大多數是城市人所不愿從事的又臟又累又苦的最底層次工作;從農民工工作的單位類型來看,以自由職業者為最多,其次是私營企業和國營企業,再者是個體戶,事業單位,集體企業,比例較少。從工作層次來看,從事操作層(一般職員或工人等)占74。6%,為絕大多數,從事技術工作的只占到18。3%,而從事中層以下管理工作的僅占7%,從事高層管理的那么為0。
二是農民尋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較難,又很不穩定。
三是農民的工作環境較差,而且工作時間較長,但收入卻很低。總體的評價在城市的工作環境不是令人滿意的。不少農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時間較長,而他們的收入卻很低,除去花銷開支已所剩無幾。
進城務工的農民因受教育不同而待遇有了較為明顯的差異,總體來講,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農民工作環境相對較好,工資待遇相對較高,心理壓力也較小,同時面對城市比擬自信,有一定的目的和追求。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民公所從事的工作也相對較苦,選擇余地也較小,心理壓力也較大,很難適應城市。
(三)農村醫療狀況
1、根據我們的實地調查理解,我們發現農村的醫療問題主要有:
一是鄉村醫療衛生條件落后,絕大多數鄉只有一個衛生所,只能滿足農民看頭疼發熱感冒等小病,對于較大的疾病沒有力量解決;
二是醫生短缺,并且醫生整體素質不高,有相當量的醫生并未承受正規的醫學教育;
三是醫療費用較高,藥價居高不下。
2、有病或家庭中有病人的農民因醫療問題而主要有以下表現:
一是農民面對重大疾病束手無策,農民渴望治病又害怕治病,主要醫療費用太高,農民住不起大醫院,而小醫院對大一點的病又無能為力;
二是農民因病致窮現象嚴重,醫療支出費用曾逐年增加趨勢,并成為農民的主要支出之一。巨額的醫療費用已對子女的教育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三是農民的“小病拖,大病忍〞現象嚴重,因病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并且大病的增加對家庭的幸福和諧有極大的影響。不但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的痛苦,也使得與病人關聯的親朋好友心理壓力加大。特別是跟病人利益親密相關的人員與病人(如生病老人與其子女)的關系面臨考驗。雖然受教育程度對身體安康的影響并不明顯,但身體安康程度卻對自身或子女受教育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解決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對開展農村的教育事業也有很大幫助。
(四)農村的貧富差距問題
現如今,農村的貧富差距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不但在不同地區有很大的差異,就是在同一地區同一村莊差異也是非常的明顯,并且這種差異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農村的貧富差距在住房上可以窺見一斑,貧窮的農戶的住房非常的簡陋,而富裕的農戶的住房較為豪華。根據富裕原因的不同可以將富裕農民分為二類,一類是技能性富裕,主要是指通過自身的技術、知識等獲得較高收入,他們一般是醫生,老師,商人,養殖戶,外出務工人員等,對于這類人擁有較高素質,通過辛勤勞動富裕起來,那么要大力倡導,積極引導,予以扶持;另一類是短暫性富裕,此類主要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如今雖能獲得比其他農民較高的收入,但是隨時間的增長而不具有可持續性。如有的家庭子女較多,在未完成九年承受義務教育的情況下,都外出務工,從而能獲得比其他農戶較高的收入,但是由于他們的文化程度較低,他們的開展潛力有限,收入增長緩慢,一旦他們成婚成家,積累起來的財富就會迅速消耗,原有的富裕景況難再。對于此類那么要予以引導,下力氣進步農民的素質,進步他們持續掙取較高收入的才能。
根據貧困原因的不同可以將貧困農民也分為三類:
一類是投資性貧困,這主要是指為了進步自身的或子女的素質才能而進展投資導致的貧窮。一般受教育子女較多的家庭,屬于投資性貧困,但是由于他們對人力資本的投資進步了勞動力的素質,因此在可期望的將來獲得較高收入的才能進步,在經歷貧困后會很快的富裕起來。對于這樣的貧困家庭,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使他們可以順利完成對自身幾子女的投資。
二類是技能性貧困,主要是指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知識貧乏,技能缺失等造成的貧困。對于這樣的貧困,需要政府制定積極政策,廣開途徑,努力進步他們的素質。
三類是衰竭性貧困,主要是指由于年齡、安康等原因此使得收入程度很難保持或持續下降,以致不能獲得能維持根本生活的收入,如老年人家庭,有重病人的家庭,大多屬于這一類。對于此類貧困,需要政府建立社會保障體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生存的根本權利。
農村的貧富差距持續拉大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農民的心理感受上會覺得不公平,從而有可能造成矛盾的不斷積累,對社會和諧產生嚴重沖擊,特別是農村的一些懷舊之人,目睹當前的貧富懸殊狀況,不斷的發出了今不如昔的感慨,這種現象值得給予關注,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農民對改革開放以來,財富分配不公的不滿。防止農村貧富差距兩極分化,其治本之策是以城鄉統籌的方法破解“三農問題〞,進一步壯大農村經濟,在開展中逐步縮小城鄉之間、農戶之間的收入差距。農民的受教育程度對自身致富的才能有直接的影響。
二、主要結論及幾點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的闡述,認為農村從總體上來說還很貧窮,問題仍然很多,并有繼續嚴重的趨勢。農村的開展仍很緩慢,農民的生活仍很困難,農業的前景人令人擔憂。農村的落后與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正是由于農民的低教育程度,才使得農村的各項事業進展緩慢,這又反過來使農村的教育大大落后于城市的教育,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大力進步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促進教育公平,保證農民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時機。農民的困難不單是地少人多,而更重要的是知識缺乏,沒有任何資產能比知識資產來得穩定可靠,而不像土地,只要愿意付出代價,知識資產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村的教育投入,進步老師的素質,改善學校硬件設施,同時建立鼓勵民間資金投入機制,擴大教育經費來源,鼓勵支持民間興辦職業技術教育等以進步農民的致富才能。制定政策,保證農民與城市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時機,反對歧視農民的行為。對于因家庭困難等原因此不能上學的學生給予適當補助,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不能因為貧困而讓他們喪失了學習的時機,讓他們還未成年就飽嘗人間的不公平不平等,讓他們失去于別人公平競爭的時機。
