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15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1
一、調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計,以人為本。企業的發展說到底是人的發展。企業競爭歸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當代社會,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學習速度和培訓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參數。培訓則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識及相關技能的重要途徑,有時甚至是唯一途徑。在當今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的企業必定是那些能夠使其員工充分發揮自己全部潛能的企業。這意味著,企業員工必須接受培訓作為繼續學習的一種手段,員工培訓在幫助公司迎接競爭性挑戰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員工培訓可以有效地幫助公司創造價值或贏得競爭優勢,重視員工培訓工作的公司會比他們的競爭對手表現出更好的經營業績,更有信心迎接競爭性挑戰。培訓不僅通過員工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業產出的效率和價值使企業受益,而且增強員工本人的素質和能力,使員工受益。故有人說,培訓是企業送給員工的最佳禮物。培訓是管理的前提、培訓是管理的手段。培訓不僅為管理創造了條件,其本身就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即培訓通過滿足員工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來激發員工的干勁和熱情。企業同時應把培訓作為管理的機會和途徑,以及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手段,圍繞企業的任務和目標來實施培訓,并通過培訓溝通上下級的聯系,掌握工作進展狀況,達成相互理解與支持,共同不斷提高工作績效。
為了充分了解公司員工思想現狀,了解公司對員工培訓要求和規劃,建了解統化、結構化的公司內部培訓體系。本人在xx制藥有限公司范圍內采取問卷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培訓需求調研,共發出問卷36份,回收問卷35份,其中有效問卷34份,中層管理人員問卷4份,主管級及員工級30份,現簡要對問卷結果加以統計與分析。
二、調查時間、地點、方法
1.調查時間:20xx.08.
2、調查地點:xx制藥有限公司
3、調查方法:采取問卷式調查
三、調查內容及分析
xx制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抗腫瘤藥物為主的'制劑生產廠家,藥品的生產質量和管理直接關系到人民用藥的安全問題,對于加強職工的質量意識的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發展理念與文化
1、 企業發展方向較為明晰。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約有95%左右的員工認為,自己對本公司的發展戰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這主要是與公司目前的業務重點和工作目標有關,但剩余的5%左右員工表示了困惑,這必然會造成實際工作缺乏目標,或者人力資源的較大浪費。
2、 將近九成員工熟知企業的精神和價值取向。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它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用藥安全和身體健康。因而“不斷進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幾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員工,可見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敬業度和忠誠度起到了較大的凝聚作用。
3、 企業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設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調查數據顯示,認可公司有一個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達到85%,而15%左右員工則認為一般,沒有員工對此表示反對。 此外,僅有45%的員工認為公司的制度體系非常完備,而認為不完備的人數達15%。
(二)組織結構與崗位設置
1、 近九成員工對公司現行組織結構認同,并表示與部門業績息息相關。公司現有員工中,九成員工對現有機構設置表示贊同,認為現行設置方式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 現行職能職責、業務流程與實際工作銜接較好。依據調查結果,80%員工認為目前的崗位職能配置、工作業務流程有效,而認為其在實際中有指導性、參考性作用的僅占35%左右。
(三) 人才管理與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層管理者獲得了較高的支持率。部門負責人作為xx制藥有限公司的中堅力量,肩負著不斷創新、發展企業的重任,從統計數字發現,在工作任務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員工認為,中高層管理人員做到了用人所長,但仍有20%人員認為存在不公平現象。
2、 部門內部溝通基本順暢,但部門間急需加強。多數員工普遍反映,在實際工作中,上級對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較強,并就工作內容進行溝通,但從后續問題的調查顯示,部門內溝通并沒有達到預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員工反映,部門間的工作銜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時候只是員工自己溝通和聯系,而部門負責人溝通比例也僅占55%。對于部門內部的員工間溝通,調查者則在三個方面表現較為均衡:自己協調、詢問同事、求助領導。
3、 中級管理人員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多數員工認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級管理人員需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個人素質,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領導藝術、團隊文化、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而據中級管理人員的調查顯示,則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團隊文化、領導藝術、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
(四) 團隊精神狀況和素質
1、 除少數員工外,團隊士氣良好。在實際調研中,28%的員工認為我們團隊的精神非常高昂,60%認為我們團隊是一個充滿關愛、團結一致的集體,但12%的員工認為團隊現處在低迷的時期。針對團隊的特定成員進行調查時發現,約有35%員工反映某些員工沒有與整個團隊融合起來,表現出例外或特例的行為。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2
中藥必須加工炮制之后才能入藥,這是中醫用藥的一個特點。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辯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項制藥技術。中藥飲片是指中藥材經過凈選、洗滌、整理、切片、干燥、炮制等加工成后,供中藥配方(調劑),并用于中醫臨床治病、防病(制劑)的藥物。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是指從事加工中藥材炮制過程的生產企業。目前,全國共有中藥飲片加工生產企業700余家,__省52家,我市有9家,僅占全省的17.3%。全省通過gmp認證的飲片加工企業只有我市的哈藥集團世一堂中藥飲片廠。所以說,目前我市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在硬件改造、技術裝備、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素質、產值效益等諸多方面均有很大差距,同時我市又是中藥飲片銷售和使用大市,科研生產能力和銷售使用之間極不對稱。作為我市支柱經濟的醫藥產業在為我市“快發展、大發展”上,中藥飲片無疑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亮點。
一、我市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的基本狀況
1、企業分布情況。全市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共有9家,分布在哈市區、尚志、阿城、雙城、巴彥、賓縣、呼蘭等七個市縣區。分別是哈藥集團世一堂中藥飲片廠(以下簡稱世一堂)、賓縣中藥飲片廠(以下簡稱賓縣)、雙城市藥材公司中藥飲片廠(以下簡稱雙城)、阿城市醫藥有限公司飲片加工廠(以下簡稱阿城)四家企業建廠在80年代;__市時珍飲片加工廠(以下簡稱時珍)建廠在90年代;尚志市新建中藥飲片廠(以下簡稱尚志)建廠在20__年、__市宏凱中藥飲片廠(以下簡稱宏凱)、巴彥縣光華中藥飲片廠(以下簡稱巴彥)、__盛泰中藥飲片廠(以下簡稱盛泰)等三家飲片加工企業建廠于20__年。其中:國有企業4家、非國有企業5家,分別占全市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總數的44.5%和55.5%。
2、企業建設、改造投資情況。自建廠以來,投入到建廠及改造的投資在3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世一堂、巴彥、盛泰三家飲片廠;100萬以上的有賓縣、阿城、宏凱三家飲片廠;其他三家飲片廠投資也僅20—50萬元之間。
3、人員結構情況。九家飲片企業職工總數為236人,其中職工最多的是世一堂飲片廠102人,占總職工的43.2%,最少的是雙城飲片加工廠只有2人(該廠近幾年效益不佳處于停產狀態,今年九月企業改制,只有2人留守),絕大多數企業職工均在20人以內。全市飲片生產企業用在生產第一線的人數共計88人,占總數的37.3%,最多的世一堂飲片廠也只41人,占本廠職工總數的40.2%。九家企業負責人,只有三家企業領導是學過藥學專業的,質檢負責人只有4人有藥學專業職稱,其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人,中專3人。
4、廠房生產設備情況。九家企業廠房總面積為15746㎡,其中世一堂飲片廠6810㎡;雙城、盛泰、賓縣三家飲片廠在20__㎡左右;宏凱飲片廠1320㎡;巴彥、阿城、尚志飲片廠分別在758㎡、500㎡和400㎡;時珍飲片廠僅有96㎡。全市九家飲片廠共有設備:風選機5臺,洗藥機(池)7臺(個),干燥機5臺、干燥箱6個、炒藥機2臺、切藥機21臺、粉碎機9臺、分裝機9臺、煅爐1臺、車床1臺、床1臺。檢驗設備的配置情況。除世一堂飲片廠具備必要的中藥飲片檢測儀器外,絕大多數企業只有簡單的部分儀器,如分析天平、顯微鏡、水份測定儀等。個別單位,如雙城、時珍飲片廠沒有任何的檢驗設備。
5、生產品種情況。除世一堂、宏凱、盛泰、阿城等四家飲片加工企業可生產500多種市場常用藥的飲片品種外,其他飲片加工企業,只能簡單生產加工10幾種,如:車前子、甘草(炙甘草)、板蘭根、五味子、澤瀉、柴胡、黃芪(炙黃芪)、陳皮等,最多幾十種地產簡單加工的中藥材。
6、生產能力(產量)。全市飲片年生產產量為1300噸,其中年產300噸以上的企業有世一堂、巴彥、盛泰等三家企業,占全市飲片產量的68.9%;100噸的有宏凱、賓縣兩家企業,占全市飲片產量的15.3%;70噸的有阿城一家企業,占全市飲片產量的5.4%;10噸的有尚志、時珍、雙城等三家企業,占全市飲片產量的2.3%。
7、經濟指標情況。在銷售收入方面:九家飲片生產企業04年預計銷售收入3824.2萬元,其中世一堂飲片廠2719萬元,占全市銷售收入的71.1%;巴彥、圣泰飲片廠分別為410萬元和300萬元,分別占全市的10.7%和7.9%;宏凱180萬元;阿城、賓縣分別為90萬元、80萬元;尚志25萬元;雙城15萬元,時珍銷售收入僅僅5.2萬元。在年利潤方面:全市飲片企業04年預計獲得利潤共計134.2萬元,其中獲得利潤最高的是巴彥飲片加工廠、年利潤60.2萬元,占全市飲片企業利潤的44.9%,人均創利為4萬元,銷售利潤為1881元/噸,銷售利潤率為14.7%;世一堂飲片廠年利潤23萬元,人均利潤2255元,銷售利潤為706元/噸,銷售利潤率為8.46%;阿城、宏凱利潤各為20萬元;盛泰、賓縣、雙城分別為10萬元、2萬元和1萬元;尚志為零利潤,時珍為負利潤2萬元。
二、我市飲片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1、人員素質偏低
目前我市飲片生產企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企業負責人、生產負責人和質量監管負責人普遍素質欠佳,管理技術水平低下,除世一堂飲片廠較好一些外,其余企業上述責任人所學專業和技術職稱均未達到gmp的標準要求(主管生產和質量的企業負責人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并具有中藥專業知識)。有的企業如:時珍、巴彥、尚志三家飲片廠在上述三個關鍵崗位的負責人都不符合要求。一線生產人員文化素質較低,有些職工只有小學水平;企業領導到中層干部幾乎沒有學過目前所從事的中藥專業。
2、廠房、設備、設施簡陋
由于企業領導對藥品《gmp》和《gmp》認證工作的認識、重視程度欠缺,加之企業技術改造資金短缺,這些年來企業在廠房、設備、設施的投入很少,有些企業的生產車間、檢驗室、倉儲等部位均達不到生產要求,設備、設施陳舊、短缺,有的企業仍延用原始的設備,勉強維護生產,用這樣的設備、設施生產很難保證產品的質量。由于設備、設施不齊全,生產中藥材該洗的不洗,該烘干的不烘干,靠自然涼曬風干,炮制不徹底等等,這種狀況無法保證飲片產品安全、合格、有效。
3、產品結構和生產規模不合理
從我市九個飲片加工廠的生產品種和產量上分析,可以看出,品種結構和產量規模呈現兩種態勢。生產品種多(特別是市場需求量大的
品種,附加值高品種)則企業效益好;產量規模大并適銷對路的則企業效益也很好。而尚志,時珍、雙城、賓縣、飲片加工企業由于品種少,產量規模低則效益不佳,甚至虧損。
4、企業自身積累能力差
由于全市九家飲片廠年預計生產量僅為1300噸左右,年預計銷售收入也僅3824萬元,利潤僅有134.2萬元,人均創造利潤僅0.52萬元。企業的經濟狀況不佳,造成了企業積累能力較差,致使企業影響了自身的技術改造,上能力、上規模、甚至為了維持簡單的再生產、進行gmp的達標認證都無能為力,廠房、設備、設施的陳舊改造、難以更新,給企業下一步生存帶來危急。
5、三棵樹中藥材專業市場對我市飲片生產企業影響
__市三棵樹中藥材專業市場始建于1991年,是東北地區唯一的中藥材經營集散地,現有業戶100多家,來自亳州、安國等地的'業戶就有66家,占總業戶的67.4%,其他為本地業戶。市場經營中藥材達430余種,中藥材主要來源于一是收購并外銷我省地產中藥材,如黃芪、人參、黃柏、五味子、平貝、鹿茸等30多種,占總成交量的30%。二是來源于中藥材產地亳州、安國采購的約占總成交量的70%。專業市場年銷售額約在5000萬元以上,銷售地區輻射我省及吉林、遼寧、內蒙等地區,由于利益驅動三棵樹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業戶們將很大部分中藥材在收購地就一次性加工成中藥飲片。(國家明令中藥材市場只能經營中藥材,不可經營中藥飲片),可是經過多次整治,仍未能從根本解決這一問題。由于不規范的市場競爭,加之個體經營業主銷售政策、加工成本、品種等方面都大大優于正規生產企業,給我市的飲片生產企業經營造成很大影響,這些年來致使一些企業無法經營,經濟效益急劇下滑,甚至有的企業近幾年長期停產,根本談不上投資進行gmp改造。
三、下步對策
__市是我省的中心城市,根據“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振興__”的總體要求和加速我市醫藥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戰略需要,應全面科學調研規劃我市中藥飲片產業發展,從研發、飲片生產等各個環節入手,出臺有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藥材種植基地,并對現有的生產企業在上規模,增加生產品種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企業生產管理水平。具體措施:
1、適應市場需求,加快企業改革
作為中心城市的飲片企業,這個“蛋糕”必須做大,快做。我省、我市飲片的需求量很大,我們要立足于全市,除滿足本市需要量還要輻射周邊城市,眼光放遠到全國和國際市場。我國傳統的中醫藥行業推出了近20__種中藥產品和3300種其他的傳統藥物,而亞洲60%的居民已經在使用中草藥,全球市場對中藥和其他天然藥物的需求與日俱增,專家預計,未來5—10年,全球中草藥的銷量將達到20__—3000億美元。未來的40年對我國擴大中草藥產量占領國際市場非常重要,目前,我國的中草藥僅占全球市場的5%,根據我國的第十個五年計劃,到20__年底中國中草藥的國際市場份額將達到15%。這么大的市場,作為__的飲片生產企業,也要力爭有我們的份額。據目前現狀,現有企業很難做到,但要爭取,就必須改變現狀,立足于改革,改革現有的企業機制,走引進資金、融資之路,走合資、股份制改造之路,走擴大再生產之路。靠體制、靠機制、靠規模占領市場,這樣我們這塊“蛋糕”才會做大。
2、引進人才,培訓隊伍,全面提升職工素質
要出臺鼓勵具有管理經驗、技術水平、專業知識的能人進入到這個產業中來,當“領頭雁”。企業要大膽引進、聘用懂管理、有技術,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人員充實隊伍。現有企業領導和職工也要進行培訓“充電”來提高自身素質,培養一批熱愛中藥事業,有專業知識,有管理經驗,有技術的能干、務實的中層干部。工人經過培訓讓其掌握中藥專業知識,生產工藝、操作規程等。以提高技術水平。
3、加快推進中藥飲片生產企業gmp改造,研發扶持一批骨干拳頭產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認真貫徹執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是保證藥品質量的前提,要按照gmp改造的標準要求,加大企業投入力度,全面改善企業的“軟件”和“硬件”保證產品質量,建立健全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抓緊技術改造步伐,改變企業廠房、設備、設施簡陋的局面,才能提高加入wto后的適應能力。要研發定型并支持一批拳頭產品,打出品牌、創出名牌,用名優產品帶動產業的加速發展。
4、抓好藥材基地建設,豐富中藥材資源