2、給予從事工商業效勞業的農民以優惠政策待遇,政府部門應積極拓展渠道,提供便利,共享信息,成立專門的創業指導機構幫助農民選擇工程,幫助農民創業進步農民獨立創業的積極性。對農民創業貸款提供便利和優惠,給農民提供優質的效勞,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保障農村有一個穩定的平安的生活工作環境。同時要給予農業以積極有效的扶持,除取消農業稅及糧食直補外,還要對農業消費資料如化肥、農藥、機械等積極調控,控制價格不斷的攀升,必要時應給與農民農業消費資料補貼。
3、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適應推進城鄉一體化開展的需要,進一步放活政策,簡化手續,探究建立城鄉統一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現行以農業和非農業性質劃分戶口的戶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實際居住地登記為“居民戶口〞的城鄉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讓農民享有自由進城和自由遷徙的權利。鼓勵農村充裕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人口在城鎮落戶,落戶后在一定時期內方案生育政策不變。為使這項改革穩步推進,建議先將城市和像煙竹村一樣的“城中村〞居民,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逐步向農村推進。建議由公安局研究制定詳細施行方法,力爭用五年時間,完成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的工作。
4、深化農村管理體制改革。積極適應建立新型城市管理體制的要求,以強化街道管理、開展社區效勞為主題,進一步創新機制,完善設施,拓寬效勞領域,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要,進步城市管理效勞程度。對納入城鎮規劃區內的村組,逐步“撤村建居〞,促其向社區管理形式轉變。繼續深化農村管理體制改革,著眼于集中資源、組團開發、形成開展“拳頭〞,積極穩妥地推進撤鄉并鎮、合村并組,逐步實現由行政區劃向經濟區劃的轉變。
5、統籌農村社會事業開展。進一步調整教育布局,優化資源構造,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全面進步九年義務教育程度,大力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開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城鄉衛生資源,健全以鄉鎮衛生院為主的鄉村衛生效勞網絡。深化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醫療衛生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兼顧根本醫療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先進文化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配套完善設施,穩固文化陣地,開展文化產業,促進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擴散。通過統籌農村社會事業開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6、統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點是打破體制界限,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積極探究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機制,逐步把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從城市向農村延伸,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促進農民由土地實物保障向社會統籌保障轉變,力爭到20xx年建起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關注弱勢群體,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形成經濟開展與社會保障同步進步的新機制。
7、統籌農村根底設施建立。突出抓好水利、能源、交通、通訊設施和康居工程建立。逐年施行重點水利工程工程,完善供水、防洪和水生態環境保障體系,搞好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和保護利用,建立節水型社會;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農村道路、播送電視和通訊網絡,增強根底設施的承載才能;著力推進農村康居工程建立,實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完成農村客貨運“村村通〞工程,實現區鄉道路等級化,農戶住宅全面到達小康標準。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14
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發展群眾體育運動是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重要基礎,是提升基層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工作主線,是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載體,按照市委“興調研、轉作風、促落實”要求,市政協科教文衛體委積極與市體育局等相關部門對接協商,并成立專題調研工作組。調研組在吳剛副主席帶領下深入巴南區、彭水縣等區縣實地調研,現將調研報告如下:
一、發展群眾體育運動、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以貫徹全民健身條例為基礎,引導開展群眾體育運動。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健康中國20xx”規劃綱要》《重慶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xx年―20xx年)》,按照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在市民身邊建設健身場地設施,開展群眾體育運動,不斷滿足市民群眾的日常健身需求。強化政府主導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主體責任,以體育行政部門為主,協調各有關單位抓好全民健身工作相關任務措施的落實,推動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通過狠抓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組織、體育健身設施、體育健身活動、體育健身賽事、體育健身指導以及體育健身文化,把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落到實處,用改革的精神和務實的作風,引導開展群眾體育運動。