目前,我國中藥材年總需求量超過60萬噸,其中出口近30萬噸。而全國每年收購量為50—60萬噸,其栽培藥材約占收購品種的30%,其余為野生。野生藥材年收購品種400多種,約占常用藥材的70%,收購量40萬噸,占收購總量的50—60%。由此不難看出,目前我國藥材來源主要為野生動植物。且由于資源的匱乏,醫藥產業的需求與現有資源之間的懸殊越來越大。中醫藥特色就是動植物入藥,因而瀕危藥用資源的保護問題對于我國中醫藥的發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抓好我市藥材基地建設,豐富中藥材資源開發資源,按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標準科學合理地規劃中藥材基地建設,應主要加強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積極尋找代用品;二是要加強科學研究,尋求新的藥材品種;三是加強對野生動植物人工培育的研究,以其進行大規模種植與飼養。現在全國已經進行人工種植、養殖的藥材有200多種,其中如杜仲、厚樸、柴胡、桔梗、天麻、肉蓯蓉等100多種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同時,我市各飲片加廠還要立足自我,搶先創建自已的藥材養殖基地。
5、加大監管力度,嚴懲違法行為
嚴格按照國家關于加強中藥飲片包裝監督管理等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對中藥飲片生產、經營、使用環節的監督檢查,對今后仍不符合中藥飲片包裝要求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總之,我們要加強調研規劃,采取有力措施,使我市中藥飲片產業盡快進入全國飲片先進行列之中,為振興我市醫藥經濟做出新的貢獻。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3
最近,xx縣工商局嚴格按照《關于對我縣企業對外合資合作工作進行專題調研的通知》(高討論組發〔20xx〕5號)的要求,結合工商職能,就我縣加快對外合資、合作工作認真開展了調查研究,進行了專題查擺,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在對外合資、合作方面縣局所做的工作
目前我縣共有對外合資、合作企業18家,縣局緊緊圍繞這些企業積極做好各項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一)立足工商職能,積極開展“紅盾幫扶”工程。對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縣局積極開展幫扶工作,簽訂了幫扶協議,開展了走訪活動,向企業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及時了解其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努力幫助其解決;
積極開展合同幫扶,指導其正確簽訂合同、履行合同,引導其參加各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評選活動。近年來已發展山東吉地爾有限公司、山東泉林包裝有限公司(臺港澳法人獨資)2家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為市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提高了其誠信經營、守法經營意識;
鼓勵企業大力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引導其積極注冊商標,爭創名牌商標,不斷提高企業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二)在登記注冊方面為對外合資、合作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設置了對外合資、合作服務專窗,實行首辦責任制,對企業的外合、合作項目實行專人接待,負責解答有關企業登記注冊事項問題。同時積極開展“照后行政建議”服務,指導企業及時申辦行業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申請銀行開戶等手續,努力做到使企業少走彎路。
(三)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為我縣對外合資、合作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近年來縣局認真履行市場監管職責,嚴厲打擊商業賄賂、傳銷、商標侵權、虛假廣告和無照經營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積極開展消費維權工作,努力為我縣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二、我縣對外合資、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分析
經過認真調查,造成我縣對外合資、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如下:
(一)缺乏與外地企業對接的產業和產品平臺。我縣有些企業規模小、檔次低,缺乏與外資企業配套的較完善的產業鏈和產品,不少企業因自身產品老化、技術水平低,難以拿出與外商合資、合作的產品和技術。
(二)我縣境內現有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薄弱,規模偏小。
(三)一些企業和相關部門的領導在對外合資、合作工作上存在著畏難情緒,認識上有偏差,只看到了困難,不能正確認識我縣在對外合資、合作方面存在的各種優勢和資源,在開展對外合資、合作工作上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堅定不移的信心、迎難而上的勇氣和真抓實干的功夫。
(四)缺乏監督機制。目前我縣對外合資、合作工作缺乏有效的監控和管理手段,對一些已經簽訂協議的外資項目主動跟蹤抓落實的力度不夠大,導致一些項目始終沒有投入生產。
(五)利用外資的政策優勢不明顯。隨著對外開放在廣度和深度上的延伸,我縣在吸引外資的政策優勢上明顯不足,縣鄉兩級受財力限制,難以對外商給予進一步優惠,使外來投資缺乏成本優勢,比如稅收政策、土地價格及工業電價等,我縣在這些方面并不比周邊縣市優惠很多。
(六)對外合資、合作手段和方式缺乏創新。在這方面主要表現在對外商直接采取的兼并、收購、產權轉讓等方式,思想放不開,不敢運用或者很少運用。
三、采取措施
為進一步做好我縣企業對外合資合作服務工作,縣局將采取如下措施:
(一)認真履行合同管理職能,大力實施合同幫扶。組織對外合資、合作企業開展合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增強企業的合同意識,提高合同簽約、履約能力和運用合同開拓市場的能力;
引導企業誠信經營、依法經營,積極爭創各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同時以發展訂單農業、合同農業為切入點,在對外合資、合作工作方面狠下功夫,積極在農戶和涉農企業之間牽線搭橋,幫助涉農企業做大做強,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二)繼續在注冊登記方面為我縣對外合資合作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縣局將充分發揮對外合資合作服務專窗的作用,對我縣企業合資合作項目實行專人接待,全程服務,對企業的咨詢做到一口清,努力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同時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各項優惠政策,擴大生產規模,拓展經營領域,發展科技型、外向型經濟。
(三)認真履行市場監管職能,為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縣局將加大對商業賄賂、傳銷、商標侵權、虛假廣告和無照經營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為我縣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的發展努力營造公平公正、規范有序、和諧誠信的市場環境。
(四)認真履行商標管理職能,提高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的品牌意識。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服務措施,鼓勵幫扶對外合資、合作企業積極注冊商標,爭創馳名、著名商標,提高企業及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五)積極開展信息服務。充分發揮工商部門掌握的企業信息資源優勢,整合信息資源,打造信息平臺,努力為對外合資、合作企業提供信息、政策法規咨詢服務。
總之,縣局將立足工商職能,為我縣對外合資、合作工作提供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xx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4
“現在有大單不敢接,受資金限制,怕不能按時完成。”徐志盛是四川省德陽市德東電工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最近,他正在發愁怎么能夠籌到一筆錢,擴大德東電工的生產規模。“有個20xx萬到3000萬差不多了。”6月2日他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目前成都私營企業達到20萬戶,占內資企業總數超過80%,個體工商戶達到77.8萬戶,這些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絕大部分為小微企業。20xx年成都中小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730億元,同比增長21.1%,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但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小微企業面臨原材料、勞動力、融資成本上漲壓力,資金供求矛盾比較大。
記者在德陽市調查時發現,這里的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內外交困”,因國內外形勢和經濟增速放緩,由于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和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德陽中小機械制造企業的發展受到較大沖擊,經營出現困難,二重、東電、東汽“三大廠”外擴減少、“三角債”突顯、人力資源成本大幅上升等,有40%的企業已面臨生存問題,有一批小微企業關門倒閉。
中國經濟時報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四川小微企業近四成(38.5%)銷售增長,三成企業銷售持平,三成企業銷售減少。目前,近三成(26.7%)企業利潤很高,超三成(33.3%)利潤低或虧損。從目前持有的訂單情況看,近六成(58.3%)企業銷售同比增加了;42.8%的企業預計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較去年樂觀。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貨幣政策有適度微調的跡象,但金融機構受貨幣政策影響,相對20xx年貨幣寬松環境下對成都市貨幣投放減少了近一半,同時,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機制仍沒有根本轉變,企業獲得資金的門檻仍較高,這里眾多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不能得到較好滿足。”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財金協調與融資擔保處處長文彬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成都市小微企業融資情況主要表現三個方面:融資難仍然突出、融資方式比較單一、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不僅融資難,而且融資貴。”文彬告訴記者,由于受信貸規模影響,金融機構定價標準根據企業信用等級情況有所不同,但普遍上浮,正規途徑加上擔保費、貼現費等在內融資成本為10%—18%,對企業信用等級一般的融資成本可達到15%—25%,民間融資可達到15.4%—29.2%,有的甚至更高在34.28%—48%.此外,融資方式還比較單一,在用到外部借款渠道的小微企業中,自籌資金者占絕大多數。數據顯示,成都市1807家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中,意向通過銀行解決資金占到98%以上,采用股權投資、三級發債、擬上市、融資租賃等創新融資方式占不到2%。
記者在德陽市調查了解,小微型企業融資難也是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障礙。從二月份的數據看,目前德陽市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貸款只有30%流向了民營企業,80%的民營企業缺乏資金。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民營企業信貸擔保體系尚不完善。小微企業融資遭遇玻璃門,資金看得見,卻拿不到。
人工成本增幅大,流動頻繁
困擾長三角等地區的“用工難”問題,在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四川地區也非常突出。“因為用工成本增幅比較大,20xx年到現在漲了近一倍多。”四川華德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洪文告訴本報記者,20xx年公司工人工資是每人1000元,現在是20xx多,增長了一倍多。
因為今年形勢不佳,企業利潤空間收窄,企業員工走了近一半。
“行業里面,這個季節按道理是大家最忙的時候,但現在大家都在喝茶,打麻將,有的是在輪休,我們公司就有一些員工也在輪休或放假。”
朱洪文說,公司員工走了近一半,不過管理人員比較穩定。“現在企業招聘很困難,工人對工資待遇很挑剔。我也是打工的,很能理解,人家在這工作,最后養家糊口都難。”
記者隨同朱洪文來到了他們的廠區,放眼望去,偌大的車間,只有不到一半的機器在工作,工人僅有10個。走近看到,很多“休息”的機器上掛著“正常待用”字樣。
朱洪文告訴記者,這里所有的機器開啟,需要100多人,現在只有60人在工作,分三班倒。
不僅該朱洪文所在的企業,整個成都蛟龍工業港雙流園區,絕大部分小微企業同樣面臨這樣的`情況。
他指著廠門口的大馬路向本報記者描述,在蛟龍港區,絕大部分是小微企業,繁忙的時候,特別是在早上8點半上班高峰,廠區門口的馬路上有很多人出出進進,但現在這個時間段,根本看不到那么多人,園區安靜了許多,除了幾個大廠,其他廠的工人比以前少很多。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受訪省份小微企業大部分反映招工和往年一樣難,只有少數經營比較好的企業今年招工好于去年。
但即便是這樣的企業,也面臨著員工“流走”的擔憂。成都魔法動畫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郝瑋琦告訴本報記者,像他們這樣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在加速成長期,尤其需要穩定且技術過硬的團隊,但因為在成長中,沒有足夠高薪酬吸引高端技術型人才過來,而自己公司培養的尖子人才,往往會被別的大公司挖走。
“梯形融資模式”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記者采訪中了解,在成都市工商局累計注冊登記的內地企業超過24萬家,98%以上都是小微企業。
文彬認為,小微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要在短時期內全部克服還有難度,一是小微企業本身就沒有實力創造獨立的市場品牌,大多是依附于大企業的發展,大企業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小微企業日子就難過;另外,小微企業由于受自身條件所限,市場一旦不好,就會形成惡性競爭;此外,很多小微企業都遭遇融資難的問題,企業越小,銀行貸款的風險越大。
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成都高新區探索出的“梯形融資模式”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了解,該模式主要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主要包括企業內源融資、政府扶持資金、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改制上市
等環節,目前這一理論創新不僅直接推動了成都高新區的金融實踐,而且在全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的破解上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這一模式的提出者——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金融學博士湯繼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種隨中小企業發展而動態適配的政府引導、民間資金積極參與的社會化投資解決方案,不僅為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了“融資路線圖”,為各種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明確了參與方式,還界定了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責任,政府應該也必須在促進以中小企業發展為導向的金融創新上下更大決心。
成都高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光耀告訴本報記者,根據“梯形融資模式”,成都高新區以政策性擔保貸款為核心,構建起了多層次債權融資服務體系。目前已基本建立起為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提供不同融資產品的多層次信貸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起涵蓋政策性擔保、商業性擔保和財政性再擔保在內的多層次擔保增信服務體系,累計幫助1600多家(次)科技型企業獲得擔保貸款65億元,信用貸款5億元,知識產權貸款1.5億元。
扶持小微,政府推出多個專項措施
為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今年四川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增設小微企業扶持方向。文彬告訴記者,20xx年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小微企業升級升規、地方優勢的特色產業產品發展開發以及創業載體能力建設。支持重點包括:小型企業升規培育所進行的改擴建、生產設備購置等項目。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制造等產業集群內專、精、特、新的小微企業配套項目,以及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產品開發項目。還有省級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的創業環境改造等提升創業孵化能力的項目。
受訪小微企業主們普遍呼吁,政府應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稅費等負擔,推動小微企業征信體系建立,并能適當給予小微企業在招工、用工等環節協助或補貼。
四川省德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周紹國認為,小微企業本身,在面對經營成本高、競爭激烈等困境,要主動調整,譬如面對成本的高企,采取電子商務手段拓展市場,降低營銷成本;主動進行技術升級,擺脫對原材料價格的過度依賴等。德陽市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多實行家族式管理,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業組織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他們大多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
“小型微型企業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業家創業成長的主要平臺,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海林告訴記者,四川省在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建立完善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組織機構;研究擬定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專項措施;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
今年1月份,四川經信委牽頭成立了由18個省級有關部門組成的四川省促進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全省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
據王海林透露,四川經信委組織對近年來尤其是去年10月以來全國各省市出臺的關于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和發展的政策措施作了整理研究,擬定了《關于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目前正在征求省促進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18個成員單位和有關專家意見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近期有望出臺。
資金方面,四川省鼓勵并支持各地從工業發展資金中列出專項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今年在四川省中小
企業發展專項中專門安排5000萬元小型微型企業扶持資金。當地政府部門嘗試多層次、多角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升級、開發特色產品,引導各類服務機構提升小微企業服務能力,并加大對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的補助。與此同時,他們還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業基地建設工作,并逐年增加扶持資金規模。
王海林說,下一步他們將突出抓好萬戶小微企業創業、千戶小微企業“升規”培育,推動小微企業轉型成長、加快發展。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5
一、引言
1、績效考核的概念
績效是指員工從事工作所產生的成就和效果。一般分組織績效和員工績效。組織績效是指企業運營管理成效。個人績效是指個人完成本職工作的成果。企業員工績效考核就是通過監測、考核等管理手段提高個人績效,從而促進組織績效的提升。
2、績效考核的意義
績效考核是推動個人業績與企業業績目標一致、同步提高的管理工作,其意義在于:一是有利于監測企業目標發展完成情況,并加強過程干預;二是有利于企業上下聚焦核心目標,提高工作效能,促進發展;三是有利于合理分配薪酬,根據考核結果,給予不同等級的薪酬,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促進企業良性經營;四是有利于通過考核發現核心人才,提高人員效率,提高企業人才素質。
3、績效考核的原則
一般來說,績效考核的設計和實施必須堅持客觀公正、全面嚴謹、責權利相適應、可操作性四大原則。客觀公正是指指標設計科學;考核過程民主、透明;考評人員公正評價等。全面嚴謹是指考核內容要全面,充分體現員工德能勤績方面,考核過程要堅持原則、嚴格量化。責權利相適應是指考核結果運用要科學合理,與員工薪酬分配、晉升結合起來。可操作性是指指標計算、程序落實、結果運用全部都能在管理工作中體現出來,不脫離企業實際、不過高增加管理成本。
4、績效考核的一般方法
通常,績效考核有以下辦法:1、目標管理法:設立重要工作目標,由員工對工作進度和績效進行自控和自評。2、比較法:在設立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對員工業績進行比較,確定排序。3、KPI關鍵指標法:由企業明確關鍵指標,對不同責任單位按不同維度細化考核內容,并相應給予不同權重。4、360度考核法:從不同層面來考評員工績效,包括德能勤績收集員工表現和員工滿意度等。
二、電力施工企業考核工作當前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電力施工企業績效考核的特點
1、人員結構復雜、業務要求層次較多
作為電力施工企業,員工分為技術、管理、支撐三類人員,但因施工環節復雜,每個環節每個崗位上人員素質和要求不同。從技術類人員來說,有外聘引進型專家、高級總工、中級助工以及普通技工,且每一層面技術人員,根據施工難度和技術掌握程度不同,呈現出的績效有較大差異。從管理類人員來說,有項目管理、工程管理、驗收管理、內部事務管理、商業管理等不同崗位,每個崗位有著不可比擬和替代性,績效考核的`需要有不同維度和方法。從支撐類人員來說,有材料支撐、系統支撐、綜合支撐等人員,這類崗位不同技術和管理崗位,以滿意度為考核重點。
2、員工分布分散,信息收集有效性不高
企業本身是以施工為主,人員隨項目分布和流動,按月或按季收集績效考核信息、實施績效溝通和評價受時間、地址限制,信息匯總、傳遞不能及時,影響績效考核結果和結果運用。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考核指標體系不夠聚焦重點
不同層級、不同職責的員工均采取內容相似的指標,沒有按責任區隔,沒有進一步聚焦崗位職責和崗位目標。同時,目標都過于籠統,沒有細化,不利于員工理解和執行。這導致考核標準與崗位要求不完匹配,工資分配容易出現平均主義。
2、考核溝通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溝通機制未完整全面,未形成計劃、考核和結果全過程的雙向溝通機制,且受到人員分布分散、工作時間不一致等因素影響,溝通機制無法落實到地,導致考核人與被考核人對工作目標的期望值不能達成一致,影響被考核人的積極性、也增加了管理難度和成本。
3、教育培訓與績效考核需要緊密結合
目前,我單位的教育培訓工作大多集中在資格、施工技能、學歷等方面,針對工作目標的階段性培訓和專題教育,還沒完全到位,沒有建立與工作目標緊密結合的培訓體系,對被考核人的幫助和支撐不多,沒有從根本上給被考核人提高工作效能提供通道和途徑。
三、電力施工企業績效考核體系構建
(一)建立以KPI為核心的指標考核體系
1、指標體系的建立
需要全面厘清目標任務,從上至下,確定戰略目標、年度目標和月度目標。由公司級目標逐步分解至各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再分解至責任人。目標的確定有以下注意事項:
(1)公司級目標以KPI核心目標為主:從技術、管理和支撐三方面入手,匯集最為關鍵和重要的目標,并將其量化,分解至年、季、月。總體指標數量建議不超過20項,以便更好聚焦重點、主題突出。
(2)公司級目標確定后,將這些目標分解至各責任單位,根據這些目標與責任單位相關性,確定考核分值和考核權重。在分解過程中,務必做好各單位考核力度的平衡,不得厚此薄彼,需要一視同仁、力度一致。單位總體指標數量控制在10項以內,對單位的考核按年和月進行。
(3)責任單位目標確定后,由責任單位根據單位內人員崗位、職責不同,再做分解。除了分解KPI以外,為了保證KPI的完成,責任單位需結合實際工作,制訂過程管控指標,以便指導責任人逐步完成最終目標。KPI和過程管控指標的分解原則依舊要保持公平公正,每個人的考核指標控制在5到8項以內。對員工的考核按月進行。
通過上述指標體系的建立,確保目標從上至下,全部落實到人,到團隊。不得出現指標僅由單位負責、而沒有具體責任人的情況。
2、人員崗位的梳理
要保障考核指標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做到指標與崗位匹配,考核方法適合崗位情況,這還需要全面梳理人員崗位。崗位梳理是一項系統性復雜工作,不僅與績效考核相關,亦與工資體系相關,對績效考核而言,當前需要進行的具體工作有兩點,一是做好崗位編制。根據公司KPI、責任單位KPI要求,結合人工成本以及勞動生產率情況,測算崗位數量和崗位種類,并核定到每個單位,在KPI相對穩定時期,核定的數量相對不變,作為一定時期內人員配置和考核的重要依據。二是做好崗位職責梳理,根據崗位編制情況,全面編訂各崗位說明書,明確崗位職責和核心指標。崗位說明書作為人員配置和員工落實工作的重要依據,各單位必須根據崗位說明書安排員工工作,不得隨意變更、增加或減少員工工作內容,如需變動,須報送人力部加以調整。
(二)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雙向溝通機制
提高績效考核的效果員工和上級領導的雙向溝通是績效考核的生命線。有效、及時的溝通要貫穿績效考核工作始終。
1、事前溝通
編制年度、季度和月度指標計劃時,責任單位KPI考核目標由人力部門初步擬訂后,與責任單位溝通,聽取責任單位的建議和意見,修改確認,經公司績效管理委員會討論后,方能實施。員工的績效考核計劃由部門負責人擬訂后,與員工逐一面談溝通,一方面促進員工理解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聽取員工意見,對合理意見,須聽取并適當修改績效計劃。要求對員工的事前溝通,每人每月一次。
2、事中溝通
事中溝通主要體現在員工落實績效方面,主要針對臨時增加工作內容、重大重要指標落實情況的溝通以及對長期績效落后員工的溝通,由上級主管主動與員工溝通,了解其執行進度、執行難度和存在問題,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共同努力解決,確保績效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3、事后溝通
事后溝通就是結果反饋。每月人力部需要將對單位考核結果與被考核單位核定,核定后再予公布,建議在每月5日前完成。被考核單位再依照結果逐級考核至員工,考核結果除了紙面反饋員工外,考核主管還需與員工進行面談,將結果當面反饋給員工,在反饋過程中,肯定成績和進步,說明不足之處,提供今后努力的參考意見等等,促使員工更努力地工作。
考慮到公司人員辦公分散的情況,溝通方式建議多種方式,通過電話、面談、QQ視頻、電話會議等多種形式均可。
(三)健全以核心目標為主的教育培訓機制
培訓工作除了做好日常的學歷和資質培訓外,還需要根據公司級、部門級及員工的績效考核目標要來開展。一方面,在年初,隨著KPI下達的同時,制訂圍繞KPI的培訓計劃,并收集各單位和員工培訓需求,納入計劃中。另一方面,加強上級主管對下級員工的培訓,通過周例會、月分析會、專題會等多種形式,由上級主管對績效考核指標相關工作內容進行講解和說明,指導下級員工如何開展工作、如何提高工作技巧等,從而促進全體的績效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績效考核是一項全面激發員工聚焦任務、努力工作,全面提升企業業績的系統工程,亦是當前各企業科學管理的必需手段,相信經過全面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我公司的業績目標、戰略目標將得到順利完成。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6
20xx年2月24日至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杭州召開全國部分法院依法處置僵尸企業調研及工作座談會。座談會上,二級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介紹了下一步人民法院開展破產案件審理、依法處置僵尸企業的六項重點工作。
一、建立企業清算與破產審判庭。近年來,普通民事商事訴訟案件數量激增,人民法院整體上面臨案多人少困境。很多法院都將有限的審判力量全部投入到普通案件審判中,未建立專門的破產審判組織。所以在破產工作中就形成了由于沒有專門的審判組織,所以法院不愿或不會處理破產案件;由于不處理破產案件,就更不需要專門的破產審判組織的不良循環。這種局面十分不利于開展僵尸企業司法處置工作。截至目前,只有廣東深圳中院、浙江溫州中院等少數地方法院成立了專門的企業清算與破產審判庭。實踐證明,設立專門審判庭的法院,處理企業清算和破產事務的積極性高、效果好。專門審判庭是企業清算和破產審判工作專業化、常態化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破產審判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中央高度重視人民法院企業清算與破產審判庭建設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根據中央要求加緊研究制定有關方案,并將與中央編辦協調推動這項工作。這次會議結束后,各高級人民法院要切實擔負起職責,監督指導轄區內中級人民法院立即開展相關工作。各中級人民法院要盡快行動起來,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啟動企業清算與破產審判庭建設工作。省會城市、較大的市和經濟較發達城市的中級人民法院,要率先將建立企業清算與破產審判庭作為重點專項工作,立即協調地方編辦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在地方編辦未審批之前,要調劑使用現有編制,先把專門的清算與破產審判庭成立起來,立即開展工作,不能因審批而耽誤工作。
從目前開展企業清算與破產案件審判工作的需要看,企業清算與破產審判庭應承擔以下11項職能:1.企業破產和企業強制清算案件的立案;2.審理企業破產案件、企業強制清算案件;3.依法處理企業破產案件、企業強制清算案件的善后事宜;4.負責企業破產案件、企業強制清算案件審判工作的有關調研;5.對下級法院企業破產案件和企業強制清算案件審判工作進行業務指導;6.企業破產案件審理法院之間的協調,與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7.破產管理人的管理和培訓;8.高級人民法院對本轄區內下級法院破產審判工作進行監督指導;9.最高人民法院對有關司法解釋的制定與貫徹實施;10.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企業破產大要案審理的監督指導;11.破產檔案的管理。上述11項職能是否科學全面,可以做進一步研究探討。
在建立專業化審判機構過程中,人民法院要同步推進破產審判法官隊伍和司法輔助人員的專業化建設。已有專門破產審判法官的法院,要加強對在任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的培訓,進一步提升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的業務素質;要將紀律意識強、業務素質好、綜合能力強的同志配備到破產審判崗位,實現破產審判新生力量補充常態化;要結合破產審判工作特點,做好傳幫帶工作,組建成熟的破產審判團隊,切實避免一人離崗、工作皆停的情形。目前尚無破產審判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的法院,要加緊發掘、培養專門人才,確保專門審判人員及時到位。同時,在當前司法改革推進法官員額制過程中,各地人民法院必須將專門審判庭作為一項內容特別考慮,要在各方面為下一步工作預留空間。各高級人民法院要將當地專門審判庭、破產審判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專業隊伍建設情況,在今年8月1日前報告最高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清算與破產審判庭建立后,企業清算、破產案件的管轄會相應發生變化,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已著手研究,并將適時予以明確。
二、做好執行程序轉入破產程序工作。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513條至515條規定了執行程序轉入破產程序的原則,解決了法院內部執行轉破產的程序啟動問題,拓寬了破產案件受理渠道。對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重慶、深圳、溫州等地部分中級法院已開始積極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執行程序轉入破產程序的具體規定。當前,在適用上述規則時需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執行信息平臺和信息資源,及時發現、整合分散在不同法院的針對同一僵尸企業的多起執行案件信息。執行法院及其上級法院要依法盡力創造集中管轄、集中執行等有利條件,促進僵尸企業及時、順暢轉入破產程序。
二是判斷當事人同意移送破產的時間點,既可以是執行不能時,也可以是當事人申請執行時。同時,不僅要考慮債權人的同意,也要關注債務人的申請,尤其要充分考慮債務人對企業重整的申請。在同意的形式上,應采取書面形式。
三是要注意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執行法院對依法應當移送破產的執行案件要及時移送,不得故意拖延。破產法院要克服對破產案件的畏難情緒,應當依法受理的破產案件要及時受理,切實避免在受理破產案件上踢皮球。
四是執行法院將案件移送破產時,應當中止執行程序。企業破產法第19條已對此作了明確規定,企業破產法司法解釋(二)也作了規定。但是司法實踐中還有相當一些地方法院未嚴格遵守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在破產程序啟動后繼續對被執行人進行執行和保全。這種情況要堅決予以禁止,嚴格依法辦事。
三、加強破產管理人隊伍指導和管理。破產管理人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企業破產工作的質效。人民法院要加強破產管理人隊伍指導和管理,提升破產管理人隊伍素質。破產管理人隊伍建設既要嚴格依法也要解放思想,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大對適應企業重整需要的破產管理人才的吸收,把破產重整的需要作為主要的考量因素,充分發揮企業家、經營者、管理者,乃至科技工作人員的作用,不斷加大破產管理人工作程序規范化建設。當前,應當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要強化破產管理人隊伍人才的積聚。人民法院要引導擔任破產管理人的傳統中介機構吸收擅長企業管理、熟悉科學技術的專門人才,確保對企業破產重整、破產清算能作出準確有效評估。同時,對破產管理人如何管理,各地法院可以以有利于工作開展為原則積極進行探索。