(二)以打造體育賽事活動為動力,深入開展群眾體育活動。
全市按照“區區有品牌、縣縣有特色”思路,引導各地結合自然人文資源特色,舉辦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已成功舉辦了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四屆老年人運動會、九次全民健身日暨“全民健身周”系列群眾體育活動,全市年均開展全民健身賽事、群眾體育活動2000次以上,帶動全市群眾開展登山、游泳、太極拳、健步走、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運動。全市社體指導員達56781人,每萬人約有19名社體指導員,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達到43.7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我市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92.7%,位居全國第7位。在第十三次全運會上,重慶代表團獲得的4金7銀9銅的成績中,群眾項目就獲得1金4銀5銅,充分展現了我市群眾體育運動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以加強體育基礎設施為保障,構建群眾體育服務體系。
按照全市體育發展總體思路,已新建和更新一批城市體育公園、鄉鎮健身廣場、社區路徑工程、農體工程、多功能運動場,實推進民生項目建設。目前,區縣累計建成標準體育場37座、體育館40座、游泳館32座,全市累計建成農民體育工程8858個,全市覆蓋率達98%;鄉鎮體育健身廣場393個,全市覆蓋率達38.91%。20xx年-20xx年,累計建成社區健身點600個,完成418個貧困村綜合文化體育服務中心示范點建設工作,新建了一批社區健身中心、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設施、攀巖場地等體育設施,4個項目被列入全國首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進一步滿足了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參加鍛煉的健身需求。與此同時,繼續加強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和全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試點工作,積極爭取財政專項補助資金7563萬元,有效推進了全市69個大型體育場館和5個中小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讓更多市民參與到群眾體育中來,享受健康帶來的快樂,扎實助推了美麗鄉村建設。
二、發展群眾體育運動、助推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全民健身工作的認識不到位。總體而言,我市體育健身的法律、意識、文化、觀念等軟件建設與東部發達地區比較還相對滯后。基層對“農民體育工作是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推進‘三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這三個層面的認識均不夠充分、不夠到位,導致在具體工作中未將群眾體育工作置于重要地位,也沒有把推動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作為全民健身發展的重點。基層為群眾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較為缺乏,在健身知識普及、理念興趣培養、體育活動組織、健身設施建設等諸多方面均與城鎮居民有一定差距,廣大群眾主動參加體育健身的積極性還不夠強。
(二)基層群眾體育社會組織不夠健全。目前我市基層體育社會組織還不夠健全,尚存在體育社會組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特別是工作保障遠低于沿海發達城市,也低于西部其他城市,社體指導員普遍社會存在感低,志愿服務活動不能有效保障。市級體育單項協會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量少且作用發揮不夠,市、區縣、鄉鎮協會體系不夠健全,市場化、社會化程度不高,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政策落實不到位,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性有待提高。大部分區縣僅有少數幾個區級體育協會在鎮街、村社有下伸組織,農村懂體育、會指導的人才匱乏,鎮街文體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流動頻繁等原因,導致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組織沒能有效建立起來。
(三)基層體育場地設施設備供給不足。雖然近些年來我市不斷加大農村建設力度,大力改善居民體育健身條件,但現階段還只是對居民健身需求有所緩解,我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與國家確定的1.5平方米目標尚有差距,尚不能滿足市民的體育健身需求。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差距,存在區域間發展不平衡、農村基層體育場地與設施建設缺乏整合與統籌、體育場地和設施對群眾開放率不高、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管理與后續維護急需加強等問題。以巴南區為例,多數健身設施配建在二環以內的鎮街,二環以外偏遠村、薄弱村體育設施資源相對匱乏,居民小區、農民集中居住區缺少配套的健身設施。且多數鎮街由于資金限制,缺乏規劃建設體育場所的硬性要求,建設初期就側重集鎮的規劃布局和集中居住的功能定位,存在重居住功能輕健身需求的不合理現象。
(四)基層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形式不夠豐富。盡管我市在20xx年-20xx年期間,在群眾身邊新建了600個社區健身點,切實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提高了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但是,很多農村地區仍然缺乏相應的體育場所和設施,全民健身活動局限于逢年過節,集中于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動期間,參加者大多為學生、退休老同志、企業員工、村干部,基層一線農民很少參加。政府組織的健身運動多,民間自發的健身活動少,民間健身局限于參加廣場壩壩舞的中老年人群,缺乏組織、牽頭人,形式與對象單一,自我發展的能力與活力不足,呈現差異化發展現象狀態。