二是要試行破產管理人分級管理制度。破產案件個案之間差異較大。上市公司等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破產的專業性、技術性較強,事務繁重,而有的小微企業破產則相對簡單。從近年破產審判實踐情況看,對管理人分級管理,針對不同類型的破產案件從不同級別、資質的管理人名冊中指定管理人,既有利于確保破產案件質量的提高和破產程序順利進行,又有利于管理人隊伍的發展壯大和整體素質提升。管理人的分級管理應是當前人民法院在破產管理人管理方面的工作重點。
三是要試行管理人的淘汰、增補和升降級制度。從多數地區情況看,管理人名冊自20xx年建立后就一直未發生變化,既未增加一些符合條件并具有一定破產管理水平的中介機構入冊,也未對一些不符合條件的管理人予以除名。這種狀況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改變。尤其是在實行管理人分級管理之后,要根據業績和水平采取管理人的增補、除名、升降級措施。
四、建立破產費用專項資金。很多僵尸企業停工停產多年,因無力支付破產費用而無法進入破產程序。破產費用中的訴訟費部分雖可減免,但律師等破產管理人的報酬部分應當支付。目前,務必要克服僵尸企業因無力支付破產費用而無法進入破產程序的問題。建議財政部門撥出資金建立破產費用專項資金。人民法院要抓住機遇,積極爭取財政部門支持,補充企業破產案件中的破產費用缺口,要保證管理人能夠按勞取酬,激發破產管理人工作積極性。已經建立破產費用專項資金的人民法院,要依法依規妥善利用專項資金,做到專款專用。要在使用破產費用專項資金的過程中及時總結經驗,做好開源節流,適時推動建立政府的財政援助的常規機制,同時逐步探索企業正常經營中自行提取破產費用資金等措施。
五、慎重適用重整計劃強制批準權。在處置僵尸企業過程中,相當一批企業會采取破產重整方式實現提質增效。在制定重整計劃草案時,應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由重整中的市場參與者協商和談判,最終重整計劃力求由當事人表決通過。僵尸企業重整一般應包括債務重組和營業整合兩方面內容。如果僵尸企業重整計劃草案只規定債務重組的有關內容,而不涉及營業整合和資產重組,人民法院在批準這類重整計劃時應當謹慎。因為這類重整計劃草案可能并未解決導致企業破產的深層次矛盾,企業經營前景和市場空間并不明朗,重整的目的和作用可能只是削減債務,不能真正實現重整讓企業提檔升級、更加適應市場的目的。因此,人民法院在案件審理中,應當堅持重整計劃由債權人等利害關系人按照企業破產法第87條第2款的規定,通過自由表決決定。如果重整計劃未經利害關系人表決通過,人民法院不宜行使強制批準權。
六、積極探索破產案件快審快結程序。破產案件尤其是破產清算案件,要注意快審快結。快審快結包括兩個方面要求:第一,對于有挽救希望的企業進行重整時,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既不能一味圖快,也不能久拖不決;第二,對于沒有挽救希望,不需要進入重整的企業,要通過破產清算程序,盡快結案。浙江法院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有益經驗,如簡化審理程序,當事人之間對財產評估已協商一致的可以不再鑒定等,其他法院可以學習借鑒。
依法處置僵尸企業涉及的問題面寬、政策性強,各級人民法院要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依法積極穩妥開展各項工作。上級法院要針對企業清算破產工作特點,依法依規采取審級監督、審判管理、組織監督、紀律監督等綜合手段,加強對僵尸企業處置工作的監督指導,保障有關工作順利進行。目前破產案件審判工作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各地法院要克服畏難情緒,抓住工作機遇,把破產案件審判工作抓實抓好,開創破產審判工作新局面,力爭相關各項工作都取得豐碩成果。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7
中小工業企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大企業無法替代的優勢,是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基礎之一。__近20年來的招商現狀表明,我們對國際國內的大型制造企業可望而不可及。對此,我們需要有一個務實的認識,既然沒有大企業愿意來投資,能否把重點放在中小企業上,給他們提供有力支持,幫助他們做大做強,進而,將__打造成中小企業投資發展成長的天堂,使其成為__的城市名片,以此吸引更多外來中小企業進來投資,從而催生更多中小企業的誕生與成長壯大?浙江的絕大多數大企業(甚至包括現在全國的行業龍頭)都是從手工作坊開始起家的,直到現在浙江的一些地區仍是家家戶戶擁有小工廠,正因如此,浙江經濟充滿了活力。所以我們不能一葉障目,將發展的眼光僅停留在招大商上(當然招大商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小型工業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據統計,到20__年底,我市中小工業企業已達近6000戶,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80%以上。但是,我市規模以下工業在其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受內外諸多因素的制約,經濟機體的內在活力明顯不足,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一是孕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溫床”的功能不強,地方企業長不大。目前,我市有大型工業企業只有5戶,近20年以來幾乎沒有新建、也沒有從中小企業發展而來的大型企業。
二是部分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短,生死變動頻繁。每年既有一些企業誕生,也有不少小企業停產、轉產、搬遷或倒閉。
三是企業規模偏小。無論是從企業資產看,還是企業實現主營收入,我市企業規模都偏小,戶均資產3649萬元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88萬元。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下企業,占4成。況且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生產設備陳舊,場所簡陋,無法建設標準化的生產流水線,企業發展難以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無法形成對大中型企業的配套生產能力,給規模以下工業乃至整個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成為制約其“茁壯成長”的重要內因。
四是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科技活動能力薄弱。在我市中小型工業企業中,有85%的企業沒有科技活動投入,多數企業研發能力薄弱,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工作落后,產品科技含量低,競爭力差,無法形成品牌。
五是信息較為閉塞。受人力、財力和技術力量的制約,小企業獲取市場信息的手段有限,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基本處于或“黑暗中摸索”、或“夾縫中求生存”的尷尬局面。
六是資金短缺,企業融資困難。資金問題是規模以下工業經濟發展的羈絆。雖然國家已出臺了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有關優惠政策,但貸款難問題多數企業仍未解決。資金的制約,影響了企業技術改造擴大再生產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成為阻礙規模以下工業發展的一道門檻。
七是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管理機制滯后。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文化程度不高,發展目光短淺,加上粗放式的經營管理,缺乏正常性技術人才培養機制,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八是體制和制度改革不夠到位或不配套,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寬松環境尚未形成。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服務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包括基礎設施環境、法制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和人才環境等。另外,政府對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還缺乏有效的監督服務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秩序、稅費征管和統計數據質量等。
綜上所述,由于諸多因素影響,不僅難以吸引外地企業駐足,就連本地企業也出現外移傾向,這一傾向應當引起管理者的足夠重視。
二、扶持中小工業企業發展的對策
針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及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我們應當進一步堅定加快發展信念不動搖,積極應對復雜形勢,從財稅支持、金融服務、優化環境、減輕負擔、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等方面,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困難、加快發展。
(一)整合完善特色工業園區。立足中小企業,結合特色塊狀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規劃籌建特色工業園區,制定優惠政策,降低入園門檻,提供優質服務,吸引市內外各種所有制企業平等進入,增強集聚效應,加速產業規模化,培育“小巨人”企業,提高競爭力。
(二)鼓勵和促進專業化分工。經驗表明,大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形成比較固定的配套協作關系,不但有助于自身市場的穩定,還可以得到大企業的技術支持,從而加快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從__實際出發,進一步完善中小工業企業的配套協作關系,推動經濟發展。為此,政府有關部門要將中小企業納入整個工業結構調整的總框架,利用產業政策、產業發展導向對小企業進行引導,以市場為導向,以名牌產品為中心,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揚長避短,努力實現規模以下工業由目前分散、雜亂、小規模的經營,向專業化、集約化經營轉變,如整合現有工業園區,有意識地把相關的產業引導到功能明確的產業區,同時加強上下游配套產品企業的聚集,培育和延伸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從而全面壯大規模以下工業經濟。
(三)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一是搭建改造傳統產業平臺。組織各類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以市場化運作機制,定期舉辦交流活動,為中小企業改造傳統產業提供平臺。二是加大對傳統產業改造的扶持力度。通過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對中小企業的.傳統產業改造項目先進性和大小進行認定,制定科學扶持政策,對達到政府規定要求的改造項目,政府給予較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實施項目改造。三是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門應把工作重點從單純抓科研項目,向抓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創造政策環境轉變。四是加強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共同開發以創新為特點的高科技項目,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四)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財政、金融支持。一是規范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優化納稅服務。稅務部門在公正執法的同時,充分用足用活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保證所有的中小企業都能享受到國家的稅收政策扶持。對高新技術企業,可試行對其利潤再投資部分實行稅收抵免政策(現階
段可采取財政補貼的形式)。二是加大財政對中小工業企業資金融通的支持力度。如設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對那些有技術懂管理,有產品研發項目或專利技術,有強烈的創業意識的人,給予風險投資支持,以引導社會資金流向中小工業企業。三是提供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手段。設立中小企業風險擔保基金,以支持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鼓勵中小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上市、產權轉讓、典當、拍賣等方式直接融資。四是堅決清理對中小企業的不合理收費。對于正常性的收費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擴大減免幅度和范圍;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費用應由稅收來承擔,不得再收取額外的費用;同時要逐步剝離目前由企業承擔的一些公共事務與社會職責,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項費用。
(五)構筑面向中小工業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專為中小工業企業服務的機構。如建立中小工業企業服務中心,為中小工業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投資理財等服務。抽調專職人員或從大企業派出兼職人員向中小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技術培訓與市場開拓指導。二是鼓勵和支持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機構,積極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培訓和管理培訓,提高中小企業技術開發、市場營銷和資本運營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素質的改善跟不上企業規模的成長,企業家的經營素質的提高跟不上企業數量的擴張的問題。三是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提供各類信息服務。四是由政府出面組織“金融超市”,通過政府協調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便利條件。五是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提升產業轉移承載能力。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8
根據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省農機辦、省經信委《關于貫徹實施國家四部門農業機械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的通知》(魯質監質發〔20xx〕115號文件)和魯農機修字〔20xx〕9號文件及市局濟農機函字〔20xx〕44號文件要求,我單位認真做好了農業機械三包維修企業情況調查摸底工作。
為確保調查摸底工作的順利進行,積極與質監局、工商局搞好聯合,組成檢查領導小組,由分管局長帶隊,深入到農業機械三包維修企業,就三包維修企業(服務組織)的基本情況和三包維修企業(服務組織)技術力量狀況、是否持有農機維修技術合格證、主要承擔哪些農機生產企業的售后維修服務等情況進行調查摸底,了解并掌握我市三包維修企業狀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研究并提出三包維修行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形成調查總結如下:
一、我市農機三包維修業現狀及管理經驗
近年來,國家對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機具更新速度和新購數量急劇增加,截止到現在,我市農機總動力已達為71.3萬千瓦,各種配套機具2.9萬臺套。共有各類農機維修點62個,目前,一個多種經濟類型、多種經營形式、多種維修技術等級共同發展,遍布城鎮鄉村的農機維修網絡已基本形成,為發展農村經濟作出了應有貢獻。
1、全市共有農機三包維修企業12處,均為整機營銷和售后三包維修服務一體化私營企業,6家手扶拖拉機經銷商分布在鄒東山區不同鎮街,6家大經銷商集中在市區。
2、各企業都有2—3名維修服務人員,大部分取得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并且都取得了《維修技術合格證》,企業有簡易維修車間、維修設備,可進行簡易三包維修,其中部分經銷企業把三包時間適當延長,有的開展上門維修服務,贏得了用戶的'好評。
3、各經銷企業的進貨渠道、配件質量參差不齊,沒有受到有效監管。有些企業在本地沒有三包維修基地,出現質量問題維修三包難。
4、隨著大、新型農機具的廣泛推廣應用,維修技術、人員、設備的相對落后日益凸顯。
5、三夏、三秋期間,由于機械作業時間集中,特別是三夏生產過程中,機械晝夜連續作業,機械故障頻繁出現。雖然有生產廠家派駐三包維修技術人員包片服務,但仍有時滿足不了機主及時接受維修服務的要求,有時維修服務不到位、配件發送不及時。
6、雖然成立了農機質量投訴機構,但是缺乏必要的經費,不能保障正常的工作開展。
二、原因
1、雖然有相關法律、法規賦予了農機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對農機及配件經銷行業的質量監管職能,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強,無法真正實施有效監管。
2、農機使用者方面:農機使用者普遍認為農機是粗放技術,遇到機械故障自己敲敲打打或就近到維修鋪簡單處理能夠湊合就可使用,無需找專業廠修理,安全意識淡薄,質量意思不高。同時三包責任問題一般都是在生產操作過程中發生的,由于農機作業的特殊性,所以要提供專業的、有力的證據比較困難。農機使用者缺乏維權意識,農機用戶舉證難,有的怕麻煩,不愿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得自己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3、現有機構體制導致我們與工商、技術監督管理部門工作結合不夠緊密,無法組建政令統一,相輔相成,多部門聯動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
三、建議
1、呼吁上級有關部門制定操作性強,執行力度大的法規或者實施細則,把行業管理中涉及的重大政策問題以法律形式給以明確,使農機三包維修行業管理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以便使農機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落到實處。
2、向上級財政部門申請檢測、培訓經費,以解決基層監督管理機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擾。
3、出臺相應政策,促進各質量監管部門的密切配合。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9
為加快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及時、準確掌握區內企業未來三年人力資源需求情況,20xx年6月1日至6月15日,新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規模和新建企業人力資源狀況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是未來三年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表206份,回收162份,其中有效樣本151份。
一、企業人力資源基本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151家調查企業現有員工27849人,總數偏小,主要是一方面由于樣本覆蓋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51%調查企業是剛起步新興產業企業,多數企業尚處在籌建或新建期,員工人數還在擴招中。
(一)行業分布
151家調查企業中,裝備制造業企業員工數9071人,占比33%;綠色化工企業員工數5004人,占比18%;新能源企業員工數3659人,占比13%;新材料企業員工數1291人,占比7%,這與新區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吻合。
(二)年齡結構
151家調查企業中,員工年齡30歲以下的10025人,占總人數的36%,31-40歲的11436人,占總人數的41%,41-50歲的4734人,占總人數的17%,51歲以上的1654人,占總人數的6%,現有人員的年輕化是新區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學歷層次
151家調查企業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人數只占人員總量的2%;本科學歷有4144人,占人員總量的15.0%;專科生有7869人,占人員總量的28%;中專生9937萬人,占36%。
(四)員工來源
151家調查企業中,鎮江市區人口13311人,占企業現有員工48%,主要集中在丁卯片區企業和退二進三搬遷企業,如大東紙業市區人口達到90%以上。大港本地人口8384人,占企業現有人員30%,主要集中在原有大港的民營企業中,如東方電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本地人口達到86%;丹陽、揚中人口1949人,占企業現有人員7%,主要集中在丹陽、揚中的搬遷企業中,如江蘇正丹化學有限公司丹陽人口達到90%;而其它外來人口4205人,只占現有員工的15%,主要集中在外省市搬遷企業,如東泰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外省市人員占比達到75%以上。
(五)企業性質
151家調查企業中,民營企業現有員工12532人,占比45%;外商企業現有員工8076人,占比29%;港澳臺企業現有員工2228人,占8%;而國有性質企業現有員工5012人,只占18%,民營企業的和諧務工環境日益完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員就業。
(六)員工住宿
151家調查企業中,65家企業提供員工住宿,占比43%;66家企業暫無法提供住宿需要員工自行解決,占比44%;20家企業提供班車接送員工,占比13%。
二、未來三年人力資源需求分析
調查顯示,未來三年區內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總體呈現出數量大、質量高、專業化強的特點。有73.3%的被調查企業具有明確的人力資源引進規劃。從抽樣調查結果來看,其中9%為高層次才,15%為高校畢業生,30%為技術工人,46%為一線員工。預計需求量比較大的崗位工種有普工、焊工、電工、車工、叉車工和設備維修工等。
(一)專業技術人才需求比重加大。未來3年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為3580人,占需求總量的54.3%,與現有人才情況相比,提高了將近30%。有一半以上的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比現有狀況提升了21%。其中碩士以上學歷的需求達到832人,是現有的5.8倍,本科生的需求達到2922人,是現有狀況的2.3倍。
(二)制造業仍是一線人員需求的重點領域。151調查企業中,未來3年制造業人力資源需求7547人,占需求總數的 59.9%,其中普通一線員工需求5569人,比現有狀況提高了45%。
(三)新興產業人力資源需求成為新的熱點。未來3年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人員需求6655人,占需求總數的52.8%,與現有人員情況相比提高了80%。有48.5%以上崗位需求是普通人員,比現有狀況提升了61%。
(四)非公有制企業人力資源需求旺盛。未來3年非公有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人員需求數9636人,占到了需求總數的79.3%,45%是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人員需求年齡趨于年輕化。151家調查企業中,20-30歲人員需求6006人,占需求總數的49.42%,其中有4130人需求分布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等新興產業中,占60%以上。30-45歲以上需求5028人,其中有3156人需求分布在化工、造紙等傳統產業中,占55.1%。
三、調查分析結論
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和未來三年人才需求的調查,得出如下結論:
(一)企業對人力資源需求穩步增長。隨著新區投資環境的改善,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調查顯示未來三年區內企業需求人員12593人,總體增長45.2%。其中:需求專業技術人員3580人,增長30%。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制造業企業需求1053人,增長35%;新能源企業需求1001人,增長33%;新材料企業需求862人,增長31%;其他行業企業需求664人,增長28%。
(二)人才隊伍的素質和結構不合理。企業人力資源素質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現在高,精、尖技術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緊缺,如戰略規劃、技術負責人、高級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高技能人才等;結構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缺少經營、金融、法律、外貿、營銷等方面的人才。主要原因是企業經營戰略不明晰;薪酬不具競爭優勢、工作氛圍欠佳,不能為相關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難以留住人才。
(三)人力資源需求方式發生轉變。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逐步由管理型向技術型轉變。企業對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正在逐步發生著變化,由管理型占主導,向管理與技術并重,并快速向技術型為主過渡。調查顯示:企業目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占比低于管理人員6個百分點,但未來幾年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需求比管理人員高5.5個百分點,提高了11.5個百分點。同時,企業對管理人員的.需求,也體現出了以技術型為主,要求55.6%的管理人員具備高級、中級職稱,說明企業對管理、技術復合型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具有大幅度增長的趨勢。
(四)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向高層次發展。企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變化,帶來人才結構變化。調查顯示,企業在人才需求數量增長的同時,又明顯地體現出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提高型轉變的特點,對職稱和學歷的層次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也反映出,當前企業存在著產業結構與人才結構的錯位問題,人才結構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對高層次人才需求增長迅速,說明企業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專業素質、技術素質和文化素質,這既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人才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提升的需要。
(五)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引進難流失快。雖然近年來我區企業數量倍增,但是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區內大部分企業仍為中小型企業。知名度和實力都不占優勢,在企業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面臨著引進難與流失快的困境。不少企業反映,許多關鍵技術崗位、管理崗位人才、特殊工種的高級技工以及一些先進設備的維護人員,大都要從外地引進,難度非常大,而花費心血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時常面臨被挖走的風險。
四、滯約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因素
(一)企業對人力資源開發重視不高。區內大部分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均未列入工作考核范圍,缺乏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整體規劃,在人力資源的引進和教育培訓、人才的管理和成長平臺搭建、人才的人文關懷和薪酬體系的構建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處于空白狀態,如在培訓方面,未將之作為提升業績的基礎,培訓機制空白。部分企業缺乏人才儲備與培養意識,沒有把目光放遠,引進高層次、高技術管理方面人才,也沒有對現有人才進行挖掘和培養。
(二)企業對職業技能培訓認識不足。由于企業規模小,培訓場所、培訓時間和培訓經費難以保證,培訓內容多以企業的應急需求為主。為了避免培訓后員工流失而造成的培訓投資風險,多數中小企業寧肯從市場上現招相關專業人才也不愿花錢自行培養。部分用人單位為減少人員成本,仍繼續招聘無職業資格證書人員就業上崗。這種重一般使用,輕挖掘、培養人才,專業人才依靠外部引進的人力計劃,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又打擊了原有人才的積極性,也是造成中小企業人才流動頻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滯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才資源合理配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滯后,具體表現在:一是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員配置不足,人員業務技能水平不高。二是民營人力資源中介機構層次不高。目前新區民營人力資源中介機構數量相對太少,服務形式不能充分滿足需求,現有的公開登記的機構中既缺少私營的獵頭公司,也缺少中外合資性質的人力資源中介組織。就服務形式而言,最多的是提供人才信息,提供檔案保管等服務。高端的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獵頭、管理、咨詢等業務開展較少。
(四)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缺乏銜接。政策制定和落實的銜接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的政策與職能部門的工作之間缺乏銜接。有的政策在制定過程中沒有充分聽取政策執行部門的意見,在具體政策執行時遇到了障礙或困難。二是有的政策與現有人才的培養使用之間缺乏銜接。部分制定的優惠政策重在引進人才,忽視了現有人才的培養使用,挫傷了現有人才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人才的非正常流失。比如引進的碩士以上人才享受薪酬和購房補貼,現有人才沒有相應補貼,產生待遇上的不平衡。三是現有人才政策申報流程繁瑣,資金落實周期太長。
五、相關建議
面對企業旺盛的人力資源需求,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快新區企業人才引進與培養步伐。
(一)加強企業人才供需情況的研究。企業競爭,人才是關鍵。因此,要加強對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和需求情況的研究,及時掌握企業人才總量、結構和分布現狀,把握企業人才需求的發展趨勢,并對人才需求提供準確預測,為企業人力資源建設提出科學性指導意見。建立企業人力資源供需預測預警系統,監測就業環境變化和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及時收集企業人力資源需求信息,編制緊缺人才目錄,建立區內企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信息交流機制和定期發布制度。
(二)建立健全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的建設,全面了解掌握我區企業的人力資源基本情況,建立企業人才資源信息庫,及時跟蹤企業人力資源供需和流動情況,逐步建立完善的動態管理機制;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指導企業人力資源的日常管理,并及時將國家、省、市的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傳遞給企業;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的建設,了解掌握我區招商引資動態以及企業發展變化狀況,積極主動為企業做好人力資源引進、管理、服務等保障工作。
(三)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根據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需要,制訂和實施緊缺人才引進計劃,做好人才引進工作,重點引進支柱產業、基礎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項目所急需的各類緊缺的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通過實行人才柔性流動政策、人才引進零門檻準入制度等措施,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優惠配套政策。在落戶安家、工資福利、生活補貼、社會保險、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方面提供優惠,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
(四)加快構筑新區高技能人才高地。高技能人才在加快新區產業優化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新區高技能人才隊伍依然是一個薄弱的群體,在抓好一般勞動力培訓的同時,更要著力加強高層次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快實訓基地建設,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建好載體。要充分利用現有培訓機構,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進新區企業與本地職業培訓機構的對接,有針對性開展培訓,為技能人才訂單式培養暢通渠道。
(五)積極營造吸引人才的軟硬環境。人才總是在流動中不斷地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要圍繞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改善,進一步優化新區的居住、購物、休閑、娛樂、電信、交通以及入學就醫等條件,進一步營造人文氛圍,真正把新區建成適合各類人才聚居的新型城區。要積極籌建人才公寓、藍領公寓,通過政府補貼、優惠價供應等形式,提供給企業引進的優秀人才購買。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10
潛虧,顧名思義,是指企業潛在虧損,即企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虛增利潤、出現隱性虧損,而不能反映真實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潛虧現象危害極大,它不但使投資者、管理層、債權人對企業經營狀況產生高于實際的盲目樂觀,不能真實客觀地了解財務狀況,致使信息失真,決策失誤;而且使企業出現超分配、超消費等一系列超過企業隨能力的付出現象。潛虧造成企業資產不實,資產質量低劣,潛虧還直接造成資金短缺,財務狀況惡化,甚至嚴重威脅著企業的正常經營和健康發展,甚或使企業走向破產,因此,必須引起各方尤其是企業股東(出資人)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財務管理方面分析建筑施工企業潛虧的主要形式和成因,對如何防范和治理施工企業潛虧作了一些初步探討。