(五)基層群眾體育經費投入相對不足。近年來,我市雖然逐步增加了群眾體育事業在財政預算中的支出比重,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全民健身經費投入相當有限,由于經費嚴重不足,已投入使用的基層體育設施得不到及時維修。在群眾體育組織的經費投入上,有些區縣未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財政安排的體育經費缺口仍然存在,無法滿足群眾體育開展的需要,體育協會開展日常性群眾體育工作和參加上級群眾體育比賽基本上是自籌或向上級請示經費,經費渠道主要來源于會費收入、社會單位贊助等,基本上是以收定支。例如彭水縣,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主要還是依靠體育彩票公益金和自籌資金,尤其是鄉鎮(街道)用于開展群體活動經費緊缺,以社會支持為主,不能滿足全民健身工作的需要。
三、發展群眾體育運動、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群眾體育宣傳,弘揚群眾身邊的體育文化氛圍。構建體育宣傳格局,掌握體育宣傳工作主動權,為體育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文化氛圍,牽動社會媒體關注體育事業發展,為人民群眾共享體育發展成果提供更好服務。通過《重慶市全民健身條例》立法宣傳主題系列活動,努力“讓重慶動起來、讓全民動起來”,通過大型群體賽事活動引領、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和國民體質監測、開設健身知識講座等方式,用農民聽得懂、看得到、聽得進的方法普及健身知識和健身文化,營造積極參加全民健身的良好輿論氛圍,增強農民的健身意識和理念。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體育需求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增強以人民為中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強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提升群眾體育鍛煉水平。積極推進體育社會組織改革,推動其社會化、法治化、高效化發展,加強體育社會組織的建設,扶持和引導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體育基金會等體育社會組織發展。鼓勵民間自發性健身團隊和網絡體育社會組織依法依規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制定體育社會組織扶持辦法,著力推進體育社會組織承接公共體育服務能力建設。創新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推進社區健身點建設,突出對社區居民的常態化、多元化服務,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專業技能,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規范管理和有效服務,實施持證上崗。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帶動作用,提供科學健身服務,不斷完善市、區縣的協會組織,推動各類體育社會組織向基層延伸,讓群眾身邊的健身組織成為群眾體育健身的核心。在鄉鎮(街道)、社區(村),要落實專人負責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工作,可以整合文化和體育資源,設立“文體專管員”。通過政府購買體育公益性崗位的方式,充分調動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積極性,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三)加大場地均衡化建設,讓體育發展成果惠及百姓。立足于體育為民惠民的原則,繼續建設和完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社區健身點等場地設施,不斷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著力解決體育事業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發展不平衡,奧運項目和非奧運項目發展不平衡,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不充分等問題,同時,進一步加強群眾身邊的健身場地設施的管理和維護,消除安全隱患。推動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提高體育健身設施的利用率。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著力構建區縣、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繼續建設和完善縣級體育場館、全民健身中心、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社區多功能公共運動場、示范性體育公園、登山步道(城市健身步道)、全民健身戶外活動營地等場地設施。加強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現有公共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四)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滿足群眾多元化健身需求。豐富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穩步增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定期開展重慶市全民健身運動會、老年人運動會、殘疾人運動會、智力運動會和農民運動會。加大力度推廣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結合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等民族傳統體育節日,在農村開展各類小型多樣、就近就便、貼近生活的羽毛球、乒乓球、登山、跑步等全民健身活動,豐富農民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農村居民參與體育、發展體育、享受體育的熱情,不斷提升農村居民的健身意識和健康水平。將有特色、有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打造成金牌賽事,將群眾參與度高、有發展前景的大眾賽事提檔升級為品牌賽事,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提升金牌、品牌賽事的數量和質量,發揮其引領示范作用,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五)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加強群眾體育工作的經費投入。