一、潛虧存在的主要形式
施工企業潛虧存在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本文列舉以下幾種主要表現形式:
(一)收入、成本和費用方面
1、虛列收入,超前計算利潤。目前施工企業絕大多數都實行按已完成分部分項工程結算利潤,工程結算收入是由企業根據當期完成的工程量自行計價進行確認。各層次經營責任人出于短期利益的驅使或掩蓋某些管理上的漏洞,虛報當期工作量(或施工產值),虛增收入,超前計算利潤;或者在計算當期收入時沒有考慮合同讓利等優惠條件,工程竣工時也不作收入調整。有些工程結算時間拖得很長,這樣會造成已結轉的收入與工程竣工結算收入形成負差,產生潛虧,表現形式為應收賬款虛列。
2、虛留成本,調節和虛增利潤。經營責任人往往為了實現任期的效益指標,以在建工程未完施工未報工作量為由,虛留或少結轉已歸集的工程成本,調節利潤。而實際上留下的工程實際成本沒有收入來進行補償,形成了潛虧。或者竣工工程未辦結算時,過分估高結算成果,而預留一部分實際成本不結轉,最后結算審定時并無收入可結轉,形成潛虧。表現形式為預留的成本(“工程施工”科目余額)長期掛賬。
3、少提費用,產生包袱而形成潛虧。如對在用機械設備固定資產以封存的名義不提折舊,造成機械設備到報廢時凈值過高,留下包袱,形成潛虧。再如,對不能及時支付的銀行貸款利息不及時預提,虛增當期利潤,日后留下潛虧。這類潛虧存在的形式是隱形的。
(二)實物資產方面
1、資產丟失,隱瞞不報,形成潛虧。如工程施工現場的周轉材料丟失現象較為突出,有關項目部和責任人往往怕公司追究責任,對丟失的周轉材料隱瞞不報,年終清查工作不認真,照抄報表,實際上長期存在賬實不符的現象。
2、存貨積壓,形成不良資產,造成潛虧。由于采購計劃不夠準確,盲目采購,造成儲備量過大,或采購易淘汰產品和物資,日后無使用對象,造成積壓,這些物資價值已遠遠低于賬面價值甚或已沒有使用價值,只能收回部分殘值,相對賬面價值已構成損失。
3、固定資產中封存的淘汰設備和無法修復使用的機械設備,往往賬面凈值較大,長期不處置,實際無使用價值,只能收回部分殘值,最終也要產生潛虧。
4、施工企業的臨時設施以及未轉入臨時設施的專項工程,有些早已拆除,還長期作為資產掛賬,虛無的資產就是潛虧。
以上實物資產方面的潛虧,主要表現為有賬無實或者實際價值嚴重背離賬面價值。
(三)、債權債務方面
1、應收賬款長期收不回,形成壞賬,造成損失。施工企業被拖欠工程款普遍數額較大,拖欠時間久,難以收回。有些拖欠項目就是打贏了官司也不一定能百分之百收回,通過協商解決幾乎都要損失一部分。有些拖欠項目已超過訴訟時效,收回的可能性很小。由于應由賬款形成的壞賬損失數額較大,對經營者任期目標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有些符合壞賬條件的也得不到及時核銷處理,繼續掛賬留給下一任,逐漸形成巨額潛虧。
2、隱形債務所隱藏的潛虧。施工企業由于資金短缺,所欠債務得不到及時償還,今后會不斷引發債務官司,所附帶的利息或違約金就是潛虧。
(四)投資損失和經營風險
1、施工企業往往熱衷于投資或聯營辦一些建筑材料的生產和加工企業,有些投資到自己并不熟悉的行業,又沒有這方面的經營管理經驗和人才,結果大多數形成投資失誤,收不回投資本錢,一直掛在“長期投資”科目不處理,造成潛虧。
2、經營方面,由于與建設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附加條款不嚴密,或對一些限制條款重視不夠,往往會陷入違約的被動局面,留下被索賠的'隱患,從而產生潛虧。
以上所列的施工企業潛虧形成雖不夠全面,但這些都是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存在的主要潛虧因素。
二、企業潛虧形成的原因
施工企業潛虧的形成,追溯根源是公司領導層責任不明確、獎懲不嚴肅、監事會監督不到位等等。從企業內部來講,企業潛虧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由于內部經濟責任制的考核工作不夠嚴格,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一些素質較低的經營責任人出于任期內短期利益的驅使,虛報利潤,來掩蓋管理上的漏洞。如多列或提前結轉收入、少計或延后結轉費用所造成的虛盈實虧。
(二)企業的各項基礎管理工作不到位,崗位責任制不落實,人員素質差,責任心不強,造成一些資產方面的損失。特別是清欠工作力度不夠,應收賬款形成不良資產的數額較大,這部分基本上無法收回。
(三)企業決策機制不健全重大事項未經過董事會同意、有些企業領導人憑自己的主觀臆斷,盲目投資,興辦各種自身不熟悉行業的經濟實體,企業又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和管理經驗,造成經營和管理不善,形成投資損失。
(四)經營風險意識淡薄,重產值輕效益的思想嚴重,有些施工企業為資質需要盲目追求企業經營規模,對一些建設方的誠信和實力不了解,又不考慮自己的融資能力,承接一些條件十分苛刻墊資項目,結果越陷越深。不但工程款收不回,又使自己陷入違約的被動局面,所墊資就會產生一部分損失。再一種情況,就是為了追求產值,盲目給一些項目經理掛靠經營,又沒有有效監管,只收少量的管理費,結果掛靠項目經理得到的利益到手后即逃之夭夭,遺留很多債務由本企業承擔,掛靠分包的結算無法辦理,預付賬款長期掛賬得不到處理,形成一部分潛虧。這種粗放經營的不良后果在我市建筑施工企業非常普遍。
(五)會計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由于管理分散,一個大型施工企業往往存在上百個基層項目部和內部核算單位。每個核算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必然會受到會計人員知識水平、業務能力、職業判斷和工作質量的影響,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財務工作地位、領導信任程度、各職能部門配合情況的制約。一個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工作能力較強的基層會計人員(特別是財務主管),其通過會計信息系統反映出來的財務狀況就比較真實、可信;相反,一個責任心差、業務水平低、沒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會計人員,其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就無法保證。一個大型施工企業的會計信息是建立在這些基層核算單位層層上報的基礎上,因此,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會計信息質量和潛虧現象具有重要影響。
三、潛虧對企業發展的不利影響
(一)潛虧是造成企業資金短缺的內在原因。首先,由于虛增收入,超前計算利潤,造成提前繳納營業稅,多交企業所得稅,增加了企業稅賦,使企業資金更趨緊張;其二,資產的損失直接造成了資金損失,由于積壓物資變現能力差,使企業的債務沒有資產作保障,給償還債務造成了更大的資金壓力;其三,壞賬或潛在壞賬損失,也直接造成了企業的資金損失,而且這部分損失的金額較大,這是企業資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潛虧往往隱藏在企業的各項資產中,表面的虛假“繁榮”使企業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使經營者無法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的實際情況,掩蓋了企業管理工作的實際現狀,容易誤導經營者的決策,從而忽略管理,追求企業的生產規模,管理上的漏洞產生的效益流失和財產損失得不到重視,企業就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積累。
(三)潛虧使企業的經濟實力不斷減弱,使企業外強中干,沒有發展后勁,長此下去會造成嚴重資不抵債,財務狀況不斷惡化,在市場中逐漸失去競爭力,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四、防范和治理企業潛虧的有效途徑
(一)提高認識,從潛虧產生的原因入手,加強對潛虧產生根源的治理。一是單位領導要充分認識潛虧的危害性,了解潛虧的表現形式,高度重視會計工作,為會計核算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從財務管理的角度防范潛虧現象的發生。比如必須將一切經濟活動,財務收支都納入財務管理范疇,必須要求各部門及時、充分地為會計核算提供真實、準確的原始資料。二是抓好防范潛虧的關鍵環節。比如對收入的確認要堅持穩健性原則,對分包成本的核算和配比要準確,要加強對各類資產的管理,特別是對債權的簽訂手續要完備,防止資產損失發生,加強對債務風險的控制,防范產生官司糾紛造成更多損失等等。這些必須由單位領導和各部門齊抓共管,僅靠財務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二)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加強監督,防止短期行為的繼續膨脹。企業潛虧的形成與監督不嚴有關,因此,企業內部要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遏制潛虧的繼續發生。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配備與工作需要相適應的內審人員,進行生產經營的過程審計。一些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內審人員由會計人員兼任,內部審計停留在只做一些經營者的離任審計工作,而事后審計根本無法起到監督作用。內部審計要常年的開展工作,發揮過程監督作用,特別是對資金緊張,債權債務多,出現官司糾紛的項目要及時查找原因,分析問題,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2)實行會計人員全員委派制,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強化會計監督。實行會計人員全員委派制,使基層會計人員既對本單位負責,又對上級派出機構(總公司)負責,從而可以有效地加強項目監管。另外,要求財務部門和會計人員增強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查漏補遺,防微杜漸,建立健全潛虧監控體系,努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時向單位領導提出潛虧警告和防范潛虧的建議,有效地防止潛虧發生。
(3)對經營責任人實行年度考核制度,特別是經營業績的實際情況要通過內部審計事實求是地進行評價,對經營業績反映嚴重不實、虛報利潤的行為要給予嚴肅處理,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杜絕虛盈實虧現象。
(三)完善企業內部的決策機制。企業對下屬經營單位按經濟責任合同有關規定給予一定的經營自主權和管理權。但重大的經營管理決策,權力應該集中在公司。明確管理層的決策權,避免由于權力過于集中和個人決策失誤給企業造成損失。如建立經理辦公會制度,對一些重大事項的決策,都需由經理辦公會討論通過。
(四)與時俱進,體制創新,建立健全適應施工企業行業特點的管理制度和會計制度,要建立和完善風險監控體系,加強對承攬、墊資、合作經營、抵押、擔保以及其他資本經營風險的控制,減少或避免環境和行業特殊性對潛虧的影響。要加強資產監管,特別是對各類容易形成潛虧的不良資產必須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努力盤活資產,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資產損失。要認真學習貫徹新會計制度,做好現行會計制度和新制度的過渡,解決好新制度與企業現行會計政策,稅收政策的銜接問題,特別是基于謹慎性原則而計提的8項減值準備金,提高會計人員執業水平,對于有效防范潛虧將起到重要作用。
(五)對已經形成潛虧的各項資產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對一些積壓物資及早變現,避免價值進一步損耗。對應收賬款要設法取得催收的文字證明,保護訴訟時效。對多轉收入和虛留的成本逐步進行消化,既可減輕企業負擔又能少繳企業所得稅。
綜上所述,潛虧現象是當前施工企業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必須充分認識其危害性,要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從根源的治理、過程的預防,關鍵環節的控制等諸多方面加強管理與監控,最大限度地避免潛虧,更好地保護投資人權益,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11
為深入了解國際金融危機對XX企業生產經營、職工權益影響情況,準確把握我省職工隊伍動態,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今年2—4月,XX省總工會黨組在全省工會系統部署了應對金融危機、切實維權維穩專題大調研工作,在各地、各系統工會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省總工會組成8個調研組,分赴昆明、曲靖等11個州市和XX冶金、XX農墾等11個企業集團進行重點調研。總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對XX實體經濟的沖擊是嚴重的,經濟增長明顯回落,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虧損或預虧現象普遍;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相繼停產、關閉;職工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明顯下降、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困難群體增大、職工隊伍穩定和職工權益保障形勢較為嚴峻,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金融危機對XX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XX實體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進一步突出,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嚴重下滑,部分企業因市場萎縮或資金鏈斷裂而被迫減產、停產甚至倒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4月,全省16個州市共有917戶企業停產,1008戶企業半停產,部分企業已破產倒閉;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大多出現生產不正常、銷售總額減少、企業利潤大幅下降的局面。
(一)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導致企業虧損。
據省煤礦工會對全省1365個煤礦的調查,目前580個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此間原煤價格下降了40%左右。有色金屬行業的銅價由6.8萬元/噸降為3.18萬元/噸,錫價由16.3萬元/噸降為10.05萬元/噸,金屬硅價由1.8萬元/噸降為9000元/噸。云銅集團去年虧損達27億,XX冶金集團今年2月已虧損2.7億元。
(二)原材料價格與產品價格倒掛、市場銷售不暢,導致企業效益下滑。
國際金融危機前,云天化國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進口了l70多萬噸硫磺,價格為每噸780美元,現已跌至每噸40美元左右,公這一項就損失了12.58億美元。生產設備屬國際一流的昆鋼板帶廠,由于產品銷售價比原材料購進價還低,生產越多越虧損,因而不得不采取停產放假的方式應對危機。
(三)部分中小企業受沖擊嚴重。
XX中小企業大多屬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業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弱、規模效益差、產業集中度和產品科技含量低等“軟肋”問題日益凸現,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劣勢就更加明顯,大量中小企業停產、半停產。臨滄市100多家茶廠大多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況。怒江州具有一定規模的近300戶中小企業一半以上停產、半停產。楚雄州重點監測的.166戶企業,有77戶虧損。玉溪市磷化工企業基本停產。
二、金融危機對職工權益的影響
(一)下崗失業職工增多。
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小企業裁員增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XX省16個州市新增下崗職工56102人、待崗職工68004人。據紅河州總工會對890家企業的調查,企業裁減職工15086人、輪崗1982人、放長假17848人、解除勞動關系1627人。楚雄州牟定興宏銅業公司裁員率達66%,萬紅藥業公司裁員率達71%,牟定興華食品公司裁員率達81%。到3月份,怒江州因企業關停已有5300多名職工下崗,4000多名季節性農民工失去工作機會。
(二)職工收入普遍降低。
據了解,昆鋼、云銅、云錫等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被迫采取輪崗、減薪等辦法應對危機,職工平均月收入下降了500—800元;紅河州部分困難企業職工每月僅發166元生活費,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6元;玉溪市極少數停產企業甚至不發工資;農墾集團下屬的彌勒東風農場,去年職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632元,80%以上的職工家庭都符合當地低保條件。
(三)職工權益難以保障。
一些中小企業借口國際金融危機刻意規避勞動法律法規,拖欠職工工資、任意加班加點而不發或少發加班費、裁員隨意性、用工短期化等“做空”勞動者權益現象突出。還有不少私營企業職工和返鄉農民工,因為沒有辦理社會保險,失業后就一無所有。大多數放假回家的職工由于未被登記為失業,也無法從社保部門領到失業救濟金。一些困難企業無力支付職工“五險一金”,職工自己交納完“五險一金”后,家庭可支配收入銳減,生活壓力驟然增大,成為新的社會救濟對象。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12
隨著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兩新”組織應運而生,并迅猛發展。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黨建工作相對滯后的現狀,我們按照經濟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那里的思路,特別注重“兩新” 組織的黨建工作,尤其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我們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作為重點,成立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工委,狠抓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和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為了進一步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解決非公企業黨建中的難點問題,由縣委組織部、統戰部、工商聯等相關部門對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就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我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現狀
我縣共有非公企業22家,22家非公企業全部建立了黨組織,消除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中沒有黨組織的空白點,其中黨總支1 個,支部21 個,建立聯合支部 7個,全部成立了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縣委還成立非公企業黨工委,直接指導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對全縣非公企業都派駐了黨建工作指導員,不定期指導和參加非公企業的黨建活動;在非公企業中我們設立黨員先鋒崗,把黨的關懷帶到工作中。去年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我們組織全縣非公企業主召開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交流會,進一步增進了企業間黨建工作的交流,現在企業主對黨建工作有了深刻認識,并積極配合黨建工作的開展,并建立了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交流和通報黨建工作情況,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氛圍良好,正在不斷加強自身的黨建工作。
(二)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主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它的財產具有私有性,員工具有“雇傭”性,業主對企業領導有絕對的權威。因此組建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業主的認同。由于部分業主對組建黨組織工作認識不一,心態比較復雜,有的.甚至存在抵觸情緒,導致這些企業的黨組織組建工作難以順利實施。
2、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與非公企業經濟發展不成正比。 隨著我縣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迅速發展。面對新的形勢,各級黨組織對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認識還不夠到位,工作措施還不夠得力,黨組織組建工作滯后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發展,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還是提得多,做得少,文件會議多,落實到位少。
3、非公企業黨員流動性大
非公有制企業從業黨員流動性大,數量不固定,黨組織不夠穩定。黨員數量少,黨員流動性大,“朝增暮減”的現象比較普遍,致使部分企業黨組織組建后得不到鞏固。
4、非公企業的發展性質,不同程度地制約和影響著黨建工作。 由于非公企業黨員流動性大,發展新黨員少,導致非公企業整體黨員人數偏少,與員工數量相比比例偏低,致使黨組織的影響力和作用發揮受到限制。
三、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打算
(一)提高思想認識
各級黨組織要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按照"有群眾的地方就要有黨的工作,有黨員的地方就要有黨的組織,有黨組織的地方就要開展黨的活動"這一要求,理直氣壯地抓好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同時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認識,使他們積極支持在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把黨的工作自覺滲透到經濟領域中去,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力度
隨著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必將進一步快速發展和擴張,這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員和黨員轉移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就業。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要敢于突破傳統黨建工作格局的影響,著力于黨建理念與工作思路的創新,大膽地闖,大膽地試,這不僅有利于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政治領導和經濟監管,也有利于加強黨同群眾的聯系,有利于團結帶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員工努力工作,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三)進一步加大對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導
根據不同類型,注重分類指導。對黨建工作基礎較為薄弱的,采取主要領導分工掛鉤的辦法,進行整頓或幫扶;對黨建工作基礎較好的,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機制,推進黨建工作規范化。
(四)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聯席會議
在建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基礎上,由非公企業黨工委具體負責本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籌劃、組織、協調、督查和考評等工作,黨工委每季度召開一次黨建工作聯席會議,
實行定期研究、定期通報、定期會辦、定期督查,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列入創建黨建工作先進的整體規劃。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13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在中國,小微企業是給力經濟發展的“輕騎兵”, 其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大約分別占中國經濟總量的60%、57%和4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在相繼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等經濟寒流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令大多數企業主感到悲觀。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和稅費偏重等問題十分突出,生產要素市場需求不足,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給中小企業帶來新挑戰。長期處于國際產業鏈低端、技術裝備水平低的中小企業,再依靠廉價勞動力、廉價資源、廉價環境成本取得競爭優勢的時代已經過去。從某種程度上看,小微企業的困局就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困局,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能否改善與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緊密相關。
一、銀行機構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推進措施及成效。
措施一:根據相關政策制定相應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充分發揮我行在小微信貸方面的杠桿和引導作用,根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小微企業質押、
農村用地抵押貸款以及等創新金融業務予以利率上適當傾斜。
措施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我行專門設立中小微企業服務專營機構,實行專項規劃、專屬產品、專門制度、專享系統和專業化分工,進一步改善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方式,確保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增量“兩個不低于”的目標,向總行多爭取小微企業專項貸款額度。
措施三:推進專業鎮金融服務中心試點建設。下半年我行將利用我行專業小企業平臺的優勢,搭建專業性與小微企業對接平臺,拓寬小微企業基礎性、綜合性金融服務范圍,助推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我行講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進行探索創新。
二、信貸支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難點和制約因素。
(一)貸款門檻未實質性降低,政策受惠面有待提高。80%的受調查小微企業表示,銀行機構貸款門檻高而無法獲取貸款,小微企業獲得貸款難度比大型、中型企業高。銀行機構雖表示將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條件,但由于風險等多重考慮,實際上并未放寬。
(二)缺少有效抵押物仍是影響小微企業信貸資質的關鍵因素。我行調查了轄區所屬的小微企業,大多數小微企業設備陳舊,甚至靠租賃廠房或設備進行生產經營,難以提供符合銀行條件的抵押資產。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基本上都是
3B或3B以下,難以達到銀行機構發放貸款的要求。部分小微企業以家族式經營管理模式為主,企業內部產權界定不明晰,財務信息不透明,銀行對企業的信用、產權的歸屬以及生產經營狀況掌握難度大。
(三)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仍偏高。據調查,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基本上浮30%以上,而同期大、中型企業一般上浮不超過30%,部分執行基準利率。另外,小微企業還需向擔保公司和部分中介公司支付擔保費、資產評估費等費用,一些擔保公司還要求企業留存貸款額的一定比例作為保證金,減少了企業的可用資金,變相提高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四)貸款責任追究引發銀行“惜貸”、“懼貸”現象。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較大,導致銀行機構產生“惜貸”、“懼貸”的.心理,造成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不足。此外,從管理成本角度考慮,大額貸款與小額貸款所需要的信貸資料、辦貸手續基本相同,如果發放的貸款額小面廣,信貸人員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多,因此在同等條件下,信貸人員更愿意管理金額大、戶數少的貸款,而對拓展小微企業客戶積極性不高。
(五)信貸均衡投放節奏與小微企業季節性資金需求錯配。目前,銀行機構按月控制信貸規模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放款速度跟不上小微企業需求變化,影響企業及時用款。有部分小微型企業表示金融機構信貸均衡投放與其資金需求不同步,導致其不能獲取貸款。
(六)財政稅收政策執行效果不明顯。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有限,地方政府也沒有將小微企業作為專門主體制定差異性稅收政策。
三、可操作性建議。
(一)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通過進一步擴大小微企業客戶的走訪面,走訪掌握小微企業經營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對其中符合信貸條件的小微企業及時給予支持,確保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平均水平,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的既定目標,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
(二)進一步增強小微企業服務意識,改革貸款審批流程和信息獲取渠道,積極籌備小企業貸款中心及其專營機構,合理配臵貸款權限,充分調動信貸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責、權、利相統一。
(三)大力開拓小微企業信貸市場。根據小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產品市場前景、財務狀況等指標,結合銀行信貸政策和信貸產品特點,分類排隊,建立扶持小微企業客戶信息名單庫,有針對性地開拓小微企業信貸市場。
(四)創新信貸產品。針對小微企業信貸需求“短、平、快、急”的特點,積極探索開發適應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產品,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五)引導小微企業創造信貸支持條件。一方面引導小微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定期向銀行提供全面準確的會計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建立互相信賴的銀企關系,爭取銀行信貸支持。另一方面,引導小微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實行多向融資。小微企業在銀行信貸支持無法滿足資金需求的情況下,多了解融資信息,積極爭取外部融資支持,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自身的良好發展。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14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進一步強化企業作為藥械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意識, 積極培育、扶助、規范和發展進賢縣這一支柱產業,不斷提升產品品位,促進企業做大做強,筆者就如何探索進賢縣醫療器械企業自律的有效途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基本現狀及存在問題
進賢縣,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南岸,是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的千年古縣。該縣的醫療器械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歷經數次治理,在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之后,一個孕育巨大商機的產業,一個讓投資創業者向往與施展才華的大平臺,正以飛躍式超常規速度在全國同行市場迅速崛起。目前擁有生產取證企業64家,固定資產達3。4億,生產品種73種,注冊品種數492余個,經營取證企業76家,經營品種上千種。據不完全統計,20*年年產值達7。3億余元,年銷售額達十多個億元,從業人員達2萬余人,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各地,不少獲得省、全國知名品牌的產品已遠銷東南亞、土耳其、美國、加拿大、韓國、俄羅斯等國家。醫療器械產業已成為當地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也成為當地食藥監部門監管的 “重頭戲”。
盡管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勢頭看好,但也存在不容樂觀的方面:一是由于傳統觀念夾帶 “家庭制”的“小農經濟”意識的束縛,一些生產、經營管理者認識不到位,從而使自己生產、經營的產品質量進入市場缺乏應承擔的責任感;二是由于近幾年醫療器械原材料價格漲幅波動較大,而當地重復生產的衛生材料廠家較多,造成產品的銷售價格戰引起不正當的競爭,因此少數生產企業在產品的規格、數量、重量上做起 “文章”;三是不正當的競爭引起不規范生產,如少數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對一類產品將B型(未滅菌)當成A型(已滅菌)銷售;四是少數企業由于內部管理不嚴,將半成品私自委托在家中加工,如戶外加工紗布塊;五是面對醫療器械生產、經營這支點多面廣的龐大的產業,當地藥監部門醫療器械主要監管力量只有三人(還要兼做其他工作),對生產、經營處于動態的這支產業,力量對比懸殊。既是全天候的零距離的監管,也難于保證生產、經營企業的違法違規和不誠信行為不發生!面對日趨激烈的全國大市場的競爭,醫療器械產業要生存和發展,首先必須自律,因此建立一種誠實、守信的機制乃當務之急!
二、目的、意義
醫療器械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 “醫療器械產品關乎人命,醫療器械監管無小事,絲毫馬虎不得”。享受合格、安全、放心醫療器械的使用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和殷切期望!向社會提供安全、合格和有效的醫療器械產品是生產、經營企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醫療器械產業的生存底線。否則,醫療器械產業不遵守這個市場游戲規則就不會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甚至被市場淘汰。醫療器械行業必須嚴格恪守:守法是企業的立足之基,質量是企業的生存之本,誠信是企業的發展規律之魂!目前,全社會還沒有形成誠信的價值觀,國內沒有統一的食藥械安全信用制度和安全信息發布制度,各部門割裂的信息系統降低了信息溝通的效率。食藥監部門要努力創新工作為企業營造守法規、重質量、講誠信、謀發展的良好氛圍,通過打造誠信體系使企業始終承諾向社會提供最佳、合格、安全、放心的產品,承擔產品進入市場安全責任,這一切,企業必須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之上,才能努力打造進賢縣這一支柱產業的全國的精品、知名品牌!