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的經費投入,政府要按每年度完成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標任務需要保障經費投入。嚴格執行國家規定體育彩票公益金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全民健身(群眾體育)事業并加強監督管理,合理使用體育彩票公益金比例,確保區縣的體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全民健身工作。根據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合理劃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支出責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按照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落實提供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項目所必需的資金,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創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包括體育企業在內的社會各類機構參與提供公共體育服務。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拓寬社會資源進入全民健身事業的途徑,引導社會資金支持發展全民健身事業。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 15
一、調查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開展,農村作為一個社會開展不可無視及或缺的社會基層,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關注。黨中央假設干會議指示:當前農村應立足全面建立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位置,做出了全面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了要培養新型農村農民,這就對我國農村農民的知識文化程度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農村的文化建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農村的經濟文化開展情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積極響應常熟理工學院對大學生進展社會理論的要求,并結合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習要求,我在此次寒假,回到自己的家鄉鄲城縣參加理論,對農村的相關情況進展了調研,同時也對個人才能的進步有了很大的幫助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研農村如今的開展情況,旨在發現當前農村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會與現實意義!同時,從個人來說,深化社會基層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同時,自己來自農村,通過調研,自己也能為家鄉的開展建立增磚添瓦。
三、調研方式
采用采用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
四、調研地點
xx市xx縣xx鄉的xx村莊:
五、調研對象
這是近幾天我在周邊村莊的根本情況,總的來看,我家鄉的總體開展情況是趨于上升的但是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立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的要求還是不夠的,對于其中的一些問題,我提出了以下建議:
1、政府加強扶持。經濟根底決定上層建筑。農村經濟開展相對薄弱,為求經濟開展,才那么多人外出務工,才引發諸多問題。政府部門應該多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豐富的就業、創業之道,讓農民的'經濟更好更快開展,各種問題才會漸漸得到解決。
2、加強根底設施建立。就目前的農村經濟情況來看,是有才能來建立更多的公共文化場所,如:閱覽室,健身的器材和場地,老人活動室等。
3、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的文化教育。應多開展一些例如“送文化下鄉〞之類的活動,并且應該針對農民的閱讀才能和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進步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4、加強教育管理工作。為了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進步文化素質,要加強對教育的管理,對于管理的破綻要及時補缺。這必將對將來農村的開展有深遠的影響。要對網吧等點進展不定期排查,防止未成年人進入。
5、要竭力遏制黃賭毒,封建迷信活動。有關部門要及時掌握情報,對于涉入未深的人加強教育,對于已經陷落的人可以進展行政處分,對造成社會危害的要按照他的行為作出刑事處分。
6、要多關心老一輩的農民。加強基層黨員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對年老體弱的老人或者五保戶要多送溫暖,多送問候,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我相信,通過黨和政府的正確指導、各大社會團體的支持以及農民的互相努力,農村的經濟開展以及教育等各項事業一定會有新的飛躍,城鄉差距會逐漸縮小,新農村建立會更上一層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會愈來愈好。農村作為社會主義建立過程中的基層力量一定會發揮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現狀的調研報告01-04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06-15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03-28
農村管理現狀調研報告12-22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1-05
農村現狀的調研報告15篇01-06
農村教育現狀調研報告11-14
農村小學德育現狀調研報告05-25
農村教育現狀調研報告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