三、創評內容
1、企業的法人、各類管理者必須熟悉和認真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自覺做到學法、用法、守法,嚴格依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自覺履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義務。
2、牢固樹立 “誠信興業”的理念,絕不傳播或提供虛假的信息,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以生產、經營合格、安全、放心的產品取信于社會,取信于民。
3、加強生產、經營質量管理,堅持質量第一,建立和健全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確保整個生產、經營過程始終處于質量體系有效控制之內。
4、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必須嚴格原材料準入制,堅持從合法企業購進合格的原材料,切實做好醫用原材料、各類包裝及合格證的管理、發放。
5、嚴格生產程序的控制,設置合理科學的人流物流,將人、物交叉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圍,生產車間不得有與生產無關的雜物,如外包裝、編織袋等,要強化生產工藝管理,按規定組織生產,按工藝組織操作,按要求進行滅菌,按標準進行產品中檢和終檢,未經全檢的產品不能出廠。建立健全產品銷售記錄,售后質量跟蹤服務和不良事件的收集、反饋。
6、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必須建立供方、用方檔案,未經審驗和不合格的產品,拒絕入庫,不得向無資格單位、個人銷售二、三類產品。
7、入庫的產品必須嚴格按照倉儲要求進行驗收養護,并做好入庫記錄。經營企業的所陳列的品種必須與經營品種范圍相符,陳列整齊,潔凈明亮。
8、產品銷售必須[憑出庫單銷售,記錄內容齊全,便于反饋性和追溯性,并做好跟蹤售后服務,對上市后的高風險產品進行質量跟蹤,一旦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或不良反應,立即采取召回措施,并及時向當地食藥監部門報告。
9、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和媒體參與醫療器械法律法規宣傳及普及工作,增強自我約束自律機制,支持執法監督部門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不租證、不掛靠,公平、公正、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激活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活力,主動參與誠信體系建設,共同促進醫療器械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四、創評方式
1、建立健全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誠信體系檔案,進入誠信電子信息平臺網絡。
2、采取專項檢查與監管方式,依據新修訂《實施細則》(試行),同現場檢查相結合,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分別按30%與40%比例計入總分。
3、制定全面,操作性較強的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創評誠信體系的'評分標準進行逐條逐款的評估,確定評、扣分標準,分別按70%和60%計入總分比例。總分達90%以上為誠信A級企業;(保持一年以上AA級)總分80%以上為警示B級企業;總分為70%以上為失信C級企業;總分為60%以上為嚴重失信企業(以十分為一檔)。
4、在整個創評活動中可分階段進行一是宣傳發動階段,二是自查自糾階段,三是日常監管(整改)階段,四是全面評估階段,五是錄入信息平臺網絡。
5、在整個創評工作中要求公平、公正、公開,對評估的結果要進行公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五、工作目標
1、構筑和諧社會,全方位地打造企業誠信體系為企業提供生存和發展的平臺, 逐步加快藥械監管電子政務步伐,形成醫療器械生產、經營動態數據庫,按照 “一企一檔”的要求,不斷充實基礎數據,為監管部門信息化建設提供信息支撐。
2、激勵企業按照規范的標準完善自我約束機制,逐漸使企業擺脫傳統式、“家庭制”的落后簡單的操作模式,盡快轉變為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的現代化管理模式。
3、不斷提高行政機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改進工作作風,以降低行政成本為切入點,減少日常監管的頻率,將有限的監管力量投入到不規范的生產、經營和失信或不誠信的企業,對嚴重失信企業迫使退出市場或擠出市場。抓 “兩頭”帶“中間”,從而促進企業全面健康的發展。
4、利用信息和網絡,建立健全企業誠信體系檔案,按照誠信等級,實行分級管理,實現各級食藥監部門和企業及社會資源共享。
5、大力推行創評誠信企業活動,增強了企業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強化企業作為藥械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感,發揮企業自律作用,引導和激勵企業誠信生產經營。
6、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成為溝通企業與企業,架起與企業的橋梁,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共同引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納入誠實守信發展之路!
誠信是維護市場的支柱,是繁榮市場的基石,人民群眾在呼喚誠信,社會各界也在期待誠信,企業的生存和持續發展更離不開誠信,食藥監部門與醫療器械行業要共同攜手打造誠信體系,以這項誠信創評工作為 “亮點“,不斷激勵和全面助進醫療器械行業行為規范,做大做強、拓展更加發展的空間,為人民群眾的用械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15
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主體和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其知識產權意識和能力直接影響我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的實施及成效。近期我局成立專門課題組對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對長沙新一輪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一、調查樣本及調查方式
(一)調查樣本描述
高新技術產業是長沙產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20xx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累計實現產值4200.7億元。納入本次調查的企業為截止20xx年12月30日省科技廳認定在冊的全部高新企業,共計805家。其中20xx年20xx年認定的企業數分別為144家、348家、178家,20xx年復審通過135家(如表1)。
上述高新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高新企業)有330家,占全部高新企業的40.94%。330家規上高新企業涉及8大技術領域,其中: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121家、生物與新醫藥技術66家、新材料技術61家、電子信息技術47家、資源與環境技術17家、新能源及節能技術11家、高技術服務業9家、航空航天技術2家。
(二)調查方式方法說明
本次調查以網上檢索為主。根據高新企業和規上企業名單,登錄中國知識產權局網站專利檢索與分析系統進行檢索。同時,通過查詢近兩年XX市專利申請與授權明細,以輔助手段進行部分數據修正。
1、檢索分類方法。登錄專利檢索與分析系統,以企業名稱逐個進行檢索,以各企業的中國專利申請量(含發明專利申請、實用新型申請、外觀設計申請)和授權量(含發明專利授權、實用新型授權、外觀設計授權)為檢索結果,整理成專利情況表,再標引高新企業認定(或復核)時間、技術領域、所屬地域以及是否規上企業(或高新企業)等信息,以上述標引信息與企業名稱、專利分類綜合形成數據歸納索引,進行數據統計。
2、數據來源及更新時間。數據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分析系統的中國專利數據庫。數據更新時間為20xx年6月24日,本次數據檢索時間為20xx年7月1日 20xx年、20xx年XX市專利申請與授權明細為省局信息中心20xx年2月提供,查詢時間為20xx年7月2日4日。
3、其他說明。本次檢索數據均以企業名稱為申請人(權利人)的檢索結果,不包括企業法人代表或其股東名義申請的專利數據,也不包括企業法人代表或股東名下已經辦理向企業轉移手續的專利。
二、企業專利情況分析
(一)基本情況
1、高新企業專利情況。調查結果顯示:805家高新企業中共有608家企業(占75.53%)申請了專利,專利申請共計17780件,占全市累計專利申請總量(90291件)的19.6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977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9821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1982件,三類專利申請的占比分別為33.62%、55.24%、11.14%。
共有568家高新企業(占70.56%)擁有授權專利,授權專利共計12398件,占全市累計專利授權總量(52669件)的22.3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628件(不含湖南邱則有專利策劃公司等個別企業由法人代表或公司股東名下轉移至企業的1834件),實用新型專利8958件,外觀設計專利1812件,三類專利的占比分別為13.13%、72.25%、14.62%(如表1)。
2、規上高新企業的專利情況。調查顯示:規上企業中共有330家高新企業,其中296家企業(占比為89.70%)有專利申請,共申請專利共計942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874件、實用新型5216件、外觀設計1332件),占規上企業累計專利申請量的78.04%;284家企業(占比為86.06%,20xx年調查數為104家)有專利授權,授權量共計6584件(其中發明642件、實用新型4739件、外觀設計1203件);264家企業(占比為80.00%)擁有有效專利,有效專利共計5872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610件、實用新型4200件、外觀設計1072件),占規上企業的68.01%。如表2。
按照高新技術8大領域分類,在330家規上高新企業中的.5872件有效專利分布情況如下: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領域121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3808件,占比64.95%;新材料技術領域61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796件,占比13.56%;生物與新醫藥技術領域66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408件,占比6.95%;電子信息技術領域47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398件,占比6.78%;資源與環境技術領域17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185件,占比3.15%;高技術服務領域9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156件,占比2.66%;航空航天技術領域2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25件,占比0.43%。
(二)20xx-2012年度專利情況
1、高新企業情況。20xx-2012年兩年高新企業共有專利申請10475件,占高新企業專利累計申請總量的58.91%,共有專利授權6640件,占高新企業專利授權量的53.56%。各年度數據如表3。2年來,高新企業專利授權平均增長率47.35%。
2、規上高新企業情況。20xx-2012年規上高新企業專利申請5688件,占同期高新企業專利申請的54.30%,占同期規上企業的77.67%;專利授權3483件,占同期高新企業專利授權的52.45%,占同期規上企業的77.37%。具體數據如表4。
(三)主要特點
1、專利領軍企業群體不斷壯大。近幾年來,通過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試點推進工程、企業專利掃零工程、知識產權三百工程的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不斷提升,有專利申請和授權的高新企業達到608家(不含企業法人代表或股東個人專利情況),有專利企業的占比為75.53%。尤其是涌現一批專利大戶群體,20件以上專利申請的企業127家, 50件以上的48家, 100件以上22家(見附件1),20xx件以上的2家。發明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9家(見附件2);從授權專利看, 20件授權專利以上企業87家,50件以上的33家,100件以上的15家(見附件3)。
2、近兩年專利總量迅速上升。 從增速看:高新企業近2年專利授權年均增長45%以上,其中發明專利授權年平均增長均在80%以上。從增量看:高新企業兩年申請專利10475件,占高新企業專利累計申請量的62.44%,期間授權6640件,占其累計量的56.47%。
3、規上高新企業創新基礎良好。296家規上高新企業申請專利9422件,以規上企業12.97%的企業數量占得的78.04%申請量,平均每家企業申請專利32件;申請發明專利2874件,占規上企業的81.46%,平均每家企業申請發明專利10件。另外,從專利大戶群體看,有10件以上發明專利申請的企業97家,規上高新企業占47家,占比48.45%;有20件以上專利授權的企業98家,規上高新企業占51家,占比52.04%。
4、裝備制造業專利獨領產業旗幟。20xx-2012兩年中,裝備制造產業的高新企業專利申請、發明申請,專利授權、企業發明授權等指標均占同期規上高新企業的60%以上,有效專利占74.6%。并且,20xx年以來裝備制造領域連續3年奪得中國專利金獎。說明長沙的裝備制造產業正在以自動化和智能化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產業逐步在發明專利引領下走向高端,專利數量和產業化程度明顯領先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領域。
5、高新企業隊伍認定潛力穩定。據對規上企業專利統計,目前不是高新企業但有1個以上發明專利或6個以上實用新型專利的企業有135家。沒有專利授權但有1個以上發明專利申請或實用新型申請6件以上的有169家,上述兩項合計303家,在1-2年內均可擬為高新企業推薦認定對象。
(四)問題不容忽視
1、 1/6 現象依舊存在。從高新企業的數據看,部分企業滿足于維持高新企業認定標準, 1/6 現象依然存在(所謂1/6 現象,是指企業為了獲取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僅維持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專利的高新企業準入門檻)。只有1件發明沒有實用新型的企業36家,沒有發明專利而只有6個實用新型的48家,共計84家,占目前高新技術企業的總數的10.4%。尤其是20xx年認定的144家企業中類似企業有29家,這29家企業3年來沒有新增授權專利,甚至沒有專利申請,說明這些企業純粹是為了獲得高新企業資格,謀取稅收減免政策。
2、許可上位比較流行。部分高新企業不思研發轉型,樂于許可上位。31.3%的高新企業(252家)既沒有發明專利也沒有實用新型專利,完全依靠專利的獨占許可方式滿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據對20xx-2012專利許可備案信息查詢,XX市每年均有100余家零專利企業為了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而采取獨占許可實施他人專利。在專利情況不能滿足高新企業認定標準的293家企業中,20xx年認定的企業占18%(53家),說明這些企業缺乏通過自主創新出發來改變產品結構實現轉型升級的意識。
3、零專利現象仍然嚴重。高新企業的專利情況反映, 197家企業(占高新企業數的24.48%)處于零專利申請狀態,363家高新企業(占45.09%)沒有發明專利申請;237家企業(占29.44%)沒有專利授權,544家企業(占67.58%)沒有發明專利授權。作為高新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成果、沒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似乎名不副實(個別企業擁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除外)。
4、專利意識和能力仍待加強。從20xx-2012年的數據來看,創新基礎較好的規上高新企業,兩年中發明專利授權366件,每個企業也只有1.1件,平均每年每個企業也僅僅是半件,規上企業創新實力也有待加強。從高新企業專利申請結構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占55%,高出發明專利12個百分點,159家企業選擇申請實用新型而不申請發明專利,沒有認識到權利穩定和專利保護期長短的重要性。從企業發明專利法律狀態來看,視撤專利384件、駁回專利124件,占發明申請總量的8.5%,說明企業在申請專利以前沒有進行專利性分析,缺乏專利申請挖掘與評價機制,或者專利審查答復不及時,企業專利管理上存在漏洞。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強宣傳培訓,樹立正確的自主創新意識。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知識產權工作典型企業,深入開展知識產權進企業、進園區活動,加強對企業高管的知識產權培訓,使高新企業高層清醒地認識到當今世界的經濟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產權的競爭,高新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排頭兵,只有擁有更多的知識產權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要對高新企業的研發人員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進行系統輪訓,并建立長效機制,培訓一批知識產權實務人才,逐步提高高新企業知識產權制度運用能力。
2、加強政策引導,推動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化。知識產權部門要不斷完善專利申請資助等政策,在高新企業中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貫徹計劃,大力推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的實施,推動企業專利管理規范化;科技部門要建立以專利為條件的科技專項準入和結項的政策要求,加大科技項目對企業知識產權指標的傾斜力度,支持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管理與運用。
3、加強部門協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后備軍。科技、工信、知識產權等政府部門加強合作,強化資源優勢互補,形成協調創新引導機制,解決企業零專利現象,擴大專利企業群體,推動專利技術產業化,培育高新企業后備力量,培植高新技術產值增長極。
4、加強公共服務,促進高新成果權利化。充分利用重點行業專利數據庫建設,為企業提供專利信息檢索、分析和預警服務,提高研發起點,提升研發質量,促進技術成果權利化。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協會,引導知識產權中介機構提升服務能力與水平,促進專利申請代理質量提升。
【企業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制藥企業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2-23
企業調研報告07-07
企業調研報告06-16
企業調研報告01-17
企業調研報告08-17
企業誠信缺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2
鄉鎮企業調研報告,鄉鎮企業調研10-26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07-08
企業調研報告范文07-20
企業需求調研報告07-30